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命若琴弦》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命若琴弦》讀后感1
“文學就是宗教精神的文字體現”史鐵生如是說。他賜予了文字宗教的神圣。“職業是生病,業余是寫作”是史鐵生對自我的評價,年輕小伙正是生龍活虎的二十出頭卻雙腿癱瘓,他經歷了多少生與死的掙扎,受過多少命運不公的折磨,扛過多少從惡夢中入睡從美夢中驚醒的夜晚?他的文學讓人感覺不到身為殘疾人的頹廢和萎靡,相反,他對宿命和夢想的思考對生死的深思,以及帶有北京口語貼切的語言幫我撥開眼前的烏云,對人生有了新的認識。
《命若琴弦》講述的是一老一小兩個瞎子帶著三弦琴,說書為生。小瞎子年輕好奇,對大山外的世界、對感情都充滿了憧憬。但他是個瞎子,注定和正常的男子不一樣。不讓他養狗,怕受村子里的狗欺負,也怕欺負了別人家的狗,誤了生意。
當小瞎子聽出的心緒好時,就問:“什么事綠色的長乙(椅)?”“那曲折的油狼(游廊)呢?”“你就愛瞎聽那些玩意兒,聽那些玩意兒有什么用?天底下好東西多啦,跟咱們有什么關系?”(注:小瞎子有個收音機,那些東西都是從收音機里聽到的)老瞎子往小瞎子頭上澆涼水。老瞎子天天想的就是彈三弦琴,因為他的小瞎子的師爺以往告訴他:我們的命就在這幾根琴弦上,我給你留有一張藥方,你得彈斷一千根琴弦才能去抓那副藥,吃了藥你就能看見東西了。
老瞎子當然相信的話,能看到東西是多誘人的一個目標,于是老瞎子盼了五十年了,五十年中翻了多少架山,走了多少里路啊。挨了多少回曬,挨了多少回凍,心里受了多少委屈。這一切的'過程就是為了到達心中的那個目標,看一看這個世界!
一老一小到野羊坳說書,小瞎子巴不得早來那里,因為那里有個小妮子名叫蘭秀兒,兩人正值情竇初開,在一齊聽電匣子,談天說地,都想成為的彼此。可是老瞎子告訴小瞎子:“聽我一句話,保準對你沒壞處。離那妮子遠點兒!薄疤m秀兒不壞”“我明白她不壞,可你離她遠點兒好。早年你師爺這么跟我說,我也不信……”老瞎子不是預言家,只是他經歷過,最終的分離和心痛讓他生出保護小瞎子的心。最終老瞎子彈斷了一千根弦,帶上藥方啟程拿藥了。
可是那張載有老瞎子一生夢想的藥方竟是一張白紙,沒有一個黑字,老瞎子蹣蹣跚跚來到野羊坳得知小瞎子走了,走的那天就是蘭秀兒嫁到山外頭去的那天。
難道這就是命運的輪回?當小瞎子問老瞎子為啥沒拿到藥,老瞎子說:“記住,得彈斷一千二百根,我沒彈夠,記成了一千!闭f到這,估計老瞎子明白師爺對他的話:“記住,得彈一千根,我沒彈夠,記成了八百。”
目的雖是虛設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樣拉緊,拉不緊就彈不響。
故事就是這樣的,瞎子的命記在琴弦上,奔波一輩子,雖沒得到夢想中的藥方,雖辛辛苦苦說了一輩子書只是驗證了一個謊言,但倘若沒有這個謊言,瞎子能把三魂七魄、東刀西槍、關羽張飛那些動人心弦的故事講給老百姓聽嗎?能充實的度過每個物質缺乏的白天黑夜嗎?能身體強健勁頭十足的四處奔走嗎?恐怕失去了拉緊的琴弦,他的生命將不堪一擊。也許每一天只是抱怨哀嘆自我是個瞎子,還有老天的不公,人生的沒有意義。
雖是個謊言,但瞎子過出了不是謊言的人生。夢想對于自我來說,成真了就是夢想,否則就是個謊言,是個神話。但從瞎子身上,我明白了人們在夢想的征途上得相信夢想絕不會是謊言,只要拉緊琴弦,不停的彈奏下去,最終即使夢想未成真,他的過程也是值得掌聲的贊美,呼聲的襯托的。
人生在世,黃發垂髫,都得經歷坎坎坷坷的歲月,都得完成心中的生命意義,都得拉緊命運的琴弦。眼前或許是彈斷一千根琴弦,或許是閱覽一千本名著,或許是建造一千座大樓,或許是醫治一千位病人……就在彈斷琴弦、翻閱紙張、添磚弄瓦、聽診問切當中,日子過去了,歲月捎帶著喜怒哀樂,酸甜苦辣,給予我們千姿百態的人生閱歷......
