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類的群星閃耀時》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讀后感1
《人類群星閃耀時》,當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書名的時候,我的第一感受是這個比喻是如此的美妙,光聽名字就讓人對其中的內容神往。人類漫長的歷史進程,正如一望無際的夜空,而在這漫漫長夜中,有許多人成為了夜空中璀璨奪目的星光,作為動力推動著歷史的車輪滾滾前進,亦或是在人們迷茫無助的時候為他們指引方向,鼓勵他們繼續向前,成為支持他們奮勇前進的動力。
《人類群星閃耀時》這本書的作者是斯蒂芬·茨威格,他是奧地利著名作家、小說家、傳記作家。
應該說,他的傳記比小說寫的更為出色,但是相比他的傳記,中國的讀者可能更熟悉的是他的小說,如:《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象棋的故事》、《一個女人一生中的24小時》等等。這次我選擇讀了他比較有名的傳記《人類群星閃耀時》。
一般的,歷史是由許多平淡無奇的'人物和許多微不足道的小事組成的,那些崇高而又難忘的時刻和人物都是鳳毛麟角。而在這本書里,茨威格仿佛擁有一雙摘星之手,將人類歷史中最璀耀的星辰摘下,以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地點和與眾不同的獨特視角為我們展現和回顧了歷史上的那些“星光燦爛”的偉大歷史時刻。
在這本書中,茨威格描寫了:拜占庭的隕落、滑鐵盧戰役中拿破侖、為探索南極獻出生命的斯科特、十月革命中的列寧、雖然是無名小卒卻一夜之間創作出《馬賽曲》的魯熱······當他們的個人經歷與歷史相碰撞,擦出的火花照亮了人類文明的天空。
這本書里寫的人,體現出的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偉人形象,而是為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或是在某種特定環境下體現出崇高的人性,或是做出了改變歷史的驚人之舉。茨威格的這種描寫手法類似于電影中常用的“蒙太奇手法”,選取歷史上的重要片段和瞬間,呈現出歷史上最精彩的部分,讓我們通過文字,通過人和事的相互襯托,看到當時社會現實的一角。這種寫作方式既與史實相照應,又塑造出了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鮮活人物。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讀后感2
在我們試圖試圖復原歷史或回望歷史的過程中,知識轉變成了形形色色的文字。我們不妨把知識分為兩類:一類是關于人類世界的知識,另一類則是關于動物世界的知識。然而,只有人類明確的意識到了自己與生存世界的關系,只有他們用思想點燃了生活,創造著新的大千世界。
人類有思想,所以他們當中會產生思想的精英,使人類思想經歷一波一波的高潮。號稱“歷史上最好的傳記作家”茨威格的《人類群星閃耀時》,選取了十個決定世界歷史的瞬間:拜占庭的陷落、亨德爾的精神復活、滑鐵盧的一秒鐘、黃金國的發現······鐵血殺伐與一世梟雄、永恒悲音與帝國隕落等讓人心靈震撼的歷史場景中,一個個歷史上的.思想精英們登上了舞臺。
這本書里寫的偉人,體現出的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高大形象,而是為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或在某種特定環境下體現出崇高的人性,完美的品質和性格,或干脆只有一件驚世之舉。()在我看來,作者正是將拍電影時常用的“蒙太奇手法”巧妙地運用在自己的創作中——這些人們所做之事,無論大小,作者都將其淋漓盡致的描寫,稱作“歷史特寫”。
