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鏡花緣》有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鏡花緣》有感 1
《鏡花緣》是繼《紅樓夢》之后比較優秀的一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說,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是清代作家李汝珍晚年的一部作品,共一百回。《鏡花緣》可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寫武則天稱帝,打敗了唐室舊臣、駱賓王的反叛。有一天醉后觀花,令白花嚴冬齊放。眾花神不敢圣旨,就齊聚皇家噴蕊吐艷。哪知了天規,被玉帝貶下凡塵成了一百個才女。眾花白花仙子被貶到嶺南,托生為唐敖的女兒小山。唐敖殿試落第,心情沉悶,就隨妹夫林之洋泛海出游,經舵工多九公導游,觀覽了海外異國風情,看到許多奇人異事。后來進入小蓬萊,求仙棄世,一去不返。小山思親心切,讓舅父林之洋帶她出海,尋父回家,歷經后終于找到小蓬萊,卻意外地在泣紅亭中錄下一卷“天書”,有一百名女子的事跡。并遵照父親的意思改名為唐閨臣。
第二部分寫武則天開科考試才女,錄取了一百人,名次和泣紅亭上載得分毫不差。這些才女及第后,拜見師,連日飲宴,賦詩游戲,表演了書、畫、棋、醫、卜、音韻、算術等,以及燈謎、酒令、斗草、投壺等,盡歡而散,唐閨臣也重返仙山。這時,、駱賓王等人的兒子聯合劍南節度使文蕓,起兵反對武則天,一些才女也因姻親關系加入軍中,不少人,終于打破了“武家軍”的酒、色、財、氣四座大陣,武則天失敗。后來唐中,仍尊則天為“大圣”,則天又下新詔,宣布明年重開女試,并命前科錄取的才女重赴“紅文宴”。
《鏡花緣》一書的思想意義十分突出,作者借書中人物之口,鮮明地表現了自己的一些觀點,對嫁娶、葬殯、飲食、衣服、居家用度都提出了一些的辦法。他還通過對風土人情的描述,無情地了好吃懶做、奉承、不學無術等多種現象,對好讓不爭、待人寬大的“君子之風”、大人之度則給予贊揚和肯定。然而,書中的一個更重要、更鮮明的主題,就是要求提高婦女的.地位,使婦女揚眉吐氣。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中,雖然人們的觀念較以前已經有了很大轉變,但封建思想依然存在,有的還很嚴重,像男尊女卑的現象及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一位生活在兩百多年前的封建中的作家都能打破,封建制度,主張男女平等,這是否能引起我們這些生活在中的當代人深思呢?
讀《鏡花緣》有感 2
以前,我總認為古代中國是一個完全沒有歧視的國家。但讀了《鏡花緣》后,我才發現中國古代有些地方其實并不公平。
此書中,秀才唐敖與妻子的哥哥林之洋、還有多九公,一起去多個讓人目瞪口呆的國家冒險。
讓我印象最深的國家是君子國。在君子國里,所有人都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那里沒有貧富歧視,沒有性別歧視,更沒有官位歧視。就連宰相也如此親民,在那里,大家生活得如此快樂。
君子國這樣的品質值得發揚。然后他們去了小人國,小人國到處都是歧視。歧視會讓整個世界充滿了黑暗瘴氣。
如今社會,也有歧視。比如性別歧視,誰說女人就很卑微,男人就很尊貴了?既然大家都是人,何不男女平等呢?還有貧富歧視,貧困的人也可以擁有高尚的品德,而并非富人就高窮人一等。官位歧視也同樣十分不善,為什么領導可以高高在上,隨意指責部下?這些都是歧視。
身邊常常會出現歧視。比如,最近一篇新聞在報紙上火了。一個TOP5年輕作家在網上罵普通人。她說:“我身邊的人都有地鐵味,他們多么卑微啊!還有那些刷馬桶的',真可憐!”這位女士,您坐著豪華跑車,那些人坐著地鐵。可您和那些人都是人,你憑什么歧視那些憑自己勞動吃飯的人?他們也是有尊嚴的,他們不偷不搶不賭,也應該受到尊重。
最后我想說,歧視會讓整個世界失去歡笑,失去幸福。我倡議整個社會:拒絕歧視,才會擁有幸福。
讀《鏡花緣》有感 3
《鏡花緣》的作者是清代的李汝珍,魯迅先生評價他“于社會制度,亦有不平,每設事端,以寓理想”,作者在這本書中把“提倡男女平等,諷刺科舉制度,揭露社會丑態”等社會理想發揮得淋漓盡致。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看吧!
提到封建社會,人們大都會提起一個關鍵詞——“重男輕女”。“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描述的不平等思想禁錮著古代的人們,怪不得古代學堂里沒有女子的身影。但在《鏡花緣》這本書中,歧視女子的說法早已被人們拋到九霄云外去了!
書中有一個神奇的國家叫做“女兒國”。但《鏡花緣》中的女兒國與《西游記》中的女兒國有著很大的差別。《西游記》中的女兒國內無一男子,而《鏡花緣》中的女兒國內本有男子,只是女性當道,男子反穿衣裙,作為婦人。文中,林之洋因賣貨給國舅府誤被選為王妃。這王妃可不好當,首先得纏足,所謂“纏足”,就是裹小腳,當時的人以“三寸金蓮”為美;可憐的林之洋裹得十腳趾都爛了,化為膿水。這雖是夸張,但他所受的痛苦難道古代婦女沒有受到過嗎?但又有誰可憐過她們呢?作者通過描寫林之洋的痛苦,讓讀者從古時候女性的'立場去體會纏足等種種陋習的殘酷和丑惡,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男女不平等現象的諷刺與悲憤。
除了女兒國,文中還提到了許多神奇的國度,其中,有一個國家讓我印象很深。那里居住著許多“笑面虎”,個個虛偽狡詐,有兩副面孔。這個國家叫做“雙面國”,唐敖一行人來到了雙面國,當國的人面對儒巾綢衫的唐敖和顏悅色、滿面恭謙,卻對舊帽破衣的林之洋無情無緒、十分冷淡。唐、林二人很疑惑,便交換了衣服,再次上前詢問;結果當國的人對身穿綢衫的林之洋變得親切,對唐敖則冷眼相看。看到這里,我感到十分的“悲憤”;現在的生活中,也有不少像這樣的人,他們面對人的態度僅僅取決于他人的富貴程度,這樣的虛榮難道不是很可悲嗎?前段時間,有個國外的網友做了一個實驗:一個漂亮的小女孩上街求助,許多人都給予了她幫助;但當這個小女孩變得灰頭土臉時,人們卻視而不見。這樣的虛偽,和“雙面國”中的人有什么區別呢?作者通過描寫當國人們的態度轉變之大,深刻地諷刺了當時人們的虛偽和虛榮。現在的生話中,我們也應當放下虛榮心,這樣社會才會變得更真誠、更友善!
通過閱讀《鏡花緣》,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在生活中,我們應學習黑齒國人民的好學上進,學習君子國的謙讓;同時也要杜絕像淑士國的酸腐吝嗇,像無腸國的貪婪刻薄。愿我們的社會越來越和平、越來越向上!
讀《鏡花緣》有感 4
《鏡花緣》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創作的著名的長篇神魔小說,自嘉慶二十三年出版問世以來,一直備受到各方的關注。魯迅、鄭振鐸、胡適、林語堂等大家都給予了它很高的評價。國外一些學者也致力于此書的研究工作,蘇聯女漢學家費施曼說該書是“熔幻想小說、歷史小說、諷刺小說和游記小說于一爐的杰作。”目前《鏡花緣》已經被譯成英、俄、德、日等多國文字。
《鏡花緣》是作者在海屬地區采拾地方風物、鄉土俚語及古跡史乘,“消磨三十多年層層心血”而寫成的,是古海州地區直接產生的一部古典名著。該書征引浩博,學問涉及琴、棋、書、畫、醫、卜、星相、燈謎等多個方面。
它講述的是一段野史,大約在武則天掌權至唐中宗復位的時期。既是野史,其中自然少不了若干神話、傳奇。故事大致可以分為四段。首先寫仙界嫦娥和百花仙子結怨,武后怒貶牡丹,百花仙子下凡為人至主人公唐敖周游海外諸國。第二段寫唐敖在小蓬萊出世為仙,其女唐小山尋親。三是尋親歸來,唐小山與眾位才女赴試及試后游玩活動。最后寫文氏弟兄伐武勤王,中宗復位。其中第一部分最為精彩,人物的形象也體現得最為豐滿。
書中寫了君子國、女兒國、無腸國、犬封國、聶耳國、玄股國等等這些國家,或是以人們形體的奇異,或是以人們生活方式的奇異,或是以人們特有的才學技能,或是以地方風土的特點,或是以地方特有的古跡文物,從各方面表現出作者極力擴張古人的幻想,要向中國之外發現不同的國家和不同的人們的愿望。在《鏡花緣》文本的表層展示的是虛幻浪漫靜謐的萬般世相,而其深處卻一度奔突、沖撞著由生命的熱愛、執著與死亡的敬畏、疑惑的巨大張力支撐起的深沉悲痛的宇宙意識,這種對人類生存根本性問題的追問才是小說最具魅力的部分。
通過對于《鏡花緣》中幾十個國家的敘述,包括了正面的'議論和側面的諷刺,不難看出,它所主張的和反對的,主要有這樣一些:它主張男女平等。它要求女子也應自幼讀書,和男子同樣參加考試。它反對男子對女子的壓迫,尤其是對于纏足、穿耳這些摧殘人類肢體的行為,表示憤怒的抗議。胡適稱頌說:"這種制度便是李汝珍對于婦女問題的總解決。"
《鏡花緣》繼承了《山海經》中的《海外西經》、《大荒西經》的一些材料,經過作者的再創造,憑借他豐富的想象、幽默的筆調,運用夸張、隱喻、反襯等手法,創造出了結構獨特、思想新穎的長篇小說。
例如書中寫到無腸國的人飲食直接穿腸而過,往往有富人把糞便作為仆人的食物,循環竟然至數次,這里對那些為富不仁者的諷刺簡直令人叫絕。淑士國連店小二都是滿口之乎者也,酸腐之氣,處處皆是。白民國的先生自詡學識高深,其實竟是滿口白字。兩面國的人正面對人笑臉相迎,背面猙獰可怖,現實生活中兩面三刀之人何嘗不是如此?
