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愛因斯坦傳》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愛因斯坦傳》讀后感 篇1
愛因斯坦在我們人類歷史上留下了非常深刻的足跡,他是現代物理學的創始人還有奠基者,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物理學家之一。愛因斯坦的存在無疑是推動了人類發展的潮流。其實在愛因斯坦小的時候,他父母還有身邊的人都覺得愛因斯坦是一個智力不高的人。因為愛因斯坦在小的時候總是呈現出一種很愚笨的模樣,等到愛因斯坦十歲的`時候才將他送去上學。在他剛上學的那一段期間,比他小的同學們都叫他笨小孩。
但是就是這樣的一位笨小孩,竟然在日后被稱作是世界人類歷史上的高智商代表之一。愛因斯坦在小的時候沒有什么引人注目的情況,等到他逐漸成長之后,他才開始引起別人的注意。他在26歲的時候就提出了一篇論文在這論文里面講述了一些原理,并且建立了相對論。可以這么說,這篇論文開創了現代物理學的新紀元。在十年之后他又發表了一篇關于廣義相對論的論文,進一步揭示了時間空間的統一關系。其實愛因斯坦光他在學習方面的努力程度就遠遠超過世界上的絕大多數人,如果他不努力學習各種知識的話,那他也提不出這么多偉大的理論。從愛因斯坦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美好的品德,努力學習,在生活中節儉,廢寢忘食的工作,不浪費時間等等。
雖然說他能夠取得這么偉大的成就,他自己的智商占據了一部分,但是他也曾經概括過成功的一個公式,就是努力工作加上正確的方法再加上少說廢話!雖然說很多人都無法達到甚至企及愛因斯坦的高度,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夠努力做這三點,并且堅持下去的話肯定會收獲一個成功的人生。
《愛因斯坦傳》讀后感 篇2
歷史上有一位偉大的充滿幻想,充滿智慧,在科學上不斷追求完美的科學家,26歲就發明了著名的相對論,揭示了空間——時間的辯證關系,加速了人們對物理學的認識,愛因斯坦傳讀后感200字。他雖然出自于一個猶太人家庭,受到過無數人的歧視于白眼,但仍不屈不撓的為科學無私的奉獻著自己的生命。他就是愛因斯坦,一位學術上不拘一格的人。
在生活中,愛因斯坦是一個愛思索的人,有一次朋友請愛因斯坦喝茶,他用小勺攪了攪杯里的茶水,水慢慢轉起來,茶葉隨著水的轉動轉到了水杯的中心并開始聚攏在一起。愛因斯坦看到了這個現象,開始思考起來,忘記了朋友,忘記了喝茶。還有,愛因斯坦初到普林斯頓市,不熟悉那里的街道,在散步的時候又往往專心考慮問題,因此經常迷路,找不到自己的家。一次,校長辦公室接到一個電話,問愛因斯坦博士的家在哪里。辦公室的.秘書相當緊張,這個打電話的男人的聲音陌生,還有濃重的德國口音,會不會是納粹派來的壞人?為了保護愛因斯坦的安全,秘書彬彬有禮的答復:“很抱歉”。電話里的聲音變低了,帶著更為抱歉的聲音說:“我就是愛因斯坦博士我把回家的路給忘記了”。這就是愛因斯坦,一個時時刻刻都在思考問題的人。
可惜的是,由于過度的勞累,這樣一位跨時代的偉大科學家于1955年4月18日凌晨1時25分,在他定居了22年普林斯頓與世長辭。遵照他的遺言,沒有舉行任何儀式,火化后也沒有保存他的骨灰。原因是他不想讓后人膜拜。
《愛因斯坦傳》讀后感 篇3
讀了《愛因斯坦傳》后,我感觸頗深,受益匪淺,深受這位“天才”科學家的人生經歷的感染。
愛因斯坦一出生便引起人們的議論,母親也擔心他那個形狀奇怪的腦袋會影響他的智力,因為那時他在牙牙學語上顯得很遲鈍。他長得很強壯也很健康,但他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他喜歡一個人閱讀和聽音樂,還常常把時間用在把撲克牌擺成高而易倒的房子上。他雖然文靜但卻不愿順從被動,因此在他五歲那年甚至用椅子砸向老師。同時,有一次他的父親送給他一個指南針,換成別的'五歲的孩子一定會高興的擺弄它,而愛因斯坦當時就在思考是什么力量讓指南針指向北方?他幼時的種種行為都與同齡孩子顯得格格不入,與眾不同,甚至說他像是一個怪胎。而且他不喜歡學校,但他學習很認真也很努力,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在十歲的時候便自己開始專研數學。
后來,愛因斯坦寫出了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宇宙學和統一場論。他是量子理論的主要創建者之一,在分子運動論和 量子統計 理論等方面也做出了重大貢獻。
從他的幼年生活和成年成就我得出的結論可以用一句名言形容:“天才天才是由百分之一的智慧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組成的。”當人們看到愛因斯坦的成就時,感慨愛因斯坦是一個天才時,很少有人會思考愛因斯坦從小到大的努力勤奮和想象力豐富的特點。
所以讀過《愛因斯坦傳》后,我知道了一個天才光有智慧而沒有努力的決心和豐富的想象力是不行的。所以只要我們可以好好學習,積極進取,拓寬自己的想象力,即使我們不能成為像愛因斯坦一樣的人,也會做出一份自己的事業!
