- 相關推薦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體會呢?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寂靜的春天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寂靜的春天讀后感范文1
那春天里美妙的歌聲,如今哪兒去了?那些歌手們,又哪兒去了?
在《寂靜的春天》里,作者說明了鳥兒們離我們而去是由于人類過度地使用化學藥物,從而導致的各種物質受污染,其中就包括了鳥兒們本身,它們賴以生存的森林與食物,而在食物鏈的物質流動中,鳥兒自然受到了很大傷害。文中舉了許多的實例,也讓人著實覺得鳥兒似乎真的離我們遠去了,而如今的人們卻少有為鳥兒的離去感到擔憂,而僅僅是沉浸于當今的生活——這樣的以破壞生態環境換來的“美好生活”。
“然而現在,一切都變了,甚至連鳥兒的返回也不再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鳥兒們就如這所說的那樣永遠回不來了么?我們把鳥兒們傷害得太深了!僅是因為這人類的“小康”生活,我們便毫無顧忌地開發土地,砍伐森林,挖掘石油,又采取各種方式讓這些可愛的朋友們都離我們遠去,讓這個原本屬于大家的世界已經在茍延殘喘,僅剩一片片的荒地罷了。
我們絕不能讓春天失去了歌聲,失去了它原有的那一份美。我們該行動了!該為鳥兒們做出些什么了,該為這個世界做出些什么了!
我想,多抬頭看看我們的天空吧,多關注我們的世界吧。我們要去保護每一個生靈,受傷害的可也不僅僅是鳥兒們呀!也許,我們就少用點兒化學藥物吧,就多種點兒樹吧,讓這大地有喘息的機會吧,讓這世界再多幾片森林吧,鳥兒們,需要一個家呀,這世界,需要一片綠呀!我們就少去捕殺、殘害這些朋友了吧,就讓他們還能夠與我們共同生活下去吧。也把垃圾都歸集好來吧,這片土地,并非每一處都是垃圾場呀。就將廢氣都處理好來吧,我們的世界,可也不能再只是灰霾彌漫呀!
我想,當某一天,這世界上不再有一張張捕鳥網,森林多起來的時候,大地綠起來的時候,空氣清新起來的'時候,那——就是鳥兒歸來的時刻了吧,就是歌聲回返的時刻了吧,那個屬于我們與鳥兒共同的美麗春天就會回來了吧。
我明白,人類不是孤立的,我們需要鳥兒們的存在,需要一個美麗的春天!
寂靜的春天讀后感范文2
看《寂靜的春天》這本書之前,春天,在我心中都是萬物復蘇的代表。我所能想象到的關于春天的場景,就只有生機勃勃。
在我初中時,有一次翻看生物課本時看到了有一節課提及到《寂靜的春天》這本書。
寂靜的春天?
春天居然是寂靜的?
如此大的反差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我想,要解開我心中的疑問,就只有讀一下《寂靜的春天》這本書了。
因此,這一切成為我讀《寂靜的春天》的開端。
《寂靜的春天》的開文就是一記重擊式的描述:“過去未工業化的'年代,每年的春天都有著數以百計的鳥兒于天空翱翔,或于樹叢間鳴啼著悅耳的歌聲。然而現在因為大量使用DDT等殺蟲劑,導致鳥兒不再飛翔、鳴唱……我們還能在春天時聽到鳥兒的歌聲嗎?”看了之后,我被震撼了,開始有了共鳴。
“每年的春天都有著數以百計的鳥兒于天空翱翔,或于樹叢間鳴啼著悅耳的歌聲!边@不正是我心目中的春天嗎?可是卻由于各種原因,而“導致鳥兒不再飛翔、鳴唱……”春天沒有鳥了,因為沒有小鳥了,因為大鳥吃了蟲子了,而蟲子體內有農藥……
試想如果我們自己生活在那樣的地方,該是一件怎樣的可怕事情!
那么究竟是什么使我們的美好世界變得那樣恐怖?“不是魔法,也不是敵人的活動使這個受損害的世界的生命無法復生,而是人們自己使自己受害。”書中這句話給我的震撼非常大。原來一切都是我們自己用雙手造成的!農藥的使用已經讓我們的明天蒙上了恐怖的陰影,我們該如何擺脫這樣的景象?我們要為其付出什么樣的代價?一切的一切都讓我陷入沉思中……
有人說了,不用農藥,我們如何殺滅害蟲?像書中所提,可以用生物的方法,這種方法非常有用,而且不會污染環境。當然,科學的研究還不是很成熟,但已有了極大的前途!有很多方法已可以用于實踐中,我們應該去嘗試。
農藥已經讓死神離我們太近了!我們應該警惕了!
寂靜的春天讀后感范文3
很久以前,當我還在看科普連環畫時,就看到了《寂靜的春天》這個名字。自此,我就一直想看到這本書。如今,我從學校借了一本讀完了,感想很多很多。
在這本書寫成的時候,美國的農藥使用極度發展,因此產生的環境問題不斷涌現。作為二戰后環境保護的先驅,作者忍著癌癥的病痛,勉強寫完了這本書。書中以生動的語言、詳細的事實揭示了濫用農藥對地球上方方面面的破壞。從土壤到水中,從環境到生物,從植物談到動物,在談到人類自身。這層層論述讓夜里閱讀的我頭皮發麻——我們生活的環境竟被我們制造的并超越了我們控制的'怪物浸潤著!
據說,本書出版后因其作者和內容從備受抨擊——但公眾的環保意識還是逐漸地被喚起了。但是環顧眼前,我們腳下的路,和當年的美國,又有何區別?
如今,在中國,濫用化學物質并把它加入食品中的事屢見不鮮。食品安全問題幾乎成為了中國人最擔心的問題。而環境保護也令那些可能受影響的人憂心忡忡。為此,人們不惜發生“群*性事件”。
后來,我看了一部紀錄片,片中討論了吳哥窟以及整個帝國衰落的原因。其中主要支持一種觀點:他們太依賴于費了大力氣修筑的灌渠了,以至于那些逐漸形成但難以很快被解決的淤積很快使得全國的水利系統崩潰。文末一句話讓人感慨尤多:如果我們只能靠某一種技術生存,那么離滅亡也就不遠了。雖說我不希望這事發生,但試想如果我們失去電能,恐怕生存情況會比以前糟糕,尤其在城市中。
總之,科學總是任人擺布,無所謂對錯,只有先進與落后之分。讓我們充滿地球每一角落的是它,讓我們之中某些人沒落的是它,讓我們更脆弱的還是它。
希望地球上多一份清水綠草,少一點為追求利益而喪失的理性。
【寂靜的春天讀后感】相關文章:
《寂靜的春天》讀后感03-09
寂靜的春天讀后感02-08
寂靜的春天讀后感06-26
寂靜的春天讀書心得02-08
寂靜的春天讀后感(14篇)07-21
《寂靜的春天》讀后感15篇02-19
寂靜的春天讀后感15篇01-11
寂靜的春天讀后感(15篇)01-17
《寂靜的春天》讀后感(精選29篇)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