在諷刺的同時,作者也在一些章節中呈現了某種烏托邦的理想。最能體現這一點的是文中寫到的君子國。君子國是個“好讓不爭”“惟善為寶”的"禮樂之邦",從君王丞相至販夫士卒,莫不具謙謙君子之風;小說以此來否定專橫跋扈、貪贓枉法的封建官場和爾虞我詐現實社會。另外如大人國的人腳下有云彩,好人腳下是彩云,壞人腳下是黑云,大官因腳下的云見不得人而以紅綾遮住。黑齒國人雖面貌丑陋但個個追求學問,談吐不俗。作者對其所贊揚的風氣習俗,也用了夸張的筆墨,讓人讀來捧腹。
對女兒國的描寫更具匠心。作者設計出了與現實世界完全相反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女兒國中男女的角色與傳統的觀念完全相反。這個構思有對《西游記》情節的借鑒,但作者的突破在于,他不僅通過這個情節表現對女子的政治才能的充分肯定,而且通過率直豪爽的林之洋被果王選入后宮,承受纏足、穿耳、責罰等種種磨難和痛苦的荒誕情節,對現實中女性的地位和遭遇給予了深刻同情。
整本《鏡花緣》的價值觀是儒家式的,它歌頌父慈子孝,君明臣忠,讓有學問的讀書人都在故事中得到尊敬。同時,它也描寫了一群同樣具有那些良好品質的少女,通過她們在才女考試中的表現說明女子也能承擔像男子那樣的任務。就作者的時代來看,這樣的觀點無疑是進步的。然而少女也像老學究那樣談《禮》、談歷史,終究是缺少了一些年輕人的靈性。除此以外,作者借書中人之口,對通俗化的儒家提出質疑,像奢侈的婚葬禮儀、講究排場的宴會、是非不明的訴訟等。質疑之余,作者又樹立起那些海外的“理想國”:君子國、軒轅國。這種思考和探索的精神,是值得稱贊的。
這本書很大的一個不足,在于宿命論、果報論的色彩過于濃重,這一方面與我自己不相信轉世投胎之類的說法有關。書里的好人都有神仙庇佑,逢兇化吉,而惡人都是注定受苦難,下一世要做禽獸的。每次考慮到將來之事,最準的永遠是天象、卦象,而且從來沒有算錯過。雖然,正史上的星象和市井童謠也遍地皆是,也是一個比一個準,但我寧愿相信是有智慧的人根據現狀判斷將來,而假說成是天象以讓人信服。本書中常有這種宿命的巧合,仿佛都是注定一般。不過我們大可不必吹毛求疵,即使在今天,不也有相信那些星座之類的說法的糊涂蟲么?
總的說來,《鏡花緣》還是給了我很多有益的啟示,發展了我的想象的空間。這本書能夠流傳至今,自有其不可磨滅的價值所在。
讀《鏡花緣》有感 5
本書以百花仙子在天庭受罰而被貶下凡為開頭,以百花仙子重返天庭為結尾。用一個屢考不中的秀才—唐敖的視角,用各國風情穿插而形成的一部著作。
翻開書,各種奇妙的國家及其風土人情,如同一幅精美的畫卷,在你面前緩緩展開……君子國的謙讓,禮貌,祥和,讓我讀之心頭一暖;勞民國的長壽,讓我懂得了真正的養生之道;大耳朵國的過猶不及讓我深思;黑齒國的文采讓我贊嘆;白民國的徒有其表讓我嘆息;淑士國的“酸”讓我感慨;厭火國的野蠻讓我驚恐;女兒國的陰陽顛倒讓我注目;軒轅國的大度讓我欣喜……
在所有的國家中,我獨愛黑齒國與君子國。黑齒國里,唐敖與林之洋、多九公以為他們個個又黑又丑,誰知,細看之下,個個生的眉清目秀。接著,在女學塾里,多九公的自負讓他吃足了苦頭,兩個年紀輕輕的姑娘提出來的問題讓多九公瞠目結舌,這些問題都需要對書本有一定的見解才能回答出來,于是,我知道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在黑齒國,民風淳樸,一本書是無價之寶,不論男女老少,都十分喜愛讀書,銀子掉在地上沒人撿,但若是書掉在地上,恐怕人人都會去搶。看到這里,我想起了自己的學習現狀,人家是沒書讀,卻想方設法的爭取讀書機會,而我呢?有現成的良好條件,卻不懂得珍惜。與黑齒國相反的,是白民國。在白民國里,人人身著儒衫,面如白玉,學塾的書架上,琳瑯滿目,極盡奢華。這里的人自認為很有學問,一個個態度傲慢,但是,讀起《論語》、《孟子》來,白字連篇,錯誤百出,真可謂是繡花枕頭—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再來看君子國。君子國里,謙讓之風遍及各地,買賣貨物也要互相謙讓,買的人嫌貨物太便宜,賣的人嫌貨物價格太高,以至于“漫天要價,就地還錢”這句話從賣的人口里說出,真可謂聞所未聞。再想起現在人們的貪婪奸詐,內心不禁開始向往起來。
千奇百怪的國家,千奇百怪的`風土人情,千奇百怪的事情,都如一場夢一般。語言詼諧幽默,妙趣橫生,時而語調激昂,似作者對未來的美好想象,時而語調低沉,似作者對人情世故的反思。作者獨具匠心的通過對虛幻世界的描寫,無情的諷刺的現實社會的黑暗虛偽,寄寓了作者的社會理想。
在寧靜的午后,手里捧一杯暖茶,靜靜翻開書本,細細品味清雋的文字,幸福,由書中來……
讀《鏡花緣》有感 6
《鏡花緣》是繼《紅樓夢》之后比較優秀的一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說,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是清代作家李汝珍晚年的一部作品,共一百回。
《鏡花緣》可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寫武則天稱帝,打敗了唐室舊臣徐敬業、駱賓王的反叛。有一天醉后觀花,令百花嚴冬齊放。眾花神不敢違反圣旨,就齊聚皇家花園噴蕊吐艷。哪知違反了天規,被玉帝貶下凡塵成了一百個才女。眾花領袖百花仙子被貶到嶺南,托生為唐敖的女兒小山。唐敖殿試落第,心情沉悶,就隨妻兄林之洋泛海出游,經舵工多九公導游,觀覽了海外異國風情,看到許多奇人異事。后來進入小蓬萊,求仙棄世,一去不返。小山思父心切,讓舅父林之洋帶她出海,尋父回家,歷經磨難后終于找到小蓬萊,卻意外地在泣紅亭中錄下一卷“天書”,上面有一百名女子的事跡。并遵照父親的意思改名為唐閨臣。
第二部分寫武則天開科考試才女,錄取了一百人,名次和泣紅亭天書上載得分毫不差。這些才女及第后,拜見宗師,連日飲宴,賦詩游戲,表演了書、畫、棋、醫、卜、星相、音韻、算術等,以及燈謎、酒令、斗草、投壺等,盡歡而散,唐閨臣也重返仙山。這時,徐敬業、駱賓王等人的兒子聯合劍南節度使文蕓,起兵反對武則天,一些才女也因姻親關系加入軍中,不少人殉難,終于打破了“武家軍”的酒、色、財、氣四大陣,武則天失敗。后來唐中宗復辟,仍尊武則天為“大圣皇帝”,武則天又下新詔,宣布明年重開女試,并命前科錄取的才女重赴“紅文宴”。
《鏡花緣》一書的思想意義十分突出,作者借書中人物之口,鮮明地表現了自己的一些社會觀點,對嫁娶、葬殯、飲食、衣服、居家用度都提出了一些改革的辦法。他還通過對各國風土人情的描述,無情地批判了好吃懶做、說謊、奉承、不學無術等多種社會現象,對好讓不爭、待人寬大的.“君子之風”、大人之度則給予贊揚和肯定。然而,書中的一個更重要、更鮮明的主題,就是要求提高婦女的地位,使婦女揚眉吐氣。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中,雖然人們的觀念較以前已經有了很大轉變,但封建殘余思想依然存在,有的仍然還很嚴重,像男尊女卑的現象及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一位生活在兩百多年前的封建社會中的作家都能打破世俗偏見,控訴封建制度,主張男女平等,這是否能引起我們這些生活在社會主義社會中的當代人深思呢?
