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二的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二的讀后感1
近幾日,因為學校的推薦,我去讀了一本名為《紅星照耀中國》的報道性文學作品,其作者是埃德加·斯諾,一位十分優秀的美國新聞作者,他來到了當時動蕩的中國在報社工作,跟隨著紅軍共同生活,而這本書則描寫了他在中國的所見所聞。
這本書一共有12章節,語言雖然樸實平和,沒有過于繁雜的辭藻堆積修飾,但確真實可信,字里行間都透露著濃濃的情懷,刻畫了一個個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如毛澤東、周恩來等;同時又敘述了一件件入木三分的故事,如蘇區教育、長征、西安事變。
在眾多事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個共產黨員的由來”,本篇主要記述了他采訪毛澤東的情況,通過與毛澤東幾個晚上的談話,他了解到毛澤東的生平,童年時期如何反抗他的父親,如何讀書,如何影響他一生的故事;如何從軍,如何進入長沙師范學校,投身政治活動,創立文化書社,反對軍閥,組織工人運動等等。尤其是他如何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以及作為共產黨員毛澤東的輝煌事跡。毛澤東是億萬農民的大救星,領導中華民族走向解放,而且文采斐然,詩詞字字豪放,有著“欲與天公試比高”的'壯志豪情,如今很多人的家里還掛著毛澤東的畫像。就是這樣一位偉人,在做出大事業前,總也免不了刻苦學習,堅定信念,將來如若我們也要干成一番大事業,必將這樣才好。
從本書一字一句中,我都能體味到“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的革命大無畏主義精神。紅軍用火一樣的愛國情懷,燃起了中國人民的革命熱情;用鐵一樣的堅定意志,帶領著中華民族走向解放的道路。
“中國共產黨的革命事業如一顆閃耀的紅星照耀著中國的西北,且必將照耀全中國”!
初二的讀后感2
暑假,我看了《傅雷家書》,卻沒想到一本書能讓我懂得那么多的道理。是這本書,教會了我們怎樣做一個好孩子;是這本書,教會了我們怎樣做人;是這本書,教會了我們怎樣對待人生。
打開《傅雷家書》,便看到傅雷給傅聰的信,是這樣說的:“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布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種,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必灤┤考視那橐,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弊x著讀著,我感到了一種另一番教誨,不是老師的教導,不是長者的叮囑,而是父母對兒女的關切,是不同于我的父母的關愛,卻不失被細心呵護的.感覺。
在《傅雷家書》中,隨處讀來,有反復叮嚀,有溫馨提示,有如朋友交心,這些如細流般溫潤人心的句句話語,難道只是一般父母意義上的嘮叨嗎?翻動著每一頁字,沁人心脾,我的心總是被染的金燦燦的。
正是這一封封家書,才能時時給傅聰指導,鼓勵與鞭策;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式各樣的困難。正是這一封封家書,為傅聰照亮了前方的路,引導傅聰走向光明的未來。這是一本不平凡的家書,是一本真正的愛之書!
