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佐賀的超級阿嬤》有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佐賀的超級阿嬤》有感1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如今的時代,書是人們的精神食糧。在我心中,最愛的書并不轟動世界,卻能感化一顆又一顆的心靈——《與阿嬤在一起的時光》。
小昭廣幼年喪父,母親被迫把他送回鄉下,開啟了一段窮苦的生活。阿嬤和年幼的`小昭廣平常只能吃河邊撿來的畸形蔬菜。富有營養的豆腐可撿不來,于是阿嬤會買豆腐給小昭廣吃,賣菜的大叔承諾碎豆腐打五折。一天,小昭廣興致勃勃地去買豆腐,看見豆腐箱里整齊地排列著,毫無破損。昭廣掃興而歸,大叔將一塊豆腐弄碎,放到袋子里,笑瞇瞇地追上去給他,他明白了,原來以前沒破豆腐的日子也是這樣。阿嬤站在門口等他,說了一句話:“真正的體貼是令人覺察不到的。”
一次考試失利,心情有如一顆燦爛輝煌的太陽,瞬間落到谷底。媽媽看到了試卷,眼里露出的盡是失望。她并沒有責備我,只是像渾身失去了動力一般,無精打采。我躲到被窩里痛哭流涕,沒有了昔日的活力與朝氣,一蹶不振。這時,我想起了阿嬤的艱苦生活:年輕時,丈夫死去,憑一己之力撫養七子,如今又要照顧小孫子,每日吃穿都來源于河,她沒有被命運打倒,而是堅強樂觀。古今中外,具有這樣品質的人有很多,談遷撰寫《國榷》;司馬遷編寫《史記》;海倫·凱勒不向命運低頭……而我,因小小挫折而放棄,實屬不該。阿嬤曾說:“成績單上只要不是0就好,一分兩分的,加在一起就有五分了。人生就是總和力!”我從悲傷中醒悟過來,對!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
總有幾分鐘,其中的每一秒,你都愿意拿一年的時間去換取。總有幾本書,其中的一本,你都愿意拿所有的夜晚去銘記。總有幾句話,其中的每個字眼,你都愿意拿一聲去品味。
讀《佐賀的超級阿嬤》有感2
最困難之時,就是離成功不遠之日。用拿破侖先生的名言,向我心中最棒的超級阿嬤致敬!———題記
捧起《佐賀的超級阿嬤》這本書,我讀懂了滿滿的樂觀和堅強。書中的超級阿嬤,像是一道光,照亮了我的心靈。讀著讀著,我感覺有一股溫暖平和的氣息在身邊蔓延,一個個簡單的故事就像一個個美妙的音符交織在一起,奏出飽含力量的曲子。
一拿到《佐賀的超級阿嬤》這本書,我就被阿嬤對生活的態度深深地吸引,迫不及待地想一口氣把它讀完。書中講述了作者和阿嬤一起生活八年的故事。阿嬤生活在日本戰敗后,她的生活極度貧困。盡管她只是一個普通的清潔工,卻要獨立撫養了七個兒女,但她從不向命運低頭,從沒有被貧窮壓倒,她樂觀對待每一天,堅強地做一個開朗的窮人。阿嬤用智慧為作者創造了豐富而神奇的童年生活,她那樂觀的生活態度深深地教育和影響了作者,同時也深深地感染了我,我深深地喜歡上了這個超級阿嬤。
書中的超級阿嬤的這句話一直回響在我的耳旁——“要帶著笑容,好好跟人打招呼,窮人能做的,就是展露笑容,你一笑,旁邊的人也就跟著笑了。”阿嬤每天都帶著笑容出去工作,把自己快樂的心情傳遞給她遇到的每一個人,讓大家都有了好心情。這種開朗的性格,樂觀的心態,似乎讓阿嬤有了神奇的魔力,把艱苦的`生活快樂地過下去,讓家里始終洋溢著溫暖與笑聲……
