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名人傳》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名人傳》有感1
最近讀了一本書——《名人傳》。初讀覺得枯燥乏味,但讀完全書,再進入深思,就會陷入書中人物的崇高精神世界中。
《名人傳》中的第一個名人就是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貝多芬,他父親把他從小就關在屋子里學習樂器,為了開拓他的音樂天分,而且他還早早就擔負起家庭的負擔。他的童年我看到的是辛酸和苦澀,可是就算是這樣,命運也不曾憐憫他,反而無情奪走他寶貴的聽力。從他的經歷中,我似乎看到了所有可能發生的苦難,但是他面對命運的折磨和不公,并沒有選擇放棄,更沒有選擇屈服,反而發出了“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這樣的挑戰。
讀完貝多芬的傳記,想到他遇到如此多的挫折,無論在多么惡劣的環境下都堅持創作,而我們生活學習的環境如此舒適,更應該珍惜、努力。貝多芬在命運的打擊下沒有消沉,反而以創造快樂回報世界,我們也應當向他學習面對困難、磨難時的勇氣,想辦法克服困難,使自己成為強者。
《名人傳》第二位名人是畫家、雕塑家、建筑師米開朗琪羅。他是一個性格矛盾的人,但他從未改變過他的`藝術夢想。他矛盾的性格是時代的罪過。他一生服務于幾個教皇,但無論哪一個教皇都是想利用他為自己歌功頌德,沒用任何一個能理解他的內心的真正想法,他對教皇屢生反感,自己的藝術夢想遭到抑制。在他身上,最亮眼的是他生命不息戰斗不止的精神。一邊是渴望他失敗的對手,一邊是盤剝他的家人,但他從未輕言放棄,一直為著自己的藝術夢想而努力。他一生始終在戰斗,面對他人的排擠,他始終保持著高度熱情。
《名人傳》第三位名人是俄羅斯作家列夫·托爾斯泰。他擁有一顆仁慈之心,但看到俄國社會有許多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時,他十分憤怒。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心里仍惦記著那千百萬受苦的百姓。在他身上,最值得學習的還是勇于實踐創新的精神,他創辦了一所校外完成教育的學校。不得不說,這一舉動是他勇于實踐的表現。這一精神啟示我們,有想法就大膽去做,無論成敗。
《名人傳》是一部經典著作,書中人物都飽受苦難與痛苦,我為他們面對苦難的勇氣而敬佩。這也啟示我們每一個人都會遭受苦難與災禍,我們要為人生活得有意義而努力奮斗。
書,每讀完一遍都會有不同的領會和感悟。就像這本書,三個人的故事,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色,處在不同的時代,擁有不同的人生經歷。而作者想讓我們看到的不只是時代的磨難與痛苦,而更多是這些人在面臨常人不可想象的磨難時的堅強努力、克服困難的毅力。
人在做事時也一樣,面對前方路途中的困難,總要迎難而上。想象我們所面對的遠不如他們所經歷的,那么我們有什么理由退縮呢?
