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金融煉金術》讀書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金融煉金術》讀書心得 篇1
索羅斯是市場上少數做宏觀對沖的大師。這篇并非為概括《金融煉金術》主要內容而寫。主要是自己從投資角度做的有感而發。讀完之后,才知道強如索羅斯這樣頂級高手在預測上也常常犯錯。但這些誤判并沒有妨礙他的投資業績并最終在投資江湖聲名遠播。這種看似矛盾的現象促使自己思考,并最終形成這篇讀后感。
1.理解事件而非預測事件的能力
他對事件的預測結果并非十分出眾。索羅斯自己也承認,提前預測金融和經濟對他投資生涯的成功貢獻不大。對真實世界的預測,索羅斯不斷做出從未實現過的預言。在1985年9月以前,經常預報里根大循環的不可持續,即將出現蕭條。在1981年以來一直擔心銀行系統的崩潰。同時,他預計1986年的原油價格的暴跌可能會征收原油進口關稅以保護國內的生產商,可后來一直沒有動靜。他也曾預計日本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經濟的領導力最終也沒有發生。在這個過程中索羅斯在日本的頭寸遭受了巨大的損失。經過思考,他認識到了,日本已經輸給了新興的亞洲國家。日本在日元升值方面走的太遠了,引發的投機潮隨著日本經濟政策的調整而破滅。
但在理解事件發生的含義和重要性上索羅斯表現出了一定的與眾不同。其在事件發生之初就能理解其深刻含義的能力比較突出。索羅斯把它歸結為他理解事物的框架不同。他的框架就是眾所周知的反身性理論。反身性在經濟運行、股票市場、外匯市場都有各自的表現形式。反身性本質上是一種相互因果。在實體經濟運行中,反身性具體體現為繁榮/蕭條模型,核心驅動因素是信貸/抵押的擴張和收縮:信貸增加,資產價格上漲,抵押物的價格上漲,信貸進一步上漲。對于股票市場而言,其反身性主要體現股票市場的價格和股市的企業盈利上。如果股票市場或個股連續上漲,通常投資者對于企業的盈利預期也會變得樂觀起來,在真實數據到來以前,這種樂觀會進一步推動股市上漲。在部分特殊行業,企業并購比較重要。股價本身是企業并購融資的重要變量。股價的上漲通常會帶動企業并購活動的活躍,從而在未來短期實實在在的提升企業的經營數據,從而支撐股價繼續上漲。外匯市場上的反身性主要體現在外匯投機商對匯率未來的預期上。這一點和股票市場類似。外匯走強往往會提振外匯投機商的預期,從而進一步購買這一貨幣,進一步推升外匯。
索羅斯在外匯市場上掙取過非常豐厚的收益。在外匯市場的投資充分體現了索羅斯對世界政治經濟事件的理解能力。比如在里根時代,他用“里根大循環”來概括1982-1984年的全球政治經濟局勢。該循環的典型特征是:美聯儲加息抑制通脹、美國財政赤字不斷擴大為經濟融資。最終表現在資產價格上為:美元高企、美債收益率高企。他看到美元不斷創歷史新高后認為這種局面不可持續,并建立了看空美元,同時看多馬克和日元的倉位。該倉位之前一直是虧損的。直到1985年9月22日廣場協議召開之后,他把廣場協議召開看作是“歷史性事件”。廣場飯店發生的事情表明,自由浮動的匯率轉為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骯臟浮動)。骯臟浮動意味著美國為首的央行將直接干預美元匯率,強迫美元貶值,馬克和日元升值。所以在廣場協議召開后,他之前的貨幣頭寸給他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豐厚利潤,并且他還進一步加大類似的頭寸。