初二的讀后感3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魯迅所作的回憶性散文集。他將難以忘懷的生活片斷寫成散文,并對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
《阿長與山海經》中,描寫夏天炎熱長媽媽睡覺成“大“字,擠得作者無翻身余地,推不動、叫不醒,生動說明長媽媽很胖。而且長媽媽還懂許多作者不喜歡的規矩:人死了只能說“老掉了”,曬褲子的竹竿下不能鉆等等諸如此類的規矩,主要寫了元旦說“恭喜”,吃福橘,表現出長媽媽渴望得到幸福的'美好愿望。作者原本還因為踏死了心愛的隱鼠而“恨”長媽媽,后來長媽媽帶來了作者渴望的《山海經》,使作者不覺對長媽媽產生了幾分尊敬。長媽媽去世了,作者還是對這們善良迷信的女工產生懷念之情。
對景物的描繪也十分形象,如: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依次介紹了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輕捷的叫天子忽然從草竄向云霄里去了,油呤在低唱,蟋蟀在彈琴,斷磚下的蜈蚣,從蝥后竅噴出煙霧----這些將百花園的趣味體現得淋漓盡致。
甚至還有對所謂的“正人君子”的抨擊、對舊社會的批判。
《狗·貓·鼠》里用“渾身發熱”、“以動機來褒貶作品“譏諷陳西瀅;《二十四孝圖》批評封建舊社會對孝道的虛偽的定義,指責封建思想“多以不情為倫紀,誣蔑了古人,教壞了后人。”
《朝花夕拾》不僅僅是回憶錄,還是批判社會的典范,兩者結合得天衣無縫。
《范愛農》中,范愛農不滿于黑暗社會,受到了迫害。最后魯迅失去了這位友人,對友人十分懷念。
《父親的病》中的幾位“名醫”故弄玄虛,欺詐錢財,作者暗示對這些騙子的憎惡。
《藤野先生》中,作者除了對老師懷念,還贊揚了藤野先生民族平等的高尚品格,還有意識到醫治麻木的國民精神更重要于醫治肉體庝痛,使魯迅棄醫從文。
初二的讀后感4
剛剛開始看《弟子規》的時候,我幾乎看不懂它的意思,后來爸爸給我買了一本少兒版的,我才看懂。原來弟子規就是人們常說的三字經。我看完《弟子規》后覺得它是一本教育人如何孝順,如何對待身邊的人和事的書。這本書對于我來說有著很大的作用,因為我從這本書上學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同時我還更加深刻地懂得了很多與人相處時要注意的,我更要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
《弟子規》是清朝李毓秀寫的,這本書是以《論語》的“入則孝,出則弟”開篇的,怪不得我覺得那么熟悉。通過這本書我們可以學到很多待人處事的道理,雖然我們現在與同學相處并用不了大人處事的道理,但是我們卻可以學著如何去孝順父母,尊敬長輩。
對弟子規的學習,讓我找到了答案。弟子規總序開篇是這樣教育我們的: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它從人之根本出發,教育我們要從這幾個方面對自身進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說做人首先要心中有愛,要孝敬父母。一個人如果連對他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那么他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對長輩、對領導、對老師、對兄長、對朋友就更談不上發自內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難得到認同。
