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愛的教育的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愛的教育的讀后感1
我最喜歡看的一本書就是《愛的教育》,這本書通俗易懂,而且故事很感人。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以日記的形式寫的,一篇日記講述一個感人的故事:父母對子女的愛;親朋好友之間的愛;陌路人之間的小小的關愛······《愛的教育》之所以吸引我的地方是,它在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娓娓道出這近乎完美而又為人們再熟悉不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等等。書中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跡。但一字一句中所蘊含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處處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愛好像空氣一樣,每天都在我們身邊,又最容易被忽視。但我們的生活中不能沒有它,它已經如同血液一樣深深融入了我們的.生命。書中有一篇日記:“陪護父親”很感人,一個少年聽說父親住進了醫院就急忙趕緊跑到醫院,想要照顧父親痊愈,然而由于醫院的疏忽,少年被領到一個陌生人的病床前,他一直悉心照顧這個素不相識的“父親”,直到“父親”幸福地離開人世。當少年知道他照顧的病人并不是父親是,是完全能離開的,可是少年卻出乎意料的決定留下來。他的舉動讓所有的人震驚和感動,難道這不正是愛的體現嗎?
在現實生活中,愛到處可在。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全國人民齊心協力,眾志成城,捐款捐物,共度難關,不也是愛的表現嗎?
看了這本《愛的教育》這本書,讓我更懂得了愛的可貴,愛的給予。我會更加愛我的父母,愛我的老師和同學,當別人需要需要幫助時,我會伸出援助之手,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世界會更加美好!!!
愛的教育的讀后感2
今天,麗日臨空,白云朵朵,我在家里津津有味地看《愛的教育》這一本書。看完后,我情不自禁地贊嘆:“愛是那么的博大與無私啊!”
《愛的教育》原名《心》,是一部日記體小說,描述了發生在四年級學生中的一百個真實動人的小故事。主人公安利柯在生活中發生的每一件事情處處感受到了那無私的.愛。例如在《卡羅納》這一篇里,卡羅納受到了失去母親的這種沉痛的打擊,幼小的心靈受到了巨大的傷害,感到孤零零的,每當想起往日的情景,他就淚如泉涌,號啕大哭起來,老師不斷地安慰他,勸他要堅強,同學們也沒有冷嘲熱諷,借此為話題,而議論紛紛,十五個人聊天——七嘴八舌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大家而是默默地看著他,仿佛在說:“卡羅納,你要振作起來啊,你是一個堂堂正正的男子漢呀,君子流汗不流淚,別哭啦!”大家就這樣表達了對卡羅納真摯的愛,用這種不說話的方式給予他愛。
這本書使我想起了我們班的語文老師—王老師。王老師每天晚上,在人們都進入甜蜜的夢鄉時,王老師就在白暈的燈光下,專心致志地批改著我們堆積如山的作業本,眼球上布滿了紅色的血絲,王老師仍然繼續批改著作業本。老師給予了對我們的愛,我們也要報答老師對我們的愛,因為老師為了培育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為了我們成為祖國的有用之材,不辭辛苦,而付出了心血,消耗了大量的精力。俗話說得好:“吃一塹,長一智。”受點批評也是為了我們好。
我想:《愛的教育》是要告訴我們要對每一個需要愛的人給予愛。對需要幫助的人給予幫助。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才會變得更加美好。
愛的教育的讀后感3
愛,一個多么熟悉的字,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純潔的愛。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時,我才知道愛是無私的,愛是偉大的,
只有生活在愛的海洋里,才會真正的享受到愛,感受到愛。書中人與人之間流露出的真情實感,讓我感動不已!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四年級男孩兒安利柯以日記的方式,從四年級10月份開學的第一天一直寫到第二年的7月份,記錄了他身邊各種感人的小故事,記錄了他在生活中一點一滴所積累的愛,他一天感受一點,一天反思一點,每天都在愛的世界里成長。書中的每一篇文章都非常感人,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清掃煙筒的小孩,把清掃煙囪賺來的三十個銅幣從破了的口袋里掉了,他無法回家,于是路過的同學都用對自己有用銅幣來幫助他,沒有帶錢的同學就把自己的.鮮花贈送給他,我覺得這一段是最感人的,這讓我感到了一個人要是有了一顆無私愛心,就會是一個擁有一高尚品質的人。在《愛的教育》這本感人的書中,處處都是這種
擁有高尚品質的人。
讀了這本書,我終于深刻體會到同學之間、朋友之間應該互相幫助,應該學會寬恕別人、學會理解別人,我們自己遇到困難時總想獲得別人的幫助,而我們平時遇到有困難的人時也應該盡力地去幫助他,人與人之間的關愛有時雖然是微小的,但它是無私的、珍貴的、非凡的。
我相信,只要我們人人都獻出一點愛,我們的世界將會永遠充滿愛!
