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讀后感>《罪與罰》的讀后感
《罪與罰》的讀后感
更新時間:2024-06-08 16:25:40
  • 相關推薦
《罪與罰》的讀后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罪與罰》的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罪與罰》的讀后感1

  翻開《罪與罰》這本沉重的書,鐘樓上悠長的嘆息把我領進了19世紀的俄國。小說中的拉斯柯尼科夫無疑是個悲劇性的人物,然而又是一個令人欣慰的正直的人:他殺了那個放的.老惡婆和她的妹妹,卻自認為是行俠仗義,良心的譴責讓他痛不欲生,最終在親朋的勸慰下投案自首。

  面對不可逃避的苦難,作者一直在寫作中苦苦尋找救贖的方法。我們來看看作者在這部《罪與罰》中的尋找過程:在一開始,主人公是個懷疑主義者,甚至對大眾的信仰,都持懷疑的態度;他自己更是一個無神論者。這就注定了他和大多數人都沒有共同語言,只能游離于人群之外。

  他有自己的理想、包袱,但都只是一些理論:他把人分成兩類;第一類是被統治者,也就是普通人;他們負責在數量上保存人類。第二類是統治者,是手握權利、可以殺人的人;他們負責推動著歷史前進。為了證實一下自己到底是哪種人,他殺了人。(這只是作者給自己提出的一種假設)經過事后的事實和無數次的內心掙扎證明:他自己也是一名普通人,根本沒有能力改變和拯救別人;但索妮婭是個例外。(索妮婭是苦難的代表)他曾對索妮婭說:我們要自己肩負起受苦受難的重擔。但他和索妮婭有一點不同;索妮婭是有信仰的,無論多大的苦難,她都可以忍受;而主人公是沒有信仰的,他在獨自承擔自己的苦難;并且還經常嘲笑索妮婭的信仰。

  后來他被流放到西伯利亞服刑,索妮婭也陪他一同去了。在監獄里,他從不覺得自己有罪,繼續保持著自己的高傲,這使得他周圍的犯人都不喜歡他,把他當成異類對待。索妮婭經常會來探望他,可每次他都以冷漠的態度對待她。他在監獄里痛苦的活著,覺得未來是沒有希望和毫無意義的,有的只能是苦難和犧牲。他甚至想到了自殺。

  有一天,他突然感到自己和自己的信念其實都是十分虛偽,他逐漸地學會了轉換一個角度看問題。當最后他和索妮婭擁抱在一起哭泣的時候;他知道自己已經重獲了新生。是什么讓他重獲新生的呢?是愛,是信仰?嚯y依舊存在,我們依舊渺小、無力,但因為有了信仰與愛,我們就變得能夠承擔苦難了:除了承擔以外,我們還要愛它。尼采說過:“愛命運”。你可以不喜歡它,但你要愛它。其實索妮婭一直在等待這一天的到來,并且堅信這一天終將到來。(他們終于擁有了共同的信仰)在這里,索妮婭既是拯救者,又是被拯救者;既是苦難,又是救贖;在苦難之中完成了救贖。

《罪與罰》的讀后感2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罪與罰》是他的一部卓越的社會哲理小說。與許多的俄國當代小說一樣,作者在《罪與罰》反應了俄國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探討了貧窮與犯罪等一些社會問題。

  《罪與罰》是一本社會心理小說,在世界文學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小說以主人公拉斯科爾尼科夫犯罪及犯罪后受到良心和道德懲罰為主線,展現了拉斯科爾尼科夫在殺放高利貸老太婆和老太婆的妹妹后矛盾的內心世界。在讀這本書的時候,總感覺讀不下去,但是慢慢地就會發現,里面充滿了玄機,讓人感覺壓抑,想要大聲的吶喊。

  書本中最吸引人的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對拉斯科爾尼科夫犯罪前后的心理描寫。拉斯科爾尼科夫是一個典型的具有雙重人格的形象:他是一個心地善良、樂于助人的窮大學生,一個有正義感的青年,但同時他的性格陰郁、孤僻。他在公園碰見被人騷擾的年輕女子,他用他自己僅剩的幾個錢為她付車費送回家。在馬爾美拉陀夫被馬車撞傷的時候,他把他送回家,看見他們連舉辦葬禮的錢也拿不出來,又拿出母親今天剛寄來的錢送給他們一家孤兒寡母。要知道那些錢是來之不易的,是拉斯科爾尼科夫的母親以養老金作抵押向別人借的,是他所有的錢。但同時他又是一個讓人難以琢磨的人,陰郁、孤僻……他讓貧窮給壓垮了,他欠了女房東一身債,怕和她見面,甚至害怕見到任何人?偸窍褙垉簶訌臉翘萆锨那牡剡^去,偷偷溜掉,讓誰也別看見他。這個年輕人心里積聚了那么多憤懣不平的怒火,他蔑視一切,所以盡管他有青年人特有的愛面子心理,有時非常注意細節,可是穿著這身破爛兒外出,卻絲毫也不覺得不好意思。

