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墒亲x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人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人讀后感1
面對著瘦肉精,面對著注水羊,面對著外國人對中國人特點的標語。作為一個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生氣!我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叫做《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生氣》是中國人,看了都有所感觸。
這篇文章是湖南衡山人龍應臺女士寫的。寫的是中國人的種種陋習。她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出寫出來,讓中國看了,沒有道理不生氣。使中國人如坐針氈。由于作者對中國愛的深沉,所以對國人的劣根性恨之入骨。連連問: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生氣?聲討懦弱的中國人,直逼我們每一個人的良知,撕開中國人丑陋的靈魂,質問我們的尊嚴。是啊,不在沉默中滅亡就在沉默中爆發,我們應該站起來,指著不道德人的鼻尖,告訴他們,我們生氣了!
中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有很都有骨氣的人,秦朝有項羽烏江自刎,宋國有岳父精忠報國,抗擊金軍,明有鄭成功復臺灣,清有林則徐火燒鴉片……這些都是中國人!有骨氣的中國人!難道經過幾千年傳承,這種骨氣都隨風而去了嗎?
當攤販把你的搞得的像個破落的`打雜院,城市的交通一團烏煙瘴氣,淡水河是條爛腸子,你捧著自己的無腦嬰兒,你在無言的對天哭泣嗎?
看到外國人在旅游景區上寫著一塊牌子—請勿大聲喧嘩,只寫給中國人看?吹阶詈蟮囊痪湓挄r,是中國人都會生氣,憤怒。沒想到中國人在外國人的眼里竟是這樣的形象。曾經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那?你難道不為此感到憤怒嗎?為此感到惋惜嗎?
中國人應該站起來了,我們一定要改掉陋習,從自己,從大家,從點滴開始做起。告訴他人,你生氣了!你受夠了!你已不再沉默了!
我想信中國人一定,會改變,一定會清醒過來。加油!每一個中國人!
中國人讀后感2
最近,我讀了《我是中國人》這本書,其中有一個故事----《在異國他鄉奏起了國歌》深深地感動了我。
故事里的主人公是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爺爺,他才智過人,到美國學習時,在學術上迅速地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績,碩果累累。他還被一所著名大學聘為終身教授。終身教授,在美國是為數不多的,人們稱為“金飯碗”,有多少人羨慕不已!但是,華羅庚爺爺并不稀罕著“金飯碗”,他身在異國,心向著祖國,決心返回故鄉。他在香港發表了一封公開信,信中情深意切地對在海外工作的科學家和留學生說:“為了抉擇真理,我們應當回去;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就是為了人民服務,我們應當回去,建立我們的工作基礎,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建設和發展而奮斗!”多么慷慨激昂的聲音,多么感人肺腑的話語,它表達了一個海外游子對祖國的無限熱愛。
看到這里,我激動極了,淚水潤濕了我的眼眶。我從心里敬佩華羅庚爺爺。敬佩他時刻在為祖國建設而貢獻自己的才學,我明白了,華羅庚之所以能成為著名的數學家,正是因為他具有一種為祖國刻苦鉆研的'精神。我也從中懂得了,要想長大為祖國和人民做出貢獻,就應該像華羅庚爺爺那樣勤奮刻苦努力拼搏。
從前我一見到難題就頭痛,現在卻到處找難題做,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以前我討厭數學,從前我覺得數學枯燥乏味,現在卻感到數學豐富多彩,非常有趣;現在興趣濃厚,越來越喜愛這門功課。不知多少個夜晚,我夢見自己真的成了一名數學家,正在努力地為祖國為人民貢獻著自己的一切。
雖然這只是一個夢,但我還是盼望夢中的一切能成為現實。我要努力學習,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在通向理想之門的大路上闊步前進,為祖國的騰飛而奮斗。
中國人讀后感3
她是個正處于花樣年華的女孩,卻無聲無息地悄然離開;她是個捐出自己器官的女孩,如同花朵從枝頭散落,留得滿地清香;她是個有著如此殘酷的命運的女孩,卻像天使樣快樂飛翔。
她如同一輪明月,懸掛在波光粼粼春江之上,何處春江無明月?她就是何玥。
12歲的她不幸患上高度惡性小腦膠質瘤,并且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病情逐漸惡化,當她聽說自己的生命只剩下3個月時,竟大無畏的要將自己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在她治病期間,她從未掉過一滴眼淚,在逝去前夜,任堅持地唱著“你快回來,我一個人承受不來……”
看到這,我心中受到了極大的震撼,這是怎樣一個優秀,堅強的.女孩子呀!年紀與我們同齡,但內心的強大是我們永遠無法超越的!
