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傅雷家書讀后感范文1
《傅雷家書》是我最為欣賞的一本書。傅雷寫給兒子的不僅僅是家書,而是一個個人生哲理。他對傅聰的人生之路起了很大的作用。傅聰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漸漸懂得了愛,以實際行動回報了父母,這使我十分的感動。
這本書主要是傅雷告訴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藝術,以及如何對待生活等問題。他叫兒子要做一個謙虛謹慎的人,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對兒子進取的引導。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花錢。事無巨細,無不關懷備至,并且他敢于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他無疑是兒子的良師益友。
當孩子對父母的依靠性太大或者父母對孩子溺愛時都會產生一種對孩子成長不利的因素,僅有像傅雷那樣積極與孩子溝通,及時發現問題,找出問題,才能成為一名理智的父母。
“一個人對人民的服務不必須要站在大會上講演或者做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隨時隨地的點點滴滴的把自己明白的,想到的告訴大家,無形中就是替國家播種、施肥、墾殖。”這是傅雷在給兒子家書中的一段話。在《傅雷家書》中我看到了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教誨,字里行間,流露出傅雷對傅聰強烈的父愛。這種愛使人震撼,使我對傅雷愛子教子的精神所深深打動。
在書中我們不光看到了一個對兒子親切關愛的父親,同時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長。他用音樂譯注和兒子溝通交流,他把對祖國的發自內心的關切之情,以及對祖國的熱愛同樣流露給學生,傅雷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和精力,在對祖國社會人類盡自己的職責。
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誡兒子:“人總得常常強迫自我,不強迫就解決不了問題。最基本的就是抓緊時間”,“最是要科學化、要徹底”,“在外面世界切勿難為情,被人家隨便多留,才能不打亂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習慣,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識和性情”。我覺得就是我們生活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說道那里,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然不是像傅雷那樣的偉人可是他們給我的愛卻并不比傅雷給傅聰的愛要少,他們事事為我著想,為我研究,他們雖然不能講出許許多多為人處事的大道理來,可是,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
父愛如山,雄偉壯觀,母愛如水,柔情萬里。我們應當理解父母并加強自身素質,逐步與父母建立友好關系,讓他們理解你,做一個稱職的孩子。
書中時時給人深刻的教誨,處處閃耀著智慧的光芒,不僅僅如此,從書中我還感到家長的用心良苦和他們給予我們的崇高的愛,正如傅雷在書中對兒子說:“孩子,我從你身上得到的教訓,恐怕不比你從我這兒得到的少。尤其是最近三年來,你不知使我對人生多增了幾分深刻的體驗,我從與你相處的過程中學到了忍耐,學到了把感情升華!”所以《傅雷家書》拉近了父母與我們的距離,讓我們互相理解,互相體諒,親情溢于言表,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和啟迪。
傅雷家書讀后感范文2
大海茫茫,歲月悠悠,遙遙萬里的兩地之間,一封封家書聯結著父子倆熾熱而又相吸的心。若干年后的今天,閱這頁頁家書,感傅雷與傅聰這世間最溫情的談話,與他們共同體驗書信的浪漫,亦品他們銘心的父子情誼,我,漸漸地觸碰到了些許所謂的人生啟悟。
“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
信中曾這樣寫道。我謂人這一輩子,本就是場枯燥而漫長的修行。有人修身,有人養性,無不在扮演著苦行僧,竭盡一生向不勝之寒的高處攀爬。而在傅雷的教誨中,傅聰得到的不僅僅是攀登巔峰的經驗,更是來自父親言語間流露的往上爬的支持與鼓舞,以及一顆登上巔峰后波瀾不驚的內心。
蘇軾曾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傅聰在父親傅雷的要求下每天花費11小時練琴,與琴促膝長談,就連酷暑時節衣褲濕透都不曾休憩。傅聰以自己的堅忍之志來打磨琴技,無償地“消耗”青春。他用無盡的汗與淚換來了掌聲嘩然的“全劇終”,傅聰,這個享譽世界的名字,深深印在了歷史中,他以一名優秀鋼琴家的身份創造出的成就在國際藝術長河中流淌,涓涓不息。
“誰將聲震天地,必長久深自緘默;誰終將點燃閃電,必長久如云漂泊。”
這是尼采對后人的`勸誡與激勵。基于此,我深信:瀟灑自在換不來累累碩果,兢兢業業方成就姹紫嫣紅。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也非一足之力也。正是有了父親所給的“磨難”,才致使兒子傅聰能一步步向一位德才兼備的藝術家邁進。
大器之成,終有待雕琢。有人對幼童的教育,主張任其自然而因勢利導,因此像傅雷那樣的嚴格施教,對其來說未免有些殘酷。“倘有天分,則成為第一流的藝術家;倘無天分,寧可做別的工作。”這是傅雷的人才觀,在這番人才觀下,仿佛他給兒子系下的所有“痛苦之結”都可迎刃而解。這所做的一切,都只是為了讓兒子成為一流的藝術家:這不過是一位父親對孩子的一份充滿希望的愛。
不過,在兒子成功之后,傅雷對他的教導也并未止于此——他提醒傅聰要常懷赤子之心,并用求索的心態來追求真理。因為他知道,凡卓凡超越者,必先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學得會自己面對孤獨。
“赤子孤獨了,就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
正是因為有他悉心的教導,傅聰才能夠于浮華世事中,沉下心來,窺探自我的心靈之窗。
傅雷將拳拳愛子之心融入文字,以一封封熾熱的家書塑造了兒子的靈魂。傅聰的一切成就,必定離不開這位偉大的父親!
