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名著的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名著的讀后感范文 篇1
今天我讀了中國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記》,這本書具有豐富的想象力,體現了師徒四人不被困難而屈服的好品質。
孫悟空是唐僧的大徒弟,有七十二般變化,是西天取經不可少的人物。唐僧經常靠它降妖除魔,幫助當地的老百姓逃脫苦海。
豬八戒長相丑陋,是唐僧的二徒弟。好吃懶做,但也有些本事。在西天取經中遇到困難,本想協助悟空,卻被妖怪抓了,不僅沒給悟空幫到忙,反而給悟空增添了負擔。
沙和尚是一位忠誠的徒弟,做事非常老實,幫助唐僧看管行李,唐僧也對沙僧非常放心。在發現師兄支撐不住的`時候,會趕緊搬救兵。
唐三藏是一位善良的師傅,認為世界都是完美無缺的,不聽從悟空的勸告,經常被妖怪的種種花言巧語騙走,等到知道結果后,才后悔當初不聽從悟空的勸告。
這本書主要講了:孫悟空出世后,并沒有引起玉帝的重視,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并成為了花果山的大王。可是,只有一件事讓它煩心,它覺得自己應該有一件兵器,于是,就跑到了東海龍王那里借寶,令人吃驚的是:孫悟空竟然能把重一萬三千五百斤的定海神針拿起來。有了這寶貝孫悟空開始驕傲了,整天喝酒,一天,它喝多了,直奔天宮,于是,就有了《大鬧天宮》這個故事。結果可想而知,被如來佛祖教訓了,壓到了五行山下。春去秋來,一壓就是五百年。
接著,聽從了觀音菩薩指令,保佑唐僧西天取經。路上,困難重重,一共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我最感興趣的是《真假美猴王》了。一天,在取經路上師徒四人遇到了一群搶劫人員,結果悟空舉棒就打,把兩位大王殺了。唐僧為人善良,一看到悟空做這樣的事,變念起緊箍咒。找到了一戶人家住下后才知道,原來今天搶劫的一群人正有人家的兒子。結果,晚上,搶劫人員回家喝酒吃飯,發現了他們的行李,于是,準備為大王報仇。可是,悟空又是一棒。最后,師傅趕走悟空。可是,不知怎么回事,又出來了一個假悟空。誰也不知道誰是真誰是假,長相一樣,念緊箍咒時,一樣倒在地上抱頭打滾兒。最后,神通廣大的如來佛祖想到了辦法,分辨出了真假。原來假悟空是六耳獼猴。觀音菩薩像唐僧解釋后,師徒四人繼續取經。
這本書體現了:如果當初,師徒四人不克服困難,遇到困難就低下頭,被困難而屈服,就不會有最終的完美結局。而人生也是這樣的,有輸也有贏,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好品質,做一個人見人愛的好孩子。
名著的讀后感范文 篇2
奉先屢信讒言,吾當引以為戒。《三國演義》的前十回,是故事的開張,亂世的始端。自古以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本書充分體現了這一點,里面的人物也是描繪得十分傳神。
曹操、劉備、孫權、周瑜、諸葛亮、趙子龍、張飛、關云長……各有各的特點,都是亂世之爭中抹不去的歷史,戰爭的年代每人都是自己的救世主,可是有一人我最為惋惜:貂嬋。自古紅顏多薄命,真是說對了,在這戰火紛飛的年代又有誰會為這位弱女子考慮,歷史結就的這紫色精魂,在那一汪湖水中顯得清澈,在那一柄長刀上顯得透亮,在那三尺白綾上顯得蒼白,是否有人知道有人在湖畔的黃昏,留一雙布鞋,任湖水淹沒她紅顏的.無奈,有人在帳外的月下,流一滴清淚,任刀光割破她閉月的悲憐,有人在馬嵬坡外的夜半,留三尺白綾,任秋風吹散她傾城的笑靨……唉!