讀《鏡花緣》有感 7
蘇聯女漢學家費施曼曾稱贊《鏡花緣》為“熔幻想小說、歷史小說、諷刺小說和游記小說于一爐的杰作。”這個寒假,我親自感受了這部文學巨著,感受頗多。
《鏡花緣》是清代小說家李汝珍著名的長篇小說。前五十回苗寫了秀才唐敖與林之洋等人在海外游離后,拋棄妻子于蓬萊山隱遁,其女唐小山(百花仙子被貶人間托生為唐敖之女)尋父,遵父命改名為唐閨臣回國應考的故事。后五十回描寫了武則天科舉選才女,唐閨臣和其他被貶的花仙子托生為一百位才女考中后,在慶賀宴會上展現書、畫、琴、棋、音韻、醫卜等諸多才干,后唐閨臣再次尋父未回。小說末尾,側中描寫了徐敬業、駱賓王等人的兒子起兵討伐武則天,在仙人的幫助下,破了武家軍隊的酒色財氣四大迷魂陣,擁戴中宗繼位的故事。
在這本書中,有許多神奇國度,有趣極了!比如人們都以自己吃虧為樂事,在集市上互讓互利的君子國;裝腔作勢,虛偽狡詐,討好有錢人,歧視窮人的雙面國;有云霧護足,不用車馬,壞人腳下架黑云,好人腳下架彩云的大人國;好學上進、孜孜不倦的黑齒邦;終日忙忙碌碌,停下來就不習慣的勞民國……不同風俗的國家,各式各樣的人物,讓人興味盎然。
但我最忘不了的還是女兒國。我覺得女兒國應該是作者極力批判封建社會的不平等而創作出來的這樣一個國家。
封建社會時都是“男尊女卑”,而讓人耳目一新的是女兒國的制度則是“女尊男卑””。在這里“男子反穿衣裙,作為婦人,以治內事,女子反穿靴帽,作為男人,以治外事”。有趣的是林之洋到國王那里取貨物,竟被國王一眼相中,封了王妃,擇吉日入宮。隨后便命幾個男人做的“宮娥”帶到一樓上,吃完飯,便將他的衣履脫凈,穿裙戴簪,涂粉梳發,還穿了耳洞,弄得他大叫:“痛死了!”之后,便又給他纏足,纏完如炭火燒一般,便放聲大哭道:“坑死俺了!”未及半月,林之洋的雙腳已被彎曲折成兩半,十指俱已腐爛,日日鮮血淋漓,忍受疼痛。
讀到這里,雖為林之洋的遭遇悲傷,但是古時封建生活中的女子不也是這樣嗎?從很小便要纏足,不知忍受了多少次鉆心的疼痛,難道女子生來就要這樣嗎?有誰去同情她們過嗎?而作者李汝珍就是在文中讓男性從女性的立場去體會纏足等種種陋習的丑惡和非人性的封建。
全書在展現這些的同時,重點刻畫了一百個才女的才華,說明作者對當時“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否決以及著力頌揚女性才華,尊重女權的思想,也揭示了當時社會的惡劣風氣。以幽默的'筆調嘲諷和批判了那些道德敗壞,品行惡劣,行為不端的人,同時也寄予了自己的希望中的理想社會。
想想自己,真幸運能生活在現代的美好生活!沒有高低,沒有貴賤,有的只是平等;沒有封建的掩埋,沒有惡劣的風氣,有的只是民主與自由!從現在開始,刻苦學習,勤奮進取,不辜負美好的新生活,用實際行動去報答現代的祖國和社會!
讀《鏡花緣》有感 8
它寫的是由于百花仙子與嫦娥打了一個賭,必須是帝旨來到,才能百花齊放,即使下界人王有令,也不能應命,否則百花仙子到人間去受苦。結果百花仙子輸了,與其他仙子被貶到人間……
這本書又一次展現了“誰說女子不如男”的.品格,寫了許多仙子轉換為人類的事。
從中我體會到了人在生活中要學會勇敢,敢于“攀登高山”。比如有一次我在客廳里發現了一只蟲子,我心里感到非常害怕,有時候我會大聲叫到“有蟲子”,媽媽總是說我大驚小怪。可讀完這本書后,我仔細想一想,這蟲子只不過在地上趴著,我一個小指頭就能把它壓死有什么好怕的。
再比如又一次,我很膽小,到楓樹灣玩時,有一條清澈的小溪流,溪流間有幾塊大石頭,要過去,就必須踩過那幾塊石頭,可我不敢,最后我還是靠別人的幫助過去的。讀完這本
書以后,我想了想,我干嘛那么膽怯,石頭的距離不是很大嘛,有什么好怕的。
讀《鏡花緣》有感 9
這次有幸得到浙江文藝出版社的足本《鏡花緣》,甚是歡喜,對于吾等愛書之人,遇到好書猶如遇到仙女一般的雀躍,高爾基云:我愛書,就象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一樣。看到這本書,我自然也就大快朵頤了。
打開首頁,就是一副長的彩色插圖,精美度堪比繪本,演繹了書中光怪陸離的古風異想世界,插圖風格偏向于浮世繪,不過有作者自己的想象,這確實能給讀者一個閱讀的欲望,這里要加上第一顆星。
全書總共100回,較之向前出版的各類版本,首先是校閱更加認真,更正了一些錯別字,也增加了注譯點,閱讀無壓力,全程無尿點。
在唐朝,男女平等的呼聲在武則天的統治下達到了高潮,在一些封建衛道士的無病呻吟下,這位氣勢高昂的女皇帝(其實她算不上是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第一位是唐朝高宗年間的起義軍女首領陳碩真,號文佳)大力推崇農桑,女子的地位也同樣得到大幅的提高,文官大都啟用女吏,而且都非常人,不是那種腹內空空如稻草的,也不是那種只會女紅的,而是同樣抱有男兒志,立志要用自己的才學報效國家的真正的才女,如上官婉兒,而且書中也說,她也會進行暗訪,尋訪真正有才學的女子,而不是片面的讓屬下去交辦,這就是她的一大優點。
書前幾回,主要著墨于武則天令百花在冬天開放,應牡丹未及時開放而龍顏大怒,下令放逐牡丹至洛陽,百花仙子因此受到牽連而違反天條,被罰下凡,成為唐敖之女唐小山,唐小山涉海尋父,途中結識了九十九位花仙子轉世的才女,她們的命運如何?這些筆者還是不劇透,喜歡這本書的讀者可以購買一窺究竟,相信能夠滿意而歸。
一直很奇怪,多九公居然能夠如此的見識廣博,就連丁丁歷險記中酗酒的阿道克船長都自愧不如。大唐帝國屹立于世界之巔,不僅朝貢的國家舉不勝數,就連阿拉伯等國家都慕名前來學習交流,當然我們也是互惠互利的,于是絲綢之路就這么打開了,東西方的貿易不僅讓西方見識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讓中國普通老百姓實實惠惠地體會到,原來西方的美食也是有很多的選擇的,既能滿足口腹之欲,也能無聊時談談美食,說說人生(中原內地通過與西北少數民族交流,引入了許多蔬菜和水果品種,如蔬菜有苜蓿、菠菜、蕓苔、胡瓜、胡豆、胡蒜、胡荽等,水果有葡萄、扁桃、西瓜、安石榴等,調味品有胡椒、沙糖等。與此同時,西域的烹飪方法也傳入中原,如乳酪、胡餅、羌煮貊炙、胡燒肉、胡羹、羊盤腸雌解法等都是從西域傳入中原地區的)。
書中的33個游歷的國家,我們其實很有感觸的,看過柏楊先生的《西游怪記》,其中關于唐僧師徒遇到的一些國家雖然有粉刺時局的意味,但是我們不難看出,這些都有著李汝珍的影子,所以清朝這本閑暇小說能對后世的這些志怪小說有如此深遠的影響,這也是我們樂于看到的。
這些國家的人對于現在仍有現實意義,比如,女兒國代表了男女平等,在現在的時代依然有教育意義,兩面國代表了人性的多樣性,有些人當面一套,背后一套,嘴上仁義道德,實際上無恥之極,翼民國代表了一些愛聽奉承的人,只要溜須拍馬舔菊花一概笑納,而當自己夕陽西下,無人奉承時,心里又是失落萬分,結胸國的.人胸前高出一塊,只緣好吃懶做,就在今天,還看到有年級輕輕的人在地鐵上冒充生病,博取同情,騙吃騙喝,可以說這些國家的人和現在的一些人一貼一個準。
這樣一幅天馬行空的瑰麗畫卷沒有理由不支持它,希望我們能夠從閱讀中學到一些知識,也能在掩卷之余有一些感觸,我想嗎,這要比那些消磨人意志的游戲要好得多,希望我們國人多讀書,增加文化底蘊。
我們國家正在大力推廣傳統文化,希望借此能夠讓我們從浩瀚的傳統文化中豐富自己的涵養,提高全民的素質,這樣,我們的國家才能更加的一心,我們的祖國才能強大,前不久一直在追中央一套的《中國詩詞大會》,然后追《詩書中華》,現在迷上了中央一套的《中華戲曲大會》,你想想,連中國的戲曲都有這么多的種類,我們能學得的知識要有多少,關鍵是你是一塊海綿,還是一塊廁紙,就看你自己的了。
愿李老先生的足本《鏡花緣》大賣,也愿中華讀書之風大盛,謝謝!