讀過這本書后,我發現了它與名人傳記或正統史書的關系:它是他們的結合體。既然是歷史特寫,那么就一定會有一個充當這段歷史的締造者或者推動者的人物(偉人)。而從他們締造或推動歷史的過程中,我們既能窺見當時社會現狀的一角,又能看出美好或丑陋的人性在影響著這個歷史事件。有人有事,人和事相互襯托,是本書的一大特色。我覺得這種寫法最大的優點,就是兩全其美,又與史實緊密照應,又寫出了鮮活的人物。
其實,這本書給我的除了震撼還是震撼。我那先前朦朦朧朧的歷史框架在讀完這本書后了然清晰了起來,在感嘆歷史的厚重感和滄桑感時,我赫然堅定了一個信念:我要學好歷史!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讀后感3
盡管英雄史觀遭到人們的批判,被用來襯托客觀唯物主義史觀的正確性,但不得不承認,那些出類拔萃的英雄人物在時代變遷的風口浪尖,憑借一己之力扭轉乾坤的場面還是讓人心潮澎湃。梁啟超說:“歷史者英雄之舞臺也,舍英雄幾無歷史。”有一定的道理。
茨威格的《人類的群星閃耀時》是我最喜愛的一本歷史方面的書,盡管它里面只包含了短短十幾篇歷史特寫,卻讓人深深體會到那些杰出人物在推動歷史進步方面所作出的貢獻,無論是亨德爾、列寧、菲爾德等人的成功,還是拿破侖、斯科特、威爾遜的失敗,都是那么生動有趣而引人深思。茨威格讓我們清清楚楚地看見人類的歷史是怎樣在關鍵的一瞬間被改寫,讓人有生不逢時之感。《滑鐵盧的一分鐘》里面格魯希的執拗和愚笨葬送了拿破侖剎那的勝機,令人扼腕。《攻克拜占庭》中那扇被人遺忘的凱爾卡門讓奧斯曼土耳其人一舉將東羅馬帝國粉碎,不由得使人感嘆這陰差陽錯。《奪取南極的斗爭》描述了英國探險家斯科特率領的探險小組在最后關頭表現出來的沉著和勇敢,這些真正的勇者值得人們敬佩。
我們可以發現,在茨威格的這部歷史特寫書中,并沒有對那些利用戰爭手段建立政權的“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帝王將相們歌功頌德,他通過巴爾扎克的嘴表達了自己對于暴力的厭惡,他筆下的人物具有執著的`精神,以良知對抗暴力,對于偉大的人文主義者西塞羅,他致以崇高的敬意。
很可惜的是,茨威格并沒有涉及到中國的歷史,我想如果他對這片古老土地過去的悠長歲月有過研究的話,他一定會如獲至寶,因為這是一片開墾不盡的肥沃土地,足夠他皓首窮經,鉆研一輩子。以他的眼光,我猜想他會對屈原自沉,臥薪嘗膽,虎門銷煙,西安事變,抗日戰爭勝利等等感興趣。
這些人類的群星普照著暫時的黑夜,茨威格說:“真正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時刻——一個人類的群星閃耀時刻出現以前,必然會有漫長的歲月無情的流逝。”我們要做的,大概就是在這等待的過程中,努力的成長,期待成為那燦爛群星中的一員。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讀后感4
今天,二十一世紀初。科技帶領人類走向輝煌,世界變得精彩紛呈。彈指間,盡是繁榮昌盛。朝代的變遷,歷史的沉浮建立起今日的繁華,可有又多少人屹立于巔峰之上細觀這歷史之美呢?
作者茨威格跟著歷史的足跡,用銳眼捕捉到了歷史最獨特的角度:歷史決定性的轉折點,用似乎平淡卻又飽含真情的語言寫了下來。讓我時常陶醉于書中,無法自拔。
一扇古老樸素的小木門——是那么不起眼!然而卻緊系一座千年古城的存亡。因為一個小小的疏忽,城中幾百人的生命被奪去;基督教堂被迫改為清真寺;一個強大的古國淹沒在了無止境的戰爭中······歷史猶如人生,已失去的瞬間不會因為抱憾的心情而重返,僅僅一扇門所耽誤的東西,用千年的時間也難以贖回。
1917年飛馳在瑞士往俄國路上的封閉列車裝載著希望的曙光。在嶄新的人類歷史進程中,沒有哪一枚炮彈會比這列車射得更遠,對人類命運更具有決定意義。正是這一枚“導彈”引導了十月革命,引導被壓迫的人民走上自由民主的路。這位不朽的馬克思主義者為受難中的人民帶來真正的.自由,即使一個人的力量很渺小,他依然用一生來為和平奮斗。這不正是天空中閃耀的星星嗎?
