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科學家的故事》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科學家的故事》有感1
自從我讀了《中外著名科學家的故事愛迪生》這篇記錄愛迪生一生的書,我知道了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明白了無論小時候雖然成績不好,但只要勤學苦練,一樣可以成才的。
這本書的內容有很多,都是講述了愛迪生從小到大的故事,在這里簡單的`說一下吧:愛迪生在很小的時候,非常愛提問題。正是因為愛提問題,在上小學的時候,數學老師教1+1=2,2+2=4時,愛迪生問為什么,數學老師卻疑惑地問:“1+1就是=2,2+2就是=4,這還用問嗎?”就這樣,小小年紀的愛迪生因愛提一些沒頭沒腦的問題被學校開除了。此時,愛迪生的媽媽南希擔起照顧兒子的重任。長大后,愛迪生不停得讀書,看書,做實驗,發明了1000多種東西,為國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讀到這里,我想起了自己。記得小時候,我又哭又鬧的吵著不肯上學,討厭那老師枯燥的話語,覺得很沒意思。后來聽了媽媽說讀書的種種好處時,才心不甘,情不愿的被托進了教室。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漸漸變的懂事了,懂禮貌了,現在想起來還真是有所收獲啊!
愛提問題,每個人都應該做到,它會讓我們有所發現,有所收獲,有所創造。
讀《科學家的故事》有感2
我愛讀書,什么書都能讀半天。我最喜歡的其中一本書叫做《中國古代科學家的故事》。
這本書的內容很豐富,主要寫了中國古代許多著名科學家的故事。比如建筑大師魯班、蔡倫、機械師馬鈞等。這些科學家所發明的東西,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藥王孫思邈。“酸甜苦辣,咸澀麻腥”伴隨了他的一生。孫思邈一生十分注重醫德,他告誡學子們,醫生一定要做到“十要”:一要熱愛祖國的醫學;二要精益求精;三要視病人如親人;四要不為名利;五要不畏艱險……
讀完這本書后,我覺得這些科學家都很了不起,他們那種刻苦鉆研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去學習。我們做每件事都得持之以恒,不能因為一點小挫折而半途而廢。我們還要學習這些科學家善于發現的好品質,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個有心人,用心觀察每一件事。
讀《科學家的故事》有感3
前幾天我讀了一本書,名叫《科學家的故事100個》。這本書講了104個科學家的故事。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諾貝爾,他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去研究炸藥。諾貝爾諾貝爾不是一次差點被炸死,而是幾十次差點被炸死。諾貝爾為什么要研究炸藥,因為他在礦山看到礦工艱難地挖著硬硬的巖石,工人們都累得滿頭大汗,才只刨下一小點于是諾貝爾決心研究炸藥。有一次,諾貝爾發現了一種烈性炸藥——硝化的甘油,可是這種炸藥非常不穩定,常常在運輸過程中爆炸。還有一次硝化的甘油不小心滲到了泥土里,諾貝爾發現這樣穩定性高了許多,便拿去做實驗。他在空地上點燃之后,咚一聲。炸藥爆炸了,人們想:諾貝爾肯定死了。可是在煙霧中有一個人大喊:我成功了!
還有阿貝爾,阿貝爾是挪威著名的青年數學家,不過他是死后才出名的,他生前非常貧窮,盡管他是大學生。有一次阿貝爾寫了一篇論文,可是他無處發表,只能拿去印刷,由于金錢非常有限,他只有他節衣縮食省下來的一點錢,只能印的'非常簡短。他把這篇文章寄給了高斯,可是高斯并沒有支持和推薦。后來阿貝爾又寫了一篇長篇論文,寄給了讓德和柯西,可是他們連看都不看。在阿貝爾死后12年這篇論文才發表出去,這篇論文震驚了科學界。后來人們把橢圓函數論命名為阿貝爾定律。
這104個科學家,他們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銘記在我心中。
讀《科學家的故事》有感4
“科學”是多么美好的字眼,又有多少人在追求它。我曾認為“科學家”這頂桂冠戴在頭上,便擁有了金錢、地位、名譽……對科學家而言什么是最寶貴的呢?直到我讀了《科學家的故事》這本書之后,才深受啟發,找到答案。
這本書主要寫的是科學家們的辛勤努力以及獲得的成果,比如:“站在巨人肩上的巨人”牛頓、“進化論之父”達爾文、“中國克隆之父”童第周、“發明大王”愛迪生……在所以的科學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鐳的母親”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一生專注于研究放射性現象,發現了鐳和釙兩種天然放射性元素,并兩度獲諾貝爾獎。這個獎項是國際科學最高獎,一次都難能可貴,兩次簡直不可思議!他們的實驗工作非常辛苦,冬冷夏熱,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每天穿著沾滿灰土、染著各種液體的工作服。煤煙和有毒氣體刺激著他們的`眼睛和嗓子,使他們非常難受,但他們從不放棄,一年、兩年、三年,直到第四年,他們才發現了鐳和釙,換做是我,早就堅持不下去了。這不正體現了他們刻苦鉆研、永不放棄的精神嗎?