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意思是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以上這些事是學習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還有余遐,還要學習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識充實自己。這是教育我們如何待人處事、如何學習,要經常學習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缺點,從各個方面來約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彼囊馑际牵翰还芨改浮⒂H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初二的讀后感5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書,這本書使我深受感動,讓我學會了什么叫堅持,讓我學會了什么叫希望,讓我知道了只有自己努力才有勝利的果實。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主人公海倫凱勒失明后的生活。他的愿望很簡單,只要三天光明,對于一個盲人來說三天的光明是那么珍貴。假如給海倫三天的光明,她第一天想看看讓她的生命變得有價值的人,第二天想看光的變幻莫測和日出,第三天想探索與研究?此坪唵蔚氖虑閷τ谒齺碚f是不簡單的'。
海倫的這種精神也使我想到了我和我身邊的人。那一年,我和我的同學一起學習了吉他,當時看著老師彈的時候覺得非常簡單,不就是左手按右手撥弦嘛,可是當我和同學一起學的時候就覺得不是特別簡單,因為當我的手按到鐵絲上時,感覺手像是被鐵絲劃破的疼痛,都不想學了,當我看老師的手時,老師的手已經長滿了繭,我問老師是怎么回事,老師告訴我們這是他長期堅持彈吉他的結果,老師說他在剛學吉他的時候也是因為手疼而想著放棄,可是當我展望未來我站在舞臺的那一瞬間,我便有了信心,有了奮斗的目標,有了堅持的信念。當我們聽完老師的講述更加有了努力的勁。我們忍著手痛學了下去,為了自己的目標!為了有一天站在舞臺上!為了自己的夢想!人間有一句俗話: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
海倫凱勒之所以會創造出奇跡,是因為她的不畏不懼,堅持努力,不放棄希望。我們為什么會成功?因為我們有夢想,有努力,雖說在學習上面是辛苦的,但是你會了,就一定會有成就。如果成功有捷徑的話,那么這條路的名字叫堅持!我們要向海倫凱勒學習,不放棄希望,在面對困難時學會去克服。
初二的讀后感6
一個名叫桑提亞哥的老漁夫,在84天一無所獲后,決定獨自一人去遠海捕魚。功夫不負有心人,他釣到了一條比船還長兩英尺的大馬林魚。這條魚力大無比,拖著小船漂流了兩天兩夜。老人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考驗,終于將魚刺死,拴在船頭。然而歸途中卻遇上了鯊魚,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斗,結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得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骨架。老人只得空手歸航!独先伺c海》篇幅不長,情節也很簡單,但它用獨有的那種回歸自然的質樸、天高海闊的深遠,以及一股恢弘的`力量,鼓舞了一代又一代讀者。
又想起文中老人的話“一個人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消滅他,可就是打不敗他。”雖然老人辛辛苦苦捕到的魚被鯊魚吃得只剩了骨頭架子,但他戰勝了大馬林魚和許多鯊魚,體現了人類面對艱險無所畏懼的高貴品質,面對失敗有著“優雅的風度”,他贏得了生命的價值和人格的尊嚴,是個了不起的勝利者。
人類的極限,無人知曉。當一個人努力戰勝自己的缺陷而不是屈從它的時候,無論最后是捕到一條完整的魚還是一副骨架,都已經無所謂了,因為一個人生命的價值已在與那馬林魚的搏斗的過程中充分體現了。曾經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過、奮斗過,難道他不是一個勝利者嗎?
作為一個強者,就不應該因為失敗而消沉悲觀,就不應該因為沮喪而停止追求!
老師點評:
