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長恨歌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長恨歌讀后感 篇1
看了《長恨歌》,只想說又好看又易讀。讀的過程中似乎又找回年幼時手不釋卷的感覺,悠悠的感覺,有太多話要說。我首先百度了一下作家王安憶,我只想說長得沒讓我失望,很端莊很有內涵,可以算作一個美女。不像有些作家,讀他的作品覺得感慨萬千,想必其本人也一定俠骨柔情、英俊瀟灑,一定有異于常人之處。但是當見其本尊照片時,心里實在咯噔一下,長得平常也就算了,這長得實在讓人無語。
其實,論“長恨歌”這三個字,之前我只知道白居易的《長恨歌》,至于王安憶的這部作品我是很晚的時候才知道的。我在大一讀《圍城》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時,鄰專業的一位同學向我推薦了第三本書,就是《長恨歌》。既然能獲得茅盾文學獎,就絕非膚淺的作品。只可惜,我事隔兩年才能靜下心來找到些閑時,而實際上我也是碰巧在書架上看見這本書,不禁往事盡來。
舊上海的味道在書中很濃,而里面的人物也個個性格鮮明。這是一本上海的專屬書,而我也恰好在上海讀書。或許選擇來上海也是基于其紛繁而又精彩絕倫的舊歲月的感召。對上海這個大都市復雜的情緒讓我做出了選擇。與其說我選擇了大學,不如說我選擇了上海。
這本書我體會最深的一點,也是我一直堅信的一點是人的情感是復雜的。我以前想法很死,也很閉塞,認為愛情就像我家附近或者我所接觸到的那些夫妻,他們只愛一個人,就是嫁給她愛也愛她的那個人。愛情沒那么復雜,找個人家嫁了就是,沒有自己私自的感情,然后安安祥祥地過一輩子。但實際上,這樣的狀況或許只屬于貧苦的老百姓———社會的底層人,他們的選擇太少,有配偶就不錯了。又或者是,很多隱情或曾經瘋狂的軼事只是我們表面看不到,人們也很少議起,至少不在小孩子面前議起。
我也是后來才漸漸開化明白的。就像我一開始傻傻地以為找了女朋友就要與其結婚一樣,實在是我想太多,男女朋友隨便的多了。而我也漸漸明白,其實有些愛情確實是適合成家的,但是有些只是一時的激情,你看中的那個人,即使你喜歡,可惜她不會長駐在你身邊,更多的是壓根不適合穩定的夫妻穩定的家,或者你在這個時間沒這個能力促成這段情。現在這個時代是自由的,那種過往的束縛和遷就已太少太少。
王琦瑤,這樣的女人其實是我最怕遇到的。漂亮又情感細膩,水性楊花形容她又顯得太輕浮,她多情卻明顯要更復雜。愛情里,她注定是占據高位的,也只有李主任這種有權有錢的人是她的克星。我很相信我看人的感覺和評價,我在生活中其實遇到很多這樣的女孩子。她們一開始往往追求危險卻讓人興奮的愛情。她們給別人帶來不幸,到頭來,又往往自己以不幸收場。賤的命運但她們卻依舊心高氣傲的不悔。及時流淚也只是偷偷的夜深人靜的。只是作品里可憐了老實卻專情的程先生。
程先生是個理想的好男人、好丈夫,可惜他愛上的是一個不平凡的女人,這也就注定了他只是個備胎暖男。但我覺得他又是偉大而不自私的。一開始他、王琦瑤、蔣麗莉之間的三角戀,蔣麗莉這么喜歡他,但他眼里卻只認定了王琦瑤。我在讀的時候,讓我感到他像極了《圍城》里一開始時候的方鴻漸,同樣是三角戀,同樣喜歡一個自己可望卻始終不可即的女性,又同樣被一個敢愛敢恨的卻自己又不喜歡的女人喜歡,而且是不喜歡就是不喜歡,絕情地拒絕,寧愿自己最后遭受不幸的結局。但我又覺得程先生的人格魅力甩了方鴻漸好幾條街。畢竟,明知王琦瑤跟其他男人亂來,懷著的是別人的孩子,卻還是心甘情愿照顧懷孕的王琦瑤。還把自己的薪水絕大部分交給他愛了半輩子卻始終不得的女人,現在的男女朋友,男方應該很少能做到把自己的月錢全部貼給女朋友的吧。不過也沒必要,情深的人已很少,沒必要做這種無謂的投入,來證明什么。很多的時候,相處久了,默契和直覺會告訴你怎么做。回到文中,程先生的愛算是上了一定境界而又無私的。但這注定他的不幸,老實的`好男人值得成家,但很多的女人他們不要這種穩定,至少年輕的時候不需要。我個人覺得,我最像里面的程先生,像的是他的固執,但離他的境界,確實遠遠不及的,事實上,很難有人做到。程先生絕對算得上絕世好男人。只是好人不好命。