在法國,一克鐳的價格是七十五萬法郎,七十五萬法郎相當于三百多萬人民幣,這無疑是個巨大的商機,但居里夫人并沒有申請專利,而是毫無保留地公之于眾。她這種大公無私的精神多么令人佩服!
為什么不同的人對成為科學家的目的有不同的看法呢?反復思索后我悟出一個道理:人生觀決定幸福觀,幸福觀決定科學觀,一個人怎樣看待幸福呢?有的人認為自己腰纏萬貫、富甲一方就是幸福;但也有的人認為一生奉獻給大眾、奉獻給社會就是幸福。我想,我已找到居里夫人這樣做的原因!
看完《科學家的故事》這本書,我不僅認識了什么是真正的科學家,而且還懂得今后一生該怎樣度過。現在,我已立志:長大后成為一個科學家,給人類做貢獻,用一生的年華在科學的大海里暢游。
讀《科學家的故事》有感5
在開學的幾天內,我讀了一本名為《科學家的故事》,這本書匯集了中外許多的科學家的成長故事,從中我讀到眾多科學家研究成功,獲得榮譽前的辛酸故事,使我深有感觸。
這本《科學家的故事》主要講了科學家用他們的聰明智慧、執著精神,為人類當代社會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為了讓人們相信真理、傳播科學,許多科學家甚至都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今中外幾十位著名科學家的故事,它將帶你走進科學世界,了解科學家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懈追求、勇于探索的美好精神。
這其中有很多關于科學家們的故事。例如有創立“日心說”的哥白尼,發現地球有“萬有引力”的牛頓,提出生物進化論學說的達爾文……但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愛迪生了。
愛迪生小時候家庭就很貧困。一邊在火車上當報童,一邊頑強地自學。
一次他在火車上做實驗失敗而引起大火,被列車車長扇了幾記耳光,造成了終生耳聾,但他仍依然堅持發明創造。并且創造了許多重大發明與發現。
一開始,愛迪生準備發明電燈。就要求自己發明的電燈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價錢便宜,而且對人體無害。于是,他就開始試驗作為燈絲的材料:用傳統的炭條作燈絲,一通電燈絲就斷了。用釕、鉻等金屬作燈絲,通電后,亮了片刻就被燒斷。用白金絲作燈絲,效果也不理想。就這樣,愛迪生試驗了1600多種材料。一次次的試驗,一次次的失敗,很多科學家都都認為電燈的前途黯淡。英國一些著名專家甚至譏諷愛迪生的研究是“毫無意義的”。面對失敗,面對有些人的冷嘲熱諷,愛迪生沒有退卻。他明白,每一次的失敗,意味著又向成功走近了一步。后來,愛迪生發現用炭化后的日本竹絲作燈絲效果最好。于是,他開始大批量生產電燈。此后,電燈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
一次,一個記者采訪他,問他在他眼里天才是什么,他的回答是:“所謂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這句話讓我受益匪淺。同時也成為了我成長的`座右銘之一。
正如這本書的封面上寫的一段話:他們有向著真理勇往直前的執著,有為了獻身科學而寧死不屈的精神,有比普通人更勤奮的頭腦,他們推進了社會的發展,甚至改變了人類的命運。科學家們不求財富,只求給人類幸福的精神值得我們大家去學習、體會。
這些科學家都經歷過挫折,和問題的阻撓,但都一一勇敢地闖過,成為勝利者。這也象征著我們,告誡我們的是:無論做任何事,都有可能會遇到極多的困難的挫折,而這些都困難都需要我們有勇氣去克服,去戰勝它們,成為最終的勝利者。
沒錯,每位科學家都擁有自己發明的東西,所有科學家大都花費了半輩子去發明、創造,而科學家們會在不知不覺中走過了自己的青春年華,回過頭來自己已經白發蒼蒼。他們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科學家的故事》這本書是偉大的,是令人敬佩的。它讓我們學會了許多的人生哲理,讓我們學會了許多的道理、精神。
