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錢學森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錢學森讀后感 篇1
他,舉世矚目的大科學家;他,為了回到自己深愛的祖國,歷經千辛萬苦;他,為我國的航空導彈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就是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
“學習知識,貢獻社會”這八字家訓從小就深深印在了錢學森的心里,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他勤奮好學,成績優異。1932年的“一二。八”抗戰,他目睹蔡廷鍇將軍率十九路軍以弱勢的空軍力量,在上海慷慨悲壯抗擊日寇的戰斗場面,更堅定了他要為祖國制造出現代化武器、抵抗外寇的信念。為了這個堅定的信念,他在美國潛心攻讀,終于學有所成。他沒有忘記來美國是為了學知識,為了更好地報效祖國,他堅持要回國。當然,美國人也沒有輕易的放過錢學森。一方面給以誘惑,另一方面不斷阻撓,但這些都沒能阻擋得住心系祖國的錢學森。終于,他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
讀到此處,我感慨萬分,錢學森那種忠誠不渝的愛國情懷著實令我感動。在那么落后的時代,錢學森能不為財富所誘惑,義無反顧地回到祖國,是因為祖國在他心中超過他擁有的一切,他始終想著用自己所學報效祖國。再看現今,我們偉大的祖國日新月異,欣欣向榮,宛如一顆明珠屹立在世界的東方,科技水平名列世界前茅。中國人也不再是“東亞病夫”,不再受人歧視。作為一名中國人,我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正是有了像錢學森那樣的前輩們矢志不渝、為國勤學,才有我們今天的揚眉吐氣;正是有了他們的自強不息,刻苦鉆研,我們的祖國才會這么繁榮強大。我們沒有理由不用自己的滿腔熱情去奮發努力,去回報他們!
錢學森在回國前曾這樣說:“我是中國人,我可以放棄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棄我的祖國,我應該早日回到祖國去,為建設新中國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他為了祖國建設事業獻出了自己的一切。同學們,讓我們牢記這份愛國情,向錢學森學習,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刻苦學習,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不管任何時候都忠誠祖國,不忘報效祖國,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強大!
錢學森讀后感 篇2
愛國就是對祖國忠誠和熱愛。歷朝歷代,許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強烈的憂國憂民的思想,前赴后繼,臨難不屈,保衛祖國,關懷民生。這種可貴的精神,使中華民族歷經劫難而不衰但是,愛國精神不僅僅在戰場上體現,還可以在許多方面看出。
1995年10月1日清晨,廣闊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輪正劈波斬浪駛向香港。一位40來歲的'中年人,邁著穩健的步伐踏上甲板。陣陣海風掠過他寬大的前額。眺望著水天一色的地方。他屈指一算,已經航行了十五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牽夢繞的祖國,他多么希望自己腳下的是火箭的倉壁,他就是世界著名科學家——錢學森。
當聽到新中國成立以后,他希望早日回到祖國。
在美國,錢學森什么都有了,金錢、地位、和名譽,他還是果斷放棄了,他準備回到祖國,報效祖國。他不怕困難,想讓祖國科技越來越發達,強大起來。而他要回國時,卻被美國無辜迫害。然而,他會到祖國的決心一絲沒有動搖。
我覺得錢學森有三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第一點是他在那時候,事業已經成功了,但是錢學森,毅然放棄了所有。第二點是他不怕條件差,這沒有擊敗他的決心,反而是他更加勤勉、努力去報效祖國。第三點是,他遇到麻煩于挫折,他不回放棄。
就是這些,筑就了他一生的輝煌成就。
如果我與錢學森相比,我發現了我的不足。如果我有一點成就,在讓我到另外一個地方去展示我的成就,我肯定不會,因為萬一失敗了、有人比我更厲害怎么辦?
有時候我練習毛筆書法,筆總是分叉,因為筆不好,我心想筆不好,我也要寫好,但總是寫不好,我朝筆發火,想把它折了。
第三點,我覺得,我做到了,如果我做事遇到麻煩了,我也不會放棄。
從今以后,我就向錢學森老人學習,努力改正我的不足,我相信總有一天,我會成功的!
