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弟子規》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弟子規》有感1
是怎樣邂逅它的呢?
早就聽聞它的大名。那天,在電視上看到幾個學術專家在爭論青少年該不該讀它,我對它產生了好奇;那次去書店,在書架上看到它,就隨手那么一翻,不經意的一瞥,我就不由自主愛上它。
《弟子規》是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編,它與《三字經》一樣言簡意賅,朗朗上口,其中講述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是一部試圖揭示人生成長規律的書。如果我們能夠按照《弟子規》上一些基本原則去做,那么就會成為一個有道德、有修養的,為社會所認同的人。
《弟子規》中一共有七則內容,按“孝、悌、謹、信、愛眾、親仁、學文”七個方面講述了該如何處事做人的道理,主張培養德才兼備的人,以德為先。平時對人對事的點滴感悟都在《弟子規》中都有明確的答案,字里行間充滿著人性的真正體現。
由于這個學期學業忙碌,所以我只讀了其中自己最感興趣的一章——《博愛無疆》,這一章篇幅雖短,但卻給了我許多啟迪。
這一章的開篇就提到了“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笔堑,對待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的每一民眾,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充滿愛護之心,都決不存在私心,不論好與壞、貧與賤,都一視同仁。就像今年三月發生在日本的地震,地震之后,中國放下了以往與日本的各種矛盾,派出救援隊幫助日本救災。雖然國內有許多不理解的聲音,但是許多普通民眾還是先出了自己的愛心,向日本慷慨解囊。的確,日本曾在中國發動了侵華戰爭,曾在南京制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但是那是他們的先輩犯下的過錯,為什么要用他們先輩的過錯來懲罰他們呢?難道一些剛出生的孩子也對我們構成了威脅?更何況,在汶川地震時,日本也伸出援助之手幫助了我們。我們應該像《弟子規》中說的那樣,“怨欲忘、抱怨短”,我們應該銘記歷史,但應該忘記仇恨;只有正視過去,才能開創中日關系美好的未來。與許多人一樣,當聽到日本地震的消息,我同樣拍手稱快;可是,當看到《弟子規》中的箴言,我明白了: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作為同類,我們應該報恩忘怨,在大災難面前同舟共濟、偕手共進,世界真的才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還有“人不閑,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攪”。這句話的意思是:他人有事,忙的沒有空閑,就不要去打擾他;對方身心很不安定,我們就不要用閑言碎語干擾他。我想,做人不也是這樣嗎?我覺得生活中有些人有事無事總是愛表示以下對別人的“關心”,可是他們的“關心”卻讓別人難為情,讓別人的.心理負擔加重,我們應該知道“忽略”也是對別人的一種關心。
中國人是很講人情的,遇到別人有事出于關心詢問一下是一種禮數。但有些人卻是為了滿足自己對別人的家長里短的一種好奇,然后歪曲事實到處去宣揚,以此提高自己在這一小圈里的威信,他們的做法卻給別人的心里埋下陰影,讓別人覺得特別反感。所以,有時對別人多一點“忽視”,不是冷漠,而是關注,別人還可能因此感激你。
以上這些做人的道理在《弟子規》里都能找到。今天,我就讀到了“愛眾”這一部分,以后我會把剩下的讀完,在讀到的弟子規中,我學到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以后我要按照《弟子規》中的準則去做,成為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讀《弟子規》時,就像在與古賢對話,在聆聽圣人的教誨;讀完之后,我們就會受到一場人生的洗禮,就會得到心靈的啟迪,從而使自己的氣質得到一次更深層次的升華。
讀《弟子規》有感2
《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典范,讓我看了深有體會。這本書是根據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它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說話做事講究信用。
就比如“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句話是說:在家里,父母叫我們的'時候,我們應該立刻回答,不要假裝沒聽見或是懶得答應;父母叫我們干事情的時候,一定要立刻做完,不要找借口或是不高興;父母教育我們的時候,必須恭敬地聽,不得隨便或是裝出一副無所事事的樣子;我們犯錯了,父母指責我們時,一定要知錯就改,不要一錯再錯,不要讓父母傷心。
當我讀到這句話時,非常慚愧、非常后悔。因為,我總是若父母生氣,讓他們擔心,讓他們為我操心。哎!我真不應該,父母這么辛苦的賺錢給我和姐姐讀書,我居然……所以從現在開始,我一定要好好讀書,好好孝順父母,長大后讓他們過上幸福的日子,讓他們過得無憂無慮。
讀《弟子規》有感3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边@對你來說可能是簡單的幾句話,但是對我來說它是一盞啟明燈,時時刻刻叮囑著我做人的道理。它是先人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來自《弟子規》這本書。
我的性格很倔強,總惹父母生氣。有一次我和媽媽頂嘴,她說一句我還一句,氣得她掉下了眼淚,晚飯也沒吃。我卻堅持自己沒錯,拒不認錯。最后還是爸爸出面,給我講了很多道理,又勸了媽媽我們才和好如初!兜茏右帯分兄v到“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薄坝H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看到古人都是這樣孝順父母的,我感到很慚愧。想起每天天不亮爸爸媽媽就起床為我做早飯,每天接送我四趟,晚上陪我學習,陪我練琴,滿足我各種各樣的需求,而我卻總是讓他們生氣傷心,這是多么不應該啊!