這本書中最吸人眼球的也莫過于諸葛亮了,他的風采也不是你等人用文字描繪得出來的,他是一個傳奇卻也留有遺憾,未完成大業卻犧牲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成了他一生的寫照。魯迅曾說過:“狀諸葛之多智而邁妖。”倘若當初劉備沒有三顧茅廬,他恐怕還在茅草屋里享受著清閑吧!怎耐上天給了他一身才華,是金子總是要發光的,如若我是他,我也只愿自耕自收,避開這亂世,倒也落得個清閑,怎奈他奈何不了命運,他明白他終將是逃脫不了的,被劉備的真心感動后,終生兢兢業業,為劉備打天下,倒也令人佩服。
周瑜,歷史上他的才華毫不遜色于諸葛亮,卻被諸葛亮氣了3次,吐血身亡,正如他所說:“既生瑜何生亮。”為何上天生了周瑜后卻又生了諸葛亮,終究是天妒英才啊!周瑜的老婆小喬也是一代美女,只是那么年輕就守寡,就連一代英雄曹操也對她傾心,只是這戰爭讓她太苦了,失去了丈夫的女人如何才能在那戰亂的年代生存,我不知道,命運為何要如此對他們,誰都想和心愛的人平安地過一生,他們的愛情讓我心痛。
這一切終究已經過去,但每一次翻開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都有一種不一樣的感覺,這種想表達卻表達不出來的感覺真的很奇妙。
歷史的章頁在歲月的洪流中,被蕩滌得生脆,似乎一翻就會破裂,歷史成了昨天,現在的我們卻無法忘卻。那殘留的歷史,那破碎的紅顏,那輝煌的江山,那個三國鼎立,那個一代英雄,那個智慧的化身……都是那么讓人無奈。
名著的讀后感范文 篇3
這本書的作者通過仔細觀察,多次實驗,細致描寫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作者寫得生動有趣,讀者讀得興趣盎然。
整本書所寫的昆蟲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極。這都要歸功于作者的仔細觀察,細致描寫。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著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后面,還生長著一些大牙,一共有三個。“為首的那條松毛蟲一面探測,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測定土的性質”等,這些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寫出來。光是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細致描寫,讀者才能看懂,又如“這小筒的外貌,有點像絲織品,白里略秀一點紅,小筒的上面疊著一層層鱗片,就跟屋頂上的瓦片似的”等,這些細致描寫,使整本書寫得更加生動、具體,引人入勝。
昆蟲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沒讀這本書之前,我不知道管蟲會穿“衣服”,不知道松蛾蟲會預測天氣,也不知道小蜘蛛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現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動物的思維方式比人還高,例如赤條蜂給卵留食物時,是把毛毛蟲弄得不能動,失去知覺,而不是殺死毛毛蟲,這樣,就可以給食物“免費”保鮮。又如舍腰鋒給卵捕蜘蛛時,是只捕小的,這樣每只就可以使小蟲只要一頓就可吃完,每頓就可吃到新鮮的,怎么樣?聰明吧!
作者寫出這些都是因為他仔細觀察,而我,則是一個不太會觀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師叫我寫時候,我總想不到題材。不過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課的路上,我發現了一隊螞蟻正在搬食物,經過觀察我發現,螞蟻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塊,然后頂在頭上,搬回窩里,然后原路回,再搬。這次我雖然仔細觀察了,但這是對我感興趣的事。現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對我們感興趣的事仔細觀察,應該對周圍的所有的事仔細觀察,才能做到無處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蟲也蘊含著大學問呢!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才能了解世界的奇妙。這是讀完《昆蟲記》后,我深刻體會到的。
作者寫出他仔細觀察,而我,則是不太會觀察生活的'人,老師叫我寫時候,我總想題材。不過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課的路上,我了一隊螞蟻正在搬食物,觀察我,螞蟻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塊,然后頂在頭上,搬回窩里,然后原路回,再搬。這次我仔細觀察了,但這是對我感興趣的事。現在我明白了:只對感興趣的事仔細觀察,應該對周圍的所事仔細觀察,才能無處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蟲也蘊含著大學問呢!
現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對我們感興趣的事仔細觀察,應該對周圍的所有的事仔細觀察,才能做到無處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蟲也蘊含著大學問呢!
