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吳承恩《西游記》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吳承恩《西游記》讀后感1
這個寒假里,我們要讀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這本書。
《西游記》這本書相信許多人都看過,里面的人物更是人人皆知,如:善良的唐三藏、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好吃懶惰的豬八戒、忠厚老實的沙悟凈。里面我最喜歡的人物是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因為他只要睜眼一看,便知道眼前的人是妖是人。而且他的一個筋斗云就能翻十萬八千里,他拿得起重一萬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被如來佛壓在五行山腳下五百年,幫助唐僧度過九九八十一難……所以,他是非常神通廣大的。但是我不明白,這么重的金箍棒,為什么妖怪用普通的刀槍就擋住了了呢?所以,我希望老師和同學們告訴我這個問題。
《西游記》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文章是《孫悟空三島求方,觀世音甘泉活樹》。講的是孫悟空求了福祿壽三人,又求了帝君,他們都無救樹之方,唯獨孫悟空求了觀世音菩薩,菩薩才用自己玉凈瓶里的甘露救活了仙樹。
雖然《西游記》里的故事非常有趣,但是讀的其中也會有一定的困難,遇到不認識或者不理解的詞語還要多翻字典。有時,廢了我九牛二虎之力也沒有把這個字查出來。看來,想做一件事,還得認真啊!
讀《西游記》不但能增長知識,而且還認識了許多以前不認識的字,真是一舉兩得啊!
吳承恩《西游記》讀后感2
首先,從書的背景看,《西游記》是一部借助“神魔”二字來表達現實意義的“現實小說”,影射了作者當時所處的社會環境。明朝后期,民不聊生,宦官長期干政,社會矛盾激化。而吳承恩也正經受著這些動蕩所帶來的問題。作者雖一片好心,想做一代廉吏,但最終仍落下牢獄之災。這種社會問題,使得他在晚年完成了《西游記》這部創世之作。內容中所寫的“九九八十一難”,就影射了當時老百姓們生活的苦難;而最后師徒四人取得了真經,代表了老百姓們生活下去的決心。
其次,從書中的人物來講,師徒四人各個都代表著當時的一類人:孫悟空代表了當時智勇雙全的`人,唐僧代表了心慈面軟的人,豬八戒代表了貪食好色的人,沙僧代表了當時任勞任怨的人,而那些小妖怪代表的就是人們平常遇到的困難了。這些人都是當時社會上的幾類人,作者通過小說影射了當時這幾類人生活的狀況。
最后,從書的內容說,也影射了一些社會問題。就拿孫悟空舉例吧,他是非常神通廣大的,一路上護著唐僧到西天取經,但是在他取經前、“大鬧天宮”后的五百年間,還是被如來佛祖扣在了五行山下,包括在路上,唐僧也是隨時為他準備著緊箍咒的。但是那些小妖卻與孫悟空不同,在關鍵時刻,他們的統治者往往會出現,來一句“大圣請手下留情”,然后,孫悟空就不得不留了妖怪們的小命。如果不給他這個面子,那孫悟空腦袋上的東西就會給他“當頭一棒”,他也就無路可尋了。這就體現了統治階層們的不正之風,影射黑暗政治環境后的無力和無奈了。
所以,《西游記》通過背景和內容,影射的是當時的社會問題,也給當今社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讓我們為之思考。
吳承恩《西游記》讀后感3
《西游記》塑造了四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誠心向佛、頑固執著,孫悟空—正義大膽、本領高超是妖怪們的克星,豬八戒—貪財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讀了《西游記》后,我發現這本書不僅有趣,而且還教會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
書里講述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和唐僧師徒四人從東土大唐去西天拜佛取經,他們一路上斬妖除魔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取得真經回到東土大唐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章節是《三打白骨精》,最喜歡的人物是孫悟空。孫悟空對唐僧忠心耿耿。因為孫悟空三次打死白骨精的化身,唐僧認為孫悟空三次打死了好人,所以把孫悟空趕回了花果山,后來唐僧被白骨精抓去了,豬八戒只好去花果山請大師兄回來搭救師傅,孫悟空一聽到唐僧白骨精抓去了,就不計前嫌和豬八戒去搭救師傅。可見孫悟空對唐僧忠心耿耿。碰到困難豬八戒總是說我們散伙吧!師兄你回花果山當猴王,師弟你回流沙河,我會高家莊當女婿。孫悟空堅持去戰勝困難;不肯散伙。而且孫悟空機智勇敢戰勝妖魔鬼怪,克服一個個的困難,終于和豬八戒、沙和尚保唐僧到西天取得真經。
《西游記》不僅有趣,而且還教會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故事告訴我們:任何事一開始總是非常艱難的,但只要能樹立信心和勇氣,經過努力,相信可以取得成功的!萬事開頭難。一開始只要堅持住了,經過不懈的努力,相信不久以后,成功一定是歸你所有的'!唐僧師徒經理了八十一個磨難有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精神。這也是我學習中缺少的精神,我要學習這種精神,戰勝學習中的一個個困難,相信自已一定會一天比一天進步。
吳承恩《西游記》讀后感4
《西游記》是一片古代神魔小說,也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其中之一,它是明代作家吳承恩所作。主要講述了師徒四人西天取經,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最后取得了真經,化身為佛、普度眾生。
同學們你知道師徒四人都有什么本領嗎?也就是現在所說的個人特長,哈哈哈哈!