《愛因斯坦傳》讀后感 篇4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一個在那個年代平凡的名字,卻成就了不平凡的將來。
愛因斯坦從小就是一個很厭煩控制別人的人,他從小生活在一個軍事主義帝國--德國,為了鼓勵更多的德國人去參軍,當時的德國經常在大街上舉行士兵游行,對于其他的孩子來說,聽著那令人振奮的音樂,令人心向往,而愛因斯坦在這個時候總是會又哭又鬧。后來,愛因斯坦到三歲才會說話,這可把他父母給急壞了,一直到他十歲的時候才把他送到學校,再一次上課的時候,老師要求大家做椅子,當愛因斯坦拿出他做的椅子時,老師說:“我沒見過世上還有比這更丑的椅子了!”當愛因斯坦拿出他做的其他的.椅子時,老師從此以后對他的態度有了很大的轉變。
后來愛因斯坦慢慢的長大了,他廢寢忘食閱讀了大量書籍、通過不懈努力,寫出了9000字的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昔日被人稱為笨小孩的愛因斯坦,經過艱苦的努力和孜孜不倦的學習、終于成了最偉大的科學巨人。
讀完愛因斯坦的故事后,我深切地感受到“命運不是任何人能決定的,而是靠自己去創造的。”愛因斯坦用自己的大腦和一雙勤勞的手創造了自己那不平凡的命運,那偉大的命運。
愛因斯坦所擁有的許多美好的品質都值得我們敬佩、學習,我們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夠越來越靠近成功!
《愛因斯坦傳》讀后感 篇5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年出生在德國。他一生科研成果卓著,其中最卓著的是他用實驗證實了原子的存在,創立了相對論,并發展了普朗克提出的量子假說。他突破了牛頓經典物理學的框架,創立了適用于微觀高速運動領域的相對論。
在愛因斯坦之前,人們自古以來都認為,雖然物質在時間和空間中存在,它們的運動受時間和空間的.制約,但時間和空間都是不受物質的分布及其運動影響的。由此,把時間、空間、物質、運動完全割裂孤立開來。愛因斯坦從光速有限出發,提出宇宙間的時間同時性都是相對的,是相對于某一參照系來說的。于1905年創立了狹義相對論。1916年,愛因斯坦又經過10年探索,進一步完成了廣義相對論創立工作。廣義相對論是一種沒有引力的新引力理論,是適用于所有參照系的物理定律。
愛因斯坦曾經根據廣義相對論時空彎曲的概念,提出了“靜態的無邊的有界的”宇宙模型,而為了從理論上解釋這個模型,愛因斯坦修改了自己的引力方程。然而,在他提出這種模型后12年,美國物理學家哈勃發現了宇宙的紅移的存在,宇宙并不是靜止的,宇宙在膨脹。愛因斯坦非常坦然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他的這種科學精神應該值得我們學習。愛因斯坦畢生都致力于提倡人類的正義,呼吁人們團結起來防止戰爭。
愛因斯坦是偉大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獎的獲得者。他深刻體會到一個科學工作者的勞動成果對社會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一個知識分子要對社會負怎樣的責任,他可以為正義同一切不和諧作斗爭。
