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那么我們?nèi)绾稳懽x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品三國》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品三國》讀后感1
暑假里我讀了易中天的《品三國》,這本書很吸引人,它的獨到之處是以故事說人物,以人物說歷史,以歷史說文化,以文化說人性,讓我對三國這段歷史更加充滿了興趣。相信許多人和我一樣,認識三國都是通過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然而《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它的作者羅貫中在封建正統(tǒng)思想的影響下選擇了“尊劉抑曹”的思想傾向來指導寫作,情節(jié)上也有它虛幻的一面,而真正的三國史要追溯到陳壽《三國志》,而《品三國》最出色的一點是大量引用了三國志的文字,也就是大量引用了史實,而這些文字是我們這些只讀過《三國演義》的讀者需要去了解的,就比如周瑜,《三國演義》被諸葛亮活活氣死得他在歷史中卻是一個擁有英俊相貌和大度胸懷的人。許多人都知道空城計,讀者們都為諸葛亮的膽識所折服,但誰又能想到,這或許是司馬懿故意不攻入城中以維持司馬家族地位的一著妙棋……
讀玩這本書,我明白了真正歷史上的三國,對人物有了全新的認識,就說曹操吧,在看《三國演義》之前曹操給我的印象就是一個冷酷奸詐的角色,看通過易中天,我對真正歷史上的曹操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當然曹操最讓我佩服的是他的用人才能。曹操的前期為什么會那么快的迅速壯大,就是因為曹操能夠發(fā)現(xiàn)人才,并尊重人才,能夠讓這些人發(fā)揮他們的'才能,給他們施展自己才華的平臺,能夠采納好的建議為自己所用,而且賞罰分明,這些成就了曹操身邊不缺少有才干的謀士為他出謀劃策,并死心塌地的跟隨曹操。
一個企業(yè)靠什么壯大?靠的是人才,如果一個企業(yè)不能夠做到人才為我所用,不能夠吸引人才,留不住人才,那么這個企業(yè)將是一個失敗的企業(yè)。無論在什么時代人才是多么的重要,一個真正的人才可以使企業(yè)迅速的發(fā)展并壯大起來。
一個班級也是如此,如果老師知人善用,不僅能培養(yǎng)出一批管理型學生干部,也能減輕自己的工作量,真是一舉兩得。每個班都有班干部,老師不在的時候,班干部就是班級的核心。每個班干部分管到位,這樣下來,讓各處干部管到位,層層負責,我們的班級管理也將更有實效了。
通過讀易老師的《品三國》一書,不但使我明白了三國這段悠久的歷史,明白了曹操為什么能夠一步步地走向強大,還讓我明白了什么是用人之道,謝謝易老師帶給我的這些寶貴的財富!
《品三國》讀后感2
剛剛翻開《品三國》,就被它開場白——大江東去的第一段話吸引住了: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這是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這是一些引人入勝的故事,這是一個津津樂道的話題——三國,究竟應該是怎樣的面目呢?如此神秘的話語,不禁想讓我揭開三國的面紗。
易中天用通俗幽默的詞語,認真的歷史態(tài)度,公正的對每個歷史人物的解析。使我明白了真正歷史上的三國,也使我對三國中的歷史人物有了新的了解。當然三國里面最讓我感興趣的就是這幾位重要的人物,曹操,劉備,諸葛亮,孫權(quán),關羽,張飛,呂布,趙云,周瑜,魯肅,這幾個人物當中我最欣賞的有曹操,孫權(quán),劉備,諸葛亮,最讓我感興趣的事件是赤壁之戰(zhàn)。
首先是曹操,在看之前曹操給我的`印象就是一個奸雄的形象,當然也是受了小說的原因,看了之后使我對真正歷史上的曹操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當然曹操最讓我佩服得是他的用人才能,他告訴我們什么是人才如何去發(fā)掘人才,保證人才能夠為我所用,能夠死心塌地的為整個集體著想。曹操的前期為什么會那么快的迅速壯大,就是因為曹操能夠發(fā)現(xiàn)人才,并尊重人才,能夠讓這些人發(fā)揮他們的才能,給他們施展自己才華的平臺,能夠采納好的建議為自己所用,而且賞罰分明。劉備為了諸葛亮這樣小他十歲的人才,能夠屈身三顧茅廬,可見知人善用是多么的重要,一個真正的人才可以使集團迅速的發(fā)展并壯大起來。
