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貓》的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貓》的讀后感 篇1
我看了一篇好文章,是老舍先生的《貓》。
這篇文章講的是作者觀察貓的性格和貓滿月時的可愛和淘氣。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它又老實又貪玩,一玩就玩上一天一夜,可它聽到老鼠的一點動靜,又那么的盡職,它能屏息凝視,一連就是幾個小時。它要高興,比誰都溫柔可親,她不高興時會一聲也不出,它總想藏起來,可它又是那么的勇猛。小貓滿月時更可愛,腿腳還不穩,可是已學會淘氣。它很勇敢,雖然一起玩老會摔倒。可是它總是摔倒了又站起來。它長大后就去花園里玩來玩去,弄的枝折花落,可你見了也不忍罵它。
讀了這篇文章,我的的確確覺得小貓的性格非常古怪,但是滿月時的小貓也是那么天真可愛,那么生機勃勃!通過作者的`仔細觀察,我明白了許多關于貓的知識。
在這篇文章里,我感受到老舍先生對貓的無限喜愛,在他筆下的貓生靈活現、栩栩如生。通過老舍筆下的文章,我也越來越喜歡貓了。在平常生活中,我們也要和老舍先生一樣熱愛動物,一樣仔細觀察我們身邊美好有趣的事物并且去描繪,讓更多人能夠熱愛大自然和愛護小動物。
《貓》的讀后感 篇2
大黑是一只寄居在車夫家卻不知道天高地厚的肥黑貓。大黑認為車夫和教師這兩種職業相比較的話,“肯定是車夫了不起”,理由是車夫比教師長的壯實。這么個理由估計全人類都要不同意了。“咱家”對它的態度是“敷衍”的“恭敬”,真是好一只世故的貓頭!但這只吹牛的黑貓也是相當可愛的。“只要在他的威風面前表示心悅誠服,喉嚨里呼嚕嚕地打響,表示洗耳恭聽,他就成了個最好擺弄的貓。”這黑貓明顯的受到車夫主人的影響。但即便是這么俗不可耐、欺軟怕硬、不學無術的貓也有著不贊同主人的說法:“再怎么賣力氣捉老鼠,能像人那樣吃得肥嘟嚕的貓,畢竟是舉世罕見喲!
人們把貓捉的老鼠都搶了去送給警察。警察哪里知道是誰抓的?不是說送一只老鼠五分錢嗎?多虧我,我家主人已經賺了差不多一元五角錢呢。可他輕易不給我改善伙食。哎呀呀,人哪,全是些體面的`小偷喲!”這不正是那些忍氣吞聲被資本家剝削的還未開化的工人階級真實的心理寫照嗎?這“體面的小偷”正是那些榨取剩余價值的卻表面光鮮的資產階級的最佳稱謂。
《貓》的讀后感 篇3
我覺得,日本女作家佐野洋子的繪本圖書《死了100萬次的貓》是一個既屬于孩子又屬于成人的童話,往深了說,這是一個關于生命、關于愛的寓言,所以,當我和孩子一起讀完了這本書,我覺得它是一本超越了時代的圖書,一本讀100萬次也不會厭倦的經典名作。
這本書為什么不叫《死了100萬次的貓》而叫《活了100萬的貓》呢?我想,這是因為作者更想能告訴大家“活著”的感覺吧。有很多時候,我看看周圍那些“活著”的人,有太多的人每天都在重復著過去,我覺得他們雖然活了10年、20年,甚至更長,但好像只是“活過”了1天,或者是重復著一天又一天。有很多人從不知道生活、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每天都在為別人或在別人的.標準中活著,很少為自己活過。