名著的讀后感范文 篇4
“女人啊,你的名字是弱者。”這句出自莎士比亞的名句,在中國也能得到應驗,在男人殘酷的政治和戰爭漩渦中,女人作為弱者往往成為被歷史忽視的人群。
作為女性,貂蟬為《三國演義》中純男性世界爭添了不少柔和的色彩,她是王允除掉董卓的法寶。可貂蟬的事跡在歷史上沒有記載。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于月下焚香禱告上天,愿為主人擔憂。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里許給呂布,再明把貂蟬獻給董卓。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以后,貂蟬周旋于此二人之間,送呂布于秋波,報董卓于嫵媚。
呂布自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之后,心懷不滿。一日,呂布乘董卓上朝時,入董卓府探貂蟬,并邀鳳儀亭相會,貂蟬見呂布,假意哭訴被董卓霸占之苦,呂布憤怒。這時董卓回府撞見,怒而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飛身逃走,從此兩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說服呂布,鏟除了董卓。正是由于貂蟬的出現,才有了王司徒巧施連環計的佳話,才有了呂奉先大鬧鳳儀亭的風波,才有了兇橫無忌權傾一時的董卓宮門前的被戮,才有了兒女情長武功蓋世呂布的門樓上的殞命。
貂蟬形象存在的意義就在于,在這個清一色男人爭霸的世界里,成功地顯示出了一個絕色女子的膽量與智慧,正是這種非凡膽量的展示與高度智慧的運用,加速了漢末軍閥戰亂時代的結束,促成了一代雄才曹操、劉備、孫權等人的崛起,從而使已經風雨飄搖的漢室江山得以繼續延續。為報王允教養之恩而甘愿獻身的貂蟬,被羅貫中稱贊的智勇雙全,舍身救漢的奇女子,看似女中豪杰,實為男人手心的尤物而已。
在男權社會下,年輕貌美的貂蟬剝奪了愛與被愛的權利,身不由己,踏入虎狼之穴,毫無保留地奉獻自己的身體,完成了男人所謂的`“義舉”,但即使舍生取義,也難免被扣上“紅顏禍水”的帽子。貂蟬何其不幸!然而,自從呂布白門樓殞命之后,這位膽色俱佳的#39;奇女子便就此不見了蹤跡。是隨失敗的呂布同赴了九泉還是被勝利的曹操擄回了許昌這個疑問從群雄爭霸開始一直到歸晉統一也沒有解開,是作者無意間忽略了這樣一個重要的人物,還是出于某種考慮有意識地避開不談我們無從考證。電視劇《三國演義》中貂蟬已隨清風而去,化作了一片白云。
貂蟬去了哪里她又能去哪里呢死亡是惟一可供選擇的結局,也是她解脫的惟一方式,走完卑微屈辱的一生,身后留下一段故事和一個莫須有的名字,生不得自主,死終得自由,是非對錯,美丑邪正,隨你們發揮演繹去吧。
名著的讀后感范文 篇5
暑假有幸看到《陶行知教育名著》,我從心里感到高興。這本書給我很多建議,這些足以讓我受益終生。
陶行知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一點我非常贊同。先生如果只“教”或只“教學”,這是把學生當作“容器”,被動地接受知識,調動不起學生的積極性,也不能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先生只有“教學生學”,交給學生學習方法和鑰匙,啟發他們的思維,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才能“探知識的本源,求知識的歸宿”。“因為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著學生,熱心的先生固然想將他的所有傳給學生,然而世界上新理無窮,先生安能把天地間折奧妙為學生一齊發明?”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學生在學校里獲得一種學習能力比學習知識本身更重要。有了這種能力,即使離開了老師,離開了課堂,他們照樣能獲取知識。當今時代知識更新非常快,過去那種在學校里十幾年所學到的知識畢業后受用一輩子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教師要在傳授文化知識的同時指導學生學會學習。學生只有不斷地充電、加油、完善、更新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這也是當今社會所提倡的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
“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奉行的格言。陶先生不僅熱愛兒童,熱愛青少年,而且熱愛教育、熱愛科學、熱愛真理、熱愛祖國人民、熱愛全人類。作為教師,在家我要愛父母,愛孩子。在學校我要做到愛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差生。工作使我們賴以生存的本錢,更是我們價值得以體現的渠道,所以我要更愛工作。當然也要愛身邊的的每一個有緣人。心中常有愛,使自己每天都活得開心充實。雖然有時我也會因為學生的調皮而埋怨,因為他們的退步而急躁,因為他們的違紀而心煩,但一想到他們還是孩子,我就努力地克制自己心中的不滿。陶行知先生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我們當教師的,在教育中若能始終想著兩句話“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這樣的情感體驗就能使我們對學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責,多一份尊重,學生內心那顆愛的種子便會在教師的精心呵護之下生根、發芽。
實踐證明,“愛”是教育的基礎,教育是“愛”的事業。教師要以廣博的愛教育人,以崇高的精神感化人,以美好的心靈塑造人。讓我們學習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堅定自己心中“以愛育人”的信念,在教育旅程中抒寫最為壯麗的詩篇,奏響一曲激昂的人生凱歌!