還有一個人使我很欣賞的,那就是諸葛亮,諸葛亮是一個軍事家,政治家,也是一個杰出的外交家,但我賞諸葛亮的外交才能,策劃才能,就拿赤壁之戰(zhàn)來說,曹操大軍就要滅劉備,劉備無處可去,只能聯(lián)合孫權(quán)共同抗曹,諸葛亮作為劉備最器重的人才,自薦去東吳聯(lián)合孫權(quán)共同抗曹,也使諸葛亮初出茅廬為劉備作的第一件大事,可以說是做的相當漂亮,充分的展示了諸葛亮外交才能以及策劃能力,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其中魯肅,周瑜,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當然也有曹操本身的失誤,但諸葛亮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漂亮,干脆利落,這是我十分欣賞的。
通過讀《品三國》一書,使我明白了什么是“用人之道”,也使我明白了怎么用人。
《品三國》讀后感3
三國,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這是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這是一個津津樂道的話題。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評點,不同作品有不同的描述。三國帶給我們驚喜的同時,也留給了我們諸多疑問。
然而,一位學者——易中天跳了出來。他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通過現(xiàn)代視角,為我們解析了什么才是歷史上的三國。雖然不一定正確,但是他的作品《品三國》卻廣受人們的歡迎。 《品三國》中為我們解析許多歷史人物,有“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曹操,有一代梟雄的.劉備,還有兩個漂亮的草包:劉表和袁紹……并且易中天在《品三國》中還運用了形象生動的比喻,比如將劉備,曹操,孫權(quán)比喻為老板,將諸葛亮,郭嘉,魯肅比喻為職業(yè)經(jīng)理人,如此恰當而又現(xiàn)代化的比喻令人拍案叫絕。同時易中天在《品三國》中還向人們揭示了真正的三國,因為人們了解三國往往是通過《三國演義》而來的,但是《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有它的虛幻和不真實的一面。比如諸葛亮的草船借箭,空城計,借東風都是假的,而諸葛亮也沒有小說中那樣足智多謀,他其實并不善于打仗,而是善于治軍和外交。《品三國》不光糾正了許多歷史錯誤,還揭開了許多歷史疑案,比如劉禪樂不思蜀的原因并不是他傻,這是他裝出來的,只是為了能夠保住自己的性命,曹操之所以殺楊修是因為曹操忌恨楊修喜歡擺弄自己的小聰明…。。
《品三國》還歸納了曹操用人的政策:1名至實歸,更重實際。2德才兼?zhèn)洌ú攀桥e,3重用清官,不避小貪。4抓大放小,不拘小節(jié)。這些政策時隔20xx多年仍被許多專業(yè)人士所采用,《品三國》讓我認識到三國的歷史價值。
《品三國》還讓我明白了人性的復雜與多樣性:曹操的奸詐狡猾,劉備的仁義,關羽的剛愎自用,趙云的英勇善戰(zhàn)……一代君主若想成就霸業(yè)就必須好好利用自己手上的人才,只有多聽取他人意見才能取得成功,否則結(jié)局只能與關羽袁紹一樣。
通過讀《品三國》一書,使我了解了三國這段悠久的歷史,更重要的讓我學會了在現(xiàn)代社會中我應該如何給自己策劃,如何使自己成為真正有用的人。
《品三國》讀后感4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它是四大名著之一,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云,反映了三國時期的政治軍事和斗爭。