讀完這本書,我有了一種生命的頓悟:成長是生命的自然、也是最本質的屬性;無限發展自我,則是生命的意義,是對生命的尊重;愛與被愛是為了生命的延續,是生命的價值。
《活了100萬的貓》告訴了我生命的意義所在,讓我們在閱讀中重新找回自我,也讓我們在感悟中不斷調整生活的姿態,綻放出更加美麗的生命之花。
《貓》的讀后感 篇4
近,我們全校共讀了一本書,名叫《我的兒子皮卡——仰望天空的貓》,昨天我將它看完了,合上書本,我就仿佛看見了那個淘氣的小男孩,還有一只只五顏六色的蜻蜓,和那只貓,圍繞著皮卡,皮卡被爸爸抱著,向大家告別。
我眼前出現我影響最深的那一段——橘貓,還記得那只快要死掉,卻化險為夷的貓,它是從河上漂來的,它秀氣、清爽、溫柔,它優雅、高貴,它多可愛呀!它是皮卡的玩伴,它是一個孩子最好的朋友,它與皮卡有一段深厚的友誼,永遠都剪不斷。它那調皮的樣子,大概是每只貓都會有的`吧,它讓人浮想聯翩,想起它那哭的樣子,想起它那嬌滴滴的叫聲“喵喵”,想起皮卡望著那只快要死掉的貓,心中無比害怕,害怕他的玩伴就這樣離他而去,他虔誠的期待它醒來,仿佛,那只貓醒來自己的天空就會無比晴朗了。
還記得那句話嗎?“皮卡歪歪扭扭地走過來了,那也是你走路的樣子,那也是所有長成大人的人曾經走路的樣子。”是的,爸爸媽媽們,要是看了這本書一定也喜歡過那么可愛的貓,可愛的皮卡。
我喜歡這本書,不光是它的幽默,其實是它讓我記起的回憶,童年的記憶,童年多么美好,它是我最淘氣的時候,是一個人最快樂的時候,真想回到童年,不,回憶童年也許最快樂!
《貓》的讀后感 篇5
《我是貓》是一部正宗的日本小說,由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所著。此書以一位窮教師家中的貓為主人公,以這只被“擬人化”的貓的視角來觀察人的心理。本書中的貓飽經滄桑,受盡煎熬,最后死于水缸之中。其實,在生活,飽受折磨最后死在人類手中的小動物,還有很多。
一次,從學校回來之時,剛經過醫院門口,就見到了一大群人圍成一個小圈子,似乎在圍觀什么。愛湊熱鬧的`我擋不住好奇心的誘惑,擠進去看了看究竟。這一看,我驚呆了,好一會兒才緩過神兒來。地上躺著一只慘死的貓,毛發呈棕色,部分已被鮮血染紅。它四肢是舒展狀態,前爪似乎在求救。最可怕的,也是讓我呆住的理由――貓兒的右眼球竟掉了出來,與眼眶透過小小的血管連之后,藕斷絲連。這場景,至今回想起來還覺得可怕。
還有一次,也是在夕陽落山之時,我從尚未施工的那塊空地走回家。剛到半途,忽聞“喵——喵”之聲,想了想,也沒在意,繼續向前走。正當快要走出空地之時,又傳來聲“喵――喵”。我思索著:好像是只貓兒的叫聲。于是,我便踏上了尋貓之路。大約花了4分鐘,我透過決定聲源的方法,找出了貓的確切位置。咋眼一瞧,全身黑不溜秋的,眼里堆滿了眼屎,臟兮兮的。我見它又臟又臭又難看,便沒管它,回了家。這件事,便成了我的遺憾。
想一下,竟有這么多的動物慘死在人類手里,人類是否該好好反省反省了呢?
