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狗貓鼠》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狗貓鼠》讀后感1
我利用輕松的暑假時間讀完了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這本書里面收錄了魯迅先生的許多經典雜文,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莫過于《狗貓鼠》這篇文章了。
《狗貓鼠》表面是敘述作者對貓的討厭,其實是以貓喻人,實則是討厭像貓一樣的偽君子和劊子手。樸素無華的'語言,讓人倍感親切,好像是一個老者在跟你吐露衷腸。作者既是用《狗貓鼠》對于敵人誣蔑的有力回擊,又是對于他們卑鄙無恥的無情揭露。作者從來都對貓沒有任何好感,為什么呢?他也做了詳細的論述。貓作為一個捕食者,對于獵物卻沒有足夠的尊重,總是玩膩了再吃,天生的小人嘴臉,天生會亂叫。這些都是對社會上的與貓同性特征的人嘴臉的批判。那些人到處誹謗,搬弄是非,討厭非常。這也表現出作者對于這些貓一樣令人討厭的人的憎惡之情。
《狗貓鼠》蘊含深刻寓意,作者對于同情弱小的同時,鞭笞暴虐者,讓社會對邪惡要有徹底除盡的決心,也體現出作者的革命斗士形象。當然,魯迅先生對于貓的討厭是因為去影射那些貓一樣的人,我們還是要愛護小動物的。
《狗貓鼠》讀后感2
那是一個迷信的世界,“我說二二得四,三三見九,也沒有一個字不錯。這些既然都錯,則紳士口頭的二二得七,三三見千等等,自然就不錯。”這個角色,在人們心中留下了太大的影響,人們往往盲目的去迷信他,去相信他,也強迫自己的子孫相信他,我們茫然從他的'手中接過了知識,這知識卻堵住了我們的求知的欲望,大多數人會想:既然我們已經知道知識了,又何必去鉆研呢?就這樣,一個錯誤的知識往往占據了人們的大腦幾百年。
哥白尼提出了現在已經熟知的日心說,但當時的人們都只相信地心說,日心說的支持者很少,甚至有一位名叫布魯諾的科學家為了維護日心說而被燒死,雖然日心說被提出很久后才會注意,但它引領人們找到了真理,擺脫了錯誤。
而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的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正比,但年輕的伽利略不信這個邪。他在比薩斜塔上進行實驗,推翻了統治千年的教條。明明只要自己親手實驗一下便可證明的錯誤,卻能成為流傳千年的教條,的影響太大了,它統治了人們的身心,讓人只懂得相信而不明白探索真理。的話,也毒害了人們的求知欲。
讓我們擦亮自己的眼睛,不要一味的迷信,要相信真理,用自己的雙手親自去驗證真理!
《狗貓鼠》讀后感3
這篇文章主要通過對貓和鼠的一些秉性,行為的描寫來比喻某些人。魯訊先生在文中闡述了他仇貓--即不喜歡貓的原因。其實這些原因與一些人類的行為,性格很相像,例如寫貓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動物就盡情玩弄,直到玩厭了,才吃掉,就像某些人,抓住了別人的`弱點或不足之處,就想盡辦法慢慢地折磨別人,好像如果不折磨夠,就不甘心一樣,如果別人犯了什么錯,受到批評,說不定那種人就會在某個角落里偷偷地奸笑。
"我的報仇,就從家里飼養的一匹花貓下手,逐漸推廣,至于凡所見的諸貓.最先不過是追趕,襲擊;而后來卻越加巧妙了,能飛石擊中他們的頭,或誘入空屋里面,打的他們垂頭喪氣.這作戰繼續得頗長久,此后似乎貓都不來近我了.但對于它們縱使怎樣戰勝,大約也算不得一個英雄;況且中國畢生和貓打仗的人也未必多,隨意一切韜略、戰績,還是全部省略了罷.
