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弟子規小學讀后感 ,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弟子規小學讀后感 1
教育古以“明人倫為本”,借鑒《弟子規》理念與今天企業的道德管理,要從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應倡導“以德為先”的用人理念,在員工的聘用之初,就把好第一道關。要把《弟子規》倡議“孝梯”、“仁愛”作為道德品行考察的標準,并把“孝悌”、“誠信”、“合作”、“耐心”、“自律”、“盡責”、“謙遜”、“勤奮”等品行作為員工選用與晉升考核的關鍵要素,向員工明確地傳達這樣的價值導向。
其次,建立健全必要的職業道德規范,促進職工養成文明的語言和行為習慣,把道德教育培訓與業務培訓相結合,貫穿在企業運作的整個過程中,以道德培訓推進業務技能培訓,讓員工自覺自愿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形成“以德為先”、“重德深教”的企業文化氛圍,使企業的經營理念和員工的價值取向親密融合,從而打造出企業全面道德管理的有機模式,使企業步入健康良陛發展的通道。
最后,企業領導者要堅定信念,要在每一項工作中體現企業“以德為先”的價值觀。企業領導若能把“孝梯”等風氣帶到自己的企業,以自身為榜樣,企業的凝聚力必然增強,員工亦甘于奉獻。否則,上梁不正,下梁必歪。試想,當領導者在言必稱“道德仁義”的同時,身卻有“克扣員工工資”、“產品偷工減料”等行為之實,企業的道德體系又怎會不是水月鏡花。因此,要進行全面的道德管理,領導者本身就應是這種價值觀的化身。
弟子規小學讀后感 2
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文義分為五個部分,然后以三字為一句,兩句為一韻的形式加以演述,編纂成為《訓蒙文》。該文特別講求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具體列出為人子弟在外出、待人接物和求學等方面應遵循的禮儀與規范。乾隆年間經賈存仁修訂改編,并改名為《弟子規》。這是我對這本書的.簡要介紹,現在《弟子規》已經成為兒童啟蒙的必讀教材。
《弟子規》充分體現出為人子女應該盡的孝道,如:“冬則溫,夏則清,晨則醒,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無常,業無變”。意思就是侍奉父母要用心體貼,讀到這我想到漢代的黃香九歲的時候就能做到這一點,他為了使父親能安心睡覺,夏天睡覺前會幫父母把床鋪扇涼,冬天睡覺前則會為父親把被窩暖熱,這實在值得我們學習。早晨起床之后,應該先向父母問好,下午到家后,要將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訴父母,并向父母報平安,以免父母擔憂。《弟子規》影響之大,誦讀之廣,僅次于《三字經》,是舊時啟蒙養正,教育子弟享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至今還有著積極的意義。
弟子規小學讀后感 3
弟子規圣人訓第一孝次……自從我背著小書包走進小學課堂,我們就在老師的帶領下背著弟子規。
弟子規則是一本三字半句,六字一句的'書嗎?當我們開始背誦《弟子規則》時,我們都這么認為。漸漸地,我意識到這不是幾個字。有一個故事,一個個講真話!
一天放學后,我們班發生了一起失蹤事件。一同學沒等奶奶來接她,就和同學去她家玩。奶奶發現孫女不見了,把學校的每個角落都找了也沒找到,急得哭了。后來,所有的老師都幫她找到了,但她沒有找到。最后,同學的母親打電話給她,讓大家放下了心。第二天,我們明白了出必告,反必面有多重要。
聽說老師下班回家,兒子給她換了拖鞋,還給她枕頭……我知道孝入則孝;兄弟姐妹和同學不應該為小事吵架,而應該虛,互相幫助。我明白兄弟睦孝在中;約好同學去社區做好事,約好幾點就應該過去,即使臨時有事也要想辦法信守諾言。因為我知道言信為先;看了幾個潔筆硯正,每次做完作業都會收拾學習用品,整理書包。……
現在,1080個字的弟子規藏在我的心里。我認為讀《弟子規》就是讀生活中的故事和做人的道理。我們在讀《弟子規》時慢慢長大……
弟子規小學讀后感 4
前段時間母親到我這來小住了幾個月,想起我對母親的態度,不禁讓我感到汗顏和羞愧,。母親身體不好愛嘮叨,經常一件事情反復說好幾遍,而我有時就會不耐煩的打斷她的.話語,母親往往便不再做聲。但她那神情卻讓我非常懊悔。《弟子規》教導我們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親穿的是否溫暖,居處是否暖和。夏天,要考慮父母是否感到涼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親,請問身體是否安好;傍晚回來了,也一定要向父母親問安。外出時,先告訴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見父母親,讓他們感到心安。我捫心自問做到了嗎?這差距不是一點點呀!