1815年,大名鼎鼎、野心勃勃的軍事家拿破侖怎么也不會想到自己的命運掌握在一個平庸又循規蹈矩的元帥格魯希手里。就是他考慮的那一秒,僅僅只有一秒鐘,便決定了他自己、拿破侖和法國乃至整個是十九世紀的人類的命運。那戲劇般的的一個瞬間不可思議的決定了世界的歷史。正如書中所述:命運鄙視地把畏首畏尾的人拒之門外,命運只愿意用熱烈的雙臂把勇敢者高高舉起,送上英雄的天堂。
書中描繪了14個歷史速寫,篇篇吸引著我。有譜寫《馬賽曲》的“一夜天才”魯熱,創作清唱劇《彌賽亞》的亨德爾,太平洋發現者巴爾沃亞等。
其實,作者茨威格也是人類中一顆閃耀的明星。他是一位反戰爭主義者。日夜為和平奔波。他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親眼目睹了人性丑惡的一面、現實的殘酷。1942年2月22日他寫道:我的母語世界已經淪陷,我的精神家園歐洲亦已自取滅亡。在家中,服毒自殺。
他走了,卻留下了永不磨滅的精神,留下了14個人類閃耀瞬間。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讀后感5
《人類群星閃耀時》是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名作,此書收錄茨威格的傳記作品12篇,向人們展現了12個決定世界歷史的瞬間。
當中印象最深刻和反思回味的3篇文章,分別是《發現天堂—黃金國》,《首次越洋電話》和《逃向蒼天》。 《發現天堂》的主人公,約翰·奧古斯特·蘇特,他的命運像過山車般的大起大落。于1834年從瑞士逃往紐約,又于1838年向美國尚未開發的西部加利福尼亞進發,力盡千辛萬苦和通過辛勤的勞作,終于獲得了巨大的財富,可是隨著加州土地上黃金的發現,將他擁有的一切瞬間灰飛煙滅。雖然通過打官司,被加州法官判定為合法擁有舊金山市這片土地,但贏了官司后情況更為糟糕,不僅淪落為乞丐,他的三個兒子也都因此而喪命。隨后的25年,他一直在到處申訴,直至死去。《首次越洋電話》,描述了一位名叫吉斯伯恩的英國工程師,想在1854年鋪設從紐約到美洲最東端紐芬蘭的一根電纜線,于是尋求富商塞勒斯的幫助,經歷了幾番波折,終于在1866年鋪通了從美國到歐洲的電纜。“生活在地球的這一端到那一端的'人類,現在可以相互傾聽,相互觀看,相互了解,通過他們自身的創造力,達到了猶如眾神一般無所不在的境地。”《逃向蒼天》描寫了列夫·托爾斯泰生命最后的時刻,已是82歲高齡的他于1910年10月離家出走,11月病逝于一個小車站。在托爾斯泰離家之前,他與妻子的決裂程度人人皆知,他的出走是無可奈何的,被賦予了一份悲劇色彩。“如果他并沒有為我們這些人去歷盡苦難,那么列夫·托爾斯泰永遠都不可能成為當今全人類的典范。”
正如前言中所介紹的“該書筆觸精致,文字生動,極富韻律之美和人文之蘊。書中12個人物各具主題,獨立成篇,細品之余,給人很多啟迪,令人不忍釋卷。”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讀后感6
拿個人的一生與人類的歷史相比較,就如同拿人類的歷史與宇宙的壽命進行比較一樣,都是不成比例的。個人的一生雖然短暫,但是也毫不耽誤命運拿我們開玩笑。
如果不是凱爾卡門的無意敞開,或許拜占庭能夠堅持到盟友的醒悟,圣索菲亞教堂也不會被變為清真寺,命運拿基督教的信徒們開了個玩笑;如果不是格魯西的平庸,拿破侖應該不會遭遇滑鐵盧的慘敗,那么其后歐洲的歷史可能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命運拿法國開了個玩笑;如果魯熱沒有接受市長的邀請,肯定不會靈感突來創作聞名歐洲的《馬賽曲》,他會平庸但是安靜的度過自己的一生,而不是一事無成,淪為笑柄,命運拿魯熱開了個玩笑。
但是命運也并非只給人們以慘劇。正是因為命運給歌德開的玩笑,讓他在74歲遇到了使自己砰然心動的女孩——19歲的烏爾麗克,使得頗為失意的他創作了聞名世界的長詩——《瑪麗恩巴德悲歌》;正是因為命運給陀思妥耶夫斯基開的玩笑,在即將行刑前被沙皇赦免死罪,他才得以看透世事苦難,改變信仰,找到心靈歸屬,以更為宏觀的角度思考人類之間的矛盾,這對于他來說,是最大的幸運;正是命運給菲爾德開的玩笑,讓他歷經磨難,從民族英雄的高度跌落到被視為騙子的低谷,激發了他的.斗志,最終依靠隱忍與堅持成功聯通了歐洲到北美的海底電纜,被記入史冊。
為什么命運會眷顧某些人,而同時拋棄另一些人?
