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飄》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飄》有感1
《浮生若茶》一文,雖短小但精辟,雖簡短但意蘊深刻。細細品味,儼然像一杯清茶,別有一番風味。
故事講的是一個屢屢失意的年輕人尋到老僧釋圓,沮喪地表示他這種人茍且偷生,無用于社會,實在活得沒有意思。釋圓聽后,便吩咐小和尚燒一壺溫水送過來。稍頃,溫水送了過來,釋圓抓一把茶葉放進杯子,用溫水沏了,請年輕人品嘗。年輕人說這上好名茶鐵觀音一點茶香也沒有。釋圓又咐咐小和尚燒了一壺沸水,重拿一個茶杯,放一把茶葉進去,注了一縷沸水,一時茶香滿屋。
這時,釋圓笑問年輕人,同是鐵觀音,為何兩者迥異。年輕人說,一杯用溫水沖沏,一杯用沸水沖沏。釋圓笑笑說,用水不同,則茶葉的沉浮就不同,味道自然就迥異了。
這個故事告訴年輕人,溫馨、安適的.生活,銷蝕人的意志,泯滅人的才華,使人碌碌無為,虛度年華,這樣的人生實在平淡無味,毫無意義;如果生命中充滿挫折和坎坷,我們能一次次去克服它,戰勝它,生命就會在一次次撞擊下,進發出耀眼的光華。
“浮生若茶”,我們何嘗不是一撮生命的茶葉,際遇又何嘗不是一壺溫水或沸水?不要抱怨自己今日的平凡、卑微、貧困、苦難,這些是上天賦予我們的財富,它將激發我們的豪情,激勵我們的志氣,激活我們的潛能,在火熱的斗爭生活中建功立業,就像沸水沖茶葉,“茶香滿屋”。
讀《飄》有感2
“她具有她的家庭那種不承認失敗的精神,即使失敗就擺在眼前。她就是憑著這種精神,永遠把下巴高高翹起”
—————題記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這是出自《飄》的一句耳熟能詳的名言。這句話,激勵著在美國南北戰爭的歲月里沉浮的女主角——郝思嘉,也深深打動了我的心。而這個被我品味數次的故事,也在這句結尾話的余香中令人倍感回味。
郝思嘉,繼承了母親的嬌美與端莊的淑女儀態,同時也具有父親的北方粗獷。她是含著金匙出生的富家千金,是公子少爺們狂熱追求的情場高手,生活看似一帆風順。
然而,接二連三的打擊令她頭一次體會到了命運的殘酷。
首先是她心儀的對象、她以為會與她結為連理的衛希里的閃電訂婚——新娘不是她。然后是終于爆發的南北戰爭奪走了她為了跟衛希里賭氣而與之結婚的査理。她帶著兒子背井離鄉去了亞特蘭大。那之后,戰爭的`蔓延又逼迫她回到家,冒著生命危險。然而,母親病亡,父親先瘋后亡,家庭的重擔全壓在了她的肩上,生活天翻地覆。并且,她得照顧衛希里的妻子媚蘭,只因衛希里的懇求。戰爭的災難還讓她差點失去了父母遺留的農莊,她拼了命地把農莊保住,而后因為生活窘迫再婚,丈夫卻又身亡了。她頂住悲傷,努力賺錢,生活逐漸有了好轉,然而她做為一個女強人卻為人們所唾棄。最終,她與貫穿了整本書,性格不羈風流、我行我素、卻與一直支持幫助她的白瑞德結婚。但婚后的奢華生活一閃而過,她為白瑞德的女兒的死亡與一個她與衛希里的誤會讓白瑞德離她而去。
讀完之后,我掩卷沉思。郝思嘉在經歷這一切之后,她是用什么力量支撐自己走下去的呢?白瑞德離開她之時,她在文章末尾想準備用那個老法寶——暫時不去想那些,先做好準備迎接新的一天。這一點是郝思嘉的老法寶,不也正是我們應對生活中的困難方法嗎?說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挫折有太多太多。我們不得不面對這些我們唯恐與之照面的惡魔,我們只有從自身心態調整去沖破這些挫折。
