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讀后感>讀《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有感
讀《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有感
更新時間:2024-08-08 10:05:24
  • 相關推薦
讀《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有感

  讀完一本書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有感1

  首先我明白了什么是習慣!習慣就是人的行為傾向。也就是說,習慣一定是行為,而且是穩定的,甚至是自動化的行為。用心理學的話來說,習慣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穩固聯結。壞習慣是一種藏不住的缺點,別人都看得見,他自己看不見。因為習慣是一種自動化的行為,潛意識表現的行為,并不一定是他自己希望的行為。

  作為學生,很明顯,習慣對于他們今后的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看了《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這本書之后,我想,作為孩子,要養成的習慣有很多。總得說來,應該有生活上的和學習上的。這兩點對于孩子來說,要是養成了好的習慣,那么對于今后的成長來說是大大有利的。

  首先是生活上的好習慣。生活是一個很廣泛的定義,對于孩子來說,在生活這么大的范圍上培養好習慣,自然是過于抽象了。俗話說,凡事要從小事做起。那么,要在生活上養成好習慣也可以從小事做起。比如說,每天節約一元錢。當然,在人們的概念里,一元錢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如果我們每天節約一元錢,一年就能省下三百六十五元錢。凡是巨大數額的錢不都是從小數額的錢慢慢地積累起來的嗎?當然,對于孩子來說,他們未必會有這樣的概念,但是,只要孩子養成了節儉的習慣,不管是否理會其中的意義,一旦他們長大了,就會明白過來,原來自己養成了這么好的習慣,必定是很歡喜的。就像我們都尊敬的周總理,他的節儉是國人們都知道的,在那樣困難的時期,周總理用自己的節儉來為國家省下各項經費以幫助國家走向預想的方向。所以,節儉不僅僅是讓人歡喜,有的時候,甚至是可以為國家和社會作出貢獻。由此看來,在生活上養成好的習慣,必定是有利的!

  作為學生來說,學習是他們的主業,當然,活到老,學到老的訓誡也鞭策著我們要時時刻刻不忘學習。對于學習來說,好的學習習慣能夠讓學習的人事半功倍。比如說,有一個孩子,在學習前,總會先整理自己的桌子。這是個好的習慣!為什么這么做會是個好習慣呢?我們都知道,作為孩子,今后要面對很多的考試,而面對的考試多了,那么心里的壓力就會沉重。壓力大了,有的時候會使得孩子的心理扭曲,產生心理疾病。這樣對孩子的將抗成長是非常不利的.。當孩子在學習前把桌子整理一下的話,難么在這個短暫的時間,使得自己整理好心態,以正確的心理面對學習上的成功和失敗。這樣的孩子勝不驕敗不餒。養成好的習慣可以幫助孩子養成好的心態,正確的心態可以幫助孩子在學業上得到成功!

  《教育就是養成好的習慣》上說,對于一個習慣來說,是要經歷過程的。所以,孩子的習慣不是一下子就出現的,而是在周圍的人的習慣中潛移默化中形成的。對于成年人來說,自己有的習慣自己是不會知道的。這樣的習慣在條件反射下,會在無意中在孩子的面前表現出來。那么孩子就會去模仿。所以,當我們被告知,哪兒做得不好的時候,就要時時刻刻注意了,應該抱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心態面對。因為,我們的一言一行我們都在孩子的眼中。如果我們的不良習慣到了孩子的身上,就是對孩子今后的發展不負責任。

  養成好的習慣是不容易的,所以我們要時時刻刻都要注意!