合上書后,我思緒萬千,為阿嬤的樂觀堅強所感動:這種樂觀,這種堅強是經歷無數困難磨練出來的啊!再對比自己,一遇到困難就退縮,真是個膽小鬼。然而,那一次比賽的經歷,讓我真正體會到在挫折面前一定要學會樂觀面對。
記得那天的暑期研學營,我們分小組活動,需要合作挑戰完成“獨木橋”游戲——即小組成員手拉手,保持身體平衡,快速穿過架高的窄木板,通過時間最短的小組為勝利。在輔導員講解示范后,并給每個小組一次體驗的機會。體驗之后,踏上正式賽,我們小組特別緊張,個個滿頭大汗,深怕要掉下木板,每走一步都是慢中求穩,走得格外小心翼翼;只見我們的對手,一個個胸有成竹,順利通過木板,一轉眼領先我們50秒。
唉!出師不利呀,第一場比賽就輸得那么慘,我們都有些沮喪,勢頭明顯感覺有點敗下陣來。第二次,踩上“獨木橋”,身體的緊張晃動越加明顯,這個時候何教練走了過來,仿佛看穿了大家的心事,樂呵呵地對我們說:“大家把心態放輕松啊!都說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啊!我們只要努力,即使輸了又怎樣!樂觀面對去吧,相信你們肯定行!”何教練我們做了個“奮斗”的加油手勢。這一刻,她的話仿佛是一道光,突然照亮了迷失在黑暗中的我們。霎時間,我們頓時充滿信心,重新調整心態,深呼吸,面帶微笑,穩穩地穿過“卡點”,第二場我們贏啦!第三場,我們繼續保持優勢,一點一點從容走完“我們的戰場”,沒想到最后讓我們反超,贏得比賽!耶!耶!大家歡呼雀躍,為我們樂觀面對贏得的勝利而高興。
經歷了這件事,再回頭捧起《佐賀的超級阿嬤》這本書,我終于明白了樂觀的奧秘——樂觀就是在黑暗中的一束光,帶著你脫離困境,走向自信,我們可以努力改變事情的結果。每當我遇到困難時,阿嬤的話又縈繞在我的耳旁,她始終教會我:不管遇到再大的困難,都要笑著面對人生。
讀《佐賀的超級阿嬤》有感3
最近,我媽給我買了一本書,它的名字叫《佐賀的超級阿嬤》。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的著名相聲演員島田洋七,這本書是他為自己的兒童時光寫的一本自傳。
這個故事講的主要是美國在廣島投下原子彈后,德永邵廣的父親只身回廣島看看,卻因核輻射而去世了。母親無力撫養作者,只得從背后推了作者一把,把年僅8歲的他寄養在佐賀鄉下的阿嬤家。雖然日子艱苦,但阿嬤總有辦法讓日子過下去。
這本書中阿嬤是令人敬佩的,四十二歲時,外公就丟下她,去世了,而她的家屬于赤貧階層,日子過得艱苦,每天幾乎都只吃白米飯,有時只能熬過兩餐,貧窮為她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不便。但她沒有被生活壓垮,還是有著積極樂觀的價值觀。他用各種各樣,匪夷所思的方式省錢,讓日子過得充實、有趣、幸福。
這本書告訴了我一個道理幸福不是由金錢左右的,而是取決于人的心態。就像阿嬤所說的,窮有兩種:窮得開朗和窮得消沉,而阿嬤顯然是窮得開朗。阿嬤是如此的貧困,但她積極向上地面對生活,金錢在她心目中只不過是天上掉下來的.意外收獲,沒有也無傷大雅。她不受世俗觀念的束縛,展示出樂觀的心態。現在的人們,都過度看重金錢,似乎沒有錢就沒有幸福,但阿嬤告訴我們,事實不是這樣。既然阿嬤能在平窮中找到快樂,我們為什么不能呢?我們是否應該像佐賀的小朋友們那樣,在不花錢,或不怎么花錢的事情上得到幸福呢?比如我,在讀書上得到了許多的幸福。在這里,我們可以發現,幸福和金錢,并沒有那種直接的關系。
雖然在經濟上,阿嬤不如我們,但在面對生活的態度上,她足以當我們的老師。