《貓》的讀后感 篇6
這本書的每一頁都會令你開懷大笑,阿笨貓的故事將令你感到很好笑。
這書一共有四本,這本書《來自阿爾法星球》。講的是阿笨貓與外星小販的故事:外星小販巴拉巴從阿爾法星球帶來了更多奇特怪異、亂七八糟的商品,有能提煉黃金的卜啦啦飛蛾、不用吃任何食物的空氣兔,想用就用的“隨身銀行”爆錢機、能治厭食癥的開胃藥、能長鈔票的搖錢樹……看起來這些東西都很好,但你們都不知道后面的故事發生了什么事情。后面將會發生更多更有趣的故事。
我來講一個吧:大家也許都不相信能長鈔票的'搖錢樹。而阿笨貓看見巴拉巴種一棵樹,澆上一些水,立馬出現鈔票。阿笨貓見錢眼開,買了一個,再買了一瓶水。當鈔票出來時,發現比原來少了百分之二十,后來巴拉巴告訴他:原來搖錢樹只是一個玩的東西,那百分之二十是正常消耗,他自己也要賺點錢吧。阿笨貓這時候才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接著就暈過去了。
這個故事聽完后你們一定會哈哈大笑,阿笨貓竟然相信搖錢樹這種東西,要是這樣的話,那我們不就發財了,就不用去打工賺錢了。
阿笨貓每次都受不了誘惑所以才會上當,每次都說下次不買了,結果看見一個好的東西馬上就去買。接著就上了當了。
這本書是本幽默又搞笑的書,大家一定會很喜歡,那就趕快來看看吧!
《貓》的讀后感 篇7
《我是貓》是一本很好的書,它以犀利的筆鋒,強烈的諷刺了日本當時的腐敗社會,讀者只要細細品讀,一定可以品出作者寄托在這本書上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感,大家一起來看一看這本書到底好在哪里吧,請仔細看。
本文的主人公是貓。是以貓的視角來看人類世界的。剛生出來的.時候因為長得太丑,被人唾棄,撿得一命,后被被人稱為“苦沙彌”的初級英文老師收養,自此開始了觀察人類、品評人類的生活。直到某日因為好奇,落入了酒缸中,被淹死了。
文章站在貓的角度上,俯視日本社會的風尚,粗暴、邪惡似乎已經成為了日本的代名詞。但是,作者一人是絕對不能改變日本的,所以,作者把這種思想寄托在這本書上,希望日本看到它,可以改邪歸正,與別的國家可以友好相處,這是作者最大的希望,可惜這個夢想還是沒能讓日本改變,我們感到十分惋惜。
在《我是貓》中出現了很多角色,這些角色大部分都與當時日本的社會風氣驚人的相似,都是貪婪的化身,雖然有一些人相對來說比較善良,但是貪婪、無知、強暴還是這些人的特色。
《我是貓》筆調詼諧,乍看上去像一篇笑話,再細細品讀,發現它是一把利劍,刺得我們心痛。
這就是《我是貓》,希望大家也來感受它的滋味吧,別的就不多說了。
《貓》的讀后感 篇8
老舍喜愛小貓小狗,花花草草,四處風景,愛窮人,母親,愛自己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愛生活中的一幕幕場景。
老舍是一個老小孩,他有趣幽默,善于、運用語言,犀利有智慧,會正話反說,讓人讀了以后想笑都笑不出來。
我特別喜歡《洋娃娃,四十分》這篇文章中表達了老舍先生的教育理念——快樂童年,快樂學習、快樂教育。雖然女兒數學考得很差,只考了不及格,但是他為了鼓勵女兒給女兒加油讓女兒被邪氣還是跟女兒開玩笑說自己小時候數學考得比女兒還差。但是后來女兒得知,爸爸的數學非常優秀,考的都豐常好,女兒這時才恍然大悟父親對他的一片良苦用心。
在《我的母親》老舍用平實的文字、飽含感情的筆觸描述了母親在那些艱苦的.日子里,靠打零工賺錢養活一家子,即使再苦再累,也不忘善待親朋好友,不忘幫助更窮苦的人們;在中國遭受列強侵略的年代中,即使站在強大的侵略者面前,也表現得那么勇敢、堅強,充分表現出了當時中國女性吃苦耐勞、忍辱負重的優良品質。這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的媽媽,媽媽在生活中愛我的點點滴滴的小事,在我晚上睡覺時總是把我放在第一位把自己放在第二位自己經常半夜里起來看我給我蓋被子怕我著涼。