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少先隊員,我們更要把這些美德代代相傳,使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
讀《弟子規》有感4
“你怎么這么懶。俊
“又去哪瘋了?”
我坐在電腦前,心煩意亂地聽著這和鍋碗瓢盆混雜的此起彼伏的嘮叨。媽媽,您老消停會吧!“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在老師的領讀下,一字一句,整齊有序。讀罷,老師若有所圖的看著我們,“讀了這么久,有什么啟發嗎?”“自然是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嘍!”老師點點頭,“發自肺腑嗎?”那位同學不作聲了。鈴聲響了,我卻還未起身,若有所思。
我的媽媽,做事干凈利落的樂天派,對于子女,她善于以理服人,可跟天下母親一樣的是---愛嘮叨。“上輩子,你是我的'冤家么?”這是她的口頭禪。
回到家,扔下書包,坐到沙發上,盯著正在廚房里忙得不亦樂乎的媽媽,“喲,太陽打西邊出來了,還是電視沒電了?”我不語,看著刺冷的水一次次從媽媽的手上流過,看那紅彤彤的手,又看著凈白的碗碟,一向沒留意過媽媽的我,不僅鼻子一酸。我快步走上前去,磨磨蹭蹭的從口袋里取出一副手套,“不貴,別說我亂花錢了!蔽也桓姨ь^望媽媽的臉,只是聽得:“等會把雞蛋吃了,你近來一直鬧冷,這會好點!眿寢屪叱鰪N房。我端起那碗熱乎乎的酒雞蛋,記起了前幾日我一直鬧說冷,可卻被媽媽記在了心上,為此,她特地去了一趟馬宅村,買回了土雞蛋。記起了老師說的話:“為了父母,我們做了些什么?”
媽媽的闌尾炎那幾天,奶奶特地從鄉下上來照料,爸爸則整日奔波于工作和醫院。那幾天,我總是往醫院跑,課也落下不少,媽媽心疼我們,硬是要出院。而我呢?放學回家后,自顧自看起了電視。到了6點,天漸漸暗了下來,這才想起了躺在樓上的媽媽。上了樓,媽媽正扶著墻,艱難地想要下床去,我心疼不已,上前握住媽媽的手,扶著她坐下。“你被老師留了嗎?我擔心你,打你們老師的電話,說你早走了。”我低了頭,“作業太多了,我在樓下做作業!蔽抑е嵛岬卣f。媽媽終于沒再問下去。
早上,媽媽早早起了床,揮動著戴手套的手,在爸爸面前炫耀:“看,女兒給買的!蔽铱粗瑴I水便淌了下來。
我從書架上鄭重的拿起《弟子規》,大聲讀了起來。
讀《弟子規》有感5
第一次接觸《弟子規》,是在美國看孔子學院的學生表演《弟子規》。我問媽媽:“什么叫《弟子規》?”媽媽告訴我:“《弟子規》是國學的精華,告訴我們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為人處事!眿寢尶赐辍兜茏右帯繁硌莺笠恢备锌,我都六歲多了,還沒讓我讀弟子規,很是慚愧!我心想,《弟子規》到底是什么呀?不就是少讀了一本書么,怎么會讓媽媽感到這么遺憾呢?
