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做有溫度的教育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做有溫度的教育讀后感1
快遞來許多書,差不多包含一年書單,還有拼湊的,因為某些原因,我都帶到學校,放到了辦公桌下面的櫥子里,整整兩摞。
要開會了,我每次都帶本書,打開櫥門,琳瑯滿目,我一本一本摟了一眼,都毫無興趣,拿到一本,覺得很吸引,就走了,果然,邊開會邊看了一下這本書,題目很動人,內容也精彩,就是方華的《做有溫度的教育》。
寒假過后,新冠肺炎疫情把假期延長,在新年伊始的二月,有大把的閑暇時間來拜讀這本書,覺得百讀不厭,真是一本好書,有關“教育”的好專著、
最吸引我的,是書中提出了很多嶄新的觀點,如:
1、課堂不僅是空間和時間意義上的,更是師生精神意義上的。有時雖然師生在上課,但課堂或許還沒有開始。
——關于課堂
上了一輩子的課了,現在才知道什么樣的課堂是真正的課堂,真是震耳發聵的觀點。課堂從良好的師生關系開始,課堂從師生共同的興趣開始,課堂從師生平等的交流開始,課堂從師生共同的愿景開始。
2、把路徑當目標也是當下教育的一大弊病。課程、學科、教材其實都是教育的手段和路徑。通過這些手段和路徑達到激發內在潛能、養成學習興趣與習慣、掌握基礎知識、開發思維能力、培養人文情懷和公民素養、鍛煉身體與技能的目的,才是教育的根本。
——關于教育的根
而現實呢,是我們都死抱著知識點當成全部,結果,連知識點都搞不定。
3、我們的學校在教育中不斷地教育孩子該怎么做、不該怎么做,給他們制定了無數條條框框,卻很少讓他們看到希望。這些條條框框只是我們成人的要求,孩子們自己并不認可,因為他們是被動的、無奈的。只有孩子們自己認可、快樂參與的教育,才是他們喜愛的教育,也才是真正的教育。
——關于教育
現實中的教育直接沒有溫度,是那么地冰冷,那么無情,那么無趣,那么赤裸裸。
4、什么樣的老師才能是好老師,愛崗敬業的是好老師,德高識廣的是好老師,愛生如子的是好老師,勇于創新的是好老師······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筆者認為,能和學生一起學習的老師才是好老師。
——關于好老師。
為了愛崗敬業,為了德高識廣,為了愛生如子,為了勇于創新,為了終生學習,加油!
5、培訓是提高教師專業化程度的必經之路,也是教育教學改革的前提,更是辦優質教育的關鍵手段。優秀教師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不斷自我診斷、自我學習、自我完善而成的。我們渴望優秀教師,所以,為培訓出優秀教師,我們應該努力改變自己。 —— 關于優秀教師
的確,我們需要一套成熟的培訓模式,其中必定包含著硬性規定,每年讀多少本教育專著。
5、以良好的校風影響家風,改變民風。 ——關于作者的.教育愿景
良好的民風,是多么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那里的風景一定很美。
沒事的時候,趴在床上,背誦這些喜歡的觀點成了我這個假期的一大樂趣,高興了我還會錄個背誦的視頻,自己欣賞欣賞,感受一下作者思維的條條縷縷,看看作者縝密的準確而強大表達能力,尋思一下作者拋出的教育之靈魂的模樣,順便找尋找尋自己的溫度,自己的職業溫度,自己的教育溫度。
總之,感恩,能夠遇到這本書,感恩所有的因素和貴人。
做有溫度的教育讀后感2
美央青年教師成長工作室推薦的《做有溫度的教育》,這本書的封面上赫然寫到:“只有真正把學生看成活生生的人,教育才能溫暖,才有溫度。”是的,我個人認為,教育的溫度源于教育的本質,在教育的過程中對學生人文關懷和關愛,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溫暖,就是有溫度的教育。要想做好有溫度的教育,我認為必須從以下方面出發:
在教學過程中,做一名教師就要不斷踐行終身學習。就像老話所說,“要給學生一碗水,老師需要有一桶水”,所以要想教好學生,教師必須要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所謂言傳身教,就是老師要用良好的品質和態度在生活中去影響學生,熏陶他們。
作為教師,“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還要培養學生日后工作與生活需要等各種能力。通過有邏輯有體系地呈現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通過在課堂上開展討論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與合作能力等。我深深地感受到教育的目的是育人,教育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而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做人。正如著名教育家雅斯貝爾斯所說“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要讓學生成其為“人”,作為教師,要做有情懷的教師,為他們提供有溫度的教育。有人說,教育是"一個不完美的大孩子領著一群不完美的小孩子一起追求完美的過程"。這是教師應該具備的教育情懷,這是一個教師走向神圣的三尺講臺最基本的前提,越是暫時還不夠出色的學生,可能越是平時缺少愛的雨露滋潤的學生,越更需要教師的尊重、理解與關愛。教師要懂得錦上添花,更要會雪中送炭。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豐富善感的心靈比出色的成績更重要。有多少個學生,至少就應有多少把尺子。
