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水滸傳》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水滸傳》有感1
《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它是由施耐庵寫的,他是元末明初著名作家。《水滸傳》是由民間傳說、話本和雜劇的基礎上,進行創造的勞動寫出來的。
《水滸傳》有許多故事如:魯智深拳打鎮關西、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吳用、晁蓋智生辰綱等精彩故事。其中,我最喜歡武二郎景陽崗打虎這個故事了。
武松想去探望哥哥。走了幾天,他來到了陽谷縣,在一個叫“三碗不過崗”的酒店喝了十五碗酒,便要走,店主說前面景陽岡上有只吊睛白額大老虎,武松不怕,拿起哨棒便走。走進樹林,武松酒勁上來了,看見一塊大石頭就睡。這時, 突然刮起一陣狂風,“撲”的一聲從樹林中跳出一只大老虎,武松見了老虎大叫:“哎呀!”那老虎饑餓難耐,縱身往武松身上一撲,武松一閃,閃在老虎的身后那老虎將腰胯一掀,又被武松躲過,老虎見沒掀著他,大吼一聲,將鐵棒似得虎尾,倒豎起來,猛的一剪,武松用哨棒一打卻打成了兩截,老虎咆哮著翻身又一撲,武松用手就勢揪老虎,對老虎拳打腳踢,打了六七十拳后血流成河。老虎打死了,武松也沒力氣了。不相信武松把老虎打死了,他們見了之后目瞪口呆歡天喜地地抬著武松下山了。第二天,武松領了錢,分給了大家。過了幾天,武松在路上遇到哥哥武大郎,讓哥哥到自己家來住,他嫂嫂潘金蓮不喜歡武大郎,見武松相貌堂堂,常挑逗他,武松很生氣。過了十幾天,武松到東京公干。潘金蓮和王婆、西門慶,用砒霜毒死了武大郎。等武松回來后,聽說武大郎死了,就把這件事查了個水落石出,他憤怒至極殺了他們,然后去自首。十個多月后他來到了十字坡和張青結為兄弟。
看完了這篇故事讓我感受到了,武松為民除害、武藝高強的`精神。我們的學習中的困難就像這只老虎,只有努力學習,勇敢向上,通過自己學到的知識、技巧,成為學習上的英雄。
讀《水滸傳》有感2
微風拂過,雨絲輕濺,望著遠方這淡淡的云彩,一下子我發起了呆,直到望見
了桌上的《水滸傳》……
我拿起滸傳,這已經是等三次翻開這本書了,淺黃色的書面,上面映著一位手拿長矛的大將。文中寫了為首的宋j江,與其他的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漢,打著替天行道、劫富濟貧的口號懲惡揚善,他們舉行起義,相互信任,相互依靠,成功攻州,奪薊州,取霸州,占幽州,弘揚了人民的英勇斗志。
昨天,一場頃盆大雨突襲,霎時,狂風肆虐,電閃雷鳴,空氣中佛彌漫著一股火藥味
似乎下一秒就會爆炸。
早上,媽媽千叮萬矚上午一定要完成作業,說完就頂著大雨離去了。下午回來時,一進家門,使看見我拿著平板在用,她二話不說沖著我就大吼“你在干嘛?”我平靜地回答:“我在查數學題。”可媽媽大聲叱責:“你就是不想寫作業,你不知道我有多辛苦,真是個不省心的`小孩!”一下子,心像被無數刀割著一樣,腦袋昏昏沉沉,我大聲反駁!“我沒有,你都不仔細看,就說我在玩電腦,你是一個顛倒黑白的壞媽媽。”說完我便沖進房間,頭埋進被子,伴隨著雷聲一起嚎啕大哭………
不久,我哭夠了,也不想哭了,便拿起了《水滸傳》漫無目的的讀了起來,讀著讀著,變被吸引進去了,宋江的朋友要劫法場了,我便驚呆了,那可是地位比他們高的知府,當眾劫人要被砍頭的,我迫不及待地繼續看了下去,終于明白了,那是一種兄弟間的仗義和信任,毫無保留的信任,這份仗義和信任讓李逵等人敢于和強大知府斗爭,一下子,我似乎明白了什么。
我沖去客廳,只見媽媽在那里啜泣,邊哭邊喃喃自語道“兒子,對不起,我不應該毫無證據地叱責你,對不起!”忽然,眼角濕潤了,我沖上去抱住媽媽說“媽媽,對不起,我不應該用電腦查作業”說完,我便望著媽媽,開心的笑了。
窗外,天氣漸明,雨后的空氣格外清爽,望著門前的小樹,望著藍藍的天空,繼續走進《水滸傳.!