我們不必把命綁在琴弦上,但我們得把命記在目標的弦上。
工程班每個人都彈響一曲生命的贊歌,將會交融成最雄壯最秀麗的交響曲!
《命若琴弦》讀后感2
故事很簡單,一個老瞎子和一個小瞎子靠拉三弦賣唱為生,老瞎子揣著一個完美的愿望,當他真心實意的拉斷一千根琴弦的時候,他就能夠拿上師傅臨終前的那個藥方抓藥,他就能夠看見這個多彩繽紛的世界。他拉啊拉啊,從二十多歲到七十多歲,五十年的光陰,翻越千山萬水,歷盡千難萬險,寒來暑往,春夏秋冬,在他無法支持著活下去的時候,總有個信念支撐著,“最終又斷了一根,又斷了一根”!霸偃u搖那琴槽,有輕微的紙和蛇皮的摩擦聲。唯獨這事能為他排憂解煩,一輩子的愿望“就剩下這幾根了,他就能夠看見這個世界,“他無數次爬過的山,無數次走過的路,無數次感受溫暖的太陽,夢想著的月亮,藍天,星星......”就這樣,這個信念一向支撐著他,為了他所要看見的世界,他拉阿拉啊......
當他老得時候他突然意識到失去的已經永遠失去了,他像是剛剛意識到,七十年中所受的全部的辛苦就為了最終能看一眼世界。這值得嗎他問自我。“值得,值得,當然值得!”“我非要最終看一眼不可”就這樣的信念支撐著老瞎子一遍一遍的彈琴,每一天有期望的活著。最終有一天,最終兩根弦子一齊斷了,當他拿著師傅留下的藥方去抓藥時候,人們告訴他,那只是一張白紙,驟然間,支撐他唱下去的東西消失的干干凈凈,就像一根不能拉緊的琴弦,再難彈出賞心悅耳的曲子,老瞎子的心弦斷了,當他發現那目的是空!人們發現琴柄上空蕩蕩的已經沒有了琴弦,老瞎子面容憔悴,呼吸孱弱,嗓音也沙啞,完全變了個人。當他花光身上所有的錢,他突然想到了他的徒弟,他得找他,找到他,當一路去找他徒弟的時候,邊懷念起過去的日子,才明白那奔奔忙忙,興致勃勃的翻山趕路,彈琴,乃至心焦,憂慮是多么歡樂!那時候有個東西把心弦拉緊,雖然那東西是虛設的。老瞎子想起臨終時候師傅把那張沒用上的藥方封進了他的琴槽,同樣他也決定把這自我沒有用上的藥方封進小瞎子的琴槽里!
老瞎子找到跌倒在雪地里小瞎子,小瞎子悲憤的喊著:“為什么我們是瞎子,我要看看這個世界!”
老瞎子說:“那你就彈琴吧!真心實意的彈斷一千兩百根的琴弦!”
有一個期望和信念,就能夠活得有滋有味,哪怕千難萬險!