飽含愛的教育才是有溫度的教育,才能使學生成為“人”,也才能把學生培養成有教育情懷的未來的老師,才能把有溫度的教育傳遞下去。“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這應該成為我們每位教師的追求。我相信:只要每個教師都擁有濃郁的教育情懷,均立志做有溫度的教育,那么學校就成了學生心中最美麗的風景,教室就是學生生活中充溢著溫馨的樂園,教育就將時時處處都是百花競彩的春天。
要做有溫度的教育,教師的首要任務之一就是用心和行動去關愛每一位學生。在教育活動中,教師所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由于各方面因素影響,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并不一致,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需要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個性,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切不可將學生分為三六九等,區別對待。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帶著一顆有溫度的心去教書育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心靈被呵護,自尊心被保護,他們自然而然地會感覺到溫暖。
要做有溫度的教育,教師的“笑”是不可缺少的,要在學生面前常常面帶微笑,因為笑是最能讓人感覺到溫暖的東西之一,正如《做有溫度的教育》這本書里提到的那樣“課堂會因微笑而美麗,教育會因微笑而溫暖”。
最后,我想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下自己的感悟——“包含愛的教育才算真正有溫度的教育。”
做有溫度的教育讀后感3
深夜11點16分,我的思維仍然很活躍,我剛剛閱讀完方華老師的《做有溫度的教育》一書,
正式走上教育崗位以來我就想通過哪個人的介紹、哪段視頻或者說哪本書的閱讀來了解弋陽教育這幾年的發展以此來幫助自己確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和職業規劃,可是因為某些原因一再耽擱。半個月前在教育交流傳播群里得知方華老師出版了《做有溫度的教育》一書,我當即在群里回復了一句“一定要拜讀!”很慶幸,同在群里的我校校長看到了我發這條信息,在他的幫助下周五我拿到了這本書。正逢周末,我用了兩天的時間一氣呵成將這本書看了兩遍,閱讀第一遍的時候,我覺得通過這本書我收獲到了很多,可是,你具體問我收獲了些什么,我也說不清,于是,我開始了第二遍閱讀。
這本書有方華老師這些年來在各大報刊發表的文章和一些隨筆感悟等。這些文章有的是從一個教育管理者的角度,有的是從一個教師的角度,還有的是介于兩者之間。《做有溫度的教育》,聽名字就讓人感覺到了溫暖,教育確實需要點“溫度”。
細細地品讀這本書,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我參加工作時間不長,但經常會思考一些關于教育的問題。韓愈說的“傳道、授業、解惑也”,常常在耳旁響起,可時代發展到今日,教師不能只是“教書匠”,更應是心靈的“引路人”。“授人以魚,更應授人以漁”,諸如此類至理名言,更是隨處可見,可是,現在的學生到底要的是怎樣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著。
《做有溫度的教育》一書,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向我們闡述了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書中,方華老師一再強調,“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教育最需要耐心”,“教育是給孩子更多可能”,“教育,應該給學生一個美麗的期待”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老師、學生在愛中接受教育,我不由的'為方華老師的觀點鼓掌。是啊,教育確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本書也提出了大量的教育現象和問題,以及針對這些現象和問題提出了自己多年工作經驗總結出的解決方案和采取策略。我從未見過方老師本人,但是通過這本書,我發現他有大量的實踐、閱讀、思考、寫作經驗。
一個人的格局決定一個人的高度,通過這本書,讓我看到了方老師的教育高度,方老師對教育的獨特見解。下面我來具體談談做為一個新教師閱讀本書后的感觸上崗后,我遇到了許多問題,可以說大部分問題在校長和其他老師的幫助下我都陸續解決了,但是還有些問題沒有得到恰好的答案,而這本書給了我很好的解答。同時,本書也把我教育工作中一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想法更直接的呈現在了我的眼前,讓我豁然開朗。
做為一個新教師的我對于書中一些詞句還無法深刻的理解,但我想通過今后的工作,我定能從中領悟出它們的意思。因為我知道,沒有學不會的知識,只有不用心學的人。我需要不斷學習、思考和探索,用一輩子的時間用心做一件事情必能成功!
