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長征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長征有感1
“雪皚皚,野茫茫,高原寒,炊斷糧。紅軍都是鋼鐵漢,千錘百煉不怕難。雪山低頭迎遠客,草毯泥氈扎營盤。風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饑志越堅。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甭犞@首《過雪山草地》,我的心又一次被一種強烈的自豪感占據了。是啊,二萬五千里長征,這人類歷史上的英雄史詩,是每個中國人都引以為傲的。如果說長征是“紅色之旅”,那么紅軍戰士們就是一枝枝傲雪的紅梅,一片丹心向陽開。
長征途中,紅軍戰士們四渡赤水,飛躍大渡河,過湘江,金沙江;翻雪山,過草地,突破敵人的重重封鎖線,無數戰士倒了下去。所以,長征是一曲悲壯的歌,一首悲壯的詩,一幅悲壯的畫。可是在毛主席的筆下,這一切都是那樣的平淡無奇。“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薄拔鍘X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边@是何等的氣概呀!今天的我們,若不是愛國人士們慷慨激昂的號召,帶領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恐怕還生活在那萬惡的舊社會,受資本主義的壓迫,永遠也翻不了身。
紅軍戰士們歷經重重磨難,風欺雪壓不低頭,就是為了達到革命勝利的目的。這不禁讓我想起了自己:生活中,我只要遇到一點兒挫折,就退縮了,再也不敢迎難而上;學習上,遇到難題,就等著父母或老師講,從不動腦筋思考。生活給我的`機會,我就這樣輕易地丟掉了!記得還有一次,我和爸爸媽媽去小雷山玩兒,爬到半山腰上,我累得氣喘吁吁,便一噘嘴,說什么也不爬了,F在想想,真慚愧呀!
現在,人民已經解放了,戰爭的硝煙也從生活中消失了。但長征路卻并沒有完結。每個人都有一條自己的長征路,我的長征路的目的地就是一所好的大學。
我要把長征精神放在學習上,翻越學習中的一座座山,一條條河,迎來自己人生中的勝利!
讀長征有感2
這學期剛開學,我們就學習了毛澤東的《七律·長征》這首詩,學習過后使我深受感動。
這首詩共八句,講述了紅軍在長征途中走遍千山萬水,不懼千難萬險。詩中為我們展示了“跨越南五嶺”、“疾跨烏蒙山”、“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喜踏岷山雪”這五幅“征難圖”。通過這五幅圖高度概括了紅軍戰士在長征途中不屈不撓、英勇頑強的大無畏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在老師的講解過程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喜踏岷山雪”這幅圖,使我仿佛見到了這樣的畫面:那是在1935年,中央紅軍渡過大渡河北進,遇到了第一座大雪山———岷山。這座山海拔4500多米,山上終年積雪。日落之后到日出之前的時段,到處陰風怒號,漫天飛雪,寒冷異常。山高陡峭,連鳥兒都飛不過去。行軍數月,糧食不足,人也筋疲力盡。甚至有的人在冰上摔倒了,站不起來,就永遠的.倒在了雪上之上。無畏的紅軍卻偏偏要與命運抗爭。最終,中央紅軍翻過了雪山,在北進途中與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
和我們現在的生活相比,紅軍當年是多么的不容易!我們到了冬天回家有暖氣,出門有羽絨服和棉鞋,可紅軍翻越雪山時穿的是單薄的衣衫和草鞋。我們現在可以大魚大肉,有的同學還挑三揀四,可紅軍翻越雪山時不僅要忍受饑餓和稀薄的空氣,還要頂著刺骨的寒風。我們現在自私自利,不懂分享,可紅軍為了子孫后代的幸福,不畏艱辛,勇敢地犧牲自我。
通過學習《七律·長征》這首詩,使我明白,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都是由紅軍當年的辛苦付出以及英勇犧牲換來的,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學習當年的紅軍精神!