其實命運是公平的,命運將機會分發給每一個人,抓住了,并在此基礎上堅持下來進而取得更大的成功,你就是被命運眷顧的人;抓不住,只能是曇花一現,成為被命運拋棄的人。
但凡是能夠贏得命運眷顧的人,大都具有相似的特點:夢想、堅持、隱忍。他們不會為了階段性的成功而忘乎所以,也不會為了暫時的人生灰暗而怨天憂地。身處白晝,他們堅定的向夢想邁進,因為他們知道夜幕早晚要降臨;身處黑夜,他們更是堅定的前行,因為他們明白只有走過黑夜的人才更配擁有黎明。
命運無錯,如果人生不得意,請怪罪自己。命運所開的玩笑,對于有準備的人來說,是人生的機遇,對于沒有準備的人來說,則是苦難的開始。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讀后感7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一千多年前,唐太宗如是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更早些,三國時代中孫權也曾如此勸說大將呂蒙。讀史,作為現代人豐富知識的途徑,重要非常,但是史的枯燥,往往令大部分人望而卻步,真正能讀進去,體會到史的魅力的人寥寥無幾。
但《人類群星閃耀時》這本書十分特殊。初讀時,茨威格的文字并沒能觸動我的內心,然而漸讀漸深,我才開始體會到這本書所擁有的意義。
巴爾沃亞翻過重重山林在歐洲大陸人類的歷史上第一次遠眺太平洋時內心涌起的激動和崇拜,我能體會;拜占庭人民祈禱的虔誠和奧斯曼帝國**二世攻克君士坦丁堡的執著和野心,我能體會;滑鐵盧戰前陰云密布的緊張感和千鈞一發時刻的窒息感,我能體會……這樣的時刻是無與倫比的,大多數人窮極一生都無法體會到其中的精髓。
誠然,如同茨威格在給書的序言中所寫一般,這種時刻“往往發生在某一天、某一小時,甚至常常只發生在某一分鐘。雖然在個人的一生中和歷史的進程里都是難得一見的,但它們的決定性影響卻超越時間之上。歷史的魅力,恰恰就在于這樣的時刻,它們短暫如蜉蝣的一生,卻絢爛如盛夏的煙火,擁有撼動后千萬年的力量,在茨威格的文字中讀來,這些轉折點無不被描寫得栩栩如生,好似人親身經歷過一般,這樣的魅力,至少我無法抵抗。
往往來說,偉人或許不一定熱愛讀史,但至少熟識歷史,這令他們的談吐更加具備風趣性和考究性,以歷史事件作梗的談話信手拈來,好像是運籌帷幄一般指點河山,這樣的人,不得不說,是令人向往的。而對我們來說,或許不至于有一個征服世界的夢想,但至少要抱著這樣征服世界的'情懷去征服自己的生活,而歷史能夠給予我們豐富的經驗和知識。
我相信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在歷史長河里留名的夢,或許聽起來是無稽之談,是白日做夢,但這不妨礙我們閱讀歷史,體會歷史,了解歷史,感受那些真實的,有機會書寫歷史的偉人在我們的生活中留下的痕跡。人類群星閃耀時,我們總是有一份希望成為群星之一的憧憬,請當一個拿著望遠鏡的孩子,如此觀摩《人類群星閃耀時》中的文字。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讀后感8
盡管現在的英雄史觀遭人們的批判,被用來襯托客觀唯物主義史觀的正確性,但不得不承認,那些出類拔翠的英雄人物在時代變遷的風口浪尖,憑借一己之力扭轉乾坤而改變世界的場面還是讓人心潮澎湃,斯蒂芬·茨威格的《人類群星閃耀時》是我感觸最深的一本歷史方面的書,盡管它里面包含了短短的十四篇歷史特寫,卻讓人深深體會到那些杰出人物在推動歷史進步方面所作出的貢獻,無論是二世、亨德爾、列寧、菲爾德等人的成功,還是拿破侖、斯科特、威爾遜、蘇特爾的失敗,都是生動詼諧而引人深思。茨威格讓我們清清楚楚地看見了人類的歷史究竟是在怎樣關鍵的一瞬間陰差陽錯、機緣巧合地被改寫,讓人有生不逢時之感。