匆匆忙忙,像是隨著一條不安靜的.河水漂流,無所謂從哪兒來,到哪兒去,無所謂誰是誰......
讀完史鐵生的這篇《命若琴弦》除了深深感動更多的是震撼,生命因為有了期望而變得堅韌不拔,生命因為有了信念而堅無不催。走過生命的過程,在每一天的期望里變得勃勃生機。就像存在,存在本無意義,因為我們賦予意義變得豐富多彩......
也許我們追逐的結果就像這老瞎子的藥方,本來是不存在的,虛無,可是這有什么關系,因為這個期望讓我們每一天都活得有滋有味,因為這個信念讓我們變得那樣堅強,結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們每一天都能夠過得有意義,有故事,有盼頭......
命運給予我們的好與壞也許我們無法改變,我們卻能夠讓生命的過程變得與眾不一樣,精彩無限。活在當下,過好每一天,似乎每一個人都十分清楚的,每一天我們揣著完美愿望上路,在追逐的過程中享受生命的歡樂和完美。不明白明天是什么樣貌,在真實的世界過好屬于自我的日子,也許那企盼的結果不是真實的,無法實現,那又怎樣,沒有虛度每一天,享受每一天就好!
那些值得懷念的日子,雖然遠去,畢竟以往擁有過,不曾悔恨,那些未來的日子不明白是什么樣貌,今日好好的過,匆匆忙忙,無所謂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無所謂誰是誰.....
《命若琴弦》讀后感3
記住,人的命就像這琴弦,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
——題記
“莽莽蒼蒼的群山之中走著兩個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兩頂發了黑的草帽起伏攢動,匆匆忙忙,像是隨著一條不安靜的河水在漂流。無所謂從哪兒來,也無所謂到哪兒去,每人帶一把三弦琴,說書為生!
故事于此開始。
老盲人琴師當年跟隨師父學藝時,總是問師父:我要怎么樣才能看見世界?我還能復明嗎?師父告訴他,當然,你的琴槽里就藏著讓眼睛復明的藥方。你要每天認真彈琴,時間長了,琴弦用舊了就會斷,斷到第一千根琴弦時,就可以從琴槽里拿出藥方,也就可以看見世界了。
抱著這個信念,盲琴師每天刻苦練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琴弦一根根被他彈斷,琴藝也越來越精湛。他將內心的寂寥悲苦和對光明世界的所有想象,都傾注在琴弦之上。
歲月流逝,滄海桑田,盲琴師已經在光陰里熬得像當年的師父般蒼老,終于鏗然一聲,彈斷了第一千根琴弦。他急切地在琴槽里摸出那張藥方,讓別人念給自己聽,心中充滿了對奇跡的憧憬。
看到這張紙的人都緘默不語,他們不忍心告訴他——那只是一張白紙。
命若琴弦。當第一千根琴弦彈斷時,一生的辛苦仿佛都走到了尾聲,而生命也在彈斷的一千根琴弦中獲得了最真實的意義。
文字中一次次出現老瞎子“骨頭一樣白色的眼珠對著蒼天,誰也不知他在那‘看’見什么!被貞浿惺撬切┮桓桓鶑棓嗟那傧,盼了多少年了,五十年。五十年中,翻了多少座山,走了多少里路。挨了多少回曬,挨了多少回凍,心里受了多少委屈。他一晚上一晚上地彈,心里總記著,得真正是一根一根盡心地彈斷了才成。
這值得嗎?
他內心最深處的一句“我非要最后看一眼不可”始終讓他的弦,繃得緊緊的。繃緊所有的,也是唯一的希望。于是,他相信一切都是值得的。一輩子的辛苦是值得的。能看一回,好好看一回,怎么都是值得的。
他知道“咱們的命就在這幾根琴弦上。”
當他沉到自己琴聲里的時候,當眾人喊著要聽他彈弦的時候,便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身上的疲勞和心里的孤靜全忘卻的時候。人們聽得出他心里的世界,“輕輕漫漫的,飄飄灑灑的,瘋癲狂放的;那里頭有天上的日月,有地上的生靈!