《佐賀的超級阿嬤》這本書在讓我不知不覺笑出聲來的同時,還教會了我生活的道理,令我受益匪淺,難以忘懷。
讀《佐賀的超級阿嬤》有感4
今天天氣不錯,暖洋洋的陽光照在身上,還時不時地刮來幾陣涼爽的微風,對于這幾天不是下雨就是打雷的天氣來說,這可是照太陽光的好機會!于是,我從書柜里挑出了一本叫《佐賀的超級阿嬤》的好書,找了把小凳子,立刻跑到了陽臺,看起書來。
《佐賀的超級阿嬤》是日本的島田洋七著,是島田洋七自己真實的童年故事,由南海出版社出版。本書講述了1945年8月份,小島田的父親因為在廣島的原子彈而去世了,只剩下小島田和小島田的母親,但小島田的母親因為工作原因,借小島田的姨媽回廣島的機會,將小島田從火車站推到了火車里,讓小島田在接下來的日子里跟在佐賀的外婆一起生活。當小島田來到外婆那個小房子時,學習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蒸飯,之后還和外婆學習了許多技能。雖然外婆很窮,但是小島田和外婆一起學會了苦中作樂,還有許許多多感人肺腑的故事。
《佐賀的超級阿嬤》令我感觸很深,最讓我喜愛的人就要屬小島田的外婆啦。她的吃苦耐勞和苦中作樂都令我敬佩,雖然外婆已經窮的不行了,但卻還是將自認為珍貴的白米飯分給來討飯的.乞丐。這本書里的故事有一處也十分讓我感動,有一次,小島田當上了學校的棒球隊隊長,外婆知道了,立馬從柜子下拿出一張嶄新的1萬日元的鈔票去,去給小田買一雙嶄新的、漂亮的釘鞋,外婆雖然自己貧窮,但是無論如何都會將最好的留給小島田。這是一種多高尚的品質啊!再說說外婆每天工作的地方吧,小島田的外婆是學校里的保潔阿姨,每天都會清掃廁所和老師辦公室,而外婆卻每次都會選擇先清掃臟兮兮的廁所,再去掃老師辦公室,原因卻很簡單,當打掃冰冷的廁所后,再去打掃老師辦公室,就似乎進入了天堂。這也應了那句老話:風雨過后總有彩虹!
佐賀的超級阿嬤教會了我很多,以后不管身處何種逆境、困難,都是暫時的,我們要樂觀勇敢的去面對,困難的時候終歸會過去,有這種精神的人是值得欽佩的。如果你也想知道小島田和外婆的更多故事,那就趕快去看看這本書吧!
讀《佐賀的超級阿嬤》有感5
《佐賀的超級阿嬤》這本書是我近期看的一本書。這本書講述了一個與眾不同的阿嬤。在戰后時期,家里非常貧窮,生活物質非常缺乏,食物是從河里漂下來的東西;明明沒有吃過飯,卻說飯早已吃過,佐賀只有餓著肚子去上學……這樣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在書中數不勝數。 阿嬤的房子旁有一條河,河的上游是一個菜市場。阿嬤就把她的.法寶木棍橫在河里,法寶總會把一些從上游漂下來的樹枝、木片等攔截下來,曬干后當柴燒:“這樣,河水可以保持干凈,我們又有免費柴火,真是一舉兩得。”木棒攔住的不只是樹枝,還有一些賣不出的蔬菜,被賣菜人丟在河里后,也讓阿嬤給截住了:“開杈的蘿卜切成小塊煮出來味道一樣,彎曲的小黃瓜切成絲用鹽腌一腌,味道也一樣。”還有一些果皮受損的水果,對阿嬤來說,也“知識外表差一點而已,切開來吃,味道一樣”。
佐賀的超級阿嬤樂觀開朗,使她貧困的生活也多姿多彩。她在貧窮中不悲觀嘆氣,而是積極地面對生活,感恩于上天的賜予,還想出了許許多多的好點子來改善生活。她工作勤勉,思想與眾不同,富有大智慧。我要像阿嬤那樣,在人生的旅途中,奮力向前,即使跌倒了也要爬起來,因為“失敗乃是成功之母。”在我們的生活中,像阿嬤這樣的人已經很少了。讓我們做一個像阿嬤一樣的人,何樂不為呢?