《滑鐵盧的一分鐘》里面因為拿破侖任用了中庸無用,只知道聽從命令的格魯希,錯失了他那剎那的勝機,讓這頭歐洲雄獅再次倒下,令人扼腕。《功占拜占庭》中那扇被人遺忘的凱爾卡門讓奧斯曼土耳其人一舉將東羅馬帝國這個龐然大物徹底擊潰,不由得使人感嘆這陰差陽錯。《南極探險的斗爭》描述了英國探險家海軍上校斯科特率領的探險小組在最后關頭的表現出來的沉著和勇敢,這些真正的勇者值得人們敬佩。《黃金國的發現》中,主人公蘇特爾妄想把整個加州括入自己的囊下,雖然他最后成功了,但等待他的卻是家破人亡,貪婪的可怕不言而喻。
這本書中值得一提的是,茨威格并沒有對那些利用戰爭建立政權的“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帝王將相們歌功頌德,他通過巴爾扎克的嘴表達了自己對于暴力的厭惡,他筆下的人物具有執著的精神,以良知對抗暴力,對于偉大的人文主義者西塞羅,他以崇高的敬意。
這些人類的群星普照暫時的黑夜,茨威格說:“真正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時刻——一個人類的群星閃耀時刻出現以前,必然會有漫長的歲月無情的流逝。”我們能做的,便是人類最大的智慧——希望與等待,并努力成為這群星的一員吧。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讀后感9
我重重地合上了這本書。拿破侖滑鐵盧戰役波瀾壯闊的場面依然回蕩在我心中,一瞬間,錯過了這一瞬間,懦弱、膽怯,就與成功擦肩而過……
《人類群星閃耀時》給我印象最深刻的無疑是《決定世界的一分鐘》。它講述的是在滑鐵盧戰役中,拿破侖手下元帥格魯希因不靈活變通、性格懦弱、不敢出兵救援拿破侖,從而導致拿破侖失敗。在那個渺小而又關鍵的一瞬間,格魯西選擇了懦弱,迎來了失敗……
僅僅只是一瞬間,一瞬間決定了成功與否,命運給了每個人成功的機會,卻很少有人能抓住成功的機會。世界上有無數碌碌無為的`平凡人想要成功,或許成功的瞬間總三番五次來到他們身邊,他們卻視而不見,只是空談的成功。他們羨慕成功的人,卻不知道,其實成功的人與他們一樣,只是多了一顆能把握機會的心。
成功往往就在一瞬間。成功人士之所以會成功,是因為他們勇敢地抓住機會,在成功路上不斷拼搏,風雨無法阻擋他們前進的步伐,失敗不能動搖他們堅定的信念。成功人士在普通人之中大放異彩,普通人只能看見成功人身旁耀眼的光環,對此羨慕嫉妒恨,卻不知道他們為此付出了多少汗水,經歷了多少磨難,在多少次失敗中站立,起來成長起來……
成功在瞬間,輾轉又即逝。只有做好準備,迎接這一瞬間的到來,死死地把握住它,勇敢地在成功道路上前進,披荊斬棘,才有可能到達成功的彼岸。成功往往留給有準備的人。
就說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云,他的名字可謂是人盡皆知,人們羨慕他的財產,卻不知道他成功是多么辛苦,其實,成功的機會曾降臨到每一個人身上,成功在瞬間,人們往往對其視而不見。唯有馬云,他注意到了互聯網的價值,在成功路上不停奔波,發明了“淘寶”。