讀《鏡花緣》有感 10
“女子無才便是德”,突然在一本書中看到。這句話讓我很是“悲憤”。原來古代人都是這種思想,怪不得古代學堂里見不到女子。但在《鏡花緣》中,我見識到了古代才女。她們的魅力是很多人想象不到的。日記
“蘇氏蕙蘭織錦回文璇璣圖”,乍一看,全是字。但聰慧的史幽探用七種色彩把文字區分開。每色中的字都可以組成數十首詩。史幽探她滿腹詩詞,行詩如風,讓人敬慕。
在《鏡花緣》的后一部分是記敘百名才女相會的情景。她們闊談“琴、棋、書、畫、醫、卜、星相、燈謎”,實話說,我確實是看不懂,但她們的浩博才學讓我震撼。若不是武則天開放女科,這些女子的才華還得不到展示。
書中讓我領略到了很多國家的`怪異和有趣。如君子國,君子國里的人都是彬彬有禮,買賣東西都要謙讓個半天;還有兩面國,兩面國的人遇到有錢有勢的,就露出恭維、親切的臉,而遇到沒錢沒勢的,則露出丑惡、鄙視的臉:還有穿胸國,穿胸國的人胸上都有一個洞,他們都再胸中穿一根長竿,把東西都掛在上面。
然而,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主人公在女兒國的游歷。大概作者也和我有同樣的想法吧,暗暗地在文中批判當時社會的不平等。女兒國,恰恰是“女尊男卑”。“男子反穿衣裙,作為婦人,以治內事,女子反穿靴帽,作為男人,以治外事”,所以林之洋誤被選為王妃。首先得纏足,所謂“纏足”,就是裹小腳,有“三寸金蓮”之美。可憐的林之洋十腳趾都爛了,化為膿水。這只是夸張,但他所受的痛苦古代婦女沒有受到過嗎?有誰可憐過她們?作者在文中讓男性從女性的立場去體會纏足等種種陋習的丑惡和非人道性質。
唐敖、多久公在黑齒國的女學塾中遇到紅紅、亭亭。這兩名十四五歲的少女最引人注目的是她們極有才學,詩書禮樂無所不通,她們和多九公、唐敖討論學問,涉及音韻文字、經書義疏、學術流派,口若懸河,咄咄逼人,弄得倚老賣老的多九公面紅耳赤,汗流滿面。
《鏡花緣》若出在當時,定會改變一些人的觀點。這本書中,各種珍鳥奇草,各國的風俗習慣吸引力極大,但其中著重表現對女子的尊重,值得一讀。
讀《鏡花緣》有感 11
這個寒假我讀了許多書,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充滿想象力的《鏡花緣》。
《鏡花緣》講的是百花仙子因為得罪了嫦娥,觸犯天規,被貶下界。她的父親唐傲去海上游歷各國,尋找十二名花,遇到許多光怪陸離的事情。最后父女二人雙雙修成神仙的故事。這本書是半文言文的,剛開始讀,我覺得有點難懂,但后來發現,只要進到書的世界里,這些都不是問題了。
這本書大部分的篇幅都是在講唐敖、林之洋和多九公一行人出海游歷三十三個國家的經歷。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風土人情,有趣至極。
我喜歡其中的三個章節,第一站是東口山。東口山上有各種奇花異草,野鳥怪獸,有肉芝,木禾,躡空草,精衛鳥,果然獸等等。
肉芝,就是一個巴掌大小的小人,身騎小馬,快如流星,一旦抓住就要立馬吞下,不然小人便會化成灰。吃下后,能讓人神清氣爽。
木禾,是一種大樹,樹上無枝,長滿稻穗,每一粒米都比頭還大,夠吃好幾頓。更神奇的是吃上一口,一年都不會餓。
躡空草,是一支青草,葉子跟松樹的一樣,長滿了針刺。拿出它的籽,放在手心,吹一口氣長一尺,吹三口氣就能長到三尺。人要是吃了,就可以立在空中。
這幾種草我都想吃吃看啊!
精衛鳥,不是一只,竟是一群,就是那只填海的精衛鳥的后代。長得像烏鴉,嘴白如玉,兩只紅足,頭上還有花紋。
果然獸,特別重情義。有同伴死在路旁,那么路過的'果然獸,就會停下來,守在旁邊痛哭,任人捉住,也不逃竄。
這些東西太神奇了,讓我大開眼界。
再說黑齒國和白民國。黑齒國的人,皮膚黑,就連牙齒也是黑的。但別看他們黑,特別有學識。白民國的人,長得白凈,相貌堂堂,一看就特別有學問的樣子,事實上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可見,人不可貌相,不能以貌取人。
還有個我最喜歡的女兒國。跟西游記的女兒國不同,這個國家是有男人的。但是,這里的男女身份是互換的,女人穿男人的衣服,走在路上;而男人則穿女人的衣服在家里織布。想像一下,一個像張飛一樣的壯漢,五大三粗,滿面虬髯,卻穿著女人的衣服,文靜地坐在那里穿針引線,縫著鞋墊,這個畫面真是令人忍俊不禁。我被作者的幽默深深折服,真想去這樣的國家里體驗一下女尊男卑的感覺呢。
看完書后,我特別佩服本書的作者李汝珍,他的想象力真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啊!
讀《鏡花緣》有感 12
對“才女”一詞最好的詮釋是什么?這部百科全書式的古典魔幻小說——《鏡花緣》給出了答案。讀罷此書,既如沐春風,又若醍醐灌頂。
從成書形式上看,《鏡花緣》和我暑假讀過的《西游記》一樣,也是一部章回體長篇小說;從寫作內容上來看,《鏡花緣》類似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記》,主人公涉足到很多奇異的地域。清代小說家李汝珍憑借著漫無邊際的想象力,借“鏡”“花”二字展開全文,為我們創造了一個瑰麗多姿的神仙世界,講述了百位花仙子翩然入凡世后發生的神奇故事。前五十回向讀者講述了男主人公唐敖跟隨妹夫林之洋游歷各國訪“花”遇到的奇人異事,后五十回寫的是一百位被貶下凡的花仙子同考女試,重新聚首的情節。作者在書中流露出他對男女平等、婚姻、世族、官場等方面的.獨特看法,同時文中婉轉地表現出有關命運的感悟——人在塵世,不過如鏡中虛影,水中之月,終將如花般凋零謝世,消失在塵煙中。
回望書中人物,才女們對琴棋書畫無一精通。尤其是百花仙子轉世的唐小山,她文武雙全,算得上是“才女”的集大成者了。作為一介女子不惜踏上征途,遠赴萬里尋找游歷在外的父親,這也反映出她對親情的渴望與執著,是中國傳統美德孝道的精彩展現。最終她聽從父命返回國土得中女試,又再次展露她巾幗不讓須眉的自強本性。盡管唐敖確為作品的主人公,但是唐小山更值得令我欽佩,就像現在流行的一句話:“明明可以靠顏值,卻偏偏要靠實力。”唐小山堪稱實力派兼偶像派才女主人公!
掩卷思己,如果我是其中的一名女子,真難以想象如何在那樣的環境中謀得生存之道。真慶幸我們的時代,自由平等公正和諧,沒有封建社會的黑暗,沒有惡劣嚴峻的社會風氣(如裹腳惡習),也沒有因貧賤而把人分為高低等級的制度……然而,我也懂得,無論在何種時代與社會,人都要練就自己的本領。如同龍應臺在《親愛的安德烈》中寫的:“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換言之,有“才”傍身,何愁無法安身立命呢。
《鏡花緣》中有一句詩——桃花流水杳然去,朗月清風到處游。這樣的生活狀態固然灑脫,也是要憑我們自己去開拓的呀。讀《鏡花緣》,觸動了我的心弦,也指引了我前進的方向——修煉成為“才女”!
讀《鏡花緣》有感 13
《鏡花緣》是李汝珍一生中最偉大的作品,不僅有天馬行空的想象,鏡花水月般的情節,還蘊含了對社會的諷刺,在中國文學史上是一部可以與《西游記》相媲美的文學作品。
《鏡花緣》是李汝珍花費了十年的心血完成的,共100回,前50回寫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三人出海游歷各國以及唐小山尋父的故事。而后50回著重表現女子的才華,寫了武則天開課考試,錄取100名才女并表演才藝,進行游戲以及徐敬業,駱賓王等人的兒子起兵討伐武則天,擁戴中宗繼位這幾件事。
小說中作者的“女兒國”寫的可謂是絕筆,《西游記》中的女兒國大家都不陌生吧!吳承恩筆下的女兒國是沒有一名男子的,上至統治者,下到百姓,都是女子;李汝珍筆下的女兒國則是“男子反穿衣裙,作為婦人,以治內事;女子反穿靴帽,作為男人,以治外事”,這里反映出作者對男女平等,女子和男子具有同等地位的良好愿望。
而在小說中能與“女兒國”媲美的只有君子國了,君子國是李汝珍一生追求的`境界,這里的人都十分謙虛,友好,善良。最讓我記憶深刻的事是“賣家用極少的錢出售上等貨;買家用極多的錢買次等貨”,君子國雖然不存在,但是我們一定要將君子國人的這份謙虛學過來。
這部小說中多處含有諷刺,如兩面國的人天生兩張臉,無腸國的人十分刻薄,結胸國的人好吃懶做……我推薦大家閱讀這本好書。如果有機會,我希望與大家交流一下感想。
讀《鏡花緣》有感 14
它寫的是由于百花仙子與嫦娥打了一個賭,必須是帝旨來到,才能百花齊放,即使下界人王有令,也不能應命,否則百花仙子到人間去受苦。結果百花仙子輸了,與其他仙子被貶到人間……
這本書又一次展現了“誰說女子不如男”的品格,寫了許多仙子轉換為人類的'事。
從中我體會到了人在生活中要學會勇敢,敢于“攀登高山”。比如有一次我在客廳里發現了一只蟲子,我心里感到非常害怕,有時候我會大聲叫到“有蟲子”,媽媽總是說我大驚小怪。可讀完這本書后,我仔細想一想,這蟲子只不過在地上趴著,我一個小指頭就能把它壓死有什么好怕的。
再比如又一次,我很膽小,到楓樹灣玩時,有一條清澈的小溪流,溪流間有幾塊大石頭,要過去,就必須踩過那幾塊石頭,可我不敢,最后我還是靠別人的幫助過去的。讀完這本
書以后,我想了想,我干嘛那么膽怯,石頭的距離不是很大嘛,有什么好怕的。
讀《鏡花緣》有感 15
《鏡花緣》一百回,故事起于以百花仙子為首的一百位花神因奉武則天詔令在寒冬使百花開放,違犯天條,被貶下塵世。其中百花仙子托生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小說前半部分主要寫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三人游歷海外三十余國的奇異經歷,后半部分主要寫由諸花神所托生的一百名才女參加武則天所設的女試,及考取后在一起飲酒游戲、賦詩談笑的情景。同時,又自始至終貫穿著維護李氏正統、反對武則天篡政的線索。《鏡花緣》由于包含了新穎的思想和新奇的想象,帶有較多的社會批判意識,有時且不乏深刻之處,所以盡管成就有限,但在小說史上占據一定的地位。
這部小說看似在描寫神話,實際上,在詼諧諷刺中也蘊涵著深刻的道理。故事中的島國特色即在訴說當代社會的面貌、作者自己的期許,如:
一、君子國:希望人人都能像君子國的人民般,不爭奪、不強求,社會安樂祥和。
二、女人國:顯示作者關懷社會,對許多男女不平等制度的批判,想象女人亦可考科舉,從事男人做不到的事。
三、白民國:當時,有些人考取功名便洋洋得意,認為自己已是頂尖人物了,便賣弄自己所學。實際上,學海無涯,他們所學的不過是汪洋一瓢罷了,作者對這樣氣量褊狹的士大夫,也不放過揶揄他們的機會。
《鏡花緣》雖然是描述作者對當代社會制度的不滿,以及他個人向社會的`反抗,但其中所包含的寶貴啟示仍是現代社會中值得我們借鑒、警惕的。就如同我曾耳聞的一句話:真理是不會隨著時代的變動,而有絲毫改變;人生最大的錯誤即是再犯相同的錯誤。但反觀現代社會,為何人人不能少一點爭利,而多一點施舍,像君子國般?為何有些人不能謙虛為懷?反而像白民國般喜歡賣弄?社會要進步,內心的改革其實是最重要的。如果世界上各民族和平共存、沒有紛爭,哪需要什么武器?但真實的情況又是怎樣呢?