人生路很長,讀書就像是在讀人。在書中會找到自己的影子,書是成長的良好引導,所以多讀書吧。
讀《名人傳》有感2
在這國慶節的假期里,我讀了一本名為《名人傳》的書,讀完這本書之后,使我感受很深。《名人傳》的作者是法國的羅曼羅蘭,這本書先寫《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
貝多芬是一個耳聾里的音樂家,他沒有知音,甚至沒有朋友。他在肉體和心靈雙重的痛苦下保持著不屈不撓、高昂的斗爭精神,任何時候都不向命運低頭。
米開朗琪羅在行動和思想上,他優柔寡斷,生性膽怯、謹小慎微,所以使他一生飽受折磨,但他的創造藝術卻是無與倫比的。他的憂郁是高尚的。
托爾斯泰是一個具有博愛精神的英雄,他很早就擁有了財富、榮譽和地位,而他卻離家出走,飽受折磨,最后客死荒郊。
讀了這篇的文章后,我的`感受是: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我們不得不反省,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要經歷那么多的風吹雨打。可他們面對生活的困難,他們不屈服,卻是用自己那頑強的毅力戰勝一切。他們好不容易迎來了一點陽光,可暴風雨隨后也跟來了。而我們有時候總是抱怨學習苦、學習累。一點事不如意,就不高興。有什么困難就找別人幫忙。相比他們,我們要幸福得多,不用擔心沒錢用,不用擔心吃穿住。還享受著優越的生活。
在《名人傳》中,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正是三位人物的人生總結吧。作者用三個故事給我們描述了人類生命里的各種洗禮和超越常人的磨難。我感受到了他們那種崇高的精神。我們應該學習他們那種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來、勇往直前的精神。
讀《名人傳》有感3
一個偶然的機會,一顆好奇的心,我與它相識——《名人傳》。雖然書有些皺黃,但它仍是我的最愛。今天,我很高興與大家共同分享,偉人的痛苦與磨難。
偉人因為偉大而稱偉人,我們對偉人的感想似乎只有羨慕加敬仰。然而,誰又真正的去了解偉人的艱苦與無奈?
《名人傳》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德一部著作。主要敘述了三個偉人苦難和坎坷的一生,使我們看到了他們有常人一樣的痛苦﹑掙扎和矛盾。
著名的畫家﹑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他的作品都明顯體現了人道主義和雄渾﹑深沉﹑粗獷﹑樸實的感人力量。他直到臨終前幾天還整天站著塑像,終于留下了傳世的杰作;托爾斯泰是德國作家,他面臨的則是整個貴族惡毒的'*蔑和攻擊,但是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終于擺脫貴族生活決心;一位家喻戶曉的音樂家,他最需要的就是敏銳的聽覺,然而,還不到30歲的他耳朵就開始變聾。面對懷著敵意的城市維也納,他的音樂受到歡呼,而痛苦卻無人問津,他就是在生命末日寫出了不朽的《歡樂頌》作家——貝多芬。
他們從事不同的事業,所在時代和國家也不同,但是他們都在肉體和精神上經歷了人生的種種磨難,為祖國的昌盛創造不朽的杰作,貢獻了畢生的精力!這時,我腦海里浮現出:猛士,對,他們不僅是偉人而且還是祖國的猛士!不得猛士守四方,我們就要忍受圓明園中的烈火,不得猛士守四方,我們就要吞下那南京城里的殺戮。
當我懷著激動地心情讀完《名人傳》這:本書時,我的第一個感想就是:面對挫折,我們要感謝它們,是它們讓我們學會了堅強。雖然苦難是可怕的,但是唯有真實的苦難,才能使人不報幻想,直面人生;唯有與苦難搏斗,才能使人經受殘酷的命運,才能造就成他們的偉大,因此,我們更應該感謝每一個苦難!
《名人傳》這本書不僅敘述了偉人苦難和坎坷的一生,而且讓我受益匪淺。
一次偶然的相遇,一個意外的收獲——人生難免會遇到磨難,生活也并非充滿了鮮花和歡樂,無論什么困難都要靠我們用堅強的意志去戰勝它,這時羅曼·羅蘭讓我們每個人銘記的道理。
偉人為祖國貢獻了自己畢生精力,而今天的我們應為祖國明天的輝煌少一份抱怨,少一份彷徨;我們需要多一份責任,多一份希望,用我們的青春熱血譜寫出前不負古人,后無愧于千秋萬代的歷新篇章!
