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城南舊事》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城南舊事》有感1
我到此刻還記得暑假讀完《城南舊事》這本書時的情形,我合上書后摸著書面沉思了好一會兒,就像要從書中的場景---20世紀二十年代老北京的某條老胡同里走出來一樣,帶著不舍和傷感。
這本書是臺灣作家林海音的一部自傳體小說集。正是由于作者要使“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才讓幸運的我們感受到了不同的童年時光和時代畫卷,使人仿佛置身其中,也寧愿沉浸其中。姑且不談文中許多非常棒的人物描寫、心理描寫,場景刻畫等等,但就“情懷”這個主題就讓我感觸很深。
一是悲憫的情懷。書中英子雖然是一位孩童,但從她的心理活動、對人的判斷,甚至是使的小伎倆(書中《蘭姨娘》篇)等等,我認為她其實就是一位成年人。作者利用英子孩子的身份,利用她的眼,表面上是表明英子眼中沒有成人世界的標簽,如“瘋子”“賊”等,在她眼中,瘋子和張家、李家的大姑娘沒什么兩樣。實際上,我的體會是,作者要表明的就是不要有標簽,才是這個世界本來就應該有的樣子,有了悲憫的情懷,這個社會才會溫暖。誰敢說擁有悲憫的情懷還分小孩和成人嗎?
二是成長與離別的情懷,或許這不能稱情懷。離別總是讓人傷感,但是成長總伴隨著離別,這是人一生中永恒的“主題”,誰也不能改變它,就像書中每個篇章的主人公到最后都會離英子而去一樣。而英子也正是通過對“離別”的'感悟成長了,就像文中所寫的“我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鎮定,這樣的安靜”。是的,每個人都會經歷這樣的成長。
我想,讀書正是有這樣的意義,通過對他人的經歷的了解,有自己的感悟,讓心靈開花、讓自己成長。這是我讀《城南舊事》最深的兩個感悟:要有悲憫情懷;成長有時會伴隨著離別,要去珍惜和努力!
讀《城南舊事》有感2
《城南舊事》是臺灣女作家林海燕寫的關于自己童年記憶的回憶的一本自傳體小說。在作家娓娓的敘述中,我仿佛穿越了那個民國時的北京城,曬著冬日里暖暖的陽光,跟著駱駝一起嚼著草料;仿佛也跟英子一起捉了吊死鬼、喂了小油雞、染紅了指甲;一起經歷了和秀貞、妞兒、小偷的種種離別……
雖然,我的童年和英子的很不一樣,但是成長的感受卻又如此相似——因為成長,那在冬陽下學駱駝咀嚼的天真已然變成了“傻事”;因為成長,我們不得不在面對困難時硬著頭皮闖過去……
英子的`成長也讓我想到了我的成長。記得那是我上幼兒園時的一個假期,我和媽媽坐火車回金華。每次出門,我都會隨身攜帶一個小背包,里面裝上一些我喜歡的小玩意兒。這次也不例外,我帶上了最心愛的玩偶——小熊紅紅和貝貝。紅紅和貝貝是我的好伙伴,它們會陪我一起玩耍,一起睡覺,這次,我還想帶著它們一起去老家旅行呢!
當我們下了公交車來到火車站,我猛然想起我把背包忘在公交車上了,這可怎么辦呢?
