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見識》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見識》有感1
最近的忙碌程度有點一覺回到解放前的感覺,要不是見客戶,要不是談業務,有點空閑時間,還得打電話,玄姐安慰我說,萬事開頭難,靜下心來,自己還是蠻享受這樣的狀態,可能是愛不覺累吧。
我也一直堅信村上春樹的話:盡管眼前十分困難,但說不定日后會開花結果。
前天忽然覺得心里發虛,每每這樣的狀態,我就知道,有時間沒看書了,轉身看后面的書架,一看就看到吳軍老師的《見識》,不知道啥原因,可能是因為覺得進入酣客后,自己又長了不少新見識的緣故吧。
這好書,一上手就放不下,這兩天忙里抽空的粗讀一遍,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我記得原來看吳軍老師的《浪潮之巔》就有這樣的感覺,這次更加明顯,看完后就像遇到一個智慧通透的大哥,娓娓道來他的見識,這本書的內容繁雜,有點像東北亂燉,味道厚重,里面特別多的認同感,當然也有不感興趣的東西來供我走神用。
前兩天翻看自己前十幾篇讀書筆記,難怪閱讀量低,這樣的風格也是有問題,大而全的介紹,走馬觀花的感慨,所以這次適當調整一下。
書中我比較大的感觸就談到每次演講最大的問題就是想多講,其實臺下的人至多能記住我們講過的三個主要主題,多了就是少。
我聯想到這次在濟南報告的用力過猛,對比在內蒙的簡單扼要,立刻覺察到自己的問題,希望在南寧的會議上有所改善。
我從小學習一般,也不太懂學習的奧秘和關鍵在哪里,現在慢慢明白,學習不是為了記住什么,其實要學會忘記什么從而真正的領悟,再實踐,不斷磨練和實戰,才能塑造更好的自己。
我最近直接參與業務開拓,再次深刻理解人都是算得過賬的,而且都是為了自己經濟利益而奮斗,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看似是智商,情商和知識上,其實是在智慧上,而智慧的.核心則是對人性的理解。
今天看完這本書最后的感覺是,好書和好知識真的有用,第一,它們能讓人真正的感到快樂,會有一種與宇宙同頻共振的顫抖感和快感;第二真正有價值的書和知識以及實用的常識,可以沿著時間的維度幫助我們看清未來。
再次感謝吳軍老師的無私奉獻,看他的書真是能感受到書里傳遞他的生命狀態,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讀《見識》有感2
聰明的人不僅善于思考,更加善于總結,吳軍先生不僅僅是聰明,而且非常浪漫,這些更體現在生活中的智慧。
1、幸福是目的,成功是手段。當一個人對社會產生了極大的正向影響力后,他不僅可以獲得物質和精神的財富,而且會有一種由衷的幸福感。前不久看到一部電影《奇跡男孩》,被網友稱之為當代童話,電影里從夫妻、母子、父子、姐弟、閨蜜、朋友、戀人、同學這些角度演繹了每個人在生活中的處境,之所以被稱為童話,是因為所有人都是向善的,我們的困境因為這些關系而起,也是因為有這些人幫我們度過困境。我想我們在人際關系中都面臨困境,吳軍先生會告訴你如何處理這些關系,從而獲得幸福。
2、人生需要做減法!安蛔鲞x擇的幸!、“做人與作詩:我們需要林黛玉”、“西瓜與芝麻”、“生也有涯,知也無涯”、“我們一定比18世紀的人過得好嗎?”,這些是作者通往幸福道路上的工具,讓我很受啟發。
人的天性是喜歡增加,不喜歡減少,喜歡獲得而不喜歡舍棄,但是很多時候減少和舍棄會讓我們過得更好。由于這種做法有時違背人的天性,因為很多人做不到,當然,這樣也就給了那些能做到的人更多機會。
3、大學之道。無論是在中國還是美國,本科階段的年輕人都會對大學應該怎樣度過產生迷茫,因為他們在高中的學習和生活動動力都已經消失。大學階段應該做一些和幸福生活相關的事情,學習當然重要,但除了學習,大學里還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做。
那么,關于吳軍先生,我還有一些想說的,他是一個還不錯的攝影愛好者,一個古典音樂迷,喜歡享受高質量的影視,比如Blu—ray的電影。平時偶爾會修理園子,甚至做點木匠活,每年旅游很多次。當然,還時不時地為Google China Blog寫東西,另外,還是很好的紅酒鑒賞家。
很多時候,成敗與否取決于見識的高低,而不是自己簡單的努力,你最終能走多遠取決于見識。由于交通和通信的發展,我們增加見識比過去要容易的多,但是我們的心里有時依然有道圍墻,阻礙了我們的見識。所以我們提升見識在于我們自身,而不完全是環境。吳軍先生在《見識》一書中的'認識與感受也來源于他突破了心中的那一道圍墻,獲得了廣泛的見識。
無論你是大學畢業剛進入職場,或是摩拳擦掌準備創業,或是在數十年的工作中遇到瓶頸,亦或是在這快節奏的生活中自顧不暇,你的問題,《見識》—商業的本質和人生的智慧這本書會告訴你答案。?