愛的教育的讀后感4
看完《愛的教育 》一本書后,我被深深地打動了。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人亞米契斯一八八八年時寫的,是意大利人必讀書之一 ,也是世界著名小說之一。
愛的教育整篇小說的主旨,在最平突 的字里行間,融入了種種人間最偉大的.愛:老師之愛、學生之愛、父母之愛、兒女之愛、同學之愛......每一種愛都不是驚天動地的,卻感人肺腑,引人深思。
《愛的教育》里有主角安利柯的誠實,有令安利柯引以為傲的好友卡羅納的俠義之舉和他的寬宏大量的品德;由班長德羅西的助人為樂;也有諾比斯的傲慢無禮和沃提尼的虛榮狹隘;還有樸實可愛的“小泥瓦匠 ”——阿巴圖奇,堅強不屈的科羅西,弱不禁風的納利......都完全在用愛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尤其在最后一篇《告別》中,更是深深的感動了我。因主角 的父親工作關系,要道全家去靈都。所以安利柯在那學年最后一天中和全校人告別。那是過去的別扭都忘得一干二凈。愛嫉妒的沃提尼張開手臂去擁抱德羅西,主角與“小泥瓦匠”相互親吻......
這本書是我深深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團結友愛的高尚情懷,使我明白了不要總是記仇,使我感到了親情的可貴,使我懂得了其實愛,就在我們身邊。
愛是陽光,愛是春雨,愛是神奇!讓我們一起伸出友愛之手吧!學會愛身邊每一個人,去擁抱身邊每一個人!
愛的教育的讀后感5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者亞米契斯在1886年寫的一部兒童小說。作者以一個四年級男孩安利柯的眼光敘述著身邊的故事,講述著身邊的`美與丑、善與惡,體現了師生之愛、同學之愛、兒女之愛、父母之愛、愛國之情等。每一篇小故事都有一個或幾個主人公。
把每個故事從書中拆出去不會影響故事的完整性。這就照顧到了讀者,特別是學生的閱讀心理和特點,使他們更容易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某個道理,使書中人物的形象、性格特點更易于展現。我最喜歡的故事是 “愛國少年”這篇文章,里面的主人公是一位意大利少年,他遭遇了不幸,可是始終有一顆愛國的心。少年被父母賣給一個戲班子,兩年后,少年逃出戲班子,找到意大利領事館,尋求幫助。領事把他免費安排在一艘輪船上,送少年回家鄉。
在船上,有三個人一直追問少年的身世,少年告訴了他們,他們給了少年一些錢,少年正盤算如何花錢時,卻聽見那三個人在侮辱他的祖國,他非常氣憤,金幣像雹子一般落到了這三個人的頭上。他的這種氣節,讓我懂得了,我們應該始終有一顆愛國的心。《愛的教育》這本書告訴我們:一個人從小不僅要學好各種文化知識,還要學習比這更重要的東西——— 對祖國、對同胞、對弱者、對父母、對師長、對同學以及對周圍所有人的愛與尊重。
愛的教育的讀后感6
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是《愛的教育》中的《少年筆耕》一文。這篇文章的內容是:在一個貧窮的家中,父親是鐵路工人,不能賺很多錢。為了多賺一些錢,父親要晚上兼職抄寫封條。每天都要抄到午夜12點。他的兒子敘利亞想幫助父親,父親不同意。敘利亞就偷著幫父親,每到夜里12點鐘,待父親睡著后,敘利亞就躡手躡腳的去書房幫父親抄寫封條。因為每天這樣,敘利亞也很疲勞,影響到了白天上學,所以學習成績開始變得不如原來好了。父親很生氣,很失望,批評他不勤奮學習,他十分的委屈,但還是繼續抄封條,幫助爸爸為家里賺錢。終于有一天,這事被父親知道了,父親很后悔,因為是他錯怪了想幫助自己的兒子。
