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讀后感>《阿Q正傳》讀后感
《阿Q正傳》讀后感
更新時間:2024-10-16 05:48:37
  • 相關推薦
《阿Q正傳》讀后感1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阿Q正傳》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阿Q正傳》讀后感1

  “勝利”過頭了甚至招來災禍自己也不知這就麻煩了。阿q死了,他并不清楚自己為什么死。死都死得如此糊涂,他的人生怎能算不上是悲劇的一生?尤其是最后一句旁白說阿q“子孫繁多,至今不絕”使觀眾在欣賞完電影的`同時,將彼時與此時對比,尋找現實中的阿q,從而產生許多感慨。

  這真的是一部發人深思的電影。

《阿Q正傳》讀后感2

  他想:革命也好吧,革這伙媽媽的命,太可惡!太可恨!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黨了。和精神勝利不同,阿Q這個時候的感受完全具有現實的根據:向來驕橫霸道的趙太爺換了一副面孔,怯怯地迎著他低聲叫老Q;趙白眼也改口稱他Q哥,想從他這里探聽革命黨的口風。

  但這有點被壓迫者的報復思想,阿Q對革命并不了解。當封建地主篡奪了革命的果實,扼殺了農民的要求時,阿Q還只是阿Q,留給他的是悲慘的結局,也是辛亥革命的`悲劇。農民急切的要求地位,而革命不深入農民是無法成功的。

《阿Q正傳》讀后感3

  自欺欺人的精神勝利法可以讓一個健全的`人變得冷漠、麻木和懦弱,更會使一個國家沉淪不進。

  作為理性的動物,我們就應該學會運用理智和勇氣壓倒它。面對現實,正視現實,不逃避窘境和困難,學會承受生命中的失意和失敗。

《阿Q正傳》讀后感4

  阿Q是一個落后的雇農.作為一個落后的流浪的雇農.他的個性是非常突出的.他的生活方式,個性、心理活動和精神面貌不僅與趙太爺迥然不同,就是與王胡、小D等也顯然有別。正想魯迅先生所說的',阿Q有著“農民式的質樸,但也沾染了游手之徒的某些油滑”。如阿Q的日常生活就是“割麥便割麥,舂米便舂米,搖船便搖船”。這不僅正面說明了阿Q作為一個流浪雇農的貧困生活,而且從側面表現了阿Q從本質上說來那種勤勞、老實、淳樸的農民性格。

《阿Q正傳》讀后感5

  也許,在那個時代,像阿Q那樣的人,還會有一條“活路”;可是,在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那些只會逃避現實、使用精神勝利法的人只會被淘汰,而不會取得成功。

  也許,有時候,作作白日夢、滿足一下自己的心愿也是允許的,可是,我們不能把幻想當成生活的全部,而是要有計劃的去努力,盡量地去完成自己的'心愿,讓自己的夢不再是虛幻的,讓自己的夢變成眼前的現實吧!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鐘粟。”讀好書是我們唯一能在社會上立足的方法,更是實現我們夢想的唯一途徑!

《阿Q正傳》讀后感6

  阿Q好像一直存在,他的精神延續著,就像雖然我們國家在富強,但面對日本,韓國,美國的經濟文化侵略,中國總是人民內部反抗,說什么抵日抵韓,不過是三分鐘熱度,還是被壓迫著。

  “美國創意,日本設計,韓國研發,中國制造。”當我們在國外看到中國制造時,我不知道是應該驕傲還是傷感,不過我可不希望像阿Q一樣來精神優勝。

  魯迅走了,但阿Q任在,手捧《阿Q正傳》,希望不是自照鏡子。

《阿Q正傳》讀后感7

  這種日子若是放別人身上,肯定活不下去,但我們的阿Q先生卻能活得好好的,并且還能給他人灰暗的生活添一點亮麗的色彩。這是為什么呢?因為精神勝利法——阿Q唯一的精神武器。和人家打架,被拽著辮子撞墻,他這樣安慰自己:兒子打老子;追吳媽未果,他窩在破廟里安慰道:腳太大,配不上自己。憑著這精神勝利法,阿Q在一次又一次的.失利中堅強地活了下來。

  阿Q其實也不是老被欺負,有時候他也會主動找一些可憐人欺負一下:在看到小尼姑時他跑過去調戲人家;見到小D時,他又去找人家大家。所以阿Q屬于那種欺軟怕硬的可憐人,而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阿Q正傳》讀后感8

  “精神勝利法”至使他茍且地活了一生,專門受人欺壓,而自己卻不會反抗,也沒有能力反抗。他是一個社會底層的人物,是專門給別人調侃的一個卑微的小人物。他根本翻不了身,因為他是不會懂得一種外在與內在都勝利的感覺,他只知道自己在精神上的勝利。

  阿Q的心中是期盼革命的,因為只有革命才能使他有新生活的可能。所以他和一路“革命人民”一起鬧“革命”,可是他在土谷祠的“革命”就等同于土匪強搶他人財物,這也正因為他獨特的一套心理醫療法所致的`思想:極端地認為真正的革命就是這樣的。其實不然,正和他想象的相違背,在他的一生中,缺乏的不僅僅只是錢,還有感情方面!