教育就是愛,愛就是教育。愛心育人,不僅是一般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義的體現。教育是培養生命的事業,世界上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嗎?作為教師,最可貴的是能夠保持高尚的人道主義情懷,讓我們把對孩子發自肺腑的愛滲透在教育中,讓孩子在有溫度的教育中成長得更健康、更茁壯!
做有溫度的教育讀后感4
這個寒假有些漫長,但是,也有一些幸運的事情,遇見《做有溫度的教育》這一本書就是其中之一。
一看到這本書的名字,就能預想到作者一定是一個很有思想的教育學者。事實也是如此。百度百科里有他的人物介紹,他更是20xx年度全國十大最具思想力和行動力教育局長,20xx年度“中國教育報推動讀書十大人物”。在《中國教育報》、《人民教育》、《中小學管理》、《未來教育家》等報刊上發表了很多文章。
方華局長不僅是個有教育情懷的教育局局長,更是一個有思想的教育實踐家。他認為“辦好教育需要靜下來”、“求高、會干擾成長規律”“求快,會打亂成長節奏”、“求全、會破壞成長環境”。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教育是給孩子更多可能,只有孩子們自己認可、快樂參與的教育,才是他們喜愛的教育,也才是真正的教育。
育人先育己,道理大家都懂,可知易行難。因為這是從認知改變到思維改變再到行為改變的漫長過程。做有溫度的教育,就要理解教育的內涵:關注學習,關注個體通過學習的成長,才是教育的核心。童年最大的任務是向內的探索,當教育“慢下來”,更多關注孩子本身,并給予多元評價,孩子才能溫暖綻放。
認知學者皮亞杰認為,兒童的思維方式不同于成人,他們不太能夠理解抽象的符號,還要借助具體的事物來學習,所以當老師遇到低年齡段孩子學習的時候,應該配合兒童的'思維方式來進行。
游戲可以幫助兒童的身心發展,孩子們天生喜歡游戲。他們借由種種的游戲去探索世界,去了解事物,建立概念和各樣的知識,學習使用語言,與人溝通,表達需要。兒童的學習與發展都是為了提升生活適應能力來做準備。所以,如果老師能夠結合游戲和教學,讓孩子能在游戲中學習,他們就能在愉快的情緒下自然地學習。而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教學游戲化。
當我們明白教學游戲化的目的之后,而能夠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適當采用游戲的形式,讓他們學習復習,不僅能夠活絡氣氛,在愉快的情緒當中,能夠自然有效地學習,而且,能夠在娛樂當中潛移默化地吸收和內化知識。
舉個例子,在教學一年級的孩子10以內的分與合的時候,等教學結束后,我會給孩子們介紹“搶10”游戲:把1-9的數字做成卡牌,小組4-6人進行,每人手中一張牌,同時翻開,然后看是否有兩張卡牌的數字加起來正好是“10”的,如果有,馬上按鈴搶答,例如“3和7”“6和4”,最快說出答案的小朋友就能贏走那兩張卡牌,如果沒有可以組成10的卡牌,繼續每人翻一張牌,贏牌數最多的就是最后的贏家。小朋友特別喜歡這個游戲,回家都會和爸爸媽媽一起玩,既促進了親子交流,同時10的分與合更是牢記在心。
兒童注意力維持的時間比較短,也很容易受到新的刺激影響而轉移。所以我們在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的時候,需要加入讓孩子們能夠專注的元素。而對孩子們而言,他們對有興趣的事物,會有較佳的注意力。所以教學活動的設計必須要是讓孩子們愉快,并且與他們的生活相關。在教學活動設計游戲配合復習,就可以讓學習變成一件愉快的事。而這樣的學習就比較有成效。并且當孩子們覺得學習有成效的時候,就會更多地增加他們學習的動機,建立多元化的學習興趣。這樣的教育,相信是可以彼此溫暖的吧。