讀《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有感2

  通過讀《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做事的習慣,我覺得教育孩子要有正確的方法,要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和良好的行為習慣,要開發孩子的智力,引導孩子對周圍事物的興趣,養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習慣。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使許多父母頭痛的問題,要矯正此毛病,可從孩子的健康情況、個性及家庭環境入手。 孩子分心的程度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有所改變:兩歲的兒童,平均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長度為七分鐘;四歲為十二分鐘,五歲為十四分鐘。孩子年齡越大越會逐漸懂得將注意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而日漸增加專注的時間。因此,判斷孩子是否專心,應依據其年齡的專心時間長度,而非依據家長的主觀感覺。同時不應該強迫孩子長時間的學習,學習之間要安排適當的休息和調整. 孩子不專心,通常表現為兩種情況:其一是注意力飄浮不定,專注的目標會經常轉移;其二是心不在焉,常沉浸于白日夢而忘記眼前的事情,后者其實不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只是將注意放錯。只要家長用心糾正,使他們將心事轉移到主要事情上去,往往會有驚人的表現和成就。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甚多,在生理方面,孩子若身體不適,警力或知覺發展不良,天生好動,以及神經系統或大腦微功能發生問題時,都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這些情況都必須由醫生檢查和治療。

  此外,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不足,過分依賴、缺乏耐心或情緒困擾時,亦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這些情況大多數是教育方式和成長的環境所造成的。 除了解決生理上的.問題外,家長應該認識到,專心其實是一種可以訓練、學習和培養的行為習慣。因此在埋怨孩子不專心的同時,亦要反省自己有無不對之處。

  例如,孩子玩游戲時全身投入,正是在培養聚精會神的習慣,此時家長切不可任意打擾、干涉和打斷。平時家長可以將游戲時間與日常生活配合恰當,并指定一個固定的玩游戲的角落,將環境安排得有條不紊,以減少孩子分心的外界事物。家長亦切勿要求孩子做不感興趣或超過能力所及的事。以免他們借著不斷變換活動來逃避大人的責備。

  對于小學生已經有馬虎習慣的孩子,應該合理安排作業和游戲的時間,盡量給孩子寬松的時間,不要一直處于很忙的狀態中.還有,要學會等待孩子,沒一個習慣的養成和缺點的克服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如果我們付出了努力,等孩子長大了以后,情況一定會好起來的.

讀《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有感3

  最近看了孫云曉著的《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給我印象最深刻,讀完整本書不由得感到教育的重要性。

  書中那流淌的思想,那細致入微的點點滴滴的教育經驗和養成教育的妙招,著實讓人感到身為教師肩頭那份沉甸甸的責任,任重而道遠,并讓我深深地體會到習慣的養成必須大處著眼,小處入手的道理!

  葉圣陶先生說: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這句話說明了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重要性,也指出了培養學生良好習慣是我們每個老師義不容辭的職責。

  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各種各樣的習慣,如果單從表面來看,它是一件小事,不引人注意,但是很多人就失敗在不良習慣上。

  由此看來,習慣決定著命運。

  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不但可以提升我們的教育教學質量,更重要的是它影響著學生今后的發展,關系著他們一生。

  在我教學生活當中,我已經深深地體會到習慣對于學生學習與生活的重要性。

  教室的衛生每天都有值日的學生負責清潔打掃,但是地面上總還是存在紙屑;上課時反復強調的問題,到作業中還會有學生出現錯誤;經常教育學生上課應專心聽講,可是在課上還總是有學生要思想開小差;每次作業批改講評后要求學生訂正,可是還是有小部分學生不訂正……學生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是因為他們還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

  初中階段是人的成長的關鍵階段,也是人的基礎素質形成的關鍵期。

  心理學研究表明:習慣在小學低年級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給予特別的教育,形成的習慣很難有多大的改進,所以盡早使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很重要的。

  學生在初中階段,習慣既容易建立,也易于鞏固,不良的習慣若被及時發現也易于糾正,等到不良習慣越積越多并穩固定形時,既影響良好習慣的建立,又不易糾正。

  所以作為一個初中老師,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更是顯得猶為重要。

  這本書從多方面對養成教育進行了具體的闡述,書中有養成教育的基本理論、內容、途徑及方法,其主要的內容就是培養好習慣的`六大步驟:

  第一、認識習慣的重要性;

  第二、與孩子一起討論制定適當的行為規范;

  第三、進行形象感人的榜樣教育;

  第四、持之以恒地練習;

  第五、及時而科學的評估引導;

