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不知從何時起,我便對圖書有著莫名的熱愛。閱讀紙質書籍總是能讓我靜下心來,讓我安心、寂靜。相信每個人都有一部對于自我影響很深的書,我也不例外!今日我給大家帶來對我影響很深的那部書——《留德十年》。
這部書從我小學開始就陪在我身邊,陪我東奔西走,我對其感觸之深,深到無法用言語表達。不知何時,我被這位國學大師的作品深深的吸引,每每讀起都覺得心境舒暢,歡樂向往!《留德十年》是季羨林老先生的一部回憶錄,雖說回憶錄都有一個共同點,“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憶苦思甜”等等這類主題,可這些也無不說明一個道理,回憶總是帶有苦澀和傷感!是啊,“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卻也期望“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留德十年》它以日記為依憑,展示了季老先生自我的酸甜苦辣,還以點點滴滴的資料,詮釋那個五味雜陳的時代。它以草根史學的力量與厚度,成為對那個時期或隱或顯的社會變動的溫故。所以,無論誰作季先生的傳記,要勾勒他這一時期的行跡,不以這本書為母本,恐是難勝其力的。
季老先生在德留學十年,實際上是從1935年到1946年,十一年,從二十四歲離家三十五歲還,人生最完美的時光都留在了異國他鄉,季老說哥廷根是他的第二故鄉一點都可是分,人生有這樣的際遇既是一件幸事,也是一次艱難的選擇!雖然經歷了“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的尷尬,卻也是個磨礪成長的機會。對于這些我只能感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了!
在季老先生的筆下,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德國,也讓我覺得季老先生的生活經歷不都是朝升暮合的,也能夠是安適如常的。季老留德的十年以求學為主線,以師友還往為半徑,輔之以斯時德國政治、經濟、文化態勢及迥異的風土人情,不僅僅再現了揚帆于學海的苦樂,還從民間這個角度,保留了諸多富贍的社會演進的史料,提神醒腦的人生感悟又流布其間。提起這本書的緣起,他說:“像我這樣的知識分子,已經活到了將近耄耋之年,古稀之年早已甩在背后了,并且經歷了幾個時代;在中國歷史上,也是一個難能可貴的機會;我這樣的經歷,過去知識分子經歷者恐怕不是太多。我對世事滄桑的閱歷,人情世態的體會,恐怕有很多值得別人借鑒的地方。”
季老先生在那里的那些年,經歷了殘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然而卻安然無恙,可是這過程的艱辛,我無法感同身受,卻也明白不會太順利。那么多年在他的生命里仿佛稍縱即逝,但卻是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為他的經歷又增加了一份沉重!
我對于《留德十年》感觸頗多大概也是因為同樣是在外求學的游子罷,我雖不似他離家多年,處于亂世,回家的過程很難、很多阻礙,但也有諸多感同身受!喜歡他的那些經歷,也十分的喜歡歷史,相信很多喜歡歷史的朋友會好奇二戰時期的德國是何種模樣,是否真的能如相關歷史書中所述那般強大
我想季老先生在德國的十年生涯,定能讓他對德意志這個民族有更加深切的體會和理解,經過這本書可能會給你個答案。還能夠反瞻季老先生的精神旅途,徜徉于他傾心傾力營造的葳蕤之林,歷史的洞察力,文學的感染力,蘊藉其中,以文史并蓄,來涵蓋此書,這許是妥切的吧?
這便是我和《留德十年》的故事,但這不是一個開始,也不會是結束!我們的故事,還在繼續......我也十分感激《留德十年》對我的陪伴!(作者:王靚媚)
【《留德十年》讀后感】相關文章:
留德十年的讀后感05-05
《背包十年》的讀后感03-16
《背包十年》讀后感04-29
背包十年讀后感04-19
《二十年后》讀后感02-09
十年的付出01-01
十年的作文04-22
激蕩三十年讀后感20篇03-20
背包十年讀后感20篇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