錢學森讀后感 篇3
我是中國人,我愛我的祖國――題記
今天,我讀了《錢學森》這本書。這本書講述錢學森作為一名中國人時刻想著報效祖國的故事讓我深受感染。
合上書,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文中錢學森學業有成,卻時刻想著報效祖國,沖破層層阻礙,終于實現愿望的感人事跡,讓我永遠記住――“我是中國人!”
新中國那時剛剛成立,戰事不斷,積貧積弱,經濟落后,內外交困。為求發展也曾走出一批留學生。可他們大都留戀國外的優越生活,不肯回來。錢學森由于學習優秀,受到美國方面的`重用,并有著極好的待遇,可他還是不顧勸阻,回到了我們祖國,他為什么要回來呀?因為他是中國人,他愛自己的祖國,為了祖國的富強昌盛,所以他義無返顧的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這時刻提醒我“我是中國人!”
正是有了錢學森這樣的人,才有了我們今天航天事業的迅速發展,正是有了像錢學森這樣有一腔愛國熱情的中華兒女,我們的國家才有進步。這是每個炎黃子孫都應該學習的好榜樣!黑眼睛,黃皮膚告訴人們――“我們是中國人!”
當我讀到錢學森受了監視、軟禁時,不禁感到了悲傷,感受到了錢學森在異國他鄉遇到困難時的無助。可是,當我讀到錢學森說:“祖國現在很窮,需要我們――中華兒女去創造。我是中國人,我們應該回去!”時,人仿佛看到了他堅定剛毅的眼神,聽到了他鏗鏘有力的聲音!我永遠不會忘記――“我是中國人!”
“我是中國人!”我也要像錢學森一樣為了祖國的發展而努力,好好學習,掌握知識,時刻心懷報國之志。要學習他百折不回的精神,永示言敗!
錢學森讀后感 篇4
寒假期間我看了《錢學森傳》,錢學森是我國導彈、火前以及航天事業的莫基人,是人們心中的“科學圣人”。他的愛國之心、堅定信念和創新精神,使我心懷崇敬、感觸良多,印象最深的還是錢學森的堅持不懈的精神!
錢學森身上有看中華民族濃厚的傳統美德。他的奉獻精神,他的民族氣節,他的艱苦樸素,還有他的高尚品格,無不令人敬仰。其中給我最深的觸動是他愛國主義者的情懷,書中講述的愛國主義情懷是貫穿他整個生命的主旋律,當他身在異國他鄉,羈絆難歸時,他至始至終都堅持著“我要回國”的信念,時刻不肯松懈……還在美國法庭上大聲宣告:“我是大唐的后代,我的一腔熱血只報國,我的根在中國。”在經歷了長達五年的囚禁后,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還顧不上洗去一路的風塵就立刻投身到了新中國的科技建設中,以一個普通科學工作者的姿態積極工作。在條件艱苦的'荒漠,成功研發了“兩彈一星”,為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發展做岀了杰出的貢獻。錢學森28歲時就與導師一起完成“卡門錢近似”公式,創立火箭與航空領域中的若干重要概念,開創工程控制論、物理力學兩門學科,為人類科學事業的發展做岀了重要貢獻,展現了科學的力量和價值。
我豐常地敬佩錢學森堅持不懈的精神,與他所遇到的困難相比,我們這些生活在蜜罐、搖籃的孩子們所遇到的挫折好比是沙灘上的一粒碎沙一樣不起眼!當我們學習中遇到一點點“難題”是,總是很輕松地放棄了,轉而問家長,問老師。可是,這一點點的挫折與錢學森所遇到的那樣多而且十分艱難的挫折相比,自已的那些掛折又能算些什么!
所以,我們要向錢學森學習他那堅持不懈的精神,努力克服一切挫折,勇住直前!