他自己1985年9月28日在《金融煉金術》中驕傲的寫道:“我總算能將外匯頭寸保存至今,幸免于難。上周日五國集團財長會議之后,我掙到了平生最大的一筆。接著我全力以赴,在周日晚間繼續購入日元,其后在上升的市場上不動如山。”
2.假說性的預判
預測的失敗并沒有妨礙索羅斯成為一代投資大師。那投資上的成功與預測中的失敗,這二者怎么可能協調起來呢?這可能是我們需要深入分析和理解的地方。
關于對事情進展預測的失敗,索羅斯也提到了一些原因,比如可能在某些時期適合反身性的理論框架發揮作用,有些時期則不能。索羅斯取得的成功主因在于,投資不是一個科學實驗。因為科學實驗的結果和是否開展實驗無關,也不會是時斷時續,在某個時間段有用,在某個時間段無用。科學實驗是逼近真理,而金融投資則是達到所期望的目標狀態。所以索羅斯把他的反身性命名為煉金術。煉金術的目標是操作上的成功和準確預判真實世界的走勢還不完全一樣。在股票市場投資除了要理解真實世界的規律還要去感受市場的主流預期。有時候這個預期是錯的,而精明的投資者是能從這種主流預期中獲利。在主流預期落空之前落袋為安。從這個角度來看,索羅斯說市場總是錯的也就有其道理了。這一點索羅斯也承認。反身性方法論應用在金融市場,比在現實世界中要成功得多。原因很明顯,金融市場本身作為現實世界運行機制的預測者,其功能并不完善。實際發生的過程總要同普通的預期有差異。索羅斯提醒讀者,金融市場的成功的秘訣在于具備能夠預見普遍心理預期的超凡能力,至于對現實世界的精確預言則并非必要。20xx年一季度的中國股市就是個典型例子。市場對中國經濟企穩的預期越來越濃厚,股票市場也不斷上升,而后經濟數據顯示這種預期是錯誤的。在金融領域,即使不掌握科學知識也一樣有可能操作上的成功,而這一點在自然科學領域是不可能實現的。
3.索羅斯的交易框架: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索羅斯是如何基于上述理念進行投資呢?用胡適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來概括也許比較貼切。索羅斯并不是趨勢投資方法也不是價值派。他會利用投資者的預期和價值觀并試圖從中獲利。索羅斯通常的做法是,在給出金融市場的走勢的判斷時,極少給出確定性的。對于事件進程的理解和預測上,索羅斯會建立一些嘗試下的假設,這些假設的可信度并不高。但這些假設很多時候都是非常大膽的.。比如他用“里根大循環”來概括里根第一任期。用“百年不遇的牛市”來展望里根第二個任期的股票市場。但假設歸假設倉位歸倉位,倉位的選擇則十分謹慎。這就是“小心求證“的一面。偶爾,他會建立某種程度的信心,此時他可能會加大倉位,每當這種時候,報酬總是極其豐厚的。但即使這種情況,也有潛在風險,事件的進程可能并不吻合他的預期。比如他預言,關于“里根大循環”之后就是大蕭條最終沒有發生。他強調這種嘗試性的假設或者預言雖不能給出有效性的預言但是有助于隨時調整錯誤的預測。
與此同時,當出現一個競爭性的但也是試探性的假說,他也會在頭寸上有所體現。比如他認為未來一年股票市場會出現大牛市,在此假說下,自然會增加股票多頭的暴露。但隨著事情的進展,有一些風險因素可能會扼殺牛市,比如原油價格暴跌導致的通縮風險(80年代也許有可能)。這個時候他不會選擇把之前建立的股票多頭砍掉,而是反手建立一個空頭期貨合約。隨著時間的推移,某一方面的把握性越大則減掉一方的頭寸。這種做法在國內被叫做鎖倉。
索羅斯認為他這種給出假說然后去驗證的思維方式和金融市場本身很像:市場自身也在設計著各種各樣的假定并將它們付諸實際過程的考驗,那些通過了考驗的假說將進一步得到了增強,而那些不合格的則淘汰出局。反映到頭寸上就是頭寸的轉移。只要你精心構造的假說不要偏離市場太遠,你有潛力持續比市場優秀。
4.結論:風險還是勝率?