這篇文章追憶童年時救養的一只可愛的隱鼠遭到摧殘的經歷,表現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
《狗貓鼠》讀后感4
讀魯迅先生的文章,深感痛快,這痛快之因有三,《狗·貓·鼠》讀后感。一,佩服魯迅先生諷刺人的手段與方法,他從不直接諷刺,而是巧妙地利用被諷刺者說過的話(我不了解魯迅先生的寫作背景,就不詳細解釋這一點了)。二,覺得魯迅先生的文字簡潔明了,又不乏趣味。三,感到魯迅先生是個立場鮮明的人。
我對魯迅先生的文章很感興趣,因為他的文章中有許多有趣可愛的地方,比如本文中的墨猴和隱鼠,文筆十分簡練,墨猴的動態卻盡顯眼前,好像它就剛“舐盡了硯上的余墨”似的,讀后感《《狗·貓·鼠》讀后感》。隱鼠也十分乖巧,“緣腿而上,一直爬到膝踝”。
隱鼠的活潑可愛就為下文魯迅得知它被貓吃去了的“憤怒而且悲哀”作了鋪墊,為他的“仇貓”作了很好的解釋。
魯迅先生仇貓,他在文中清楚地列舉了三個原因。一,貓的性情頗與人們的幸災樂禍、慢慢折磨弱者的壞脾氣相同。二,它總有一副媚態。三,它吃了魯迅的.可愛的小小的隱鼠。文字精練,論點論據俱全,立場鮮明,一目了然。我們寫文章也要這樣,要立場鮮明,觀點明確,論據充分。
魯迅先生那精練的文筆,有趣的傳說和風趣的語言將帶領我走近魯迅,走進他的心靈。
《狗貓鼠》讀后感5
《狗·貓·鼠》是魯迅先生的散文名篇,取自《朝花夕拾》。
俗話說,貓是鼠的天敵,因為貓是吃鼠長大的,可正因為貓吃了鼠,魯迅才會折磨它。再說說狗和貓,天生的對敵人啊!
大家都知道貓是很可愛的',可魯迅先生卻仇貓,這是為什呢?原來是因為貓吃了魯迅的隱鼠呀!再加上后來魯迅又看到貓跟兔子過不去,更加的仇恨貓了,以致以后見了貓都要折磨它們,然后把它們趕走。如此的仇貓,也就只有狗了。所以我認為,狗、貓、老鼠之間是無法成為好朋友的。
記得原來讀過則漫畫,是關于狗、貓、老鼠的。它們三個簽訂了友好條約,說要做好朋友,互幫互助。貓看到老鼠受欺負急忙去幫助它,后來貓受欺負的時候,狗也急忙去幫助它,它們三個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真的成為了好朋友。結果后來,它們在路邊撿到塊肉,就因為爭誰應得的肉多,它們撕破了臉,撕破了友好條約。所以說,如果這樣做,貓、狗、老鼠是永遠不可能成為好朋友的。
我們為人處事不也是這樣嗎?其實朋友之間,互相謙讓,也就不會有小沖突了,即使起了沖突,后退步,不也化解了嗎?