這是老瞎子一輩子的驕傲。這樣的`驕傲足以讓他撇下一生中或銳或鈍的痛,足以讓他放棄形形色色的想象希冀,足以讓他鎮定坦蕩地拋開與天底下那么多好東西的關系,也足以讓他毫不質疑地訓上身邊的小瞎子一句:“就因為咱們是瞎子?稍蹅儾皇墙谢ㄗ樱蹅冇惺炙嚒!
這樣的驕傲讓我們相信,他擁有“生”的意義和歡樂,擁有悲天憫人的情懷和氣度,擁有生命的厚重質地和底色。
當所有的苦難和質疑,在倏然聽見最后一根琴弦彈斷的一刻,一切都完成了。肅穆地打開琴槽,當知道用一千根琴弦做藥引,用一生虔誠忠于的信念,用一輩子的時光付出換做的藥方僅僅是一張白紙時,老瞎子驟然覺得身體里的一切都熄滅了。
現在發現那目的原來是空的。
他突然想起師父的話:記住,人的命就像這琴弦,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
目的本來沒有。不錯,他的一輩子都被那虛設的目的拉緊,于是生活中叮叮當當才有了生氣。重要的是從那繃緊的過程中得到歡樂。
老瞎子告訴小瞎子,“記住,得彈斷一千二百根,我沒彈夠,我記成了一千!彼皇窍,目的雖是虛設,可非要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緊,拉不緊就彈不響。永遠扯緊歡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無字的白紙……
故事又回到開始:
莽莽蒼蒼的群山之中走著兩個瞎子……像是隨著一條不安靜的河水在漂流。無所謂從哪兒來、到哪兒去,也無所謂誰是誰……
我想,生命的本質就是不會留下痕跡,生活就是要在不著痕跡和失去意義中不斷建構。
從此,“生是過客,跋涉虛無之境”,逐漸清晰。
相信,它始終在終點等待你,只為見證你的自足。
《命若琴弦》讀后感4
史鐵生先生筆下的《命若琴弦》的開頭如是描述:“莽莽蒼蒼的群山之中走著兩個瞎子,一老一小,一前一后,兩頂發了黑的草帽起伏躦動,匆匆忙忙,像是隨著一條不安靜的河水在漂流。無所謂從哪兒來,也無所謂到哪兒去,每人帶一把三弦琴,說書為生!币粋簡潔的開頭,卻充滿了思考性與哲理性。
在文章的開頭,故事已經成形:兩個瞎子,一老一少,穿梭在群山之中,每人帶一把三弦琴,說書為生。他們一前一后走在迂回的山路上,也一前一后走在人生的崎嶇小道上。一前一后,小瞎子正沿著老瞎子的腳印向前走!
在野羊坳,小瞎子重演了老瞎子曾經的傷痛:一個受到命運不公對待的有生理缺陷的人未必就能得到命運的同情,他們所謂的愛情也只是曇花一現,注定是一個悲劇——蘭秀兒最后嫁給了別人。而老瞎子也經歷了他師傅曾經經歷過的被崩斷心弦的痛苦時刻:苦苦堅持彈斷一千根琴弦,取出治盲藥方,為的就是看一眼這個他從沒見過的世界,可是事實是殘酷的,說了一輩子的書,最后才發現那治盲藥方原來是一張白紙,但同時他深深地體會到了他師傅曾經的良苦用心——“咱這命就在這幾根琴弦上”。于是,我們看到的是:老瞎子踩著老老瞎子的腳印,小瞎子又踩著老瞎子的腳印,小小瞎子又踩著小瞎子的腳印,就這樣一步一步的走下去。于此,我們不得不稱贊構思的巧妙,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瞎子的一生,許許多多瞎子的宿命,現實的殘酷與命運的無奈。
“干嘛咱們是瞎子!”“就因為咱們是瞎子!睅熗降暮喍淘捳Z摻揉了多少心酸與無奈。對于他們是瞎子的事實,他們能做的就是接受它。至于怎么來接受已成為事實的事實就得看你怎么看,怎么想,怎么選了!耙桓傧倚枰獌蓚點才能拉緊。心弦一也需要兩個點——一頭是追求,一頭是目的——你才能在中間這緊繃繃的過程上彈響心曲!边@時就看你愿不愿意為自己的心弦設定兩個端點了。目的本來沒有,這需要我們來虛設!澳康碾m是虛設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緊;拉不緊就彈不響”。如果目的不明確,心弦就拉不緊,那么心曲又如何奏響呢?