讀《名人傳》有感4
托爾斯泰出生在富裕的貴族家庭中。他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并且有很高的文學天賦。他出生于而過最黑暗的時期。托爾斯泰曾獲得過多次成功。他完全可以享受榮華富貴,可他并沒有這樣做,他放棄了一切。他真正的走入了廣大的'俄國下層人民中去進行寫作。他認為只有召赴俄國下層人民才能實現人生的價值。不久,他為俄國下層人民做的三部曲出版了,這給俄國下層的那些受苦受累的人一種精神上的安慰。最終,俄國下層人民戰勝了沙皇,托爾斯泰也實現了人世的價值。托爾斯泰告訴我們,要去幫助那些受苦受累的人。
縱觀全書,《名人傳》告訴我們要敢于與命運作斗爭并堅持自己的夢想與追求。人生就是奮斗的過程,只有奮斗才會幸福。
讀《名人傳》有感5
優秀的傳記不僅能鼓舞人,還能使人深刻的認識世界,了解人生。人的一切成就,都是由自身創造的,而傳記是把那些偉大的創造天才的人生軌跡描繪出來。就像這本羅曼 . 羅蘭寫的《名人傳》一樣。
《名人傳》包括“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轉、托爾斯泰轉”三篇傳記。描寫的是一位音樂家,以個雕塑家,以個小說家。當我第一次翻開《名人傳》的時,我就被首篇引言中的這一句引言所吸引:“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痛苦鑄成了歡樂。”貝多芬渴望自己的幸福,他不愿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醫治的,他渴望治愈,他渴望愛情,他充滿了希望。貝多芬之所以如此成功,也離不開他自己對生活和音樂的信念。
確實,我從貝多芬身上學到了這種崇高精神,特別讓我佩服的是他那種頑強的生命力。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對他來說就好像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斗爭。在貝多芬剛剛還是幼稚的`孩子時,父親便急于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最后以至于使用暴力迫使貝多芬聯系各種樂器,當他稍長大些,厄運又一次降臨到貝多芬的頭上,他失去了最愛的母親。
我從《名人傳》中得到的啟示錄:在生活中,遇到困難,勇敢地面對,只要我們有堅定的信念,什么困難也擋不住我們前進的腳步。
讀《名人傳》有感6
通向成功的道路,往往都是艱辛而以漫長的。只有信念在這漫長的跋涉中發出璀璨的光芒,支撐起人生的高度。
名人,在我們的耳中,是多么的輝煌呀。但他們,再怎樣,在生活中一樣是普通人,甚至還不如。
是什么讓他們成為名人,支撐著他們走向成功呢?——是堅定的信念!
名人的一生,坎坷而曲折。就好像藏在沙灘中的珍珠,被上天的折磨而隱藏了光彩,等待著他們自己奮身經過風雨的洗禮后發出生命的耀眼的光芒。而能不能經過風雨的考驗,就要用他們那不倒的信念筑成生命的高墻。
美麗的.鮮花縱要經過無數次風雨的洗禮后,才能開放出那飄香萬里的美麗。是什么讓它執著開花?是信念為它筑起了躲避風雨的屋檐!
翱翔的雄鷹要搏擊長空,固然要經過殘酷的訓練,才有那英挺身影。是什么,讓它堅持了下來?是信念為它托起成功的殿堂!
樹木的挺拔與蒼勁,也正是經歷過風雨,經歷過那殘忍的枯萎,才終于得到這樣雄健的美麗。
名人,如是;我們,亦如是。信念,是個奇妙的東西,他能讓所有生物,有自己的美麗。當然,你用自己的信念,去丈量那人生的高度時,你就會成為生命長河中那最顯眼的明珠了!
信念是一個尺度,它的高度,就如同生命的高度。你的信念有多高,人生就有多高。
當你觸摸到那巔峰的光芒時,我相信,這個高度,就是信念的高度!