我認為文中的小主人公敘利亞是一個堅強、孝順的好孩子。說他堅強是因為他雖然受到父親的'誤解和批評,很是委屈,但是仍然堅持幫助父親。說他孝順是因為他不但努力的學習,而且還為家里分憂。
我與敘利亞相比,差的太遠了。我的家人為我做了很多:媽媽每天下班回到家里就輔導我的作業,為了提高我的學習成績;爸爸陪著我鍛煉身體,和我一起去上乒乓球課,為的是讓我能有一個健壯的身體;奶奶每天絞盡腦汁、變著花樣的為我做飯,為了能讓我茁壯的成長;爺爺不論嚴冬酷暑、刮風下雨每天都接我放學,為的是讓我安全回家。而我呢,我又為我的家人做了什么呢?答案是沒有。
從今天開始,我要向敘利亞學習,以優異的成績作為禮物報答我的家人。
愛的教育的讀后感7
在寒假里,我讀完了一本《愛的教育》 ,感受到了安利柯的父母對他的愛,感受到他的老師對他的愛,他是在愛的灌溉下成長的。他有著父母、老師這么無微不至的關愛,他是如此的幸福啊!
其實在現實中我們也是如此。
《愛的教育》中有一篇故事《感恩》也是安利柯的父親寫給他的,安利柯的父親總是在用一些道理來教育他的孩子怎么樣學會感恩,懂得感恩,讓他換位思考,讓他懂得尊敬自己的老師。他的父親說了這樣的一些話“意大利全國五萬的小學教師,是你們未來國民精神上的父親,他們立在社會的.背后,以輕微的報酬,為國民的進步、發達勞動著。你先生就是其中一人,所以應該敬愛。你無論怎樣愛我,但如果對于你的恩人——特別是對于先生不愛,我絕不歡喜”“無論何時,總須愛先生啊!
先生的名字,永遠須用了敬意來稱呼,因為除了父親的名字,先生的名字是世間最尊貴、最可懷慕的名字呢!”父親用這些話來告訴安利柯,要記住對我們有恩的人,要尊敬自己的老師,不論何時都不能忘記!
在成長過程中必須要記住老師,俗話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老師就像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老師是我們成長路上不可缺少的人,一路上有老師的教導,才不會迷失方向;一路上有老師的關注,才更加的自信勇敢。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愛,有一些愛是細膩的,有一些愛是溫暖人心的,有一些愛是能讓我們時時刻刻都能觸動我們,有一些愛并不是那么驚天動地,而是感人肺腑。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獨特愛別人的方式,我們要知道,在我們愛別人的同時,也已經被愛包裹著。
愛一直陪伴在我們身邊,它也一直在鼓勵我們在以后的道路上前進!
愛的教育的讀后感8
兒子的奶奶晚上有約會,兒子不高興奶奶出去,耍賴皮,洗完澡不穿衣服,奶奶苦口婆心,我有點抑制不住。把兒子一把抱進我的房間。哇哇大哭。我不搭理他。自個兒看書。
“你不是我爸爸!”
“你是外星人!”
“就想控制我的意識!”
“你不懂愛!”
“你還結婚!”
“我看你蠢!”
“你知道蠢怎么寫嗎?”
“你還看書!”
“你一個字都不認識!”
“諾貝爾獎都得不到!”
“一年之際在于蠢!”
發泄足二十分鐘,自己都有點累了,準備溜,我說:“你敢?”
趕忙把腿收回來,嘴里照硬:“我為什么不能出去?”
“那奶奶為什么不可以出去,你管著奶奶,現在我管著你,你看難不難受!”
哇,哭得更兇。
“奶奶把我帶大!”
“我愛奶奶!”
“我依賴奶奶!”
“我不是一個獨立的人!”
“你不了解我!”