說到《三國演義》,大家便會想到許多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如:寬厚仁愛的.劉備,智謀超群的諸葛亮,義重如山的關羽,老奸巨猾的曹操,智勇雙全的趙云、胸懷大志的孫權(quán)等。他們斗智斗勇的故事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在眾多的三國人物中,我最敬佩的人是趙云。趙云手拿龍膽亮銀槍,人稱“常山趙子龍”,他勇冠三軍,是赫赫有名的“五虎上將”之一。在長坂坡單騎救主時,他在曹操的十萬大軍中殺了個七進七出,眾多曹軍名將與他交手,卻奈何不了他。這件事讓我想起了一首描寫趙子龍的詩:“血染征袍透甲紅,亂世誰敢與爭鋒。單槍救困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我佩服趙云,佩服佩他的忠義,佩服他在戰(zhàn)場上無懼無畏的膽量,更佩服他做人高尚的品德。
《三國演義》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每個故事常常使我牽腸掛肚,它妙趣橫生、惟妙惟肖,我喜歡這本書。
《品三國》讀后感5
《易中天品三國》其實全書在建樹上,沒有太大的新奇之處。大體是再一次把我所喜愛的三國歷史再講一遍。沒有任何學術性的突破。但全書在用語上的現(xiàn)代化,確實讓人眼前一亮,與當年的戲說系列相似。不過易先生在很多地方的見解還是與我有很大出入。
首先是對關羽的認識,易先生曾反復在書中提到他能夠獨擋一面,是一個人才。但我個人認為,他僅僅是一個除了忠心可佳,其他什么本事都沒有的`幸運兒。如果不是遇到像劉備這樣的主,估計什么官職都輪不到他。曹操對他的信任估計主要還是對劉備眼光的信任。首先,關羽所有的成就都與幸運掛鉤,他斬顏良時就是靠運氣,在亂軍中偷襲別人,而且是在己方軍隊大占優(yōu)勢的情況下,那就可以看出此人水平如何。后來殲滅于禁,那就更是天在幫他了,他什么都沒做,對方大軍就被洪水淹沒了。他就這樣取得勝利。
這樣的人當運氣不在和他一起時,他只能面對失敗。呂蒙將他擊敗,并不是因為呂蒙多么有能力,而是因為關羽這次沒有了一貫屬于他的運氣。誰都知道,關羽在荊州修有大量的城墻,用來對抗吳國。不過這人只懂得運用硬件設施,卻不知道軟件的重要性。留下一群沒用的人,最終導致荊州的淪陷。
其實如果他有本事,也不會落得走麥城的下場。但面對徐晃,他又一次表現(xiàn)出他的無能。竟然被對方以少勝多,真是不應該。就這樣一個家伙還獨當一面,簡直莫名其妙。
上面的論據(jù),易先生也都曾提到,但他好象跳不出對關羽是戰(zhàn)神的傳統(tǒng)觀念,在結(jié)論時又過大的表現(xiàn)了能力,這使得前后并不是太確切。
但易先生對曹操的評價和我就有太多的相似之處。首先他在書中提到曹操的多面性,這與我第一次讀三國志的印象完全相同。特別是提到曹操的英雄面,以及對家庭的溫柔面,是我對曹操最深刻的印象。特別是他對丁夫人的態(tài)度,估計是我見過古人中,對夫人最好的一個。這很難讓我們把他和對任何人都提防三分的奸詐曹操聯(lián)系在一起,但這才是一個真正的曹操。
對于這本書,我覺得還是值得一看的。他的論據(jù)充分,語言幽默,觀點自由。對我們了解這段歷史有很大幫助。不過相比之下,我更喜歡看他的現(xiàn)場演說,因為現(xiàn)場的很多動作是書中所無法描寫的。
《品三國》讀后感6
曹操,那是我最喜歡的人物。他兒時雖然有一點紈绔子弟的形象,但在青年時代就已考取了功名。正因為曹操的正直,慷慨,大量,有眼光,才使得賈詡等有才能的謀士前來投靠。“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的曹操可謂是前途一片光明。論才略,“奉天子以令不臣”;論眼光,深謀遠慮;論武藝,亂世之奸雄。曹操善于聽諫納賢,“奉天子,修耕植,蓄軍資”就是毛玠出的點子。