讀《名人傳》有感7
讀完《名人傳》這本書,我感到名人的精神是震撼人們的心靈的。這本書里的英雄,不是走遍天下無敵手的江湖豪杰,也不是功蓋千秋的大偉人,這里面的英雄具有一種內在的強大的生命力,使他們勇敢地與困難作斗爭。這本書主要寫的'是《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三部分組成。
羅曼·羅蘭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一個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另一個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開朗基羅;還有一個是俄羅斯名作家托爾斯泰。
在這本《名人傳》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貝多芬的故事.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有著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斗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貝多芬,因為脾氣古怪,沒有人愿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名人傳》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
讀《名人傳》有感8
讓我們都來傾聽一下這英雄的聲音,盡管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英雄的時代。傳記是一種實錄性的文學。在理論上,我也承認那些飛騰的想象在文學作品中的重要位置。可是實際上,我總偏愛那些事實氣味比較濃重的作品。
在那里,我仿佛更能觸到一種真實生命的呼吸和表情。《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于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是在后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沒有拘泥于對傳主的生平做瑣屑的考述,也沒有一般性地追溯他們的創作歷程,而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羅曼·羅蘭稱他們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可以說是為我們譜寫了另一闋“英雄交響曲”。本書的首位譯者傅雷先生說,“在陰霾遮蔽了整個天空的時候”,他從《名人傳》中得到的啟示是,“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承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在一個物質生活極度豐富而精神生活相對貧弱的時代,在一個人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會里,《名人傳》給予我們的也許更多是尷尬,因為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鏡,使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我們寧愿去贊美他們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們人格的偉大。在《米開朗琪羅傳》的結尾,羅曼·羅蘭說,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嶺,“我不說普通的人類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們應上去頂禮。在那里,他們可以變換一下肺中的呼吸,與脈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們將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們再回到人生的廣原,心中充滿了日常戰斗的勇氣。”對于我們的時代,這實在是金石之言。《名人傳》非常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像貝多芬那樣堅強、潑辣而又富有人情的人物,他的振撼和扶掖我們,不用多說了。
托爾斯泰和米開朗琪羅——特別是米氏,都是具有很大弱點的人,可是我們在傳記里和他們接觸,卻感奮地分了他們的痛苦、失敗,同時也分了他們的`誠摯和成功。我們的生命和他們的差不多融成一片,決不只“枕著他們休息一會”而已。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斗。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斗。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讀讀《名人傳》也許會讓我們清醒一些。嚴格說來,羅曼.羅蘭的名人傳,自然沒有達到傳記文學應該到達的理想地步。例如他對那些偉大人物性格的形成和發展等,就沒有給與比較深入的分析——特別是社會學的分析,而這在我們看來是相當重要的。可是,他另一方面的成功太偉大了,以至于叫人對這種缺點也覺得并不怎樣緊要。
讀《名人傳》有感9
扼住命運的咽喉
——讀《名人傳》有感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將無法使我完全屈服。——貝多芬
《名人傳》的作者是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書中講述了三個赫赫有名的人物:德國作曲家貝多芬、意大利雕刻家米開朗琪羅和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他們的一生經歷了很多磨難,但他們始終沒有放棄,最終成了偉人。這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艱難與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錘煉!
在這三位偉人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貝多芬,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可他的童年卻十分悲慘。16歲時,母親去世,父親變成了揮霍無度的酒鬼,這些不幸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傷痕。貝多芬并沒有因此而沉淪,他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音樂當中去,很快他就成名了。可就在這時,不幸的事情發生了:他的聽力在漸漸衰退,到后來一點兒都聽不見了。這對于一個音樂家來說,是多大的痛苦呀!但貝多芬仍然沒有放棄,創作出了許多作品。
看到這里,我不禁想到了一個和他有著同樣遭遇的人——美國作家海倫·凱勒。兒時的`一場大病,使她變成了一個又盲又聾又啞的人,在她的世界里,沒有色彩,也沒有聲音。然而命運的不公并沒有讓她失去希望,她開始學習說話、拼寫單詞,她用加倍的努力,考上了哈佛大學,還成為了著名作家。
同樣,書中的另外兩位主人公也是如此。他們在生活中遭遇著不同的磨難,卻有著同樣的精神——永不向命運屈服!
在生活中,當我們遇到困難時,不能逃避,不能退縮,也應該像他們一樣勇往直前,永不退縮。只要你能扼住命運的咽喉,成功就離你不遠了!