媽媽安慰我說:“丟了就丟了,反正里面也沒有值錢的東西。”
“可是紅紅和貝貝在包里,它們看不到我會傷心的。”我急得直跺腳,忍不住嗚嗚大哭起來。
“這樣吧,我打個電話到公交總公司,看看能不能把你的小包找回來。”媽媽馬上查詢到公交公司的電話,并打電話給工作人員,向她說明了情況。工作人員答應會幫忙查找。
可結果卻是令人大失所望——工作人員不久就打電話來告訴我們,小背包不知所蹤,沒有找到。
就這樣,小熊紅紅和貝貝從我的生活中消失了,我為此難過了好幾天。媽媽見我悶悶不樂,答應給我重新買兩只小熊,而且是和紅紅、貝貝是一模一樣的。
當我從金華回到杭州時,兩只新買的小熊已經在家里靜靜地等著我了。我抱著兩只嶄新的小熊,又蹦又跳的,仿佛是和兩位老朋友久別重逢了。可是不知怎么的,這兩只小熊卻無法取代紅紅和貝貝在我心中的位置,每次見到這兩只小熊,我總會想起紅紅和貝貝,想起是我把它們落在了公交車上,心里總會感到內疚和傷感。甚至每次外出的時候,我都會因此而格外小心,提醒自己不要丟失東西,以免再犯那樣的錯誤。
我明白:因為我曾經失去過心愛的東西,害怕再失去,所以才會更加懂得珍惜。
媽媽告訴我,這就是失去的代價,這就是成長。
是啊,因為成長,很多人、很多事、很多情感,都會一個個、一點點地離我們遠去,就像畢業歌中所唱的: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離別多。所幸的是,雖然我們總是在失去,但至少我們曾經擁有過,并會在我們的心底永久珍藏……
讀《城南舊事》有感3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離別多……”看完了《城南舊事》后,這首林海音寫了五年的驪歌一直徘徊在我的耳邊……英子天真可愛;妞兒重情重義;父親表面嚴厲,實際卻充滿愛心;宋媽堅強勇敢;秀貞為找回女兒可以不顧一切;蘭姨娘自信樂觀,敢追求;“厚嘴唇的人”也是迫不得已才去行竊……以上這些人,各有各的性格,但他們都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特別是秀貞和妞兒,她們的遭遇令我十分的憐憫。英子,她天真善良、活潑可愛,完全不在乎秀貞有著“瘋女人”的頭銜,不顧家里人的勸阻,把秀貞當成了“知心大姐姐”。她不知道為什么人人都討厭秀貞,只知道秀貞不瘋,而且不但不瘋,還是個可以傾心交談的朋友。后來,她親眼見證秀貞和妞兒母女倆重逢,為了幫助她們,她還把十分名貴的鉆石手表和金鐲子送給了她們。直到后來,她搬了新家,也還對妞兒念念不忘。巜城南舊事》寫的是作者小時候的故事,而我自己呢?我不禁感嘆,作者的兒時是豐富的.,充實的,也是最真實的。而我,我的童年是很快樂,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著實沒有作者小時候的那種淳樸。
讀完這本書,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每個人的童年都是最真實的,童年時的那些歲月也是最珍貴的,我們一定要珍惜。
讀《城南舊事》有感4
每個人的童年也許是最美好的,它不懂傷害,只管微笑;它沒有世俗的污染,單純的如同清泉般一塵不染。而《城南舊事》就是這樣一本書,聽老同學說在家沒事翻閱了大一時看過的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很是回憶,當初也看過此書的部分內容,便感興趣的在網上搜尋此書,能感受到文風的清新與質樸,讓人沉淀其中。
《城南舊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傳體小說,也可視作她的代表作。八十年代還被搬上銀幕。透過小主人公英子童稚的雙眼,這本書向世人展現了她眼中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字里行間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天真,卻又道盡人世復雜的情感。美麗宛如一首歌的《城南舊事》由《惠安館傳奇》、《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五個既獨立有連貫的短篇組成,再加上前面的《冬陽 童年 駱駝》合起來可看作是作者自己以七歲到十三歲的生活為背景創作而成的一部長篇小說。書中的一切都是那樣有條不紊,閉上眼睛,那一幅幅用文字雕琢而成的畫面躍然眼前,那緩緩的流水、那帶著鈴鐺的駱駝隊、那漫天傾盆的大雨和脖子后有這一塊青色胎記的小桂子、那緩緩而逝的.歲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結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詩。
