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讀后感>《源泉》讀后感
《源泉》讀后感
更新時間:2024-10-23 13:45:44
  • 相關推薦
《源泉》讀后感3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源泉》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源泉》讀后感1

  受一位書友影響,覺得一書讀罷還是要記點東西。

  一、關于時代和個人

  《法國中尉的女人》之后,“時代具有欺騙性”這句話牢牢刻在我心里。時代,是由眾多的人構成的,沒有誰跟誰的步伐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時代雖有“大勢”,卻沒有上限和下限。突破上限的都是先行者,而先行者總是被眾人視為下限。待遇好一點的,是婉拒是淡漠,待遇不好的,自行腦補。

  晏陽初和梁漱溟的平民教育、梁思成的京城規劃、馬寅初的計劃生育……先行與毀滅、遲滯與反省,今朝此刻也一定還在上演。

  二、關于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

  集體主義是最高原則,原來是有條件的`:構成集體的所有個體的利益訴求能在被接受的情況下達成一致。當你拒絕這樣的條件,那么還是自成一個得好。

  所以,在時代和集體面前,要保有個人的自由。不要顧忌什么主流,你以為隨大流走很有安全感,誰知道是懸崖萬丈的安全感還是前程萬里的安全感。

  三、關于自由

  真正的自由不是行動的自由,而是態度的自由。《活出生命的意義》在描寫面對集中營個人態度的自由時,其實沒有感動到我。因為那樣的自由,始終指向積極的,積極是社會和他人的期望。洛克的自由,在于他不在意,所為種種,只在于他喜歡。這樣的態度,不指向外界,而指向自我。

  四、關于權力

  每次讀到這樣的字眼,我總是想起曾經的被傷害,此生難忘此生不會忘。權力的荒誕在于,權力是由別人給的,卻常被用來傷害于人。當權者按照自己隨意的意愿、一些莫名其妙的理由甚至是沒有理由,要求他人的服從,并且自鳴得意、自恃權威、毫不自知。尤其在教育方面,教育本在育人,權力給錯了人,就是毀人。

  高中埋頭應試教育,那時讀一本散記,讀到周國平去某學校走訪,該校高考很多清華北大,考上北師都算差的。可某位學校領導跟他說:周老師,我們這些人,都是歷史的罪人。

  這是有權,但明智、自知。時代具有欺騙性啊,放到歷史的維度下,那些自視甚高的當權者多么可笑。

  扈三娘全家被害,被宋江軟硬兼施,逼留梁山,認仇做親,下嫁從賊。于是自此之后,施耐庵幾乎就不讓她說話了。他不知道,她一開口,該說什么。

  當時我也沒說話了。但我不會原諒。

《源泉》讀后感2

  我們經常會聽到老師抱怨學生的聲音,大家抱怨現在的學生學習動力不足,抱怨現在的學生表現不好,抱怨他們自私,抱怨他們不會關心人,抱怨他們沒有禮貌等等。我們很不理解他們的許多行為,許多習慣。是啊,在自己的教學生涯中也是這樣的啊,我們當然希望自己的學生成績優秀,希望我們的學生才藝出眾,希望他們善良懂事,然而很多的事情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生活中神靈活現的學生。

  李鎮西老師在他的《童心是師愛的源泉》一文中的描述,會給我們很多的啟示。也許你不喜歡足球,當年的學生課間在談起馬拉多納便眉飛色舞,那么你最好關注一下電視臺的足球轉播;也許你不喜歡看武俠小說,但你的學生有時候上課也在偷偷的在讀金庸、梁羽生,那么你也不妨硬著頭皮去讀一讀《鹿鼎記》、《倚天屠龍記》,這不是一味的遷就學生,而是多了一種與學生的共同興趣愛好,你變多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是啊,我們仔細的想一想,我們也一樣從童年走來,我們也一樣有過孩子們的天真,很多的事情,我們也是經歷后才知道,要知道他們是孩子。但我們遇到學生在看足球比賽,看到學生在看武俠小說,看到學生聽流行歌曲,看到學生穿著時髦的衣服,看到學生梳著流行的發行,學生喜歡打游戲,我們有沒有想過去理解孩子,去研究一下他們為什么喜歡這些?我們有沒有過自己也去學一學?我想,可能很少這樣做,甚至就沒有做,我不知道別人,最起碼我自己從來沒有因為學生的喜歡某一件事情而去做某一件事情。今后,我們是不是可以去做一做?

