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會走路的人》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會走路的人》讀后感1
“耕讀傳家”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從孩童時期開始陪同孩子閱讀,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是父母送給他們最寶貴的財富。讀書不僅可以讓孩子從中學到豐富的知識,也有助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跟孩子一起布置個小小的圖書角,在安靜的午后或傍晚,一家人坐下來同讀一本好書,將會是孩子一生美好的回憶。
給大家推薦一本我跟女兒最近讀過的好書——《會走路的人》,這本書的`作者是臺灣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林良,書中共收錄了三十篇短篇故事,通過一件件你我身邊都似曾發生過的小事,告訴了我們寬容、冷靜、守信、堅持等美德。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與書同名的一則故事——《會走路的人》,主人公士凡買了厚厚的一套中國歷史書,大家都認為他一定沒有時間讀完,可是他利用工作、休息的間隙,今天一行明天十頁,堅持不懈地讀完了整套書籍。回想自己,常常以工作忙、時間緊作為搪塞的借口,卻忘記了最重要的不是每天做了多少而是能否堅定每天去做的信念。這就是閱讀的力量,讓我們反省自身的不足,找到前進的方向。
從現在開始,沉下心來,與孩子一起享受寧靜的共讀時光。
《會走路的人》讀后感2
這本《會走路的人》這本短篇故事集收入的三十篇美德故事,通過說故事的方式,告訴我們一些人生啟示。
兩條魚這一篇述說一位男孩叫阿木,偷了兩條魚,但魚的主人不追究,告訴他不可再犯就放他離開,而多年后,有一天魚的主人不小心撞倒阿木家的墻,原本魚的主人要賠,但長大懂事的阿木說:沒關系,以前您能不計較兩條魚,這一堵墻算什么呢!所以從這篇故事中得知一個愛計較的人,像一只刺蝟一樣,別人想靠近卻又怕受傷,而一位心胸寬大,以寬宏態度來待人,往往能夠親近大家與人相處融洽。
書中還說到守約、寬恕、管理時間也是很重要的,一個人如果能守約,最得朋友的信任,不守約的人容易引起朋友的反彈與憤怒,使朋友對他失去信心,他也因此失去寶貴知心的朋友,所以我們要重視自己答應過的事,沒有能力就不要輕言承諾對方,但畢竟人人都會犯錯,我也不例外,當然很希望別人能原諒,使我有改正的.機會,要會體諒別人、寬恕別人,寬恕不但能卸除不小心犯錯的人心中的悔恨與不安,而且也能強化之間的友誼,有一舉兩得的感覺。
林良是一位資歷豐富的文學家,讀他的書開卷有益,不但能感染他的文字魅力,也能培養我們繼承中華民族的美德!
【《會走路的人》讀后感】相關文章:
夢到兒子會走路了說明什么04-22
走路的經典句子12-07
走路的句子02-19
走路的作文02-23
走路的說說03-11
會走路的小房子讀后感04-29
關于寶寶會走路了朋友圈文案200句08-06
寶寶會走路了發朋友圈文案(精選190句)03-09
夢見晚上走路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