故事在略帶暖意的筆調中舒緩的展開:20世紀20年代末,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著6歲的小姑娘林英子溫暖和樂的一家。童稚未消的子以一雙好奇的眼睛,觀看著成人世界的喜喜悲悲。
在這5個故事里,最喜歡的那一段就是第五章《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爸爸的離去,使她開始告別無憂無慮的童年,懵懂中卻又夾雜著堅定。
13歲那年,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英子隨家人坐上遠行的馬車,帶著種種疑惑告別了童年。讀到這里的時候,沒有太多的雜念,因為沒有太多跌宕起伏的情節,所以心緒是淡然而平和的。感動著我的,只是這文字之間蕩漾的一種淡泊與純凈。林海音以兒童清澈的眼眸,用清新淡雅的文字,訴說他對城南舊事的情意。半個世紀的別離,城南的落花依舊,然而零落的,只是人們記憶的碎片。
半個多世紀過去,那一縷淡淡的哀愁,那一抹沉沉的相思,深深地印在她童稚的記憶里,永不消退,也深深地打動著我。她只是用波瀾不驚的文字從容描繪著童年的記憶,從容描繪著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說它自己。那樣地不疾不徐,那樣地純凈,那樣地滿是人間煙火味,卻無半點追名逐利心。無怪乎眾多的人會傾心于這樣一個回憶中的美麗童年了。
讀《城南舊事》有感5
寒假里我讀了林海音寫的《城南舊事》一書,這本書以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北京城南為背景,由五個短篇組成。
《城南舊事》中我最喜歡的是主人公林英子,她是個善良、天真的小女孩。也許我們該學學那些小孩子,用童眼去看世界,因為這也是有很多好處的`,就像英子那樣,如果她當時和其他人一樣認為秀貞是瘋子,也不會擁有這段珍貴的情誼;如果她當時遇見小偷時就慌忙逃跑,說不定就沒有下面的故事了。一件事不要把它看得那么復雜,先用簡單的眼光看它,再一一解開它的秘密,這樣會輕松許多。
來吧!讓我們以后用童眼先看這個世界!看出這個世界的美好,看出這個世界的善良!不管怎樣我們都要用童眼去看這個世界,讓世界變得善良,變得美好。讓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用童眼去看這個善解人意的世界!
《城南舊事》這本書講了英子善良動人的一面,同時也講了我們現在應該用童眼去看這個世界。
讀《城南舊事》有感6
坦白說,我本不喜歡看名著,映像中名著是枯燥乏味的,但當我看了幾頁的《城南舊事》后,我就打算對名著重新下定義。
通過英子孩童般的敘述,我仿佛也“認識”了惠安館的瘋子、隔壁的小偷、蘭姨娘他們都活生生的存留在英子的童年中。
合上最后一頁,我依舊忘不了的是那個叫做秀貞的瘋子。其實秀貞她并不是瘋子,她只是太過思念自己那一出生就被家人遺棄的孩子,她整天就念著“小桂子”,才會讓大家認為她是一個瘋子。湊巧,英子發現好朋友妞兒和秀貞的孩子特別像,同時也非常同情秀貞的遭遇,就大膽地安排她們離開這里,卻沒想到母女倆雙雙慘死在火車輪下。
英子因為這個大病了一場,醒來后也不怎么記得這件事,只是隨著家人搬去了新家。那個時代,或許有許多事情皆是不如意,人們思想封建,某些事會遭受到許多的`阻攔,從而不得不放棄,也就錯過了許多。
然而英子的童年,并不會因為這些變得黑暗憂郁,卻是絲絲的暖意,帶著溫馨,纏繞在心間。淡淡的,舒服得很。《城南舊事》的每一個故事都感人肺腑,每一個人物都表現得淋漓盡致,閉上眼睛,腦海中能勾勒出他們的印象。
正是由于這些事情,使得英子成長為一個懂事,聰明伶俐的人。成長的道路,不止有歡笑,也有辛酸的淚水。故事最后在英子得知爸爸去世后落幕。