還有在工作中與同事相處時,有時因工作一忙而忽視了別人的感受,說話不是很柔和,"怡無色,柔無聲"沒有做到,和同事討論問題,往往由于意見不統一,而急于表白自己的立場和觀點,使聲調不知不覺的提高了。
像這樣的細節問題還有很多很多…
感謝《弟子規》,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的行為養成和道德品質。學會用《弟子規》來規范言行,指導生活和學習,培養自己孝親尊師、溫和謙遜的品德,以恭敬的心、謙卑的態度、彬彬有禮的行為,來對待一切人、事、物,不斷提升自己的品行修養。
弟子規小學讀后感 5
中國有許多傳世經典,《弟子規》就是這其中之一。《弟子規》講述了作為一個求學的弟子在外出、待人接物、求學生活中應該注意地規范和禮儀。我每次興趣盎然地朗讀著《弟子規》,每次都有新的收獲。
《弟子規》真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弟子規》中“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告訴我們人們時常應該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多多記得同學之間互相幫助,不要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計較。我們小學生應該快快樂樂地生活著,心胸開闊點,把學習知識放在第一位。“房室清,墻壁凈。幾案潔,筆硯正。”說得多好啊!我平時房間里總是亂七八糟,不像其他人的書房,整整齊齊,干干凈凈。所以我下定決心:我生活在這么美好的的環境下,一定要注意整潔。這句話一直牢記在我的心里,直到現在,我的書房還漂漂亮亮的呢。
我每讀一次《弟子規》,我的進步都向前邁一點點。現在的我,不像以前那樣,有許多不良的習慣。從此我變得更干凈了,變得懂禮貌了,變得團結了……我就要變成完美的學生了。是這本《弟子規》教導了我,它就像是一位道德思想種子的傳播者,它把種子撒在人們心中,慢慢生根,發芽……讓我們熱愛傳世經典,與經典同在,與圣賢為友!
弟子規小學讀后感 6
弟子規讀后感:我覺得《弟子規》真能把孩子們的壞習慣改為好習慣。
放假的時候,老師給我們留的作業里面有一項背弟子規的作業,我在放假的第七天,我背會了,說實話其實很難被,后來,媽媽給我把下面的'解釋,讀了一遍,我才一點兒一點兒背下來的,媽媽說;"背《弟子規》其實一點也不難,只要認真,再把低下的解釋讀了,基本就能背下來了。"
這時,我按媽媽的方法去背,這背了七天,我背完之后,我決定把以前的壞毛病都改掉,要把壞毛病改稱好習慣。
第二天早上,我八點多起床了,一看媽媽去上班了,我想:我今天可以給媽媽一個驚喜,我起來穿好了衣服,梳完頭,我就開始干活了,等媽媽回來我就打掃到一半,這時,媽媽要干活,我說:"媽媽,不用你,我來就可以了。"
媽媽說:"你今天怎么這么聽話呢?"
我說:"我以后天天都會這么聽話的。"
我覺得《弟子規》真能把孩子們的壞習慣改為好習慣。
所以,我希望將來我一定要我的孩子也背。
弟子規小學讀后感 7
這段時間,老師叫我們學習“弟子規”中的深刻道理,至今仍在我心中記憶猶新。
我記得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是一句能夠深刻體現“孝”的語句。我心里想著,自己平時是不是也這樣做的呢?就拿前幾天那件事情來說吧!