《狗貓鼠》讀后感6
我對魯迅先生的文章很感興趣,因為他的文章中有許多有趣可愛的地方。最近我讀了魯迅的朝花夕拾之《狗·貓·鼠》。本文中描寫的墨猴和隱鼠,文筆十分簡練,墨猴的動態卻盡顯眼前,好像它就剛“舐盡了硯上的余墨”似的。隱鼠也十分乖巧。
魯迅先生的兒子寫了一篇文章,他說現在青年的一代,如果你去問他們“魯迅是誰?”他們就會說“橫眉冷對千夫指”呀,“俯首甘為孺子牛”呀。這太片面,不是真實的魯迅”。新中國成立后,魯迅的革命性開始逾越他的文學家和思想家的身份而得到了特別的強調。其實魯迅是個根本的文學家,他的作品的文學價值是很高的。
我們應該全面地學習他的'文章,多關注其中的文學精髓。魯迅先生那精練的文筆,有趣的傳說和風趣的語言將帶領我走近魯迅,走進他的心靈。
《狗貓鼠》讀后感7
狗、貓、鼠三個物種,本就是敵人,而魯迅把它們寫在一起,肯定是別有用意。
魯迅先生先表明了態度,自己無比仇視貓。因為貓天生吃鼠,而正好某只貓吃掉了他養的可愛的隱鼠后,魯迅就仇視貓了。而且,魯迅又看到貓跟兔子過不去,就更加深了他對貓的仇視,于是見到貓都會先折磨它,再把它趕走,猶如惡趣味。
看迅如此恨貓,我可以體會到他失去摯愛之鼠的心痛,后知道系長媽媽所為。寫這些動物,其實在暗諷生活中的某些人,拿貓來說,貓捉到鼠后會先將其折磨個夠,最后再一后把鼠吃掉。這就像生活中的'一些人一樣,抓住別人一個缺點,就狠抓不放,極力挖苦他人,直到他人在眾人面前出丑就此收手。
看著隱鼠的慘痛遭遇,我想說老鼠也并非那么討厭,就比如可愛的倉鼠們。弱小的生命并不代表被人摧殘、折磨,我們可以為那些弱小的生命給予關愛關懷。
這篇文章引人深思,值得一讀。
《狗貓鼠》讀后感8
今天,我又讀了遍魯迅的《朝花夕拾》。對其中感觸最深的是其中的《狗·貓·鼠》。
這篇文章主要通過對貓和鼠的些秉性,行為的.描寫來比喻某些人。魯訊先生在文中闡述了他仇貓,即不喜歡貓的原因。其時這些原因與類人的行為,性格很相像,例如寫貓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動物就盡情玩弄,直到玩厭了,才吃掉,就像某些人,抓住了別人的弱點或不足之處,就想盡辦法慢慢地折磨別人,好像如果不折磨夠,就不甘心樣,如果別人犯了什么錯,受到批評,說不定那種人就會在某個角落里偷偷地殲笑。
在這篇文章里,魯迅先生算清貓的罪行。第一,貓對自己捉到的獵物,總是盡情玩弄夠了,才吃下去;第二,它與獅虎同族,卻天生副媚態;第三,它吃了我小時候的隱鼠,雖然后來證實并非貓所害,但我對貓是不會產生好感的。何況它后來確實吃了小兔子!
這篇文章表面上寫追憶童年時救養的只可愛的隱鼠遭到摧殘的經歷和感受,表現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魯迅巧妙的運用了往事抨擊了那些侵略我們國家的人們。他用不同的方法,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為鼓舞國家的士氣做出了貢獻。
《狗貓鼠》讀后感9
最近我讀了一本散文書《朝花夕拾》,它的作者是魯迅,書中有一篇文章《狗、貓、鼠》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魯迅在《狗、貓、鼠》中闡述了他仇貓——即不喜歡貓的原因。其實這些原因與一類人的行為、性格很像。例如:寫貓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動物就盡情玩弄,直到玩厭了才吃掉。就像某些人,抓住了別人的弱點或不足之處,就想盡辦法慢慢地折磨別人,好像如果不折磨夠就不甘心一樣。如果別人犯了什么錯,受到批評,說不定那種人會在某個角落里偷偷奸笑。
魯迅先生說他討厭貓的第二個原因就是貓雖然和虎、獅同族,都食比自己弱小的動物,但貓卻具有一副媚態,正同我們現在的某些人,常常刻意掩飾自己的本性,其實反而會讓別人覺得他更加虛偽。貓平時總是吃飯不管事,就像一些好吃懶做的人。有東西吃比誰都積極,一要他做事就一溜煙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這篇文章還告訴我們,老鼠并非全部都那么討厭,其實有些鼠還是很討人喜愛,很有靈性的,但卻遭到別人的摧殘。其實,我們可以對這些弱小的'生靈賦予一些愛心和同情。