讀《水滸傳》有感3
“義”字包含了很多內容,108個好漢為兄弟赴湯蹈火,兩肋插刀,這就是義;為人民、國家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是義。在108個英雄中,我認為最能做到“義”的是一個黑大漢,他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常為小事與他人發生沖突,但是他路見不平就拔“斧”相助的精神,令那些喪盡天良的惡人們聞風喪膽。
他有些野,一身魯莽莊稼漢和無業游民的習氣,動不動就發火,遇事不問青紅皂白,總是一說二罵三打,結果不是吃虧就是后悔,但是卻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概。
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種英雄氣概,有一種愿意為兄弟兩肋插刀的.仗義,他這一點讓我尤其感動。
當前,我們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因此,這也是我們民族大義的根本所在,所以我們也應該有義氣,擁有強烈的正義感,為了正義,為了真理能奮不顧身。
讀《水滸傳》有感4
我曾經對古典名著《水滸傳》有偏見,認為它暴力、迷信、長篇累牘,所以毫無興趣。甚至,書在架上多年,也從未想翻開它。可今年暑假,當我讀到所有好漢各沿其道、離交錯的軌跡越來越遠,當我舍不得此書完結之時,曾經鄙陋的看法也隨之煙消云散。
我發現,它與我讀過的現代小說截然不同,它的文字下活躍著靈魂,是那種令人每讀一次都會有新收獲的書。盡管我讀不透它,卻為它深深著迷。
回想著《水滸傳》的情節,竟不能完全記得。它那么長,幾近寫完了一生,而人生就是這樣,走過漫長風雨,只要留下痕跡,就會慶幸沒有錯過。一開始,我特別不能容忍他們無時無刻不在殺人放火,拐人落草。自覺身為現代人,對如此行為感到非常氣憤。閱讀漸入佳境后,我也漸漸有了思考,“宋江為何一意孤行在梁山泊鼎盛時期帶領眾人招安?《水滸傳》要表達的主旨是什么?”
招安后,團結一心的梁山泊好漢征戰四方,為宋朝立下汗馬功勞。可這是美好的結局嗎?這群生性自由、真誠豪邁的人們,怎么可能在浮靡的官場生存呢?后來,盧俊義慘遭陷害,宋江和李逵喝下放毒的御酒,花榮、吳用也相隨而去。其余人來來往往,有的認清道路,有的迷失官途。多年后,他們在鄉間靠井打水的某一刻,他們在操練士兵的某一刻,他們在與人豪飲美酒的某一刻,他們在死前相互深深凝視的某一刻,是否不可抑制地懷念昔日的梁山泊呢?曲終人散,那些我以為的“惡劣行徑”,多么微不足道。只是這再也不能燃起那些同仇敵愷的日子了,只剩下依舊熱鬧輝煌的梁山泊在夢里唱著蕩氣回腸的歌。
感謝作者沒有以成功招安為結局,而讓我真正認識了這些人:他們誓死的`情義、神出鬼沒的作戰計劃、善用賢能和重用志士的主張、馳騁沙場的雄風和敏感脆弱的一面,使這群好漢鮮活地印刻在我的心中。批判或許不是最終目的,就像《安娜卡列妮娜》,他們創造的是人的靈魂。
我能感嘆、辯白什么,腐敗的政治,宋江執意招安的對與錯?我還不夠成熟,不能領悟《水滸傳》所有意義,但這會是我此后一讀再讀、一直努力的方向。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盛世開太平。”這,是我心目中的梁山泊,我沒有足夠的閱歷體會歷史的厚重,但如果是我,在那個亂世之下,我一定守著梁山泊,與兄弟一同替天行道。
讀《水滸傳》有感5
