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讀后感>《牛頓的故事》讀后感
《牛頓的故事》讀后感
更新時間:2024-07-28 12:45:38
  • 相關推薦
《牛頓的故事》讀后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牛頓的故事》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牛頓的故事》讀后感1

  牛頓出生在英國東南部伍爾斯沙浦村的一個農民家庭。在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因病去世了。

  生活所迫,母親又改嫁了他人。年幼的牛頓只好和外祖母一起生活,盡管家境貧寒,但外祖母還是想方設法讓牛頓讀書,牛頓十分喜歡數學,考試成績總能在全班名列前茅。

  他還喜歡制作手工作品,每次老師布置的作業他都能極其用心的完成。牛頓經過他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和思考,制作出了第一件手工作品——水鐘,是計算時間用的,這件作品受到了老師的表揚和鼓勵。在這之后,他又成功制作了一個小小的風箏。和小朋友們一起放風箏的時候,他望著在藍天上飛翔的風箏,心里有說不出的喜悅。牛頓還仿照大風車的樣子,自己找材料,也造起了風車。他做了又拆,拆了又做,終于有一天他的風車做好了!

  他將小麥放在風車的臼里,小風車竟然嘰里咕嚕地磨起了麥子。雖然牛頓出生在貧苦的家庭中,但是他十分刻苦認真地學習,從大自然中尋找科學的奧秘,才使他成為了一名出色的物理學家。他在光學、天文學、數學等方面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讀了牛頓的故事,我知道了不管出生在貧苦還是富裕的家庭,只要你認真學習,留心觀察,就會有一定的收獲和成就!

《牛頓的故事》讀后感2

  牛頓,英國物理學家。27歲就擔任了劍橋的數學教授。后來還發表了著名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完成了具有歷史意義的發現——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對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牛頓是個可憐的孩子,出生之前父親就去世了。她的母親只希望他成為一個農民,能夠解決溫飽就行了。但牛頓卻酷愛讀書,經常讀起書來忘記干活。后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更加喜歡讀書了,還喜歡沉思,經常喜歡制做一些小工具、小技巧、小發明和科學小實驗。他做過一架磨坊的模型,動力是小老鼠。他喜歡刻日晷,日晷是指太陽的影子,古代用來測時間的一種計時器,我感覺就好比現在的鐘表一樣。牛頓把院子里和窗臺上都放著他刻劃的日晷,用來驗看太陽影了的移動,就知道時間了。牛頓真是一個勤奮專研的好孩子,也是因為他對探索自然現象產生了極厚的的`興趣,才創建出了前所未有的驚人業績。

  我要像牛頓學習,學習他酷愛讀書的好習慣。因為讀書是在儲存知識,知識才是我們夢想的翅膀!

《牛頓的故事》讀后感3

  牛頓是17世紀英國的一名物理學家。他小時候對什么都很好奇。他看到蘋果從樹上掉下來就說:“為什么蘋果不會飛上天,而是掉到地上?”他經常說一些為什么,還會做一些小玩意。有一次,牛頓做了一個會“魔術”的風車。

  牛頓生活的`那個年代,有很多風車,他家門口也有一個風車,他對這臺風車充滿了好奇。有一天放學后,牛頓蹦蹦跳跳的來到風車前,發現風車不動了。原來那一天一點風都沒有,風車靜止不動。牛頓只好失望地回家了。

  牛頓想:“怎樣才能讓風車轉的不停呢?”牛頓想造一個轉的不停的風車。牛頓就拿來了網罩和圓輪,然后把一只小老鼠關在網罩里面,在圓輪上裝一顆玉米,小老鼠為了吃到玉米就踩著圓輪跑起來。風車就轉了起來。

  牛頓的爸爸看見了,夸贊了牛頓,可是牛頓還想造一個大大的風車。他長大了以后,成了一名科學家。他還發明了許多重的要定律,就包括他發明的“萬有引力。”

  牛頓之所以能成為一偉大的科學家,我覺得這和牛頓從小有好奇心愛思考分不開,而且親自動手做實驗,這樣就能取得偉大的成就。我決心也要向牛頓一樣,勤思考多動手,認真學習,長大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牛頓的故事》讀后感4