合上這本書,腦子里充滿了激情,我想雖然我不可能達到他那樣的高度,但是我也可以為人類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愛因斯坦傳》讀后感 篇6
愛因斯坦,一個熟知的名字。我前幾天讀了《愛因斯坦傳》。
他并不是天生的聰明。他也曾犯過錯誤,而他的成功,來源于他的思考與觀察。如果沒有他的細心觀察,他還只是個普通人;如果不是他的好奇心,他還不可能寫出如果多的論文;如果他沒有經過周密的`思考,那么他就不可能為世界作出那么多貢獻!愛因斯坦本就是個普通人,要真說他與別人不同,那就是不同在對新事物的態度與做法上。普通人可能只會稍稍注意一下甚至直接跳過,但是愛因斯坦一旦遇到自己感興趣的,便會不斷地研究,不斷地探索,專注地思考,最后得出結果,這也就是他偉大之處,同時也是他能做出這么多貢獻的原因。
愛因斯坦從小就有很強的好奇心,一旦有問題,他會不斷地、認真地思考,不得到答案不罷休,這是愛因斯坦過人的地方,也是我們與他的差距。
對待失敗,愛因斯坦不像我們一樣受挫就會退縮,會掩飾,他會承認自己的錯誤,并且更加努力,堅持不懈地探索正確答案或是繼續努力。從跌倒的地方爬起來,這才是失敗時應該做的。如果因為失敗而半途而廢,那將是最大的損失,所以,當我們遇到困難,挫折時,我們所能做的不是退縮、逃避、掩飾,而是應該分析失敗原因后繼續努力,這樣才能越來越接近成功。
對于成功,愛因斯坦表現出的則是一種平靜,雖然那一天早上改變了他的一生,但是他并沒有因為成功就放棄或停止過他的研究,他繼續堅持不懈地研究,這樣的精神令人敬佩。
愛因斯坦所擁有的許多美好的品質都值得我們敬佩、學習,我們只有不斷提高自己本身,才能夠越來越靠近成功!
《愛因斯坦傳》讀后感 篇7
聽完《愛因斯坦傳》這本書,我也想發表些自己的感悟:
聽完這本書,讓我對愛因斯坦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以前沒有聽《愛因斯坦傳》這本書之前只停留在對他只是一個科學家的理解的基礎層面上。
聽完這本書,對他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讓我覺得許多人的人生都是充滿著掙扎和機遇的。就像愛因斯坦這么偉大的一個科學家同樣要經歷生活的顛沛流離,在多國之間輪番轉換。還有找工作和生活的煩惱,打一畢業就失業,還要承受經濟的壓力。后來連他獲得諾貝爾獎也都是經過許多曲折和漫長的時間,愛因斯坦是在1905年提出狹義相對論的,他第一次被提名應該獲得諾貝爾獎是在1910年,距離1905年已經過去5年了。而從他第一次被提名得諾貝爾獎開始,又過了差不多12年,最終他才獲得了諾貝爾獎。
這讓我覺得我們不應總是抱怨我們生活的苦,應該多去關注我們自己的夢想和目標,并且多努力去尋求方式方法來完成我們夢想和目標。同時我們不單止要有夢想有目標,還應該要有格局,這樣我們才能成就別人也成就自己。不然像愛因斯坦,雖然事業上是成功了,它也造福了世人,但他自己的'人生卻是不幸福的。
說到格局,我覺得人首先就是要有一個善念。有了善念之后呢,我們就會聚集到許多正能量的人和事物。我們的磁場也就會越來越大,反過來,這強大的能量也會讓我們有更大的能力去幫助更多的人!而且有善念的人,他的心中一定是非常富足的。
真心希望我們許多人都能夠從痛苦中擺脫出來,懷著善念去追求我們的目標和夢想。這樣,我們這個世界在獲得進步的同時,也能充滿愛!