身長八尺、腰闊十圍、面圓耳大、鼻直口方,腮邊一部絡腮胡須,這位一代的草莽英雄,綠林好漢——魯智深,仿佛從深古向我款款走來,一件僧袍,一把鐵禪杖,一口戒刀,帶著我見識了粗中有細,有勇有謀的“花和尚”。
生性見義不平,拔刀相助的魯智深,得知孤苦貧困的金家父女遭到鎮關西刁難欺侮后,氣憤之余不忘慷慨解囊,拿錢資助他們,作為路費逃到其他地方去,以免鎮關西加害他們。安頓好這對父女,他二話不說就去找鎮關西,雖然已滿腔怒火中燒,可是為了拖延時間,更好地保證金家父女的安全,他忍住怒氣,不動聲色地走倒鎮關西的肉店,把他刁難了一番,使他敢怒不敢言,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然后引鎮關西發怒到大街上,當著父老鄉親的面質問他的惡行,讓大家知道自己的行為并非無中生有,是俠義的。最后魯智深在盛怒中將鎮關西打死,于是他隨機應變,又打了他幾拳,還鎮定地說:“這廝詐死,灑家和你慢慢理會。”然后在眾目睽睽之下大踏步走了。
從中足以看到魯智深的粗中有細,有勇有謀,無論在幫人之事,盛怒之下,還是在打死人之時,他都是鎮定自若的,他的的行為在魯莽中透著睿智,在粗野中露出細心。
自拳打鎮關西之后,魯智深又倒拔垂楊柳,大鬧野豬林,單打二龍山……身邊始終只有一把鐵禪杖,一口戒刀,胸膛里跳動的始終是一顆有情有義的忠義之心,落草梁山泊之后英勇善戰的他仍不改愛打抱不平的性格。
這位英雄的光輝照亮了我的心,深深地感染著我。做任何事都應該沉著冷靜,考慮周全,盡量的去體諒別人的難處,該“粗心”的就馬馬虎虎地對待,該“細心”的'就仔仔細細地處理,不僅要有幫助人的勇氣,更要注重方法方式。
在家人相聚時,我們應該有一顆關愛,互相體諒的心。面對年齡的隔閡要理解,面對觀點的不同要諒解,面對言語的不滿要忍耐。家庭應該是愛、歡樂和笑的殿堂,血濃于水的親情不容抹煞。
在學校學習時,我們應該有一顆謹慎,慷慨助人的心,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對于同學的過失要寬容,對于朋友的不足要關心,對于考試的成功要忘懷,試著變得“粗心”。然而當他人需要幫助的時候就要細心的去處理:或是一句鼓勵的話,或是一個信任的眼神,或是一個友善的動作,盡自己的全力來實現快樂的學習。
在外出旅行時,我們應該有一顆熱情,自尊自愛的心,文明禮貌,遵守禮儀。當地的規則我們要謹遵,當地的習俗我們要尊重,當地的文化我們應借鑒。我們要做一個“有心人”,時刻提醒自己要優雅地“放松”。同時也要“不拘小節”,用寬容和包含讓眼前的美景變得更加動人,將自己融入其中,讓自己的旅行愉悅、充實、有意義,并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
無論在何時何地,當陽光揮灑下金色的光芒,耳畔便響起了魯智深的腳步聲,他正一步一步地邁向未來的新世紀。
讀《水滸傳》有感6
《水滸傳》是施耐庵根據歷史故事改編的長篇小說,它是我國最早的長篇小說之一,是一部描寫和歌頌農民起義的偉大史詩。它以發生在北宋末年的宋江起義為題材,生動地敘述了起義的.發生、發展和結局,塑造了一系列農民起義英雄形象。
在《水滸傳》一百零八將中,有許許多多的英雄人物都讓我敬佩,比如說“智多星”吳用。吳用為晁蓋獻計獻策,智取了生辰綱,用藥酒麻倒了青面獸楊志,奪取了北京大名府梁中書送給蔡太師慶祝生辰的十萬貫金銀珠寶。《三國演義》里有一個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我覺得吳用和諸葛亮一樣的深謀遠慮,不愧為“智多星”。還有豹子頭林沖。這個男人的命太苦了,都說官大一級壓死人,八十五禁軍教頭楞是被高俅陷害,刺配滄州。不過所幸林沖沒有被害死,但無可奈何,不得已落草為寇。而在后來,高俅進攻梁山失敗,被活捉,林沖看著仇人近在眼前,但卻不能殺了他,實在可惜。但他的一身本事卻是不容小覷,一棒打翻林教頭,不費吹灰之力。