《阿Q正傳》讀后感9

  阿q很可憐。他一次次地受欺負,賭博明明是贏了卻連錢也拿不回來還莫名其妙地被打了;一次次地被地保索財,調戲吳媽后被告知要去賠禮道歉,還得賠償趙老太太東西,他很疑惑,但還是任人擺布了。但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他被人欺負不敢反抗,看到小尼姑便上前將之欺凌來解氣。欺軟怕硬的`性格特點展露無遺。而旁邊看客的看笑話、起哄的態度更顯示了那個時代的人情冷漠,世態炎涼。

《阿Q正傳》讀后感10

  《阿Q正傳》是魯迅先生的著作之一,語言風趣幽默、生動活潑,把主人公阿Q自我安慰、封建迷信和不敢面對現實的性格描寫地淋漓盡致。

  阿Q是一個典型的'貧窮流浪者,過著整天被人欺負,又不能還手的生活,可就是這樣他也能過得逍遙自在。作者在第二章《優勝記略》中寫道:“阿Q很自尊,所有未莊的村民,他都不放在眼里。”

  正是因為這樣,阿Q才無論遇到誰來欺負他,他都能自我療傷,即使被迫說自己是“畜牲”,他也能認為和第一次當秀才一樣。剛賺來的大洋丟了,他第二天就能忘。

《阿Q正傳》讀后感11

  電影看完了,免不了有一些感觸。可要是付諸筆下,不免有些為難。當然,自己眼高手低是一原因,但除此之外,這跟電影的.主人公阿Q有很大關聯。

  阿Q這個形象實在叫人為難,怎么說呢,他就像是云中月,有一會子你能從云縫隙窺清它的全貌,但云隨風動,很快月兒又被遮隱住了,而事實上,月兒卻并沒有一絲改變。

  呵呵,貌似有一點舒婷一直努力宣揚的朦朧美,但只要你真的認認真真地完完全全地將它看完,再略經思考一下,你就覺得它非但不美反而丑陋,如同未經彩繪過的泥塑。

《阿Q正傳》讀后感12

  阿Q是舊社會所產生的墮落的中國人典型,魯迅先生用諷刺意味的手法寫出國人病態的社會和人性的善良與丑惡,《阿Q正傳》讀后感200字。我感受最深的應該就是阿Q那被踐踏的.人權以及覺得自己永遠是對的的“精神勝利法”了,這實在是一個要不得的想法,所以我想就以這個方面來討論。“精神勝利法”是阿Q在遭受到種種挫折后所發明出來的東西,說好聽一點是精神勝利法,其實根本就是駝鳥的心態,遇到困難只往地下鉆,不會真正的去解決問題,只能夠轉身就跑。

《阿Q正傳》讀后感13

  剛剛讀過魯迅先生在故鄉中寫的一段《阿Q正傳》。

  文章的主要內容就是說阿Q這個人,欺軟怕硬,每每遇到比自己強的人,就會非常不服氣。遇到不如自己的人,就會欺負他。這篇文章雖然主要描寫的是阿Q,但是這篇文也體現了當年社會產生墮落的中國人,阿Q這個主人公主要代表了當時社會的墮落,體現了當時中國人的庸俗。但是,在這段文章里,最深刻的還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了,文章中,阿Q為了減輕外界帶給自己的壓力與挫折,他只能想盡各種辦法倆逃避現實,用這種方式。阿Q足以安慰自己。

  阿q,這一個人,代表了當年整個中國的'形象,同時魯迅先生也生動的表達了阿Q這個人的特點。

《阿Q正傳》讀后感14

  再次讀它,好象已不會佩服阿Q的精神勝利法了,他是矛盾的,雖然他游手好閑,但他始終是農民,他骨子里是質樸的.,不過他有點愚蠢罷了,還有點膽卻,他不敢面對自己被壓迫的悲慘,就說服自己,在幻想中滿足自己。

  阿Q性格的某些特征是中國一般封建農村里普通農民所沒有的。即瞧不起城里人,又瞧不起鄉下人;從自尊自大到自輕自賤,又從自輕自賤到自尊自大,這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這樣典型環境里典型的性格。

  阿Q原來認為革命就是造反,造反就是與他為難,一向表示深惡痛絕。現在看到百里聞名的舉人老爺居然這樣害怕,未莊的人居然這樣慌張,便不免對革命神往起來。

《阿Q正傳》讀后感15

  眾所周知《阿Q正傳》不僅是魯迅最優秀的小說,也是中國現代文學上最杰出的`小說,所謂“曠代文章數阿Q”。小說集中塑造了一個充滿精神勝利的阿Q形象,這一形象不僅高度概括了辛亥革命時期落后農民的共同特點。

  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我已經讀了N多次了,至今依然未明白其中的含義!

  正如魯迅先生在開頭寫的其實像阿Q這樣的事,早已藏在我心中多年了!只是借這個社會表達出來而已!

  “精神勝利法”,這是阿Q再受到挫折后的結論,說好聽點是“精神勝利法”,其實就是遇到困難后不敢面對,好像鴕鳥埋頭一樣,不敢面對困難!

  魯迅先生,你總是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魯迅精神萬歲!

【《阿Q正傳》讀后感】相關文章:

《阿Q正傳》讀后感07-07

《阿Q正傳》讀書心得10-28

讀《阿Q正傳》有感01-11

《阿q正傳》讀后感(精選25篇)08-16

阿Q正傳讀后感(15篇)11-26

阿q正傳讀后感5篇03-08

《阿Q正傳》讀后感[實用15篇]08-16

q傷感說說11-25

我的Q寵作文02-10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 色妞亚洲欧美精品在线 | 一区二区欧美日韩高清免费 | 午夜福利中文字幕首页 | 中文字幕在线网站 | 五月婷婷之五月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