讀長征有感3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讀完毛這首名為《長征》的詩,我被紅軍戰士百折不撓、不畏艱險、樂觀向上、視死如歸的精神深深感動了。
紅軍戰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漫漫長征路上,不僅有槍林彈雨,還有急流險灘、雪山草地,更有饑餓、寒冷、疾病等難以想象到的困難。面對各種險惡的環境,紅軍就像竹石,在巖石縫中發芽、成長,顯示著生命的.頑強。他們個個都是鐵骨錚錚的漢子,永遠不會服輸,永遠接受著挑戰!
在長征路上,紅軍戰士創造了無數驚人的奇跡。就說飛奪瀘定橋那次戰斗吧。素有“天險”之稱的大渡河讓人看了心驚膽寒?墒沁@場戰役是多么的重要啊!不能輸,決不能輸!一咬牙,一跺腳,拼了!戰士們冒死建奇功,居然贏了這場戰役。美國人有一對夫婦參觀過瀘定橋后,曾這樣說道:“中國是用那些敢于翻越千山萬水人們的犧牲精神和勇氣統一起來的。”連美國人也被我們的紅軍戰士震撼了!
我相信長征精神會永遠激勵著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奮發向上,不畏艱難,勇往直前;我相信長征精神會永遠激勵著中國人不輕言敗,自強不息。
紅軍是長征里程上永遠的豐碑;紅軍更是長征精神的靈魂。讓紅軍英魂萬古流芳!讓長征精神永垂不朽!
讀長征有感4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小學的時候,讀毛澤東的《七律長征》,讓我對長征充滿了好奇,這是一群怎樣的人?面對萬里長征路上的艱難困苦,卻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凡。
暑假里我看了王樹增的紀實作品《長征》,讓我真正了解了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不畏艱險的遠征。中國工農紅軍跨越了中國十五個省份,翻越了二十多條巨大的山脈,渡過了三十多條河流,走過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廣袤濕地。而更重要的是,在總里程遠遠超過兩萬五千里的長征途中,中國工農紅軍始終在數十倍于己的敵人的追擊、堵截與合圍中,遭遇的戰斗在四百場以上,平均三天就發生一次激烈的大戰,平均每三百米就有一名紅軍戰士犧牲。是什么讓紅軍戰士不怕犧牲,不畏艱險?我想就是救人民于水火的永不磨滅的信念支撐著他們吧。
看了《長征》后,我熱血沸騰,拉著爸爸一起去遠足。那天早上雖然天下著雨,卻是38℃的高溫。媽媽說:“找個天晴的日子再走吧!”這怎么行,說好今天走就今天走!盡管下雨、天熱,但一點也沒阻止我遠足的熱情。
我們撐著傘,背著小背包出發了。一開始我和爸爸還興致勃勃地邊走邊聊天,可是雨越下越大,雨水模糊了我們的視線,打濕了我們的雙腳,我們寸步難行!夏天的雨如變臉的娃娃,說來就來說走就走,幸好雨停了,我們松了口氣,可是雨后的公路上更加悶熱,熱浪洶涌而來,熱辣辣的`陽光打在我們的身上,汗水就像斷了線的珍珠從臉上、身上滾落下來……
我們不停地往前走,20里后我的腿像灌了鉛一樣沉重,腳也磨出了泡。爸爸開始落在我后面,叫苦不迭想停下來。路邊的荷花也高傲地昂起頭想看我們的笑話。就這么停下來嗎?可是有個聲音告訴我,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面對這么多的困難都堅持下來了,我怎么能這么輕易放棄呢!我咬咬牙,硬是走完了30里的遠足。
30里,25000步,雖然只是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九牛一毛,可是卻讓我明白:不管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即便風雨兼程,只要不忘初心,挑戰自我,終能不負此生,迎來成功……
讀長征有感5