兩天后的一個晚上,我正要睡覺,媽媽神秘地打開電腦說:“從今天起,每天睡前聽《弟子規》!”我欣然接受,就當是聽故事唄。就這樣我開始學習《弟子規》。
一天、兩天、三天……
一天我正玩游戲,媽媽喊了幾聲,我沒有答應。媽媽走過來問我:“父母呼……”“應勿緩!”我隨口應答。媽媽說:“對呀,你《弟子規》學得不錯嘛,但更要落實到行動中才有意義呀!”哦,對了,媽媽說過,《弟子規》是用來指導我們行動的`,不能只學不練啊。從那以后,媽媽叫我時,我會馬上回答她。我還用《弟子規》教育了我的一個小朋友呢。
一次,我和Sindy在一起玩,她的媽媽喊了她好幾聲,她都不答應,我說:“Sindy,父母呼,應勿緩,你怎么不理你媽媽呢?這樣做很不孝順!”阿姨聽后,瞪大了眼睛看著我,“琦琦,你真棒呀!”我不好意思地說:“是《弟子規》教的。”我心里想:“看來,按著《弟子規》的要求做,真是沒錯!”
還有一次,為了玩,我寫作業很不認真,媽媽很生氣,但他并沒有像往常一樣對我發火,而是把我叫到身邊,問我:“《弟子規》的第二句是什么?”“父母命,行勿懶,”我回答。當我說出這句話時,我覺得內心很難受,覺得自己很不孝順。我暗下決心要聽父母的話,不讓他們生氣!
去年夏天回國后,親戚們都覺得我長大了,懂事了。我吃東西之前都會先讓老人再讓父母和其他長輩,不再跟表哥搶玩具、打架了。因為《弟子規》教給我“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弟子規》教給我好多好多……
我有一個夢想:我們每一個人都認真學習《弟子規》,按照《弟子規》的要求去做,我們這個社會就會變成一個溫暖的大家庭!
讀《弟子規》有感6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是我從小就喜歡背的一本書,名叫《弟子規》。以前我很小,不知道書里的話究竟是什么意思,現在,我已經能領會其中深意了。它告訴我們的是如何做人的道理。
我記得最深刻的兩句話是“父母命,行勿懶”和“出必告,反必面”。記得二年級時的'一天,媽媽說了很多遍讓我把垃圾倒掉,可是因為家住六樓,所以我不想去。媽媽很生氣,她說:“知道‘父母命,行勿懶’是什么意思嗎?你已經長大了,是不是應該幫媽媽做點什么?”就這樣,我真正明白了這句話的意思,乖乖地倒了垃圾,倒完之后媽媽還表揚了我。漸漸地,我會主動幫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了,媽媽覺得我真的長大了。
記得還有一次,那是去年暑假,我剛做完作業,想出去玩又擔心媽媽不同意,于是偷偷地跑了出去,中午也沒有回家吃飯,直到下午肚子餓的時候才回家,到家后被媽媽狠狠地教訓了一頓。媽媽說:“出門時一定要告訴父母什么時候回來,你這樣做對嗎?害得媽媽在家擔心了一天!蔽抑雷约鹤鲥e了,也明白了“出必告,反必面”的意思。
現在,我不管做什么事都會先想一想怎么做才是正確的,而這也是《弟子規》教會我的。
讀《弟子規》有感7
感謝焦作日報社舉辦校園記者“讀經典寫美文”活動,給我機會學習國學經典,感受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弟子規》這本書由入則孝、出則的悌、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七個章節組成,每個章節都有注釋、譯文、經典故事組成。其中“孟母斷機”告訴我們,學習要循序漸進,不得有厭倦心理,只有努力學習才能成為有用之才。
《弟子規》也就是告訴學生做事要有規矩。認真品讀經典國文,我們從中學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潛移默化塑造著我們的思想行為!俺鹪纾姑哌t,老易至,惜此時”是告訴我們,人的一生很短暫,轉眼就老了,所以每個人都要珍惜此時此刻。
讓我們從誦讀經典開始,以實際行動傳承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并使其發揚光大,讓優秀的國學經典伴隨著我們健康成長。
讀《弟子規》有感8