讀完《金融煉金術》之后思考這么一個問題:我們應該靠什么吃金融投資這口飯?靠預測經濟走勢比別人更準嗎?是提高自己在預測上的勝率還是提高預測上的風險?強如索羅斯這樣的牛人在預判經濟走勢上也屢犯錯誤。提高勝率這個方向發展似乎很難。從索羅斯試探性的假說、試探性的建倉。如果把握大則加大倉位,如果把握不大則輕倉或者鎖倉。這背后本質也是一種提高風險的投資交易框架。對的時候讓盈利大幅增長,錯的時候控制虧損,這應該就是投資成功的最佳表現。
《金融煉金術》讀書心得 篇2
終于看完了索羅斯的《金融煉金術》,確實略艱澀,看完時間也比預想有所推遲。
之前看過網上評論,說這不是一本純粹的金融類書籍,而是建議當成一本哲學書來看;同時也把這本書推崇的特別高大上。誠然,我承認索羅斯在金融操作上確實很厲害,我也曾一度把他的股票操作當成今生追趕的目標,但在我看來,《金融煉金術》這本書的講述非常混雜,索羅斯應當是把它當作思想日志來寫了。
書的開端講了作者的主要思想——反身性,說白了就是一種萬事萬物都互相聯系互相影響誰都離不開誰的思想,因導致果,果同時影響因,批判了當時科學界把事物的因與果割裂開來的思想,主張社會科學應該用不同于自然科學的方法論來做研究。之后作者分別就股票市場、外匯市場、信貸管制三方面中的事物相互聯系及相互影響性做了闡述,論證了反身性的觀點。
其實這一點在中國古代哲學中也有體現,諸如老子的“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又如陰陽五行學說里的“萬物相生相克,無下則無上,無低則無高,無苦則無甜”。其實無論哪個國家,哪個年代的人,很多事情背后的道理都是相通的,最復雜的事情往往蘊含著最簡單的道理,而往往最簡單的道理也能解決最復雜的問題。大道至簡,大人至純,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這是全書的第一部分,也是作者的一生思想集大成。
之后作者按時間順序就當時的國際債務、國際貸款、里根總統時期的“大循環”政策表達了自己看法,也是之前的這一系列事件及政策導致了銀行的演進與變革,及后面公司的大兼并潮。
第三部分講述了作者在1985—1986年之間的金融操作及心路歷程,為什么這樣操作能賺錢,那樣操作因為疏忽了什么因素而賠錢。總之,市場永遠是對的,并且在金融操作中,人永遠都在跟自身的貪婪與恐懼作斗爭。
第四部分講了作者對上一部分操作的總結與回顧,及反身性作為一種社會科學的尷尬與窘境。 最后作者講述了1987年之后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及引起的變革,并對未來的世界經濟金融狀況做了一個展望。
合上書本,腦海中浮現了愛因斯坦那張經典的吐舌頭的.照片,全書仿佛是一位很嚴謹但又很怪趣的老人在向你娓娓道來他的思想、他對身邊世界的看法。
看過邁爾斯布里格斯類型指標(MBTI)測試,索羅斯應該是INTP型。內向、思維遠大開闊,思考深刻、思維發散。惟其如此,他才能預見英鎊、墨西哥比索、泰銖兌美元匯率即將暴跌而放手一搏,順應趨勢成功狙擊。 而他在書中所流露出的對自己觀點的倔強堅持與驕傲與當今美國總統特朗普倒也很像,都是內心深深堅持自己想法的人。
至于書中所提到的一些經濟理論及網友所說的每讀一遍驚嘆更加深一層的境界,也許我的金融經濟知識還有些許欠缺,留待日后再翻閱吧。
《金融煉金術》讀書心得 篇3
本周讀了兩本書,第一本是梁恒寫的《與索羅斯一起走過的日子》,這本書記載了他和索羅斯20年的珍貴友情,這本書是碰巧接觸到的,于是就有了看第二本的欲望;第二本是索羅斯寫的《金融煉金術》,這本書一開始我不敢讀,因為很多人評價是哲學書,一般人看不懂。