隨著娓娓講述的電視畫面,你那抹淡淡的,從容的微笑深深打動了我,略帶一點卷曲的秀發在額頭的一邊,淡淡的,柳葉兒似的眉毛平直述說著你的堅定,炯炯目光向我們表達著你的默默奉獻,嘴角微微昂起,最美而又矜持的微笑深深烙在我心里。
20xx年11月17日,你終于安詳的悄無聲息的去了,你的遺愿也隨即完成了---捐給了3個需要幫助的人。你來過,你不曾離,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閃光把人間照亮。
一個小女孩,有如此之大的奉獻與不怕死亡的精神,真了不起!“你快回來,我一個人承受不來……”旋律再次響起,樸實清脆的歌聲,讓電視機前的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任淚水模糊雙眼。
“正是花樣年華,你卻悄然離去。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從枝頭散落,留得滿地清香。命運如此殘酷,你卻像天使一樣飛翔!币鼓唤蹬R,泛起一陣漣漪,春江上再次灑滿了銀色的月光,何處春江無明月?
中國人讀后感4
從心理學的角度,每一個人的特質與行為方式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在他的經歷中得到答案,要真正了解一個人,就一定要知道他的過去。同樣,作為中國人的特質,也應當從中國5000年發展的文化中去求解。
一、沒有安全感導致中國人有神經質的恐懼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除了三個黃金時代以外,動亂非?膳拢粋王朝取代另外一個王朝過渡期間的大混亂,總有三五十年,由政權的奪取到政權的安定,又要二十年左右。然后政權在腐敗,反抗力量再起,大混戰重新到來,陷入治亂相疊的惡性循環。中國人可以說是長期地生長在貪污、混亂、戰爭、殺戮、貧窮里面,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么,因此中國人始終沒有安全感。
二、自私導致中國人永遠不團結
不必說國家民族,就個人來說,一個人如果貧窮太久,苦難受得太多,他對任何事情都會發生一種不信任的心理反應。中華民族經歷的災難與患難太多,因為他們相信的太多了,受到的欺騙也太多,每一次都在失望中落空。當一個王朝徹底推翻另一個王朝,讓人們在滿懷期待中再次得到的'還是貧窮。
中國人太聰明,太聰明的極致一定是太自私。凡是不自私的行為,不自私的想法都會被譏笑成傻子。
三、虛偽導致中國人缺乏誠信
四、心胸狹窄導致中國人的自卑與自傲
五、缺乏獨立思考導致中國人缺乏自省力
柏楊說:我們的丑陋,來自于我們不知道自己丑陋!每一個中國人都不可控地傳染了中國文化中的病毒。歷史的本身我們無法選擇也無權判斷對錯,這些特征雖然都單薄并且刺眼地擺在這里,但是這些特性都可以在中國特定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求解,同時也可以在人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得到進一步求證。
中國人讀后感5
從圖書館借來蔡元培先生的《中國人的修養》一書,慢慢品讀,心中感概頗多。
《中國人的修養》是蔡元培公民道德修養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收錄他最為重要的道德思想代表作品《華工學校講義》和《中學修身教科書》,并收錄他其他幾篇有關道德修養的文章,充分體現了蔡元培先生對于現代中國人應具有的道德素養的總體構想。
從形式上看,《中國人的修養》原是普通學生所用的教科書,乃是通俗的`指導實踐之書,而非學術理論著作。它完美結合了中華傳統修身與現代公民教育的觀念,以具體的行為實踐為出發點,用淺顯的思想、易操作的方法來直接引導讀者,是一部值得所有國人閱讀體會的道德進修手冊。
公民素質的進步,是一個民族富強與文明的必備條件。當下的我國社會,物質文明已經相當發達,但人們的精神道德體系卻幾盡崩潰。民眾個人道德素養的普遍缺失,引起不少有識之士的極大擔憂。面向大眾的基礎道德修養的有力引導,已經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再結合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種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相契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相承接的普世價值觀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與蔡元培先生提出來的公民道德素養的培育有著不約而同的思想契合。
由此看來,百年前與現今的大環境何其相似,至少在德育和智育兩方面上來看,不得不感嘆蔡先生的水平之高!