讀《見識》有感3
紛紛擾擾的世界,不知所措的人生,迷霧中尋找,不確定性摸索。這仿佛成了現代世界的普遍困擾,之所以會有這種困擾,是因為我們還缺乏見識。吳軍老師的《見識》這本書,是吳軍老師所達到人生高度上知道的見識,看過之后,猶如帶上了望遠鏡,能望的更遠,看的更深。老話說得好,望的遠,走的更遠。吳軍老師本人是成功人士,他的成功是由于他更高的見識。清華大學畢業,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google 中日韓文搜索主要設計者,曾任騰訊副總裁,現在是豐元資本的創始人;吳軍老師更為知名的是專欄作家,曾出版過《數學之美》等暢銷書籍;更讓我傾佩的是他還是資深的攝影愛好者和古典音樂愛好者。一個人能在事業、興趣、家庭做的都很好,他是怎么做到的?智者必有其非常的見識,《見識》這本書本身帶我們增長見識,但我們也能知道增長見識的底層要則。
增長見識第一要則:掌握商業的本質
在商業文明的現代社會,掌握商業的本質是我們在這個世界生存的基本技能。比如,我們如何看待共享經濟、眾籌經濟,以及時不時冒出的新經濟,任何新商業的背后都離不開商業本質,看穿其本質,才能了解其走勢。在這個大眾創業的年代多少人對創業的誤解,書中提到有些創業者做完0-1就撒手不干了,這讓我想起了搜狐公司的張朝陽,當年門戶0-1啟動后,過的很好,后來撒手到處游山玩水,卻錯過了1-N的媒體迭代;也有些創業者只做1-N的事,比如山寨他人產品;其實,創業應走完0-N全過程。
那么,商業的本質究竟是什么?吳軍老師說商業的本質是讓人多花錢,而不是省錢。依我個人的理解:商業的本質的讓人多花時間,而不是省時間。每個商業體都希望你多花時間,錢某種程度講是個人時間所換來的。
增長見識第二要則:高效做事
在復雜的世界中,我們每個人可能需要面臨多種事情,生命只有一次,給每個人的時間是公平的,在時間限制的情況下,高效做事,我們人生才能完成更多的事情,體驗更廣的人生。比如,高效做事,要拒絕成為一個偽工作者,偽工作者每天貌似很忙,經常加班加點,但是其做的工作卻無效或者根本沒有帶來收益。成為高效的工作者,做重要的.事情,做能提高收益的事情,而不是做一些雜七雜八的無意義事情。
增長見識第三要則:人生減法
人生需要做減法,我們常常困擾時間不夠,可能是選擇太多,而又不愿意放棄。人的精力有限,我們需要做減法,把選擇砍掉,精簡到能專心的做少的事情。吳軍老師舉了一個例子,他有朋友的女兒大專畢業,做護士,后考上約翰胡普金斯大學,后又在全球500強醫療公司做經理,她的成功法則就是做減法,出國時就一心一意考托福,而在公司就花很長時間做一件事,10多年就只跳過一次槽。人生需要做減法,別太貪婪,什么 都想得往往什么都得不到。
增長見識第四要則:認識幸福
現代人所謂的成功其實并不是一種追求,這只是手段,我們真正要做到的是幸福。過幸福的人生,什么樣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吳軍老師事業有成,但他不僅僅看重事業,還協調時間專研興趣,注重家人,寫書傳播正影響力。人生可以多維,幸福不是單一的。事業的成就某種意義上對社會產生了正向的影響,這種正影響會給人由衷的幸福感,比如,吳軍老師寫書,對社會產生正影響。而興趣,給個人的幸福感,體驗世界的別致本身就是一種幸福。當然,幸福還包括家庭的幸福。
增長見識,帶上自己的望遠鏡,看的更遠,我們也就能走的更遠。而增長見識的方式無非是:讀書、交流、行走。
讀《見識》有感4
美籍華人吳軍寫的《見識》是一本很現實的書,青年人如果讀進去了并認真踐行可以少走不少彎路。我年少時父母常對我說:“你搞好學習就行了,其它的事不用你管。”而我竟當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這樣做的后果很快就顯現了,我第一次離開父母外出求學,發現自己完全是個傻子。對此吳軍書給出的回答是:這種因為寒窗苦讀所以覺得全世界都欠你錢的三觀,早一天毀掉比晚一天毀掉好。現在的我早就知道寒窗苦讀不過是成功的因素之一,社會競爭是一種復雜且長期的系統競賽。如果我十八歲時讀了吳軍的'《見識》,也許會少迷茫兩個月。