今天我聽了《弟子規》里的《黃香溫席》,講的是冬天黃香給他的.爸爸用自己的體溫給爸爸暖床,爸爸睡覺就不冷了,夏天給爸爸用扇子扇枕席,爸爸睡覺就不熱了,黃香真孝敬自己的爸爸。
我也要向黃香學習,也要孝敬我的爸爸媽媽,爸爸下班我要向爸爸說辛苦了,媽媽累了我要幫媽媽,還要幫爸爸媽媽分擔他們的我自己能做的事。我愛爸爸媽媽,我以后要很好地孝敬他們。
讀《弟子規》有感9
今天早晨,媽媽從集市上回來,看見我聚精會神地看著電視,而地卻那么臟,便生氣地說:“你看看,這還像人住的嗎?快去掃地!”我慢吞吞地說:“等一下,我把電視看完!薄澳阕屛姨,去看看這本書是怎么寫的,好好學學!”媽媽大聲叫起來。我惶恐地接過書一看,原來是《弟子規》,我認真地讀了起來。
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則,須順承!睍r,想起我剛才的行為是錯的,于是我馬上拿起笤帚就去掃地!兜茏右帯纷屛易杂X糾正了不好的行為習慣,作為未成年人都應該按照《弟子規》里說得去做:“在家中,父母叫喚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地答應。父母有事要我們去做,要趕快行動,不要借故拖延,或懶得去做。
父母要我們學好而教導我們時,必須恭敬而不可隨便,要將話聽到心里。我們犯錯了,父母責備我們,應當順從并且承當過失,不可忤逆他們,讓他們傷心。”《弟子規》讓我知道了許多過去我不知道的規矩,這些規矩似乎平常無奇,但如果我們認真地去做,那帶給父母的是無窮的.歡樂。
從小在家庭里養成好的言行舉止,將來就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讀《弟子規》有感10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中國文明是唯一不曾終絕而綿延啟蒙教育的。
在眾多的啟蒙教材中,《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唐詩》等文字簡練、合轍押韻、內容豐富,讀起來朗朗上口,對我們語言能力的開發和良好品行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弟子規》的作者李毓秀年輕時,在科舉不中之后,就放棄了仕進之途,終身為秀才,他精研《大學》、《中庸》創辦敦復齋講學,被人尊稱為李夫子。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教育兒童為人處世規范的啟蒙書,是以倫理道德教育為主的蒙學讀物。對于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學習、如何“知廉恥,明是非,懂榮辱,辨善惡”,最后養成健全的道德品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清朝后期成為廣為流傳的兒童讀本和童蒙讀物。
《弟子規》其內容以《論語·學而篇》中的.“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而愛,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為主體精神,全文分為五個部分,三字一句,兩句一韻,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學等應有的禮儀與規范,是啟蒙端正,養成忠義家風的最佳讀物。
讀完這本著作后我深有感觸,交給人們孝道、講誠信、關愛他人、努力學習等這些在人生路途上非常重要的東西,它不僅教我們學做人,還教給我們一些生活中的道理,,古代的人們把具有這些道德的人稱
為圣人,比如我們偉大的孔夫子,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其道德理論一直流傳至今,為中華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在我們生活中真正做到這些道德行為言論的人非常的少。
我們為什么不做這種被所有人稱贊的人呢?讓我們一起傳承和弘揚偉大的中華文化,為祖國的偉大事業作出努力,作出貢獻!