中國人讀后感6
最近,我們學了一篇文章《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生氣》,我覺得文中的中國人的確令人很氣憤。為什么,為什么我們中國人就不能把污水不排在河里,而是非要去排。知不知道,這有多丑,你不覺得,但是別人外國人來參觀時會對這里不滿意,再也不會來中國的了。
現在整天在賣那一些要保護水資源的廣告,卻沒人保護,為什么你們現在還不醒悟過來?現在時代在變化,而我們城市的面貌也越來越管得嚴格了,你們還不從自我做起?而還是在那里胡作非為!記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媽媽開摩托車出去逛街時,我們看見在一個十字路口那里,發生了一場車禍,只見一男一女躺在了血泊中,可是旁邊的人們卻無動于衷,只是在那里觀看,我的爸爸出于好心,于是便報了110,然后就走了。我真的很生氣,為什么他們都不上前救他們,而是站在旁邊無動于衷。他們,還比我們離傷者近,為什么個個都沒膽量去報110,難道怕別人誤會你就是撞他的人嗎?不是的`,其實你們各個壓根兒沒有想過去救他們,只不過是純粹的觀看,如果真的想救他們,真正想救他們的那個人根本就沒有想過這些,只不過心里就會想著去救人,也不在乎被人誤會,因為他證明到自己是清白的就行了,自己心里清楚就行了。哪用想這么多!
好像課本說,不關什么事,只關你夠不夠膽量,而剛才站在旁邊的人,不是因為你不夠管社會的事,而是你自己沒膽量去做,看到他們見死不救,我很生氣!我一定要搞一個宣傳冊,讓人保護地球,告訴他們我很生氣!
中國人讀后感7
說中我們國人失掉了文化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則可,倘若加于社會全體,那簡直是一種污蔑。
讀魯迅的文章,大概也有些企業日子了。從《朝花夕拾》,到《吶喊》《彷徨》,再到《野草》,若自大些,也要說我們自己對魯迅論略知一二了。前些時候日子,新聞工作要講學習魯迅的文章,便又拿出了《朝花夕拾》,細細閱讀品味了一遍,他的文章,每一次學生用心進行品讀,都能可以品出現在不一樣的韻味來,但無論是嫉貓如仇,還是一個懷念以及過往的魯迅,亦或是一些憤世嫉俗的魯迅,都必將在發展中國人民文學教育史上沒有留下具有濃墨重彩的'一筆。
讀了這篇文章,心里不免起了一些波瀾,中國人真的失去了自信?不,如果不是這樣的話,畢竟,這只是一小群人。通宵守衛邊界的士兵,在大雪中指揮交通的交警,甚至每天辛勤工作的市民,都是中國人民自信的表現。在我看來,有所作為比什么都不做更有自信。畢竟,你是怎么讓那些努力工作的人失去理智的?