英子最后說了一句,“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斛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有些事,有些人,有些詞,有些話,不會伴隨著歲月流逝而淡忘,只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愈淳愈香。
讀《城南舊事》有感7
回憶起《城南舊事》,就仿佛又回到了那個寧靜的夏天。那年我才九歲,暑假的每天清晨就是捧著那本厚厚的《城南舊事》度過每日的時光的。窗外的藍天晴空萬里,一如我那被書香浸滿的純澈的心。
讀了《城南舊事》后,總感覺書中有著一股世間所缺少的東西———真善美。書中道盡了孩子間的純真,大人間的恩怨,社會的窮苦與封建制度的黑暗。也許那時的我初讀這本書還遠遠不能理解世事的恩怨,但英子眼中老北京的淳樸,使我喜歡;她無憂無慮的童年,令我向往;英子的品格,純真可愛,如這世間的一朵幽蘭,清香四溢,叫我感動。
英子學駱駝的咀嚼,在西廂房里飼養小雞,與她的第一個伙伴,“瘋子”秀貞的歡樂時光………一切的一切都沐浴在這溫暖的童年里。我羨慕,我向往,但細細品味,這淡淡的文字,悠悠的敘述,在動人的真摯中,既抒發了對童年的緬懷,也訴說著對人間溫暖的呼喚。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轉眼間,英子長大了,她也畢業了,這首讓人回憶離別的歌謠在我的記憶中浮現。原來,我已伴隨著書中的英子度過了那么多個春秋,即將告別逝去的童年。我仿佛與英子一樣,逐漸變得成熟,變得勇敢。但世事終究不是完美,始終不能如人所愿。英子的爸爸去世了,我的心也仿佛空了一大截,那句“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讓我始終久久回味,父親的離去于她而言是如此的痛苦,可她卻那般堅強。這其間的辛酸隱忍不想而知,但她的堅強不屈,奮發向上令我為之震撼。回想起我所認為的巨大困苦,與這一比,是顯的如此不堪。我在心里試問,如果換做是我,我又是否能做到?心中不禁感慨萬千,真應該學會知足,學會珍惜身邊的一切。
英子的語言樸實無華,她文字中蘊藏著一種委婉的詩意,一片寧靜的意境,近乎一幅素雅,淡泊,簡約的水墨畫;又好似一首悠揚,婉轉的.小曲。她描繪出的一幅幅真實的畫面與文字的交匯,盡管只有黑白兩色,卻充滿哲理的色彩,她以孩童的思維展現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以孩子般純真的心態道盡世間的美丑善惡,使人如同身臨其境,體會其中的精妙絕倫之美。她看透滄桑的心態,是智慧的所在,是心靈純凈的體現。
一切都是那樣的有條不紊,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駝隊,緩緩而過的歲月,人,事,物,景的完美結合是那般舒緩,卻又不緩慢。我的心頭漾起一絲輕柔的溫暖,看膩了課本中的一板一眼,已經很少看見這樣精致的東西了,她從不去刻意地表達什么,只是一幅場景,一幅畫面從容地描繪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城。那樣的不溫不火,淳厚纏綿,那樣的滄海桑田,滿是人間煙火味,卻無半點功利心。“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一去不還……”
童年是短暫的,是稍縱即逝的。但童年永遠是最真摯的,是最溫暖的;是我們回憶時含淚的微笑,是我們飽經滄桑后對純真的懷念;童年是美中的夢,夢中的美。是這浮華的世事中那股淡淡的幽香,是那般沁人肺腑,彌久恒馨……
讀《城南舊事》有感8
讀完[城南舊事],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靜,這本書,講述了作者林海音從五歲到十三歲的童年故事。
英子五歲時,結識了所謂的“瘋子”秀貞和妞兒,她發明秀貞并不是瘋子,只是因為丟失了孩子,失去了丈夫,心里有極大的痛苦無法與人溝通而感到難過,從此一蹶不振,被人稱為瘋子。妞兒是一個得不到溫暖的孤兒,后父后母對她很不好,經常把她打得皮開肉綻,最終,細心的英子發明妞兒脖子上的胎記很像秀貞所描述的,于是懷疑妞兒就是秀貞的女兒,果然如此,歷經磨難的母女最終團聚了,秀貞帶著女兒踏上了尋夫之路。
妞兒離開了英子。漸漸地,英子上學了,在英子眼里,人太多,很難分清好人和壞人,英子和一個小偷的接觸中,知道小偷是因為供弟弟上學才迫不得已去偷東西,結果,還是被警察抓住了,看到這兒,我也和英子有同感,不僅不恨這個“小偷”,反而很同情他。