老舍先生知識淵博,熱愛生命,對世界充滿好奇,是個富有幽默感的作家。
《貓》的讀后感 篇9
當我讀完了這本書后,我就知道費羅羅是一只不同凡響、有夢想的貓,而且它的夢想就是在那蔚藍的天空中能夠像大雁像雄鷹一樣展翅飛翔。費羅羅它為了自己的夢想能夠實現,就經常在一個高高的屋頂上,鼓起勇氣,騰空一躍,可還沒來得及享受飛翔時的喜悅,他就重重地摔在了地上。身上有很多處骨折和擦傷。如果沒有一層厚厚的草,它早就摔了個狗啃泥或肉餅嘍!費羅羅只好長時間待在籃子里養傷。不過,幸虧有一位很愛它的主人巴吉塔太太,巴吉塔太太把時間都獻給了費羅羅,因為巴吉塔太太終于知道了費羅羅的愿望,所以做了很多氣球讓費羅羅在空中飛起來。
書中的巴吉塔太太讓我聯想到了我的爸爸。我的`爸爸,他很關心我的學習,經常教我做作業,還時常鼓勵我好好學習。他也會跟我玩些游戲,逗得我和弟弟笑得前仰后俯。因為我熱愛畫畫,所以爸爸經常買些童話書,讓我看書中的人物和景物怎樣畫,然后讓我照著上面畫。爸爸教了我很多。一次,老師叫我畫一幅畫寄到北京去,我沒有信心,爸爸不但鼓勵我,還幫我把畫寄到北京去。誰知杳無音信。爸爸就耐心地告訴我,說我的畫有什么缺點。從中我明白了不管做什么事都會有失敗的。
我想,當費羅羅翱翔在天空中時,肯定會這樣想:謝謝您,好心的巴吉塔太太,感謝您讓我實現了飛的夢想!如果有一天我成功了,我也要感謝幫助過我的人!
《貓》的讀后感 篇10
貓,一種可愛的動物,但是在作者鄭振鐸的筆下,貓又是怎樣的呢?
在文中作者家養了三只貓,但都以死亡或失蹤為結局。為什么”我“家養了這三只貓后永久不養貓?
在鄰居家我家得到了第一只貓,因為我的妹妹十分喜歡貓,這只貓也十分招人喜歡,于是我們全家都對這只貓很好。但是有一天這只貓離奇死亡了,大家都感到十分悲哀。但是過了幾天,媽媽又從舅舅家帶來了一只貓。
相比起死去的那只貓這只貓更惹人喜愛,因為這只貓還學會了捉老鼠,得到了我們全家老小的認可,可在一天早上這只貓無緣無故的失蹤了。這以后我家許久不養貓。
一個風雪交加的'早晨,在家門口伏著一向可憐的小貓,我將它養著,但他的性格十分孤僻,也不捉老鼠,整天在吃和睡中度過。全家都當他不存在,但有一天妻買了兩只鳥回來,這對什么都不注意的貓,這天對鳥個性注意。
過了幾天鳥被咬了,大家一致認為是貓把鳥咬傷了。我十分氣憤,將貓打了,但之后我才明白不是自家的貓咬傷鳥,我十分懊悔,兩個月后,貓死了。自此之后我家永不養貓。
我認為我自己的過失,失去了一個小動物的生命。因此我明白了每個人都就應愛護小動物。
《貓》的讀后感 篇11
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小說《我是貓》是一部適合青少年讀的書。主人公是一只平凡的貓,它的主人是一位窮教師,講的是這只貓從生到死的故事。
二十世紀的時候,這只貓出生了,現代文明在貓們的'口中嘲弄和不屑。現代生活方式與傳統道德價值的背離使得貓兒不解,這只貓終于受不了了,它找到了安身之處也就是它主人家,它在主人家鬧過很多事,如;吃著年糕跳舞,自己捉老鼠反而背老鼠捉弄,上房頂結果摔了下來……但它有一個信念就是:我是貓。
不要以為它很愚蠢,它可是一只善于思考,有見識,富于正義感有具有文人氣質的貓。小貓一直希望世界得到太平,人總是搶它們的食物,它很生氣,主人對它很好但它還是為這一點生氣。小貓也有問題,為什么人要分成“窮人”和“富人”?為什么事物總是會遇到危險?每天它無憂無慮不是跑到這里就是跑到那里,終于有一天它掉進了河里,到了它夢寐以求的太平世界。