這篇讀后感運用“引——議——聯——結”的結構,高度概括了《老人與!返墓适聝热,聯系實際談了感想。語言精煉,議論有力,引用原文名句,發人深思。
初二的讀后感7
學了《人琴俱亡》,子敬、子猷兩兄弟給我帶來了強烈的震撼:子敬、子猷都病得很重,而子敬先死了,子猷忍受著病痛來看望弟弟的喪事,可是,"語時了不悲","便索輿來奔喪,都不哭", 子猷何以不哭?
我想子猷并不是不悲傷,也并不是對自己的兄弟漠不關心,而是太悲傷,太關心了!他此時欲哭無淚,也自知自己在這世間的日子不多了,到時候就又能和他弟弟在天國相見了?梢,子猷不是不悲,而是強力抑制住自己的感情?芍^此時無聲勝有聲,看似不悲慟欲絕!
"子敬素好琴,(子猷)便徑入坐靈床上,取子敬琴彈。"多么細心的人。∽约盒值艿南埠,子猷了如指掌,他在親兄弟歸天之際要給予弟弟心靈的'慰藉。我想,子敬在天之靈也會深受感動的吧!由此可知,子猷對子敬的情誼,比海還要深,比天還要廣。現在,子敬真的離開了他,永久地離開了他……
在走到子敬靈床的那一瞬間,子猷好想喚醒自己最親愛的弟弟,再和他說上兩句話?墒,子敬卻無聲無息,靜靜的躺在那里。我想此刻子猷多想放聲痛哭,痛哭子敬的辭世,痛哭自己的不恭,也痛哭自己的處境……可是他卻堅毅如鐘,強忍悲痛,而他彈琴的手指再也不聽使喚了,幾根琴弦的聲音也已經不協調了。"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子猷的哀嘆與絕望,日月動容,天地同悲。他再也支撐不住,眼前一片昏暗,悲痛欲絕的他幾乎暈厥過去。
就這樣,一個月后,世人再也聽不到子猷的哭聲了——因為他急著去陪伴他最親愛的弟弟子敬了。
這是多么可貴而又感人的手足親情。∠嘈潘麄円欢〞谔靽贁⑹肿阒,永享安康快樂。
初二的讀后感8
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說話!蹦敲,讀《名人傳》就是在和勇氣的人交流!睹藗鳌分v述了三個傳奇名人的生涯。這些名人都有著戰斗的勇氣與決心。
首先是音樂大師貝多芬,貝多芬出身貧寒,家里經常遭到父母的責罵與批評,人生對他來說簡直就是一場噩夢,他加入喜劇樂隊后不久便去了音樂之都維也納,由于耳朵成天的作響,是他的聽覺衰退了,之后在維也納經過了兩次愛情失敗的經歷,使激昂不已、勇氣可嘉的貝多芬先后創做了不朽的篇章,改變了當時社會的風氣。
其次是雕塑家米開朗基羅,它可以是一個了不起的雕塑家,他小時候學習雕塑刻苦用功,長大后被人去艱難的修陵墓,畫超工藝的教堂頂部等許多作品,當時革命的漩渦打擊了他,米開朗基羅不久又被人屢次差遣替別人做事一生以來他都在命運的壓迫下頑強的生存。
最后一個是小說家托爾斯泰,他一生下不少華麗的文學巨著,但他經常面對生活與社會,他會批判很多制度與思想,他用自己的語言來驗證事實,他求實的道路十分坎坷經常得不到很好的結局,但他的地位與財富證實了他那孤獨的心靈。
三位名人都是有著堅定戰斗的勇氣,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用著自己最獨特的`方式來表現——作曲、雕塑、寫小說。三人的苦難接踵而來,他們坦然的與命運的較量,現實就是如此,只有將苦難打敗才是接受命運,刀兵相見的戰場上迷茫了多少英雄的勇氣,被命運而打敗的人只有膽怯與懦弱,人生沒有美好的一切,命運需要勇氣的力量去壓倒才可能改變。人生是一場無情殘酷的戰斗,像名人般擁有勇氣的人會得到最終的勝利。
初二的讀后感9
簡愛,相貌平平,一無所有,之所以光彩奪目,是因為她高尚的品格。她堅強不屈,盡管自幼失去雙親,孤苦伶仃;她百折不饒,盡管從里德太太家到勞渥德學校,飽受虐待;她樂觀積極,盡管愛情遭受欺騙;她自信堅毅,盡管受到貴族的嫌棄與嘲笑;她重情重義,盡管對方已雙目失明,窮困潦倒······正是憑借著她敢于向惡俗勢力反抗,敢于與命運搏斗,敢于為自己追求自由平等地位的精神,她最終擁有了幸福安定的人生。對于她,我們是否有些慚愧?
人生既不是一首浪漫的抒情詩,也不是一支優美的小夜曲,而是陽光與風雨的搏斗,是歡樂與痛苦的交替。命運就像是一塊堅硬的`石頭,也許是一塊讓你一蹶不振的絆腳石,也許是一塊助你攀上頂峰的墊腳石;命運就像是一把匕首,它鋒利的刀刃或許會讓你血流不止,或許可以為你斬斷荊棘,迎來黎明;命運更像是一串沉重的鐵鏈,只要你頑強地與它拼搏,永不放棄,永不言敗,它就會被你輕而易舉地掙斷;可一旦被它外表之堅硬、強大所嚇退、蒙蔽,軟弱地被它所束縛,那么就將成為命運永遠的奴仆。
