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寂寞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寂寞讀后感1
每個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曾有過寂寞的體驗,寂寞不一定僅僅是孤獨,苦澀迷失,悵惘和傷感,它會是寧靜悠遠,美麗和含蓄。
“四海無人對夕陽”的寂寞是清高的;“獨釣寒江雪”的寂寞是孤傲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寂寞是灑脫的;“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寂寞是委婉的;“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亂”的寂寞是豪放的;“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照初人”的寂寞是惆悵的;“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寂寞是愴然的;“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的寂寞是哀怨的;“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的寂寞是豁達的;“寧落塵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的.寂寞是自憐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寂寞是壯觀的;“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的寂寞是幽靜的……
寂寞如同陽春白雪曲高自然和寡;寂寞如同高山流水知音唯有子期;寂寞如同陽光三疊一唱引出三嘆;寂寞如同二泉映月憂憤而不失追求……
寂寞不僅是對鏡之時一種無法梳理的情緒;也是面壁之時的一種冷靜思索的境界;寂寞是一種思想,它時而冷若寒劍,冷冷痛徹心肺;它時而迅如閃電,瞬間稍縱即逝;在每個人心中它總是內心深處最柔軟最不可觸動的角落。
寂寞讀后感2
讀袁哲生的文字,總讓我不禁想到胡遷。
雖然兩者在寫作風格上并無相似之處,但閱讀他們的過程,總感覺有一種不謀而合的深重孤獨感就藏在字里行間,伺機而動,呼之欲出。極端沉悶的,叫人要窒息。
誠然,我不知道也無從說起,這是否與兩人均不約而同地選擇于英姿之年結束自己的生命存在某種潛在的聯系,而透過他們的文字,似也難以摸尋之間或可稱作雷同的蛛絲馬跡。唯獨可以言明的'是,那份深入二人骨血的孤獨,萬確千真。
不同的是,較之胡遷直接袒露的鋒利與炸裂,袁哲生的字則顯得收斂委婉。倘若從“喻”的角度比照觀看,前者分明是一枚烈童,之于現象種種,他看不慣,于是大力戳穿,并企圖通過以身殉葬來證明其荒謬與污濁。至于后者,隱忍而敏感,顯然是相反的另一個極端,聰明得一早看透,深知無力戳破,故而萎縮進自己的殼,想要躲避,卻到底還是沒能安然泅渡過去。
比起胡遷的酣暢痛快,袁哲生讓人陰郁且積痛,那種同樣是寂寞的觸感,他比胡遷更消極,也讓人讀來更絕望。
寂寞讀后感3
繁華都市喧鬧街頭
有一種寂寞,難能可貴
他素面薄顏,淡然自若
看這燈紅酒綠霓虹閃爍
寧靜鄉村木林叢邊
有一種寂寞,干凈純粹
他布衣草鞋,悠哉自在
品那云卷云舒花繁葉落
深山古寺蓮花塘岸
有一種寂寞,虔誠執著
他青鞋長袍,清凈絕然
聽著晨鐘暮鼓木魚聲聲
那個“拿煙斗的男孩”
載著畢加索青春的激情
深邃地凝望
藍色憂郁的眼神
訴說著年少青春的'寂寞
記憶蒼茫歲月留痕
那些清瘦絕美的記憶
伴隨著寂寞的歌
枝枝蔓蔓纏繞
悵惋綿綿
熱鬧總是短暫
長久的卻是寂寞
高不可攀的寂寞
仿似一朵雪蓮花
清涼艷麗孤傲自賞
然寂寞,有時也是一種奢望
有那么一刻
內心卻是渴望
遠離虛榮與喧囂
向往寂寞的歌
如生如死輪回自然
青春如花之絢爛
歸于靜美之秋葉
繁華似錦
有誰傾聽那寂寞在歌唱
寂寞讀后感4
從這個題目看,你們應該會想,朱麗葉很寂寞吧。可我告訴你們其實她很幸福。
朱麗葉和好朋友思睫差不多如同姐妹,但總是之間產生了一點誤會,然后友誼離朱麗葉遠去了,后來朱麗葉的好朋友原諒了她。有一次,朱麗葉整理房間時看到了一個上鎖的箱子,里面有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女,1997年2月3日,感謝好心人收養。后來朱麗葉從父母口中知道自己不是他們的親身女兒,朱麗葉知道了很傷心。后來有個叔叔來找他,爸爸媽媽就好奇的問。爸媽告訴她:“你是那個奇怪叔叔的孩子。”朱麗葉仔細看了看那位叔叔,的確和她的樣子很像,后來,朱麗葉從她的親身父親口中知道了關于他的身世。從此,朱麗葉既有了親身父親給她的愛,還有養父母給她的.愛。
所以說朱麗葉很幸福。
看了這本書之后,我覺得人身總會有一些挫折和不高興的事,但只要你堅強的面對,就會幸福l快樂的。
從中我知道了要珍惜和好朋友之間的友誼。
【寂寞讀后感】相關文章:
寂寞的作文10-22
經典寂寞留言11-20
經典寂寞說說02-14
寂寞的說說01-16
關于寂寞的句子11-02
有關寂寞作文11-10
告別寂寞作文10-02
寂寞孤獨的句子10-31
寂寞的作文[優秀]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