吳軍對工薪階層的投資建議也很實際:投資自己的工作和事業,而不是股票。這和連岳的觀點不謀而合,連岳認為:對工薪階層來說,價格劇烈波動、快速交易的股票市場是個危險的地方,結局基本是虧了錢,賠了本職工作與心態穩定,和吸毒差不多,F在鼓吹“財務自由”的書很多,可我認為財務自由是一種奢侈品,普通人是不能從股市里打個滾就能實現的。所以不妨把目標定小一點,工作干好、有穩定的現金流、保持健康、教育好孩子,這些事稍作努力就能做到,也更能體現自己的社會價值。
這本書中關于偽工作的論述對我的印象最深。吳軍認為很多我們看上去非做不可的事情,其實想通了并沒有那么重要,因為它們是偽工作。對于破除工作困境,吳軍給出了三種方法:一是“愿景——目標——道路”,類似于《秘密》中的“要求——相信——接受”。二是即使聽到不中聽的話,也要試著找出其中的合理之處。三是凡事做記錄。關于工作,我最喜歡的還是龍應臺在《給河馬刷牙》一文中的說法: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我相信好的工作會讓生活質量更高,身體更健康,人生也有更多可能。
讀了一些這類管理精英寫的書,像是一稼的《美好人生運營指南》、黃征宇的《終身學習》等,這些人在本職工作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在寫作、講座、培訓等其他方面也是全面開掛。這些優秀的人思想前瞻,行動力強,工作高效,言辭謙遜,善于接納不同。他們難不成有命運女神的眷顧嗎?還真不是。在提及命運時,吳軍寫道:但凡人的知識面稍微寬一點,交際圈子稍微廣一點,了解事情稍微全面一點,命就會好很多。
讀《見識》有感5
天在項目上,一個同事跟我說,——在項目上好辛苦耶,做這么多事還要吃這么多灰塵。換了是以前,我會客套下回答,也欣慰有同事的體諒,因為確實是有這么辛苦?涩F在不這么回答了,我一板一眼的告訴他給人做事得有功勞才行,如果只有苦勞沒有功勞就相當于無用功,老板請一個人來做事只有苦勞沒有功勞,沒有業績,要這個人在這里干嘛。那同事聽后覺得很有道理,也沒在這個上面客套了。
其實我開始的想法跟這個同事一樣,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畢竟花了時間和力氣下去,是這本叫《見識》的書改了我的觀點。書中說到功勞和苦勞這個概念。能有這樣進步的想法全是拜此書年賜。
此書作者是一個海歸博士,有世界五百強公司谷哥的管理經驗,跟國內各大型企業老總均有聯系,所以從更高的視角看問題能把人帶入一種新境地。
我們在考慮問題的時候都是從底層一個老百姓的角度去看問題,這樣很難看到問題的本質,就比如說離婚率這個問題,為什么印度人離婚率那么低而美國和中國為什么離婚率就高呢,我曾經跟朋友討論過這個問題,覺得中國離婚率高的原因是社會壓力大,人心太浮燥。而這本書教給我的卻是選擇太多,而沒有用心好好經營的問題。
書中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包括理財、創業等問題,打破我們常規的認知把我們的認知提升到一個高度。
書中有一句話是說“你能走多遠,取決于見識”,我們常常馬后炮或者后悔沒做某某事,做了某某事就不至于這樣子,其實這就是見識不足導致錯失機遇。
網上有段子說穿越回八十年,然后攢錢買房子,開發房地產,從此無憂無慮。如果不看到房子會漲成這樣子,會有這樣的遠見嘛,就是缺少見識。
說實話,我曾經也這樣想象過,即便是想象,也表現出自己沒見識,現在智能時代、機器人時代來臨,還是想想如何把握當下吧!