長征,在我們零零后的腦海中,只是一個故事,而在老一輩人的眼里,卻是經典。金沙江。岷江、烏蒙山在我們眼里或許只是一個個普通的地名。而在紅軍戰士心中卻是一個又一個的難關。每當讀到毛主席的《長征》時,我就會心潮澎湃,蕩氣回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度橫橋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泵枥L的是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那艱險壯闊的場面,刻畫了紅軍不畏艱險、勇于戰勝困難的英雄氣概!短短八句詩,字里行間流露出毛主席對可敬可愛的紅軍戰士的謳歌與贊美。
尾聯描述了長征的比較后歷程。翻過岷江的困難已遠遠超過了逶迤的五嶺,磅礴的烏蒙山,但由于勝利在望,喜不勝收。所以,詩人用了“更喜”兩字,我仿佛站在了歡迎英雄凱旋歸來的隊伍之中。
我們的學習就如同長征一般,也要經歷許多挫折和阻礙才能達到勝利的彼岸,取得非凡的.成就。但如果途中放棄和退縮,那必將一事無成,漸漸被激流勇進的社會所淘汰,被時代的列車拋下并遺忘。所以,我們要學習紅軍叔叔的自強不息,執著的奔向遠方,獲取勝利。
學習并不是拿著課本坐在課堂中,因為我們時時處處都要學習,只在于是否用心,是否善于學習。學習就是走不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走好每一段路,欣賞比較美的風景。留下深刻的標記……
讀長征有感6
漫漫征途,茫茫草地,險山峻水,千萬個險阻,千萬句話語,使紅軍戰士有著另一種毅力;困難算什么,敵人算什么?在紅軍戰士的眼里,都有如一粒渺小的泥丸,二萬多里的征途也好像濃縮了許多。長征路途,有苦,也有歡樂,有汗水也有淚水,千萬個艱難融成了我們豐富的長征,信念支撐著他們前進,生活告訴他們需要拼搏;只有經歷風雨,才能化為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
長征是什么?難道只是區區的兩萬里路途嗎?不,他是現代的開端,是意志的磨練,是勝利的伏筆;長征難。《嗌儆卸嗌俚募t軍戰士倒了下來,多少又多少的青年戰士被活活餓死;在饑餓與死亡面前,他們都選擇了把糧食讓給別人,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他們何時想過自己的生命,想過自己的安危。
腦海里清晰的記著那個鏡頭“彭德懷舉槍忍痛殺戰馬?”他這是為了什么?在饑餓面前,在戰士的生與死面前,他別無選擇,他只能這么做,為了團體,他親手殺死了他最好的朋友,與他朝夕相處的戰馬,他完全不必這么做,可他卻有一顆顧全大局的心,你是否曾經體驗過失去最好伙伴的`感覺,是否體驗過一個人孤單的感覺?!彭總也正是如此。但為了集體,殺死戰馬是惟一的選擇,讓我們對他肅然起敬吧。
無情的長征奪走了一條條鮮活的生命,但他們都是心甘情愿的。有誰不想平平安安,如果沒有他們那些大無畏的犧牲精神。那么,我們現在終將淪為外國人的奴隸。
戰場上,他們還來不及大顯身手,草原上饑餓已奪走了他們的生命,為了革命,為了中華民族,他們用他們那精彩的人生寫下了最磅礴的凱歌。
讓我們再一次舉起雙手,為他們祈福吧!
讀長征有感7
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長征是家喻戶曉的。
從1934年開始,紅軍戰士們邁開了長征的步伐。他們爬過了18條山脈,渡過了24條河流,經過了12個省份,占領了80座城市。爬雪山,過草地的故事是無人不曉。一直到1936年,他們才到達根據地,行程有兩萬五千里!
長征路上,有多少個生命消失了?又有多少個人堅持到最后呢?
長征是人類的壯舉,是光輝的史詩!
細細想想,我們的學習生活不也是一種長征嗎?當然,這比長征的`時間要長得多。學習就象爬雪山,你再不喜歡的事也要做,要不然,你就翻不過這座“大雪山”!學習也象過草地,要仔細地看前面的路,不然就會陷入“沼澤”,
永遠也爬不起來。
但我們要學習紅軍,再難走的路也得走,再難爬的
山也要爬!只有勇敢地面對一切,就能挺過去!