索羅斯沒有用精確的數字,更多的是用很宏觀的視角去看待世界,其中貿易逆差、利率、匯率、經濟、美元指數等都變成了變量,并且組合成了一些公式,索羅斯用變量的方式去解讀里根時代的繁榮,國際的借貸等宏觀事情,難怪書名叫做煉金術,索羅斯是在實驗自己的理論。
這次讀后感談談一個非常宏觀的主題,也就是索羅斯書中的第七章:“里根大循環”。這是一個循環促進了美國的繁榮的循環,它犧牲了債務,但其他的一切都是良性循環,生生不息,為美國的80年代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現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崇拜的人中里根肯定算一位了,他經常提到里根是偉大的總統,他希望美國像里根時代那樣強大。索羅斯的書中就詳細解釋了里根時代的繁榮大循環。
索羅斯對里根繁榮的理解:里根上任后第一個預算方案是減稅并且增加國防支出,這兩件事情會造成政府大量的資金流失,所以里根選擇了最小阻力方案,就是借債,結果就是龐大的預算赤字。美聯儲當時的政策是貨幣的供應非常嚴格,所以美國借了這么多債務,直接導致世界其他國家幾乎借不到錢,這產生了1982年的國際債務危機。為了應對國際債務危機,美聯儲1982年降低了利率,放松了貨幣供應,美國預算赤字迅速增長,市場錢多了便不再像以前那么壓抑,經濟起飛了。壓抑久了之后的釋放,市場當時處于需求非常旺盛的開端,這么旺盛的需求導致了利率再次被拉高,銀行大膽爭取存款,金融資產的回報率非常高,外國資本被吸引過來了,部分是因為金融資產高回報率的誘惑,部分也是由于里根總統所激發的信心。美元強勁,強勢的美元再加上正值利率分別促進了持美元的不可阻擋的熱潮。強勢的美元吸引了進口,而進口又起到了滿足過熱需求、平抑物價水平的作用。一個自我強化的過程開始形成:強有力的經濟、強勢的.貨幣、龐大的預算赤字、巨額的貿易逆差相互加強,共同創造了無通貨膨脹下的經濟增長。
一般來說,保持美元強勢會造成貿易逆差加大,貿易赤字會更大,但是里根不care并表示那就借債嘛,借債會導致政府財政赤字加大。貿易逆差加大一般來說需要美元貶值才可以解決,但是里根選擇了“增長的預算赤字增長的貿易逆差”,并選擇保持美元繼續強勢下去。美元的強勢導致其他國家賺了美元之后也會追捧美元資產,美元繼續回流入美國,其實轉了一個圈錢還是回到了美國。當時歐洲抱怨美元太強勢,歐洲始終不清楚這動機何在,而美國行政當局則漠然置之。
但是最終,償債的負擔增長注定會破壞大循環所依賴的基本關系,到時候,償債負擔太高會導致利率的下降,利率下降會導致投機資本的逃逸,這時候再加上貿易逆差就會引發災難性的美元崩潰。大循環持續時間越長,美元攀升得越高,那么下跌的危險就越大。
美國負很多債其實不是大事,因為美元是世界貨幣,巴菲特今年都公開說了:“歷史上負債/GDP比現在高得多的時候都沒事,現在這點算啥呀…”,中國人特喜歡說美國20萬億這么多債務,是不是快完蛋了,我只想評價一句,真想多了。
索羅斯認為“堅挺的美元和較高的實際利率注定要超過預算赤字的刺激作用,注定要削弱美國的經濟”,到了1985年,美國的貿易赤字以驚人速度增長,高估的美元進一步阻礙了美國的出口,而廉價的日本進口商品和服務沖擊威脅著美國的國內企業。索羅斯覺察到新的盛衰序列即將拉開帷幕。
1985年8月,索羅斯開始堅持寫投資日志,記載制定投資決策背后的思考,索羅斯將其稱為“實時實驗”,他試圖解答帝國循環能持續多久。他將日志看作是對自己預測金融市場的能力的測試,也是檢驗自己理論的好機會。索羅斯在1985年8月到1986年11月之間的看法和投資策略都被詳細記錄了下來。后來,這本日志出現在索羅斯1987年的《金融煉金術》一書中。