我想到,從細微之處想到,我平時如何對待挫折的。我遇到不會做的數學題,哪怕只是第一眼粗略看一眼有點云里霧里的感覺,都會讓我的心猛地縮成一團,逃避到陰暗的角落不去面對。我總下意識地跟自己說:你不行的,沒辦法。讓自己總被困鎖在那些對亦真亦幻的挫折的恐懼里,總是背對陽光,看地上陰暗的影子,從未像思嘉那樣,嘗試擺脫、嘗試忘卻、嘗試新生。我在恐懼什么?逃避什么?那些繁雜而糾纏不清的石灰色團,硬生生地啃在心上。這感覺冷得徹骨,可我學不會擺脫,因而看不到明天的太陽。
直到思嘉那個像火焰一樣絢爛,像烈火一樣光亮的女孩,用熾熱的溫度在我眼前、在字里行間演繹出了熊熊燃燒的故事——盡管這曾幾度灼傷了她自己,甚至讓她的心鮮血淋漓,讓她五彩的生活變成一團團焦黑,但她心中卻從未熄滅希望的燈盞。
因為她自己就是一把能照亮前方的火焰,她的心就是無需點燃,也能燃燒的導火索,因為她說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一切都能好起來,只要自己真心實意地去爭取。
這把心火,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需要它、卻又沒有勇氣點燃它?
不要害怕失敗,我告訴自己。要像思嘉那樣在重擔、在勞累、在天大的打擊前面依舊把下巴高高揚起,因為生活仍在繼續,因為明天的太陽依舊普照四方,因為我們還享受陽光的恩惠——我們缺乏的,只不過是轉過身去看看那輪紅日,我們并非只擁有腳下的黑影。題目不會做可以不恥下問,考試沒考好下次再爭取,競選失敗人生又不止這一次,比賽淘汰了下次可以用做經驗的墊腳石。昨天已成為過往,何苦留這過眼云煙在心中降下大雨、彌漫大霧?撥開云層,光明相迎。郝思嘉暫且沒能留住白瑞德,但她自己為自己挽留住了希望,而明天,她又能用這最后的一點點找回失去的一切。我相信!
只要有明天,就還會有希望,你看那輪朝陽,黑夜之后,就是新生。
讀《飄》有感3
有一部電影,名叫《亂世佳人》,這部影片一舉奪得10項奧斯卡大獎,成為電影史上經典名片之首。而這部馳名中外的影片,就是根據《飄》這本小說改編的。
《飄》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現代著名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她出生于亞特蘭大市,曾獲文學博士學位。1937年獲普利策獎,1939年獲紐約南方協會金質獎章。《飄》是她短暫的一生中唯一一部作品。
《飄》這本書成功地塑造了赫思嘉這一復雜的人物形象。佐治亞州種植園主的社會圈子里的美女赫思嘉,聽說自己的意中人衛希禮即將和媚蘭結婚,倍受打擊。一氣之下,她答應了媚蘭的哥哥查理的求婚。但不到兩個月,查理就在軍中病故。不久,亞特蘭大市被北軍包圍,赫思嘉帶著剛生了孩子的媚蘭逃回了老家。可是老家遭到北軍洗劫,田園荒蕪,母親去世,父親精神失常。
思嘉為了籌到300美元的地產稅款,不惜與親妹妹的未婚夫甘扶瀾結婚。后來,一個黑人搶劫了思嘉,甘扶瀾同其他的'三K黨人聚在一起要為她報仇,北軍派兵鎮壓,多虧船長白瑞德帶他們轉移才脫身,但甘扶瀾卻被打死了。思嘉第二次做了寡婦,白瑞德來向她求婚。婚后,赫思嘉仍念念不忘衛希禮。她的三次婚姻沒有一次出于真心她把愛情和婚姻作為交易。后來她才明白衛希禮儒弱無能,根本不能適應時代天翻地覆的變化,倒是白瑞德更值得她去愛。等她明白這些,白瑞德已離她而去。赫思嘉決心無論如何也要把白瑞德找出來,因為此時她才26歲,仍然年輕美麗。
倔強的赫思嘉是南北戰爭發生后美國精神的象征。面對被戰火毀滅的家園,她堅定不屈,毫不妥協;面對親人的死亡,她擦干眼淚,努力振作;面對愛人的離去,她毫不氣餒,重頭再來。她愛土地,并像土地一樣承受苦難,飽含激情……
《飄》這本書譜寫了一部壯美動人的史詩,令看過這本書的每一個人都被思嘉及這本書的魅力深深吸引。
讀《飄》有感4