蔣麗莉,絕對是敢愛敢恨的女人。我曾經跟我同學說過,《何以笙簫默》里的趙默笙的活潑主動,是沒有男生可以拒絕的。蔣麗莉可能并不天真,但她覺得值得去愛。她勇敢地追程先生即使明知道程先生愛的是王琦瑤,即使后來嫁給了不解風情的山東老張。她內心里依舊忘不了程先生,雖然這份情感可能大多數人都如此,但那個年代,她可是個有夫之婦。只可惜,她也是不幸的,稀里糊涂地過著人生,即使成家有三個孩子又如何,不幸福就是不幸福。她最后在病床上對王琦瑤的控訴,可見這幾十年來,她的內心從未真正開心幸福過。
鄔橋的阿二,我挺喜歡的,有理想,雖天真但熱血方剛。同作為男生,他對王琦瑤的愛慕之情我很能理解。
康明遜,這個男人其實我是真不理解。文中前面他們幾個經常打牌的時候,他所表現出來的風范和替他人著想的心思,讓我很欣賞這個男人,不光我欣賞,王琦瑤也欣賞。但是等到他把王琦瑤肚子搞大后所表現出來的懦弱和逃避實在讓人失望至極。怪不得王琦瑤母親也不待見他。相比之下,程先生偉大得多了。還有一點我不解得的是,此處王琦瑤到底是個怎樣的女人。她心里的確是喜歡康明遜,但她又對康說到時候康結了婚一定給他做伴娘。雖然說可以看出王琦瑤替康著想。但我覺得更多的是王琦瑤對自己其實也不負責。女人真的太可怕了,專情的男人,她們未必喜歡。男人不壞女人不愛不是沒有道理的。
至于薩沙,在這些男的當中,我是最討厭的。一開始打牌那會兒,常貪小便宜不說,后來的那會兒,我甚至看出他有家暴傾向。你既然答應了王琦瑤做一回冤大頭,那又何必跟一個女的計較,處處為難她呢!這里王琦瑤的行為我也不滿,為了隱瞞真相,又去跟薩沙睡。她到底有沒有廉恥感。雖說迫不得已,但還是讓人不舒服。
但好歹,王琦瑤,這個命運曲折的女人,生活過的還算可以,并沒有遭受過多的磨難。只是有點凄凄涼涼。
這本書讀完后,內心肯定是平靜不了的。作者刻畫最好的就是每個人的復雜性格,讀到一處,便深深認同,那描寫真的是入情入理。其中穿插著歲月年代的變遷也透出一份滄桑感。
一個人或一段感情沒有對也沒有錯。只是每個人有自己的人生際遇和生活選擇。人們大多熱衷八卦,我們沒有必要去在意別人的評判。因為這是我的人生,我的選擇,所有的恩賜和懲罰我一個人受,我對自己負責,無怨無悔。人生匆匆而過,到頭來,回首往事,也只是感慨一聲。
長恨歌讀后感 篇2
王安憶是很了解上海的,包括上海的弄堂、上海的流言和上海的閨閣,甚至是上海的鴿子。這個被稱為“東方巴黎”城市,每天都暗濤洶涌,即使它表面上如此絢爛繁華。流言在里肆意傳播,比病毒的速度更快;女孩子們在這里展覽美麗,生命隨之沉沉浮浮;鴿子是這個城市的精靈,把這座城市的是是非非盡收眼底。
王琦瑤是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兒,帶著小女兒態的,美麗且聰明。女人家對于自個兒的美,不夠清楚倒還好,最怕是周圍的人千千萬萬遍的提醒著你,讓你徹底的明白個究竟。一旦知道了吧,人也就不再甘于只憧憬平凡的幸福,周圍的環境也注定你不能只是平常地過小日子了。王琦瑤的經歷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從決定去片場,隱隱約約地期待著什么的時候開始,她的人生就開始走向了另一個軌道了。縱然試鏡并沒有讓她收獲什么,只是讓她失望郁悶了,但所有的故事卻都是從這里開始的。導演讓攝影師朋友程先生幫她拍照片,她也是去了的,還是隱隱地抱著什么希望的吧。而后,因照片的出名,有了“滬上淑媛”稱謂,又在程先生的提議下,去參加了上海小姐的比賽。這是她人生中最風光的日子了,也成了她悲劇命運的開始。這悲劇不是偶然,倒像是命中注定的。參加比賽之前,導演是來勸過她的,告訴她這所謂的上海小姐不過是達官貴人的游戲,所謂的“上海小姐”的桂冠也不過是浮云,看上去奪目,但其實是過眼煙云,迷住人的眼,當睜開眼睛卻發現什么也沒有。這是導演在片場幾十年的經歷所看到的,對王琦瑤推心置腹的講了。但王琦瑤當時被虛榮迷住眼了,哪聽得進去這些話,只專心致志、小心翼翼地準備上海小姐的角逐。