錢學森讀后感 篇5
今年暑假我讀了《錢學森傳》,這本書讓我了解了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的事跡。
1911年,是一個災難深重的年代,錢學森出生在杭州,后來隨父親全家搬到了北京,在北京度過了少年的學習生涯。他從小立志成為一個有用的人,長大后報效祖國。于是他勤奮刻苦,埋頭苦讀,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并得到了去美國留學的機會。
留美期間,深知中國科學技術落后的錢學森,更加刻苦地學習科學知識,并立志學成后回國,拯救中國科技。在美國,他致力于前沿科技——宇宙火箭技術的研究,很快他就成了知名的火箭專家。就在錢學森準備回國時,戰爭爆發了,于是有人指控他加入了共產黨,他很快就被FBI抓了起來。通過多方努力,FBI不得不釋放了他,重獲自由后,他拋棄了在美國的優厚待遇,懷著滿腔的愛國熱情毅然回國,因為他要實現少年時的志向,盡自己所能報效祖國。
一回國,錢學森就全身心地投入了他熱愛的科技工作,不僅造出了中國第一枚火箭,把中國的.第一顆衛星發射上了太空,還為國家培養了很多的科技人才,為中國的導彈技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錢學森是一個充滿愛國思想的偉人,他為中國航天事業做出了杰出貢獻,所以人們尊稱他為“火箭之父”,“導彈之父”,“航天之父”等等。
錢學森之所以有這么多的成就,是因為他熱愛祖國,從小樹立了遠大的理想,認真學習,刻苦鉆研。我們作為祖國的接班人,也要以錢學森爺爺為榜樣,熱愛祖國,好好學習,以后才能像錢學森爺爺一樣為祖國的偉大復興出一份力,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錢學森讀后感 篇6
讀了《錢學森》這篇文章后,我心中滿是感動,同時對錢學森敬佩不已。
錢學森在美國時,享受著優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優越的工作條件,卻并不能讓錢學森忘記自己的祖國,而是對祖國日日思念,他天天期盼著能早日回國,早日見到自己的祖國媽媽。1955年10月錢學森終于回到了自己掛念已久的祖國,并為祖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被稱為“中國導彈之父”。整篇課文字里行間流露出對祖國的無比熱愛之情。
1934年,錢學森在美國留學,目的不是為了擺脫貧窮的中國,而是為了學習知識,好早點回國為祖國和人民多做一些事。當時的中國,十分貧窮要錢沒錢、要設備沒設備,跟美國根本無法比較。當然,中國的工作條件也比美國差好幾倍!為了讓自己的祖國早日富強起來,錢學森日夜不停的努力、認真的工作,終于,為祖國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這一年的中秋之夜,錢學森和幾十位中國留學生一邊賞月,一邊互相傾訴者思鄉情懷。王維大詩人說過一句話:“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唉,誰說不是呢?在這中秋之夜,錢學森埋藏心底已久的愿望越發強烈起來。他告訴其他留學生們想要回國的強烈欲望,可留學生們卻說:“祖國剛剛解放,腐敗不堪,現在回國搞研究,只怕有困難。”然而,這并沒有打消錢學森回國的念頭,他并不貪圖美國的榮華富貴,而是一心想早點回國,報效祖國。
我記得文中,有一段話:聽說錢學森準備回國,美國海軍的一位高級將領說:“錢學森無論走到哪里,都抵得上五個師,絕不能讓他離開美國。”這一段話充分表達了,錢學森的才能,美國的高級將領都如此賞識他,想要留住他,由此可見,錢學森的能力多么強大。
我們身為祖國的接班人,就要像錢學森爺爺那樣,不崇洋媚外,不貪圖享受,為建設自己的祖國而奮斗!
錢學森讀后感 篇7
或許是因為錢學森和我是兩個時代的人,我其實并不知道錢學森是一個怎么樣的人,看電影之前有同學問我錢學森是干什么的,我搖搖頭,說不知道,旁邊馬上有個同學應付著,是不是數學家啊?