讀《佐賀的超級阿嬤》有感6
《佐賀的超級阿嬤》講述了一個在日本大城市廣島居住的小孩子“昭廣”被姨媽帶到了佐賀,然后和外婆一起過窮日子的故事。
昭廣原來生活在一個有錢的家庭,可是他出生時,爸爸早已臥在病床上,可是,有一天原子彈爆發,他的爸爸死了,為了不讓生活更加困難,他的媽媽開了一家小飯館,來養家糊口。由于有昭廣、昭廣的哥哥兩個人,他媽媽管不了兩個人,就讓姨媽把昭廣帶到外婆家,那外婆就是書名中的`阿嬤,他來到外婆家時,正好是上三年級前的暑假,由于外婆家很窮,沒有錢讓他按時上學,外婆就到學校做清潔工來給昭廣掙錢上學。等到外婆攢夠了足夠的錢,便送昭廣上了小學三年級。第一天,阿嬤送他去上學時,老師在大門口等著他,外婆和老師把他送進了教室。由于這是第一天上學,對學校里的人很不熟悉,學校里的人也對他不熟悉,就把她的外婆誤認為是他媽媽,就對他說:“你媽媽好老噢!”,雖然昭廣聽見了,但他一聲不吭。
阿嬤家門口有一條河,阿嬤把它叫做:“超級市場”,因為每天都會從上游漂下來一些水果蔬菜等,阿嬤把它們撈上來吃,以減少開支。
昭廣天生就是一位運動能手,年年跑步拿冠軍。有一天,昭廣回家后,對阿嬤說自己當上了棒球隊隊長,阿嬤便從她省吃儉用的“小金庫”里拿了一萬日元給昭廣買了雙扒釘鞋,以此來鼓勵他取得的成績。
這本書告訴我們,不管生活有多么的困難,只要敢于面對并且努力去克服,總會成功的!
讀《佐賀的超級阿嬤》有感7
讓生活充滿歡笑——讀《佐賀的超級阿嬤》有感
《佐賀的超級阿嬤》這本書講的故事發生于一九四五年第一顆原子彈在廣島爆炸后,主人公德永因爸爸喪生,母親迫于生活壓力不得不將年僅8歲的他寄養在佐賀的外婆家,小德永與外婆度過了充滿創意、歡笑的八年。
書中的幾段情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一段描寫道:由于生活貧窮,外婆不得不節省開支,她甚至想了一個絕妙的主意:用幾根樹枝攔在河中央,將每天上游菜市場被人拋棄、順流而下的小青菜、胡蘿卜、小黃瓜之類的蔬菜收集起來,做成美味佳肴與德永分享。開始德永很困惑,但是外婆總是微笑地說:“只有可以撿來的東西,沒有可以扔掉的'東西!”
阿婆這種面對生活困難時,勤儉持家、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真是難能可貴呀!
還有一段精彩的描寫是發生在一次臨近考試前,德永與阿婆一段十分幽默的對話:
“阿嬤,我英語都不會。”
“那你就寫‘我是日本人’。”
“漢字也不太會……
“那就寫‘我可以靠平假名和片假名活下去’。”
“我也不會歷史……”
外婆沉默了,但她畢竟是外婆,想了一會兒,便說:“那就寫‘我不拘泥過去!’”
太厲害了!這樣的外婆,可以說是獨一無二,這樣的回答,簡直可以說是太有才了!
德永的阿婆還可以稱得上是一個道德高尚的人。雖然阿婆家很貧困,但她仍然樂于助人。當時,街上有許多乞丐,每次有乞丐來,她都會很慷慨地贈給他們飯團吃,熟悉得以至于可以叫出他們每個人的名字,最終乞丐被她的言行所感動,與她禮尚往來,反送給了阿婆許多桃子做為報答。
阿婆是一個十分樂觀的人,許多場合因為她會充滿歡聲笑語,她愛說的一句話就是:“吝嗇最差勁!節儉是天才!”。小德永由于窮苦而感到落寞時,阿婆就鼓勵他,“我們的祖先世世代代都是窮人,再當回窮人,有什么大不了的?”這是一句多么令人振奮的話呀!它讓德永的生活充滿了溫暖、力量和希望。
在我們今天的生活中,無論大人還是小孩,大家整天都忙忙碌碌的,被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壓力所困擾,為什么我們不能像德永阿婆那樣做個樂觀開朗的人,把煩惱都拋在腦后,讓生活充滿歡笑呢!你們說我的想法對嗎?
讀《佐賀的超級阿嬤》有感8
讀了《佐賀的超級阿嬤》后,我深深地被它吸引,被它震撼。
佐賀的外婆給佐賀留下了許多遺產,但那不是金錢之類的東西,而是無盡的美好教義、幸福經。佐賀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離開母親跟隨外婆,常常和外婆撿河流上漂過來的蔬菜充饑,日子過得很苦,但佐賀在外婆思想的影響下,從未感到過悲傷。就算再苦,也別忘了微笑著,向前對人,要親切而溫柔;永遠不要忘記自己的夢。這些教誨是多么的'樸實無華。所以,躺下來我就在想,如果我遇到了這些事,該怎樣去做呢?