讀《名人傳》有感10
一本好書,會讓我們受益終生。對于我來說,這本書,就是《名人傳》。
《名人傳》是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的一本書。羅曼?羅蘭沒有于對名人們的生平做任何夸耀的敘述,也沒有像大多數傳記家們一樣追溯名人們的創作歷程,而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偉大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
翻開《名人傳》,在首篇的引言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周圍的空氣多沉重。老大的歐羅巴在重濁的氣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質主義鎮壓著思想,阻撓著政府與個人的行動。社會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類喘不過氣來。打開窗子罷!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呼吸一下英雄們的氣息。”
我從貝多芬身上學到了許許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別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種頑強地與命運抗爭的精神。貝多芬全名叫“路德維希?馮?貝多芬”。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對他來說就好像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斗爭。父親急于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當他稍長大一些,惡運又一次降臨到了貝多芬的頭上:他失去了最親愛的母親,貝多芬悲痛欲絕,只有寫信向朋友哭訴。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為什么還能成功呢?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認為,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有著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斗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經常想到的就是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而貝多芬,因為脾氣古怪,沒有人愿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苦難中長大的貝多芬也是幸運的。法國大革命爆發之時,貝多芬曾遇見莫扎特,并相互交流。接著,又拜海頓為師。后來,貝多芬開始嶄露頭角。就在貝多芬初次嘗到成功的甜蜜的時候,痛苦又一次降臨。慢慢地,貝多芬耳朵的聽覺越來越衰退,他的內臟也受著劇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還是瞞著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隱瞞了,才寫信給韋格勒醫生和阿曼達牧師這兩位好友。貝多芬耳聾的程度是逐漸增加的,但沒有完全聾,可以說,幾乎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聾后寫的。
人們在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臉上看到了天才的目光:從那目光里人們又可以看到他悲慘的命
運。之后的歲月里,性格過于自由暴躁的貝多芬也不止一次的遭到了愛情的否絕。在遭受這些肉體痛苦之時,貝多芬又必須承受著另--種痛苦。
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嶺,我不說普通的人類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們應上去頂禮。在那里,他們可以變換一下肺中的呼吸,與脈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們將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們再回到人生的荒原,心中充滿了日常戰斗的勇氣“——羅曼?羅蘭。就像有時候我們聽到一支過去唱過的歌會引起很多回憶一樣,有時看到一本過去讀過的書我們會莫名的感動。一想起《名人傳》中那些偉大而高貴的靈魂,我就不由感受到生命的激情在我身體中碰撞。雖然也許我并不能真正讀懂這本雖然單薄,分量卻很重的小書。然而我相信,每一個接觸到它的人,都會多多少少的體驗到書中那種迫人的激情,那種對于生命的豐滿和崇高的追求。
在生活海洋的波濤和風暴中,總有一本書在陪伴著你,心情沮喪的時候,面對挫折的時候,懷疑自己失去了生活的方向的時候,就找出來翻讀一下,它會安慰、鼓舞你,使你洗掉疲憊,抹去憂傷,重新上路。對于我,這本書就是《名人傳》!它我是精神和力量的源泉。