這就是我眼中的長征精神。
讀長征有感8
在漫長的國慶長假里,我讀了《二萬五千里長征》這本書,心里深有感觸。
在這本書里,我在讀到紅軍過大草地時,不由地熱淚盈眶,深深地被感動了。
紅軍馬不停蹄地在這片遼闊的打草地上進行,而食物成了一個大難題。糧食吃完了,就只能屠殺馬了,就去挖野菜吃,有的還吃皮帶,而這樣就很不錯了,有的人只能挨餓,人們都在饑餓中度過著。這還不算什么,那路可真糟糕,一不留神就會陷到一個泥坑里去,越掙扎,就越陷進去,如果另一人來幫忙就也會被陷進去,出也出不來,永久在里面。
那草也真“狠”,劃得人血跡斑斑,傷痕累累,真令人覺得疼痛不已。在前有敵人,后有追兵的日子里,紅軍們都過慣了,卻堅強地挺了過來,真了不起。
通過讀這本書,我知道了我們現在生活的來之不易,更感到了紅軍抗戰的艱苦。紅軍他們是用生命和鮮血換來解放勝利,消滅了兇惡的敵人。他們那種男子漢的氣魄,視死如歸和革命大無畏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和稱頌,是非?少F的。他們那種軍人的氣質,勇敢和堅強是不可與我們相比的。前一代人付出了一切來抗戰,才換來了現在美好的一切,我想沒有他們,能有今天嗎?我們更應該珍惜現在。
讀長征有感9
看完《長征的故事》這本書,我默默地坐在椅子上,心情極度激動,久久不能平靜。不時出現毛主席帶領戰士們渡赤水、爬雪山、過草原的一些故事。特別是毛主席不肯換新衣服,讓我深受教育。
毛主席在延安的時候,只有幾件襯衫,幾條褪了色的褲子,幾雙破鞋子。當時襯衫的袖子就要掉下來了,縫起來穿。褲子上有十幾個小洞,毛主席不嫌棄。鞋底有一個大洞,最好縫起來。衛兵多次建議毛主席換上新衣服,但毛主席拒絕了。他還說:“衣服破了也沒關系。能多穿一天就多穿一天。”直到有一天補不上了,它才愿意換上新衣服。看到這里,我心里很慚愧。作為一個少先隊員,我忘記了艱苦樸素的光榮傳統。記得有一次我在買衣服的時候,不小心看中了一件很不錯的牛仔連衣裙。我拖著我媽去買的。我媽說家里衣服夠了,別再買了。我求我媽買,我媽不答應,我就干脆呆在那了。最后我媽沒辦法,只能幫我買了。而我奶奶則有老一輩人的節儉精神。我記得有一次媽媽給她買了一件新毛衣,但是奶奶說:“家里還有很多衣服,不用再買了!币路呀浭蘸昧,還沒拿出來。小河作文網的'故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僅要勤儉持家,更要在今天條件更好的情況下勤儉持家。
我決心學習毛主席艱苦樸素的精神,不拿溫飽去和別人比,要學得更好,知識面更廣,將來為國家做出巨大的貢獻。
讀長征有感10
暑期我讀了《紅軍長征故事》,其中有一則小故事讓我特別感動。故事大概是這樣的:在紅軍長征途過草地中,有三位小同志生病落隊了,只有一位老班長留下來照料他們。不久他們的糧食吃完了,老班長就用縫衣針燒彎了做成魚鉤為小同志們釣魚,然后煮成鮮美的魚湯給他們吃。因為釣到的魚很少,老班長自己卻每天吃草根樹皮。三位小同志的身體一天天好起來,可是老班長的身體卻一天不如一天。最終在快要走出草地時老班長犧牲了!
我為紅軍戰士這種高尚的品德所感動!他們是多么團結,互助,無私啊!老班長寧愿自己餓死,也要讓三個小同志喝著魚湯走出大草地。他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別人,卻把死的命運留給自己。連死都不怕的紅軍戰士們還會怕什么呢!
想想我們現在生活在幸福的和平時代,我們從小豐衣足食。我們都是獨生子女,家里就我們一個寶貝。有時家里有了自己喜歡吃的好東西,恨不得一口吃完,連爸爸媽媽都吃不上一口。平時在家里什么都不干,最好我提出的`要求爸爸媽媽都能滿足。在學校里同學有了困難愛理不理,甚至還會嘲笑別人-------想起這些我頓時羞紅了臉,真感到慚愧!