從這篇文章里我還學會了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我會繼續多讀幾遍這篇文章,更加深刻的體會文中的深意。作文
《狗貓鼠》讀后感10
最近我讀了一本散文書《朝花夕拾》,它的作者是魯迅,書中有一篇文章《狗、貓、鼠》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魯迅在《狗、貓、鼠》中闡述了他仇貓——即不喜愛貓的原因。其實這些原因與一類人的行為、性格很像。例如:寫貓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動物就盡情玩弄,直到玩厭了才吃掉。就像某些人,抓住了別人的弱點或不足之處,就想盡辦法慢慢地折磨別人,好像如果不折磨夠就不甘心一樣。如果別人犯了什么錯,受到批評,說不定那種人會在某個角落里偷偷奸笑。
魯迅先生說他厭惡貓的第二個原因就是貓雖然和虎、獅同族,都食比自己弱小的動物,但貓卻具有一副媚態,正同我們此刻的某些人,常常刻意掩飾自己的本性,其實反而會讓別人覺得他更加虛偽。貓平時總是吃飯不管事,就像一些好吃懶做的人。有東西吃比誰都用心,一要他做事就一溜煙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這篇文章還告訴我們,老鼠并非全部都那么厭惡,其實有些鼠還是很討人喜愛,很有靈性的,但卻遭到別人的摧殘。其實,我們能夠對這些弱小的生靈賦予一些愛心和同情。
從這篇文章里我還學會了站在不一樣的'角度思考問題,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答案,我會繼續多讀幾遍這篇文章,更加深刻的體會文中的深意。
《狗貓鼠》讀后感11
那是一個迷信權威的世界,“我說二二得四,三三見九,也沒有一個字不錯。這些既然都錯,則紳士口頭的二二得七,三三見千等等,自然就不錯。”權威這個角色,在人們心中留下了太大的影響,人們往往盲目的去迷信他,去相信他,也強迫自己的子孫相信他,我們茫然從他的手中接過了知識,這知識卻堵住了我們的求知的欲望,大多數人會想:既然我們已經知道知識了,又何必去鉆研呢?就這樣,一個錯誤的知識往往占據了人們的大腦幾百年。
哥白尼提出了現在已經熟知的日心說,但當時的.人們都只相信地心說,日心說的支持者很少,甚至有一位名叫布魯諾的科學家為了維護日心說而被燒死,雖然日心說被提出很久后才被注意,但它引領人們找到了真理,擺脫了錯誤。
而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的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正比,但年輕的伽利略不信這個邪。他在比薩斜塔上進行實驗,推翻了統治千年的教條。明明只要自己親手實驗一下便可證明的錯誤,卻能成為流傳千年的教條,權威的影響太大了,它統治了人們的身心,讓人只懂得相信權威而不明白探索真理。權威的話,也毒害了人們的求知欲。
讓我們擦亮自己的眼睛,不要一味的迷信權威,要相信真理,用自己的雙手親自去驗證真理!
《狗貓鼠》讀后感12
《狗貓鼠》主要寫了魯迅先生對貓的憎恨和對老鼠的'喜愛。魯迅從蛇口救出了一只隱鼠,然后把它養了起來,有一天它突然不見了,魯迅的長媽媽說是貓吃了。過了好長時間,魯迅發現隱鼠是被長媽媽給踩死了。
讀了這一篇,我感受到了魯迅對那些“負有指導青年責任的`前輩”和“現代評論派”文人的憎恨,他用辛辣的筆調諷刺了“負有指導青年的前輩”的“媚態的貓”的嘴臉。不得不說現在這個社會還有這種“負有指導責任”的前輩,我們也很應該去反對這些人。
我以后也要好好學習,也要學習魯迅那種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還有就是,老鼠并非全部都那么討厭,有些老鼠還是挺討人喜歡的,比如米老鼠。其實,我們可以對這些弱小的生靈賦予一些愛心和同情,我還學會了站在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我會繼續多讀幾篇文章,更加深刻的體會文中的深意。
《狗貓鼠》讀后感13
“看哪!狗不是仇貓的么?魯迅先生卻承認自己是仇貓的,而他還說要打‘落水狗’!”