其實,人生就是如此。在人的一生之中,摻揉了許許多多的無奈與痛苦,在人力無法改變的時候,我們如何堅強的.走下去呢?那就必須找到支撐我們走下去的動力,也就是如何將心弦繃緊,因為只有彈唱出熱情、充滿活力的心曲,才能使我們即使在無奈與痛苦的時期也能活出自己的精彩。也許有人說,虛設的目的又有什么意義呢?也許我們一輩子也不可能實現,到頭來也是一場空,也許只能像老瞎子那樣傷心與失望。是的,當老瞎子發現那治盲藥方原來只是一張白紙的時候,突然地他那黑暗的世界,他那只靠想象描繪出來的世界山崩地裂,把他那五十年來繃得緊緊的心弦一下子震斷了?墒牵@就意味著他的這一生就沒有意義了嗎?不是的,雖然他最終也不能睜開眼看一眼這個彩色的世界,但是他也不是白活的。當他穿梭于大山為村民們說書的時候,不僅“給寂寞的山村帶來了歡樂”,同時“這也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身上的疲勞與心里的孤寂全忘卻”。確實,正是“他的一輩子都被那虛設的目的拉緊,于是生活中叮叮當當才有了生氣”。“重要的是從那繃緊的過程中得到歡樂”。當我們站在生死邊緣的時候,回想這一生,也許你們會認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勞碌一生不知為何。但是你們能知道你們曾經體會過什么,得到了什么,也許是痛苦,也許是歡樂,是感動,是溫暖,能知道你們能為在世的人們留下了什么,也許是你的音容笑貌,也許是你的幫助、撒下的溫暖,那就已經足夠了。
《命若琴弦》讀后感5
“文學就是宗教精神的文字體現”史鐵生如是說。他賜予了文字宗教的神圣!奥殬I是生病,業余是寫作”是史鐵生對自我的評價,年輕小伙正是生龍活虎的二十出頭卻雙腿癱瘓,他經歷了多少生與死的掙扎,受過多少命運不公的折磨,扛過多少從惡夢中入睡從美夢中驚醒的夜晚?他的文學讓人感覺不到身為殘疾人的頹廢和萎靡,相反,他對宿命和理想的思考對生死的深思,以及帶有北京口語貼切的語言幫我撥開眼前的烏云,對人生有了新的認識。
《命若琴弦》講述的是一老一小兩個瞎子帶著三弦琴,說書為生。小瞎子年輕好奇,對大山外的世界、對感情都充滿了憧憬。但他是個瞎子,注定和正常的.男子不一樣。師父不讓他養狗,怕受村子里的狗欺負,也怕欺負了別人家的狗,誤了生意。當小瞎子聽出師父的心緒好時,就問:“什么事綠色的長乙(椅)?”“那曲折的油狼(游廊)呢?”“你就愛瞎聽那些玩意兒,聽那些玩意兒有什么用?天底下好東西多啦,跟咱們有什么關系?”(注:小瞎子有個收音機,那些東西都是從收音機里聽到的)老瞎子往小瞎子頭上澆涼水。老瞎子天天想的就是彈三弦琴,因為他的師父小瞎子的師爺以前告訴他:我們的命就在這幾根琴弦上,我給你留有一張藥方,你得彈斷一千根琴弦才能去抓那副藥,吃了藥你就能看見東西了。老瞎子當然相信師父的話,能看到東西是多誘人的一個目標,于是老瞎子盼了五十年了,五十年中翻了多少架山,走了多少里路啊。挨了多少回曬,挨了多少回凍,心里受了多少委屈。這一切的過程就是為了到達心中的那個目標,看一看這個世界!一老一小到野羊坳說書,小瞎子巴不得早來那里,因為那里有個小妮子名叫蘭秀兒,兩人正值情竇初開,在一齊聽電匣子(收音機),談天說地,都想成為唯一的彼此。但是老瞎子告訴小瞎子:“聽我一句