讀《科學家的故事》有感6
是誰,為了回到自己深愛的祖國,歷盡千辛萬苦;是誰,為祖國嘔心瀝血,為航空導彈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就是我國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
當我從《科學家的故事》中看到他的故事時,非常震撼。這本書里選編了錢學森、王永志等10位中國科學家的故事。閱讀李四光的故事,讓我們折服于他對科學探索的.癡迷。閱讀童第周、茅以升、袁隆平······我們會發現,令他們奠定向科學進軍目標的,是從小對科學孜孜以求的精神。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錢學森的故事。錢學森早年出國留學,從1935年到1955年,他在美國整整待了20年。盡管在美國擁有最高層的經濟條件,豐厚的工資,卻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錢學森沖破藩籬,堅定回國,最終,在媒體輿論的攻擊下,錢學森順利回國了。回國后,錢學森創造了許多世界性的奇跡,為中國導彈,火箭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因此獲得了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錢學森令我敬佩的不僅僅是他那專業的技術,還有他的愛國精神。記得有一次,我在期中考試時考得不理想,那是我上學以來考得最差的一次,當試卷發下來的時候,我傷心地痛哭起來。心想:該怎樣面對爸爸媽媽呢?我真是無顏面對老師,更對不起父母啊??想到這些我甚至想到了死。當我萬念俱灰的時候,細心的老師發現了,老師把我叫到身邊,撫摸著我的頭,語重心長地說:“昕昕,別難過,誰都會有失敗的時候,面對失敗的方法不是唉聲嘆氣,應該積極地面對,找出失敗的原因,這樣你才能戰勝它。”老師的話終于讓我鼓起勇氣,把“糟糕”的試卷拿給了爸爸媽媽看??
在祖國日益強大的今天,我要像科學家們那樣勤奮學習,刻苦鉆研,熱愛祖國,將來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讀《科學家的故事》有感7
最近我看了一本叫《科學家的故事》的書。書中寫了許多科學家成長的故事,有我國的科學家張衡、徐啟光、宋應新、沈括……還有外國的科學家富蘭克林、弗洛伊德……
這本書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牛頓。他非常喜歡思考。有一次,牛頓在蘋果樹下休息時,一個蘋果正好砸在他頭上,他就思考:為什么蘋果是往地上掉,而不是往天上飛呢?正是由于他平時勤于思考和觀察,終于發現了地球引力。此外牛頓還發現了力學三定律:慣性定律、落體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為未來人們研究作出了很大貢獻。再有一次,牛頓的一位朋友來看他,在實驗室外面等了他好久,肚子餓了就獨自把桌上的雞吃了,然后不辭而別。過了好長時間,牛頓的實驗告一段落,他才覺得肚子咕咕叫趕快出來吃雞,他看見盤里剩下的雞骨頭,居然對助手說:“哈哈,原來我已經吃過飯了,我還以為沒吃呢!”有人讀了這個故事會覺得牛頓很搞笑,吃了和沒吃都不知道!而我覺得牛頓做實驗忘了吃飯是因為他熱愛科學,正是因為有了牛頓有這種為科學獻身的奮斗精神,他才能發現力學三定律,對人類的科學進步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俗話說得好:“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科學的未來,只能屬于勤奮而又謙虛的一代”。
讀《科學家的故事》有感8
昨天在書柜里找書的時候,無意間看到了《66個科學家的成才故事》這本書。我一向對科學家的故事感興趣,于是就把它拿出來,細細的讀了一番。