孫悟空又稱孫行者,擁有七十二般變化,一個筋斗云就是十萬八千里,在東海龍宮里拿走了定海神針變作他的武器—如意金箍棒,他的第一位師傅是菩提祖師,把本領傳授給了他。
豬八戒原本他是天蓬元帥,掌管天河,擁有三十六般變化,九尺釘耙作為武器。可是在王母娘娘的蟠桃會上,他喝的伶仃大醉,調戲嫦娥,被玉皇大帝貶下凡間,錯投豬胎。是唐僧的第二位徒弟,又稱豬悟能。
沙和尚原來是天庭的卷簾大將,犯了錯誤,來到了流沙河。就有了《八戒大戰流沙河》這個故事。他的武器是日月鏟。
唐三藏是唐太宗李世民派往西天的取經人。觀音菩薩教給他了緊箍咒,是金蟬子的轉世。
我最喜歡的故事情節是大戰蝎子精里面的`一段,唐僧被蝎子精抓走后,行者想到了一妙計,變作一小蟲,從門縫里飛進去告訴唐僧妙計,聽完妙計后,唐僧按照行者說的去做最后果然成功了。這個故事體現了行者的機智、聰明和巧勁兒。
《西游記》的故事告訴我們,遇到困難不能輕易放棄,要勇敢的面對困難、克服困難。在學習中也會經常遇到不會的問題,要多向老師和同學請教,找到答案,讓我們都努力做一個勇敢堅強好學的好孩子!
吳承恩《西游記》讀后感5
《西游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明朝杰出小說家吳承恩的代表作,是一本具有浪漫之以色彩的神魔古典章回體小說,全書共一百回,大致可分為四個部分:石猴出世,大鬧天宮;取經緣由,師徒來歷;屢遭挫折,降妖伏魔;到達靈山,取得真經。《西游記》這部小說通過大膽豐富的藝術想象,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創造出一個神奇絢麗的神話世界。
其中,第一百回《徑回東土 五圣成真》,講述的是貞觀十三年,玄奘法師因受唐太宗的.委托前往天竺傳播中原和吸取當地的佛教文化。于是玄奘法師從長安出發,歷經艱險去,前往天竺。最后取得了真經,會到長安傳授在天竺所學習到的佛教知識,成為了著名的佛教大師。
這一回,即是《西游記》中的一部分,也是歷史上一段真實故事。同時它也為吳承恩創作這部小說種下了因,以這段史實為楔,加以作者自身的幻想和當時年代的情景以及他自己想要表達的情感,完成了這部具有重要意義的神魔小說。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這段史實,吳承恩會不會寫出這部在當今具有重要意義的小說?答案是個未知數。所以,吳承恩的這部小說完美的詮釋了“創作的靈感往往來源于生活”這句話。同時,這段史實也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道理:正因為玄奘法師的堅持不懈和唐太宗的支持才使得中唐地區在佛教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所以,在學習上我們要學習玄奘法師的不畏艱險,持之以恒;在對待新事物的接受上,要保持開明的思想和嘗試它的勇氣;最后就是在任何時候都要虛心求教,不恥下問,萬萬不能狂妄自大。
吳承恩《西游記》讀后感6
讀完《西游記》之后,感觸頗深。這本書故事有趣,想象力豐富,里面的人物被大作家吳承恩描寫的栩栩如生。
唐僧的精神和意志把我深深地感動了,因為他不怕風吹雨打,堅持去西天取經。多次被妖怪抓到洞里,他始終有一顆信佛的心。
孫悟空可以說是一整部作品的中心,取經時經過九九八十一難。這部作品講述的.是他們師徒四人的長途歷險,更是他個人降妖除魔的冒險經歷,他在我們青少年兒童的心中樹立了一個好榜樣。在三打白骨精、三藏惱恨逐高徒這個故事中,別看孫悟空要強,他在跟師傅告別時還忍淚告別的,但到最后他還不是去救師傅了嗎?他就是嘴硬心軟。