但至于開頭引的一句話,放在自己今天中國也是不為過的,所有這些事物發展都是一個雙面性的人來說也是通過這樣,有好的也定有差的,但如果進行評論一件事物是好是壞,若非中心問題便是看占的比重大的那一面,這社會主義也是可以這樣,大多數人的自信力和和少數人的自欺力決定了這個企業社會生活終究還是以好為主的,所以,中國人失掉自信力,這種方式片面的說法,未免顯得十分荒謬。
那些一邊被毀滅,一邊繼續戰斗的人,不是成千上萬的魯迅嗎? 這些中國的骨頭和脊梁,將代代相傳,永遠。
中國人讀后感8
愛國之心,人皆有之。熱愛祖國是我們最基本的道德規范,《我是中國人》一文講的正是一名留學美國的學生熱愛祖國的故事。文中的小作者在黑板上自豪的寫下“我愛你——中國”幾個大字;在各種測驗中取得好成績而感到揚眉吐氣。這是兩件極為平凡的小事,但在這平凡之中又突顯出小作者那深深的愛國之心。正如歌中唱到的“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錯……”中國是擁有無限潛力的,我們正應該如同小作者一樣,熱愛中國,以它為榮。
可是不是每個人都能如同文中的小作者一樣熱愛祖國呢不,事實并非如此。像賣國求榮的秦會,只求富貴,不顧中國的利益,他們這些人,為了自己的私利,不惜出賣祖國,當萬人唾罵的“賣國賊”,他們的良心真是被狗吃了。他們如此這般地對待自己的祖國,真是枉做中國人啊!所以,我們決不能像他們一樣,出賣祖國,應以國為榮,以報效祖國為自己的責任。
當然,熱愛祖國的人也隨處可見。像劉胡蘭,江姐一樣的千千萬萬的共產黨員,為祖國做貢獻的各條戰線上的工作者,還有千千萬萬愛國華僑等,他們就如天使一般純潔。即使他們有的.只是工人,農民,可他們對祖國的貢獻也不容小視。
我們都忘不了2008年在我國首都北京舉辦的第29屆奧運會。在奧運會上,奧運健兒奮勇拼搏,摘金奪銀,為自己的祖國取得莫大的榮譽,這不正是對偉大祖國最真摯的愛嗎?
鄧爺爺曾經說過:“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蔽覀兌际侵袊,我們愛國,不僅僅是一種本能,更是一種義務,一種光榮。而我們小學生現在最應該做的是把對祖國最真摯的愛投入到日常的學習中,為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富強而努力學習,奮力拼搏!
中國人讀后感9
初看上去,用“面子”這個全人類都有的身體部位來概括中國人的“性格”,沒有比這更為荒謬的事情了。但是在中國,“面子”一詞可不是單指腦袋上朝前的那一部分.而是一個語義甚多的復合詞,其內涵之豐富.超出了我們的描述能力,或許還超出了我們的理解能力。
為了大體上理解“面子”一詞的含義,我們必須考慮到這樣一個事實,即中國人是一個具有強烈演戲本能的種族。戲劇幾乎是惟一的全民娛樂方式,中國人之熱衷于看戲,就如同英國人喜愛運動、西班牙人喜愛斗牛一樣。任何一個輕微的刺激,都會使任何一個中國人把自己當做戲劇中的一個角色。他會做出種種戲劇化的舉動,諸如躬身下拜,雙膝跪地,俯地不起,以頭叩地,對于一位西方人來說,這些舉動即便不是荒唐可笑的,也純屬多余。中國人是按照戲劇的方式來思考問題的。一個人需要為自己辯護的時候,面對兩三個人,他也會像是面對一大群人那樣說話。他會大聲說道:“我是當著你們的面說的,你,你,還有你,你們都在這里!比绻穆闊┦碌靡越饷摚蜁f他體面地“下了臺”,如果沒有得到解脫,耶他會發現自己無法“下臺”。很明顯。所有這一切都與實際情況沒有任何關系。問題從不在于事實,而永遠在于形式。如果在合適的時機用合適的`方式道出了漂亮的話語,演戲的要求便得到了滿足。我們不必到幕后去偷看真相,否則將會毀掉世界上所有的戲劇。在復雜的生活關系中適當地做出這種戲劇化的舉動,這就是有“面子”。如果做不出這些舉動,忽略這些舉動,阻撓這些舉動的展示,就是“丟面子”。如果理解無誤,就會發現,“面子”就是一把鑰匙.用它能打開那只藏有中國人諸多最重要性的密碼箱……
中國人讀后感10
今天,我們語文第三單元考試。教室里安靜極了,只聽到同學們寫字時發出沙沙的聲音。在考試卷上有一篇短文《我是中國人》,我便細細地讀了一下。原來文章講述了:作者是一個在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平時,作者總是向別人介紹我的祖國,并且在下課時,時常到黑板上寫一些古詩、名家名言、家鄉的風景點……經過的努力,終于在測驗中獲得了連美國人也很少獲得的.好成績。
讀完文章,我沉思,中國是一個騰飛在東方的巨龍,又何嘗不是我們炎黃子孫的驕傲呢?文章的字里行間中都體現出來了一顆火熱的愛國心。而“我愛你----中國”這幾個字更加體現出了作者的愛國之心。
記憶的旋渦又把我帶近了另一篇文章——《祖國,我終于回來了》:“我是中國人,我可以放棄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棄祖國。我應該回到祖國去為建設新中國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這一段激昂的文字,讓我體會到了強烈的愛國精神。這兩篇文章的作者的愛國心不都十分強烈嗎?