想改造這個社會,甚至這個世界,真非我一個十六歲的人做得到,但我想大家一起來努力一定能成功的!滴水可穿石;聚沙可成塔。而且,解決社會亂象最好的方法,關鍵在于生活在其中的人們。
讀《鏡花緣》有感 16
《鏡花緣》是清代作家李汝珍所寫。雖然不如“四大名著”那樣出名,卻讓我從中明白了許多道理。
《鏡花緣》講了百花仙子們到凡間投胎,在人間生活的故事。總的來說,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講了唐敖、多九公、林之洋等人在海外游歷的故事,第二個部分講了武則天科舉才女時,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它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在選拔中脫穎而出,在朝中有所作為的故事。
讀完全書,有兩個字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平等。
書中第四十八回有一段寫道:“以史探幽,哀萃芳冠首者,蓋主人自言窮探野史,嘗有所見,惜湮沒無聞,而哀群芳之不傳,因筆志之。”其中,“窮探野史,嘗有所見”作者所見的是什么呢?我認為,作者所見的是中國幾千年來忽略的`婦女問題,就是“重男輕女”。我認為男女應該是平等的,一樣的。
就是現在,也經常會出現“重男輕女”的情況。我有一個朋友,叫子熹。她的姨媽從小就被子熹的外婆送給了別人。其實子熹的姨媽并不是家里最小的,最小的是子熹的舅舅,但因為“重男輕女”的觀念,被送走的是子熹的姨媽。
我有一個朋友小名叫佳佳,她有一個哥哥。有一次我去她家里吃午飯時,我忽然發現佳佳哥哥碗里的肉比佳佳碗里的多,后來我每次去他家吃午飯時,都會留心觀察這個細節,都會發現佳佳哥哥碗里的肉比佳佳多。
然而,也不是所有人都是這樣的。《紅樓夢》里的賈寶玉說過“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兒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兒便覺得濁臭逼人。”《鏡花緣》本身有個“女兒國”與《西游記》的“女兒國”不同的是,在這個“女兒國”里是男人穿上裙子作為婦人,管家里事,女人穿上靴帽管外事,這樣一來也可以說是“尊女輕男”了。
但不管是“重男輕女”還是“尊女輕男”,都是不公平的,我認為男女應該是平等的,和諧的。
讀《鏡花緣》有感 17
“自家做來做去,原覺得口吻生花;他人看了又看,也必定拈花微笑:是亦緣也”。一部《鏡花緣》,一切皆有奇緣。
他們頭戴浩然巾,把腦后遮住,談話做事稍有不利,腦袋一轉,露出一張猙獰可怕的惡臉。木偶動畫片里換臉一幕一度成了我的童年陰影。而這就是我與《鏡花緣》的初識。如今來讀《鏡花緣》,卻只覺歡喜。
《鏡花緣》是清代李汝珍所著,講述了王母圣誕,百花仙子拒絕百花齊開。后來武則天命令百花冬日齊放,百花違時私開。百花仙子因為當年定下罰約,和眾花仙獲貶降紅塵。接下來寫了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三人在海外的奇幻游歷,唐敖蓬萊成仙。唐小山與99名女子(天上百花仙)考取功名并齊聚一堂。最后,叛軍起兵反武,中宗復位。初讀《鏡花緣》,儼然《西游記》仙氣十足;再讀猶如《山海經》游記,想象瑰麗;到了眾才女紛紛登場,又像《紅樓》般令人憐愛慨嘆;一百才女中舉排名,竟讓我有了《水滸》英雄排座次的既視感;最后叛軍破邪陣,又如穿越的《封神演義》,真是神奇的閱讀體驗。
《鏡花緣》是一本“奇”書。
書中最吸引我的是光怪陸離的神奇世界。天上、海外、人間,各自演繹了各自的精彩。故事緣起如太虛幻境,嫦娥與百花仙子生隙,百花仙子失職受罰,百位才女誕生人世,一切由緣而起。海外奇遇部分文辭精巧,更是精彩紛呈。當康、果然、飛涎鳥、鸚勺等怪鳥異獸紛紛登場;木禾、祝余、躡空草、刀味核等神花奇草令人驚嘆;惟善為寶的君子國、酒囊飯袋的犬封國、日夜愁眠終年昏昏的伯慮國、秀雅圣德的'軒轅國等海外諸國奇風異俗,讓人目不暇接。百位才女在人間的相逢相聚,更是涉筆成趣,好戲連連。
李汝珍是一位“奇”才。
這位“奇”才是有才又有趣的玩家作者。《鏡花緣》被魯迅評為“學術之匯流,文藝之列肆”,細細讀來,確有此感。作者知識淵博、涉獵頗廣,經史之學,信手拈來。后面甚至用了接近二十回的篇幅,借一百位才女言談身行,對琴棋書畫、馬吊、雙陸、音韻、垂釣、投壺、斗草、清談、算法、對酒、品茶、說書、唱曲等各種玩法進行淋漓盡致的描述,讓我大開眼界。有趣的作家才會寫出有趣的作品。在書中,李汝珍極盡幽默筆法,他化身多九公海外奇游,通古識今又風趣十足,老頑童的形象躍然紙上。他還借著才女之口當起了“段子手”,講起了俗氣笑話,看得我目瞪口呆,而后舒心一笑。就像眾多漫畫家、導演把自己擺在作品中一樣,李汝珍也在結尾亮明真身。他自稱老子后人,幸得仙猿來訪,得碑記,成此書,并稱自己的這部書能“解頤”,能讓人“噴飯”,將有趣貫徹到底。
這位“奇”才又是大膽而深刻的。在清朝,在三綱五常的教條中,在幾千年的男權社會中,在中華大地上出現了一個大膽而又珍貴的人——李汝珍。他為女性正名立身,不是泛談輕提的,而是厚厚的、較真的、濃墨重彩地大寫一筆。世人常用花兒比作女子,因她們美得嬌艷,美得嬌弱,李汝珍便要創出不一般的女子。像唐小山、陰若花、顏紫綃、薛蘅香、洛紅蕖等一眾女兒,聰慧有膽識、忠勇有義膽……不比男兒遜色絲毫。在女兒國,他還讓林之洋這個大男人被國王封妃,并讓他親歷一趟穿耳、纏足、打肉,受一遍“女尊男卑”的屈辱教化。在兩面國,他讓強盜的壓寨夫人歷數強盜納妾的罪狀,并把強盜打得昏暈數次。男所不欲,勿施于女,喊出多少被壓抑的心聲。中國幾千年來的婦女問題就這樣在嬉笑怒罵中真切深刻地、怨而不怒地表現出來。海外奇遇的背后更是讓我們看到人性的狡猾殘忍、虛榮刻薄、自私貪婪……笑過之后,掩卷深思,或善或惡,留與我們分辨言說。
鏡中花,水中月,可望不可即,一切心念只能存于筆下。觀鏡花,結奇緣,讀書何嘗不是修緣的旅途。
讀《鏡花緣》有感 18
鏡花緣是我國清代文人李汝珍創作的一部神魔小說,講述了百花仙子被貶轉生于人間的父女兩代的冒險之旅。
武則天把牧丹花貶至洛陽這一經典故事便出自《鏡花緣》,而這也是父女兩代冒險的前因與一個結點,它既借武則天之手討論與宣傳女權問題,維護女生尊嚴,這一點是我極為欣賞的。自古以來,中國便有重男輕女,把女性地位壓低的腐敗傳統,而敢于維護女權的便少之又少。并且這一故事的影響可從曾紅極一時的浙江衛視綜藝節目第三季第一集中有過設定,有興趣可以去看一下。
鏡花緣中的人物形象有好又壞,其中我最喜歡的
有唐敖、林之洋與唐小山了(多九公暫且不提)。唐敖是鏡花緣前一至四十回的主要人物兼男主,他淡泊名利,人生大起大落,喜好游覽名山大川,一派正人君子的作風頗有孟子的“大丈夫”之影。
唐小山即唐敖之女,百花仙子的傳世,她聰慧過人,勇敢,孝順,只是后面內容大多賣弄作者本人的才學,以至沒有要盡情展現她的才學與勇敢。可她的孝親敬長,奮發圖強實是令我自愧不已。我既貪心好財又總因一時的'表揚而得意忘形,若我能有她的一半優秀便好了。
林之洋是唐敖的妻子的哥哥,是一名豪爽,重情義且樂觀的人。他敢愛敢恨,曾為等待唐敖(隱入仙山)的歸來而停留半月,不顧生命安全;曾為小山被龍捉走而痛其流涕,一心求死;也曾因被女兒國國王強聚而絕望。此外,他還是本書中的喜劇人物,在前半段總被唐、多二人提弄,但又令這個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有血有肉。
四時有不謝之花,八節有長青之學。人生何不如鏡花一夢般綿延曲折,絢麗多彩呢?