曹操的雄才大略,遠勝于志大才疏的袁紹和袁術。曹操實事求是,唯才是舉,不拘一格,來者不拒。虛名與虛榮對他來說只是過眼煙云,他要的是實力——身邊的謀士、勇將。他的重義才使得關羽在危急時刻放他一條生路。而且娶妻娶賢惠,曹操的'第一任夫人丁氏就十分有教養(yǎng),十分賢淑,這才能為有一點野心的曹操開拓社交路線。只有能夠體貼下屬,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主人才能夠得到下屬忠心地擁戴。
如果曹操沒有才略,就不會廣招賢士;如果曹操沒有雄心,就不會與劉備抗爭;如果曹操沒有寬大的胸襟,就不會有人為他出謀劃策;如果曹操不會體恤下士,就不會受到眾將士的擁戴和忠誠;如果曹操不會聽取諫言,就不會用兵如神;如果曹操沒有深謀遠慮,就不會自己稱王了。
《品三國》讀后感7
三國既是一個動亂的年代,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在這短短幾十年中,曾經(jīng)有過多少英雄戰(zhàn)死沙場,歷史為我們帶來了一段精彩紛呈而久久令人難以忘懷的.時代—-三國,這里有天下紛爭,群雄并起,有英雄豪杰,君主謀士,有文韜武略,氣貫長虹,有兒女情長,肝膽相照。三國給一代又一代人以英雄的豪邁。
《品三國》不僅深入老百姓,而且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特別是各公司的老板,CEO,以及那些想做一番事業(yè)的人也紛紛參看。繼三十六計,孫子兵法后,有一部歷史名著將被商家寫進公司必讀書目。據(jù)些例子,在曹操事業(yè)剛起步時,他的用人策略和處理人際關系的方法就值得我們?nèi)ソ梃b和思考。曹操提出了如下政策:1名至實歸,更重實際。2德才兼?zhèn)洌ú攀桥e,3重用清官,不避小貪4......這些政策時隔20xx年仍未許多專業(yè)人士所采用,《品三國》讓我們認識到三國時期的歷史價值
《品三國》讀后感8
《三國志》和《品三國》講述了真正的三國歷史。三國既是一個動亂的年代,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在這短短幾十年中,曾經(jīng)有過多少英雄戰(zhàn)死沙場,又有過多少人雄霸一方,他們都有自己的領土,自己的事業(yè),自己的文臣武將,為什么最終是司馬家族一統(tǒng)九州,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又一個朝代——晉,那是因為能與之爭鋒的英雄豪杰都已去世,不然就是還沒出世。
有一些人不會過早死去,那他們又為何過早死去呢,比如兩個漂亮的草包:袁紹、劉表,雖然他們手下人才濟濟,但是他們卻不懂得利用這些人才,導致沒有把他的文臣武將的長處發(fā)揮出來,反而把短處盡情釋放;董卓因為殘暴而導致群起而攻之,結(jié)果自己也沒好下場,被自己的義子萬人敵呂布殺死;曹操則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如果曹操在治世就是能臣,在亂世就只好當奸雄了,其實曹操最初也想當能臣,但是報國無門,只好當奸雄了,雖然自己在世時能駕馭自己手下,卻未能讓兒孫守住江山,結(jié)果自己多年嘔心瀝血打下來的江山就落入司馬家族手中;劉備在百姓眼里是仁義的化身,其實表面上是仁義之君,其實很會用計收買人心,真的很奸詐和狡猾,讓人防不勝防,他不僅奸詐還十分狠心,把自己的`義子劉封毫不留情地殺死,俗話說人無完人,一代梟雄劉備也有缺點,就是太感情用事,結(jié)果彝陵之戰(zhàn)大敗,自己的精兵強將大部分都搭了進去,自己也病逝于白帝城,一代梟雄的下場竟是這樣,真是可悲……
魏、蜀、吳三國鼎立是天命,吳國時間最長,蜀國則最短,那是因為它失去了諸葛亮就像房子失去了房梁一樣,從此一蹶不振。而吳國之所以壽命長是因為第二代君主孫策選好了接班人——孫權(quán),而且為孫權(quán)留下了一片現(xiàn)成的基業(yè),和一批忠心耿耿的能臣武將,所以吳國壽命長要歸功于孫策。魏國則是有一個政治家君主——曹操,所以司馬家族才不敢那么猖狂,曹操一死,曹丕還勉強挺了過去,俗話說富不過三代,到了第三代曹睿時,已是烏煙瘴氣,司馬昭獨攬大權(quán),這時的魏國已是名存實亡,搖搖欲墜。最終三家全部滅亡,中國又進入另一個朝代的統(tǒng)治:晉朝。
《三國志》和《易中天品三國》這兩本書讓我了解了真正的三國歷史!