在我們的新居,我交了個鄰家女孩做朋友,她叫紫軒,她家的困境與佐賀相似,她也是很小的時候跟著外婆過。紫軒有時候很自卑,她和我年紀相仿,而我父母雙馨,她父母離異;我家住196平方米的大房子,她媽 媽只租住7平方米的小單間。我想到了佐賀外婆講的話,決定盡我的可能去幫助紫軒走出自卑、慢慢強大。
在暑假的日子里,我經常把紫軒接到家里。爸媽給我的東西,我總給她一份。她喜歡吃的菜,我多夾一些給她。跟她一起唱歌,讓她感到快樂。我用同齡人的愛給了她溫暖,她也做了許多回報,學會了感恩。
這就是《佐賀的超級阿嬤》給我的教義,為我帶來的變化。
讀《佐賀的超級阿嬤》有感9
窮,分為兩種,分別是窮得消極和窮得開朗。有的窮人因自己沒有錢財而時常抱怨,這就是窮得消極;有的窮人即使很窮,但每天仍然是積極向上,毫不氣餒,這就是窮得開朗。窮得開朗是很多人都難以做到的,可超級阿嬤卻做到了。
《佐賀的超級阿嬤》這本書講述了作者小時候和鄉下的阿嬤一起生活的日子,心情不好的時候翻一翻,你會很有收獲。作者和阿嬤每天吃的都是從河里打撈上來的瓜果蔬菜,那些都是因賣相不好而被人扔到河里不要了。而這些東西,在阿嬤手中卻變成了和普通蔬菜一樣好吃的食物。對比之下,我們每天都吃大魚大肉的,還有什么要抱怨的呢?
我有一個朋友她品學兼優,身邊朋友也對多,媽媽醫生,爸爸大學老師。家庭經濟條件很好,可謂很富有了。可她經常抱怨,什么事不合她心意了就要哭,少拿一張卡片也要哭。有一次我們出去玩,當時一起在玩一個游戲,而我和其他人都累了,不想玩了,而她差點就贏了,就還想玩,因此大發脾氣,把所有人的心情都變壞了,這害人害已有什么好的呢?
我還有一個朋友,她雖然家境不富裕,可她每天都很開朗,無論見到什么人都笑,每天都讓人的'心情變得特別好,和佐賀的超級阿嬤一樣。不管什么時候,都應該把快樂放在第一才對。
生活中,我們要做那種窮得開朗的人,不能和窮得消極的一樣。要隨時保持快樂,這樣才能讓人生無憾。無論在哪兒,請記住,快樂第一!
讀《佐賀的超級阿嬤》有感10
今天,我看完了一本很精彩的書,名字叫《佐賀的超級阿嬤》。
這本書是日本的島田洋七寫的,內容是:廣島原子彈爆炸后,父親只身“回廣島看看”,卻因受核輻射而死去。因無力撫養,母親只好把年僅8歲的昭廣寄養在佐賀的外婆家,沒想到,昭廣卻在這里度過了8年快樂的生活,雖然物質條件極度艱苦,樂觀的外婆卻總有神奇的辦法讓日子過下去,讓生活充滿創意、發現和快樂!
書中令我最記憶猶新的.是外婆。因為外婆雖然窮,工作也很艱苦,但她有善良,積極,快樂,樂觀的精神。外婆也很聰明,總是想一些神奇的法子,讓生活多姿多彩。外婆這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也讓我感慨萬分:“經濟上的富裕和貧窮并不是幸福與否的關鍵,精神上的富有才是真正的幸福。”
這讓我想起,有一次,我在人民公園看到一位老奶奶和一個殘疾叔叔,在路邊上唱歌,兩人衣衫都襤褸,相信生活也一定窮困潦倒;但他們一個彈琴、一個唱歌,歌聲中絲毫沒有任何悲傷痛苦或自卑消沉,而是充溢了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氣息……我相信,他們的生活雖然暫時窮困一點,但他們的內心世界一定是快樂富裕的,他們的將來也一定不會貧窮。
《佐賀的超級阿嬤》讓我深刻領會了:面對生活,始終要以樂觀、積極的心態,幸福是靠自己的努力爭取過來的!!!