  第六、創造好環境,培養好風氣。

  在孩子面前,德高為范,學高為師。

  教師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如果課堂上,要求學生坐姿正確,首先老師就是孩子們學習的榜樣,所以我們的一言一行來不得半點馬虎。

  因為老師的品格對學生構成一種巨大的影響力,這力量絕非教科書、格言和道德說教所能代替。

  它不是貼在墻上的豪言壯語,也不是寫在紙上的名言警句,更不是掛在嘴上的信條,而是教育者用生命對學生的教育。

讀《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有感4

  為了完成一學期一篇的讀后感,更為了“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最近,特地拜讀了孫云曉老師的《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一書,我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了,現已經讀完了六個章節。

  我覺得這是一本給人思想影響深刻,指導我們如何做好教育工作的一部好書。閑暇時讀讀孫老師的著作,既能增加趣味,又能增長知識,更重要的是讓我學會了以平和的心態對待同事,對待學生,對待自己正在牙牙學語的兒子。我不斷地告誡自己,一定要耐心地等待兒子長大。朱永新老師說:“云曉是一個真正走進兒童世界的學者;而我們通過閱讀他的作品,在走進孫云曉世界的同時,也走進了兒童世界。”

  這本書強調的主要是好習慣的養成決非一日之功。據專家研究,一個習慣的養成至少需要21天的時間。小學階段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不論什么工作必須靠教師做長期的、耐心細致的工作。真正的教育不是單憑說教,而是靠訓練。沒有強化訓練就養不成習慣。比如說要培養學生不亂扔紙的習慣,班主任老師教育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給學生施加壓力,告訴他必須怎么做,否則會有什么樣的后果,直到養成習慣為止。世界上的事情,怕就怕認真,怕就怕堅持,如果你真的凡事認真,堅持去做,別的老師能做到的我們也一定能做到,這就是習慣的養成,堅持才有習慣,習慣在與堅持。另外我們學生的寫字習慣,早讀習慣等等,都要經過老師的強化,學校的督察等強化手段,達到一定的效果。“許多養不成習慣的教育,都是一壺燒不開的水;教育習慣比一般的教育失誤更影響孩子成長”。這都是孫云曉老師的至理名言。“什么是教育?當你把你受過的教育都忘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愛因斯坦的這句話說的非常機智。真正的教育是忘不掉的,孫云曉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觀點“忘不掉的才是真正的素質。什么是忘不掉的?習慣就是忘不掉的,它成為一種自動化的行為、穩定的行為,它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穩固的聯結。”從這句話里我們可以再次看出,培養一個好習慣是多么的重要。

  本書第四章講做人的習慣,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書中說“‘做人’絕不僅僅是一個道德范疇內的概念,更不僅僅是一個空泛的詞語。它與我們的'生活實踐聯系得非常緊密。長期以來,‘做人’似乎總是停留在純粹的道德范疇,實際上它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成功概念。”文中提到:“擁有一顆愛心是做人的基礎,做人離不開四塊基石,即真誠待人(愛心),誠實守信(誠信),認真負責(責任心),自信自強(自信)。”這里的第一塊基石就是愛心。我們知道:愛,那是真正的智慧,沒有對人純潔的愛,沒有對美好人性的向往,沒有對生命的關懷,沒有最起碼的人間溫情,也就沒有了生活,世界也就沒有陽光。讀孫老師的這一名著,使我明白了作為教育者,也必須是愛的使者,讓悲憫與同情成為我們的生命情感,通過我們的努力工作,使下一代擁有以生命尊嚴為基礎的價值觀,擁有美好心靈,使整個社會真正地實現和諧。

【讀《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有感】相關文章:

培養好習慣的作文01-15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讀后感02-26

培養好習慣的作文7篇[實用]01-20

讀《養成好習慣》有感04-03

讀《我就是數學》有感02-20

讀寬恕就是釋放自己有感08-06

讀《怎樣培養真正的人》有感03-16

讀《怎樣培養真正的人》有感(精選11篇)06-28

讀《愛的教育》有感(經典)11-18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一级少妇全黄性色生活片 | 亚欧一线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1 | 亚洲一本大道在线 |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 | 在线欧美日韩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