跟孫悟空比起來豬八戒還真不算一個英雄。跟孫悟空斬妖除魔的形象比起來,他肯定不如,他還沒有沙和尚忠誠忠厚。看在他有保護唐僧的面子上,我覺得他還是蠻善良的,給他個好評吧。
沙和尚還真算忠誠,不管怎樣都不會對別人發火,當然除了那些妖魔鬼怪。當師傅和二位徒弟發生沖突時,他在左邊勸一下右邊也勸一下,簡直就是個專業的和事佬。我非常欣賞這種性格,好樣的,沙師兄。
我覺得《西游記》是藝術界的瑰寶,它里面語言豐富有趣,許多寫作手法,比如夸張、比喻等等,體現出作者高超的寫作水平。《西游記》內涵豐富,需要傳承下去。
吳承恩《西游記》讀后感7
我讀過許多書:《銀鳥記》《十萬個為什么》、《紅樓夢》......其中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西游記》。書里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描寫的活靈活現,看過令人難以忘懷。
《西游記》是一一部長篇神魔小說,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一路降妖魔歷經艱險的故事。孫猴子千變萬化,通天手段,取經途中艱險阻,降妖魔鬼怪,玉皇大帝高高在上,地獄的恐怖場面,西方世界的莊嚴妙相,都無法掩飾小說蕓蕓眾生的`世俗相,從豬八戒耳朵中藏的私房錢,人們在歡樂之余突然感到這一切其實都是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情,并不玄妙。因此,人們讀完《西游記》以后就有點懷疑吳承恩先生是否跟讀者玩捉迷藏的游戲。
這部小說想象大膽,構思新奇在人物的塑造上采用了人、神、獸三位一體的塑造方法,創造出孫悟空和豬八戒等不朽的藝術形象。全書的語言組織嚴密,繁而不亂,語言活波生動且夾雜方言俗語,富于生活氣息。
魯迅先生曾說過:“作者秉性復善諧劇,故雖述變幻恍惚之事,亦復雜解頤令人發笑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這就是《西游記》的高明所在。
歷史的風沙蹉跎了往昔的歲月,掩蓋了曾經的榮光,卻怎么也掩蓋不住經典的輝煌。經典留給世人的魅力,正是它身上刻著民族的記憶。它是孩子現在的朋友,還是父母兒時的故友。
我最喜歡的一本書《西游記》,你使我從中學到了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要想辦法克服,勝利永遠屬于堅持不懈的人。
吳承恩《西游記》讀后感8
我從小就喜歡《西游記》中的孫悟空,但不知道為什么。長大后,我明白了,我喜歡的是他那種不知道什么是垂頭喪氣,永不服輸的昂揚的樂觀精神。
《西游記》中,對孫悟空的樂觀,有不少描寫。比如,在盤絲洞,七個女妖已經捉住唐僧,算計要蒸吃他,孫悟空這時在一旁偷笑“這些妖精,好沒算計,煮還省些柴火,怎好蒸吃?”他對自己的力量是多么自信,竟可以如此樂觀。還有,在獅駝國,那三個老妖已經將他們師徒四人捉住,準備蒸吃,沙僧愁眉苦臉,八戒抓耳撓腮,三藏哭哭啼啼,孫悟空卻微微一笑,說:“待我看看這是雛兒妖精,還是把式妖精。”等他聽到老妖說八戒不好蒸放在底下一格蒸籠時,笑笑說:“莫怕,是雛兒妖精。”哈!老孫不但很樂觀,物理學的也不錯嗎!
他的樂觀,我覺得和他的能力有很大關系。遙想當年,齊天大圣大鬧天宮,十萬天兵天將之中沒一個對手。瞪著一雙不白不黑的火眼金睛,拿著一根不長不短的'金箍棒,九天之上任他歪。在陪唐僧上西天的路上,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難,他也一定會上天下地,尋遍諸神,把問題解決。幾乎沒有他解決不了的問題,有這么強的實力,當然不知道什么是垂頭喪氣了!