名著的讀后感范文 篇6
《巴黎圣母院》這本書講的是寫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 “愚人節”那天,流浪的吉卜賽藝人在廣場上表演歌舞,有個叫埃斯梅拉達的吉卜賽姑娘吸引了來往的行人,她長得美麗動人舞姿也非常優美。這時,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羅德·弗羅洛一下子對美麗的梅拉達著了迷,他內心燃燒著情欲之火,瘋狂地愛上了她。于是他命令教堂敲鐘人,相貌奇丑無比的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達搶來。結果法國國王的弓箭隊長法比救下了埃斯梅拉達,抓住了卡西莫多。他把敲鐘人帶到廣場上鞭笞,善良的吉卜賽姑娘不計前仇,反而送水給卡西莫多喝。敲鐘人雖然外貌丑陋,內心卻純潔高尚,他非常感激埃斯梅拉達,也愛上了她。天真的埃斯梅拉達對法比一見鐘情,兩人約會時,弗羅洛悄悄在后面跟著,出于嫉妒,他用刀刺傷了法比,然后逃跑了。埃梅斯拉達卻因謀殺罪被判死刑。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達從絞刑架下搶了出來,藏在巴黎圣母院內,弗羅洛趁機威脅吉卜賽姑娘,讓她滿足他的情欲,遭到拒絕后,把她交給了國王的軍隊,無辜的姑娘被絞死了。卡西莫多憤怒地把弗羅洛推下教堂摔死,他擁抱著埃斯梅拉達的尸體也死去了。
她不僅有迷人的外貌,更有一顆純真善良的心靈,從她對待那只山羊,救下那個落魄的詩人,對于傷害過自己的卡齊莫多,送上的水和憐憫,對待愛情的犧牲,等,我們看到她是美麗的,她的身上心靈上沒有污垢,她是沒有被污染的。可是,這樣的天使一樣的姑娘,受到的.是怎么樣的對待呢?流浪,在最骯臟的環境里面生活,被所謂的上流社會排斥和嘲諷,被玩弄,被拋棄,被誣陷,被威脅,最后,作了徹底的犧牲。書中描寫了一個那樣的社會,和在那個社會生活中的種種人物的狀態,麻木的如那個弗比斯,最底層的如老鼠洞里的那幾個隱修女,瘋狂的副主教,還有盡全力反抗的最丑陋的卡齊莫多,副主教和卡齊莫多形成了人性上的鮮明對比,同樣愛上了美麗的姑娘,同樣的遭到了拒絕,他們的愛都是那么的熱烈,那么的誠摯,可是,一個是占有,一個是奉獻,已占有為目的的,當目的無法達到的時候,他想到的是毀滅,毀滅別人;以奉獻為目的的,當無法奉獻的時候,想到的也是毀滅,毀滅自己。
我想這也就是世界名著的真正魅力所在,它讓人看到的不是一個簡單的故事,它深刻的揭示了人類內心深處的一些活動,無論放在什么時候,什么社會,人的共性是始終存在的,對美好的向往,對美好的追求,對美好的贊美,人是一個天使和魔鬼的綜合體,人和人的經歷沒有相同的,也就是說,社會本身就不可能讓所有人享受到同等的待遇,這種不一樣的待遇,讓多少人的內心失去了平衡,失去了對美好的追求啊!