毛主席曾經說過“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這時多么大的氣魄。∧敲次覀冃乱淮纳倌陸撛鯓訉W習紅軍精神呢?我覺得是:吃苦耐勞,不怕困難,團結互助,無私奉獻。我從現在起要牢記這十六個字,刻苦學習,努力鉆研,互幫互助,長大了做一的有用的人,把我們的祖國建設的更加繁榮昌盛!
讀長征有感11
這個寒假,我讀了《紅軍長征故事》,其中,有一篇名叫《金色的魚鉤》的小故事讓我深受感動以及懂得了一些道理。
故事大概是這樣的:長征途中一位老班長謹記部隊交給他的任務,照顧生病的小戰士們過草地,當糧食缺乏的時候,他找出一根縫衣針,彎成了個鉤釣魚給小戰士們吃,自己卻只吃草根和魚骨,最后饑餓難耐犧牲了自己。
當我讀到“他坐在那里捧著搪瓷碗,嚼著幾根草根和我們吃剩下的魚骨頭,嚼了一會兒,就皺緊眉頭硬咽下去!钡.時候,我的眼眶濕潤了,草根和魚骨頭是多么得難吃啊!可是盡管這樣,老班長還是選擇把魚給了三個小戰士吃,謹記部隊交給他的任務。老班長是多么得堅強,多么地讓人感到敬佩啊!
我又繼續往下讀,當我讀到“他微微地睜開眼睛,看見我端著的魚湯,頭一句話就說:‘小梁,別浪費東西了。我……我不行啦。你們吃吧!還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的結尾時,我不禁流下了一滴滴眼淚。老班長在面對死亡的瞬間,卻依舊不肯吃魚湯,想要留給小戰士們喝,甚至還在鼓勵著小戰士們要活著走出草地,我被老班長這種舍己為人、敬職敬業的高尚品格深深地所感動了!
想想當今的我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吃得飽穿得暖,卻還不知足,跟故事中的老班長比起來,我們是多么得渺小啊!我們要明白我們現在的生活都是靠老班長這些英雄的生命換來的,我們要好好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還要學習故事中的老班長敬職敬業、忘我犧牲的精神!
讀長征有感12
在長征的路上,發生過許多感人的故事其中令我最感動的是《豐碑》。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紅軍在雪地中艱難的走著,忽然警衛員跑到將軍的面前,說:“前面有人凍死了!”將軍快步的走到那,看見一位老戰士倚著樹凍僵了。將軍大喊到:“軍需處長呢!喊他過來,為什么不給他發棉衣?”警衛員告訴將軍:“他就是軍需處長,他把棉衣給了別戰士,自己卻被凍死了!”
紅軍是這樣的舍己為人,在《一袋干糧》,《魂駐小紅橋》等故事,不都是這種忘我的.精神嗎?
現在人們還有這種舍己為人的精神嗎?
有一次,我好不容易擠上上了78路公交車,我注意到:車里有幾位年過花甲的老人站著,一個坐在座位上十歲左右的孩子,這顯然反差很大。每次停車,或稍微剎一下車,這些老人都搖搖欲墜,如果沒有了扶手和鐵桿,恐怕早要摔倒了。
孩子的媽媽已經看不下了,好幾次,偷偷地拍拍孩子,示意要讓位?珊⒆訜o動于衷,裝著看不見。
后來媽媽急了,便直接喊他,可他頭直搖,還說:“媽媽,我累了!我要再坐一會兒!”媽媽又說:“那么老人不更累呀!你還是個孩子,應該有活力!”
孩子不以為然的說:“再有活力,也是人!焙⒆油A送#荒蜔┑卣f:“他們干嘛不早來呀!
孩子說完了話,車箱里頓時鴉雀無聲,許多目光都聚集到了孩子那里。
到了說完話后車靠站,車箱廣播里傳來了愛心話語:“請主動給老弱病殘孕,及抱小孩的乘客,讓個座。”這個孩子頓時低下了頭……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不難發現如今孩子的自私與革命紅軍的無畏精神恰恰相反;寧愿別人受累,也不愿自己受累,這樣的孩子長大還能為社會做貢獻嗎?