辛酸無疑是淚水的一味陳藥,這一味又使人生百般豐富,它讓我們的內心變得堅強,鑄就了一股韌勁。我們這一生,荊棘叢生,唯有奮斗,嘗試沖破一切苦難的囹圄,擦干淚水,方能覓到這甘甜的酒漿。唯有庸碌的人,他的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這跨越大洲的家書,賦予了文字太多的情感,傳遞了無限的能量,鼓舞了多少成就斐然的藝術家,又啟悟了多少輩人才乃至平凡者!
傅雷家書讀后感范文3
一個人的素養往往從簡單的字里行間就能看出,從《傅雷家書》中,我們驚嘆于一個文學藝術翻譯家竟有淵博的知識和深厚的造詣,以及他對子女無微不至的關懷。
一九五四年傅聰赴波蘭學習鋼琴,出國后他與老爸傅雷的聯系就是書信間的往來。通過這些書信,傅雷萬里之外殷切地注視著聰的每一次心臟的律動,設身處地預想著聰在要走去的道路上會遇到的各種可能的情景,設計著如何教育離家的兒子。
兒子出國后不久,傅雷陷入了沉思,便回憶起小時侯對傅聰十分嚴格的施教,的確是太狠了,他后悔“可憐過了四十五歲,父性才真正覺醒”,“而正在愛的最深切的關頭,偏偏來了別離”。信中傅雷向兒子道歉:“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再嚴格的管教也無須跪著磕頭似地道歉,歸根結底還是老爸對兒子的愛。看了這三封信想必兒子更激起了對過去的惡魔如今的天使的復雜的感情,有恨卻早已被愛所掩蓋。從此就一定會刻苦學琴,別辜負了父母的愛和自己的夢。
后來,兒子的艱辛付出有了回報,各地的樂團和交響樂隊紛紛邀請他參加音樂會。雖遠隔萬里,但兒子的演奏,老爸聆聽得透徹又全面,全面又真實。每次聽完兒子的演奏,千言萬語就全涌到了筆上。先是傅聰市三的告別會,他評價說:“效果甚好,就是低音部分模糊得很;琴聲太揚,象我第一天晚上到小禮堂空屋子里去聽的情形”。后是傅聰當年八月的音樂會,他推測說:“主要是先沒試琴,一上去聽見‘tone’大,已自嚇了一跳,‘touch’不平均,又嚇了一跳,‘pedal’不好,再嚇了一跳。這三個刺激是你二十日上臺緊張的最大原因。”傅雷不僅清楚地聽準琴聲,而且還明確地摸透心理。對兒子的成功缺誤盡不含糊不含雜地指在信中。分析這么認真,不像是有空塞耳機興口的一翻感憾,總的就是對兒子成才的信賴。傅雷的這些評價和指點,讓兒子在藝術的造詣上更上一層樓。次年二月的大賽,傅聰彈了個好的名次。
藝術外,傅雷信中還談及文學、禮儀、人生觀等各方面。文學上,他寫道:“《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小弦切切’一段,好比staccato,象琵琶的聲音極切;而‘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幾句,等于一個長的pause。‘銀瓶......水漿迸’兩句,又是突然的attack,聲勢雄壯”;禮儀上,他寫道:“對客氣的人,或是師長,或是老年人,說話時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使這種規矩成了習慣,一輩子都有好處”,道理上,他也寫道:“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
談文學,能看穿詩韻和琴的聯系;說禮儀,能教好基本的規矩;論道理,能說出起伏的實質,講什么傅雷都最透最明。雖是遠得很,教育始終不改變。傅雷不愧是當棒了老爸的!這本書最核心的是父愛給予的幫助和教育,其次才是話題內容。
《傅雷家書》確實是父子愛的結晶,是不作廣告的教育寶典。確實精彩!
【傅雷家書讀后感】相關文章:
傅雷家書的好句11-14
傅雷家書作文02-02
傅雷家書好句09-26
傅雷家書佳句02-21
傅雷家書好句摘抄04-29
關于傅雷家書好句12-06
《傅雷家書》好詞好句03-19
傅雷家書好詞好句04-25
《傅雷家書》教學反思10-22
傅雷家書教學反思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