過了幾年,蘭姨娘被丈夫趕出家門后,住在英子家里,爸爸對蘭姨娘產生了好感,卻被頭腦聰慧的小英子發明了,于是英子制造了好多機會,把蘭姨娘和逃難的德先書搓成一對兒。
可憐的保姆宋媽為養家糊口,拋下自己的孩子,忠心耿耿的照顧英子一家,辛辛勞苦掙來的錢卻被她的丈夫用去賭博,并且還把自己的女兒賣掉,還死了兒子,兩個孩子都離她而去,宋媽是多么難過呀,我真痛恨她的丈夫,太沒良心了。在英子十三歲那年,爸爸因為得重病死了,‘媽媽’的負擔就加重了,英子長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她逐漸擔任起了很多父親的.‘責任’。
每個人的童年都惟獨一次,過去了就不會在回來了,看著這淡淡的文字,每一個故事都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作家林海音將兒時的記憶寫得如此細膩具體,也喚醒了我太多的童年的往事。
讀《城南舊事》有感9
本書是臺灣著名作家林海音寫的,書中是以一個兒童英子的視角去看成人的世界,這雙童稚的雙眼看到了世間的歡喜離別與不一樣的人。
書中主要講了英子與母親、父親一起生活,先是認識了一位叫妞兒的小女孩,又和一位瘋女人"秀貞成了朋友。英子幫秀貞找到了她的女兒一一妞兒,還遇到了一位被生活逼迫而成為小偷的年輕人。最后,英子的父親因生病離開了英子,在這時英子終于明白她長大了。在書中,作者把所有的事都寫得那么真實,讓讀者認為好像真的有那么一個英子。而在文章中又處處流露出了人間的不容易和英子的天真、善良。其中有一個地方講的`是妞兒和秀貞要走時,英子不顧生病而冒著雨去為妞兒送行。還把母親的金鐲子給他們當做盤纏。要知道金鐲子在那個時代可是一件十分貴重的東西。在那一刻,我被英子的善良和她與妞兒的友誼深深震撼到了。其實英子知道這手鐲對母親的意義,也知道手鐲不見后要承擔的后果,但她為了朋友還是去做了。雖然妞兒母女兩人還是慘死在了火車輪下。從瘋女人秀貞與妞兒身上,英子看到了她們可憐的一面。她明白了秀貞是為了找女兒才做出發瘋一樣的行為。但她并沒有瘋,只是因為思念走丟的女兒。
還有一個人也讓我印象深刻,就是那位小偷朋友。其實他也不想當小偷,但生活的壓力讓他沒有辦法,但他并不是壞人,他的本性也是善良的。在他被發現后,不僅有法律制裁在等他,還有鄉親們的恥罵。這讓我想到了現在這個社會,或者也有許多人像這位小偷一樣,是為了生存才干出了壞事。英子看到了小偷背后不為人知的不易,她很理解也很同情小偷。從結尾英子說我將來長大要寫《我們看海去》,可以看出她的善良。
以童眼觀世界,就是從不一樣的角度去看世界。讓我們有不一樣的感受。這里透著人性的溫暖、生活的不易、現實的無奈。這讓我明白,在一些壞人的背后也有不為人知的艱辛。
在長大的那一刻,我想英子得到了許多也失去了許多。就像文中一樣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讀《城南舊事》有感10
《城南舊事》是臺灣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寫的。她描述了她的童年生活。在上個世紀的老北京,時不時響起小販們叫賣吆喝聲的胡同,種著夾竹桃芳香四溢的四合院,屋里冒著熱氣的暖爐,厚厚的能直立起來的棉褲,西廂屋里小油雞,佛照樓的八珍梅,城南游藝園,大鼓書場……在文中的小英子被許許多多的人關照著,愛做勞動的媽媽,嚴厲的爸爸,從鄉下來的宋媽……小英子不但被大家細心的關照著,還和許多人成為了好朋友,“瘋子”,妞兒,蘭姨娘,宋媽,蹲在地上的那個人……
可是,“瘋子”妞兒母女消失,小偷朋友被抓,蘭姨娘和德先叔走了,宋媽的離去,隨著事情的變化,這些人都是由于種種原因離開了英子,有的甚至是一去用不返。小英子原本快樂的童年也因此暗淡下來,充滿了淡淡的憂傷。一顆小小的善良之心對世界充滿好奇和童真,經歷了許多的事物變遷后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到了最后,紅色的花朵掉了下來結出了成熟的果實,而之前為紅花托住的.綠葉,枯萎、變皺、枯枝敗葉,最終失去了自己的生命。英子的爸爸在英子小學畢業后去世了,這對英子的心靈有很大陰影。
看到這里,我的心也隨著沉靜下來。都說童年是快樂的,童年的許多趣事為童年增添了色彩。童年,像一條緩緩流淌的小河,一去不復返,我們的童年也會過得很快很快。我們更要珍惜我們所擁有的利好的童年時光!