大學時就讀過美國著名女作家米切爾的《飄》,如今又重溫一遍,由衷感覺覺到親切。“畢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這是一種面對困難永不放棄,對于一切都充滿希望的境界。這是斯佳麗最后說的一句話,也是文章的最后一句結尾,斯佳麗是著名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所寫《飄》里面的女主角。她是一位美貌與智慧并存的女人。為了愛情,她可以突破傳統的觀念;為了親情,她勇敢在逆境中重生;為了友情;她能夠不懼任何困難。她的一生風光無限,卻也有些悲傷的情節。
她的愛情生活豐富多彩。她一生嫁了三次,卻都沒有完美的結局。艾西利是她一直認為的白馬王子,可是在當時的環境下,艾西利是一個非常遵守傳統的人,也很具有紳士風度。斯佳麗曾多次像他表白,可他始終沒有愛上斯佳麗,也許,他認為斯佳麗太美麗,太驕傲,使他不能駕馭。卻要與另一個女人(梅勒妮)結婚,梅勒妮倒是一個標準的妻子形象,至少在那個時代是這樣認為的,她外表溫柔嬌小可人,讓人總有一種沖動去保護她。這也是艾西利面對斯佳麗的美麗而一直沒有背叛妻子的重要原因。同時,梅勒妮也是一位非常堅強、鎮定、善良、善解人意的人,可親可敬。面對北方軍隊的質問搜查,每一個人都不知所措,她卻能夠在危急的情況下,組織大家共同應對困難。在軍官的`大聲嚇唬聲中,她表現得那樣泰然自若。她的勇敢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不僅是她的勇敢,還有她對朋友的寬容。當她聽到謠言說自己最好的朋友也就是斯佳麗和艾西利在外面玩曖昧時,她并沒有責備他們,因為她相信丈夫的紳士風度,她也相信斯佳麗的為人。在梅勒妮的生日晚會上,每一個人都對斯佳麗投去鄙視憎惡的眼光,斯佳麗和艾西利面對她都很尷尬,她也沒有借此大哭大鬧,而是將兩人拉在一起,打破了僵局。她知道,丈夫和他一樣,把斯佳麗當作最好的朋友。也正是因為這種寬容,這種海納百川的胸襟,讓她守住了愛情,贏得了友情,獲得了別人的尊敬。正如她死后,每一個人都那么傷心,巴特勒還甚至說梅勒妮是她這一生見過的真正勇敢地人,是他真正值得尊敬的人。那么在這部又名《亂世佳人》著作中,梅勒妮也算是其中一位佳人。
再說斯佳麗聽到艾西利和梅勒妮結婚時,她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她以為艾西利是愛著她的,卻娶了一個自己不愛的女人作妻子。為了平衡她的心態,也可以說是她認為的一種報復艾西利,沖動之下她嫁給了梅勒妮的弟弟查爾斯,這樣她也能更多的引得艾西利的注意,因為畢竟也算一家人,也可以時常見面。但是當時正值美國南北戰爭時期,查爾斯不得不去參軍,卻不幸染病死去。斯佳麗并沒有因為丈夫的死而難過,卻因為在守孝期間,穿著太素而生氣,因為不能去參加舞會而傷心。隨著故事的發展,南北戰爭也在激烈的進行中,斯佳麗當時正在亞特蘭大照顧那些受傷的病人,在那里,她也體現出了一種對朋友不離不棄之情。戰亂中,許多人都逃到另一個地方避難去了,可是,梅勒妮卻在此時臨產,身邊在無其他人,斯佳麗本想隨著大家一起逃離這烽火連天的城市。但是當她想到梅勒妮危險可憐的處境時,她留了下來,這其中也是由于她曾經答應艾西利照顧梅勒妮,為了實現承諾,她不得不這樣做。對于她那樣一個貴族小姐來講,可以說是歷盡千辛終于使梅勒妮平安生下了孩子。斯佳麗對于朋友這種大無畏精神,也體現了她佳人的氣質,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這樣做呢,在自己發達后不忘記故友的也許都少了,更何況在困境中,自保都難了,還會管別人的死活嗎?