看完這部電影才知道,原來錢學森是個科學家,這是我以前一直不知道的,20xx年時,電視上、報紙上到處都是錢學森去世的消息,報道他的一生、他的學術、他的成就等,在那時我依然不知道他是誰,只知道我們有個對我們國家奉獻很大的人死了,他是干什么的,我依舊不知道。
這次看了這部電影,讓我有了很多感慨,我感嘆錢學森的愛國精神,也感嘆了美國人扣押錢學森的憤怒。
錢學森對我國做出了極大的貢獻,為我國開展了一個新的領域,一個我國曾未達到過的領域,陳坤也許不是最像錢學森的,卻把錢學森的感覺演得很好,讓我身靈其境,我在看這部影片時,我也為錢學森憤怒,也想咒罵美國人,可是我清楚地明白,當年錢學森的心情我們都無法理解。
錢學森為我國開展了兩彈一星,也是我國杰出貢獻科學家。
我認為錢學森不僅僅是一個科學家,也是一個好丈夫、好父親。錢學森是個非常浪漫的人,不論是他對他太太的求婚方式,還是進了拘留所也不忘表達他對他太太的愛意,亦或是他臨終之前的采訪中說出人類不可或缺的東西——音樂,他都時時刻刻的想著他的太太蔣英。蔣英女士在今年2月5日逝世,《錢學森》在3月2日上映,前后一個月都不到,蔣英女士沒能看到《錢學森》的上映,就去世了,這是《錢學森》的主創人員的遺憾。
蔣英女士是個非常好的'賢內助,長得漂亮,又善解人意,還是個接觸的西洋女高音歌唱家,可是她為了她的丈夫,愿意放棄她的歌唱事業,努力的成為一個好的妻子、母親,我覺得蔣英女士是偉大的。
看了《錢學森》這部電影,對我感觸很大,也有很多很多的想法。
錢學森讀后感 篇8
最近,我看了,錢學森是我國導彈、火箭以及航天事業的奠基人,是人們心中的“科學圣人”。錢學森傳讀后感。他的愛國之心、堅定信念和創新精神,使我心懷崇敬、感觸良多。
錢學森身上有著中華民族濃厚的傳統美德。他的奉獻精神,他的民族氣節,他的艱苦樸素,還有他的高尚品格,無不令人敬仰。其中給我最深的觸動是他愛國主義者的情懷,書中講述的愛國主義情懷是貫穿他整個生命的主旋律,當他身在異國他鄉,羈絆難歸時,在美國法庭上大聲宣告:“我是大唐的后代,我的一腔熱血只圖報國,我的根在中國。”在經歷了長達五年的囚禁后,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還顧不上洗去一路的風塵就立刻投身到了新中國的科技建設中,以一個普通科學工作者的姿態積極工作。在條件艱苦的荒漠,成功研發了“兩彈一星”,為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發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愛國,這兩個鮮紅的字眼,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里。它激勵我把祖國放在心間,以祖國利益至上,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積極向上,為現代化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有了愛國的熱情和堅定的信念,如何將它的能量發揮出來呢?錢學森向我們展示了一位科學家的創新力量。錢學森28歲時就與導師一起完成“卡門錢近似”公式,創立火箭與航空領域中的若干重要概念,開創工程控制論、物理力學兩門學科,為人類科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展現了科學的力量和價值。在21世紀的今天,對于正在崛起的當代中國,學習錢學森的愛國奉獻精神極其重要,而對于我們普普通通的工作人員,()我們的工作可能沒有什么高科技,甚至平凡,但是我們一樣會繼承和發揚先輩們愛國、敬業、創新、奉獻的精神。
從現在起,我們會樹立遠大的世界觀、人生觀,加強自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動力,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實現自我價值。我相信,只要我們像錢學森先輩一樣,用嚴謹的人生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每個人都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錢學森讀后感 篇9
錢學森,1934年畢業,去了美國留學。他在美國享受優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優越的工作條件,可他一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他說:“我是中國人,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準備,為的是回到祖國后能為人民多做點事。”