讀《城南舊事》有感11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這首讓人回憶離別的歌謠在我讀《城南舊事》時一一浮現。
這部作品由六個篇章組成:《冬陽童年駱駝隊》(后記)《惠安館》《我們去看海》《蘭姨娘》《驢打滾兒》及《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英子以她純潔的眼睛來看在北平的生活點滴,旁觀著成人世界的悲歡離合,憑著自己微妙的記憶,將年幼時圍繞她發生的生活舊事記錄下來。
我最愛的一篇文章卻是后記《冬陽童年駱駝隊》,里面那駱駝吃草的樣子讓我仿佛身臨其境,駱駝溫暖的鼻息仿佛就迎面撲在我的`臉頰上,是那樣的細致動人。賣煤人一袋一袋地從駱駝身上卸煤,沒有輪到的駱駝便在一邊歇著。英子為駱駝想著:這么漫長的旅程也夠累了,多吃一些草,多在地上臥一會兒,等交易完了又該上路了。于是,天真可愛的英子望著駱駝啃嚼的樣子也開始學起來。想象著草的味道英子也跟駱駝們一樣,唾沫沾在薄薄的唇邊。“慢慢地走,慢慢的嚼,總會走到的總會吃飽的。”做一切的事情都必須遵守這個原則,要想做好,就要耐得住急躁的性子。就是應為駱駝這種不慌不忙的性格,它才能耐得住長途的寂寞。
看完整本書后,我閉上了眼。睜開眼時,我好像又看到了英子為辨別好人與壞人,天空與大海時的樣子:“天空和大海都是藍的,而好人與壞人不都是人嘛!這怎么分?”那種俏皮可愛的樣子。想著想著我便笑了起來,而且越笑大聲了。弄的媽媽二丈和尚摸不著頭腦,照照鏡子,摸摸衣服,最后說:“我怎么了?”但這讓我笑得更大聲了!媽媽卻對爸爸說:“這孩子中了笑魔了。”咦?這句話在哪看到過啊?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花兒落了,英子也長大了。伴著這淡淡的離別哀愁。
讀《城南舊事》有感12
我的眼停駐《城南舊事》的封面,入眼依舊是略帶肅穆的灰色,但我此刻卻覺得這個樣子像極了小鎮人家的銅門,仿佛隨著我的打開,一段蒙塵的往事就會被人念起。如同我第一次讀這本書一樣,我安靜站在亮光處,手指摩挲冰涼的紙張,捏起扉頁上的黃繩,就這樣走進林所描述的城南舊事。
干凈的書頁惹的人不經把目光放柔幾分,林的文字給人的感覺就是像坐在廊檐下看細水長流的婦人,她撩發的動作在說,她就在那兒,吟誦她自己的人生。翻頁之間,似舊電影那昏黃的圖片流水般滑過眼前。
那是夜,下著豆大的雨。那生疼的字眼告訴我們,那場雨模糊不只是追著車的小英子的視線,還有秀貞和妞兒湮滅在鐵軌上的身影。
那個躲在草垛里,對英子說一起看海去的人在那一天被警察捆走了。
長的一排整齊的白牙,會做西瓜燈的蘭姨娘坐著黃包車隨四眼狗揚塵而去了。