當斯佳麗聽到母親病危的消息時,在巴特勒的幫助下,帶著剛生完孩子的梅勒妮披荊斬棘終于回到了家,可生活在南方的斯佳麗的家桃瑞園,因為戰爭破壞而面目全非。母親在照顧傷員時染病死去,父親也變得神志不清,家中所有的錢財都被北方的軍隊搜走了,就只剩下一座空房子和兩個仆人。斯佳麗在在悲痛過后,沒有被困難打到,而是化悲痛為力量,帶領著大家在逆境中重生。不管他們怎樣節衣縮食,仍舊籌不到一大筆錢去支付高額的稅收。為了撐起這個破碎的家,她又嫁給了自己妹妹蘇安林的未婚夫弗蘭克。可是好景不長,弗蘭克在一次突擊行動中死去。她又成了寡婦,還在還在服孝期間,她卻答應嫁給巴特勒船長。她的這些舉動,在那時人們的眼中都是不能接受的,但是,斯佳麗她不在意別人的看法,只要自己生活的開心就行。現在的我們,卻很難做到這一點,雖然表面上說自己不在乎別人的看法,實際上,在心里面把別人的評價當成了自己成功與否的標準。以至于在生活中,總是活得那么累,明明可以不用去改變的,可是,因為某某說不好,不得不改變;明明不需要加以修飾的,卻因為某某說太樸素,不得不大修邊幅。
在這部著作中,最使我看好的也就是斯佳麗的第三次婚姻。她和巴特勒兩人稱得上叫作不是冤家不聚頭,都有著驕傲的資本,斯佳麗因為美麗而驕傲,巴特勒則是因為自身的財產。雖然他也是一個風流的人,但是對于斯佳麗的愛,確是執著的。他苦苦的等待斯佳麗將艾西利忘記,在她經歷了兩次婚姻后,他以為斯佳麗已經把艾西利忘記了,而且他再也不能看到斯佳麗總是嫁給自己不喜歡的人。于是他們在一起了,因為巴特勒相信自己的所作所為贏得了她的芳心。可是他錯了,因為斯佳麗仍然想著艾西利,把幸福拒之于門外,卻去追求得不到的幸福。當斯佳麗最后明白自己一直愛的是巴特勒時,為時已晚,因為巴特勒在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之下,心灰意冷,最終他選擇了離開,所以最看好的一次婚姻也失敗了。
引人深思的是,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一切,不應當失去以后,才后悔為什么當初沒有好好把握。不管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一切都不會從頭再來,因為時間的年輪只會一直向前。
【讀《飄》有感】相關文章:
讀《飄》有感15篇01-11
讀《飄》有感(15篇)01-11
讀《飄》有感14篇01-12
讀《飄》有感(通用15篇)03-29
讀《飄》有感集合15篇04-22
讀《飄》有感合集15篇04-26
《飄》讀書心得02-07
《飄》讀后感01-13
《飄》的讀后感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