讀完這個故事,我感受到了錢學森的偉大。他為了回到自己的祖國,在美國受了很多苦,才達到了自己的心愿——回國,并在中國科技發展中做出偉大的貢獻,特別是為我國運載火箭、導彈的研制發射做出巨大的貢獻。為了回國,錢學森放棄了自己在美國的'金錢、地位和榮譽。我想,只有深深愛國的人,才能做出這個舉動啊!為了回國,他奮斗了整整五年。五年啊!對于一個沒有意志的人來說隨時都會放棄,隨時都會改變,可他沒有,一直懷著對祖國的摯愛,一直堅持著這種信念。確實,錢學森的這種執著的愛國之心是無人能比的。
說起錢學森,我想起了邱少云。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他為了整個班,為了整個潛伏部隊,痛苦地忍受著烈火的煎熬,一直伏在地上一動不動,沒有發出一聲叫喊和呻吟,保證了潛伏部隊勝利完成任務,可他自己卻活活被燒死。邱少云在烈火燒身時不痛苦嗎?不思念家人嗎?不思念他的戰友嗎?但他以國家利益為重,為了朝鮮人民,為了全中國人民,他舍己為人。他的死是值得的,是光榮的,是永遠讓我們懷念的。
讀了錢學森的故事,也許你和我一樣會被主人公那么熾熱的愛國精神深深地打動。他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再想一想我們自己,做事情只要遇到一點困難就退縮了,更不會舉一反三。我以后要向像錢學森那樣,好好讀書,長大以后報效我們的祖國。
錢學森讀后感 篇10
我今天讀了一篇關于錢學森的文章,這篇文章是記者采訪錢學森的兒子錢永剛的一篇文章。
這篇文章主要就是談了錢學森在兒子眼中是什么樣的啊,還有錢學森怎樣工作的,錢學森小時候是怎樣學習的。最近10年,錢永剛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策劃出版有關錢學森的書籍,幫助籌建上海交大“錢學森圖書館”,參與拍攝錢學森的專題片、舉辦錢學森生平圖片展,協助西安交大、清華大學辦“錢學森班”等,使錢永剛對父親有了更深的了解……
錢學森晚年有一次跟錢永剛聊天時說:“那個時候工作特別忙,壓力也很大,就顧不上你了。”錢學森1955年10月回國,當年錢永剛7歲。“回國后我跟父親在一起的時間很有限。”錢永剛說,小學六年中,一到四年級是走讀,五、六年級住校;初中三年是走讀,高中是住校。“父親對我的教育,可以說是‘不教育’。從小到大,他對我的功課基本不管。”
我覺得錢學森不是不關心自已兒子的學習,而是自己根本沒有時間來關心。錢學森第一次回國的十年,正是自己風華正茂的十年,但他并沒有把這十年留給自己,讓自己好好的.來生活。他卻把這十年給了國家。為國家怎么怎么樣。在這十年里,錢學森和他的同事們用10年時間把導彈、火箭搞成了;又過了幾年,把衛星做成了。錢學森那時承擔著非常大的壓力。那時候和現在是天壤之別,現在科技發達,但那時候國家就那么點錢,又要做成那么大的事,只允許試一次,一次就得成功。這樣錢學森就累了,方方面面都得考慮得很周到。為什么后人這么敬重‘兩彈一星’的功臣?就是當時的環境和條件遠遠不能和現在比,完全是憑著他們的智慧、勇氣和奉獻‘拼’出來的,不是‘試’出來的。“
我讀完這篇文章才知道,原來閃亮的名譽下,還有這么心酸的歷程。
錢永剛說,“人們對他的敬仰,除了對他成就的尊敬,就是對他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的一種贊嘆,一種佩服。”
錢學森讀后感 篇11
這天,我讀了一篇文章——《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這讓我受益匪淺。
里邊講的是,錢學森赴美國留學。他在美國奮斗了12年,功成名就,聲譽遠播。但是,豐厚的生活待遇和優越的科研條件并沒有留住他的心。新中國成立以后,錢學森決定回國。美國海軍部次長金布爾氣急敗壞地說:“錢學森知道的太多了,無論走到哪里,都抵得上五個師!無論如何不能讓他走!”最后,他竟喪心病狂地叫嚷道:“我寧可把這家伙槍斃了,也不能讓他離開美國!”經歷了五年變相的軟禁生活,1955年10月8日上午,他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回國后,錢學森緊張而熱烈地開始了自己的工作。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在1970年4月24日呼嘯升空!