《水滸傳》不愧為四大名著,108人個性鮮明,故事來歷有條不紊,根根分明。施耐庵先生寫得這么一本鴻篇巨著,實屬厲害。
讀《水滸傳》有感7
俗話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這個暑假,我讀了不少名著,唯獨《水滸傳》這部小說是我印象深刻,受益匪淺。
《水滸傳》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寫了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義的故事。形象的描繪了農民起義從發生、發展到失敗的全過程。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其中,我對盧俊義的印象最深。盧俊義是市民階級的'上層人物。雖然他堂堂一表、凜凜一軀的英雄形象和力敵萬人、通古博今的高超武藝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可他不聽別人的勸告,總把忠言當惡言。
寫到這,我不由得想起我妹妹。前幾天,天上突然著小雨,妹妹還在外面悠閑地騎著自行車。我連忙叫妹妹進來,說一會兒下大雨了。我苦口婆心的勸她,她就是不聽。說時遲那時快,雨突然間越下越大了,直到這時,妹妹才慌忙地把車騎回來,渾身上下都被雨水淋濕了,像落湯雞似的。俗話說得好——“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好藥雖然是苦的,但是只有苦才能治病。忠實的勸告往往都是不順聽的,但是卻對我們的行動有好處。
《水滸傳》使我受益匪淺。我還要繼續看下去,從中汲取更大的精神力量。
令人愛不釋手的《水滸傳》!
讀《水滸傳》有感8
寒假期間,我讀了《水滸傳》這本書。書上說的是北宋年間民不聊生,許多英雄好漢不堪欺凌,奮起反抗,來自五湖四海的 08位好漢先后聚集水泊梁山,扯起替天行道的大旗,劫富濟貧,除暴安良的故事。
在這本書中,我特別佩服盧俊義忠誠的仆人燕青。當薛霸要害死盧俊義的時候,燕青把他救出來,背著他走了十幾里路,把他安頓在路邊的小店休息,自己去打些鳥雀給主人吃。等燕青回來,發現盧俊義被聞風趕來的一兩百個差吏抓了起來,押進了大名府,他又不遠千里、不辭辛勞趕赴梁山,請宋江他們發兵救出盧俊義。
燕青的.忠誠真是令我肅然起敬。我要學習他這種可貴的品質,忠于祖國,忠于親人,忠于朋友……
《水滸傳》中這樣動人的故事還有許多。當然,書里也有很多早已過時了的東西,我們不能一味的模仿,要懂得什么值得學習,什么應該放棄,這才是讀書之道。
讀《水滸傳》有感9
在這個特別漫長的假期中,我讀了四大古典名著中的《水滸傳》。
書中精彩的故事,充滿了俠士豪情、英雄氣概。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及時雨宋江、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松、黑旋風李逵、豹子頭林沖、小李廣花榮等等,都是非常好的典故。他們有的.粗獷豪放、暴躁固執;有的義氣深重、性情耿直;有的聰明機智、足智多謀;有的仗義疏財、正直忠勇.……總而言之,梁山上的,那個個都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真英雄、真好漢!