讀《名人傳》有感11
今日我有幸讀到了《名人傳》這本書,讓我深有感悟。《名人傳》主要講述了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列夫托爾斯泰的故事充滿苦難和坎坷的一生,贊美他們的高尚品格和頑強奮斗的精神。
自古以來,傳記幾乎都是記載名人的豐功偉績,而《名人傳》卻是我看到了他們和常人一樣有他們的痛苦掙扎和矛盾。作者羅曼羅蘭指出人生艱苦的,生活里充滿了貧困,憂慮孤獨和辛勞,人們卻彼此隔膜,不懂得互相安慰,所以他要寫《名人傳》要把偉大的心靈獻給受苦難的人們,使得他們得到安慰和鼓舞。
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不僅身材矮小,容貌丑陋,而且一直患有重病,后發展為雙耳失聰。可是這位自尊心極強的.音樂家仍然相信“誰也無法戰勝我,我要死死握住命運的咽喉”他憑借著超凡的毅力和奮斗精神從事音樂創作,留下了《第九交響曲》等傳世之作。
托爾斯泰出生在貴族上流社會,面對如此優越的環境,他并沒有欣喜若狂,而是憂慮該如何天天面對這上流社會。他曾經還被加上“邪教徒和叛徒者”而被開除了教籍。可是,他從未想過放棄,而是用自己微薄之力努力的改變著社會。
米開朗琪羅出生在意大利,他除了被迫要為教皇服務之外,他每天從事工程,都必然有卑鄙小人嫉妒和怨恨,對他進行惡毒的污蔑和攻擊。這些話不會在他的心中留,他永遠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奮斗。
一個遭受家庭不幸和社會排斥的人,要么在孤獨的痛苦中死亡,要么不屈不撓地抗爭,這三位偉人正是屬于后者:貝多芬在生命的末時寫出了不朽的《歡樂頌》,米開朗琪羅知道臨終前幾天還整天站著塑像,終于留下了傳世之作,托爾斯泰則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擺脫了貴族生活的決心。
我國先哲孟子說過“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說的正是這個道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名人傳》不僅是一部文學名著而且在提高人們對歷史和偉人的認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讀《名人傳》有感12
在陽光明媚的天空下,一切都顯得如此有活力。突然,窗外下起了傾盆大雨,這一下就是幾天。幾天里,太陽和暴風雨一直在斗爭著,經過一番龍爭虎斗后,一道鮮艷亮麗的彩虹掛在了天邊,那明顯地看出是誰贏了吧!
暑假里,我仔仔細細地把《名人傳》讀了好幾遍。小說主要記敘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意大利畫家和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苦難和坎坷的一生,贊美了他們高尚品格和頑強奮斗的精神。貝多芬,他的音樂受到人們的喜愛,他的困難卻無人問津,但他卻在生命的最后階段寫出了不朽的《歡樂頌》。米開朗琪羅,每從事一項工程,都必然遭到一批小人的嫉妒和怨恨,他沒能夠享受到真正的愛情,他直到臨終前幾天還整天站在塑像前,終于留下了傳世杰作。托爾斯泰要面對整個貴族上流社會,以至于被教會開除教籍,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擺脫貴族生活的決心。
其中貝多芬給我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他遭受了苦難的一生,卻依然頂著困難向前沖,在挫折面前一點兒也不遜色,敢于向命運挑戰,發出了“我要死死地扼住命運的咽喉”的吶喊。他那頑強不屈的奮斗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每一位讀者。讀著貝多芬的一生,感悟著他那不朽的精神。
人生,就像窗外的天空,不經歷風雨,怎能夠見彩虹呢?
“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上帝要造就偉人,就必須狠下心來給某人制造挫折。作為學生的我們,在面臨困難時,有多少個人是真正地站在挫折面前迎接挑戰的呢?大多數的人總是在挫折面前知難而退,不愿意去面對挫折,因此,這些人的一生必然總是介于成功與失敗的中間,總是碌碌無為地混日子。其實,挫折即是上天賜予我們鍛煉自我、超越自我的一個特殊的禮物。我們應該懂得珍惜,而不應該放棄能讓你向成功更靠近一步的好機會。我們應該要有貝多芬那“死死地扼住命運的咽喉”的英雄氣概,再加上自己堅持不懈的精神,那么在歷史的光榮薄上必然會有你那耀眼的事跡。
然而,每個人面對挫折都有不同的態度,從而決定了事情的成功與失敗。其實挫折并不可怕,人生不可能都充滿了鮮花與彩虹,在人生道路上需要我們披荊斬棘,愈挫愈勇。每個人都是有能力的.,只是成功者沒有丟失并且能很好地利用,且能用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去迎接挑戰罷了。