1985年9月,迎來了索羅斯的第一次大測試。1985年9月6號,索羅斯認為德國馬克和日元會上漲。但是當時,這兩種貨幣一直在下降。索羅斯也開始懷疑自己的帝國循環理論。他在馬克和日元上都是多頭持倉,總價值達到了7億美元,比量子基金的總資產價值還要多。盡管索羅斯已經虧了一些錢,但他仍然有信心,事實會證明他是正確的,于是他加倉到8億美元,比基金的價值多出2億美元。
到了1985年9月22日,索羅斯的設想開始變成了現實。新任的美國財政部部長詹姆斯·貝克(JamesBaker)決定讓美元貶值,因為美國人開始要求保護國內的企業。貝克與法國、德國、日本和英國,即俗稱的“五國集團”的財政部長在紐約廣場酒店會晤,索羅斯聽說了這次部長的會面,很快就意識到財政部長要做什么,他連夜買入數百萬日元。
財長們的確做出決定,讓美元貶值,達成了《廣場協議》(PlazaAgreement)。根據協議,要“通過更加緊密的合作”來“有序地對非美元貨幣進行估價”。這意味著中央銀行現在有義務貶值美元。
協議簽訂后的第一天,美元對日元下跌4.3%,從1美元兌239日元下跌到222.5日元,創下有史以來的單日最大跌幅。索羅斯很高興,因為一夜之間他凈賺了4000萬美元。索羅斯公司的基金經理拉斐爾那天早上看見索羅斯就說:“干得太棒了!我太佩服你了。”索羅斯繼續買入日元。在1985年9月28日的日志中,索羅斯將這一擊稱為“一生的暴利,上周的利潤不但彌補了過去4年在貨幣交易上的所有損失,并且還有贏利”。這次投資一時被傳為佳話。斯坦利·德魯肯米勒1988年開始為索羅斯工作,他回憶起當時的情景:1985年的秋天,其他的交易者紛紛效仿索羅斯買入日元,那天早晨日元開盤就達到800點的高位,他們賺錢了,如此迅速地賺這么多錢,讓他們激動不已。
然而,索羅斯卻在關注著更大的問題。“據稱索羅斯沖出房間,告訴其他交易員不要再拋售日元了,他會買入他們的倉位,政府剛剛告知他,美元明年還要貶值,那么為什么他不再貪婪一些,買入更多的日元呢?”接下來的6個星期,中央銀行繼續壓低美元。到了10月末,美元已經下跌了13%,1美元兌205日元。到了1986年9月,又下降到153日元。外幣兌美元平均升值24%~28%。
美元從1985年廣場協議后開始貶值,到1987年10月下跌最為迅猛,10月份也誕生了1987年美國股災,因為大量資本撤資了。
索羅斯在股災中由于高杠桿損失慘重,但是他迅速止損,保留實力,之后立馬做空美元,1987年他的基金仍然漲了14.1%。
1988年美元才開始轉升勢。
里根大循環從1985年9月開始伴隨著美元貶值無法繼續。1995年開始,新任總統克林頓的政策是盡量不負債,他傾向緊縮的財政政策,所以美國從1995-20xx之間負債幾乎無增長,并且實現了財政連續三年的盈余,克林頓的政策為美元提振,美元從1995年到20xx年之間持續升值,這段時間苦了日本,大量資本撤出日本,日本邁向了失落的十年。
經濟學有句話叫做“世界的經濟周期其實就是美元周期”,其實在索羅斯的實驗室中,美元強弱只是一個變量,還有很多變量組合在一起,會創造出不同的盛衰序列,沿著序列走,就能無堅不摧。
我們再分析下20xx-2008年這一波美元的下跌潮,這段時間美股很平淡,幾乎沒有漲。但是美國的房地產卻氣勢洶洶漲個不停,低利率促進了美元走弱,市場上熱錢太多了。20xx年利率開始上漲,美元開始升值,導致很多次貸的利息升高很多,很多人沒法還債了,直接導致了地產泡沫的崩潰。
最后,大膽猜測下特朗普的政策,特朗普是里根的崇拜者,他上任后實行減稅、提高軍費預算,并且提高政府負債,這和里根的政策幾乎吻合。特朗普是否也想實現一次繁榮的大循環呢?