“來到異國他鄉,思鄉的感情會變得特別強烈!边@不正表現出作者思念祖國,想回到祖國的懷抱。那些做夢都夢到出國的人,眼睛已經被一摞一摞鈔票和美麗豪華的別墅蒙蔽了。
我相信,無論何時何地,身在異國他鄉的華人華僑們熱愛祖國的心是不會變!
中國人讀后感11
“要論中國人,必須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誆騙,卻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摘自原文
1840年,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閉關鎖國的大門,自從這之后,中國便被一次次侵略,簽訂了多少不平等的條約,東北三省也一步步淪陷,但是中國在這樣巨大的.危機中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一步步走向富強,這最大的原因便是自信力。
因為自信力,中國一步步崛起,因為自信力,中國可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為自信力,中國一直位于世界國家的前列。自信力,是中國的脊梁!在危難之中,一個個愛國志士憤然挺身,他們不畏犧牲,用自己的血肉之軀鑄成堅固的城墻,保衛中國,這些都是因為自信力,是對自己的自信,對國家的自信,對中華民族的自信!
魯迅,李大釗這些偉大的人物,是當之無愧的“中華魂”,魯迅可以用筆作武器,棄醫從文,一生都為改變整個民族的命運忙碌著,“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薄@畲筢撘彩侵袊锩南溶|,臨危不懼,忠厚樸實,他的精神是我們每一個人所崇敬的。而這些偉大的人物為什么可以一直堅持著投身于革命事業呢?因為自信!
作為新時代的開拓者,我們是未來的主載者,不更應該自信嗎?自信地面對困難,向全世界證明,中國人是有自信力的!
中國人讀后感12
中國人的精神,首先是存在的,盡管也曾出現過危機,至少它已經延續了數千年,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在《中國人的精神》這本書中,寫道,用一個詞可以把典型的中國人所給你們留下的印象歸納出來,那就是“溫良”。
作者認為,中國人的本性是溫文爾雅的,中國人幾乎是完全過著一種心靈的生活。所以說中國人是典型的“溫良”,但今時今日,西方人口中的“溫良”二字或多或少都帶著一點貶義的味道。為此,我想借麥加溫博士所言:中國人的溫良,不是精神的頹廢的`、被閹了的馴良。中國人的溫良意味著沒有冷酷、過激、粗野和暴力,即沒有任何使諸位感到不快的東西。
從現實生活中的細節我們可以發現中國人的“溫良”精神無處不在,中國人的精神是一種永葆青春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正是這種品行,中國人熱愛和平,尊重值得我們尊重的萬物。這里提到的溫良,就是一種源于同情心或真正的人類的智慧的溫良──既不是源于推理,也非產自本能,而是源于同情心──來源于同情的力量。中國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種情感的生活──這種情感既不來源于感官直覺意義上的那種情感,也不是來源于你們所說的神經系統奔騰的情欲那種意義上的情感,而是一種產生于我們人性的深處──心靈的激情或人類之愛的那種意義上的情感。
所以,中國人需要“溫良”精神,發揚“溫良”的精神。
中國人讀后感13
"你覺得當中國人丟臉,我卻覺得當中國人很光榮!”這是吉鴻昌反駁郵局人員的話。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鴻昌將軍被蔣介石逼迫下野,并讓吉鴻昌將軍到國外“考察實業”。在美國期間,吉鴻昌被一二連三地遭受到了意想不到的刺激:那里的高級旅館,不僅從不接待中國人,還要羞辱中國人、諷刺中國人。但對日本人卻很恭敬,跟那街頭的.狗不分兩樣!
有一次,吉鴻昌去郵局往國寄衣物,可那郵局工作人員竟說不知道‘中國’是什么地方,還笑著對吉鴻昌說:“只要你說自己是日本人,你就可以受到待遇!”吉鴻昌聽了之后大怒,對于局工作人員怒斥:"你難道真不知道中國這個偉大的國家嗎?哼!你覺得當中國人是一種恥辱,我卻覺得當中國人是一種光榮!”為了不讓帝國主義歧視中國人,維護民族尊嚴,吉鴻昌拿一塊木牌,用英語在上面寫上‘我是中國人!’