紅軍萬里長征為什么會成功,因為他們知道貢獻,知道舍己為人。
我們是生活在新中國的幸福一代,我們要銘記紅軍的精神,繼承和發揚這種大公無私精神,找回我們失去很久的東西。
讀長征有感13
最近,我讀了一本紅色經典之《長征的故事》。這本書記載了毛主席帶領部隊過草地、爬雪山的事,長征中戰士經歷的苦難都被這本書記載了下來。
當我讀到第3次過草地,二十次遇險的時候,我感到做一名紅軍是多么的困難,走長征是多么的艱苦。當我讀到另一次在通過被封鎖的危險地段時,對岸敵人在射擊,山上還有“滾石陣”,紅軍部隊必需拉開距離,一陣猛跑才避免被石頭砸中。但就在猛跑中,李國 策槍上的彈夾掉了。當時,他只有一個彈夾,沒了彈夾的槍就沒用了。于是,李國策決心冒著河對岸敵人的槍林彈雨返回去取彈夾。就在這時,敵人的槍響了,李國策頭上的軍帽飛了,他只是低頭猛跑,總算躲過了一劫。從這個片段中,我們可以讀出紅軍長征中歷經的千難萬險,每個危險的抵押品就是戰士們的生命,也就是說在長征的路上,戰士們的生命便是這條路的`鋪墊,是用戰士們的命做賭注的。
《長征的故事》是專門為青少年勵志而讀的書,我希望大家都來看一看著本書。這本書有許多資料,可以大大充實我們的知識量。這本書要我們報效祖國,緬懷革命先烈贊揚學習革命先烈的精神。因為我們美麗而富饒的今天就是他們,偉大的革命先烈創造的,所以一定要讀著本書。
讀長征有感14
《中央紅軍長處紀實》是一部關于中央紅軍在萬里長征路上所經歷過的每一段路程的記載,在二萬五千里的長征路上, 有過突破敵人重重封鎖的完成任務的成功,有過染紅湘江水的激烈血戰,更有三大主力在臺堡勝利會師的喜悅,“三軍歡呼會寧聚,陜北風光慰所思,大好河山耐實踐,不倦鞍馬證心期,堅持遵義無窮力,鼓勵同仁絕妙師,邁步前進愛日永,陽光坦蕩已無歧!边@是林伯渠同志對三軍會師時喜悅之情的描述,懷著對革命先輩的敬仰之情,我閱讀了這本書,從中得到了許多的感觸和體會,并且進一步地認識到作為21世紀的黨員需要具備更高更全面的素質,才能更好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出一分力。
一、 提高思想認識,堅持黨的正確路線。
從思想上武裝自己是作為一名黨員最重要的前提,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堅持黨的正確路線不動搖,在不斷前進和發展過程中,要時刻正視所走的路線是不是正確的,有沒有偏離黨的基本路線。中央紅軍之所以會在第五次反圍繳中失敗,補迫進行長征,正是由于中央紅軍領導層一些分子李德、博古的左傾錯誤思想造成的,由于他們沒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政治軍事方面的行動計劃,不僅沒有提交政治局討論,甚至連“三人團”的行動都嚴格保密,從而造成了指揮錯誤。這一系列的重大失誤對黨、對軍隊都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給黨和人民造成了嚴重的損失,這是我們要引以為戒的。
相反,1935年1月遵義會議的召開以及中央總政治部為使新新蘇區順利創建而發出的《關于地方工作的指示信》,明確了黨在紅軍長征路上下一步的方針和政策,指明的了前進的方向,同時《指示信》對如何建立蘇區的具體要求,對如何貼近百姓都進行了明確指示,使得工作能夠順利展開。同時協助遵義人民建立了革命委員,不僅使隊伍在思想上明確了方向,同時在士氣上也得到了很大的鼓舞,再加上廣大遵義人民的支持,使得中央紅軍的長征隊伍得到了重新振作起來。
這正如我們醫護工作者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應當注重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不斷以一名黨員的要求來嚴格要求自己,作為一名黨員醫護工作者,不應當把工作和思想割裂開來,有的同志認為工作是工作,思想認識的提高又是另外一回事,這就犯了一個較大的錯誤,因為工作本身就象是走在長征的路上,充滿著艱難險阻,我們要不斷通過精神上來武裝自己的`,才能更好地為病人服務,為社會服務。
二、 克服困難,認真完成本職工作