說到樂觀和實力,在《水滸傳》中,有一個人物,和孫悟空很像,他就是魯智深。在桃花莊上,小霸王周通想娶劉老太公的女兒,老魯用計把他打跑后,全莊上下都喊“苦也,苦也”,魯智深卻樂觀地說:“俺死也不走。”一個人上了桃花山,交流中一點也沒有低三下四的語氣。因為他有理,有實力。當然自信而樂觀啊!
樂觀,是漫漫長夜中的一盞明燈;樂觀,是茫茫沙海中的一眼清泉;讓我們樂觀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吧!
吳承恩《西游記》讀后感9
說起《西游記》,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一聽到“西游記”幾個字,眼前一定會浮現出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啰哩啰嗦的唐僧,好吃懶做的豬八戒和老實的沙和尚這幾個主要人物吧。
《西游記》和作者是吳承恩,是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主要講了唐僧師徒一路降妖除魔,最終來到西天取得真經的故事。
孫悟空是《西游記》中的主角,主要事跡是“大鬧天宮”和“三打白骨精”。孫悟空的金額箍棒和七十二變令幼時的我浮想連翩:啊!要是我有金箍棒就好了,可以把壞人全打跑。啊!要是我也會七十二變就好了,這樣我就可以變成鳥兒在空中自由飛翔;這樣我就可以變成魚兒在水中歡快的`游戲。可是人都有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猴子也不例外。孫悟空的自律能力有點差。既然天庭讓他看守蟠桃,那他就應該好好看著蟠桃。如果蟠桃困為他的能力而被別人吃了,那還有情可原——你已經盡力了。可孫悟空倒好,監守自盜,自己給自己找麻煩,不過天庭也不是完全對。大多數猴子一般都愛吃桃子,這不是很可笑嗎?
再說說唐僧吧!現在很多人都用唐僧的緊箍咒。至少嘮叨不會讓你頭痛職裂。唐僧的出生很高貴是如來佛祖的弟子金蟬子轉世,他西天取經毅力是最強的,不像豬八戒,動不動就說:“師傅已經被妖精吃掉了,我們公行李散伙吧!你回你的花果山。白龍馬,你也回你的東海吧!”不是那句話,金無足赤,人無空人。唐僧也有弱點。那就是太懦弱了。遇到什么事,第一反應就是:逃!還有一個最不應該的缺點:不聽孫悟空的勸。
總之呢,《西游記》這本書是不錯的,把每個人物都描寫的活靈活現,好像隨時都會從書里蹦出來似的。
吳承恩《西游記》讀后感10
高爾基曾經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通過成功的要決,走進知識的殿堂,里面裝滿了知識。
我翻開吳承恩的《西游記》津津有味的讀了起來。
書中最令我崇拜的是孫悟空身上有著勇敢除妖降魔的精神。但他也有一點缺點那就是性子急。
豬八戒的性格喜歡占小便宜,不管什么東西他的多一點,但他善良、可愛。
沙僧是一個性格老實的人,不管重東西,還有什么東西,總之一路取經應該他是最任勞任怨的.一個人。
唐僧有好的一方面,那就是善良,缺點就是不解人心、愚蠢。
來一片荒蕪人地的地方只有一座座山堅在那,一家三口在地里鋤草,被白骨精殺了,隨后白骨精又變成了村姑來到唐僧面前,但是孫悟空去探路了,走后在唐僧面前畫了一圈不準離開圈子,白骨精變成村姑端著飯一下子碰到了圈子被打飛了出去,隨之孫悟空回來了舉起棒子就打,白骨精扔下一堆白骨,變成一股白煙飄走了。唐僧就怪孫悟空濫殺無辜。
隨后又變成老爺爺,孫悟空又舉起棒子打,白骨精又變成了一股白煙飄走了。這時候唐僧把孫悟空趕走了。
白骨精永不言棄的精神隨之又變成老奶奶把唐僧抓走了,這時唐僧明白了又想念孫悟空了。
最后在觀音菩薩的勸告下,孫悟空又回到了唐僧的身邊繼續他們師徒四人西天取經了。
吳承恩《西游記》讀后感11
暑假,我在家讀了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提起《西游記》大家腦海里一定就會浮現智勇雙全的孫悟空、慈悲為懷的唐憎、好吃懶做的豬八戒和忠厚老實的沙和尚。這本書的`作者吳承恩,是江蘇淮安人,而書中齊天大圣的老家就是我們連云港的花果山,這也是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之一。
書中主要描寫了唐朝太宗貞觀年間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白龍馬四人保護唐僧西行取經,沿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一路降妖伏魔,化險為夷,最后到達西天,取得真經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孫悟空。雖然他犯過很多錯,但他知錯就改,他還樂于助人,即使他被師傅冤枉,也不會計較,最后還是一心一意的保護師傅。我也很喜歡豬八戒。我覺得他是個單純可愛的人,雖然有點好吃懶做,但卻很有正義感。每次唐僧有危險,他就會扛著他那把九齒釘鈀奮不顧身的去救他。然后是三師弟沙悟凈。他的本領比孫悟空和豬八戒都弱,但他忠心耿耿,任勞任怨,總是默默的挑著行李跟在身后。
讀完這本書,看到他們在經歷那么多磨難時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精神,多值得我學習呀!再想想自己有時候做事情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我不禁慚愧!以后我也要向他們學習那種堅持到底的精神,把一件事從頭做到尾,無論成功或失敗,只要我盡力去做,對我來說就是一種成功!