做有溫度的教育讀后感5
近日讀方華校長的《做有溫度的教育》一書,其實有些感同身受。不管是方校長提到的教育是什么,還是在對待孩子的態度上,還是在講述做有溫度的鄉村教育上,他的很多理念和想法其實和我們還是有不謀而同的地方的。然而,對于我來說,很多理念還達不到方華校長的高度,從方華校長的一篇篇文章中也只能感悟到一些,有些內容真正要做起來或進行改變確實還存在很多的困難。
只有真正把學生看成活生生的人,教育才能溫暖,才有溫度。“溫暖”一詞,讓我想到了我們學校的那句“讓我們溫暖的綻放”。怎么讓教育變得有溫度,讓學生在教育中感受到溫暖,我想,不是簡單的喊句口號而已,而是應該在屬于自己學校的教育理念下,給孩子更多可能的實踐,讓教育不再是簡簡單單的教育,而是如方校長所言:“教育還應有一些更深、更長遠的'看不見、摸不著、一時發現不了甚至永遠都無法量化和具體化的東西。”
在方校長的很多篇文章中都提到了王崧舟老師的那句:教育當以慈悲為懷。慈悲應從心起,教育也是如此。而現在的很多時候,教育變得有些急功近利,變得有些讓人看不清楚。我想,對于教育,確實應該靜下心來好好想想,怎樣才是好的教育,怎樣的教育才是真正對學生有用并能影響學生的教育。
在方校長的文章中看到這么一句話:“教學從什么時候開始?從學生喜歡老師開始。教育從什么時候開始?從學生喜歡學校開始。”這話說的一點兒不假。還記得在東小交流快結束的'時候,和幾個學生在辦公室閑聊時,一個姑娘對我說道:“陸老師,我們原來的數學成績不太好,你知道為什么你教了我們以后我們的數學成績變得很好嗎?”回問到:“為什么呢?”“因為我們喜歡你呀,所以喜歡數學呀。”一句“喜歡你”,瞬間融化了我的內心。是呀,我們的教學希望不就是希望能得到學生的喜歡,得到他們的認可,繼而讓教學這個事情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嗎?
教育是成長的過程,而成長需要時間。教育會像種子一樣,埋在人的心里,等到溫度、濕度、養分等條件適宜時,就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另外,在方校長的文章中我似乎看到了我們敘事者團隊的影子。“有希望就有動力,有風景就會行走。讓教師知道前方還有更好的風景并且不是他們一個人在行走,這樣,教師的職業倦怠或許就不會來得比較早、比較急。”我們的團隊也是如此,正是因為有了一群人在共同行走,才造就了現在的敘事者望亭團隊,才有了為之共同努力的動力。
當然,方校長的很多文章都是站在了校長的角度在思考與評述,對于我來說還是有很多觸及不到的地方,也還有許多值得思考的地方。不管如何,我想,做有溫度的教育是我們需要追尋的目標,也是需要我們在教學中付諸實踐并為之努力的事情。愿,我們的教育有愛、有溫度。
【做有溫度的教育讀后感】相關文章:
《做有溫度的教育》讀書筆記(通用15篇)06-09
《做有溫度的教育》讀書心得06-09
有溫度的話作文02-14
做幸福的點燈人,做有溫度的教育演講稿12-13
做有溫度的教育演講稿12-15
有溫度的話語作文02-24
以愛為底色,做有溫度的教育演講稿12-15
懲戒有尺度教育有溫度演講稿12-15
做一名有溫度的醫生演講稿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