成功在瞬間,我們要把握命運留給我們的機會。成功并不遙遠,但是——成功往往留給有準備的人。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讀后感10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這本書,給我不少震撼。在這一個個令人嘆為觀止的神奇故事里,我悟出了不少哲理:有些我曾經想到,有些我從未想到。其中最讓我難忘的,也是永遠顛簸不破的是:緊握時機。這一點在《滑鐵盧的一分鐘》這個故事里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滑鐵盧的一分鐘》內講到:“在滑鐵盧戰役打響時,格魯希的部隊就聽到一聲聲沉悶的炮聲不斷傳來,感到大地在腳下微微震動。他們立刻意識到重大戰役已經開始,由于找不到普軍,所以他的幾名下屬急切地要求格魯希命令部隊趕快向開炮的地方前進,增援拿破侖。對此,格魯希只考慮了一秒鐘,就強硬地宣布自己的決定,在拿破侖的'部隊撤回成命以前,他決不偏離自己的責任,前去增援。”對這決定歷史的一秒鐘,茨威格感到道:“這一秒鐘決定了整個19世紀。而這一秒鐘全取決于這個迂腐庸人的一張嘴巴。”
這一秒鐘,就是挽救整個19世紀的重大時機。卻被格魯希元帥錯過,他不僅錯過了一秒鐘的輝煌,還錯失了一個世紀的興隆,使法國一直無法獲救。
“在塵世的生活中,這樣的一瞬間是很少降臨的”,但也許一個人一生遇到的時機是很多的。而這每一個時機將給你帶來不同的后果,它可以小到一杯水,也許喝不到這一杯水你就會失去健康;甚至小到一顆糖,也許吃了這顆糖你的牙齒將惹上蛀蟲。而這很多個“也許”不斷會聚,不斷疊加在一起,就會成為“一定”。人生如同一局棋,你錯失一個機會,也許你會覺得還過得去,但當第二個、第三、第四個時機也離你而去時,你會突然發現:已經滿盤皆輸了!所以,在某些決定命運的時機里,你必須謹慎,它可能不是“也許”,而是“一定”!再回顧滑鐵盧戰役中的那一秒鐘,它的錯失并不意味著:“也許”拿破侖會失敗,法國無法獲救。而是:拿破侖“必將”失敗,法國“必將”深陷危機!
所以,你不必慶幸你身后的時機是無關緊要的。小心!或許你現在正面臨決定命運的時刻!在這眾多的后果發生前,你只要做到:緊握時機,這一切不堪的后果必將灰飛煙滅……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讀后感11
這是我最為感動的一篇,多少年來,我們以成敗論英雄,在南極探險的過程中亦是如此,第一個到達南極的,我們記住了挪威的阿蒙森,但是茨威格在這邊文章中卻寫了一個失敗的英雄,是的,英雄,一個令人熱淚盈眶的英雄。就像茨威格所說:只有雄心壯志才能點燃火熱的心,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勝的占絕對優勢的厄運的搏斗中毀滅自己,但是他的心靈卻變得無比高尚。當你讀到本文的`幾個探險隊員在同惡劣的斗爭中日益升華的感情,那是一種怎樣的感動,此時,在我心中,已經沒有失敗和成功之分,我只知道,他們是英雄,真正的英雄。
毫無疑問,最令我難以忘懷的就是這幾個探險隊員罹難的時刻:
他們決定不再邁步向厄運走去,而是驕傲地在帳篷里等待死神的來臨,不管還要忍受怎樣的痛苦,他們爬進各自的睡袋,卻始終沒向世界哀嘆過一聲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種種苦難。
斯科特在給自己妻子的信中提醒她要照顧好他最寶貴的遺產——兒子,不要讓兒子懶散,他在信中承認自己是個懶散的人,但是為了強迫自己有所追求,他參與了這次行動,在他行將死去的時刻,他仍然為這次決定感到光榮而不是感到遺憾,“關于這次遠征的一切,我能告訴你什么呢,它比舒舒服服地坐在家里不知要好多少”。最后,他們壯烈地毀滅,雖死猶生失敗中會產生攀登無限高峰的意志,只有雄心壯志才會點燃其火熱的心,去做那些獲得成就和輕易成功是極為偶然的事,一個染雖然在同不可戰勝的占絕對優勢的厄運的搏斗中毀滅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一個文豪只是有時候會創作出一些千古流傳的偉大悲劇,而生活所創作的偉大悲劇卻要多至千萬倍呢。