讀《佐賀的超級阿嬤》有感11
《佐賀的超級阿嬤》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講的是日本男孩昭廣因為母親無力撫養,被送到了佐賀的阿嬤家,并與阿嬤相伴直到度過初中時光。
昭廣本是一個普普通通,有點自卑的小男孩,除了體育,任何一科的成績都足以差得把人嚇一跳。那是誰把一個原本十分自卑的孩子轉化成一個陽光向上的棒球隊隊長的呢?這當然是超級阿嬤。
阿嬤的一生十分坎坷,在她四十多歲時,她的丈夫離她而去——只留下七個半大的孩子,其中還有一個是智障。好不容易,孩子們都長大了,女兒又送來一個小孫子。阿嬤家所有的經濟都只能靠她打掃衛生賺得的`微薄工資,不過阿嬤還是十分樂觀。
我最佩服阿嬤的,就是她知恩圖報和珍視生命。
阿嬤曾經說過“讓人察覺不到的關懷,才是真正的體貼。”她們所居住的佐賀是富人區,而很多人都以“東西一不小心買多了!”,或者“別人送的東西太多了,幫我們吃點”等理由來幫助他們。可阿嬤不會特意地向他們致謝。只是在送豆腐的大叔來時,會幫他把單車檫干凈;打掃地時會把別人的門口也掃干凈;自己家母雞下了蛋會給別人家送幾個。。。。。。阿嬤的一生是有夢想的,雖然她不能幫助別人,但她還是盡自己的全力,幫助鄰居分擔,雖然她的幫助并不驚天動地卻也無微不至。
“這世上滿是生了病還不想死的人,自殺未免太奢侈了。”這是阿嬤在知道“有人因公司欠款而跳樓自殺”時說的。“一萬個人生下來總有幾個出故障的,他們自己也不想變成這樣。”阿嬤發現家里有小偷,非但沒有把他交給警察,而且還和他約定時間,要請他吃飯團,最后和他講了許多道理。正如阿嬤所說:“人都是有靈的,只要你給他自省的時間。”
我十分贊同阿嬤的兩點教育觀。這兩個教育觀在昭廣后來的工作中十分有用。
第一,“成績單只要不是0就好了。1分2分的,加在一起就有5分啦!人生就是總和力!”的確,有的同學數學好,語文就不太好,有的同學語文好數學就稍弱,還有的同學和昭廣一樣,體育好,其它一般。看到這些同學,你就可以單方面地評價他們不是好學生嗎?這只能成為一個不具體、不實際的評價。《佐賀的超級阿嬤》中,昭廣十分愛打棒球,三年級就成為了棒球隊隊長,正是因為棒球打得很出色,昭廣才有了學習的信心。所以最后他才能成為一位受人尊敬的相聲演員。看來,學習固然重要,但我們也應該有其它的愛好,學習不能代表一切。
第二,“時鐘反著走,人們會覺得鐘壞了而扔掉。人也不要老回顧過去,要一直向前走。”現在,有的人沉浸在過去的成功里,十分驕傲。而有的人陷進從前的錯誤中,很自卑。其實,過去已經成為過去,需要面對的是現在,不要讓過去蒙蔽自己。
在阿嬤的培養下,昭廣一直快樂地在佐賀生活到初中畢業。1991年,阿嬤去世,91歲高齡。愿阿嬤在天堂延續自己的完美哲理!繼續快樂生活,影響一代又一代的人,繼續實現自己的夢想!
讀《佐賀的超級阿嬤》有感12
在這個寒假中,我讀了一本書,名叫《佐賀的超級阿嬤》。這本書可好看了!