《水滸傳》里值得學習的東西可真多,機智勇敢,知錯能改,仗義疏財等等,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優秀品質。然而,我認為《水滸傳》中最難能可貴的精神就是“講義氣”。在“醉打蔣門神”這個故事中,武松發配至孟州牢營,管營施中之子施恩,慕其名二人結拜。施恩的酒店被惡霸蔣門神霸占,武松聞之大怒,帶酒邊走邊喝趕至快活林,痛打蔣門神,奪回酒店!
讀了這本書我不禁為水滸英雄們的反抗和正義精神贊嘆,水滸英雄,你們是偉大的!
讀《水滸傳》有感10
讀完水滸傳,它帶給我的感動和震撼在心中久久揮之不去。不管是大膽的“行者”武松,聰明的“智多星”吳用,還是沉著的“及時雨”宋江,功夫了得的“豹子頭”林沖等眾多英雄好漢,他們兄弟之間的濃濃友情令人難忘。
其中有一個故事:林沖得罪了高俅的兒子。高俅就派人賣給林沖一把寶刀,并讓林沖帶著刀來見自己。等林沖來了,高俅卻說是林沖要拿刀行刺自己。于是林沖被發配滄洲。在路上,林沖差點被高俅安排的心腹給殺死。關鍵時候,林沖的拜把兄弟魯智深出現了,他不顧被官府追殺的危險,冒死沖出來救了林沖。不然,一代豪杰、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可就要在一個荒山野嶺埋沒了。
為什么這些綠林好漢會為了自己的兄弟拔刀相助、舍生忘死,這就是友情的力量。而他們的友情在一次次出生入死、相依為命的經歷中,也變得更加深厚。
在革命歷史上,也有這樣為了戰友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故事。董存瑞為了掩護自己的戰友們安全撤退,將點燃的炸藥包頂在自己的頭上,舍身炸掉敵人的碉堡。黃繼光為了戰斗的勝利,為了戰友的安危,頑強地向火力點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時,奮力撲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敵人正在噴射火舌的槍眼,壯烈捐軀。
在生活中,友情的力量也處處可見,雖然不會像水滸傳里那樣赴湯蹈火、兩肋插刀,但它會像寒冬里一杯熱氣騰騰的奶茶,給予溫暖;會像炎日里的一杯冰淇淋,給予涼爽;更像是黑夜里的一盞燈,照亮你前進的道路。
我在乒乓隊里也有一位特別好的朋友,他常常讓我感動。有時我忘記拿水了,他會把自己的分給我吃。有時我某個打球的動作怎么也學不會,干著急的`時候,他會不厭其煩地給我示范。有時我心情不好,他會陪著我坐著發呆,然后講笑話讓我轉陰為晴。
最讓我感動的是有一次,乒乓球隊里要挑選幾個運動員參加縣里的比賽。按照實力,他排名在我之上。但教練考慮我比他高一年段,明年沒有參加的機會了,就跟他商量,讓他今年主動放棄參加比賽,把機會讓給我。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比賽那天,他早早到賽場上為我加油。我打了一個好球,他高興得大叫。我比分落后了,他一個勁安慰我,給我打氣。在他的鼓勵吶喊下,我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他高興得就像自己拿了好名次。
真正的友情就是這樣,會讓你倍感溫暖,會讓你不怕任何困難,會讓你更有前進的動力。
讀《水滸傳》有感11
同列四大名著,我們來看看《水滸傳》與其他三著。
水滸三國,關鍵點:歷史。取材的是歷史,寫的是歷史,升華的還是歷史。都有著強烈如羹湯、渾厚如黃河水的歷史感年代感和現實主義的敘事風格。但不同的是三國的情感主旨是“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千古風流人物也無力與歷史的潮流抗衡,往事越千年只能“都付笑談中”。水滸更想表達“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底層人民在表面繁榮實則危機四伏的社會現狀中不屈的吶喊和不徹底的反抗只能招致失敗的`思想。當然殊途同歸,到頭來都是為他人做嫁衣裳。他人是誰?歷史。
