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雙城記》的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雙城記》的讀后感1
這個寒假我拜讀了狄更斯的作品,以下就是我的感想。
故事是這樣的,埃瑞弗蒙德侯爵蹂躪農家婦女,她的哥哥知道了,于是跟侯爵干了一仗,以失敗告終。而且他還受了重傷。可能侯爵也不想把事搞大了,不想弄出人命吧。就請了一個醫生,這就是另外一個重要的人物馬奈特醫生。而這可憐的馬奈特醫生也由于知道了內情而被侯爵送進了巴士底監獄。十八年后終于重見天日……
故事里我看到了很多很多不同的人。正直善良的馬奈特醫生,美麗溫柔的露西,優雅高尚的查爾斯,忠厚老實的洛瑞,外表冷漠、內心熱情,放蕩不羈而又無私崇高的西德尼,扭曲了人性的德發日太太,豪爽忠誠的普洛斯小姐,殘忍陰險的埃佛瑞蒙兄弟……
而這個查爾斯來頭不小,是埃斯瑞弗蒙德侯爵的侄子,但是他不接受爵位,離開法國到英國去。他在倫敦靠自己當上了法文老師。
還有一個人叫西德尼·卡頓,他從一開始的法庭上若無其事地望著天花板但他的一張紙條就揭穿了原告的陰謀。他很容易給人一種邋遢、消沉、貪杯的印象,但他在危急時刻,通過一個獄卒來到查爾斯的監獄里與查爾斯換了衣服。后果可想而知,查爾斯被送出了法國,而卡頓卻被送上了斷頭臺,他在死前說了一句話:我現在做的是我一生中做過的最好、最最好的事情;我即將得到的,是我一生中過的最寧靜、最最寧靜的休息。
在革命成功后,革命者們大多都失去了理智,濫殺無辜的人,而查爾斯為了解救以前的仆人,挺而走險,來到法國,結果卻被革命者以逃亡貴族的'身份給關了起來,露西及她父親馬奈特醫生連忙趕到法國,由于他在巴士底獄給關了十八年,被人們稱做英雄,從而有特把他的女婿─查爾斯提供了很好的條件。但是德發日太太就是那對兄妹中的妹妹,她一直都恨著埃瑞弗蒙德侯爵家的人。查爾斯又是埃瑞弗蒙德侯爵的侄子,所以她想盡辦法得想要害查爾斯。但到頭來卻死在自己的槍口中。
這部小說雖然后來是以“大團圓”結束,但是當我讀到卡頓為了露西而代替查爾斯上刑場時,我的心里充滿了辛酸。
《雙城記》的讀后感2
一個在人類歷史上留下了血的印證的不可磨滅的悲慘時代,猜疑、仇恨、惶恐、屠掠的瘋狂侵略下人心惶惶。“既然死亡是大自然用來消除萬物的靈丹妙藥”,那么,在這個混亂的時代,各式各樣的死刑無疑是統治階級們“清洗”這場由大革命所帶來的陰影的“最好利器”。
狄更斯在小說中以細膩的筆墨展示了貴族的殘忍與革命群眾非理性的破壞。透過貴族與平民之間的仇恨沖突,讓我們看到,鮮血無法洗去仇恨,殺戮無法平定動亂,更不能替代愛。
在這矛盾、冗亂的`時代下,狄更斯成功塑造了西德尼。卡頓——“他富有才華,情感高尚,卻沒有施展才華流露情感的機會,不能有所作為,也無力謀取自己的幸福。他深知自己的癥結所在,卻聽天由命,任憑自己年復一年的虛度光陰,消耗殆盡”。西德尼。卡頓的存在是一場幸福的悲劇,他孤獨,他憂郁,他用冷漠的外表面對世間百態,他用“若無其事”杜絕身邊的名與利,他愛上了露西,卻不愿去追求,他的善良讓他擔心露西會因他墮落,當他最終他向露西表達了愛情,令人動容。
“為了你,為了你所愛的任何人,我愿意作任何事情。倘若我的生涯中有值得犧牲的可能和機會,我甘愿為你和你所愛的人們而犧牲。”——西德尼·卡頓