在此獻給大家一句名言:
“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
讀《鏡花緣》有感 19
《鏡花緣》是一部極富奇幻與神話浪漫色彩的通俗小說。起初,我認為這是一本十分有趣的小說。如:在元股國中,有許多奇形八怪的魚;在黑齒國中,學術高的女學生可以問出一些多九公這樣知識淵博的人也無法解答的題目;在女兒國這個特別的國家中,女子當政管家,男子處理家務事。
后來我又多次閱讀這本書,發現作者寫出這本書的`目的并不只是讓讀者會心一笑,而是暗中諷刺了作者當時所處社會中的許多問題。
我發現了人們都向往的一個國度,一個好讓不爭的國度。這也是我們大家所向往的。在君子國中,人人都奉行君子的作為。在這個國度中人們并不是唯利是圖,而是為對方而著想。在我們的社會中,現在也有許多像君子國中的人。處處為對方著想,但是我認為我們還有更多的人可以做到這一點,這樣我們的國家就會真正的成為一個君子國。
在直腸國中的富人,做出了許多在飲食方面“細心的打算”。他們做出了讓人意想不到的行為。但是我認為富人們并不應該在這種方面進行細心的打算。而是應該來保護無法自我保護的人。這樣富人才能得到大眾的認可。
在元股國中唐敖無心救下的人魚,他們都是動物。但是在他們看見救命恩人遇到危險的時候,卻挺身而出幫他們化解危機。我認為在我們的社會中,我們也應該像他們一樣,做好事,行善事。在他人遇到困難時一定要出手相救,幫助他們。尤其是曾經幫助過自己走出困境的那些人。
在雙面國中,他們的人民都是以貌取人,對于粗布衣裳的林之洋十分冷淡,但卻對儒巾綢衫的唐敖謙和有禮。但在他們調換衣服之后,他們再次詢問時,他們卻對林之洋變得十分親切,對于身著粗布的唐敖十分冷淡。我認為我們不應該以貌取人。
我們在生活中都應該好讓不爭,處處為對方著想,好學上進,保護無法保護自己的人,常做善事好事,在他人遇到困難時出手相救,不以貌取人。這篇文章也剛好與最近我們國家號召的爭做文明人所對應。愿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和諧與安寧!
讀《鏡花緣》有感 20
《鏡花緣》描述蓬萊仙島中,天上的百花仙子因在王母娘娘壽誕時,與嫦娥吵嘴,一時之間說錯話,玉皇大帝大怒,令她到人間受罰,轉世為唐敖的女兒,名日小山。唐敖因考試名落孫山,心灰意冷之余便與小山的舅父林之洋一同出海游歷,散散心。
在航行途中,到了許多奇妙的島,如:人民好禮、不慕榮利、為善互讓的君子國;愛裝模作樣、賣弄學問,肚子里卻毫無墨水的白民國;根據人之心眼好壞而腳踏不同顏色云朵的大人國等,后來唐敖在途中嘗遍仙草,因而得道成仙,從此一去不復返,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而小山年紀雖小,但十分孝順,曾與舅父兩度出海尋父。盡管沿途遭遇不少災難,卻都奇跡般的化險為夷,最后,百花仙子化身的小山,在受罰于人間的時間期滿,重回小蓬萊,繼續執行掌管百花的工作。
這部小說看似在描寫神話,實際上,在詼諧諷刺中也蘊涵著深刻的道理。故事中的.島國特色即在訴說當代社會的面貌、作者自己的期許,如:
一、君子國:
希望人人都能像君子國的人民般,不爭奪、不強求,社會安樂祥和。
二、女人國:
顯示作者關懷社會,對許多男女不平等制度的批判,想象女人亦可考科舉,從事男人做不到的事。
三、白民國:
當時,有些人考取功名便洋洋得意,認為自己已是頂尖人物了,便賣弄自己所學。實際上,學海無涯,他們所學的不過是汪洋一瓢罷了,作者對這樣氣量褊狹的士大夫,也不放過揶揄他們的機會。
《鏡花緣》雖然是描述作者對當代社會制度的不滿,以及他個人向社會的反抗,但其中所包含的寶貴啟示仍是現代社會中值得我們借鑒、警惕的。就如同我曾耳聞的一句話:真理是不會隨著時代的變動,而有絲毫改變;人生最大的錯誤即是再犯相同的錯誤。但反觀現代社會,為何人人不能少一點爭利,而多一點施舍,像君子國般?為何有些人不能謙虛為懷?反而像白民國般喜歡賣弄?社會要進步,內心的改革其實是最重要的。如果世界上各民族和平共存、沒有紛爭,哪需要什么武器?但真實的情況又是怎樣呢?想改造這個社會,甚至這個世界,真非我一個十六歲的人做得到,但我想大家一起來努力一定能成功的!滴水可穿石;聚沙可成塔。而且,解決社會亂象最好的方法,關鍵在于生活在其中的人們。
讀《鏡花緣》有感 21
《鏡花緣》是清代小說家李汝珍的代表作品,李汝珍花了10年心血才完成的。《鏡花緣》一書征引浩博,學問涉及琴、棋、書、畫、醫、卜、星相、燈謎等。在小說中“論學說藝,數典談經”,同時還包含了新穎的思想和新奇的想象,在我國小說史上占據一席之地。
作者以辛辣而幽默的文筆,嘲諷那些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冒牌儒生。在"白民國"裝腔作勢的學究先生,居然將《孟子》上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讀作"切吾切,以反人之切"。這樣的不學無術之輩,又是視"一錢如命",盡想占便宜的唯利是圖者之流。"淑士國"到處豎著"賢良方正"、"德行耆儒"、"聰明正直"等金匾,各色人等的衣著都是儒巾素服。他們舉止斯文,滿口"之乎者也",然而卻斤斤計較,十分吝嗇,酒足飯飽后連吃剩下的幾個鹽豆都揣到懷里,即使一根用過的剔牙杖也要放到袖子里。作品以內外對照的手法揭露這些“假斯文”的酸腐氣,淋漓盡致地諷刺了儒林的丑態。
作者還以漫畫的手法,嘲諷和批判種種品質惡劣和行為不端的人們。"兩面國"的人天生兩面臉,對著人一張臉,背著人又是一張臉。即使對著人的那張臉也是變化無常,對"儒巾綢衫"者,便"和顏悅色,滿面謙恭光景";對破舊衣衫者,冷冷淡淡,話無半句。一旦人們揭開他的浩然巾,就露出一副猙獰的本相。"無腸國"里富翁刻薄,用糞做飯供應奴仆。"穿胸國"的人心又歪又黑。"翼民國"的人頭長五尺,都因好聽奉承而致。"結胸國"的人胸前高出一塊,只緣好吃懶做。"犬封國"的人長著狗頭。"豕喙國"的人長著一張豬嘴。皆極盡諷刺挖苦之能事。
作者理想中以女性為中心的"女兒國","男子反穿衣裙,作為婦人,以治內事;女子反穿靴帽,作為男人,以治外事"。女子的智慧、才能都不弱于男子,從皇帝到輔臣都是女子。這里反映出作者對男女平等、女子和男人具有同樣社會地位的良好愿望。雖然自明中葉以來,不乏歌頌婦女才能的.作品,但是“女兒國”卻是李汝珍的獨創。
在《鏡花緣》文本的表層展示的是虛幻浪漫靜謐的萬般世相,而其深處卻一度奔突、沖撞著由生命的熱愛、執著與死亡的敬畏、疑惑的巨大張力支撐起的深沉悲痛的宇宙意識,這種對人類生存根本性問題的追問才是小說最具魅力的部分,但在當時背景下,這部分內容不僅不能閃爍出本該有的金屬般的光澤,反而成為“封建糟粕”,并且由于其他各方面藝術成就的折扣更遭株連,最終淪落得少有人問津的地步。
讀《鏡花緣》有感 22
《鏡花緣》是清代著名作家李汝珍歷時近20xx年所寫的小說,題材涵蓋了社會現狀、世俗人情以及當時的進步思潮,為后世學者提供了許多研究與借鑒的地方。近來,通過對《鏡花緣》的反復品咂,筆者認為,其中描寫的主人公在女兒國中的所見、所聞、所感為全書的精華之處,既體現了作者對男女平等、尊重女權思想的高度崇尚,又對當時宮廷爭斗、封建陋習給予了有力的批判。