宋媽也不會再在冬日的早晨揮著雞毛撣子催促作者起床。
最終在六月,爸爸的花兒落了,紅絲帶系著的.白紙筒獨在抽屜里感傷。
深深吐出一口氣,只覺莫名壓抑。我不知作者停筆時是何心情,那段留聲機唱過的歲月所含的滋味也許只有也只能作者一人獨嘗。一個人站在時光的末端回看自己所走過的路程,萬般滄桑也不過是煙花碎。沉重的嘆氣聲輪回久了,無可奈何之下,一切或喜或悲就都顯得不重要了。
能回憶的總是沉重的,也許,我該說是時光。流光掠影飛濺,這些物是人非,這都是我的筆所不能描繪的。
就像我曾經以為我會癡迷那甜的粘牙冰糖葫蘆一輩子,但后來隨著課業時間的緊張,校門口的糖葫蘆我卻不再光顧了。每當我在放學的人流中與那些小販擦肩而過,都會下意識加快腳步,我不敢對上他們的目光,肩上的重量提醒著我,我已經不能做太多事情。
我也還記得我小學畢業時的大雨,與摯友手牽手在雨中狂奔。那場雨沖走了我稚嫩的時光,連說再見的機會也沒有留給我。
誰會告訴我幼年種在墻角的含羞草是否安好?
你們可聽到我舊時唱的不成調的歌謠?
又可曾看到我死拉著父親的手撒嬌的樣子?
還是說我臉上肆意的淚水打濕過你們的手?
真是此去經年人獨悲。
語頓,你們聽到了么?那是小英子口袋里的小石子劃過磚墻的聲音,她沿著墻根走過的腳步在我們的目送里漸行漸遠。當記憶模糊成詩,只盼得我也有那個機會,坐在漏光樹葉下,悠悠喝晚茶,任那熱氣氤氳過白衫,對路人說時光的故事。
讀《城南舊事》有感13
淡淡的文字,悠悠的敘述……
看完《城南舊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在這本書里,我看到了英子的快樂。她和妞兒在一起的時光是快樂的;她和蘭姨娘相處的時光是快樂的;她在惠安館聽秀貞講故事的時光是快樂的;她和小偷在一起聊天的時光是快樂的。她的快樂,簡單而又純粹!
在這本書里,我看到了英子的憂傷。當她知道妞兒賺不到錢,被養你養母虐待,她是憂傷的;給她染紅指甲,給她“吊死鬼”的`秀貞因找不到親生女兒被逼瘋了,她是憂傷的;英子家的保姆宋媽失去了兒女,蘭姨娘被德先叔帶走了,她的爸爸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這些,都讓她無比憂傷!
在這本書里,我看到了英子的義氣。大人們反對英子和秀貞來往,但英子還是會偷偷地去惠安館聽秀貞的故事,還把自己心愛的小金表送給了秀貞。有一次英子突然發現自己的好朋友妞兒就是秀貞的女兒,又聽秀貞說自己要去找自己的丈夫思康,還不惜偷了媽媽新打的金鐲子,給她們母女做盤纏,并冒雨為她們送行……這些,都深深地打動了我!
每個人都會有童年,都會有喜怒哀樂。我的童年和英子的童年大不相同,感受著英子的童年,我也感受到了自己童年的幸福。應當珍惜!