《品三國》讀后感9
百家講壇之易中天品三國賞析懷著對三國的向往之情,為重溫那段跌宕起伏的歷史,感受大人物的胸襟與智慧,我觀看了央視百家講壇推出的由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主講的《易中天品三國》欄目。
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那是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那是一個津津樂道的話題,正史記錄,野史傳說,小說演義,戲劇編排,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觀點,不同作品有不同的描述,是非真假,眾說紛紜,成敗得失,疑竇重生,易中天教授站在平民立場,通過現(xiàn)代視角,運用三維結(jié)構(gòu),以故事說人物,以人物說歷史,以歷史說文化,以文化說人性,畫龍點睛品三國,繼往開來說三分。
從天下大亂到諸侯割據(jù),從三國鼎立到重歸統(tǒng)一的撲朔迷離的歷史、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一位位栩栩如生的.英雄,都浮現(xiàn)在了我的腦海里,《易中天品三國》講述了三國時期的大事,而且非常透徹,曹操、周瑜、關羽、魯肅、劉備、孫權(quán)等人在他的妙筆下栩栩如生。易中天對人物的刻畫比較全面,更顯真實,《三國演義》里面的偉人就是高大全式的人物,明明一點功勞,作者敢加上十二分的想象,讓鬼神都來顯靈顯圣,以突出人物的睿智與神圣,其實多看幾遍,就很容易發(fā)現(xiàn)那些描述根本不靠譜。易中天對人物的評述比較真實,是因為在他看來:惡人不一定十分惡,時勢、環(huán)境都是造就人向惡的因素;善人也不一定十分善良,都是有外在因素影響的。我不禁為易中天教授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所折服。
易中天教授的講解非常幽默,對歷史的態(tài)度非常認真,對每個歷史人物的解析力求全面真實。讀完易老師的書后給我很大啟發(fā),而我們應該從他的這種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中反思我們教學的態(tài)度:怎樣在今后的教學中抓好常規(guī)教學,創(chuàng)新教法,突出重點,多問幾個“為什么”,這樣才能取得更多的進步。
我們知道:興趣是學生最好的動力!是激發(fā)學生各項能力的直接動力!我們應當多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讓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感興趣,才能引發(fā)求知的欲望,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要學會運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采用引人入勝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才能給學生傳授豐富多樣的體育知識、技術與技能,激發(fā)起學生強烈的認識興趣和對所學技術、技能的好奇心,從而為其創(chuàng)造活動打下良好基礎,“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三國的歷史值得我們?nèi)テ纷x,去研究,去分析。讀歷史,聽講解,可以拓展自己的視野,開闊自己的思維,使自己有所裨益。
《品三國》讀后感10
經(jīng)過一個暑假,終于把易中天寫的《品三國》上、下冊都看完了。以前通過《三國演義》只知道他們是哪國的,參加過什么戰(zhàn)爭,但我看完了《品三國》之后,他們的任務形象和精神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
就拿三國中的“智多星”諸葛亮來說吧,他在我們心中就像智商高達165的愛因斯坦一樣,是智慧的化身。但事實并非如此。大家都知道諸葛亮用了“空城計”逃離了一場災難,但是易中天老師經(jīng)過多方面的分析,認為諸葛亮并沒有用空城計。因為按照司馬懿的性格,會派幾個士兵闖進城池,并把城池上裝扮成老人的諸葛亮射下來。而且諸葛亮也是一個為人謹慎的人,不會做出“空城計”這種冒險的計謀。易中天老師的剖析真是加油科學依據(jù)啊。
易中天老師的剖析不僅具有科學依據(jù), 還 非常多面。
就拿易中天老師筆墨花費最多的曹操來說吧,他并非只有雄霸的臉面,他還有英雄面,以及對家庭的溫柔面。使我對曹操有了更深刻的印象,這根本不是民間傳說奸詐的曹操,這才是一個真正的曹操。
我到現(xiàn)在一直記住易中天老師所說的那句話:“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這是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這是一些引人入勝的故事,這是一個津津樂道的話題。正史記錄,野史傳說,戲劇編排,小說演義”。使我對三國這段歷史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我以前一直認為關羽是一位勇氣過人的英雄人物。關羽在孫權(quán)進攻合肥的時候,為了爭得功名,擅自做主,進攻吳國的`樊城。雖然用水淹了七支軍隊,可是由于輕敵,被呂蒙白衣渡江,巧奪荊州。最后關羽兵敗麥城,走投無路,關羽連同他兒子一起被孫權(quán)所殺。易中天老師分析關羽失敗的原因,一是輕敵,二是驕傲,三是對手下太嚴,四是疏忽大意。
三國歷史就像是被布遮住了的鏡子,而易中天老師的《品三國》使我們解開了布,看清了真正的三國人物。里面的眾多歷史故事,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讓我在今后不會犯文中人物所犯下的錯, 還 豐富了我們的知識面。真是一部值得看的好書。
雖然暑假即將過去,但我看了那么好的一本書,也無悔了!