不讓人失望的,王琦瑤獲得了第三名,這是程先生、蔣麗莉和王琦瑤盡心盡力的結果,當然,王琦瑤的美是她本身的資本。而后,王琦瑤過了一陣子風光后的冷寂時光,然后便遇到了李主任。像很多的年輕的漂亮女人的選擇(或主動或被動的)一樣,成了一個有權有勢的人情婦。從此,王琦瑤住進了奢華的愛麗絲公寓,開始了年年月月地等待,等待李主任偶爾的到來,同時,也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青春韶華一點一滴從墻上劃過。我無法想象,也無法理解,一個正值生命中最美好年華的女子,怎么會甘心日日月月囚禁在一所浮華的鐵屋子里。我從來沒有嘗試過,一天又一天的看著墻上的光影變幻來計算時間,從來不會,只是一個人呆在那里,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能做的無休止的等待。有時候發呆,一不小心就過了一個多小時,回過神來的時候,都會覺得辜負了大好的時光。她,年輕美麗,有多少事可以做啊,可是卻選擇在繁華里守著自己老去。我突然覺出了做美麗女人的悲哀。這讓我想到了電影《西西里的美麗傳說》里美麗的女主人公,因為長得太美,讓這美麗帶給了她悲慘的一生,讓她想和一般女人一樣平靜生活,平凡的幸福都不能。但王琦瑤和她不同,王琦瑤是自愿的,而她是被逼的。唉!其實,誰又說的清呢?王琦瑤選擇另一條路,又能夠順利的走下去嗎?
自古就有紅顏禍水這一說,可我覺得這紅顏害的不只是別人,更是紅顏自己。女人,這個自古以來社會地位就比男人低的群體,天生就總被自大的男人當作附屬品,當作男人地位和能力的陪襯。在這樣一個男女還并不真正平等的社會里,那些太過惹眼的女人并沒有太多自我的選擇。你或許會說,不是一樣有很多美麗
的女人取得了自己的成就,嫁給了自己愛的人嗎?可是,她們很多難道不是因為有所作為了,所以才美麗的嗎?還有,像居里夫人那樣的,在年輕的時候,刻意的忽略、隱藏自己的美麗,讓它不成為其實現理想的阻礙,從而專心的從事自己的學習和工作。所以,女人悲哀到必須掩蓋自己的美麗才能不受其牽連,從而有所作為嗎?是啊,你看看那些憑借美貌來受人關注的女人們,取得的是什么樣的榮耀啊?可那絕不是真正的成功。
王琦瑤除了美麗,還聰明。對于很多事情,她比別人多了考慮和清醒。她太清楚自己的美麗,似乎不愿意太過平淡地過日子,以至于一直把真心愛她的程先生當作墊底的。她似乎又很不清醒,那么大的年紀了,也不著急找個正經人好好地生活,而是整日和一起無所事事的`人在一起打牌、吃零嘴、談天說地來大把大把的消磨時光。年紀大了,她也不肯把當年的風華拋之腦后,依然執著于上海的時尚和風情,跟女兒爭相斗艷,和女兒的朋友交流時尚的心得,從中收獲自信和滿足。在王琦瑤暮年的時候,出現了一個老薩克,容易被舊的東西所吸引,執念于上海過去的事物,于是她被王琦瑤打動了,甚至認為王琦瑤是沒有年齡的。因此,王琦瑤在人生已經邁入黃昏的時候,又有了一段短暫的忘年戀。是的,很短暫的。老薩克還是明白現實的,沒多久他就想逃了。這時候的王琦瑤,是孤獨的,是渴望老薩克能夠一直陪伴著她的。她甚至拿出了雕花盒子,想要把剩下的金條全部給老薩克,只是為了讓他陪她度過剩下的幾年。如果說當年王琦瑤為了毛毛娘舅,把她懷孕的事推給薩沙是因為她愛毛毛娘舅的話,這個時候,把自己唯一的依靠——金條,都拿了出來,以此來留住老薩克,是因為孤獨吧!