名著的讀后感范文 篇7
周末閑來無事翻著看了看弟弟剛買的《西游記》,兒時在電視上看到的西游記當中的畫面一幕一幕的從腦海中閃過。《西游記》和《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一起被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著,它是一部描寫旅游、探險和神話的長篇小說。《西游記》一共一百回,敘述了唐僧西天取經,路上先后收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三個徒弟,并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取得真經,修成正果的整個過程。
說起西游記相信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孫悟空,孫悟空是作者刻畫的主要人物,會七十二變,有重一萬三千八百斤的如意金箍棒,且本領高強、武藝超群,更是一個跟頭能翻十萬八千里,是許多人小時候最崇拜的偶像,我也不例外。小的時候對西游記可以說是百看不厭,認為孫悟空是個了不起的大英雄,認為孫悟空一個人就可以擺平所有的妖魔鬼怪,唐僧、豬八戒、沙和尚只是跑龍套的而已。但是最近當我再讀西游記時我卻突然發現他們師徒四人少了誰都不行。
唐僧這個人心慈手軟,膽小懦弱,他雖然沒有什么高強的本領,但是他卻有著一個至關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監督著孫悟空,使孫悟空不敢亂來,不然的話孫悟空不知要殺死多少人。例如在六個強盜想搶貧窮老伯的錢和糧食,結果被孫悟空打死。唐僧訓斥孫悟空時,孫悟空卻說是六賊不經打。這個故事雖然也表現出了孫悟空嫉惡如仇的性格,但是也表現出了孫悟空把他人生命當兒戲的思想。如果后來沒有唐僧的緊箍咒,孫悟空都不一定會去西天取經。
豬八戒憨厚淳樸,有時候會貪饞偷懶,是一個有缺點而又令人喜愛的喜劇角色。沙和尚則永遠是一副吃苦耐勞,一副老黃牛的樣子。雖然他們兩個沒有像孫悟空那樣高強的本領,但是他們倆的作用也不容小看。在唐僧被妖怪抓走時,孫悟空去救唐僧時因為妖怪們擺的一個陣而心神大亂,最后無奈逃走。后來幸虧豬八戒想出一個辦法救出師父。
我認為他們能夠修得正果最主要的原因是團結。每一次遇到危險時,他們都勇敢的去面對,沒有一個選擇退縮、逃跑,而是選擇勇往直前,選擇去面對。他們就像一塊鐵墻,怎么打都打不穿。因為這是一面由團結凝聚成的墻。
我認為在現實工作當中,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但是我們要團結一心,發揮我們整個班組的力量將工作完美的完成,為公司的發展貢獻出我們自己的力量。
名著的讀后感范文 篇8
在重讀名著傲慢與偏見前,寫下這篇文,記錄的,是我記憶中的傲慢與偏見。毫不懷疑重讀后還會有新的驚艷,甚至再寫讀后感,因為一本好書是值得反復閱讀的,每讀一次都會帶給你不同的感受。
簡奧斯汀的作品這兩年常常見諸于銀幕,其生命力可見一斑。貌似簡愛的作者夏洛蒂曾對她嗤之以鼻,總覺得這姑娘寫著英國鄉村屋檐下發生的瑣碎小事,缺乏戲劇性和激情澎湃的趕腳。是的,如果說簡愛像一曲奮進反抗的生命交響曲,傲慢與偏見就是一首悠閑細膩的田園小夜曲,個人有個人的愛,我更愛小夜曲。平凡人生雖然少了大風大浪的跌宕起伏,卻更為平淡雋永,就像簡奧斯汀借書中主人公之口表明的心跡,大意是說,城里來的人初到鄉下還覺得新鮮,時日稍久就不耐煩了,覺得日子單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總有新的話題,再小的空間也總也新的事物在發生,如果留意這有趣的一切,又怎么會覺得厭煩呢所以她的文,總帶著向上的朝氣,讓人不由自主地熱愛生活,因為生活是多么生機勃勃的事情。
在傲慢與偏見中,開始時女主人公因為他人的詆毀和當事人的矜持高傲對當事人產生了非理性的偏見,直到后來在事態的發展中看清了事實真相,和當事人冰釋誤會,同時在摒棄前嫌,拿掉了有色眼鏡后,發現了當事人可貴的品質和優秀的人格,正應了中國一句老話,日久見人心。她用了大量細膩的.描繪來展現生活中的細節,這些細節勾勒出一個個活靈活現的人物,他們各自不同的背景,修養和思想,睿智的語言和風趣的調侃在文中隨處可見,時時讓人忍俊不住,沒有說教,卻充滿生活哲理,讓人有獲益良多之感,不得不說,簡奧斯汀可以說是有大智慧的人,雖然和我們不在同一時代,但她的很多處事信條至今仍然適用。