話,保準對你沒壞處。離那妮子遠點兒!薄疤m秀兒不壞”“我明白她不壞,可你離她遠點兒好。早年你師爺這么跟我說,我也不信……”老瞎子不是預言家,只是他經歷過,最后的分離和心痛讓他生出保護小瞎子的心。最后老瞎子彈斷了一千根弦,帶上藥方啟程拿藥了。但是那張載有老瞎子一生夢想的藥方竟是一張白紙,沒有一個黑字,老瞎子蹣蹣跚跚來到野羊坳得知小瞎子走了,走的那天就是蘭秀兒嫁到山外頭去的那天。
難道這就是命運的輪回?當小瞎子問老瞎子為啥沒拿到藥,老瞎子說:“記住,得彈斷一千二百根,我沒彈夠,記成了一千!闭f到這,估計老瞎子明白師爺對他師父的話:“記住,得彈一千根,我沒彈夠,記成了八百!
目的雖是虛設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樣拉緊,拉不緊就彈不響。
故事就是這樣的,瞎子的命記在琴弦上,奔波一輩子,雖沒得到夢想中的藥方,雖辛辛苦苦說了一輩子書只是驗證了一個謊言,但倘若沒有這個謊言,瞎子能把三魂七魄、東刀西槍、關羽張飛那些動人心弦的故事講給老百姓聽嗎?能充實的度過每個物質缺乏的白天黑夜嗎?能身體強健勁頭十足的四處奔走嗎?恐怕失去了拉緊的琴弦,他的生命將不堪一擊。也許每一天只是抱怨哀嘆自我是個瞎子,還有老天的不公,人生的沒有好處。雖是個謊言,但瞎子過出了不是謊言的人生。夢想對于自我來說,成真了就是夢想,否則就是個謊言,是個神話。但從瞎子身上,我明白了人們在夢想的征途上得相信夢想絕不會是謊言,只要拉緊琴弦,不停的彈奏下去,最后即使夢想未成真,他的過程也是值得掌聲的贊美,呼聲的襯托的。
人生在世,黃發垂髫,都得經歷坎坎坷坷的歲月,都得完成心中的生命好處,都得拉緊命運的琴弦。眼前或許是彈斷一千根琴弦,或許是閱覽一千本名著,或許是建造一千座大樓,或許是醫治一千位病人……就在彈斷琴弦、翻閱紙張、添磚弄瓦、聽診問切當中,日子過去了,歲月捎帶著喜怒哀樂,酸甜苦辣,給予我們千姿百態的人生閱歷......
我們不必把命綁在琴弦上,但我們得把命記在目標的弦上。
工程班每個人都彈響一曲生命的贊歌,將會交融成最雄壯最秀麗的交響曲!!
【《命若琴弦》讀后感】相關文章:
命若琴弦讀書筆記15篇01-25
《命若琴弦》讀后感12-14
命若琴弦讀后感01-18
讀《命若琴弦》有感01-17
《命若琴弦》讀后感(推薦)07-07
《命若琴弦》讀后感11篇04-06
《命若琴弦》讀后感(15篇)01-17
《命若琴弦》讀后感15篇01-17
命若琴弦讀后感13篇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