20xx-2018年特朗普上任以來,美元一直在跌,其實20xx年初之前美股就呈現出了漲不動的態勢。但是特朗普宣布的減稅確實提振了經濟,就算美元跌了資本也回流到美元本土。
從20xx年4月開始,美元走了一波升浪,可以看到美元指數和之前高點相比還很低。如果美元真的繼續走強的話,國際資本一定會追逐美元資產,可能和里根時代一樣,強有力的經濟、強勢的貨幣、龐大的預算赤字、巨額的貿易逆差相互加強,共同創造了無通貨膨脹下的經濟增長。
那時候特朗普就不會被稱為弱智了…
《金融煉金術》讀書心得 篇4
索羅斯在《金融煉金術》一書中致力于闡述他自己的理論:反身性理論。
索羅斯認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存在著根本的區別。自然現象屬于一個世界,科學家的陳述屬于另一個世界。自然現象可以充當獨立的客觀標準,科學則賴此判斷其陳述的真理性或有效性。但在社會科學中,不存在這樣的客觀標準。由此他提出了自己的反身性理論:由于不完備理解的問題,事件的參與者會形成固有偏見,他們根據這個固有偏見作出的決策會影響事件本身的發展進程。事件的參與者與事件本身構成一種被索羅斯稱為的反身性關系。在這里,不會有均衡的結果,只有一個永無止期的變化過程。
反身性理論的確更符合人們的常識。書中還有個非常有趣的“悖論”。索羅斯寫道:“跨越國境的國際資本轉移深受歡迎,應予鼓勵,但投機資本的運動具有累積不穩定的危害,有必要建立一個令投機行為無利可圖的體系。”眾所周知索羅斯是管理投機資本最出色的基金管理人,但他竟然主張完全遏制投機行為,真是頗為奇怪。只有索羅斯深知我們現在金融體制的缺陷,這才使他成為最出色的投資家。
金融市場的復雜性超出人們的一般想象,它可能接受參與者某種思想的影響,但事實或結果在多數情況下決不是參與者的想當然。其中的關鍵是,思想也必須接受事態的影響,而且在相互影響中推進。
在均衡和趨勢面前,傳統經濟學家否定趨勢的存在及意義,而金融投機家則相反。大凡金融投機家以追逐趨勢為投機手段,在預期趨勢來臨和追逐趨勢過程中獲取利潤。均衡概念意寓市場是即時靜止的和終于靜止的,而趨勢概念或不均衡概念則意寓市場是運動的`,運動是市場的本質。
索羅斯金融理念在兩個方面顯示出它應有的價值。一個方面是提出市場本質上不均衡、不穩定的觀點,從而有別于傳統經濟學,指出它與傳統經濟學關于市場的區別是事實與幻想的區別,金融投機家對市場的研究著眼于認為市場的現實是什么,并根據趨利避害原理對現實加以運用。另一方面,在理論上解釋了價格趨勢運動的過程和原因,從而解決了市場真正底和頂的意義。前者對是否存在干預市場的可能提供了新思路,后者對投資者如何分析市場、如何提高投機績效提供了幫助。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索羅斯的分析法屬于一種創新的分析方法。
【《金融煉金術》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心得體會煉金術士讀后感范文10-23
金融實習心得體會05-30
金融實習報告09-16
金融的實習報告10-14
金融團隊口號02-14
金融投資口號03-13
金融的實習報告05-23
金融品牌口號12-09
金融宣傳口號02-09
金融宣傳標語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