書里有許多著名人物的小故事,如《海瑞察油抓賊》、《小曹沖稱大象》、《阿基米德巧辯真假皇冠》等,以下為大家重點介紹《巧測燈泡容積》這個小故事。《巧測燈泡容積》講述了愛迪生讓他的助手——畢業于普林斯頓大學的數學系的阿普頓,幫忙算一個燈泡的容積。
阿普頓算了很長時間都沒有結果,愛迪生看他在為各種圓形,橢圓形的容器的容積大傷腦筋,桌子上堆滿了寫滿了數字和公式的紙張,嘴里念叨著:“這既不是橢圓形,更不是圓形,應該是梨形,用什么計算公式才好呢?”他笑著對助手阿普頓說:“大數學家,你的時間和才華不因該浪費在這里。”說完,愛迪生拿起那個讓阿普頓大傷腦筋的燈泡,接滿了水,然后把燈泡里的水倒進了量杯,指著杯子上的刻度說:“這不就是你要的容積嗎?”這個故事在給我們帶來一些歡笑的.同時,是否也應該給我們一定的啟發?是阿普頓做錯了什么嗎?當然沒有,他只是按照正常的思維用了正常的計算方法去思考這個問題。只能說他的思考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他的腦海里要想測出容積只有計算這一個辦法。
再說的簡單一點,就是他有一點思維定勢。而愛迪生卻想到了一種突破常規的辦法,這個辦法很簡單。很平常,但因為它很不可思議,所以一般人想不到去用它,沒有人會認為大數學家都算不出來的事,可以用這么簡單的辦法實現。正是因為科學家能想到一般人想不到的辦法,敢于嘗試聽起來不可思議的事情,他們才會有一件又一件轟動全世界的新發明。
同學們,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不能被“定向思維”這塊可惡的絆腳石絆倒,一定要開闊思維,大膽想象,說不定下一個小愛迪生就是你哦!
讀《科學家的故事》有感9
寒假里我讀了很多書,我最喜歡《100個科學家的故事》這本書。100個科學家的經歷各不相同,但他們的共同之處是:惜時如金的勤奮,孜孜不倦的好學。
“等一下殺我的頭!”這是古希臘著名學者阿基米德臨死前說的話。他是怕死嗎?不,他是為科學,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科學。公元前212年古羅馬侵犯敘拉古王國。當羅馬士兵闖進阿基米德的房門時,這位花白胡子的老人正手托下巴,聚精會神地看著他畫在地上的.幾何圖形,以至當寒光閃閃的利劍碰到他鼻尖時,這位老科學家才從數學的迷夢中驚醒,明白發生了什么事兒。他毫無懼色地用手推開利劍,十分平靜地說:“等一下殺我的頭,再給我一會兒工夫,讓我把這條幾何定律證明完畢,可不能給后人留下一道還沒有解出來的難題啊!”說完,他繼續研究地上的幾何圖形。殘暴的羅馬士兵殺死了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屠刀只能砍下阿基米德的腦袋,卻砍不掉他獻身科學的精神。
阿基米德為什么能這樣呢?是強烈的愛國心鑄就了阿基米德獻身科學事業無私無畏的精神。這種強烈的愛國心,獻身科學的精神不正是當今我們青少年應該具備的嗎?我們現在的國家經濟還不發達,人民的生活遠不富裕,我們有責任也有信心,用自己的雙手,用科學知識,讓中國走進世界先進的行列。
當我合上這本書的時候,100個科學家的形象又浮現在我的眼前,他們每一個人,每一個故事都是一份好素材。在他們身上我知道了該怎樣努力奮斗,該怎樣珍惜時間。今后我遇到困難就會想起他們,他們是我前進道路上的指路明燈。
讀《科學家的故事》有感10
今天媽媽帶我到明富昌體育館,因為這里有一個名叫“書香三水“閱讀節的活動。我來到這里看到有好多好多的書籍,其中有一本《科學家的故事》這本書很快就吸引了我。這本書帶我走進了科學家們的`世界,讓我了解了他們生活中的小故事,學習他們在科學道路上的小故事。
令我最深刻的是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的故事,這個故事講牛頓總被一個問題所困域,經過了蘋果掉地的事件,他發現了萬有引力的定律。這個故事告訴我,要對平常的事物有好奇心,要勤于思考,通過努力證明自已的想法。我記得有時候上課時有些不懂的問題,我就害怕被取笑不敢舉手回答,對老師的問題也不思考,我覺得自已的學習方法跟科學家相差太遠了,他愛學習,愛思考,而我卻跟他相反,我在向牛頓學習,以他為榜樣,勤于思考。