在以往側重于描寫才子佳人愛情的戲曲和小說中,我們不難發現,它們所刻畫的女子雖然也代表了一定的女性覺醒思想: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勇于與家庭中的頑固勢力做對抗,即使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牡丹亭》中的杜麗娘就是其中的真實寫照,然而,在這些作品中,女性的覺醒意識是被動的,僅限于當自身利益受到嚴重威脅之時,反抗的空間亦局限在門第等級觀念之中。《鏡花緣》則恰恰相反,女兒國的每一位女性儼然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她們不必再遵從封建禮教的束縛,去恪盡職守的扮演大家閨秀、小家碧玉的角色,反而可以率性的不飾脂粉,"反穿靴帽,作為男人,主管外事",此外,他們的行動也不單單禁錮于四尺見方的閨閣、庭院與花園之中,"農士工商皆女輩,漁樵耕牧盡紅妝",在這個國度里,女性可走出深宅后院,串街走巷,憑借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學習、掌握適應社會的技藝,當國家遭遇水患侵擾,需要人才儲備資源的時候,她們表現出勝于男性的靈巧與聰穎。故事的最后,在女兒國國王即將去世,王位無人的`情況下,世子陰若花繼接宗支,其好姐妹枝蘭音、黎紅薇、盧紫萱不愿"庸庸碌碌,虛度一生",三人立下宏遠,"我們同心協力,各矢忠誠,或定禮制樂,或興利剔弊,或除暴安良,或舉賢去侫,或敬慎邢名,或留心案牘,輔佐她為一國賢君,自己也落個女名臣的美號,日后史冊流芳"。在這里,女性不再僅僅被認定為是傳宗接代的機器,亦或是家庭政治聯姻的工具,她們的自我意識被無限放大,在這一契機之下,她們與男子一樣竭盡所能的去追求自己的人生價值,渴望著創立一份屬于自己的功業,從而得到社會的肯定,實現人格的獨立。
"粉面郎纏足受困,長須女玩股垂情"一回可謂是令人可笑又可嘆啊。進宮賣貨的林之洋"有幸"被女兒國國王陰奇看中,封為"王妃",而在這"有幸"中卻也藏著深深的"不幸"。按照女兒國的習俗,男子要穿耳、纏足,這當然在林之洋身上也是不可避免的。被穿耳時,"那白須宮娥上前,先把右耳用指在那穿針之處碾了幾碾,登時一針穿過。林之洋大叫一聲‘痛殺俺了’······又把左耳用手碾了幾碾,也是一針直過,林之洋只疼的喊叫連聲"。而后纏足更是使他放聲大哭,他的兩只金蓮"被眾宮人今日也纏,明日也纏,并用藥水熏洗,未及半月,已將腳面彎曲,折成凹段,十指俱已腐爛,日日鮮血淋漓"。作者將高大直率的林之洋作為切入點,通過一個男性的親身感受,對壓迫女性的封建禮教、封建制度提出了深切的控訴,更加的鏗鏘有力,義正言辭。回顧中國歷史,女子纏足最早出現在五代十國,南唐后主李煜為求女子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推崇女子纏足,明代的唐寅亦寫過一首《詠纖足俳歌》:"第一嬌娃,金蓮最佳,看鳳頭以陣堪夸。新荷脫瓣月生芽,尖瘦幫柔繡滿花。從別后,不見他,雙鳧何日再交加。腰邊摟,肩上架,背兒擎住手兒拿"。到了清代,腳的形狀、大小成了評判女子的重要標準,一個女人是否纏足,纏的如何,將直接影響她的終身大事。"三寸金蓮"成為婦女的美態標準,以至于有些女子因腳太小而行動不便,成為進進出出都需要別人抱的"抱美人"。不得不說,這是一種畸形的審美意識,以其殘忍的方式摧殘著婦女的生理及心理健康。然而就是以纏足為代表的封建禮教卻在中華文化的傳承中經久不衰,著實該引發人們的反思與檢討。歷史是進步的,李汝珍在漫漫歷史之河中,通過塑造這些自由不仿古的女性,開先人之智慧,對這一問題給予重視,加以批評,其給當時社會所產生的時代效應也是值得可定和贊揚的。
在女兒國的世界中,除卻對女性自由、平等、獨立之思想進行表彰,對封建陋習之陳腐、殘酷進行鞭笞,其中夾雜著的就是對宮廷斗爭的描述。清中后期時,統治日趨腐朽,人民怨聲載道,可是在統治勢力嚴密監視的淫威之下,廣大百姓只能忍氣吞聲,敢怒不敢言,然而作為擁有獨立思想的讀書人,往往能夠在他們的作品中巧妙的反映當時的社會現狀,表達他們內心真實的想法,在這書中主要表現在陰若花身上。陰若花八歲被立儲,至今六載,不幸前歲嫡母去世,西宮阿母專寵,意欲其子繼立,屢次陷害她。其父又因聽信讒言而痛恨她,在此境況之下,年紀既幼,素日只知閉門讀書,又無心腹的陰若花安能處處防備?一經疏虞,性命難保。所幸中途有貴人相助,脫離災禍,爾后,在國家需要她挺身而出的時候,她對那個復雜的政治官場有了深刻的認識,"第此時臣國西宮之患雖除,無如族人甚眾,良莠不齊,每每心懷異志,禍起蕭墻,若稍不留難,唯有不遭其害。此國中歷來風氣如此"。而這又豈非是封建時代的真實寫照?在我國古代,皇儲作為國家未來的君主,皇權的繼承人,它的確立對于維持江山社稷的延續以及國家穩定有著巨大的影響。然而,事物的發展總有其兩面性。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權"的皇權引誘下,為奪皇儲之位,不惜手足相殘,泯滅人性的事件時有發生,唐太宗的"玄武"成為其一生遭人詬病的恥辱,康熙時的太子之爭愈演愈烈,介于八王子和十四王子的雍正的爭斗則更殘酷,尤其是雍正當政以后對其他王子的迫害則更為慘烈。所以,為了治國安邦的需要,歷代思想家和有作為的統治者大都提倡加強自身修養,倡導任賢選能,讓賢者在位,能者在職。有才干的陰若花和她的三姐妹最終回國也是作者這一思想的體現。
讀《鏡花緣》有感 23
王母圣誕,眾仙齊聚昆侖山慶賀。
百花仙子與嫦娥就百花齊開一事產生爭執,終決定若百花得以齊開放,百花仙子必貶至人間,或為廣寒宮清掃庭院。百花仙因麻將費心經營數日,其部下接到人間帝王——武則天的命令,讓百花齊放。時間緊迫主人未歸,仙子部下遂私下命令,讓百花違花時而齊放。
事畢,百花仙子不忍降尊掃庭院,故投胎人世。其父名唐敖,一書香人士,因得夢境為覓百花齊放之仙山而周游四海,見得許多奇人異事,終隱于小蓬萊,與世隔絕。其女小山追父之蹤,奈父只留一碑,欲其考取功名,遂相見并為之改名唐閨臣。唐閨臣和眾女子皆才華橫溢,恰武后廣納賢才,尤設女科,閨臣高中殿元,奈其名不祥,被貶之十一名。尋父之旅最終成為回到仙路之行。
洋洋一百回,鏡花緣線索明朗,言語易懂,簡潔凝練,所敘之事大致有二。
其一是唐敖周游四方,比之于夷狄,天朝雖為政治文化中心,仍相形見絀;其二是眾女赴京趕考,談吐不凡,詩詞歌賦,腹中篇章,不亞于男子。以女子為敘述主體的題材出現在清朝,是一種進步。
唐敖至一國,見其民視燕窩如賤品,路不拾遺,甚驚訝。其民對天朝人嘲之曰“因燕窩價貴,一肴可抵十肴之費,故弗宴會必以此物為首,既不惡此形似粉條,亦不厭其味同嚼蠟。”
至黑人國,對其人身長而盡黑頗不齒,然而以知識淵博著稱的多九公竟被兩小黑女討教得瞠目結舌,面紅耳赤,羞愧不已。方自行慚愧,連走路都覺得失態,趕緊逃離。
另外,“脫盡仕途戾氣”的國民讓他們自覺俗氣逼人;“欲高門第須為善,要好兒孫必讀書”的對聯也令他們印象深刻。
文本有一點淡淡的出世意味。泣紅亭之對聯“桃花流水杳然去,朗月清風到處游”,加之另一幅“庭院深沉處,千秋蕩漾時”皆營造一種舍世俗,放四海的`情懷。
文中亦有一句“凡有各事,只要俯仰無愧,時常把天地、君親放在心上,這就是你一生之事了”這是作者借別人之口,慎重地對一生的總結。當下人也許會對這種“忠君”的傳統情懷表示“噴飯”(噴飯一詞早在鏡花緣中已經出現)。但細細思量,這種顧己及人的道德教誨比起當下夸夸其談,虛有其表的倫理規勸,高明許多,清晰許多,坦白許多。
百回鏡花緣,目之所及,皆人品高潔、學富五車、不計名利之人,常感神清氣爽,賞心悅目。時時捧讀,暫時忘卻俗世,令自己置身于一道德高地,不禁沾沾自喜,自命不凡,豈非人間勝事?然奈何雙腳觸地,又置身于名利漩渦,所謂百回鏡花緣,一場春夢,其意莫若此。
讀《鏡花緣》有感 24
書中對酒。色。財。氣頗多微詞,而參透酒、色、財、氣是成仙了道的關鍵,在小說中,作者還別出心裁地為武后及武氏兄弟設立了名為“自誅陣”的酉水(酒)、巴刀(色)、才貝(財)、無火(氣)四關以對抗勤王諸軍,大凡參不透這四關的李唐將士無一幸免,而作為勤王軍首領的宋素對這酒、色、財、氣平素都不甚在意,因而入此四陣而得以毫發無傷。在大軍攻破四座大關而大獲全勝的'時候,不但前來助陣的百果大仙、紅孩兒等五位大仙忽然不見,連宋素亦追隨五仙而去,而這一結局無疑又一次證明了小說的禁欲主義的修道觀。