“沒有奶奶我難受!”
“愛沒有不對呀,但你的愛讓奶奶不自由了,讓奶奶不舒服了,你這不是自私么?你不是看過失落的一角么?什么東西,捏得太緊,就會碎!”
伸出小手,在空中捏。
“愛能捏碎嗎?愛能捏碎嗎?愛跟空氣一樣,捏不碎呀!”
“奶奶愛你不?”
“愛!”
“奶奶有沒有不準你和小朋友玩?不準你出去玩?有沒有硬要你陪著?”
抽泣著說:
“愛有兩種,我這種是不好的'愛!”
抱過去,頭一挨枕頭,就睡著了。
愛的教育的讀后感9
靜靜地讀完《愛的教育》這本書,不曾發現已經熱淚盈眶,受到了一次次靈魂的啟迪,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人間自有真情在。
本書的作者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全書采用日記的形式,講述了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記錄了他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他家人的信以及老師講的動人的每月故事,使人感到人類是多么需要互相幫助,互相關心,互相理解。
《我們的老師》《爸爸的老師》《弟弟的女老師》這幾篇日記都講述了師生之間的愛,《弟弟的女老師》一文所描寫的那些情景仿佛都是我曾經經歷的。女老師怎樣教換牙的孩子學拼音,怎樣處理上課的突發事件……處處顯示著濃濃的師生情。讀著讀著我想起了自己讀一年級時,第1天來到學校離開媽媽的我嚎啕大哭,我們的班主任彭老師走過來,抱緊我:“不要哭,有老師在了,老師也像媽媽一樣愛你。”那時的我感動了,我默默的告訴自己:老師的愛我要永遠銘記于心!
書中的主人公安利柯不僅有老師的愛,還有同學的愛。小石匠,小鐵匠,賣炭人的兒子,卡隆,戴洛西等等,他們雖然有的.貧窮,有的殘疾,有的富有,有的學習落后。但是安利柯從不計較,與他們真誠的交朋友,他們發生的一件件平凡的事,表現著他們深厚的友誼。這本書教會了我怎樣對待同學,怎樣對待朋友。以前的我跟朋友吵了架,明明是我自己做的不對卻不會主動跟朋友道歉,反而是朋友主動來叫我去和他玩,我還不理會……現在想來當時真的是心胸太狹窄了。
讀《愛的教育》這本書讓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有大事有小事,小到同學之間的一個微笑,父母對你的一句囑托,大到為國獻身……這一切都讓我感覺到人間自有真情在。
愛的教育的讀后感10
主要內容:
《愛的教育》是一個四年給小學生在一學年中的日記。全書有一百多篇文章,主要有三部分構成。無論哪一章,哪一節,都把“愛”表現得精髓深入,淋離盡致。大至國家、社會、民族,小至父母、師長、朋友,每一種愛都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片段回顧:
《吵架》(第167—168頁)
回到家時,我把這件事的來龍去脈一五一十地告訴父親,叫父親也高興高興,想不到父親一下子變了臉,嚴肅地對我說:“是你的不對,你本應該首先伸手向他道歉才好,更不該向你最好的朋友,和一個軍人的兒子舉起尺子!”父親說完,從我手里奪過尺子折成兩截,扔到墻角里去了。
閱讀感想:
恩利科是一個小學生,他也許并不是最好的孩子。但是我覺得他有一個很好的父親,恩利科在日記中,寫下了他對生活中的愛,有對老師的愛,老師對學生的愛,無私而偉大,對見義勇為都江堰市的.敬佩之情,對新同學表示誠摯的歡迎。這些愛小至父母、師長,大至國家民族,這些愛總是時時刻刻圍繞在我們身旁,恩利科有著一雙善于發現愛的眼睛。而我們為什么沒有有呢?如果人人都有發現愛的眼睛,世界不就是美好的人間嗎?