態度決定了一切,要是當初貝多芬意志消沉的話,那么他也不能夠譜寫出那么動聽的樂曲。沒有良好的人生態度的人,固然也很難有成功的那一天。良好的人生態度是成功的關鍵,擁有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是成功的前提。如果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遇到挫折而被打敗時,請不要氣餒,你要知道,這時的你離成功并不遙遠了,請不要放棄任何一個鍛煉自我的機會。其實,在很多時候,成功就在你對面,就要看你有沒有大步向前跨去的勇氣。
人生,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經歷了風雨,也不一定會見到彩虹……
讀《名人傳》有感13
翻開《名人傳》,在首篇的引言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周圍的空氣多沉重。老大的歐羅巴在重濁與腐敗的氣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質主義鎮壓著思想,阻撓著政府與個人的行動。社會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類喘不過氣來。打開窗子罷!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呼吸一下英雄們的氣息。”
顯然,羅曼·羅蘭要用英雄主義的精神來矯正時代的偏向。在羅曼·羅蘭看來,真正的英雄、真正的偉大是痛苦和孤獨,是自我同無形物的抗爭。在同一引言中他還說:“我稱為英雄的,并非以思或強力稱雄的人;而只是靠心靈偉大的人。”他正是緊緊抓住了英雄偉人痛苦的心靈,把戰勝苦難作為衡量英雄的一把閃亮標尺。而他的《名人傳》就是揭示人類歷史上三位苦難英雄的心靈傳記,他們是19世紀德國偉大音樂家貝多芬、文藝復興時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文壇巨子托爾斯泰。
他在《貝多芬傳》的結尾這樣寫道:“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可以總結他的一生,可以成為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用痛苦換來歡迎。”確實,“用痛苦換來歡樂”正是羅曼·羅蘭追蹤貝多芬一生命運的視野,這句話構成了《貝多芬傳》內在的緊張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
是什么支持著貝多芬?是不向皇權低頭的品質,是不被金錢收買的決心,是扼住命運咽喉的勇氣!正是依靠著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貝多芬越過了人生的無數個痛苦險峰,達到了對人生最清醒的領悟。
如果說《貝多芬傳》是英雄主義的號召,是力的頌歌,那么《托爾斯泰傳》則是一首安魂曲、一支哀歌,一闋送葬曲。貝多芬偉大的痛苦是因為他在人生的`盛年遭到厄運,托爾斯泰偉大的痛苦在他自身主觀意志的選擇。
《復活》是托爾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羅曼·羅蘭所說:“妻子、兒女、朋友、敵人都沒有理解他,都認為他是堂·吉訶德,因為他們都看不見他與之斗爭的那個敵人,其實這個敵人就是他自己。”
“托爾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揚的主義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應當被人蔑視。”終于,在82歲的暮年,托爾斯泰在一個寒冷的冬夜,獨自逃出了家門,在一個無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彌留之際,他號啕大哭,對守在他周圍的人們說道;“大地上千百萬的生靈在受苦;為何大家都在這里只照顧一個列夫·托爾斯泰?”
其實,托爾斯泰發出的是對蒼生的疑問,也是對痛苦心靈的回應,在這里我們分明又聽到了貝多芬對生命的歡樂歌唱。
這就是羅曼·羅蘭在《名人傳》里留給我們的永恒的精神光芒。
讀《名人傳》有感14
主宰著自己的命運
——讀《名人傳》有感
貝多芬,一個優秀的音樂家,一個用音符曲調與命運抗爭的英雄!一個熱愛音樂的演奏家失去了聽覺,那么他的人生有何意義?就像鷹失去了展翅高飛的翅膀,除了靜靜地等死似乎沒有更好的方式活下去了!
可是他們那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不認命的沖勁,拼搏的精神卻在感染我們每一個人的神經,因為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所以就自暴自棄,自甘墮落,這樣的人根本也不值得同情!反而他們是經受的住歲月的洗禮,時間或許能沖刷歲月,可以讓他們變老,但決不能改變他們堅強的意志!可以失去外在的,但只有內心才是強大的無人能敵!所以當我們看到每一個光芒萬丈的人,請堅信在他那不為人知的背后有著多少心酸里程! 當他聽不見的.時候,一切都太安靜了,鴉雀無聲!怎么了?那一切變得灰蒙蒙的,為什么花兒失去了色彩,鳥兒失去了活力,對于他來說失去了聽力就意味著畫家失去了眼睛,科學家失去了敏銳的觀察力!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沉睡和寂靜,終于,他沒有讓我們失望,他奏出了震撼人心的《命運交響曲》還有那輕柔如紗的《月光曲》!啊!他是當之無愧的音樂家!