翻開歷史的書本,細數從古代到現在,從國內到國外,那一個個受人敬仰的成功者,哪一個沒有精力過于命運搏斗的艱苦歲月?又有哪一個是敗倒、屈膝在命運面前的?然而海倫·凱勒、張海迪、霍金、史鐵生,他們的命運甚至比平凡人艱辛得數百倍,但為何他們卻如此得偉大、不同凡響?比起他們,如今擺在我們面前的挫折又是如何的微不足道、不足掛齒?可捫心自問,我們是否曾經因挫折而怨天尤人?是否曾經在坎坷面前敗下陣來,垂頭喪氣?我們是否牢記那句千古名句:“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是否聽過長輩常念道:“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可我們又何曾從心底深處理解過這兩句話呢……
初二的讀后感10
最近,我們學習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由《背影》而看了《目送》后,我又找了龍應臺“人生三書”之《親愛的安德烈》來看。
這本書是龍應臺與安德烈母子的書信集,里面有他們之間的三十六封書信。正如同龍應臺自己所說:在信中,兒子有三分玩世不恭,二分黑色幽默,五分的認真;母親有八分的認真,二分的知性懷疑。龍應臺出于對兒子深深的愛,試著與跟她相差幾十歲的兒子溝通,“重新認識”安德烈。
從母親給兒子的信中,我可以感受到母親對兒子的愛,這種愛,不是溺愛。龍應臺以一種“人生導師”的方式,以一種朋友的'姿態來與兒子交談,希望能走進兒子的心。就像此刻的我們的母親,千方百計地想懂我們,可我們殘忍地將她推之門外。雖然我們知道不該這樣,可還是這樣做了,就像安德烈,愛母親,可不喜歡母親。也許我現在并不很理解母親,所謂“閱世愈深,則材料愈豐富,愈變化”嘛。
這本書不像《目送》那么傷感,我拿給母親看。她倒是比我感觸要大,也許她與龍應臺產生了共鳴,總之,她很喜歡。“孩子,我要求你用功讀書,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用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用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這段話儼然成了母親教育我時必說的話,說明母親心中也許就是這樣想的,雖然我并不很理解,可也大概能知道這是為我好。龍應臺與安德烈,就是所有母親和兒子,一個默默付出,一個慢慢懂得。
母親說:“孩子,你慢慢來!
初二的讀后感11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里有苦也有笑,但都在自己的心里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則在魯迅先生寫的《朝花夕拾》里就是寫他的童年和青年的回憶。
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的唯一一部散文集。在《朝花夕拾》中,作者將自己在童年和青年所難忘的人和難忘的事,用語言真情的流露出來。說明作者在童年和青年時所難忘的經歷。在他的童年里不是很好的.,他做的每件事都得不到長輩的認同,這使他感到很難過,但是他沒有感到人生的黑暗的到來了。他則是將長輩的認同該為動力,寫進這部《朝花夕拾》里。他要告訴我們,將童年的無奈釋放出來,同時給家長們一個理解和同情的心態對待我們像魯迅先生在童年里那種不被長輩重視的警鐘。
在《朝花夕拾》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是“貓、狗、鼠”。在這篇有趣的散文中,不是題目所吸引我,也不是內容好笑有趣的文字,而是魯迅先生在童年與一只仇貓的故事。作者與貓的關系以及對貓的討厭。這說明魯迅先生在童年里的不知和單純,也寫出作者在童年與一只貓的搏斗。
