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球狀閃電》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球狀閃電》讀后感1
“一粒沙里見世界,一朵花里見天國。”
大劉表達了他對宇宙的哲學思考——我們所處的現實世界是微觀世界的宏世界,也可能是更宏世界的微觀世界,一層一層,宏無窮盡、微無窮極。在科學泥沼中,普通人中的佼佼者已被牽住腳步、難以前行,只有真正的天才才能掙脫傳統的束縛,用極具開拓性的思維窺得真理之一二。
這篇小說讓我如此受觸動,在于她的奇特的`想象、合理真實的科學依據,更在于其哲學意義、人物塑造,三體中部分人物的塑造一直頗受詬病,而《球狀閃電》中角色們的塑造可是尤為出彩——為武器癡迷的天才女軍人、為少年往事而痛苦不已的青年科學家、奇才曠世又不羈的物理尋道者……
我曾討厭一意孤行的林云,覺得她殘忍冷漠,不在意飛行員的生命、不聽上級的勸誡、不憐惜那群無辜的孩子,為滿足個人對武器的狂熱喜好不擇手段,但當我明白她極端性格的形成原因,又能理解為何她對宏聚變如此執著——她害怕敵方的攻擊會像多年前那樣率先落在祖國的土壤上、再次奪走同胞的性命。
殘酷的戰爭在落日與無數的灰燼中結束了,仿佛一切都已隨風而去,只剩那朵藍色的量子玫瑰在心靈的注視中靜靜搖曳,它是那么美、流露出一股冰雪的靈氣,永不枯萎。浪漫至極,凄美至極。
《球狀閃電》讀后感2
“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人類苦于渺小而毀于自大;“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乘科幻之翼,我們脫離卑微瑣碎的庸常生活,又以更宏大廣闊的視野反思自身。劉慈欣的《球狀閃電》就以不長的篇幅折射出多重光芒: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瑰麗雋永的理想主義和大氣磅礴的史詩風格,令我沉醉,也帶我飛翔。
科幻之翼
《球狀閃電》的創作緣起是劉慈欣親眼目睹了“球狀閃電”,并在同年閱讀了兩本克拉克的.科幻小說,奠定了他的科幻理念:科幻的真正魅力在于創造一個想象中的事物或世界。劉慈欣創造了“球狀閃電”,這種過去和現在都不存在,在未來也不太可能存在的事物反而有很強的吸引力。
書中有一段話至少出現了兩次,“我們都是凡人,雖然我們用超過凡人的努力去探尋,可我們還是凡人,只能在基礎理論提供的框架中進行推演,不可能越雷池半步,否則就像步入沒有空氣的虛空一樣,但在這個框架中,我們什么也推演不出來”,球狀閃電儼然成了一個謎,大量的數學推演和實驗都無法破解它,吸引了許多人獻出生命……但世上總有一些超越凡俗的人,能把所有人都想復雜的問題簡單化,這大概就是想象力高于知識的體現:知識是枯燥的、呆板的,而想象力是靈動的、有穿透力的;想象是靈魂,而知識只是作者構架和描述自己的想象的工具。通過常識、通過知識,我們讀者去理解作者的科學想象,領略又一個世界,并觸及作者的精神和思想,以此反思生活,觀照內心。
《球狀閃電》讀后感3
好久沒寫讀后感了,嗯,也不知道為什么,就特別想給這本書寫一個感悟,嗯,可能是因為是男朋友推薦的,所以說才格外注意,但是我覺得最重要的原因還是這本書,他本身的確是一個新發現新突破,他算得上是我在科技類圖書上的第一本書,之前一直想看三體,但是也因為太長,也因為沒有什么機會,就一直沒有看,所以他準確的說是科幻類小說上面的第一本書,那么繼續,我們來說一下這個內容。
它主要講的是我和林云,還有丁儀,包括張彬,包括其他一些人之間發生的故事,講述了關于球狀閃電的發現、探索,以及一些人的終身研究卻沒得到結果,最后卻像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發現了重要發現,當然,他還被應用于武器,這方面確實是在道德與倫理方面接受很大的考驗。
當然到了最后,隨著球狀閃電的發現,宏電子的發現,宏原子的發現,還有童年時期林云的生長環境對她的影響,各種各樣的人都和球狀閃電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所以說整本書的框架是非常嚴密,很打動人的,雖然說我是分開把它看完的,但是如果我有時間有精力的'時候,我一定會一口氣看完的,他真的是很吸引人的一種。
包括以后還想看一些類似于這種的科幻作品,包括劉慈欣的其他作品,還有阿瑟克拉克,和包括阿西莫夫等人的作品,我覺得都可以涉獵一下。
最后我覺得嗯,其實怎么說呢?看完整本書,對大體印象還是有的,但是可能具體細節記不清了,前后順序記不清了,可能最后作者的一些后記思考比較打動我,具體的觀點也記不太清,總之我覺得就是科幻小說存在是有它的意義的,它不應該去想內容會不會發展為現實,而是人類應該一直存在這種想象力。
【《球狀閃電》讀后感】相關文章:
閃電的作文01-16
仙人球狀物作文01-21
描寫閃電的作文12-04
(精品)閃電的作文01-18
(合集)閃電的作文01-18
閃電的作文(實用)01-18
閃電的作文(必備)01-18
有關閃電的作文02-19
閃電的作文[推薦]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