該書主要內容是:武則天廢唐改周時,一日,天降大雪,她因醉下詔百花盛開,不巧百花仙子出游,眾花神無從請示,又不敢違旨不尊,只得開花,因此違犯天條,被劾為“逞艷于非時之候,獻媚于世主之前,致令時序顛倒。”于是上帝就把百花仙子貶到人間。
百花仙子托生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唐敖赴京趕考,中得探花。此時徐敬業起兵討閥武則天,有奸人陷害唐敖說他與徐敬業有結拜之交,被革去功名。唐敖對仕途感到灰心喪氣,便隨妻弟林之洋、舵工多九公出海經商。
他們路經30多個國家,見識了各種奇人異事、奇風異俗,并結識由花仙轉世的女子,后唐敖入小蓬萊山求仙不返。
他的女兒唐小山思念父親心切,逼林之洋帶她出海尋父,游歷各處仙境,來到小蓬萊,從樵夫那得到父親的信,讓她改名“閨臣”,去赴才女考試,考中后父女再相聚。唐小山改名唐閨臣回國應試,武則天開科考試才女,錄取百人,一如泣紅亭石碑名序。才女們相聚“紅文宴”,各顯其才,琴棋書畫,醫卜音算,燈謎酒令,人人論學說藝,盡歡而散。
讀《鏡花緣》有感 25
長篇小說《鏡花緣》是關于唐朝武則天當政后,有一天他喝醉了,下令百花齊放。然而,由于掌管百花的百花仙子不在洞里,所有的仙子都害怕皇帝的威望,不敢抗旨,所以他們下了界限。后來,因為被玉帝知道,上帝把它送到了世界上,變成了一個女人。因為百花盲子掌管百花不嚴,他犯了錯誤,掉進了塵土里,穿越山海,尋找被遣送成凡人的仙子。最后,在經歷了各種艱難困苦之后,回歸天人。而武則天也因為一些事情,也不愿意下令百花齊放。
這本書贊揚了女性的才華,反映了她們對社會生活和政治地位的平等對待。體現了作者尊重婦女地位的民主思想。書中寫的女人都有勇氣、有才華、有抱負、有才華、有文采,比如:有才華的黑牙國學者李江偉、盧紫萱、敢于與野獸搏斗的魏紫櫻、羅江、俠客顏紫消、數學家米蘭芬、女王陰若花、輔巨枝蘭音、尋找父親遠離海外的唐山等作者。
這本書對女性的描寫非常有勇氣。我認為像他們這樣的人生活在這個社會,一定會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如果當時沒有武則天開放的`女性科目,她們也會被埋葬,她們的理想抱負無法得到展示。所謂的社會真的很強大。幸運的是,我出生在這樣一個社會,而不是在那個時候,否則,我認為未來的生活應該是未知的。我不想埋葬在這個社會里,所以我要努力進步,讓人們知道我的存在。
讀《鏡花緣》有感 26
看到豆瓣上面有好友看過《鏡花緣》,恰好想起小時候放這個動畫的時候恰好錯過了,所以現在來補。
高中的時候是看過《鏡花緣》的小說的,不過早已忘記,這里說讀后感有點不合適了。只是記得原著中是有一些比較封建的東西的。而且當時只是略略而看。
動畫片是只有四集,分別是海島遇難,還有君子國,女兒國,兩面國。原著中不好的東西肯定是已經修改了,這樣看起來也輕松。這種動畫的制作是比較麻煩的.,要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的擺木偶,然后拍下來,最后連續放就是動畫了。和這個類似的,《阿凡提》(不是《阿凡達》啦)應該也是這樣的。其中的君子國那一集是比較有意思的,那個乞丐最后不想走,一直留在君子國白吃白喝。道德層面上的君子國實際上是失敗的。
這里要說的是傳統的動畫。《葫蘆娃》也是之前重新看過的。當時的技術,動畫都是做的很認真的。不像現在的某些動畫,背景和人物讓人感覺就像演舞臺劇一樣,太容易分別,居然還敢拿出來播放。當然現在也有做的很認真的動畫啦。
讀《鏡花緣》有感 27
《鏡花緣》書的命名取意于“鏡花水月”,蘊涵著人生空幻和哀悼女子不幸命運的意識。作者用漫畫式的筆調,通過夸大和變形寫出了社會的丑惡和可笑,也寫出他的理想社會。但由于故事發生的場所是虛無縹緲之地而情節又是荒謬離奇的,所以作者以此提醒的現實生活,給讀者的感受主要是滑稽可笑而不是嚴峻和可悲。在藝術上,作品的奇思異想表達了豐富的想象力,且思想機敏和語言幽默幽默。但另一方面其夢想性的'虛構情節有些分散,人物形象顯得薄弱;后半局部大談學問,較為累贅。
書中對酒。色。財。氣頗多微詞,而參透酒、色、財、氣是成仙了道的關鍵,在小說中,作者還別出心裁地為武后及武氏兄弟設立了名為“自誅陣”的酉水(酒)、巴刀(色)、才貝(財)、無火(氣)四關以對抗勤王諸軍,大凡參不透這四關的李唐將士無一幸免,而作為勤王軍首領的宋素對這酒、色、財、氣平素都不甚在意,因而入此四陣而得以毫發無傷。在大軍攻破四座大關而大獲全勝的時候,不但前來助陣的百果大仙、紅孩兒等五位大仙突然不見,連宋素亦追隨五仙而去,而這一結局無疑又一次證明了小說的禁欲主義的修道觀。
該書主要內容是:武那么天廢唐改周時,一日,天降大雪,她因醉下詔百花盛開,不巧百花仙子出游,眾花神無從請示,又不敢違旨不尊,只得開花,因此違犯天條,被劾為“逞艷于非時之候,獻媚于世主之前,致令時序顛倒。”于是上帝就把百花仙子貶到人間。
讀《鏡花緣》有感 28
《鏡花緣》——一本討論婦女問題的小說,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出或者側面反應了當時社會對于女子教育,地位,選舉等諸多問題。這不僅是一本有關婦女問題的小說,也是及幻想,神話,游記,諷刺于一體的杰作。魯迅先生評價說:"學術之匯流,文藝之列肆。"這本好書,是文壇上不可多得的著作。
這本書作者本打算寫上二百回合,可只寫了一百回,卻也成為了傳世經典。這本書主要寫了百花仙子及眾花仙下凡歷劫,唐敖,林之洋和多九公等人的出海歷險,以及后來的百花仙子——唐小山尋父,個花仙子揮灑才情考試,到最后的破了酒色財氣四關,武則天歸政的故事。
唐敖,林之洋和多九公等人游歷了許多國家,其中令我記憶猶新的便是君子國與黑齒國,他們首先來到的是君子國,那個國家里的人都好讓不爭,一派翩翩君子之風。他們三人停船上岸,遇到了當朝宰輔,便與其暢談俗弊。在交談的過程中,他們二人提出了許多當時封建社會的問題,譬如:三姑六婆,婦女纏足,不能自由戀愛,葬禮大操大辦等問題,這也是后來魯迅先生所批判的問題,可見,當時清朝時候作者就認識到了這些問題的存在。
后來他們三人來到了黑齒國,這個過度里的人都生的不大漂亮,可是他們不在意外表,他們看的是才華,這個國家其實是作者理想中教育發達的烏托邦。這是一個視書本為千金的國度,這里的教育制度不同于以往,女學塾便坐落在大街上。他們沒有富貴之分,都以才學高,滿腹經綸的人為富,不讀書的人為賤。他們在這個過度遇到了兩個女子——紅紅和亭亭,兩人的.才華更是讓人嘆為觀止,竟把天朝來的多九公考的目瞪口呆,臉紅一塊,白一塊。這兩個黑齒國的女子,正是提倡女子教育的烏托邦。
《鏡花緣》是一本有關女權問題的書,作者也是古往今來最早提出婦女問題,留心社會問題的人。雖然他不是女的,但是他直到男女應該平等,沒有尊卑之分,應該有平等的受教育權,待遇權等。
"男尊女卑"是流傳了幾千年的思想,在當時更是深入人心。雖然現在不同于那時了,人們的思想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但大家都提倡男女平等,可是男女真的平等了嗎?難道幾千年的封建思想會在這一朝一夕徹頭徹尾的改變嗎?
不求于世界上,哪怕每個中國同胞都能讀一遍《鏡花緣》,去理解其中深刻的問題,從一個個諷刺中去體會,去感悟,不知男女會不會真的平等。
【讀《鏡花緣》有感】相關文章:
讀《鏡花緣》有感04-03
讀《鏡花緣》有感04-10
讀《鏡花緣》有感10篇10-17
《鏡花緣》讀書有感02-04
讀《鏡花緣》有感15篇【優選】12-19
讀《鏡花緣》有感錦集(15篇)01-15
《鏡花緣》讀書心得04-09
《鏡花緣》讀書心得01-03
鏡花緣讀書心得01-03
鏡花緣作文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