從魯迅先生寫的《朝花夕拾》中,我能感受到作者的童年和青年不是很好過的,但這也時時刻刻充滿著美好的回憶。魯迅先生的童年和青年是酸酸甜甜的,我們的童年和青年也像魯迅先生一樣的。童年與青年過得好與壞,他都會留給我們回憶。所以魯迅先生和我們的童年、青年都是美好的。不管童年與青年的好與壞,長大了的我們都會情不自禁的去回憶他們,因為他們代表著最真摯的情感。年邁的老人,如今因為物質的發展,都會盡心竭力的實現他們童年和青年時候未實現的愿望。而年少的我們,有大把的青春可以任憑我們揮霍,“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是寶貴的,高三的我們,更應該緊緊地抓住這僅剩的幾個月時間,努力拼搏,堅持不懈,實現我們的理想,進入理想中的學府進行深造。
初二的讀后感12
花了整整三天時間,我終于將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璀璨明珠——《愛的教育》仔仔細細地看完了。
讀罷,我撫摸著那厚實的紙張,心中思緒萬千……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代表作,書中作者以生動而細膩的筆調講述了小學四年級的心中有愛的`學生、也就是本書的主人公——恩利科在自己的母校親眼目睹或親身經歷的一些人和事,真摯的同學之愛,感人的師生之愛,偉大的父母之愛,甚至是素不相識的陌生人的關愛……都像一股股甘泉流進了我們心中。
讀完全書,不難發現,書中的很多小故事其實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從未去細細感受罷了。賣菜的母親不辭辛勞只為了讓自己的兒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心地善良的姐姐主動為家里分擔一些憂愁;班長用自己正直的言行贏得了大家的尊敬……而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個人物形象便是斯達爾迪了。
他是一個長得其貌不揚的男孩,天資也不聰穎,就硬憑著自己那一股倔強的牛勁兒發奮學習,刻苦鉆研,最終成為了班上數一數二的好學生!這個愛的小故事給我的觸動極大,因為我也是個其貌不揚的女孩,但是我卻沒有像斯達爾迪那樣堅韌不拔的毅力,從未有過力求上進的決心,我和斯達爾迪簡直不能相比。
好多時候,斯達爾迪那在油燈下孜孜不倦地讀書的情景就浮現在我的腦海中,我想從今天開始,我也要向斯達爾迪學習,用自己的勤奮刻苦換來優異的成績單!我更要如同書中的主人公恩利科一樣,學會用愛去看待這個世界,用愛去回報這個美麗的世界……
初二的讀后感13
每一個女性都是有尊嚴的,都渴望著獨立自主,簡愛就做到了這一點。她雖然出身卑微,從小受盡欺負與苦難,但她依然積極向上,樂觀地面對生活,面對這個世界。《簡愛》這本書講述著這樣一個故事:簡愛從小父母雙亡,舅媽把她送去一所慈善學校,在那里她度過了38年的時光,成年后當了一名家庭教師,與羅切斯特先生上演了一段驚心動魄的愛情故事,兩人最終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小說塑造了一個不屈于世俗壓力,獨立自主,積極進取的女性形象。簡愛這個人物雖然也有不足之處,但她火一樣的熱情和赤誠的心靈卻是值得我們去喜愛的。小說中每一個人物都有他自己的特色,羅切斯特先生成熟、穩重、老練,阿黛勒小姐可愛頑皮……每一個人物都用自身詮釋著平等的重要性。
簡愛也不愧是新型女性,她與英國當時那些下層婦女安全相反,她敢于抗爭,敢于爭取自由平等,不甘就這樣飽受侮辱,她需要的是尊嚴,需要的是自由。簡愛的那句:“我們是平等的!”是她的心聲,也是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心聲,更是當時社會上的萬千女性的心聲。這位追求平等的女性同樣說過:“當我們無緣無故挨打的時候,我們應該狠狠地回擊,我肯定我們應該回擊——狠狠地回擊,教訓教訓打我們的'那個人,叫他永遠不敢再這樣打人!”是!我們不應該受欺負了還一直忍耐下去,在適當的時機,我們應該要用正當的途徑讓對方知道自己的行為有多么的不平等。簡愛用話語,用行動告訴了我們這些,我們感謝她,同樣也贊揚她。
簡愛從始至終都保護著自己的尊嚴不受到傷害,當然她也做到了。她用行動改變了人們對女性的看法,我喜歡這個人物,更喜歡她身上的那股子敢于抗爭,追求自由的精神。
簡愛因女性尊嚴而生,女性尊嚴卻因簡愛而改變!