這本書還有很多科學家值得我們學習,從他們的經歷中吸取教益,努力改善自已的學習態度,及學習方法,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人我。
讀《科學家的故事》有感11
今天,我讀了《科學家瓦特的故事》。這本書告訴我們瓦特是英國著名的'科學家。小時候的他喜歡把玩具拆了又重新裝起來,他還很好學。有一次,瓦特在廚房看奶奶做飯,他發現正在沸騰的水讓壺蓋一會兒揭開,一會兒又蓋上。經過幾天的仔細觀察和認真思考,他終于明白了:原來是水蒸氣推動壺蓋跳動。利用這個原理,他發明了蒸汽機,為人類做出了貢獻。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要成為一名科學家,首先要勤奮好學,還要善于觀察,用心思考。它給我的啟迪是:人有兩件寶,雙手和大腦。我們要充分地利用這兩件寶,更好地造福于人類。
讀《科學家的故事》有感12
《科學家的故事》講了許多科學家艱辛鉆研的經歷,在這些偉大人物的成長歷程中,用一些小故事來傳達他們成功的道理。有“早產”的科學巨星——牛頓;中國現代“橋梁之父”——茅以升;低文化的“科學泰斗”——華羅庚;輪椅中舞蹈的“宇宙之王”——霍金……
其中最感讓人感動的是輪椅中舞蹈“宇宙之王”——霍金,史蒂芬霍金從小酷愛做模型,與學友制造不同種類的戰爭游戲,反映出他研究和操控事物的渴望;這種渴望驅使他攻讀博士學位,并在黑洞和宇宙上有輝煌的成就。霍金21歲時患上了不治之癥,醫生說“最多還能活兩年”,這個“判決”無異于晴天霹靂,使他極其沮喪;但有兩件事改變了他的心境,一件事是在住院期間,他目睹對面床上一個男孩死于肺炎;霍金經常回憶著說“這是個令人傷心的場合,很清楚,有些人比我更慘。我的病情至少沒有讓我感到生病;只要我覺得自憐自哀,就會想到那個男孩”。另一件事是自己被處死刑的夢。他忽然意識到,如果自己是“緩刑”的`話,還有許多事情值得做。最后,霍金還是從絕望的深淵中挺出來,他開始認真地學習和研究及撰寫博士論文,并迅速取得良好的成績。
霍金隨時面臨死亡,始終徘徊在鬼門關前。他發現了一個又一個宇宙運行的重大奧秘,震動了整個物理學界,他以極度殘疾之身,成就了極度輝煌的科學成就。霍金成了愛因斯坦以來引力物理界最大的權威。
讀著讀著,我淚如泉涌,被霍金伯伯堅強的意志力深深地感動著……在他人生旅途中,雖然遭遇重重的挫折,但他愈加堅強,不向命運屈服。今后,我一定要像霍金伯伯一樣勇敢、堅強;珍惜時間、珍惜生命,最終事業有成。俗話“天道酬勤”說得好,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我們現在是爸爸媽媽心中的寶貝,身心健康,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更應該勤奮努力,好好讀書,學好本領,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材。
讀《科學家的故事》有感13
寒假里,我和姥姥共同閱讀了《科學家的故事》一書。這是一本厚厚的書,里面介紹了四位科學家的成長過程以及他們對人類的卓越貢獻。我讀了以后深受教育和啟發。
李時珍是我國古代一位偉大的醫學家和藥學家。他為了寫《本草綱目》,幾乎讀遍了所有的古醫書,走了萬里路,他想把自然界所有的藥都寫進這本書里。《本草綱目》問世以后,在國內外廣泛流傳,成為中醫案頭必備的書。這部規模宏大、內容豐富、舉世聞名的巨著是古代任何一部本草書所不能比的。李時珍不愧為世人敬仰的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
生活在1500多年前的偉大科學家祖沖之,在數學、天文、歷法、機械等方面都取得了驚人的成就,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他通過刻苦鉆研所取得的豐碩成果,在我國乃至世界科技史上譜寫了光輝燦爛的篇章。祖沖之是我們偉大祖國的驕傲!