中午,我在畫畫,忽然,媽媽說:“吃飯了!”“馬上!”我應付了一句,過了一下,媽媽又叫:“快點!” 我有點不耐煩地說:“再等會兒!”直到媽媽發火我才不情愿地跑去吃飯。我的這種表現就沒有符合“父母呼,應勿緩。”這句話,但自從學習了這句話,媽媽叫我,我隨叫隨到,再也不拖拉了。
還有一件事:我在看電視,媽媽叫我去倒垃圾,我很不情愿,于是編了個借口,說:“我腳都麻了,你就幫我倒一下吧!”媽媽知道我在找借口,直接拿著垃圾桶自己去倒垃圾了。這也是我沒遵守“父母命,行勿懶”。不過現在好了,讀了“弟子規”,我能把這些小事做好,做老師的.好學生,媽媽的好孩子,朋友的摯友。
“弟子規”伴我成長,健康快樂的生活。
弟子規小學讀后感 8
前段時間,我不愿彈琴,媽媽要求的每天練習我也沒做到,有一天媽媽和我聊,問我是否還想繼續練,說如果花了精力下去就得好好練習,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當時我態度不好,還說了很多強詞奪理的話,一會兒說作業多,一會說有其他事,還和媽媽慪氣,當時媽媽一下子不說話了,那天媽媽陪著我一起練琴時,我發現媽媽的眼睛紅了,后來我想想是傷了媽媽的心......
媽媽傷心我也難受,這讓我想起近期在學習的國學經典名句“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告訴我們當父母斥責我們時,我們應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就算真理在我們手上,也應對父母好好講,不可讓他們傷心。其實,這就是告訴我們做兒女的.要“孝”,是一個人做人的基本素質,回報父母,是我們每一個人應該做的,雖然父母的恩現在我們無法回報,但是我們應盡自己的能力去感恩。《弟子規》的“入則孝”不正是告訴我們這一點嗎!《弟子規》的內容我通過參加此次“國學網絡知識”大賽已經熟讀和背誦了,可在日常生活中,我怎么沒把國學的經典內容學以至用呢?好慚愧。
所以讀《弟子規》,不光光是讀,他還教會了我日常生活的道理,告訴我怎么做是不對的,告訴我應該怎么做,教會了我許多知識,我要一直學下去,看更多的國學書。
弟子規小學讀后感 9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叫《弟子規》,它被稱為我國的國學,是我國清代流行的一種啟蒙課本,也是一部流傳已久的經典名著。內涵廣播精深,很值得一學。
弟子規是以《三字經》的形式,從接人待事方面給我們指導。兒童對人的一生而言,就像一張白紙,以后怎么定,起筆很正要。在這里,弟子規也給我們提出來很好的'方向。它有利于我們將來走向社會,樹立正確的人生,社會觀。
“父母教。需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雖然這些文字和內容對于我們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理解有點難,但是我會通過老師和家長的指導,再加上自身不斷的背誦,不斷的理解來理解它。
“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這句話的意思是:無論什么人都必須互相關心愛護,因為我們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
讀完弟子規后,覺得自己受益匪淺。她讓我懂得了什么是愛,什么是孝,什么叫信任,什么叫寬容,什么叫友誼。從今以后我一定好好學習,在學校聽老師的話和同學建立好友誼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在社會上尊老愛幼,在家里聽爸爸媽媽的話,不再頂撞他們,幫媽媽多做點家務,做一個知恩圖報的好孩子。
我要讓我自己的一片真心,換來一個和諧,融洽的學習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相信我的成績會蒸蒸日上的。
弟子規小學讀后感 10