《愛因斯坦傳》讀后感 篇8
今年暑假,楊老師給我們推薦了一本書——《愛因斯坦傳》。到書店一看,哇!這么厚的一本書啊!什么時候才能啃完呢?暑假里,我還想多玩幾天呢!哎!看著這本“大磚頭”,我不禁唉聲嘆氣起來!
看書吧!我無可奈何地抱起“大磚頭”。打開書剛看了幾頁,我就被它吸引住了,書中描述了偉大的科學家坎坷而又光輝的一生,它展示了愛因斯坦輝煌的科學成就,同時也將一個平易近人、愛好和平的民主戰士呈現在我的面前。讀完這本書,我更了解這位科學家,幼年時,他并沒有得到老師的贊美,甚至斷定他長大以后不會成才。但是,這沒有影響到一代科學巨匠的誕生,他少年時代就對《物理》學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堅持獨立獨立思考,一次次叩響科學的大門,提出著名的相對論理論,揭開了原子和宇宙的奧秘,加速了人們對物質和運動的認識,開創了物理學的新紀元。
愛因斯坦是個大名鼎鼎的科學家,也是個和藹可親、平易近人,擁有一顆童心的.怪老頭。他不僅是一位杰出的科學家,還是一位熱愛和平,熱愛祖國的民主戰士。中年時期,他不懼怕納粹政權的迫害,顛沛流離,卻堅決反對法西斯主義,為人類和平事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他在與世長辭的時刻終于說出很久不說的德語,望著德國的方向,念念不忘他的祖國。
合上這本厚厚的書,我被那個“怪老頭”深深地打動了,他成功書寫了他的人生,讓世界上無數平凡和不平凡的人都欽佩他,敬仰他。我們少年兒童也要學習他,無論做什么,都不要墨守成規,做一個有獨立思想的人,開闊創新,洞悉新理念。同時要像愛因斯坦一樣百折不饒,雖然遭受無數次失敗,依然堅信自己的理想,思想不受外界影響,不斷地完善新理念,使之為人類社會服務并推動整個社會向前發展。
《愛因斯坦傳》讀后感 篇9
這一月,我讀了《愛因斯坦傳記》這本書,受益匪淺。
我覺得最令人感動的部分是愛因斯坦晚期的時候。他本應該養老,可是他沒有,仍然堅持不懈地研究,這是多么偉大啊!
傳記中談到,他4月15日病情惡化,被迫住院。可他一到醫院,就讓親人把他的老花鏡、鋼筆、一封沒有寫完的信和一個沒有做完的計算送到醫院來繼續完成。當他病情嚴重時,他還樂觀地說:“人人都要死,在這點上,從來都是平等的。誰看過死人的痛苦呢……還是抓緊工作吧!”
4月18日,他那顆偉大的心臟停止了跳動。可人們在床頭上,還能找到幾份未完成的手稿。
多么偉大啊!為了人類,為了科學事業,臨終還是投入到工作中,不顧一切……太讓我感動了!如果換了我,我肯定會自私自利地想:病會好轉嗎?我會康復嗎?手術能成功嗎?我還能活多久……出現的將會是一連串的病情問題,不會有任何工作的`問題。愛因斯坦不管去哪里,總是關心科學,為人類的科學事業作出貢獻,多讓人敬佩啊!
我和愛因斯坦比,實在差得太遠了。
記得有一次生病了,早早地做完作業就上床休息了。媽媽說:“琪琪,起來復習一下功課吧,不然就會落后給別的同學了。”可我卻不領情,撒嬌地說:“媽媽,別人很辛苦,你就給我休息休息吧。”媽媽沒有再說什么,只是搖頭嘆息地走開了。我高興極了!要知道我從來沒有這么爽快了。再上學的時候,我果然比別的同學落后了。哎!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讀了《愛因斯坦》,我一定要好好學習愛因斯坦堅韌的精神,不荒廢大好的時光。
【《愛因斯坦傳》讀后感】相關文章:
愛因斯坦傳讀后感05-21
愛因斯坦傳讀后感(精華)05-30
《愛因斯坦傳》讀后感(通用4篇)10-12
愛因斯坦的名言07-03
愛因斯坦格言11-21
愛因斯坦作文10-08
《愛因斯坦》讀書筆記04-21
愛因斯坦讀后感06-24
《愛因斯坦》讀后感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