1932年,吉鴻昌回國,率領抗日同盟軍,轉戰長城內外,給日本人一個沉重的打擊。后來,不幸被日本人誘捕,就義前他正氣凜然地寫下一首就義詩:恨不抗日死,留做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讀了這則愛國故事,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吉鴻昌的愛國情懷,還為‘我是中國人’而驕傲。生于戰爭時期的吉鴻昌,愛國激情從未停止,生于和平年代的我們,不用遭受到離別親人、被外國人恥罵,此時,我們更應該去‘愛國’,我們現在能做的只有好好學習,長大后用我們的知識去建設祖國,讓祖國變得更加強大,不要讓慘不忍睹的歷史重新上演!
中國人讀后感14
二十多年前,柏楊先生寫的<<丑陋的中國人>>轟動一時,但這并未引起國人足夠的反思。不久前北京街頭的一幕,在網上引起了激烈的論戰。
一位北京司機駕車違規行駛,一位外國婦女見狀前去阻止。她將自行車橫在街道上,試圖制止司機前行。沒想到,司機知錯不改,反而下車與婦女搏斗好一個頂天立地的中國男子漢,該出手時就出手。這樣的人有一個就罷了,可路過的人視而不見,麻木不仁。反正不管我的事,打打這幫洋鬼子,滅滅他們的威風。同志們,現在不是八國聯軍侵華,不需要你那份革命熱情。丑陋的中國人呵,人家是在糾正我們的錯誤,看看我們干了些什么?
中國現在發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出境旅游成為一種時尚。當你身處異國,領略美景之余,看到方方正正的漢字,你有何感想?親切?愛國?錯,錯,錯。!你看清了字的內容了嗎?請勿亂扔垃圾請勿隨地吐痰?吹竭@些哪里來的親切?
人家為什么要用漢字?為什么專寫給你中國人?就是因為我們的行為讓人望而卻步。我們大量進出口貨物的同時,也把中國人的丑陋出口到了別的國家。這不是一個人的事,這是一個民族的素質問題。
最近網上評選中國的標志,我看也許將中國人的丑陋作為中國的標志再合適不過了。
中國人讀后感15
暑假中,我讀了《我是中國人》這篇文章,深受感動。
故事大體是這樣的:吉鴻昌去郵局寄東西,而工作人員明知故問,問吉鴻昌是哪國人,吉鴻昌大聲說我是中國人,工作人員卻說地圖上已經沒有中國了。吉鴻昌聽了,很是氣憤,他說:“侮辱我吉鴻昌本人可以,但不可以侮辱我們中華民族。”從此以后,吉鴻昌每次出門都帶上一塊寫著“我是中國人”的大牌子。
讀了這篇文章,我感受良深。
吉鴻昌沒有因為祖國的貧弱而自卑,大膽的說自己是中國人,這是多么偉大的`愛國精神。從古至今,中華民族出了許多愛國人士:屈原,甘愿隨國亡而投江自殺;王昌齡,在外族入侵時寫下了“但使人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詩句;周恩來從小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這種精神,是中華民族的良好傳統;這種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屹立的脊梁;這種精神,就是黃繼光、劉胡蘭誓死如歸的精神支柱。不管是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心”,還是李四光的“我是炎黃子孫”,亦或吉鴻昌的“我是中國人”,都讓我們感受到了一顆顆炙熱的愛國心。
讀了這篇文章,我想到了自己。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能為祖國做些什么呢?我想,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從小立志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只有國家強大了,才有個人的美好未來。同學們,讓我們好好學習,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雙手建設自己的祖國,用中華少年的自豪鑄就中華民族的驕傲。
【中國人讀后感】相關文章:
丑陋的中國人讀后感05-14
感動中國人物作文06-12
我是中國人,我自豪作文02-17
我自豪,我是中國人作文02-05
中國人壽經理述職報告07-22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08-29
我驕傲,我是中國人作文06-05
中國人壽員工述職報告12-28
中國人壽崗位職責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