當時,美國海軍部次長金布爾說了兩句話“錢學森知道的太多了,無論走到哪里,都抵得上五個師!無論如何不能讓他走!”“我寧可把這家伙槍斃了,也不能讓他離開美國!”從這兩句話中,可以體會到,當時錢學森對于我們中國是多么地重要!
這讓我不禁想到了詹天佑爺爺,他和錢學森爺爺一樣,用科學的精神為國家付出了許多。
1905年到1909年,詹天佑成功主持修建了中國鐵路史上第一條獨自設計、施工的重要鐵路——京張鐵路。當時,外國人還嘲笑我們:“能修出這條鐵路的中國人還沒有出世呢!”京張鐵路總長雖不過200公里,但沿途橫跨崇山峻嶺,工程及其艱巨。然而,詹天佑用創造性的勞動回擊了這些諷刺,克服了重重困難。他不僅僅為自己在世界上贏得了聲譽,更重要的是,為整個中國工程技術在世界上贏取了地位。
除了錢學森爺爺還有詹天佑爺爺的故事,還有其他偉大的科學家,他們愛讀書、愛學習、善于觀察、善于思考、遇到困難不會退縮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科學家不是被父母逼著讀書讀出來的,他們靠的是自覺,對生活的留心觀察,還有那一顆好奇的、用于去探索的心!
錢學森讀后感 篇12
曾經有這樣一位英雄,在那個艱難的年代、在那個特殊的戰場上,用自己的武器,為新中國的國防事業打下一個又一個漂亮的勝仗。他用那份固執和可貴的純凈,向世人展現了一位舉世聞名的科學家的高大。他,就是錢學森。
原來我并不熟悉這位偉大的科學家,觀看了這個影片后,錢學森先生才真正走進了我的生活。在電影《錢學森》中,倒敘與插敘相結合,生動地再現了錢學森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生。我才了解到先生原來有這樣一段往事:他曾被美國拘禁了5年,只因為錢學森知道了新中國的成立,想回國為自己的國家效力而他實在太有才華了。美國曾想用名利留住錢老——聘請錢學森為終身教授。而錢學森只想著回到祖國的懷抱,直到通過多方努力,錢學森才回到了魂牽夢縈的祖國。
“不管怎么樣,也要回到祖國,為祖國盡一份綿薄之力。”錢學森先生的事跡讓我十分感動,一個人愛國竟到了如此地步。先生的行為啟示了我:只要活著,就要為自己的'祖國人民服務,就要為祖國出力!
錢學森回國之后,更做出了革命性的創舉,第一顆原子彈的升起是意味著我國的進步,沙漠中的巨響讓全國人民為之一震……錢學森為我國科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付出了不知多少心血,所以他不愧為我們中國的“導彈之父”!
古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個愿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有“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岳飛,一個精忠報國的將軍;有“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的陸游,一個心懷天下的詩人……如今,我們敬愛的錢學森先生,毅然放棄了在美國的金錢、地位、名譽,用自己一生的研究成果來報效祖國!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錢學森爺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他深愛著的祖國和人民,雖然他已經離開我們了,但他的行為和他的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他的靈魂將長存不朽!錢學森,永遠活在人們心里!
【錢學森讀后感】相關文章:
錢學森主要事跡04-04
《錢學森》讀書筆記06-29
關于錢學森的讀后感03-14
錢學森讀后感【必備】01-24
錢學森傳讀后感08-21
讀《錢學森》有感07-07
錢學森的觀后感11-20
《錢學森》觀后感02-27
《錢學森》電影觀后感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