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美德的力量》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美德的力量》有感1
信任是一種對他人的尊重,所以我們要信任他人。下面這個蘊意深刻的小故事,猶如海灘上的小小殺粒,每天采一粒,總有一天能聚沙成塔,收獲一個燦爛輝煌的人生!
在一個偏遠的小鎮,住著一位石匠于泥水匠,石匠于泥水匠經常在一起工作,已經成為非常要好的知己了。
有一天,兩個人一起到有錢人家去做工,泥水匠在粉刷房屋時,不小心灑下一些白石灰在鼻子上,極為細小,小的像蒼蠅的翅膀。
石匠在旁邊看見了笑著說:“你的鼻子上有白點,讓我幫你抹去。”
泥水匠站著一動不動,石匠自然的揮起斧頭,斧起灰落,鼻子上的.石灰已經被斧頭砍去,泥水匠毫發未傷。
在一邊的有錢人看了大為驚奇,便到處宣傳石匠的神技。很快就傳到國王的耳中,國王十分好奇馬上召見那位石匠。
國王對石匠說:“你能為我表演一下那個嗎?”
石匠連忙下跪說:“大王,我不能為你表演。”
國王說:“為什么呢?難道傳言是假的,或者言過其實?”
石匠說:“大王。過去這對我是輕而易舉的,現在已經不行了,因為泥水匠死了,天下再也找不到那樣信任我的人了。”
短短的幾句話,讓我知道這則運斤成風的典故,我不禁為石匠的技藝折服,但更讓我敬佩的是泥水匠對朋友的信任之心,正是這種信任讓他無畏無懼,試想,如果人人都能做到彼此深信無疑,人間與天堂又有何分別呢?
讀《美德的力量》有感2
合上《美德的力量》這本書,其情節讓我久久不能忘懷。特別是其中的一篇:《有一種水果叫香蕉》。
里面講了這么一個故事:有一個學校在沂蒙山深處的一座破廟里。學校里只有十四名學生和一位教師---(老史)。可是,他們卻分散在四個年級之中。一次,老史教學生們念“香蕉”時,有一位孩子問道:“老師,什么是香蕉呀?有山楂大嗎?”“香蕉是水果,可以吃,和山楂差不多兒大。”老史回答到。回到家,老史拿走了買油的錢,到市場上買了四斤香蕉,但是回來時,天已黑了,他不小心摔倒了,頭撞在石頭上,昏了過去。醒來時,發現那十四名學生全圍在自己身旁,便把香蕉一一分給學生,自己也拿了一根,吃了下去,老史為了讓孩子們對香蕉的理解更深刻一點,自己拿錢去為十四名學生買了四斤香蕉,并且差一點丟了性命。如果是我,我可能做不到。
老史卻是這樣一個人,我的爸爸也是這樣一個人。一天晚上,我忘記買明天上午美術課用的宣紙了。天黑了,賣宣紙的也關門了,我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這時,門口響起熟悉而沉重的`腳步聲。爸爸回來了。爸爸看到我愁眉苦臉的便關切的問:“怎么了?""忘記買明天上午美術課用的宣紙了"我說;爸爸說;等我一會。說完便下樓了。過了一會,爸爸把美術課用的宣紙買回來了,自己吃了一包藥,便去做飯了。我心想:爸爸為我買明天上午美術課用的宣紙,是不是生病了。我沒有什么可做的,只有考一個好成績來報答爸爸。
爸爸和老史的高尚品質不都一樣嗎?不都值得我學習嗎?想到這兒,我不禁熱淚盈眶。
讀《美德的力量》有感3
陳子昂說:“兄弟敦和睦,朋友篤誠信”。在這漫長而快樂的寒假里。我讀了一本《美德的力量》這本書。書中有許許多多的故事,最令我感動的.是《一張匯款單》。
《一張匯款單》這篇文章雖然很短,但是它能讓我感動而受到啟發。故事中講了4個人懷著一種同樣的夢想——外出打工掙錢。由于名額臨時更改。招工4人名額僅剩3個。4個人中必須有一個人打道回府。蛋蛋和大碗家里都急需要錢。而作者沒有負擔。于是作者心甘情愿地選擇了回到那破敗的山村,重新在那干裂的坷垃地里刨著全家人的希望。
艾青說:“友情,多么可貴又多么艱辛,像火災后留下的照片,像地震后揀起的瓷碗,像沉船露出海面的桅桿。”朋友!你放棄了自己,舍己為人,而自己又迷迷糊糊地得到了回報,這就是友情。記得在2011年3月12日。我在大山外語放學時,看到外面下著傾盆大雨,我拿著雨傘正要趕回家時,看見一名小同學沒有帶雨傘,我想:“老師常常講過不管發生什么事,能幫就一定要幫同學,朋友……我想了想.跑過去把傘借給他用.明天再還給我!我頂著傾盆大雨飛奔回家。第二天放學了,天突然下起大雨,我沒帶雨傘。我正在發愁時,突然,一把傘在我頭上撐著,我一看原來是昨天那個同學。他說:“我送你回家吧!”無論我怎樣推脫,他還是要堅持送我回家,我被友情包圍著......
友情,友情!像一瓶香醇的酒,愈釀愈濃厚,永遠飄香于和朋友一起走過的日子。
【讀《美德的力量》有感】相關文章:
讀美德故事有感06-03
讀《夢想的力量》有感01-10
讀《誠信的力量》有感12-19
讀夢想的力量有感04-17
讀《中華美德頌》有感04-19
讀《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有感02-12
讀《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有感05-04
讀《夢想的力量》有感 14篇01-10
讀《夢想的力量》有感15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