談到傲慢與偏見,總要說到愛情。現在有很多愛情的命題,無非愛情重要還是生存重要之類的辯論。在傲慢與偏見中,錢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志趣相投也同等重要,套用一句時髦的話來說,你是什么樣的人就會吸引什么樣的人前來。作者似乎熱衷于對生活環境是否影響個人成長、個人品質如何在劣境中堅守等問題進行剖析,她的筆觸總是很辛辣見底,離不開衣食住行,也贊美真愛的思想交流;戀人們必須正視現實潔身自愛,但是沒有從相處中日久生情、有共同語言的那種顯然也不合適。不激進,她看似略微矛盾的表述,卻比別的女性文學更接地氣。如果曾經被粗制濫造的言情搞得迷失方向,正可以借簡奧斯汀的作品來洗腦重生。細讀慢品傲慢與偏見的字里行間,有高貴的堅韌,也有邂逅的驚喜。或許作者想說的是,感謝生活賜予的機會,不強求也不懦弱,美好的情感永遠是值得人們珍惜的。
名著的讀后感范文 篇9
伶俐且聰慧的伊麗莎白顯然不被母親本內特太太所喜愛,本內特太太認為伊麗莎白論端莊標致,不及簡的一半;論脾氣隨和,也不及莉迪亞的一半。可本內特先生卻偏愛伊麗莎白,認為她聰明機靈,勝過其他的女兒們。
有著五位女兒的本內特太太“缺乏悟性,孤陋寡聞,喜怒無常”,她一輩子就是希望把女兒們嫁個好人家,每天的樂事就是走東訪西,探聽消息。
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英國女作家簡·奧斯汀筆下的風俗小說栩栩如生地展現了當時鄉紳們的生活狀況,圍繞著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故事,雖經小小曲折,但描寫的花好月圓的'結局總是令人賞心悅目。
思想獨立、風趣幽默的伊麗莎白初見達西先生時,便認為他舉止傲慢無理,目中無人,不如魏肯先生風趣、低調、待人和氣。更因為聽了魏肯先生對達西先生的中傷而誤會加深,以致于感情的天平傾向花花公子魏肯先生。面對自己家族的遺產繼承人柯林斯先生的求婚,伊麗莎白不為所動,她對迂腐、世俗的柯林斯先生毫無好感,她心目中的愛情神圣不可侵犯,它屬于那位能夠開啟她心窗,撥動她心弦的人。伊麗莎白深知沒有愛情的婚姻對
她來說是恥辱和痛苦,她絕不可能從中得到她所想要得到的幸福。
而當好友夏洛蒂接受柯林斯的求婚時,伊麗莎白認為大大不可,夏洛蒂卻坦誠地道出自己并非是個浪漫情趣的人,只求有個舒適的家,而柯林斯先生完全符合她的條件,婚姻在此時完全成了不缺衣少食的現實堡壘。伊麗莎白顯然不同意好友的觀點,柯林斯先生能在三天之內向兩個人求婚,在她看來已經極不誠意了,而好友婚姻的態度也大大出乎她的意料。伊麗莎白很快感覺到她們之間的信任不再,唯有祝福好友幸福。
賓利先生對美麗善良、賢淑可愛的簡一見傾情,他和她簡直是天生的一對。每個人都認為簡和賓利先生毫無懸念地將結合在一起,而事情的發展卻不盡人意。賓利小姐的阻撓、達西先生的誤解,給這樁原本應該一帆風順的婚姻蒙上一層陰影。
故事一波三折,先是簡的大好婚姻受阻,賓利先生不辭而別;伊麗莎白斷然拒絕了達西先生的求婚,雖然他英俊富有,才貌雙全,但伊麗莎白無法接受她認為他所具有的傲慢與無理,一意跟隨自己心的呼喚;莉迪亞竟然與魏肯先生私奔,多虧了仍深深愛著伊麗莎白的達西先生暗中相助,才得以保全伊麗莎白家族名譽。
當然簡·奧斯汀從來不會讓有情人難成眷屬,達西先生為著伊麗莎白而改變了自己的態度,伊麗莎白也漸漸意識到過去她的偏見,轉而能夠接受達西先生。在達西先生修正了對好友賓利先生的影響后,賓利先生重新回到簡的身邊,抱得美人歸。就連莉迪亞也能體面地嫁給魏肯先生,盡管私下是因為魏肯先生收了達西先生一大筆錢。
名著的讀后感范文 篇10
話說:“《西游記》乃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作家吳承恩所寫,該名著有我們人人熟知的法師唐僧,大鬧天宮的齊天大圣孫悟空,蓬元帥豬八戒,卷簾大將軍沙悟凈和西海龍王三太子小白龍等等等。
我先來向你們道一道孫悟空。孫悟空乃是一顆女媧補天所剩下的仙石;經過幾千年的風化成為石猴,石猴孫悟空去拜菩提祖師時;向普提祖師學會了七十二變和筋斗云。