是啊,王琦瑤的一生是多么的孤獨凄清啊!她從來沒有結過婚,和李主任雖說也有真情實意,卻得不到完整光明的愛,終究不過是大人物釋放壓力和增添浪漫生活的點綴。她真心愛過毛毛娘舅,可毛毛娘舅也不會為了她放棄什么,大家也只能夠把握暫時的歡娛。老薩克最后也決定不再來找王琦瑤了。然后,王琦瑤在某個不寐的深夜,被來偷金條的長腳活活勒死。無人知道。如何不長恨呢?王琦瑤的一生,她到底擁有過什么啊?一旦走偏了路,得到的就只能是變了樣的快樂。平凡生活中的所有簡單細小的快樂,就通通看不見,感受不到了。不然,她不是可以選擇程先生,過上簡單幸福的日子嗎?如果給王琦瑤多一次的選擇,她會有更好一點的結局嗎?
長恨歌讀后感 篇3
這首詩作于唐憲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時作者35歲,任周至縣尉。關于這首詩的寫作緣起,據白居易的朋友陳鴻說,他與白居易、王質夫三人于元和元年十月到仙游寺游玩。偶然間談到了唐明皇與楊貴妃的這段悲劇故事,大家都很感嘆。于是王質夫就請白居易寫一首長詩,請陳鴻寫一篇傳記,二者相輔相承,以傳后世。因為長詩的最后兩句是“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所以他們就稱這首詩叫《長恨歌》,稱那篇傳叫《長恨傳》。
《長恨歌》共分三大段,從“漢皇重色思傾國”至“驚破《霓裳羽衣曲》”共三十二句為第一段,寫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生活、愛情效果,以及由此導致的荒政亂國和安史之亂的爆發。其中開頭八句寫楊貴妃的美貌和被唐明皇所求得。明是唐皇而詩中卻說“漢皇”,這是唐朝人由寫古題樂府留下來的習慣。傾國:指傾國傾城的美女。御宇:指作皇帝,統治天下。從“春寒賜浴華清池”到“不重生男重生女”的十八句,寫楊貴妃的受寵和由此形成的楊氏家族的豪貴。華清池:在今西安市東臨潼縣南的驪山上,上有皇帝的行宮,以溫泉聞名。凝脂:比喻人的皮膚潔白光潤。步搖:古代婦女的一種頭飾。“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寫唐明皇的迷戀聲色,荒廢政事。“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游夜專夜。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寫楊貴妃被寵的程度,簡直是形影不離。接著作者又用漢武帝寵愛陳阿嬌,要為阿嬌造一座金屋子的典故來比喻了他們之間的關系。“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楊貴妃一人受寵,楊氏族門立刻權勢逼人。哥哥楊國忠當了宰相,幾個姊妹都被封為大國夫人,爭權斗富,不可一世。杜甫的《麗人行》就是寫的這樁事。皇帝后妃也是人,也有情欲,這點與平民沒有區別;但是皇帝手中有無尚的權威,他的情欲往往和這種無尚權威的運用密不可分。這就使他們的愛情效果與平民大不相同了。好色并不是了不起的罪過,但由好色而導致濫加封賞,使壞人竊弄權柄,紊亂朝綱,這就離亡國滅家不遠了。所以我們評論帝王的愛情一定不要離開他們生活的具體內容及其社會效果。“驪宮高處入青云,仙樂風飄處處聞。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這四句又和前面的“從此君王不早朝”相呼應,進一步描寫唐明皇的迷戀聲色,荒政誤國。唐朝統治者這種豪華奢侈的生活,是建立在殘酷地掠奪勞動人民,使勞動人民陷于極度貧困的基礎之上的。杜甫在《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中描寫了一段唐明皇與楊貴妃在驪山上的享樂生活后,接著說:“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又說:“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榮枯咫尺異,惆倀難再述。”