我以為,這樣的愛是廣義的,如夢幻般偉大而純凈,催人淚下,它默默承受著煎熬,“孤獨”面對著酷刑,它也許憂傷但充滿幸福,它可能凄美但并不單薄,在無形中,放出動人光彩,成為經典。卡頓如同黑暗里的精靈,像是“星星之火”點燃真愛,
卡頓的離開平靜且從容,但我明白,走想向愛的祭壇,不光靠勇氣,更珍貴的只那一份感人肺腑的“博愛”!也許卡頓的犧牲正是一種重生,因為他在坦然中透過了死亡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來。
我想,如果狄更斯用大革命下的世間百態,人性萬千堆砌起了《雙城記》的血肉,那他就用西德尼。卡頓鑄造了《雙城記》的靈魂。也許遺憾,也許辛酸,更多是祝愿與感動——最純凈,最永恒的愛,像永不凋零的春天永遠鮮活的存在。
《雙城記》的讀后感3
這個假期,我利用空余時間閱讀了狄更斯的《雙城記》,也有了些體悟,下面我來把我的感受寫下來。
一、情節布置
這部著作的情節是十分玄妙的,作者把各種線索串聯起來,如文中所說的一樣“編織”成了這部小說。小說最大的特點是人物關系復雜:如馬奈特醫生和達南的關系;德發奇太太和達南的關系——這兩個關系直接導致了最后的悲劇。還有洛瑞先生與德發奇的關系以及格侖舍與密探的關系等等。這些復雜的人物關系使此部著作情節環環相扣。
這本書最有特色的一個章節是頓臨死前與一位小姑娘的對話,從這番對話中徹底揭示了革命群眾過于瘋狂以及善將永存的主旨。
二、人物特點
本書最重要的人物是查爾斯·達南(埃弗蒙德)。他是一個很矛盾的人,他非常憎恨自己的父親與叔父,但是他還必須支撐整個家族的產業。所以,當老仆人給他寫信時,他便不得不回到法國。他是一個善良的人,具備一位貴族所具有的.文明氣質,并且當他去會見自己的叔父時,他明確提出了“不能再迫害人民”的說法。同時,他放棄了貴族特,本來就是一件善事。
悉尼·卡頓也是位重要人物。在讀這部小說的前半部分時,我一直不大喜歡這個隨意、懶惰的人物。但是在往后讀的過程中,我發現他是一個敢作敢為、足智多謀的人。雖然是“朋友”,但實際上卡頓和達南的關系并沒有那么好,但是為了他們一家人幸福滴生活,卡頓甘愿走上斷頭臺,讓達南逃跑,而自己成了永恒的善的化身。在文章中提到卡頓死時“猶如一位先知“。
德發奇夫婦也屬于本書中的焦點人物。德發奇本人是個善良的人,他收留了馬奈特醫生,并且在大革命之后告訴自己的夫人見好就收。而德發奇太太就是個復仇者,她受過埃弗蒙德兄弟的迫害,所以她一心想殺掉法國所有貴族。當然,由于她的過激行為,使她最后死于普洛士小姐手中。
三、寫作特色
本部小說文筆非常幽默,作者一直在使用辯證關系和反復的手法來實現這種效果,所以這部感人的小說還能讀起來令人十分想笑。
文章有特色的一處是最后作者“幫助卡頓發表感想“。作者用卡頓的語言交待了文章的結局,告訴人們”善良在世界永存“的道理。
這就是我讀過這部小說的感受。
【《雙城記》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雙城記讀后感01-19
《雙城記》讀后感09-23
雙城記名言100條12-23
《雙城記》讀書筆記12-03
雙城記讀書筆記09-21
《雙城記》讀后感15篇01-24
《雙城記》讀后感(15篇)01-24
《雙城記》讀后感14篇02-12
雙城記讀后感15篇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