關于愛的名言:
1、 人生最美的東西之一就是母愛,這無私的愛,道德與之相形見絀。
2、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愛的教育的讀后感11
這個暑假,媽媽給我買了許多書,其中我最喜歡看的還是《愛的教育》。《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德·亞米契斯的代表作,這本書由一個小學三年級學生恩里科每天寫的`日記和一篇篇生動而又真實的“每月故事”穿插而成,而且處處洋溢著愛的氣息。
下面給大家講一個普通的“每月故事”:
在倫巴第,一支意大利騎兵隊路過一個村莊,那里的人為了躲避奧地利人都逃走了,只留下一個十幾歲的孤兒。軍官問他:“看見奧地利人來過這里么?”少年回答:“沒有。”軍官爬上屋頂,想看看有沒有人,但是屋子太低了。于是他對少年說:“你可以爬上樹么?”那少年二話沒說就迅速地爬上了樹,開始巡視。
“看到了什么?”
“兩個騎馬的人。”
“朝這兒過來了嗎?”
“不。”
“右邊呢?”
“右邊,有刺刀的閃光,天哪!子彈!直沖我來的!”
少年躲過了第一枚子彈,第二枚子彈從他身邊飛過。
“夠了,下來!”
“沒關系!”少年勇敢地說。
“下來!左邊呢?”
“有一個教堂,好像……”說著,他從樹上掉了下來,子彈擊中了他的左肺,他犧牲了。軍官很難過,很感動,少年為國家獻出了生命。少年的愛國心,勇敢的品德真讓我感動。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許多道理:要感恩、要有愛心、要愛國。
《愛的教育》真使我感動!也讓我學到了許多高尚的品德。
愛的教育的讀后感12
寒假里,老師推薦我們看《愛的教育》這本書,看后感覺受益匪淺。
在這本書中,小主人公安利柯從三年級升入四年級,他認識了許多新朋友:高高的卡隆﹑不幸的耐利﹑真誠熱情的克萊諦﹑快樂活潑的“小石匠”﹑刻苦頑強的潑來可西﹑品學兼優的代洛西﹑虛榮的華諦尼﹑堅韌好學的斯代諦﹑壞孩子勿蘭諦……書中以小學生的口吻﹑小主人公充滿愛心的視角講述了發生在身邊的一個個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玩具火車》.這個故事主要講述了潑來可西和卡隆一起來到了安利柯家發生的事情。因為卡隆第一次來這里,安利柯把他介紹給媽媽。之后,三個小朋友開始做游戲,潑來可西很喜歡那輛玩具火車,安利柯知道潑來可西家沒有玩具,想把玩具火車送給他,安利柯的爸爸也十分贊同。當安利柯把玩具火車送給潑來可西時,潑來可西很疑惑.安利柯的爸爸說:“因為你們倆是好朋友呀!這是他的`賀禮。”潑來可西接過玩具火車,高興得合不攏嘴。
從這些故事中,都能體會到朋友之間深厚的友誼和學生父母高尚的品質。這本書寫出了他們對祖國和人民﹑對父母和兄弟﹑對老師和同學深厚而真摯的愛。同時也說明了一個道理: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對孩子進行情感與心靈的熏陶,培養孩子的一顆愛心。
同學們,打開這本書,一起接受一次“愛的教育”吧!
愛的教育的讀后感13
《愛的教育》中,把愛用點點滴滴的小事完美地體現了出來。書中平凡但細膩的文字淋漓盡致表達了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宜、鄉國之戀······書中處處洋溢著愛和真情。
首先《愛的教育》這個書名就值得我們的思考,愛究竟是什么?一個意大利小學生一年的日記,告訴我們,“愛”的意義深遠,小到同學之間的一聲問候,老師對我們的鼓勵,父母的關愛,還有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獻血、捐獻骨髓,希望工程,還有········
其中讓我最感動的是一篇每月故事《三千里尋母記》,主人公馬爾可僅有十三歲,為了尋找母親,他不怕路途遙遠,每天睡在干草堆上,只吃一點面包,忍受饑餓的折磨。鞋底磨穿了,腳底板長起了血泡,再加上往日的奔波,使他病倒了。最后馬爾可終于找到了他的母親,一家人團聚了。
我們就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世界里,家里既有爸爸媽媽的關愛,又有爺爺奶奶的關愛。在學校里,老師、同學中也充滿著愛。我們每天都被濃濃的愛包圍著,沐浴在愛的海洋里,相對于故事中的有些小主人公,我們是多么幸福啊!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不要辜負這濃濃的愛!