正是因為統治集團如此昏庸腐朽,階級矛盾又如此尖銳,所以當安祿山這個大野心家一旦發起叛亂,唐王朝這座炫人眼目的金字塔立刻就傾倒崩潰了。“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正是形象地說明了這一過程。漁陽:郡名,郡治在今天津薊縣。這一帶有時稱漁陽郡,有時又稱范陽郡。安祿山當時任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大本營就在漁陽。鼓:軍中使用的樂器。漁陽鼙鼓,即指安祿山率領的造反軍隊;安祿山發動叛亂在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霓裳羽衣曲:舞曲名,開元中來自西涼。據說唐明皇曾親自對它進行過加工潤色,并為之制作歌辭。楊貴妃進宮后,善為此舞。
從“九重城闕煙塵生”到“魂魄不曾來入夢”共四十二句為第二段,寫馬驛兵變,楊貴妃被殺,以及從此以后唐明皇對楊貴妃的朝思暮想,深情不移。其中開頭十句講馬嵬驛兵變。九重城闕:指首都。皇帝的宮庭有九道門,故稱皇宮曰九重。煙塵:指敵警。千乘萬騎西南行:指唐明皇等離長安往四川逃跑,事在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翠華:指皇帝的儀仗。西出都門百余里,其地即馬嵬驛,在今陜西興平西。六軍:古稱天子的軍隊,這里指唐明皇的衛隊。不發:不再繼續前進,這里即指兵變。當時亂兵先殺了楊國忠及楊貴妃的兩個姊妹,又逼著唐明皇將楊貴妃賜死。花、翠翹、金雀釵、玉搔頭:都是楊貴妃頭上的'飾物。“黃埃散漫風蕭索”以下八句寫唐明皇在前往成都的路上以及在成都的日子里對楊貴妃的思念。云:山中的空中通道。劍閣:即劍門關,古時陜西四川間的險要關塞,在今四川劍閣縣東北。峨嵋山:在今四川峨嵋縣西南,不在由陜西入四川的路上,這里是詩人為強調川陜間山路艱難而漫加堆砌。李白《蜀道難》中有所謂“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嵋巔。”同誤。“天旋地轉回龍馭”以下四句寫唐軍收復長安后,唐明皇由成都回京再次經過馬嵬驛時的見今思昔,對景傷情。天旋地轉:指形勢變化,唐軍收復兩京。事在唐肅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九月、十月。龍:指唐明皇的車駕。不見玉顏空死處,只有空墳,而尸體不見了。從此故事增入神話色彩,當時有種傳說,說楊貴妃已經“尸解”成仙而去。“君臣相顧淚沾衣”以下二十句寫唐明皇回京后的見物思人,悲不欲生。信馬歸:聽憑馬自己行走,極言人心無緒的樣子。太液:大明宮內的池水名。未央:漢代皇帝居住的宮殿名,這里借指唐代的大明宮。西宮:太極宮,唐人稱之為“西宮”或“西內”。南內:興慶宮。唐人稱大明宮、太極宮、興慶宮為三大內。大明宮是當時的皇帝唐肅宗居住的地方。已經退位的唐明皇回京后先后曾被安置在太極宮和興慶宮居住。梨園弟子:指昔日曾經侍奉過唐明皇的宮廷歌舞班子,據說唐明皇曾親自教過他們排練。椒房:后妃居住的宮室,以花椒和泥涂壁,一取其香,二取其多子。阿監:太監。青娥:指宮女。以上兩句分承唐明皇與楊貴妃,是說昔日曾經侍應過他們的人現在都已經老了。鴛鴦瓦:房頂上俯仰相扣的屋瓦。翡翠衾:用翡翠羽毛裝飾的被子。以上層層鋪陳,說明唐明皇無時無刻不在思念,無物無景不在勾起他對楊貴妃的懷戀。
長恨歌讀后感 篇4
近日晚上閑來無事,也無心聊天。搜索歷屆矛盾文學獎獲獎作品來讀,被王安憶的小說《長恨歌》這個名字吸引,又看了獲獎作品的短評,決定就看這部了。小說剛開始是關于上海的弄堂、閨閣、留言、鴿子的描寫,雖然文字細膩,描繪得像工筆畫,我還是看不起興趣來。這樣的環境描寫,粗略看起來啰嗦、冗長,看得人頭皮發麻。仔細的體會,你就不得不佩服作者筆力深厚,駕馭文字的能力超強。作者不惜用幾章文字來進行環境描寫也只不過是為女主人公的出場以及悲劇的一生進行鋪墊。