這本書主要寫了昭廣的媽媽因無力撫養,將年僅8歲的昭廣寄送往佐賀鄉下的阿嬤家。為什么說她是一個“超級阿嬤”呢?因為即便是在物質匱乏的日子里,她也時刻擁有樂觀的心態。她神通廣大,能讓昭廣的一些夢想得以實現。比如,她讓昭廣參加學校舉辦的運動會、帶他看公園的露天馬戲、讓他和小伙伴們一起打棒球……無論如何,阿嬤總是有神奇的辦法,讓艱苦的生活快樂地過下去,家里也始終洋溢著溫暖與笑聲。
我看了這本書后,為阿嬤樂觀的精神所打動。在生活中,當面對艱苦的`環境和艱巨的任務時,我們千萬不能灰心,而是應該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它,并且想辦法解決。只有這樣去做,我們才會取得成功。
希望大家能看一看這本書,那些充滿歡笑的貧困生活、那些度過難關的神奇法子和感人細節,讓人心酸同時又倍感溫暖。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向文中的“超級阿嬤”學習,每時每刻都保持著樂觀和積極的態度。
讀《佐賀的超級阿嬤》有感13
今年十月份,我們全班同學都讀了《佐賀的超級阿嬤》這本書,書中講述了“我”小學時期的故事。
《佐賀的超級阿嬤》這本書講的是二戰結束后,德永昭廣失去了父親,母親也因無力撫養,把他送到了鄉下外婆家上學。昭廣和他的姨媽來到鄉下后,迎接他的卻是一間破爛的小茅屋。外婆很樂觀,也很節約。她在門前的一條小河上放了一根木棒,每天從上流漂下來的東西都能被外婆利用:木屐可以曬干當柴火,爛的水果可以洗洗吃了,破的'蔬菜可以炒炒吃……之所以會有這么多東西,是因為在這條河的上游有一個大型菜場……
書中的昭廣很貧窮。阿嬤每天上下班時,腰間總是系著一塊磁鐵,把路上的螺絲、釘子等都吸住,帶回家后再賣錢;當昭廣告訴阿嬤他想學習一種運動時,因為貧窮,只能練習跑步,為了不把鞋子磨破,還得脫了鞋子跑;當昭廣想去廣島看媽媽時,因為沒錢買車票,外婆就騙他說火車在暑假不開……
現在的我們都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比起昭廣,我們真是太幸福了!我在電視上看了老干媽企業發展史。老干媽的創始人陶華碧以前也是一位貧窮的人,她最初也只是一個在學校門口賣涼粉的普通婦女,但是她很樂觀,也很善良,她對貧窮學生免費提供涼粉。她的貧窮沒有讓她消沉,她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才有機會把她的辣醬做到家喻戶曉。她和昭廣一樣,都是我的榜樣。
《佐賀的超級阿嬤》這本書讓我再一次知道了要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生活,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奮斗獲得真正的幸福。
讀《佐賀的超級阿嬤》有感14
讀完了島田洋七的《佐賀的超級阿嬤》我從中學到了很多知識。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昭廣和他的外婆在佐賀發生的事情。昭廣的阿嬤家里雖然很窮,但是阿嬤能以積極向上、樂觀的心態面對一切困難與問題。她是一個抱有力量和希望的人,她并沒有因為生活的貧窮而放棄生活,反而更加的讓生活充滿了溫暖和甜蜜。
在超級阿嬤的所有語錄里,最讓我深受啟發的是:只有撿來的東西,沒有可以扔掉的東西。在現代生活中,有的東西是可以再次利用的。然而,人們都過得太過奢侈了。不再珍惜糧食,也不再節約用水把那些原本可以再利用的東西,大多數都倒進了垃圾桶里。我想,我以后不能再亂扔垃圾了,洗過菜的水可以澆花,不要的'報紙可以做包書紙來用。
阿嬤在第九章中《小偷來了》說過一句話:一萬個人生下來,總有幾個出故障的。我在想,它教會了我們,不要歧視殘疾人,因為他們的遭遇十分不幸,他們有的一些是天生的,所以我們不要看不起他們,并要多關心他們。
這本《佐賀的超級阿嬤》讓我受益匪淺,它不僅告訴了我很多道理,還讓我知道了怎樣的回收利用一些東西,真是令我愛不釋手呀!