一切的一切,看似如此平靜,可沒有那一件事不是驚天動地的,所以只要我們堅信,只要有著努力的信念,有著拼搏的動力,我們就是上帝,能夠主宰著自己的命運,哪怕是在逆境中,我們也只會愈戰愈勇,做那世上永不言敗的英雄! 他向著自己認為對的方向前進,用那犀利的眼睛洞察著社會的低層,用心去感知這人世間的冷暖,用筆記錄著自己所體會的一切!他就是列夫——托爾斯泰!出身高貴的皇族,本也該是一個傲慢與偏見于一身的皇族子弟,本該瞧不起那些生活在最底層的人民,可他偏偏獨斷專行,與一般世俗子弟不同,選擇了離家探尋著社會背后的陰暗面,這是為什么?因為他有著一顆高尚純潔的心,生活在奢華的大家族中,他沒有勾心斗角強奪家產,也沒有被金錢名利所污濁,而是和那些貧苦人們一樣的生活,所到之處,他的筆墨就浸染到何處!對于自己他也毫不留情,深深地剖析自己,他痛苦揪心的模樣,牽扯著我們的心扉!他的文字最打動我們,因為那是用血淚筑成的堡壘!是像生命一樣生生不息,又用排山倒海的方式怒吼咆哮著,他的人生為我們帶來了不少傳奇色彩!
原來他不是固執,而是執著于自己的信念,他的心中沒有起點終點,有的只是主宰著自己的命運,做自己想做的!
讀《名人傳》有感15
俗話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寒假中,我看了許多有意義的書籍,如:《簡愛》,《名人傳》,《環球發明》……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名人傳》。
《名人傳》這本書講述了許多對世界有貢獻的名人。看了這本書,我體味出一個道理:有些事如果認真去做,可能難事就會變成易事;如果不去做,易事也可能變成難事。縱觀歷史上的許多有重大成就的名人都是能夠正確對待這一問題的。
例如,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他是近代力學,光學,天文學的奠基人。也許你認為他從小一定是聰慧超群的神童吧?其實不然,牛頓小時候并不聰明,智力遲鈍,呆頭呆腦的,曾經還留過級,被老師認為是不可造就的人。但牛頓并不因此而自暴自棄,他以堅強的意志,驚人的毅力勤勤懇懇地做科學研究。正如他自己所說的:“別人用一倍時間做一件事,我就用十倍時間去做。”終于成為了舉世矚目的大物理學家。
我國的大畫家齊白石,他的畫之所以能夠聞名海內外,和他一生辛勤地練畫是分不開的'。正如他在一首詩中所說的:“苦把時光挽畫禪,功夫深處見自然。”
這樣的事例舉不勝舉,如:愛迪生,愛因斯坦,李時珍,居里夫人……他們都是如此,可見與其不做,還不如認真地做好啊!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生活在養尊處優的環境中,成才的條件總比別人好,雖然他們也想到過事業,但往往缺乏認真做的行為而功虧一簣。反道有些人雖然條件差一點,卻能夠持之以恒的去作,終于在逆境中發奮成材。我覺得像他們這種人,長大才有出息,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在我們的學習中,應該大力提倡去認真做好每一件事,一切從我做器,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作文
【讀《名人傳》有感】相關文章:
讀《名人傳》有感01-06
讀名人傳有感01-09
讀《名人傳》有感02-19
初中讀《名人傳》有感10-06
讀《名人傳》有感(優)10-15
讀《名人傳》有感(推薦)12-13
讀《名人傳》有感【精華】11-27
(精品)讀《名人傳》有感09-16
[熱]讀《名人傳》有感02-28
(優)讀《名人傳》有感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