王琦瑤長得很美,偏偏出生于上海的一個普通家庭。這樣的女孩不甘心做一個平凡的女人,心性高,又有著上海女人的精明,懂得利用自己的美貌以及同學吳佩珍、蔣麗麗的社會關系去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為了躋身上流社會,當選“上海小姐”以后,不惜給一位高官“李主任”做“金絲雀”。就是這一決定和短短一年的情婦生涯,為她此生的悲劇拉開了序幕。也正是由于這一段短暫的生活,李主任給王琦瑤留下一個雕花箱子,里面裝的金條成為王琦瑤在李主任死后物質上的依靠。王琦瑤和李主任之間沒有愛情,他們互取所需。李主任看重王琦瑤的青春美貌和單純,在王琦瑤這里他可以得到放松。王琦瑤看重李主任的權和錢,在這里她可以過上自己想要的上流社會的生活。李主任對王琦瑤雖然沒有愛情,但是他卻以自己的方式對王琦瑤承擔著責任——他給她留下一箱金條,成為她以后活下去的一個依靠。
康明遜——這是王琦瑤唯一愛過的一個男人。這個男人是二房所生,又是家中唯一的男丁,從小就看到生母受到大房的欺負,也因此學會了生存的技巧。他有生活情調,善于處理各種復雜的家庭和社會關系,卻有著致命的弱點——軟弱。王琦瑤和他同病相憐,日久生情。明知自己不能娶王琦瑤,康明遜還是與王琦瑤曖昧。得知王琦瑤懷了他的孩子之后,沒有勇氣與家庭決裂,甚至連陪王琦瑤上醫院的勇氣都沒有。王琦瑤怕影響他的名譽,不惜抓有著蘇聯血統和共產黨遺孤背景的薩沙來做替罪羊。為了這個男人,也為了給自己有個依靠,最終,王琦瑤生下了這個孩子,并將她撫養長大。從心底里王琦瑤不恨康明遜,因為她知道自己做過別人的情婦,沒有資格正常的嫁做他人妻,也就沒有資格怨恨。
與王琦瑤有情感瓜葛的還有一個男人——程先生,這個男人是真正的愛王琦瑤,也有擔當。他最先發現王琦瑤的美,并盡力的發掘出這種美。他給她拍照片并推薦給雜志社,還鞍前馬后的支持她競選上海小姐。王琦瑤當選上海小姐之后,疏遠了他,投入有權勢的李主任的懷抱。李主任死后,王琦瑤懷了康明遜的孩子之后,生活陷入困境,他盡心盡力的照顧她。就是這樣一個真心愛著王琦瑤的男人,王琦瑤對他只有感恩,沒有愛。像程先生這樣的男人,想要的并不僅僅是王琦瑤美麗的軀殼,他要的是王琦瑤的心。當他知道王琦瑤給不了他想要的東西之后,在服侍王琦瑤做完月子之后選擇了離開。
在獨自撫養女兒的艱難日子都過來之后,王琦瑤到晚年卻愛上了一個有懷舊情結的年輕人——老克臘。這位老克臘愛上的是老上海的影子,王琦瑤身上正好有著老上海的影子。當王琦瑤提出用金條來換取老克臘陪她渡過余生時,老克臘選擇了拒絕。這情形有點像當年李主任用金條來換王琦瑤的青春,可惜王琦瑤想錯了,老克臘不是當年的王琦瑤,老克臘始終是一個要融入主流社會的男人,不會把自己的青春交給一位年老色衰的女人。于是,王琦瑤只能感嘆:只有靠自己。想要有所依靠的王琦瑤,一生都沒有什么依靠。親情是隔膜的,在她最孤苦伶仃的時候,母親對她也是一番刻毒的`羞辱。辛辛苦苦養大了女兒,女兒對她也不貼心,從小就跟她作對,長大后隨丈夫去了美國。或許,唯一看得見的依靠就是那一箱金條,這是支撐她活下去的一個念想和指望。到最后,長腳要搶奪她的金條時,她不顧力量對比懸殊,死死抓住不放,還想把長腳送進監獄,最終讓長腳掐死了她。這個女人靠金條而活,最后又因金條而死。
縱觀王琦瑤的一生,沒過過幾天好日子,一輩子活在寂寞與回憶當中。她的悲劇是由自身的依賴性和軟弱性造成的,她本來可以找個下層小人物過著平淡的生活,甚至她也可以和真心愛她的程先生結合。這些機會他放棄了,她一輩子都不放棄進入上流社會的機會,看看她后來交往的都是些什么人就知道了。與她交往的男人都是些有小資情調卻靠吃祖輩產業過日子的人,當然這些人身上也就少不了軟弱性,她也看清了這一點,所以對他們沒有過高的奢望,自然也知道這些男人都是靠不住的。想依靠男人這條路行不通,最終想用金條來換取一個男人的陪伴也不可得,悲劇也就到了極點。
小說取名《長恨歌》,可通篇看下來,沒看出作者要表達的恨在哪里,或許作者是想通過一個女人四十年的人生經歷來揭示社會的變遷對一個人的影響。王琦瑤的悲劇是那個時代的美麗女人的悲劇,也是這個時代的美麗女人的悲劇。女人長得不好,容貌上不占優勢,自然也就不會依靠美貌來換取自己想要的錦衣玉食和歌舞升平的日子,這些女人相比而言更加容易接受平淡的日子,也就容易獲得平凡人的幸福生活。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女人長得不好是悲劇,女人長得太好,又沒有用對地方就是更大的悲劇。作者要表達的恨是什么?是王琦瑤的的不獨立?還是男人的沒有擔當?或者是社會變革對一個女人的毀滅?說實話,我到現在都還沒搞清楚。