水滸西游,關鍵點:磨難、體制。不一樣的是,這兩大名著在一個共同的主題上似乎持相對的意見。西游記最令人稱道的九九八十一難的核心人物是三藏,他在《西游記》中是由磨難到磨難到安樂的。可是西游記的核心是悟空。悟空除了早年在花果山享過幾十年福,其余時間都在受苦,取經過后生活安逸但天性泯滅,不復當年大鬧天宮的齊天大圣。《水滸傳》里好漢們清一色的“逼上梁山——短暫過幾年理想生活——繼續磨難直到大敗虧輸”。無論過程還是結局,兩部名著都處在相反的相位——簡直處在兩個相反的維度。對于體制,他們保持了相同的看法:活在體制內,可以保命(妖怪,關勝朱仝等落草官)可以取命或是了無意義(宋江,孫悟空);超脫在體制外的享個太平清閑日子(武松,大唐百姓);脫離并對抗體制者毫無生還可能(方臘,六耳獼猴)。這或許是時代的原因,亂世的人深知隨時可能飛來橫禍,也深知離開體制而反抗不能活命。太平年間一切皆可太平,體制沒必要對抗。
水滸與紅樓,關鍵詞:悲劇。鮮有不同,以小見大。都給封建社會敲響了預言的喪鐘,讀來痛徹心扉,不勝感慨悲戚。若用紅樓夢的語言,這兩部巨著的差異只是“形”,外在的;而內在的“質”別無二致。正是:顧影自憐人皆謗,當年鐘鼎對高堂。對月徘徊辭成章,鏡水煢孑字斷腸。愁輕縈身揮不去,恨沉錐心澆枯黃。回首半生世無常,拔劍問天誰承殤?
讀《水滸傳》有感12
《水滸傳》是宋代施耐庵所著里面寫著108位好漢,其中最令我佩服的是武松。他在景陽岡打虎的事跡更是廣為傳頌,聽我一一道來:這天武松來到陽谷縣,正是中午時分武松也餓了。
看見前面酒旗飄揚,就進去喝了十五碗烈酒吃了一些菜和三斤牛肉。他剛要走,店家勸道:“客官近來有老虎出沒,已傷了2、3十條人命了,不如……”他說完,發現武松早就上路了。武松大步走向山里突然一只猛虎向他撲來他拿起棒子就打沒想到打在樹上斷做兩截。他拼盡了力氣打了六、七十拳,老虎被打死了。武松成了打虎英雄。
讀《水滸傳》有感13
“大河向東流,天上的星星參北斗啊……”當這首熟悉的旋律在耳邊響起時,我們便會不由自主地想起那個由盛轉衰的偉大農民起義的壯闊故事。
《水滸傳》是描寫北宋末年農民起義的偉大史詩。農民起義的原因在這里得到了深刻揭示,那就是社會的黑暗與腐朽。于是被壓迫者們忍無可忍,逼上梁山,在梁山上,以宋江為首,宋江憑著他的義薄云天的豪情,團結了梁山上一百零八位好漢,但是也因為他的“忠”斷送了一切,把自己和其他兄弟拉上了絕路。
義氣,不論以前還是現在,都是我們和其他人交往時所注重的,那何為義氣?是為兄弟兩肋插刀,是犧牲自己的利益來成全兄弟的利益,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義”這個字太深奧,但是也許我們的舉手投足之間就存在著“義”,它能使人們團結,能擴大你的社交,能使人與人之間更和諧,充斥著一種美好。而“忠”呢?在古代,忠就忠于皇帝,忠于封建主義的皇權;在現在,忠可能是忠于你的老板,你的上司,更是忠于你的家庭、職業,古今中尉,太多太多的悲劇都是因“忠”而起,所以我把這種“忠”稱為“愚忠”,人不能一輩子忠于他人,那么你就是一個風箏,擺脫不了別人的控制,最終走向滅亡。所以人是需要有點野心的,有了野心,你才會去想要獲得更多的空間,但是,野心不是貪婪的霸占。