泰戈爾曾說:“愛是亙古長明的`燈塔,它定晴望著風暴卻兀不為動,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是啊,愛是一個燈塔,如果你迷路了,那就順著它的光線,走向溫暖的港灣吧,它會為你撫平創傷,制造出一個平靜的港灣。
愛的教育的讀后感14
有這么一種東西,它溫暖了每一個人的內心,陶冶了我們的心靈。滋潤了世間萬物。正是它,令我們成長,令我們奮進,它是幸福的源泉,是它創造了這個精彩動人世界。這就是愛。
最近我讀完了《愛的教育》這本書,它的作者是意大利的亞米契斯,這本好書,還是一本外國的'經典名著。它是一部日記體兒童小說,從一個叫恩利科的四年級小學生視角,寫了他在一學年里的故事。作者通過一件件平凡,細微的事情,娓娓地記敘了師生之情,父子之情,同學,朋友的友誼。展示人性的善良與純潔,謳歌愛祖國,愛社會的精神。
愛到底是什么呢?古往今來,人們一直在為這個簡單卻深奧的字眼兒不斷的詮釋,卻沒有人能夠說得清楚,其實,每一個善良的人都能了解什么是愛。因為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一件事兒都可以感受到愛的存在,每一個心中有愛都在讓愛的真諦不斷延伸,升華,如果一個人從不愛他人,那么他就是一個無情的人。他的生活也將失去色彩,人生將失去意義。如果我們能夠用心去感受生活的點點滴滴,就會發現:媽媽對你嘮嘮叨叨,那是她對你的關愛;爸爸對你嚴格要求,但卻嚴中有愛;老師給你耐心教導,他們用愛傳播了知識;同學們熱心幫助你,因為你們有純真的友誼。在這個世界上,有人為你自豪,也有人默默的為你擔憂,為你提供幫助。所以,愛是無處不在的,那么,我們也去做一個充滿愛心的人吧,用真誠去對待每一個人,用愛去創造更美麗動人的世界。
這本書我讀了一遍又一遍,因為它使我懂得了許多道理,愛就像花蜜,我們不能缺少愛。正如蜜蜂不能缺少花蜜一樣,只要我們熱愛生活,關愛他人,世界就將因為愛而變得更美好!
愛的教育的讀后感15
我最愛看的書是《愛的教育》。這本書我已經看過三遍了,但是我還想多看幾次,越看越有滋味,越看越受教育。
《愛的教育》這本書中的主人公是三年級的一個意大利小孩—安利柯。這本書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了安利柯所見所聞的感人故事。
書中倡導的是要教育兒童有愛心。例如《囚犯》這個故事講的就是師生的感情。故事中講到,有位老師到監獄的禮堂給囚犯上課,78號囚犯是個年輕人,學習比誰都認真,課后不久老師就走了。六年后,老師又遇到了這位囚犯學生,令老師覺得意外的是,這位學生把一個刻著“78號奉贈先生,當作六年紀念”的墨水瓶。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堂課,但是囚犯學生銘記在心,不忘回報。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爸爸看護著》這個故事。故事講的是一個鄉下少年去看望爸爸卻陰差陽錯認錯了爸爸,但是在這個年輕人知道真相后還好心地照料這個“爸爸”,直到這個老人家去世。故事太感人了,年輕人的`愛心真偉大。
這本書中我最崇拜的人是卡隆,他善解人意,還樂于幫助同學,充滿智慧和正義感。我以后也要向他那樣,他是我學習的榜樣。
如果我們從小就知道愛別人愛自己,給予和幫助別人的不圖回報,別人幫助我們的常懷感激之心,人們就會因富有愛心而善良,世界因充滿愛心而美好。
【愛的教育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愛的教育作文07-04
愛的教育好句09-15
《愛的教育》活動方案06-13
關于愛的教育的好句09-14
讀后感愛的教育10-11
《愛的教育 》讀后感09-24
《愛的教育》讀后感【精選】09-09
愛的教育讀后感[精選]08-03
(精選)愛的教育讀后感08-11
(經典)愛的教育讀后感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