個人感覺王琦瑤被長腳殺死這個結局有些倉促,也不夠理想。對王琦瑤來說寂寞、孤苦的活著,靠回憶活著才是最大的悲哀,愛情夢破滅之后,死死守住金條不合情節的自然發展與推進。一些重要的配角最后的下落也沒個交待,比如那個對王琦瑤付出一片純情的鄉村少年阿二和薩沙。在前面作者可是花了大氣力來寫這些配角的,就這樣讓這兩個男人不明不白的失蹤總是覺得有些缺憾。
長恨歌讀后感 篇5
《長恨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長篇敘事詩。全詩形象地敘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詩人借歷史人物和傳說,創造了一個回旋宛轉的動人故事,并通過塑造的藝術形象,再現了現實生活的真實,感染了千百年來的讀者,詩的主題是“長恨”。該詩對后世諸多文學作品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長恨歌的讀后感,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開頭一句很巧妙的引出了這段令人贊嘆又令人遺憾的歷史,長恨歌的讀后感。“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這句平淡的話引出了楊玉環這個看似普通大家閨秀的女子。“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鮮明的表現出楊玉環脫俗的魅力,她的一舉一動是那樣的動人,使所有宮中的妃子都為之黯然失色,同時也為后面的隱患埋下了一個不可忽略的伏筆。
“春宵,不早朝,侍宴,春游”,無一不表現出作者的痛惜,由于唐明皇過度的寵愛玉環,導致國政荒廢,宮里宮外鶯歌燕舞,百官整日只知尋歡作樂,也為唐朝的衰敗埋下了導火索。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出乎人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的事終于發生了-----安史之亂。各地烽煙四起,百姓流離失所。衰敗的唐朝,在這次戰爭中練練敗退,六軍被迫停留在馬嵬坡,面對唐明皇和楊貴妃,將士的激動之情是難以容忍的。在軍諫之下,唐明皇悲傷的望著那位曾經深愛的女子。“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看著玉環被軍士推出去的時候,他心中是如此的無奈卻又焦急。可看著軍士激動的情緒,自己沒有能力去撫慰。看著自己破碎的山河,自己卻沒有能力挽回。他只能仰望著天空,默許了軍士,然后獨自一人默默地流淚。
終于,安史之亂結束了,宮中恢復了往日的平靜。景色依然是不變的景色,可是賞景的人卻已離去,“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我們讀出了唐明皇心中那股難以言喻的心痛。
“云髻,花冠,仙袂,霓裳”描繪出一種仙境的生活,在那里,人不需要受到任何拘束,此時的“玉環”雖然依舊有著傾城的容貌,不過臉色卻較之以前已顯憔悴。內心思念著明皇,卻音容相隔在2個不同的世界。“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睹物思人,這估計是十分悲傷的事吧。所有的思念,只能寄托于小小的物品上。。。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這2句話不僅寫出了對國家衰敗的惋惜,也寫出了對唐明皇和楊玉環愛情的惋惜。雖然我痛恨唐明皇沉迷女色,荒廢江山,導致一代王朝從此湮沒。但我同時也為唐明皇和楊玉環至死不渝,純真的愛情所有感動。
長恨歌,讓我讀出了一個別樣的恨,一首不會逝去的歌 .