楊玉琦
初二的讀后感14
我讀了《駱駝祥子》后,使我感觸很深,也收獲不少。讀了這本書后,我懂得了許多道理,懂得了應該怎樣做人……
我覺得《駱駝祥子》是一本很好的書籍,我建議大家都來看看這本書。書中講述了一個非常普通、非常平凡的人力車夫,令人感到辛酸的故事,同時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吃苦耐勞的祥子,粗暴殘忍的楊太太,自私自利的虎妞,善良熱情的曹先生,可憐的小福子……在這些平民老百姓的生活故事中,卻揭示了一個不變的真理:做人要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并且還要堅韌不拔、持之以恒地去追求,把握好自己的命運。
文中的祥子是一個老實又堅強的.人,他有一個簡單的夢想:希望有一輛屬于自己的車。但是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夢想,卻實現得那么艱難,夢想破滅得又是那么迅速。第一次,他辛苦了三年,省吃儉用終于買了一輛車,卻由于戰亂而被士兵搶走了,還好他又偷回了三只駱駝,便因此而得到了“駱駝祥子”的外號;第二次,他又好不容易的攢了錢,卻又被狡詐的孫偵探給騙去了;第三次,他娶了虎妞,用虎妞的錢又買了一輛車,生活也日漸安定了,可虎妞卻又因難產而死了,傷心的祥子只好買了車,來安葬虎妞。經歷這么多的風風雨雨,原本堅強的祥子,卻墮落成了一具行尸走肉,他吃喝嫖賭、四處騙錢,甚至出賣人命,他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社會殘渣”!
文中還有一個可憐的小福子。她十九歲就被自己狠心的父親二強子賣給了一個x官,換了二百塊錢。小福子在那里備受煎熬,地位與仆人差不了多少,就連房租還要自己賣掉床板來付錢,她吃盡了苦頭……她感到了傷心,甚至絕望,想一死了之,終于在一天夜里,自殺在樹林里。
通過這兩個人物,我才知道:他們是被殘酷的社會現實逼上了絕路,以至墮落、自殺……
因此,讀過這本書,我明白了:雖然努力奮斗,堅持不懈,并不一定能取得最終的勝利,實現自己的夢想,但是假如不去努力,最終還是會失敗的;只有努力,才能勝利!
初二的讀后感15
最近,我讀了一本名叫《老人與!返臅。
這本書里講的故事是:在二十世紀中的古巴。一位圣地亞哥的老漁夫和一個叫馬諾林的小孩,這位風燭殘年的漁夫整整八十天沒有釣到魚,都快餓死了,但他仍不肯放棄。而充滿著希望與奮斗的精神,終于在第八十五天釣到一條大馬林魚,這條大馬林魚伸長十八尺,體重約一千五百磅。大魚拖著船往大海走,但老人依然拉著不放。即使沒有食物、水、武器,而且左手抽筋,他也毫不灰心。經過兩天兩夜,他終于殺死大雨,把它拴在船邊,小鯊魚來搶著吃,老人沒有斗過它們。大魚被吃掉了,老人回答家里躺下,只好從夢中尋找美好歲月,忘記殘酷現實。
海明威寫的這本書要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困哪不代表不可戰勝,而退縮永遠無法戰勝困難,也許你失敗了,但你已經盡力,不會有遺憾。
其實每個人都如此,你不去嘗試挑戰困難,就無法戰勝,又怎么能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呢?老漁夫集市左手抽筋、饑寒交迫但還是戰勝了大魚。這看似絕不可能的'事情,老漁夫卻做到了,雖然最后大于沒能保住,但至少他盡力了,然而現在有些人認為,不可能的事永遠不可能。他們有沒有想過,愛迪生怎樣發明電燈,萊特兄弟如何發明飛機,海倫·凱勒怎么考取哈佛大學的。老漁夫雖然手抽筋,但他人心志在。
我們這個社會有許多人不愿去嘗試,也許他們認為自己技不如人就用不可能。錯了,錯了,不去嘗試怎能知曉?
我們應該學習老漁夫,學習他持之以恒、學習他勇于拼搏、學習他敢于挑戰!
【初二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初二學生讀后感02-09
名著初二讀后感01-12
初二寒假讀后感01-26
初二簡愛讀后感02-04
初二讀后感(15篇)07-31
初二《蘇菲的世界》讀后感03-09
初二讀后感5篇01-27
《我與地壇》初二讀后感07-14
初二讀后感(精選26篇)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