其實,這本書給我的除了震撼還是震撼。作為八年級學生我,那先前朦朦朧朧的歷史框架在讀完這本書后了然清晰了起來,在感嘆歷史的厚重感和滄桑感時,我赫然堅定了一個信念:我要學好歷史知識!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讀后感12
今天我看了《人類群星閃耀時》的第一篇故事《到不朽之中尋求庇護》。它主要講述了一個亡命之徒為了保命而探險的故事。
巴斯特·努涅斯·德·巴爾沃亞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他是個富有冒險精神的勇敢者,卻也是個唯利是圖的小人。他藏在空箱子里上了前去南美洲的船——為了開拓和尋找哥倫布所說的黃金王國。他為了野心不但擠走了整支隊伍的主人,還趕走了國王派來的總督。被他趕走的隊伍主人回到了西班牙,向朝廷報告了他的.惡劣行為。為了避免懲罰,努涅斯·德·巴爾特亞決定率先尋找黃金財富,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在艱苦的旅途之中,他成為了第一個看到太平洋文明的人,并知曉了在不遠的“畢魯”帝國擁有無限黃金。當他準備出發的時候,他的朋友為了搶奪功勞出賣了他,連和王國派來的新總督將他算上了斷頭臺。
這個故事既偉大又悲壯。努涅斯·德·巴爾沃亞這個人有自己的希望,即使是一絲一毫的希望也不會放棄。他在可以從小島上逃脫的時候藏進了箱子,獲得了自由;他在連達島上趕走了隊伍主人恩西和總督,獲得了權力;當恩西向西班牙宮廷揭露他的罪行,他知道自己難逃死罪,他選擇了探尋寶藏以此贖罪,得到了生機。他不愿坐以待斃,只想挑戰遠方,他帶著為數不多卻同樣下定決心的伙伴去完成了一項偉大的壯舉,他寧愿在有史以來最有膽識的一場冒險中光榮就義,也不愿屈辱的被人拖上斷頭臺。可這個集英雄、探險家、強盜、叛亂者于一身的匪徒終究還是輸了,但輸的有光彩,有臉面。這個強盜有著無恥且光輝的一生,他死的光榮,是為了一場希望的冒險,既讓人唾棄,也使他名垂千古。
英雄是人類繁衍過程中的一瞬間,卻也像永恒的明星,在無邊的天際閃耀光芒。他們的力量雖小,但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我們應該銘記英雄,讓英雄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讓英雄的精神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讀后感13
有很多人喜愛拿破侖,我不太了解歐洲歷史,但我知道在軍事上,少有人比得上他,至少當時沒有,但是他失敗了。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把原因歸結為格魯希元帥,他奉命追擊普軍,在決戰時不敢抗命回援,錯失時機。
我很奇怪既然如此,拿破侖為什么要用他,書中說拿破侖的元帥們半數去世,剩下的也不愿征戰,原來,拿破侖是因為無人可用而敗的。正所謂一個好漢三個班,一個人終究難以成大事。
我想到了項羽,同樣是軍事天才,同樣曾經天下無敵,但最后都失敗了。拿破侖的元帥戰死的戰死,歸隱的歸隱。項羽的大將有很多投降了劉邦。韓信、黥布、彭越等等,劉邦手下將領有一半出自項羽手下,也正是他們幫助劉邦擊敗了項羽。軍隊對他們狂熱崇拜,將領卻不愿追隨,這是為什么呢?
我想對于士兵來說,只希望在戰爭中活下來,打幾場勝仗最好,而對將領來說,他們追求名利,想要青史留名。而拿破侖的光芒太過耀眼,人們只能看到他,沒有人會注意到那些將領。
還有一個細節,滑鐵盧戰敗后,格魯希在五倍兵力的包圍下突圍,沒有損失一兵一卒,一門大炮,可見他是一個合格,甚至優秀的統帥,可是之前為什么顯得那么平庸呢?