《品三國》讀后感11
寒假里我讀了易中天先生所著的《品三國》,感想頗多。這本書很吸引人,它的獨到之處是以故事說人物,以人物說歷史,以歷史說文化,以文化說人性。我很欣賞這本書,它以《三國志》等正史為藍本,而不是完全研究小說《三國演義》的故事情節(jié)。它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許多三國歷史人物,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說曹操,他在人們心中是個大奸臣,篡位奪權(quán),可那是他的兒子曹丕干的`。曹操屠過城,也用五色棒打死了許多欺負老百姓的權(quán)貴。易中天教師給他的評價是一個奸雄,我覺得易中天教師的評價很客觀。
可易中天教師對諸葛亮的評價我就不完全同意了。易中天教師說他是一位很出色的外交家、政治家和發(fā)明家,并沒有說他是軍事家,我懷疑易中天教師是不是搞錯了。經(jīng)過閱讀《品三國》一書,我才明白原先《三國演義》里的很多故事都不真實,但我也很欽佩羅貫中,能寫出那么好看的篇章。易中天教師說火燒博望坡,空城計都是不真實的,但火燒新野是劉備的杰作。諸葛亮最大的貢獻是說服孫權(quán),聯(lián)吳抗曹。
諸葛亮不僅僅是偉大的政治家,他還是杰出的發(fā)明家。他潛心鉆研,發(fā)明了連發(fā)的弩。可是我最佩服諸葛亮的是他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看完這本書后,我更深地了解了這兩位三國歷史人物。此外,我還更深入地了解了另一位很有名的大人物,他就是關羽。
關羽是一員虎將,可是他把荊州給丟了。這個原因,經(jīng)過易中天教師的分析,令我大吃一驚。原先關羽也有缺點。我以前一向認為關羽是位十全十美的英雄人物。關羽在孫權(quán)進攻合肥的時候,為了爭得功名,擅自做主,進攻樊城,雖然水淹七軍,可過于輕敵,沒想到,東吳呂蒙白
衣渡江,巧奪荊州。最終,關羽兵敗麥城,走投無路,關羽連同他兒子一齊被孫權(quán)所殺。分析關羽這個杯具人物失敗的原因,易中天教師認為關羽這個人一是很驕傲,二是對部下太嚴,三是他太輕敵,做事疏忽大意。他在離開荊州攻打樊城之前對自我的一個部下竟然這樣說,看我回來怎樣收拾你!部下噤若寒蟬,敵人一來能不投降嗎關羽為什么能當荊州守將呢因為整個蜀軍就他一人會訓練水軍,并且他文武雙全,工作本事強,加之劉備過于信任他。
經(jīng)過這三個人物性格的描述以及圍繞這個人的故事,使我明白很多道理。其實,三國歷史就是一面鏡子,它給了我們很多經(jīng)驗教訓。《品三國》里還有許多歷史故事,它豐富了我們的知識面,確實是一本好書。
《品三國》讀后感12
最近觀看了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中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國》,并且我還購買了《品三國。上》這本書。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有很多收獲。
我最喜歡的學科是歷史,特別是中國的古代歷史更是我非常想了解的,我很想揭開它神秘的面紗去看看過去五千年里我們的國人所經(jīng)歷過的事,他們的生活是怎樣的,古代一直是我憧憬的地方。如果有時空之旅,能夠穿越時空隧道回到遙遠的過去,我也想去那充滿神秘色彩、撲朔迷離、英雄輩出的三國游覽一番。想見見鞠躬盡瘁的諸葛亮,堅忍不拔的劉備,英武瀟灑的周瑜,還有我非常敬重的關羽,但我最想見的是曹操。
曹操是歷史上有很大爭議的人物,史家們對他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在中國四大名著的《三國演義》中,曹操是一個奸詐的.小人,亂臣賊子,心胸狹窄,民間對他的看法亦是如此。在國粹京劇中曹操的臉譜是白臉,代表著奸詐的性格。從小到大我都認為曹操是個大反派,是小人,更是一個大壞蛋,但是看了《品三國》后,我對曹操的印象改變了很多。
首先我不否認他有很大的野心,但從易中天先生對初期曹操的詳細分析中,我看到的是一個正如易教授所說的非常大氣的,甚至是一個可愛的奸雄。從他對生活的隨意態(tài)度,對家人對朋友的重情重義,這與《三國演義》中的形象孑然不同,我對他本來厭惡的感覺多了些欣賞和佩服。