三國時期,劉備憑著一身義氣,桃園三結義,開創了蜀國的空前盛事;司馬懿忠于曹家,卻野心勃勃,最后一統三國,開創了統一的晉朝;北宋時期,人稱及時雨的.宋江,義薄云天,結交了不少江湖朋友,被逼上梁山后,仍在說:“寧可朝廷負我,我忠心不負朝廷”臆然將梁山斷送了,這樣的例子,后時太多了,義是墊腳石,但“野心”會讓你不斷上前,“愚忠”會讓你摔得粉身碎骨。現在更是如此,在一家企業工作,你會想當然的忠于你的上司,為此而努力工作,創造最大的利潤。然而或許有些好的老板會很器重你,但是他不會允許你爬到他的頭上,如果你還是那么的愚忠,相信你的上司,那么你就會和宋江一樣下場,但是,適當的野心會讓你警惕,讓你平步青云。義使其團結,忠使其死亡。
學會義,學會“野心”。
讀《水滸傳》有感14
高爾基曾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這些階梯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水滸傳了,這本書講述了梁山好漢的勇,梁山好漢的義,和宋朝的敗。
水滸傳里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李逵了,他皮膚烏黑,身高七尺,手持兩把大斧,殺人如切蔥,可惜腦子有點不靈光,非常魯莽,但為人豪爽,很愛喝酒,粗中有細,李逵也是一個大孝子,他原本想帶母親回梁山的`,可誰知一只老虎吃了她,李逵當時怒火中燒,氣的直接殺了老虎全家。還有梁山好漢的義,在以前,盧俊義非常討厭梁山,常常做對,也常常譏諷梁山,可當盧俊義將要被殺頭時,梁山好漢們依舊冒著生命危險,把盧俊義救了出來,從此,盧俊義徹底愛上了梁山。
水滸傳不僅讓我知道梁山好漢的義,也知道了梁山好漢的勇,更知道了宋朝的敗,在這種情況下,梁山好漢依舊有很高的志氣,還有很高的毅力,和四大奸臣形成了顯明的對比,我們要學梁山好漢的精神,更要有一顆愛國愛人民的心。
讀《水滸傳》有感15
最近我讀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里面一百零八個好漢都是替天行道的勇者。他們武藝高強,行俠仗義,個個都是好漢,雖然常常被官府迫害,卻總能突破重圍。后來他們南征北戰,保家衛國,轟轟烈烈地干了一番事業。雖然這些好漢最后有的被毒死 、有的被殺死,落得了一個凄慘的結局。但他們替天行道,除暴安良,幫助弱小,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讀完了這本書,我覺得除暴安良的人都是心懷正義的,他們或許不是警察,但他們都堅持正義,這樣社會才會更穩定,更和平一些。我更覺得為人要學會幫助別人,敢打抱不平,這樣就等于向弱小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懲惡揚善。
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都是有正義感的,和梁山好漢們一樣,我們身邊就有幾位“好漢”。一次,我和爸爸去逛街,剛走到步行街的廣場,看見三位中年人舉著三個牌子,我們上前仔細一看,竟然是一個女孩子得了白血病,需要很多的錢來治療,而這三位竟都是和她毫無關系的志愿者,我一時大為感動。這時,老爸上前一步,把一張百元大鈔投入了捐款箱,這三個人都深深地鞠了一個躬。我心想:老爸和這些人都是“好漢”哪!
我相信,如果有更多的人來讀《水滸傳》,那肯定也會想替天行道一番,也有可能產生為人打抱不平的心態,這樣,今后就有很多人會幫助他人,人人都做“好漢”。
【讀《水滸傳》有感】相關文章:
讀水滸傳有感09-04
讀《水滸傳》有感03-30
[推薦]讀水滸傳有感09-04
讀《水滸傳》有感范文02-29
暑假讀《水滸傳》有感02-05
(精華)讀《水滸傳》有感04-18
讀《水滸傳》有感15篇02-22
讀《水滸傳》有感(15篇)02-22
讀水滸傳有感集合15篇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