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傅雷家書》優秀的讀書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傅雷家書》優秀的讀書心得1
傅雷對于兒子的失敗,并未加以責罵或訓斥,反而祝賀兒子又積累了一次失敗的經驗,并教導兒子如何面對和克服失敗。這種循循善誘的教育方式并非所有家長都能做到。在生活中遭遇挫折其實并不算壞事,關鍵在于能否在挫折之后重新站起來。這樣一來,便擁有了寶貴的經驗,離成功也更近了一步。每個人的成就背后都有艱辛,只要能夠戰勝這些困難,就能獲得成功。
傅雷對兒子講話,時而像一位語重心長的長輩,叮囑孩子如何處理各種事務,這里擔心,那里擔憂;時而又像一位貼心的朋友,在孩子遇到困難時給予鼓勵、傾聽心聲、提供安慰,幫助他們排解煩惱。作為家長,教育孩子需講究方法,大道理人人都明白,但孩子們更需要的是些許安慰,因為這安慰能夠增強他們的意志力,使他們變得更加獨立自主。
一般家長,為了鼓勵孩子,并讓孩子以自己為榜樣,有時會把孩子說得無比偉大。然而,這樣做其實并不好,因為一旦孩子發現父母在說謊,就會失去對父母的信任,甚至不服從管教。傅雷將自己的兒時不用功經歷毫無保留地告訴兒子,只是為了鼓勵兒子不必為俄語成績不佳而煩惱。傅雷并不希望兒子以他為榜樣,他對待兒子如同對待老朋友般坦誠相待,毫無隱瞞。傅雷這種與兒子相處的方式,即使在普通朋友之間也難以做到。
雖然傅雷待兒子如朋友,但在兒子犯有原則性錯誤時,哪怕是很小的一個細節,也會立即糾正。人的儀表儀容非常重要,人們的第一印象往往由此形成。行為習慣同樣重要,良好的'行為會給人留下美好印象,而不文明或不合習俗的行為則會讓人感到不悅,特別是對師長和長輩。只有行為得體,他們才會樂于傳授知識。良好的行為習慣能夠讓人受益終生。
傅雷并未對兒子的成功過多贊譽,而是耐心地教導他注意生活中的細節,以防養成不良的習慣。對于兒子已明白的道理,傅雷則簡短地說一句“你是對的”。節約是一種傳統美德,但現在很多人不懂得節約,尤其是那些暴發戶。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分散精力往往一事無成。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問題,有預見性地處理生活,才能防患于未然,從而擁有高質量的生活。
《傅雷家書》優秀的讀書心得2
初聞《傅雷家書》其名是在老師的必讀書目之中,所以我只好無可奈何地拿起這么一本書。認真閱讀之后,我才懂得了這其中的神秘,比如藝術修養,人生道理和餐桌禮儀。
傅雷教授兒子在餐桌上禮儀的片段令我印象最深。“在飯桌上,兩手不拿刀叉時,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擱在自己腿上或膝蓋上。你只要留心別的有教養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盤上,叮叮當當的'!”
這段話是傅雷告知兒子學習不僅僅在音樂方面,還要在禮節方面多加留意。傅雷從生活細節上教育其子,可見對其子的愛與殷殷期望。傅雷在國外生活,傅雷教授其西方的餐桌禮儀,反映了傅雷對傅聰無微不至的關懷。
看到這里,我不禁想起了母親對我餐桌禮儀的教育。她時常說:“跟許多人一起吃飯的時候,我們不能隨便入座,而是讓年齡大的或者是主座的人先入座,待他們入座我們再入座。而且碗筷要輕放用碗筷或杯子時要記得輕拿輕放,不要發出很大的撞擊聲,不能打攪別人用餐。還有吃東西是不要發出聲音,小口小口地吃,不要塞得滿嘴都是,覺得有油漬或湯漬時要準時擦掉,不要被人看到不衛生的一面。”這是母親時常提示的,也是我始終牢記的。