接下來我再向大家介紹一下《西游記》中的各個主要人物。唐僧,出生于河南洛陽近郊俗名是陳祎。他的家族是書香家,而且悟性極高。他只身前往天竺學習佛法;豬八戒,法號悟能,因調戲嫦娥被逐出天界,到人間投胎,卻投胎成豬胎,他會變身術,能騰云駕霧。故前往保護唐僧。沙悟凈原是天庭中的卷簾大將,因失手打碎琉璃盞被貶下凡,在人間流沙河興風作浪,他使用的兵器是一柄月牙鏟,經南海觀音菩薩點化,拜唐僧為師,與孫悟空,豬八戒一起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
名著《西游記》主要寫了唐僧和他的三個徒弟斬妖除魔,最讓我引人入勝的`有兩個故事。一,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二,獅駝洞戰三魔。
我先向大家講一講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唐僧師徒四人為取真經,行至白虎嶺途中,在白虎嶺這個地方住著一個尸魔白骨精。途中一打:白虎嶺走出來一位年輕村姑,悟空說:“它是個妖精。”說著,就取出如意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二打;山坡上出現了一個年滿八旬的老人,手掛著彎頭竹杖一步一聲地哭著走來,孫悟空二話不說就打死了這個妖怪。三打;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后,走上前迎著妖怪,笑道:“你瞞不過我、瞞不過別人,就眾神仙面前一棒子打死了這個白骨精,這就是三打白骨精的故事!”
又一個夏天過去了,唐僧師徒四人路徑高聳入云的大山,見到一位老人就上去問原來這個老人是太白金星變的。他告訴孫悟空,這里叫獅蛇嶺,有八百米長,中間有個獅蛇洞,洞里有三個大魔王,一個叫青毛獅子,一個叫黃牙老象,一個叫金翅雕鵬,孫悟空變成一個小妖,得知一大王能吞下十萬天兵,孫悟空接著問二王和三王的本領,小妖說:“二王身高三丈,鼻子像一條蛟龍。如果和人打,只需鼻子一卷,即使你是鋼筋鐵骨也會被卷進肚子里;三王從天南飛到地北,只要一眨眼時間,就可以飛回來,也隨身帶著陰陽二氣瓶,一時三尅就能把人化成血水。”然后,孫悟空叫來如來佛、文殊、普賢兩個菩薩。原來這三個魔王都是如來佛、文殊的坐騎,三兩下功夫就打敗了。
《西游記》的故事一環接一環,非常引人入勝,我常常喜歡看《西游記》,希望大家也可以看一下!
名著的讀后感范文 篇11
在我初讀“城南舊事”時,我是帶著一種完成任務的心態去閱讀的,可是當我一次次被小英子感動后我就深深的融入到了主人公的世界里……
英子小時本身并不與普通孩子有什么兩樣,只是在妞兒與秀貞的離去后,在蘭姨娘與德先叔的離去后,在宋媽的離去后,在草叢中那個陌生人的離去后,在爸爸與自己天人永隔后,她,長大了,她,也更成熟了,她懂得了離開朋友的難過,懂得了失去親人的哀傷,懂得了因為自己的過錯導致了別人的不幸后的深深的歉疚之情……
對一個孩子來說,英子遭受了別人所沒有的打擊,但又和其他孩子一樣在大人與大人之間聽聽這個,探探那個,她有自己的想法:當媽媽對她說“小英子,看見這個壞人了沒有?將來長大了就把這事兒寫一本書,說一說這個壞人怎么做了個賊,又怎么落得這么個下場。”她反抗了,她的憐憫使她懂得了那個賊的辛酸與內心深處的痛苦,而媽媽卻同更多的人們一樣只看到了贓物,只看到了賊的面孔,只看到了賊所犯下的錯誤卻沒看到賊的內心。大人們心底里對賊更多的是憎恨與厭惡。但孩子們有時的一點好問使他們在隱約間看到了透過賊外表的情景,他們會同情會憐憫,會體諒會同看普通人一樣看待他,不用帶鄙視的眼光看他。
孩子們并不懂男男女女之間的情愛關系,但是守衛他們心中溫暖的家庭是他們與生俱來的本領。小英子不了解爸爸對蘭姨娘所產生的想法但是她的潛意識告訴她爸爸媽媽之間一定有什么事發生了,而爸爸的眼神與動作讓她恨上了蘭姨娘。她開始想方設法的為蘭姨娘找一個愛人,從而使她的.家庭不至破碎,使她依舊能感覺到爸爸媽媽,的愛一個都不少。于是她就促成了德先叔和蘭姨娘。可是當她看到醉醺醺的爸爸眼中的一縷悲涼與心痛時她的同情又使她感到有些對不起父親,隱約覺得自己有些自私,有些不體諒爸爸,可是心中天平的方向卻告訴她,她并沒有做錯,她純潔的心靈為了彌補那些對爸爸愧疚的主動為爸爸做事。我們這些小孩子的確不懂大人們所謂的“愛情與婚姻”可是我們的愛護家庭,珍惜家庭卻不知有沒有勝過一些爸爸們或一些媽媽們呢?