我想,原因還是拿破侖他太強大了,所以格魯希無條件信任他,他在拿破侖面前完全喪失信心,而這正是一個統帥所必須的,所以他沒有自己的判斷,或者有卻不敢相信。
拿破侖的`崛起,是因為它的強大的軍事能力,他的失敗,也是因為他強大的軍事能力,命運仿佛和他開了一個玩笑,真正的強者絕不是孤身奮戰,他應該有一個優秀的團隊,而不是一個人包攬所有事,結果分身乏力時無人可用。
縱觀古今中外,不光是開國的帝王,還有白手起家的企業家,他們不見得有多么高超的才能,但他們會用人,能用人,他們能實現雙贏‘多贏,提供名利,而不是自己一個人享受。
所以,真正的強者,不用是天才,他首先要做的,是給手下的人才一個功成名就的機會,而不是事事親為。但同樣的他要有一定能力、眼光,讓人才為他所用。
英雄是很強大,但不是強者,因為一個人總有極限,而一群人的力量整合在一起,無法估量。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讀后感14
因為《人類群星閃耀時》這本茨威格的著作被節選了一個故事到課本中,所以我認真地閱讀了一次。
茨威格是奧地利的著名作家,他寫過小說、詩歌、戲劇、散文、游記、文論、傳記等等,但他的成就主要是中短篇小說和傳記。世人公認茨威格是二十世紀德語中短篇小說三大家之一。《人類群星閃耀時》這本書包含了十二個故事,個個細致生動,猶如十二幅歷史袖珍畫。
書中讓我記憶最深刻的一句話是作者序中的“一個影響至為深遠的決定系于唯一的一個日期,唯一的一個小時,常常還只系于一分鐘。”這句話在書中關于拿破侖的故事“滑鐵盧決定勝利的一瞬”中得到了印證。
這個故事說的是:拿破侖創建了他的帝國,當了皇帝。他占領了里昂,趕走了國王。英國、普魯士、奧地利和俄羅斯組成了聯軍,企圖擊敗拿破侖,聯軍由“鐵公雞”威靈頓指揮。拿破侖看到了致命的危險,因為他的'元帥格魯希是因為前任都犧牲了才從騎兵將領逐漸當上了元帥,不像威靈頓那樣是憑借自己的軍事才能而當上元帥。雖然格魯希為人誠實,又正直可靠,但他的才能僅僅是一個騎兵將領。滑鐵盧大戰前一天,格魯希得到了獨立指揮權。他奉命率領三分之一的兵力跟蹤普軍,并時刻與大部隊保持聯系,還要在必要時刻給予拿破侖支援。由于格魯希習慣了服從,很少做決定,導致皇帝陷入了劣勢。當全體高級軍官提出支援拿破侖的請求時,格魯希仍在等拿破侖的命令。他想了一秒鐘,最終決定原地待命,等待皇帝的命令。最終,由于格魯希的決定,拿破侖戰敗,歷史上留下了那著名的滑鐵盧大戰,拿破侖的帝國也滅亡了。
如果格魯希聽取軍官們的意見,敢于違抗軍令去支援拿破侖,可能結果就不一樣了。但在那決定命運的一秒鐘中,他沒能把握住機會。決定命運的一刻,不總是由大人物掌握,有時也會由小人物決定。但機會只有一次,錯過了就將不再降臨。一秒鐘,不長也不短,但卻很可能決定了歷史以及世紀的發展。從這本書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能一味聽從,也要學會變通,機會只有一次,要時刻準備著,不能總是聽天由命。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讀后感】相關文章:
《人類群星閃耀時》的讀書筆記04-11
人類群星閃耀時讀書筆記12-27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讀后感01-21
《人類群星閃耀時》的讀后感01-23
人類群星閃耀時讀后感05-31
《人類群星閃耀時》讀后感12-22
人類群星閃耀時讀書心得08-21
讀《人類群星閃耀時》有感02-28
《人類群星閃耀時》讀后感(精)06-21
人類群星閃耀時讀后感30篇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