本書中介紹的第三位科學家是達爾文,他以堅強的毅力戰勝了種種磨難,不僅采集到了大量珍貴的動、植物標本,記下了幾大本觀察日記,寫出了多篇論文,更重要的是他拋棄了“特創論”的觀點,得出了一個科學結論,那就是生物進化論。他還用20多年的心血寫出了科學巨著——《物種起源》,它對生物學乃至整個自然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最后一位科學家是愛迪生,這位美國的偉大發明家,在他的一生中,憑著智慧和勤奮,完成了20xx多種發明。正是這些發明,給當今世界增添了異彩,使我們享受到了他智慧的福蔭。他雖然故去了,但他的精神將永遠照耀著全世界。
有人說:“他們都是天才。”讀了這本書之后,我覺得勤奮努力,刻苦鉆研才是他們成功的根本原因。
要成才,必須做到:不怕苦、有毅力,還要從小開始。我雖然還不會談很多的道理,但有一點我深有體會:要向幾位科學家學習,踏實認真,一絲不茍地學好本領,將來長大了也要做一個對社會、對人類有較大貢獻的人。
讀《科學家的故事》有感14
科學家的故事一書介紹了很多科學家的`奮斗故事。
有古代的科學家,更有現代的科學家。他們很多人的科學環境都很苦,生活都非常困難,通過不懈的努力,終于成為一名杰出的科學家。我們現在生活在幸福的社會,各種學習環境都很優越,我們應該好好學習,將來成為一名有用的人才。
讀《科學家的故事》有感15
皮日休說:“惟書有色,艷子西子;惟文有香,香于百卉。”所以我非常喜歡看書,也看過很多書。有神奇驚險的《西游記》,離奇而有趣的《爺爺鐵床下的密室》,耐人尋味而刺激的《湯姆歷險記》等等。在無窮無盡的“書山”中,我最喜歡看的書就要數《科學家的故事》了。你說為什么呀?那是因為它能讓我在科學的海洋中遨游,讓我知道了科學家們的一生是怎樣度過的。雖然我還沒看完,可我卻對它愛不釋手。
就拿阿基米德這位古希臘偉大的數學家來說吧!“敵軍的統帥進城后,到處尋找阿基米德,他曾經下令不準殺害這位充滿智慧的老人,因為他十分欽佩阿基米德。當他知道阿基米德被殺后,十分痛惜。他把兇手趕出了城,然后給阿基米德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并且立了一個墓碑。”啊!多么可惜呀!一位這么著名的“老人”,就被一位不知名的.士兵給殺害了。連敵軍統帥也欽佩并當作“偶像”的人,說明阿基米德的智慧是多么高啊!倘若他沒有平時知識的積累,沒有博覽群書,又怎能達到這樣的程度呢?
再拿霍金這位英雄物理學家來說吧!“有一次,霍金的朋友看到他自己上樓,感到很震驚。他不能走路,可他往在二樓,這完全是在磨練自己啊!他是用手抓住欄桿把手,用手臂的力量把自己一級一級地拖上去的。”可想而知,這樣拖,上到二樓要花多少時間啊!更何況,每天都要如此呢?這又需要多么頑強的毅力呀!如果換成我的話,我一定只能躺在床上,失去自由。而霍金不僅沒有失去自由,并且寫出了許多書,其中一本叫《時間簡史》的書,風行世界,發行量達1000萬冊。我和霍金比,簡直是天差地別啊!
聽了以上的介紹,難道你們不覺得《科學家的故事》就是一個無聲的老師嗎?讓我們和好書交朋友,讓我們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讓知識武裝我們的大腦吧!
【讀《科學家的故事》有感】相關文章:
科學家發明的故事(精選25則)06-18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02-22
科學家故事讀后感02-24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04-12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04-07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07-07
科學家的故事讀書筆記11-07
《科學家的故事》讀書筆記03-09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15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