在中央紅軍長征的途中遇到了許多困難,但是我們的同志都咬緊牙關挺了過去,并最終走到了終點,完成了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壯舉。在過程中,突破了蔣介石布置的封鎖線,在湘江與敵人展開了血戰,四度赤水打亂了敵人的圍追堵截,翻過雪山走過草地,雖然一個個同志在困難的斗爭中犧牲了,但是卻沒有一個人因此而退縮,他們都有著一個共同的信念“不達目的決不罷休”,中央紅軍就是在這樣一鼓強大信念的鼓舞下完成了這個偉大的壯舉。
我們醫務工作者在平時的工作中也經常會遇到困難,例如病人的突發狀況,或者遇到體質不同的病人引起的藥物良反應等等,有時甚至還要面對病人的誤解與辱罵,而在這時,作為一名黨員,我們應當主動帶頭站出來,為病人解決問題,為病人創造一個良好的就醫環境,同時還要注意同病人的交流,了解他們需要什么,自己的工作有哪些不足,這樣才提高整體的醫療環境,才能更好完成自己的的本職,才能擊破這條“長征”路上的各個困難,最終走到勝利的終點。
三、 深入群眾中去,共同創造良好環境
從中央紅軍開始長征,到遵義會議召開,再到瓦窯堡會議,中央紅軍所到之處,都給當地人民帶了幸福,給了他們一個新的生活,并因而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每當“十送紅軍”一遍遍響起的時候,父老鄉親總是抓著紅軍戰士的手不放,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紅軍戰士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而在我如今,一個遠離戰火的年代,我們要如何做到深入廣大群眾這一點,則需要我們付出更大的努力。
在衛生系統中,我們的深入群眾,不僅是醫護工作者之間加強之間的理解與全作,同時還要加強醫院和病人的交流,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開展工作,把黨的光輝形象放入每個人的心中,在能大家更加積極地投入黨的工作中去,更好響應黨的號召,推動社會不斷向前發展。
最后,讀了幾遍這本書,仍然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中央紅軍長征的一幕幕回憶在我們的眼前,我們思考著,在21世紀,要加強黨的建設,加強醫療隊伍的建設,加強自身的建設,僅僅在理論上是不夠的,我們還應該充分運用到實踐中去,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社會中實踐社會義主義榮辱觀,為共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的一番力量。
讀長征有感15
在暑假里媽媽給我買了許許多多英雄故事書,其中我最喜歡的一本是《說不盡的長征故事》。
這本書主要講了中國工農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為了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被迫開啟了二萬五千里長征。他們在途中遭遇千辛萬苦,沒有一個人退縮,堅持不懈、勇往直前、不屈不撓的精神,終于到達了陜北延安。當我讀到他們飛渡瀘定橋的`時候,看著他們在敵人的炮火中一個又一個倒下后,另外的紅軍叔叔趕緊的替補上去,終于攻下了瀘定橋。他們在途中沒有吃的,餓了就會吃樹皮、抓一把雪、挖草根來填飽肚子。讀到這里時我已經淚流滿面,他們不怕犧牲、吃苦耐勞的精神讓我十分敬佩。
在當代也有許多這樣的英雄,比如2018年四川涼山爆發的森林大火中消防員叔叔,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勇往直前、不怕犧牲。在疫情中,白衣天使們也是冒著生命危險沖到了抗疫最前面。
讀完這本書,我想沒有革命先烈的無私奉獻,就沒有我們現在幸福的生活。我們要學習他們的勇敢、舍己為人、吃苦耐勞、團結互助的精神,長大以后爭取做一名有用的人。
【讀長征有感】相關文章:
讀《長征》有感01-25
讀《長征》有感04-26
讀《長征》有感15篇02-20
讀長征有感15篇06-27
讀《七律長征》有感04-23
《長征》讀后感07-17
長征讀后感04-11
長征故事讀后感02-24
《永遠的長征》讀后感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