讀《佐賀的超級阿嬤》有感15
這學期,媽媽給我買了好幾本課外書,可我最喜歡看的還是日本作家島田洋七寫得《佐賀的超級阿嬤》。島田洋七是日本的喜劇泰斗、作家。他本名叫德永昭廣,因為拜漫才(相聲)大師島田洋之助為師,而改名為島田洋七。廣島原子彈爆炸后,島田洋七的父親只身回廣島看看,卻受核輻射而去世。因為無力撫養,母親只好將年僅八歲的昭廣寄養在佐賀鄉下的外婆家。雖然生活極度艱苦,樂觀的外婆卻總有神奇的辦法讓日子過下去,讓生活充滿創意、發現和歡笑!那段時光雖然過得清貧,但卻令人難忘。
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是阿嬤每次出門腰間總要綁一根繩子,繩子的一端掛著一個磁鐵,每次回家時,磁鐵上會粘著廢鐵和釘子,阿嬤將這些東西扔進桶里,桶里已經收集了不少“戰利品”,阿嬤說這些東西可以賣錢,不撿起掉在地上的東西,會遭老天爺懲罰。不僅如此,阿嬤還在河面上架一根木棒,這樣可以攔住一些上游漂下來的樹枝和木片,阿嬤將這些樹枝和木片當柴燒。木棒攔住的不只是樹枝、木片,上游有個市場,尾部開杈的蘿卜、畸形的小黃瓜還有一些果皮受損的水果等賣不出去的'瓜果蔬菜都被扔進了河里,也都被木棒攔住,這些東西都會被阿嬤利用起來,成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解決了他們一家的許多生活難題。盡管食物都是別人扔掉不要的,可阿嬤卻笑稱這條河是“超級市場”。為了解決吃飯問題,阿嬤是想盡了辦法,連朋友送給昭廣的西瓜面具也未能“幸免于難”。第一天晚上還擺在床頭,早晨起來時,發現西瓜面具已經成了美味的腌制西瓜塊。從文中我們不難讀出作者在阿嬤家生活時那段時光的艱難,可是讀著讀著你又幾乎感覺不到生活的辛苦,相反,字里行間流淌著的都是幸福的味道。因為島田洋七有一個樂觀的超級阿嬤。
這本書中最打動我的就是島田洋七的阿嬤對待生活的態度,那么苦的日子,卻從不叫一聲苦,苦中作樂,笑對生活,有這樣一位樂觀豁達的阿嬤,誰還會對困難低頭?誰還會對生活說不呢?此時,我想起了我的外婆。我的外婆勤勞簡樸、性格和善、對人和藹。外婆年輕時吃過不少苦。那時外公是學校名辦教師,一個月工資才十幾塊錢,根本不夠家里開銷,家里的事都是靠外婆一雙手。冬天的早晨,天氣特別冷,外婆很早起床到山上去砍草送到窯廠賣。因為草上有霜凍,一擔草常常壓的外婆幾乎喘不過氣來,她身上流著汗,可是手卻凍得像大饅頭,又紅又腫。那么重的一擔草賣了也只能得到幾毛錢,可是外婆依舊很開心,從沒說過一聲苦,從沒喊過一聲累,她用勤勞的雙手操持著這個家。我從小也是在外婆身邊長大,外婆給予了我最無私的關愛。小時候我體質不太好,總是感冒咳嗽,在醫院住院的日子,外婆總是寸步不離地陪著我,實在困了就趴在床邊打一會兒盹,每次醒來眼里都布滿了紅血絲。她怕我打吊針時疼,就給我講故事,盡管這幾個故事我已經不知道聽了多少回了,可是卻百聽不厭。在農村上幼兒園時,我每個周五到周日都在外婆家住。那時,一到星期五的那個時間點,外婆就會到村口來接我。見到她時,我就飛奔過去,一下沖進她的懷抱。周末我像只跟屁蟲一樣跟在外婆身后,跟她一起在河邊洗衣服,跟她一起在菜園種菜,跟她一起在后山上拔竹筍……我覺得那段時光是最快樂的。現在我長大了,到城里來上小學了,因為周末要上興趣班,很少有時間回家看外婆。外婆就經常給我打電話,問我的生活,問我的學習。每當她聽到我在學習上取得了進步或是優異成績時,她總是說外婆真為你高興。我也叮囑她在家里要注意身體,不要太勞累。有這樣一個外婆,我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島田洋七有一個超級阿嬤,我有一個超級外婆。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籍,卻都傳遞著一份對生活的執著和熱愛,傳遞著一種樂觀和豁達的精神。
《佐賀的超級阿嬤》——我的最愛!
【讀《佐賀的超級阿嬤》有感】相關文章:
《佐賀的超級阿嬤》讀書筆記11篇09-27
讀佐賀的超級阿嬤有感09-01
【優秀】讀《佐賀的超級阿嬤》有感09-16
讀《佐賀的超級阿嬤》有感(優秀)09-16
讀《佐賀的超級阿嬤》有感15篇08-03
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后感06-05
讀《佐賀的超級阿嬤》有感匯總【15篇】12-19
《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后感01-18
《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后感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