  表面上看來拉斯科爾尼科夫是作為一個救助者出現在馬爾美拉多夫的家中,他先是把受傷了的馬拉美拉多夫護送回家;在其死后又出資幫助其孤兒寡母安排葬禮;在索尼婭受到陷害時又助其洗清冤屈?ń萘漳壬踔翆⑵洚敵杉依锏目可胶途刃,指望著他能夠幫助她開辦女子寄宿學校,從而徹底擺脫貧窮悲慘的`命運。而實際上馬爾美拉多夫一家才是拉斯科爾尼科夫的拯救者。當拉斯科爾尼科夫救助重傷的馬爾梅拉多夫后,之前痛苦不堪的心靈卻因一個憐憫和救助而有了全新的感覺,心中產生了一種生命感和力量感,覺得自己的生命并未和那個老太婆一起死去。而索尼婭正是他最終獲得拯救的“圣母”。

  《罪與罰》中寫的最多的就是罰,“罪”只是僅僅占了全書的前面兩章,而“罰”貫穿了大半。不是身體上的懲罰,而是比這更嚴厲的道德的懲罰。所以法律只是我們一種懲戒犯罪的一種途徑,而另一種就是人內心心靈深處的譴責。有時候法律不能使人認識大自己所犯的罪,而心靈深處的譴責則會讓人更明白自己所犯下的錯誤。

《罪與罰》的讀后感3

  我們知道小說中有兩次拉斯科尼科夫去找索尼婭,也是整部小說的轉折點。我們不禁會問,拉斯科尼科夫為什么要去找索尼婭呢?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都是出賣靈魂的人,也都面臨著生活的困難。相同的遭遇會使人和人之間建立起很強的聯系。也就是說他們同病相憐。拉斯科尼科夫也認為他們目標相同,他們要走一樣的道路。他們都越軌了(良心),他們也都面臨著困境(特別是索尼婭,她已無路可走)。他們抱團取暖,也會走同樣的路,至少拉斯科尼科夫認為是這樣的。

  所以第一次他去找索尼婭,就對她說:我們一起走吧,我們同路,都越軌了,我們目標相同。你也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再這樣下去只有等死,你們毫無希望,別再像個孩子哭哭啼啼的把希望放在無動于衷的上帝了。該打破的就打破吧,只有權利和力量才能改變命運,而權利是要靠自己來爭取的'。

  面對苦難,不公和絕望。怎么辦呢?拉斯科尼科夫給索尼婭的出路是權利和反抗,是強大和力量,是打破良心的束縛。要么做發抖的牲畜,被人主宰,毫無權利。要么成為發抖牲畜的主宰者。權利只有靠自己來爭取,命運靠自己來改變,而不是把自己的人生和命運交給一個虛無縹緲的上帝。

  確實擺在索尼婭面前的是絕望,被人任意欺負污蔑卻得不到應有的懲罰。沒有任何的權利,生活毫無指望,無依無靠。難道索尼婭不應該站起來反抗嗎?整部小說中最有理由起來反抗的是索尼婭,因為她真的已經無路可走?墒蔷驮谶@樣的絕路與不公面前,索尼婭卻堅信上帝,以受苦來回應這一切的苦難與不公。

  拉斯科尼科夫和索尼婭的兩次談話是兩種信念的交鋒。無神與有神,反抗與忍受,靠自己伸張正義與信靠神會主持正義,強權理論與相信上帝,獲得權利與主權在神,自己做法官與讓神做法官。如何面對社會的苦難與不公?作者給出了兩種不同的路,不信神的人選擇反抗,起義暴力革命。在他們來說,把正義與命運交給虛無縹緲的上帝是愚蠢的。因為他們不相信神,或者不相信神主持正義。所以要靠自己,用武力解決,用拳頭獲得權利。而信靠上帝的索尼婭,就算環境再苦,遭到如此的不公,依然相信上帝,忍受這一切。因為她相信上帝終究會主持正義。而我們人不該遇阻代庖站到上帝的位置發號施令,來決定社會的命運和別人的生死。她沒有去用武力獲得權利,而是把權利歸給上帝,因為只有上帝才有這一切的權利。