讀《見識》有感6
《見識》是一本關于個人精進的書,讀一本好書,就是與一位智者交談,與這位智者,相見恨晚。
書的前半部分講抽象的的“命運”,“幸!,“見識”等,后半部分講具體的關于“投資”,“讀書”,“演講”等方面的建議,都是睿智的語言,獨到的見解。
書里面的一切的建議,你都有選擇的自由。
序言里說到,對于命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作者認為,命運是由環境和對人生方向的規劃兩個因素決定的。而環境又主要是基因決定的,后者由自己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決定的。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基因,但是,我們能提高自己的見識。
作者說,想命好,首先要信命和認命。信命就是相信有所不能,認命就是“不逾矩”,不去奢望自己命之外的事情。我一直以為認命是消極妥協,作者的觀點更新了我的看法。
我們一般都羨慕貴族的命。作者給出他的看法,貴族不只是血統。如果我們能心中有“榮譽”,“責任”,行為舉止“優雅”,“從容”,“鎮定”,我們的幸福感也會提高。
二戰時期,英國國王和王后成為首要攻擊目標,丘吉爾卻伊麗莎白女王離開王宮,藏起來。女王說:“孩子不能在沒有母親的情況下離開,王后不能在沒有國王的情況下離開,國王不能在任何時候離開!彼龓е⒆右黄鹁毶鋼,并鼓勵孩子::孩子們,練好你們的槍法,任何時候也不要屈服于恐懼與壓力,只要你們的心,充滿自信,任何時候你們都是強大的,是不可戰勝的。
讀《見識》有感7
近期在各個讀書club刷爆朋友圈的吳軍博士的二十年心血力作《見識》。
終于在滿懷崇敬的心情下,拜讀完畢了。當讀完最后一頁的時候,就仿佛是在三九天里,被扔進了箱根的雪景溫泉中,每一個毛孔都微微的顫抖著。
身心都好像經歷了一場洗禮一樣,通透中又飽含著焦慮。
第一
階層在社會的任何地方都存在
之前我沒有見過任何一本書,將階級講解的如此的透徹。
在成人的世界里,每個或大或小的群體中,其實都存在著階層。這是一個大大的壞消息。
每個人都被規劃在這個規定中,而且隨著社會和科技的進步,想要躍遷到上一個階級中去,將變得越來越難。
美國第一位華裔州長駱家輝先生說過這樣的一段話“在我小的時候,我家就住在州長的家附近,我們兩家的房子的直線距離不到100米。
但是從家里的這個房子,到我住進州長的官邸,從爺爺的那輩人開始我們走了將近200年。”
寒門越難出貴子,是現在越來越明顯的無奈。記得高中的時候,56歲的班主任在講臺上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每一個沒有家庭背景可依的老百姓的孩子,如果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讀書,高考,是你付出最小,成效最高的唯一出路!
那個時候還不太懂這句話的重量,當自己真正的脫下校服,走進職場看過了為了向上爬的爾虞我詐和偷奸;螅K于明白看似我們都坐在同一個辦公室里,辛辛苦苦的累一年,最終敵不過別人家里打給公司高管的一通電話。
那時自己隱約的覺得自己和他們不是同一類的人,然而現在想來,我們本就是兩個階層的人。而自己是通過高考后拿著畢業證書躍遷到了他們的階層中罷了。
斯坦福大學的學者聯合中國的一些高校的研究人員一起對中國城市和農村的年輕人上大學的比例做了一項研究。
結果表明,出生在城市的年輕人上大學的成功率是農村出生的年輕人的8倍。
而上名牌大學,比如上清華北大的比例是,43倍。出國留學,接受國外高等教育的比例更是高達了113倍。
第二
你付出100%的努力,別人只要付出10%,就可以取得比你還要高的成果
《福音》中有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個國王將要出一趟遠門,他將自己的三個親信仆人熊大,熊二,阿強叫到身邊,每人給了他們一錠金子,并告訴他們,“你們都出去做生意,等我回來后,看你們手中的金錢來決定你們賞賜!
于是國王遠走了趟東北,吃了頓羊蝎子火鍋后,心滿意足的回到了自己的國家。這時,熊大拿著10錠的金子來到國王面前,國王很高興,賞給了他10座城池讓他管理。熊二也過來了將5錠金子交給國王。
國王同樣很高興,分了五座城池給了熊二管理。這時阿強走了上來,將懷里的一個大大的布包拿了出來,放在桌子上,一層一層的打開,將一錠金子交還給國王,說:“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多的錢,擔心做生意將它給虧掉,于是就小心謹慎的保管。”
國王看著阿強,嘆了口氣,說:“將這錠金子交給熊大吧,以后你去他的城池中為他工作吧!”國王看著三個心腹的仆人說:“凡是少的,就將他唯一的也要拿走,凡是多的,還要讓他變得更多!”