小英子用她自身的故事詮釋了孩子們的行為在大人眼中不可理解,也讓我更加珍惜童年時光,蔫知我長大不會同普通人一樣看待那個賊,看待小孩子們的做法呢?
名著的讀后感范文 篇12
“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廣袤無垠的草地上到處飄蕩著牧民們動人心弦的歌聲。小時候的我,對蒙古大草原充滿著幻想。
我們是漢族,自稱為龍的傳人,骨子里流的都是農耕民族的血。剛翻開書頁,對在草原上飛奔的游牧民族感到驚訝與好奇。草原的人們與狼打交道,他們在與狼的戰斗中從狼身上學會了很多——團結,耐心,堅持不懈。出身于蒙古的成吉思汗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他的精銳部隊,一直攻打到如今的歐洲。他那強悍的`部隊,捉摸不透的戰術,都令人望而生畏。這些,都是從狼那學來的本領。
小的時候,外婆跟我講有關狼的故事。在我印象中,狼是無比狡猾,兇狠的。對于我們漢族來說,我們對狼的壞印象不僅僅是因為兇狠的狼吃掉了我們的牲畜,還因為我們從小怕狼,怕狼一樣的蒙古騎兵。農耕民族的人民恨狼趕狼,絲毫沒有看到狼的好。仗著有自己的肥沃土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到了清朝,皇帝認為自己大清帝國物產豐富,不需要與外界進行交往,從而導致閉關鎖國的現象。對于環境的改變也是從耳不聞,面對一塊塊土地被開墾成黃地,沙漠時,他們視而不見。一塊塊土地沙漠化,地球環境開始惡化。他們不但沒有采取行動,反而繼續開墾,繼續使土地沙漠化。如今派漢人到蒙古等地去支援,其實更是使環境惡化。漢人到了蒙古之后,不顧當地民族的勸告,進行全面捕狼,剝狼皮,吃野味,破壞大自然的生態平衡。美麗的白天鵝也慘遭不幸,美麗的天鵝湖已變成一灘死水,毫無生氣。
《狼圖騰》,警醒著人們,對于自然環境的破壞要付出代價。書中的老牧民經常提到的騰格里,類似于西方人們心中的上帝,我們的老天爺。我開始覺得這很迷信,但漸漸地覺得騰格里就是大自然的化身,人們若不尊重大自然,不遵循其中規律,就會收到他的懲罰。而這也是狼能在草原上生存下來的原因,狼是騰格里派來維持草原平衡的神。它吃老鼠,為草原除了害;它也吃羊,雖說給人們帶來一定的損失,但它們為保護草原又添了一份貢獻,維持了生態平衡。草原狼與草原人就是這樣的和諧共處,互相斗爭,互相依存,相互促進。
讀完《狼圖騰》,我感受到蒙古草原那古老而獨特的氣息,領略了游牧民族古老的文化與傳統。美麗的騰格里浮現在眼前,從遠處傳來陣陣狼嚎,蒙古草原在騰格里的呵護下成長……
名著的讀后感范文 篇13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
《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斗爭為主要描寫內容。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無不個極其態,讀后感《問題寫名著讀后感》。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后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并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辦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后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病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臣,這便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并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
再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雄。他說劉備與他是并世英雄,說得劉備全部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便太平了。后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普通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還有趙子龍長坂坡單騎救主,巧用苦肉計黃蓋受罰、三江口周瑜縱火等等《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后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名著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名著的讀后感11-29
名著讀后感07-26
經典名著讀后感11-02
名著讀后感08-20
讀名著的作文12-18
名著里的好句01-18
名著中的好句05-21
與名著同行作文11-20
名著《簡愛》讀后感09-02
(熱)名著讀后感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