讀《弟子規》有感11
好朋友,讓我度過了一個有意義的假期。每次背誦時,都讓我深深地感嘆道;“做一個好孩子有多么重要!睍锏腵小故事讓我百看不厭。尤其是回想起課堂上老師講的有關《弟子規》里的故事,更讓我對這本書愛不釋手。
每當我給爸爸媽媽背誦時,我就感覺到自己特別開心,因為我從中明白了許多道理。我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平時我看到一天因工作忙碌而疲勞的媽媽,我就會端來一盆溫水,親自用小手洗大腳,看到媽媽臉上露出甜甜的笑容,我顯得更加快樂!自從讀了《弟子規》,我學會了和小朋友們相處要平等博愛,說話要講究信用。因為“凡是人,皆需愛!闭n下,我和小朋友說話時總是很友善,說到做到,小朋友們都愿意和我一起玩耍,因此,我也擁有了更多的好朋友。漸漸地,我發現我與《弟子規》已經形影不離了,它就是我的良師益友,因為它的出現,讓我學會了做人,更學會了做事,我開始長大了。
讀《弟子規》有感12
山河歲月,綿綿地來,匆匆地去。即使行走萬里,亦抵不過這樣一處世外相遇。在這樣的地方,適合思考自己,抽離自己,回到另外一個時空,與另一個自己相遇。這樣的地方就是書的世界。進入書的世界,給人以樂趣,給人以才干,給人以光彩。
宛如中華遼闊的疆土,我華夏的傳統文化也在書的世界中占據著巨大的比重。其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孝道”。正所謂“百善孝為先”,我在讀《弟子規》中“入則孝”這一篇時受益匪淺。我最喜歡的兩句是“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兩句言簡意賅,簡潔明了地表達了為人子女應該恪守的本分:父母教育的時候,必須認真傾聽,父母責罵的時候,必須恭順承受。這句話精準地體現了“孝”作為我國基本道德規范,作為幾千年來傳統美德的`的要求。
為何要以“孝”作為基本道德規范呢?我想,一切美德和善都源于對他人的關心和尊重,而父母正是我們生命之始,是我們第一關心與尊重的人。正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一個人若是連父母都無法關心與尊重,那又如何會關愛尊重其它人?所以說,一個要做大事的人必須要具備良好的道德修養,而道德修養必先經過孝道教育來培養,沒有了“孝”,其它品質也就無從談起了。
所以,國人將“孝“作為評判君子的第一標準,國君也把“孝”作為審核官員的標尺。舜以孝德獲得堯帝的禪讓;東漢則直接以“舉孝廉”的形式選拔官員;魏朝以孝治天下,所以才有了為孝敬祖母而辭官的李密,才有了感動世人的《陳情表》。幾千年來,我們已經將“孝”之一字融入血脈,滲入骨髓,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部分。世世代代的中國人都以傳承孝道,贍養父母為己任。與西方追求自由獨立的思想文化不同,中國人重孝道,重家庭責任,國人從沒有因為成年就離開父母,成立自己的小家庭的習慣,而是選擇挑起家庭重任,將營造溫馨和睦的大家庭作為理想目標,讓老人有所養,而子女更是耳濡目染,將這品質代代相傳。所以四世同堂是國人最大的理想,而這一理想中透露出來的正是“孝”之精髓。
掩卷而思,我們自小就從書籍中不斷聆聽著“孝”的教育!度纸洝分小叭谒臍q,能讓梨”教育著我們愛護小輩,尊敬長輩;《增廣賢文》里“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孝“教育著我們當供養父母,回報恩情;《韓詩外傳》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教育著我們當及時行孝,莫要追悔終生。華夏兒女將生活的智慧,將”孝“之大道記入書冊,在書中將我中華文明之魂凝聚,形成我泱泱中華具有民族獨特性的精神支柱。它不僅是國家的根脈,更是我華夏兒女的血脈傳承。在”孝“之一字的血脈傳承中,中國人自成謙遜溫和的圓融品質,中華民族自成寬容仁愛的國風國格。
我慈孝之心,國人人人皆當有之。
讀《弟子規》有感13