我讀懂了小貓那單純,可愛,善良,對和平充滿期待的心,知道了“萬事皆有可能”這句話,無論多么不可能的事,只要你想它,做了,不可能的事就會變成可能的事,未來不可能的事就是想象給我們的,這只貓就是最好的典范。
《貓》的讀后感 篇12
《我是貓》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小貓在吃年糕中,發現了三條真理的有趣故事。這篇文章寫得非常生動有趣。學完了這篇課文,我感受頗深。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夏目漱石,是一位日本作家。作者用幽默而辛辣的筆觸,刻畫了一只貓在偷吃年糕時的各種心態,并說出貓發現的三條真理。表達了作者對當時人情冷漠的不滿和憤恨,并對弱者給予了極大的同情。
學完這篇課文,我想:這只貓吃年糕時的擔憂不正是我們在準備嘗試一件事時心里的真實記錄和體現嗎?被年糕“粘”后的尷尬不也正是人們遇到難題時的心情嗎?“我大抵也算見識過人類缺乏同情心的`各種行徑,但從來沒有像此時此刻這樣恨在心頭。”想想現在,各種缺乏同情心和愛心的事屢見不鮮:老人摔倒后行人沒有一個干幫忙,好心人幫了忙卻被冤枉了;廣州的“小悅悅”事件,司機與行人對人命的漠視;高鐵事故中有關方面的淡漠……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感觸。我們為什么不能擁有一顆同情之心,一顆感恩之心?每個人面對他人的困難都來伸出一只手,以眾人的舉手之勞幫助他人形成萬鈞之力。
讓我們互相尊重,去關愛身邊的每一位同學,每一個人。讓我們的社會的各個角落灑滿愛的陽光,充滿彼此信任的空氣。
《貓》的讀后感 篇13
這天語文課上,我們學習了鄭振鐸的《貓》。本文主要寫“我”養的三只貓的故事。
“我”是三只貓的主人,喜歡前兩只貓,但不喜歡第三只貓。“我”是前兩只貓杯具的目擊者,也是第三只貓杯具的制造者。鄭鋒爺爺極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借“我”之口,抒發了真情實感,引起了讀者共鳴,文章有強烈的藝術效果。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只貓的故事。讀完后,我頓覺悲傷。它小時就遭遺棄,身世可憐;好不容易被好心人收留,卻并不受人喜歡;最后被主人冤枉,委屈致死。真是可憐!
我從中明白了無論做什么事情,千萬不能憑個人的好惡、自私、偏見和一時氣憤加以處罰,否則就會出差錯,甚至造成無法補救的嚴重過錯,在心中留下永久的愧疚與悔恨。要明白:每種生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都各具魅力、卓爾不凡,都是獨一無二的!
但,這只貓的`性格也決定了它的命運。它懶惰、郁悶,與前兩只小貓根本無法相提并論。雖說人與人性格不同,不應厭惡別人與你不一樣的性格。可一人不喜歡沒關系,兩個人不喜歡也沒什么,那么要是五個人,十個人呢?那就說明你的性格偏激了。所以,我也想對第三只貓說:“你就應懂得利用環境去創造自己的價值,而不就應懶惰。
其實人也一樣。一個人沒有價值的生存著是令人厭惡的,要努力活出生命的價值與尊嚴,完善自己的人格和行為,才會贏得生存的尊嚴!
【《貓》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夢到貓和貓進屋11-18
《貓》讀后感01-14
貓的讀后感01-11
貓讀后感03-28
《貓》的說課稿01-12
《貓》說課稿(精選)07-04
《貓》說課稿02-19
貓的說課稿01-13
《貓》說課稿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