那時,寫篇文章,一不小心惹上某些大角色,明天的報上就可能寫上這類消息,那時局面很亂,每次寫完文章后,得看好幾遍才能發表出去。在那時,這種事往往出現在你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補刀。
后面還說到了貓;它性情的不同:總是要折磨弱者,玩厭后再吃掉。反觀歷史;抗日戰爭日本對中國俘虜,秦始皇,納粹……
它不是和獅虎同族的嗎?卻有這么一副媚態!
“人學會了,發明了語言,那自然是好,不然你就無法說話、寫作、讀書乃至玩了。可這樣不免會說些奉承話,有人說:“發明語言是為了生存,現在都得討好人家,不說怎行!”
可語言是為了表達,表達的'東西應真,所以偶爾要拍個馬屁,但絕不是一昧阿諛奉承!
《狗·貓·鼠》可能是《朝花夕拾》里唯一一篇具有諷刺意義的文章了。而我認為在他所寫的眾多諷刺文章中,這篇諷的最深。
《狗貓鼠》讀后感14
《狗·貓·鼠》這篇散文出自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我對這篇散文進行了多次閱讀,這才基本明白了文章大致的含義。這篇本章主要通過對“狗、貓、鼠”三種動物的一些秉性、行為的描寫來比喻某些人。這篇文章正是因這些人對正人君子的攻擊引發的,魯迅先生嘲諷他們散布的`流言,通過回憶童年救養的一只可愛的隱鼠遭到摧殘的經歷,描寫貓折磨弱者到處叫,還不時顯出一副媚態等特性的憎惡,表現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盡管魯迅先生后來知道了隱鼠不是被貓吃掉的,但他還是討厭貓。與其說是先生討厭貓,不如說是借貓來表達他對文人和政客殘忍無恥的行徑的痛恨和鄙視。
《狗·貓·鼠》的寓意非凡,同時看出魯迅先生從小就是愛憎分明的。難怪長大后,魯迅先生不僅成為了一位文壇巨匠,而且還成為了高于世俗卻又不脫離世俗的革命家。魯迅先生一身正氣,但所處的年代黑暗、腐朽、不平等,他用筆作為標槍,用力投中一切黑暗腐朽、麻木不仁的現實。《狗·貓·鼠》這篇文章表面上生動有趣,實際卻飽含深意,足以讓當年的所謂狗、貓、鼠們無地自容。
《狗貓鼠》讀后感15
《狗·貓·鼠》是魯迅先生的散文名篇,取自《朝花夕拾》。
俗話說,貓是鼠的天敵,因為貓是吃鼠長大的,可正因為貓吃了鼠,魯迅才會折磨它。再說說狗和貓,天生的一對敵人啊!
大家都知道貓是很可愛的,可魯迅先生卻仇貓,這是為什呢?
原來是因為貓吃了魯迅的隱鼠呀!再加上后來魯迅又看到貓跟兔子過不去,更加的仇恨貓了,以致以后見了貓都要折磨它們,然后把它們趕走。
如此的仇貓,也就只有狗了。所以我認為,狗、貓、老鼠之間是無法成為好朋友的。
記得原來讀過一則漫畫,是關于狗、貓、老鼠的.。它們三個簽訂了友好條約,說要做好朋友,互幫互助。貓看到老鼠受欺負急忙去幫助它,后來貓受欺負的時候,狗也急忙去幫助它,它們三個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真的成為了好朋友。結果后來,它們在路邊撿到一塊肉,就因為爭誰應得的肉多,它們撕破了臉,撕破了友好條約。所以說,如果這樣做,貓、狗、老鼠是永遠不可能成為好朋友的。
我們為人處事不也是這樣嗎?其實朋友之間,互相謙讓,也就不會有小沖突了,即使起了沖突,后退一步,不也化解了嗎?
【《狗貓鼠》讀后感】相關文章:
貓狗鼠的好句09-20
狗貓鼠經典讀后感01-15
《貓狗鼠》讀后感09-21
《狗·貓·鼠》讀后感07-03
狗貓鼠讀后感01-26
狗貓鼠的讀后感02-11
狗貓鼠讀后感03-08
《狗貓鼠》讀書心得08-12
《貓狗鼠》讀書心得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