今天,我讀了《弟子規》這本書,此書原名《訓蒙文》,作者李淑秀是清朝康欣年間的秀才,讀《弟子規》有感作文。這本書分為五個部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外出、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遵守的守則規范。本書分為總敘、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學文、總則六個小標題,每一個都講述一個道理,每一句都描繪一篇孝敬故事。這些故事都很令人感動。有一天,老媽喊我叫我幫她收衣服,我卻沒有回答,讀后感《讀《弟子規》有感作文》。因為我正在玩一個游戲的最后一關,如果放棄了,前面的二十九關都白打了。但當老媽喊到第二遍:“王昕,來幫媽媽收衣服!”時,我突然想到前幾天剛剛讀的《弟子規》小標題“入則孝出則悌”中的一句話“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毕氲竭@,我才二話沒說,“嗖”的一下來到老媽面前,把老媽手中的衣架和鉤子搶到手中,收起衣服來?吹嚼蠇屢荒橀_心又無奈的'表情,我心中也漸漸笑了起來。我告訴你們,孝敬父母是一件很開心的事,不僅父母開心,我們自己也會感到快樂。所以,大家也一起來讀讀《弟子規》,一起孝敬自己的父母吧!······
讀《弟子規》有感14
遇上《弟子規》是一生中我最大的財富。一年級的時候,呂老師常常把《弟子規》的內容穿插進兒歌、故事中讓我們學習。
由于它讀起來瑯瑯上口,像兒歌一樣,所以我很容易就記住了,還時不時的在家里“賣弄”一番。你看,那個背著手,晃著頭,唱著“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的小女孩不就是我嗎?遇上《弟子規》后,我做每件事情都會以《弟子規》作為尺子,用它來衡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次,呂老師布置我們背誦《燕子》,由于課文比較長,我常常記不住,總背錯,媽媽叫我一次又一次地重背,我有點不耐煩了,真想丟下書本睡覺去了。忽然,我看到書桌旁的.《弟子規》,想到其中有一句“寬為限,緊用功,功夫到,滯塞通!鳖D時,我豁然開朗,鼓勵自己“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本瓦@樣,我又繼續一段一段的背,終于把課文背下來了,媽媽的臉上露出了微笑。
當第二天呂老師檢查背誦時,我流利地把課文背出來,還受到老師的表揚呢!從此以后,每當遇到什么困難,我都不怕了。這都是《弟子規》的功勞!兜茏右帯芬哺淖兞宋业牟簧賶牧晳T。以前,我的房間最亂的時候簡直可以稱作垃圾房,地上、桌子上、窗臺上,隨處可見我的書本和玩具,就連床上也堆滿了東西,所以我經常拿錯書或者干脆找不到我要找的東西。現在我的房間可比過去整潔多了,因為我想做到“房室清,墻壁凈,幾案潔,筆硯正!
我的變化還不止這些呢!原來在家里不管誰指出我的缺點,我都要和他們爭辯一番,現在我學會先檢查自己了;在和別人的相處中,我學會了謙讓,不再為小事斤斤計較;另外我還能做到不隨便承諾別人,承諾過的事情,一定要想盡辦法做到。家人都說我長大了,越來越懂事了!兜茏右帯方o了我前進的動力,讓我勇往直前。三更有夢書當枕,何樂而不為?同學們,讓我們都與經典同行,與知識為伴,與真理為友,用最靜心的閱讀,來填實自己比天空更廣闊的心靈!
讀《弟子規》有感15
新學期來到了,我們班級的背誦內容改成了《弟子規》。
《弟子規》主要講的就是我們做孩子,學生應該做的事。比如說:孝順、有禮貌,書里其中有一條: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父母叫我們的時候要馬上回答,父母讓我們做什么事的時候,不能偷懶。
可是想一想我自己呢。爸爸媽媽讓我干什么事的時候,我總是拖拖拉拉。而且他們招呼我過去的時候,我也緩緩慢慢,有時候我還不答應他們。不過以后我一定服從爸爸媽媽,他們讓我做事我也會盡我的全力去做。
書中還有一條: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講的`是如果父母有病了的話,爸爸媽媽吃的藥要我們先嘗一下。要晝夜侍候父母,不能離開一步。
我又回想起我小的時候:那次,我生病了。晚上的時候,爸爸媽媽一會兒給我拿藥,一會兒給我量體溫,忙的不可開交。一夜都沒有睡覺,一直守在我的身邊寸步不離。
而媽媽有病的時候我卻沒有一步不離地守在她身邊。我也就給她拿了一下水。不過以后我也會像她對我那樣寸步不離地守在她身邊。
在生活中,爸爸媽媽為我做了很多事。而我卻沒有給爸爸媽媽他們做太多事。不過以后我決定一定幫助爸爸媽媽干一些活來回報他們。我一生也不會忘記父母對我的恩情的!
【讀《弟子規》有感】相關文章:
讀弟子規有感08-31
讀《弟子規》有感15篇08-03
讀《弟子規》有感(15篇)10-22
讀弟子規有感15篇11-09
《弟子規》讀書心得01-14
弟子規讀書心得02-01
《弟子規》讀后感12-13
弟子規經典讀后感02-06
弟子規讀后感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