吳承恩《西游記》讀后感12
《西游記》中那一個個曲折離奇的經歷總讓我驚訝不已,那一份份真摯深厚的情感又使我忍不住潸然淚下。善良木訥的唐僧,神通廣大的孫悟空,憨厚忠誠的沙和尚,以及老實可愛的豬八戒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又一個感動的瞬間。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那個充滿喜感的八戒,他敦實可愛,率直單純,但卻怎么也掩不住他那骨子里散發出來的人性的“貪”。
還在天上做天蓬元帥時的豬八戒,就因為被美麗可人的嫦娥吸引,多次調戲,最終被貶下了人間。在人間雖做了妖,仍本性不移,只要一見到姿色可人的女子,不管身份如何,先湊上前逗引一番,嘴里更是不住地喊著“女菩薩”。
第七十二回盤絲洞棒打蜘蛛精中的七個蜘蛛精都化身為貌美的女子在水中洗澡,八戒一見,竟非要去“打殺了妖精,再去解救師傅“。隨后又”丟了釘鈀,脫了皂錦直裰,撲的跳下水來“在水中戲弄蜘蛛精,正當我們以為他已經被美色迷昏了頭,玩上了癮時,他又跳將上來,“一味粗夯,顯手段,哪有憐香惜玉之心,舉著耙,不分好歹,趕上前亂筑。”可見,豬八戒雖貪美色,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也能抵住誘惑,牢記取經大任。
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誘惑也無處不在。就說校門口的小店吧,一到上學、放學時間就會被擠得人山人海。有些同學買來五花八門的玩具與其他同學攀比。零食賣得更火爆,許多人就是這樣為了滿足一時的欲望,使勁地往這個大包圍圈聚攏,不僅空了錢袋,還吃壞了身體。
人的欲望是無限的,這些欲望會腐蝕我們的理智。只有堅定意志,認準方向,才能抵擋住誘惑。
吳承恩《西游記》讀后感13
暑假里我讀了《西游記》感受很深。它那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以及生動的人物刻畫,無不深深地吸引著我。
西游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書中主要講述了唐僧和三個徒弟千辛萬苦的降妖伏魔,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后取得真經的故事。
唐僧慈悲善良、意志堅強,取經的路上他堅定不移,從不懈怠動搖。同時他又是個是非不分的人,看到三打白骨精這一回合,唐僧把大師兄趕走時,我委屈的差點哭出來。豬八戒是二師兄。他呢,本事是有一點兒,會三十六變。可毛病也不少:貪吃、貪睡、遇到困難他就要嚷著分鋪蓋回高老莊。用現在的話來說真是對他無語了。師徒四人中最忠厚老實的是沙僧,他勤勤懇懇,干最重的活,一路上都挑著擔子卻毫無怨言。
孫悟空是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火眼金睛、決不放過任何一個妖怪;他的如意金箍棒、橫掃一切妖魔,遇到困難,他也決不退縮低頭。媽媽說小時候我總是問我是從哪里來的?可媽媽總是笑著說我是從石頭縫里蹦出來的。我想肯定有許多小孩子問過和我一樣的問題,而且每個媽媽的'回答都是一樣的,因為我們都想做孫悟空。
讀了《西游記》后,我要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做像孫悟空一樣足智多謀,忠心耿耿的人,還要像沙僧一樣老實厚道,任勞任怨,做事認真的人。
吳承恩《西游記》讀后感14
歷史文化的長河波濤洶涌,在時空中穿梭回蕩,璀璨的人類文明猶如岸邊一顆顆美麗的貝殼綻放著迷人的光芒。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歲月的淘洗下,得到升華沉淀,為后代世人留下了許多寶貴的財富。