  如何面對苦難與不公?這是一個永恒的答問。有時候環境不得不讓你做出選擇,你是愿意成為一個被人欺負的牲畜?還是要成為一個欺負人的畜牲呢?在后者看來,前者是發抖的牲畜,可以主宰他們的命運。可是在前者看來,后者是沒有人性的畜牲。陀思妥耶夫斯基透過文學給出的藝術性解答,是那么的震撼人心。

《罪與罰》的讀后感4

  小說中斯維里加洛夫的自殺,以及他妻子的死好像是一個迷,小說中自始至終也沒有給出確定的答案。不過讀過的朋友一定也像我一樣,有種強烈的預感,他妻子的死一定和他脫不了干系。不過我們的結論不能建立在自己的感覺上面。下面是我基于小說的內容做出的分析。

  首先,我們看到他和他妻子的婚姻是沒有愛情的,可以肯定他不愛他的妻子(他妻子比他大不少)。他們的婚姻其實只能算個交易,大家都各有所需(她妻子手里握有他三萬的`借據)。他們七年相安無事,直到遇到杜妮婭。杜妮婭的美貌又加上他好色的本性,使他開始瘋狂的追求杜妮婭。欲糾纏杜妮婭一起私奔,怎奈杜妮婭不同意,而暴露了其丑行,使之美夢破滅。他的妻子為了讓他徹底死心,從而撮合了杜妮婭和盧仁的婚姻;蛟S就在這時,他心里有了真正殺人的念頭。只有除掉他的妻子,他才能去追求真正的自由和幸福。他的妻子剛埋葬,他就急忙趕到彼得堡來,要在杜妮婭與盧仁結婚之前做最后的爭取。把他的殺人動機與狼子野心暴露無遺。

  其次,是他妻子死后他表現出的病態心理與良心的不安。他妻子死后,他常常看到他妻子的鬼魂,暗示他妻子的死和他有關系。小說也描寫他和拉斯科尼科夫有相似之處,也表現出和拉斯科尼科夫同樣的病態心理和良心不安。說明他和拉斯科尼科夫一樣都做了虧心事。他最后的自殺,顯然是因為受不了良心的折磨,而所選擇的解脫。

  最后,他妻子死亡的原因與他有直接的關系。他對他妻子兩鞭子的抽打,是導致他妻子死亡的終極原因。我們可以合理推測,他是有預謀的,只不過他的計劃很巧妙。我們也從小說中其他人物的口中都得到暗示。是他害死了他的妻子。這些側面描寫都指向他就是兇手。

  本來他殺了人之后夢想過幸福的生活,不過他和拉斯科尼科夫一樣,都過高的高估了自己的智慧。他們千算萬算沒有算到,犯了罪之后真正可怕的是良心的痛苦。人不是冰冷的機器,而是有血有肉的,有良心有感情的。他們的天良有了虧欠,他們已不能與自己和解。內心不得安寧,使他們失去了一切的平安和喜樂。他們殺死了別人,也殺死了自己。活著是種煎熬,死亡或許是解脫。斯維里加洛夫有了自殺的想法,或許唯一讓他活下去的希望是和杜妮婭在一起,當杜妮婭死也不屈的時候,也就徹底終結了他的生命。人活著總得有個念想和盼頭吧,沒有希望,只有痛苦的時候,自殺可能是注定的結局。

  斯維里加洛夫最后自殺了,我們知道拉斯科尼科夫也殺了人,他也同樣在經受內心的煎熬和良心的折磨。他的結局又是如何呢?自殺是唯一的出路嗎?

【《罪與罰》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罪與罰讀后感01-19

罪與罰的讀后感02-28

《罪與罰》讀后感08-01

罪與罰讀后感(推薦)12-18

罪與罰的讀書心得01-10

《罪與罰》讀后感(精選4篇)09-05

罪與罰讀后感8篇06-14

哈姆雷特讀后感 讀后感03-05

《孤獨之旅》的讀后感 讀后感03-04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AⅤ午夜精品福利一区 亚洲日本成熟女人性视频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 日本国产欧美大码a蜜糖视频 | 亚洲福利国产精品合集在线看 | 午夜福利国产观看视频1 | 亚洲国产视频95 | 亚欧国产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