  在本文中,他舉了一個例子談到童心的問題。有一個小女孩,有一天她學完了刷鍋洗碗后,又坐在小板凳上在鍋里洗起腳來,她的爸爸媽媽一見都驚呼起來,:“你怎么能夠在鍋里洗腳?”,小女孩答道:“我洗完了碗,發現鍋里的'水還很清,倒掉多可惜啊,就洗了腳”,看完了這一段情節,自己心里真的有觸動,什么叫孩子?什么叫童心?如果這個女孩是我的孩子,我肯定當時會批評她一頓,可能不會讓她把想法說出來。怎么可能在鍋里洗腳?同樣在我們平時的工作中,我們有沒有耐心的聽孩子一個解釋,我們有沒有與學生進行交流?我們知道不知道孩子們在想什么?

  讓我們在繁忙的工作中保持一顆童心,能夠理解孩子的一些行為,在他們需要的時候給他們一些幫助,給他們一些心靈上的啟迪。

《源泉》讀后感3

  初拿到《源泉》有點驚,900頁的大厚本托在手里頗有分量,發愁自己如何在短時間里讀完。

  翻開書本讀了幾頁就有點放松了,作者蘭德并沒有把它寫得晦澀難懂,而是很有故事性和觀點性,尤其在傳達本書核心價值觀的方面,她用人物對話的方式表達出來,更有利于讀者對每個角色自身特點的界定和理解。

  《源泉》一書主要在宣揚美國獨立精神和個人主義的重要性,通篇都在從不同的角度論證一個人堅持自我的可貴。它以五個主要人物的發展為主線,展開了一位天才建筑師霍華德·洛克為自我辯護的精彩故事。

  五個主要人物,分別代表五類人。彼得·吉丁,是沒有自我思想,靠抄襲和剽竊獲得學位,又靠弄虛作假投機取巧排擠同事獲得名利的人,是洛克口中的“二手貨”;多米尼克·弗蘭肯,洛克的靈魂伴侶,向往自由與獨立,是一個美貌與智慧并存的迷人女人,但冷靜的頭腦讓人感覺她不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埃斯沃斯·托黑,一個天生的演講家,具有蠱惑人心的語言魔力,善于洞察人心,能用三寸不爛之舌托起一個人,也能毀滅一個人;蓋爾·華納德,是個內心有原則但外在向現實妥協的人,他用自己討厭的手段創造了財富與地位,遇上洛克讓他看到了自己內心的影子,愿為洛克奮力一搏;霍華德·洛克,本書的靈魂人物,堅持自我、獨立、創造與自由,不為權威所折服,不向生活的磨難妥協,最終戰勝了一切阻礙,實現了自我。

  在我們這個時代里,有部分人活成了吉丁,少部分人活成了托黑,大部分人活成了華納德(只是心態上,達不到他的成就),但很少有人能活成洛克。堅持自我,在現實社會里太難了。洛克是我們心中的幻影,是我們對于英雄人物的圖騰。

  過去我們看《西游記》,覺得孫悟空是齊天大圣,能打妖怪降惡魔,是我們崇拜的大英雄。如今跟洛克比起來,孫大圣真算不上是英雄,因為他沒能堅持住自我,而是向權威妥協了。洛克才是最后的勝利者,是我們對理想式人物的全部幻想。

  讀完《源泉》,精神上很是充實而富有力量,就好像上了一堂勵志的思想課,給自己鼓足了志氣與勇氣,也明白了為什么美國人可以在很多領域有那么多的創新,他們的獨創與自我精神一定程度上源自《源泉》。

  很感謝自己在這個夏天有幸閱讀了《源泉》,有幸學到了蘭德推崇的理念,對我來講,也是一份不小的影響。但愿這份影響,會在不久的將來惠及到我的生命中吧!

【《源泉》讀后感】相關文章:

生命的源泉01-22

快樂的源泉作文03-17

水,生命的源泉作文03-12

《源泉》讀后感01-22

哈姆雷特讀后感 讀后感03-05

簡愛的讀后感模板 讀后感03-04

《孤獨之旅》的讀后感 讀后感03-04

《我的小學》讀后感 -讀后感05-15

名人傳讀后感_讀后感02-15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性爱在线免费看 | 日本精品高清一二区一本到 |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视频入口一区 | 亚洲精品动漫卡通在线观看 | 日本乱码视频免费播放性爱 | 亚洲欧美久久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