而《西游記》這本擁有千年歷史的'古典神怪名著,身為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在后人的一生中留下了深厚的印象。
上次說到悟空走后,唐僧就在寶象國遇難,沒錯,在后端中,對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西游記》讀后感中講孫悟空走后,唐僧三人就到了寶象國,這里有黃頭怪,搶走了公主,由于唐僧是去西天取經的,因為寶象國國王要求唐僧幫忙搶四公主才能換取公文,無奈之下,唐僧只好派八戒和沙僧區打敗妖精并搶回公主,不料,八戒和沙僧都不是黃頭怪的對手,一一都敗了下來,不但沒搶回公主,反而把唐僧變成了老虎,國王等人以為唐僧也是妖怪,就把唐僧抓了起來。八戒只好去花果山求孫悟空過來降妖,他們一同從地上打到天上,去不見了蹤影,最后一查,靜海寺二十八星將的奎星,玉帝命令立即收回了該星。孫悟空退了魔法,唐僧有變回了原來的樣子。師徒四人再次友好,共同去西天取經。
在西天取經的過程中,四個人中缺了誰都不能圓滿,這需要師徒四人團結一致,共同抗敵,才能取得真經。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悟空離開師父后,心里確實也很難受,日夜難眠,這師徒之情是多么珍貴呀!讓我們卸下偽裝,擁抱我們的親情,去珍惜藏在我們身邊的愛吧!
吳承恩《西游記》讀后感15
當我看完這本書后,我還是意猶未盡,而且感觸很深。這本書就是《西游記》。
《西游記》這本書是講唐僧師徒區西天取經的故事,他們一路上困難重重,但是他們都沒退卻,而且都能化險為夷,最終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得真經。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孫悟空。因為他一路降妖除魔,盡心盡力地護送唐僧去西天取經。并且法力無邊,我最喜歡的就是他的`七十二變,老虎、飛鳥、房子都小菜一碟說變就變,而且沒有什么躲得過他的火眼金睛。孫悟空非常聰明,什么法子,對策他都想得出來。而最吸引我的一點就是他的忠心,唐僧多次冤枉他,受妖怪的迷惑趕走他,但是他都不記仇。我們要學習孫悟空的正義、英勇、不畏危險、堅持不懈的精神,才能達到成功的彼岸。
其中,里面最精彩的一段故事就是三打白骨精。這故事是說白骨精變成姑娘、老婆婆和老爺爺三次想騙走唐僧,不料都被孫悟空識破打死,靈魂逃跑回了白骨山,唐僧卻以為打死的都是人,一氣之下便叫他回花果山,孫悟空千不愿萬不意地回到花果山后,唐僧當晚就被抓住了,豬八戒去花果山找孫悟空幫忙,孫悟空表面上不愿意,卻在暗地里去救唐僧,他想到了一個妙計。白骨精抓住了唐僧,就叫小妖去請她媽媽金蟾老妖來與她共享唐僧肉,孫悟空在半路上突然現身,一舉殲滅了所有小妖,并殺死了金蟾老妖,自己變成金蟾老妖到了白骨山,孫悟空首先變成白骨精把唐僧押上來,后來便回原形,救回唐僧。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要明辨是非,不能被表面現象所迷惑,如果一旦出現了這種情況,也要動腦筋想辦法,挽救所犯下的錯誤。
《西游記》不愧是名著,它讓我們明白了許許多多的道理,讓我們取得了成功。
【吳承恩《西游記》讀后感】相關文章:
吳承恩西游記讀后感09-29
《 西游記 》讀后感02-03
《西游記》讀后感06-10
《西游記》讀后感[經典]08-19
[精選]西游記讀后感08-08
(精選)西游記讀后感08-03
【精選】《西游記》讀后感07-16
《西游記》讀后感[精選]07-14
西游記讀后感【精選】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