讀《城南舊事》有感14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離別多!”童年一去不復返,那些美好的記憶隨著時間的推移都慚慚流失了。但林海音卻將難忘的童年寫成了一本經典的書—《城南舊事》,將童年歷歷往事都保存了下來。
這是一本發人深省的好書,全書通過英子的雙眼,觀看了成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一種說不出的情感,感化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城南舊事》里面包含著一個個感人肺腑的故事,淡淡的哀愁與濃濃的相思不禁使人潸然淚下,閉上雙眼,我仿佛能看到那純潔,善良,成熟的英子。她為妞兒找到了親媽秀貞,美好的.結局沒有持續到最后,秀貞母女一同喪命于火車輪下。她義無反顧為宋媽找尋自已的兒子,路途中不斷鼓勵,安慰宋媽,使她感受到生活的曙光。最后英子得知爸爸辭世的噩耗后,卻又如此鎮靜,因為她體會到了自已的責任,覺得自已長大了,肩上扛負著重任-撐起這個家。
全書通過林英子所經歷的一個又一個的故事,告訴我們要有一顆善良的心去看待世上的一切人和事,要有一顆責任心。看待成長:年齢不是記號,責任才是擔當。文章筆觸淡雅,卻表達人間復雜的情感。這是一本好書!《城南舊事》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讀《城南舊事》有感15
第一次聽到《送別》這首歌,就被它的歌詞吸引。“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這個意境是多么的美妙啊,淡淡的離愁,童聲唱出來的驪歌格外讓人傷感。因著對這首歌的喜歡,我又去看了《城南舊事》這部電影,電影拍攝于80年代,黑白的畫面很有年代感。我很喜歡里面的小英子。她那雙大大的清澈明亮的眼睛讓我印象深刻。她們家剛搬到北京的那個冬天,駱駝隊停在她家門口卸煤的時候,她學著駱駝的樣子咀嚼,那樣子調皮中不失可愛,孩子的天真充分的顯現出來。
就是這樣活潑可愛的小英子,就是這樣調皮的小英子卻經歷了很多的離別。第一次,是她和痛失愛人和孩子的秀貞的離別。人人都說秀貞是個瘋子,可是秀貞不哭不鬧,也不打人,她只是陷在自己的世界里,想念自己的愛人,想念自己的孩子。她多次囑咐小英子:“見了我的小桂子,你一定記得把她帶回來。你跟她說,我不打她也不罵她。”后來,聰明伶俐的小英子發現自己的好朋友妞子-----一個整天挨打的被自己的爸逼著唱戲的孩子,就是秀貞的孩子,她在雨夜帶著妞子和秀貞相認,后來自己大病一場。好了以后,爸爸媽媽就帶著她搬家了。小英子的心里有很多疑惑,也有一些傷感,為什么秀貞沒有成功地帶著小妞子找到自己的愛人呢?為什么自己病好了就記不清很多事情了呢?小小的她經歷了第一次離別。
搬到新家的小英子很快上了小學。給同學去草叢里撿球的時候,她無意中結識了一個善良的小偷。小英子分不清好人和壞人,但她不覺得這個小偷是壞人,他們偶爾見面聊天。她得知小偷的.弟弟和自己在一個學校上學,學習很好,年年靠第一。小偷就是為了供養弟弟上學才出來偷東西的。在畢業班離校的時候,小英子在畢業典禮上見到了小偷和他的弟弟。小英子后來又去找小偷,結果無意中泄露了小偷的行跡,害得小偷被捕。看著被便衣偵探抓走的小偷,小英子的小手緊緊地拽著家里奶媽宋媽的衣襟,眼里滿是后悔和傷感。她不理解一個拼命為了供弟弟讀書的人怎么就成了壞人了呢?她再也見不到她的這個朋友了......
再后來小英子慢慢地長大,又經歷了和宋媽的別離,經歷了和爸爸的別離。人越長大需要承擔的東西就越多,就會面臨越來越多的別離。上學與父母的別離,畢業與同學的別離,父母老去的別離......別離是傷感的,我們也只能接受。好好地過好眼下的每一天就是最好的。
【讀《城南舊事》有感】相關文章:
讀《城南舊事》有感02-04
讀城南舊事有感02-06
讀《城南舊事》有感01-25
我讀《城南舊事》有感02-07
【薦】讀《城南舊事》有感07-03
讀《城南舊事》有感【熱】07-04
讀《城南舊事》有感【推薦】07-04
讀《城南舊事》有感【薦】07-04
【熱門】讀《城南舊事》有感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