曾經(jīng)學過他的一首《步出夏門行其二》,我在這其中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一句中感受到了曹操胸懷大志的豪情壯志。在曹操其他的文學作品中也感受到了他的英雄氣概。還有他對背叛他的人寬容也讓人們看到了他的寬宏大量,宰相肚里能撐船的氣度。
因為《三國演義》中對曹操的刻畫使他在民間被人謾罵,但歷史上的曹操卻又是那么的不同尋常,想想自己以前真是錯怪了他,在此我對他表達我深深的歉意。不過不管他究竟如何,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看法。所以我們不能被一些言語而影響到自己對事對人的主觀判斷,否則象對曹操這樣的“誤解”會越來越多。
綜上所述,我們要使自己的頭腦保持冷靜狀態(tài),客觀地看待事物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三國是中國歷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個時期,通過易中天先生的介紹,我們看到了一個較為真實的三國。而《品三國》的熱銷則是一樁辛事,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重視我國的歷史,正確認識這段歷史。這也是中國文化之一,希望我國的文化能被更多國人所了解。
《品三國》讀后感13
今天,我們先從一句話開始:“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是許劭對曹操的評價,可是曹操到底為什么能有這么高的評價呢?讀完《品三國》我終于有了答案。
曹操是一個很有政治眼光的人,他奉天子令諸侯,官至丞相。三分天下已有其二。并且他選賢任能,郭嘉、賈詡、典韋、張遼等盡收麾下,稱霸北方,這樣的魄力誰能不為之感嘆。
曹操是一個能夠嚴格要求自己的人。他曾規(guī)定馬不可以踩到農(nóng)民的麥子,否則就有殺頭之罪。有一次他的馬突然受驚踩到了農(nóng)民的莊稼,為了讓大家了解規(guī)定命令的重要,打算自殺,幸得眾將勸說才以割去自己的`胡子以示懲罰,這樣一個仁心并且從自己做起的人,怎么能不令人佩服。
因而讀完《品三國》我真正的了解了這樣一個人,曹操真是一個擁有智慧的政治家,軍事家,許劭對他的評價一點都不為過。
《品三國》讀后感14
我很愛看《三國》,其中我喜歡智勇雙全的姜維,喜歡求賢若渴的'劉備,喜歡趙云的勇猛,更喜歡諸葛亮的智慧。說實話,我很最敬佩的人是諸葛亮。
在書中,他有些仙風道骨,半仙半人,足智多謀,幾乎百戰(zhàn)百勝,極會調(diào)兵遣將,會天文,會地理,神機妙算,幾乎無所不知。在《借東風》中,他先走一步,讓周瑜計謀失敗,同是還讓吳軍勝利,在華容道中他網(wǎng)開一面,這么多的事能是巧合嗎?不,不能。是他頭腦中有一種思維和邏輯,有虛擬的事情結(jié)構(gòu)。最主要的是讀書多,知道很多的知識才行。在書中他還會些仙術呢。
我還很敬重徐蔗,是他推薦才能,要不然諸葛亮一生也等不到劉備,這就是“先有伯樂,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我很愛看《三國》,品《三國》,能悟出許多道理。
《品三國》讀后感15
我很愛看《三國》,其中我喜歡智勇雙全的姜維,喜歡求賢若渴的劉備,喜歡趙云的'勇猛,更喜歡諸葛亮的智慧。說實話,我最敬佩的人是諸葛亮。
在書中,他有些仙風道骨,半仙半人,足智多謀,幾乎百戰(zhàn)百勝,極會調(diào)兵遣將,知天文,曉地理,神機妙算,幾乎無所不通。在《借東風》中,他先走一步,讓周瑜計謀失敗,同時還讓吳軍勝利,在華容道中他網(wǎng)開一面,這么多的事能是巧合嗎?不,不能。是他頭腦中有一種思維和邏輯,有虛擬的事情結(jié)構(gòu)。最主要的是讀書多,知道很多的知識才行。在書中他還會些仙術呢。
我還很敬重徐蔗,是他推薦才能,要不然諸葛亮一生也等不到劉備,這就是“先有伯樂,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我很愛看《三國》,品《三國》,能悟出許多道理。
【《品三國》讀后感】相關文章:
《品三國》讀后感01-28
品三國讀后感范文05-06
(精華)《品三國》讀后感07-13
讀《品三國》有感02-28
《易中天品三國》讀后感01-16
品三國讀后感(15篇)03-07
《品三國》讀后感15篇02-14
易中天品三國讀后感07-13
《品三國》讀后感集錦15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