但當我讀了《弟子規》一書中楚國時的孟宗泣竹,就是因為他的孝心感動了上天,使冬天的土壤也能長出竹筍來,完成母親的愿望;還有窮人董永,也是因為他的孝心感動了九天仙女下凡,不但幫他還清了債務,還和他結為夫婦;三國時期的董遇,巧用“三余”時間來好好學習,最終成為了一位知識淵博的人;東晉的車胤由于家里很窮,連點燈的油都沒錢買,到了晚上他就靠螢火蟲發出的光來讀書,最后也成為一位著名的大學者。還有很多如黃香溫席、劉備教子、交友之戒、賈逵求疑、曾子自省等等,這些前輩的故事,無時無刻不在激勵著我奮進,在他們那個年代,無論條件多么艱苦,環境怎么惡劣,然而他們都能做到孝敬父母、勤學苦練,最終獲得成功。可我們現在的條件這么好,為什么不以他們為楷模,好好學習呢?在我成長的過程中,爸爸是船、媽媽是帆,將載著我駛向金色的'彼岸,駛向美好的明天!我想,我一定要用《弟子規》來嚴格約束自己,加倍努力、刻苦用功,用理想的成績來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用淵博的知識來報效老師的辛勤勞動。
弟子規小學讀后感 11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句名言每個人都是知道的,但真正理解這句話并腳踏實地去踐行的卻少之又少。人們有時把目光放的太遠而忽視了自身的修養,唯有“修身”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而《弟子規》是古人的修身之道,今天仍可以借鑒。
當今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物質充裕,但精神文明卻滯后于經濟發展,導致了各種不文明的社會現象,折射出個人素質需待提高。《弟子規》所講的都是孔子等圣人的言論,即要先孝敬父母,順從兄長,謹慎少言,誠實守信,愛周圍的大眾,親近仁德的賢人,有富余的精力應該多讀書學習。它涵蓋了為人基本準則,對提高個人素質有很大幫助。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各種優秀的傳統經典更是數不勝數,《弟子規》只是其中之一。可能有的人會問,這本書籍是小孩讀物呀,不適合大人閱讀呀;這本書籍確實是小孩讀物,但對能提升自身素質的讀物我們不應該拒絕,有時間看一看、讀一讀、品一品,回味無窮。也有人會問,我們應該閱讀更加出名、深奧的.書籍,小書籍,不值得一閱;“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每一階段都要反復閱讀、思考,同時也需要反復閱讀最基礎的書籍,方能更上一臺階。
希望我們能在浮躁的社會中留有一方靜土,精心耕耘、有始有終。
弟子規小學讀后感 12
學習了《弟子規》里的內容,使我受益匪淺。這本書教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讓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意思是:父母叫我們的時候,我們要快不能慢。父母叫我們做什么事情,不能偷懶。父母教導我們的時候,我們也要仔細地聽。父母批評我們的時候,我們要順從。記得有一次,媽媽在廚房做飯,這時家里的電話響了,媽媽聽到了說“寶貝,接電話。”可我卻當沒聽到,還在繼續的玩我自己的,事后媽媽狠狠地教訓了我一頓,說一我一點也不懂事,媽媽在忙也不知道幫助媽媽,聽到電話也不接,我心里很不服氣;我背了《入則孝》后才真正知道自己錯了,改正了很多缺點,現在爸爸媽媽的.呼喚,我多能及時回答,不再慢吞吞的很久才回答。對于爸爸媽媽的教導和責備,我都會耐心的 聆聽和虛心接受,不再和爸爸媽媽強詞奪理。
《弟子規》讓我學會了尊重、關心、理解他人,也讓自己克服了自己的許多不足,明白了許多道理,未來我會繼續努力學習弟子規里的內容,更加深刻了傳承優秀的品質,做一個有責任、上進、有愛心的好孩子。
弟子規小學讀后感 13
《弟子規》這本書對我們有很大的啟發和幫助。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句話告訴我們:父母給我們講道理的時候,一定要靜下心來仔細聽,父母責罵我們的時候,心一定要順著父母走。
記得有一次,媽媽正給我講題,而我心里卻想著今天中午吃什么飯,結果媽媽的話我一句話也沒聽進去,而且一道題也不會做。結果媽媽狠狠地教訓了我一頓,我心里很不服氣,學了《弟子規》后,我靜下心來仔細想了想媽媽說的話,是很有道理的。