這個在《福音》中的經典故事,往高大了來說就是經濟學,心理學,教育學中廣為流傳的“馬太效應”。向通俗了講就是“越有錢的人越有錢,越沒錢的人越沒錢。”
看這些文字的你可能覺得,與自己來說太遠太飄。
那就說一個身邊的例子。是一個認識的朋友,他剛剛從國內來日的技術型小強,小強的夢想就是自己寫的代碼將來達到沒有人能改得了的神水平。
進入一個新現場的時候,跟了一個TL。小強君的技術是優勢,經常將Team中其他人寫的東西進行優化和更改。很快就得到了TL的重用,TL重用的方式就是將更多的編碼任務交給小強來完成。
隨著項目的穩定,和小強的出色。TL減員了三個人,而這多余出來的任務都由小強君一個人完成了。一個人干了四個人的工作,小強君很辛苦,自然而然的出現了很多的錯誤和問題。
TL則以此為由,拒絕了小強君漲工資的要求。直到小強君得知,TL這一年來在這個項目中賺的.錢是他的四五倍的時候,小強君憤怒的,在TL一再的挽留中揮手而去。放棄的自己熟悉的現場,浪費了兩三年的時間,然后一切從零開始。
小強君已經很努力了,但是他沒有找到正確的路徑實現自己階層的躍遷。所以,方向不對的努力,只能是,越努力,越被動。而那位TL,他站在小強君的上一個階層中,只付出了不到10%的精力,就將小強君的付出輕松的轉化為了利益,而理所當然的收入囊中。
同時這里還要告訴你一個壞消息,像上文中提到的那個TL一樣。往往上階層的人比你都還要努力。
早在20xx年,Barclay‘s Wealth就做過一項研究,發現凈資產在1500萬以上的人中,有60%的人表示,不管多老,只要自己的身體還能動,自己的腦子還能轉,就會一直工作下去。54%的千萬富翁也是如此。
第三
來吃一顆踏實定心丸,100%的努力的人都是可以實現被動階層跨越的
李笑來老師說過這樣的一句霹靂裂空一般的名言“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但是如果你一味的擔心付出,畏懼思考,不去努力。那你將來人生的每一步,才都是冤枉路。”
好在并不是每個人都是愿意付出努力的人,只要你做到應該做到的100%的努力,你就會超越你的同級的人,然后被動的實現階層的躍遷。
簡書小六說到過,正確的100%的努力是分為三個層級的:
基本:必須要做的事情
加分:別人期待的,你做到了
WOW!:別人沒想到的,你做到了
大多數的人都連最基本的都沒有做到,所以更別奢望完成WOW的等級了。
所以,大部分人的最后結局都是平庸,除非能一直有一個勇敢的心。
你能走多遠,取決于你的見識。而你現在所走的每一步,都決定著你將來能處于哪個階級。
讀《見識》有感8
初讀《見識》一書,就被書中“你最終能走多遠,取決于見識”這句話所吸引。通讀之后,深深為“人生需要做減法”這一觀點所折服。
書中提到,印度人無論在婚姻中還是在職業上都比中國人相對成功,是因為印度人在這兩方面的選擇常常比其他族裔少,而且少的多,所以他們不會陷入選擇的困惑,進而在沒有選擇時通過自己的深度經營努力而取得婚姻和事業的成功。
所以我們要想取得人生的成功,就要學會做減法,給自己少一點選擇。那為什么人生需要做減法呢?因為在今天,我們的一個普遍現狀就是選擇太多,以至于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都“患”上了“選擇困難癥”。如現在想要學習一門新的技能,學習的方式五花八門,既有線下和線上課程的區分,又有此家還是彼家機構的不同,選擇的機會多了,可以學習的內容也多了,但我們學習的`深度和效果并不比生活在沒有很多選擇機會時期的古人好很多,很多時候只是學習了一點皮毛。與其在選擇時躊躇不前尋求最優,倒不如秉承減法原理,選擇一條還不錯的路,然后努力堅持走下去,或許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希望我們每一個都深刻理解吳軍所說“我們把太多的精力花在了選擇上,而不是經營上,導致難以精進;蛟S少些選擇,會更加聚焦,也會讓我們更幸福、更成功”這句話的內涵,多給自己的人生做減法。最后,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秉承“人生需要減法”的原則,選定一個目標,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擼起袖子加油干”的干勁,不斷開創自己的美好未來。
【讀《見識》有感】相關文章:
讀竊讀記有感03-02
讀《竊讀記》有感06-27
讀《竊讀記》有感【必備】09-20
讀《毛澤東》有感03-07
讀《往事》有感03-07
讀《價值》有感03-07
讀教父有感06-19
讀《野草》有感02-18
讀孔子有感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