-----------------------
我似乎總是在寫一些總結性的東西,例如:電影觀后感、書籍讀后感、事件評論等等,讀后感《長恨歌的讀后感》。難道我是一個喜歡說三道四的人?呵呵,笑談耳。
《長恨歌》,這本書讀了將近一個月,但是從朋友處借來已有半年之久。遲遲沒有讀起來,是因為這小說開頭過于怪異,似是白描的手法只講上海的瑣碎,沒有丁點兒故事情節,直到有時間耐著性子讀下去才發覺它的與眾不同、別具一格。
整個小說開始的幾個小章節里,作者用盡繡花針般的筆法把上海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瑣碎來了個淋漓盡致的展示。這展示還不是一般的展示,是用了電子顯微鏡來看的展示。如果把上海比喻成一個女人,作者以這女人身上的一個毛孔為基本出發點,向讀者做一種讓人感覺深入骨髓后再無法深入的介紹。王安憶只是白描,光這白描就已經讓人覺得勢不可擋,喘不過氣。
漸漸的故事才在舊上海農堂里的諸多瑣碎中蔓延開來。
《長》覺得是個悲劇,電影版的沒看過,不知道是不是悲劇的調調。上海的農堂里似乎就不了大快人心的愛情,凄迷哀怨的`味道揮之不散。《花樣年華》就是例證。
《長》寫的是愛情還是一個女人?似乎兩者本是不可分離的,寫愛情離不開女人,寫女人不寫愛情也塑造不起來一個完整的女人。王琦瑤的悲劇是由于過于依賴的愛情造成的。雖然她看起來總是特別的獨立,可這獨立總是伴隨著一個又一個可依靠的愛情既男人的消失而誕生的。生活中的人也都是如此,伴隨一波又一波人的離開,自己的生活內容一茬接一茬的改變。
王琦瑤憑借選美一舉成名,而往后的生命軌跡也就由此確定,可以說,選美是個轉折點,沒有這個轉折點,以后的事情都不會發生。這是一連串因果反應鏈的第一節,也是決定性的一節。這樣的轉折點,在每一個人的一生當中都存在。也許某一個選擇就決定了將來要走怎樣的路,遇到怎樣的人,發生怎樣的事。其實,之后的遇見都事偶然,無論對方是誰,彼此發生怎樣的糾纏都只是在轉折點之后,走上另一條路之后必然發生的事情當中的一個偶然。彼此都是偶然,他是你的偶然,你也是她的偶然。偶然碰在一起,都與之前某一個決定性的選擇有關。
雖然王安憶不是要講偶然,但這偶然也是生活中的道理。
當王琦瑤明白很多生活的道理之時已是春光不再之時。然而有些非比尋常經歷的人都具有一些常人不及的智慧,她就是憑這智慧在已經不再青春的年紀里青春了一兩把。只是后來的青春似乎更深沉、更沉重。
紅顏薄命,雖然王琦瑤死時已經紅顏不再,說薄命也有牽強,但只因她死的太突然,太覺有普遍性所以還是要用了這個詞來形容。
有誰知道當時有多少個王琦瑤,又有多少個人如王琦瑤一樣死去呢。
王琦瑤就是一顆投入湖心的石子,開始的時候,人們為那旖旎的漣漪歡呼吶喊,待到風平波息時,所有人轉身離去,她則石落水底。
王安回憶講的是故事,能從故事里看到什么,只有看了才知道。
【長恨歌讀后感】相關文章:
描寫長恨歌的詩句04-10
《長恨歌》讀后感10-02
長恨歌讀后感08-21
白居易《長恨歌》讀后感01-05
王安憶《長恨歌》讀后感10-09
長恨歌讀后感范文08-25
(合集)白居易《長恨歌》讀后感01-21
長恨歌讀后感6篇09-14
讀長恨歌有感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