“事雖小,勿擅為。”這句話告訴我們:不要覺得這件事很小,就自作主張。有件事我想告訴你們,就拿我們學校旁邊商店里的小食品來說,有些小食品是垃圾食品,但同學們都很愛吃,我也一樣。媽媽不讓我買上吃,說:“這些東西不衛生,對你們的.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影響,萬一吃壞了,這就是一件大事情了。”媽媽說的話有道理呀!小孩不聽大人話,必定受災難。
《弟子規》是一本讓我們懂得很多道理的書,對我們以后的成長有一定的幫助和作用,我們一定要認真吸取里面的道理來約束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好孩子、好學生。
弟子規小學讀后感 14
讀了《弟子規》之后,我對其中的一句話體會最深:“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老師說這句話的意思是:聽到父母呼喚時,回答不能遲緩;父母指派差遣時,快做不能偷懶。父母教導你時,應當恭敬聆聽;父母批評責備時,必須接受順從。我讀了之后,才發現自己以前是有一些壞習慣:爸爸媽媽叫我做事我總是磨蹭,總是要叫好幾遍,我才慢吞吞地去做。爸爸媽媽耐心地教導我時,我經常很不耐煩地說:“好了,好了,知道了。”當我做錯事情的時候,爸爸媽媽批評我,我總是不服氣地頂嘴。讀了《弟子規》中這句話后,在老師的教導下,我認真領會到了它的意義,自覺地改掉了一些不好的習慣。現在,爸爸媽媽叫我做事,我立刻答應,快馬加鞭,迅速地就做好了,慢慢地我就養成了節約時間好習慣。爸爸媽媽教導我時,我總是認真地、耐心地聽著,明白了他們的良苦用心。爸爸媽媽批評我時,我再也不會頂嘴了,而是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及時改正,錯誤也越來越少了。
《弟子規》這本書真好,它讓我認識到自己的缺點,改掉了我的一些壞習慣,真正體會到爸爸媽媽平時教育我們的時候是多么的.不容易,我一定要好好地孝敬他們!爸爸媽媽和老師、同學們都說我比以前更加有禮貌了。以后,我一定要多閱讀這樣的書籍,多接受這樣的道德教育,讓自己成為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成為爸爸媽媽的乖女兒,長大后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弟子規小學讀后感 15
學校發給我們一本《弟子規》小書。開始我走馬觀花的看了一遍,不懂什么意思。寒假在老父母的指導下又把《弟子規》拿出來認真地讀了一遍,原來《弟子規》是中國傳統圣賢教育的書籍,它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優秀的`思想道德理念傳承給我們。使我們懂得了什么叫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勤儉節約,寬容大量,什么是親情,友情……
以前我不懂得孝敬父母,常常惹父母生氣。有一次,媽媽把飯做好以后放到桌子上,喊我吃飯,我被精彩的電視劇迷住了,沒有答應。媽媽一而再再而三的喊我吃飯,我不耐煩的回答:你們去吃嘛,我一會再來,喊我干什么嘛。媽媽說,飯快涼了,快點來吃吧!我還是等電視劇完了之后才到飯桌上去吃飯。還有一次,媽媽正在廚房里干活,叫我幫她把地掃一掃。我根本就沒有理她,只是在電腦上盡情的打游戲。媽媽過了一會又喊了你把地掃了沒有啊?我還是沒有聽見。媽媽生氣的說:“你這孩子,沒有聽見我叫你嗎!”
今天,我讀了《弟子規》的入則孝,我很后悔。尤其是有看見后面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說“父母叫我們,應該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者推辭偷懶。”想想我自己的行為,真不應該.我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缺點。我要改正缺點,做一個各方面都優秀的好孩子. 孫宇
【弟子規小學讀后感 】相關文章:
實用的弟子規小學作文三篇08-25
【推薦】弟子規小學作文四篇09-06
弟子規小學讀后感14篇11-02
弟子規小學生讀后感01-05
弟子規作文12-30
《弟子規》讀后感11-16
《弟子規》讀后感12-13
弟子規經典讀后感02-06
弟子規的讀后感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