  牛頓,出生再公元一二年在英國某個純樸的鄉下,牛頓就具備三個特質:他偏好研究機械原理,對陌生事物擁有旺盛的好奇心,以及很會模仿。十八歲那一年進入著名的劍橋大學,二十三歲獲得劍橋大學學位,這段時間打下深厚的科學基礎。

  有一天,牛頓腦子里仍然不死心的思考著一些想不通的問題,后來又想到“地心引力”這件事,喃喃自語:“真是奇怪,為甚么所有的東西都要往地上掉,而不會往上飛起來?小鳥是可以飛,可是飛累了也是要往下掉,這到底是為什么呢?難道是某種神秘的力量在拉著我們嗎?”忽然樹上一棵成熟的蘋果,不偏不倚的`敲在他頭上,讓他想通了,領悟到任何東西彼此間都存在著吸引力,進而提出“萬有引力”的理論。

  我覺得牛頓是費了非常多的心血去研讀、觀察,并且他有著極佳的數學、物理基礎,才能夠推論出這個定律,大家千萬不要誤會,以為是那個蘋果的功勞,他曾謙虛的說:“我只是在沙灘上撿拾小貝殼的孩子,還未到達海邊呢!”這是真是送給無數莘莘學子最好的勉勵了。

  牛頓謙虛的態度,十分值得我們學習,他源源不絕的好奇心,使他發覺不為人知的自然奧妙,讓后人能追求科學文明,也讓世人的生活更加美好。

《牛頓的故事》讀后感5

  《小學生之友》20xx年1-2月中旬刊中的《牛頓的故事》是一篇十分感人的文章,這篇文章主要寫了牛頓小時候發明東西的故事,具體寫了小牛頓在周末發明日晷和小牛頓在一次做水車時受到啟發的故事以及小牛頓在上學時被批評的事。

  從這個故事里使我懂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勤奮,能吸取經驗和教訓,長大了這個人必將成為對人類有用的人。牛頓的成功不在于他有多么聰明的頭腦,而是他在每一次成功之后,都能把經驗轉化成一種信心,使他堅信自己能夠戰勝下一個困難。正是這種勤奮和毅力,支撐著牛頓在漫長的.歲月里向科學奮勇攀登,最終是他成了一位世界上頂尖的科學家。我們小學生就要向牛頓學習,從小勤奮好學,善于總結經驗,勇于挑戰困難,長大之后,為人類做出貢獻。

《牛頓的故事》讀后感6

  今天我讀了一本名叫《科學家故事》這本書。其中有一篇名叫牛頓的文章最令我難忘。

  美國著名詩人波普曾經寫過一首贊美牛頓的詩,詩是這樣寫的:

  自然和自然的規律都隱藏在黑夜里。

  上帝說:“生一個牛頓吧!”

  于是,一切都光明了。

  這首詩的'意思是說:過去,人們對許多自然現象和自然規律還不能認識,由于牛頓在科學上的貢獻,人們才把這些自然現象和自然規律認識清楚了。這首詩贊頌了牛頓的偉大功績,說明了他在科學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牛頓是 17 世紀英國偉大的科學家,是近代科學家的象征。他的萬有引力定律,以及他對光學、數學、化學的研究,為兩個多世紀以來的科學發展奠定了堅定基礎。

  讀完了這篇文章,我明白了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只要現在勤奮學習,將來就會和牛頓一樣,為祖國、社會作出貢獻!

【《牛頓的故事》讀后感】相關文章:

牛頓的讀后感03-06

牛頓讀后感01-17

牛頓傳讀后感10-15

《牛頓傳》讀后感04-20

牛頓第二定律說課稿02-21

牛頓第二定律說課稿07-02

《牛頓第二定律》說課稿02-14

《牛頓第二定律》說課稿02-08

牛頓第三定律說課稿02-01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日本午夜啪视频免费 | 日本三级网站网址 |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视频 | 婷婷色中文在线观看 | 日本中文字幕a∨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蜜桃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