良好的餐桌禮儀不僅是對社交禮儀的了解,也是對別人的敬重。孩子們并不是生來就懂得餐桌禮儀,他們需要父母的教育,這并不是一個簡潔的任務,需要父母的不斷提示以及不斷強調所養成的一個好習慣。
《傅雷家書》優秀的讀書心得3
《傅雷家書》中講的都是各種平常小事,但這些瑣事卻常常以小見大,體現出相同的深刻道理。
書信中傅雷談起有人翻譯了一篇羅曼羅蘭的童年回憶請他校閱,傅雷評價道:“他原來文字修養很好,但譯的經驗太少,根本體會不到原作的風格、節奏。”
這不禁讓我想到:什么是原作的風格和節奏?從我看過的文學作品來看,明顯可以體驗到不同的風格:有的明白如話,有的一股方言的氣味撲面而來,有的在簡單的故事背后隱藏著深刻的道理讓人細細咀嚼。這些不同的風格,可能與作者的.寫作背景、語言特點和寫作水平有關。再說“節奏”,也就是傅雷說的“長句、短句”。一般情況下,長句、短句、整句和散句都要搭配得當,可是有時在人物的語言描寫中運用連續的長句,反而可以起到突出人物說話啰嗦、使人聽了厭倦的作用。因此,一個好的翻譯作品,不光要翻譯準確,還應該能忠實地再現這些風格和節奏。
書中傅聰回信中聊起了彈琴:“彈貝多芬必須有火熱的情感,同時又要有冰冷的理智壓住,第一章尤其難,節奏變化極多,但不能顯得散漫,熱情、輕靈、嫵媚,一點不能缺少深刻與沉著。”
這里我感覺傅聰已經潛移默化地受到了傅雷的影響,并將翻譯中的道理不知不覺地應用到了彈琴中。
確實,音樂也是有感情、有風格的:有的如冰中燃火,有的在放蕩中控制著另般風情。音樂同樣有極強的節奏:或許是按照曲譜上的機械的節拍,或許是演奏者表現出的輕巧、急促,或許是聽眾的心隨之上下起伏的變化。一個優秀的演奏者,要能把原作者的想法都詮釋出來。
傅聰所聊的的彈琴感悟與傅雷所說的翻譯,雖然在家書中不同的部分,其中的道理卻一脈相承:彈琴與翻譯都需要將作品原本的情感表達出來,否則不就相當于把原汁原味的“水果”改造成了一杯“果汁”了嗎?或許果汁也有人喜歡,但它代替不了水果。
我不禁又想到最近在看的《紅樓夢》。這本經典名著被拍攝了很多版本,但人們最喜歡的仍舊是87版的電視劇,為什么呢?原來在拍攝之前整個劇組集中學習了幾個月,研究原著、聽紅學家講課、學習琴棋書畫古代生活習俗,和書中的人物“談戀愛”。通過這樣的苦功,87版紅樓夢最忠實地再現了原著的風格與思想,也經受住了歷史的檢驗。
如果水果本身已經夠好吃了,我們可以把它做成果粒色拉,但別做成加了香精的果汁。讀《傅雷家書》,書里書外點點滴滴我都感觸到這個道理。
《傅雷家書》優秀的讀書心得4
謙虛是非常重要的,要懂得在適當的時候展現謙虛,因為這才是智者的風范。許多人一旦取得了一些小成就或擁有某些特長,便喜歡四處炫耀。這體現了人的天性,這也是我在《傅雷家書》中領悟到的道理。
謙虛是一種高尚的品質,唯有具備這種品質的人,才能在成長道路上走得更遠。傅聰每次上課都有所收獲,漸漸地他發現老師有時會令他感到困惑。即使老師犯錯,他也需稍作忍耐,不立即指出。這不僅是對老師的尊重,也是自身謙虛的表現。老師一旦發現自己講錯了,便會立刻糾正。
驕傲使人落后,就比如說秦朝時期的白起,白起身為秦國的大將是一個愛兵如子,文韜武略,樣樣精通的人。他用兵,善于分析敵我形勢,然后采取正確的戰略,戰術方針對敵人發起進攻。所到之處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令人聞風喪膽。白起是秦國有史以來最威名顯赫載他“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他一生征戰37年,未嘗一敗,打得六國無人敢掛帥迎敵,為秦國的統一大業立下不世之功。白起將軍有著赫赫戰功,課時到最后卻落下自刎的下場,看著了這本書我就一直在思考為什么他會這樣?仔細想來,其實白起的死于他自己的`性情有關。他雖然能文能武,戰功赫赫,但是他很不謙虛,不尊重上級,不尊重秦王,他多次直接拒絕賞識自己的昭王,之前至少三次親自請這位將軍出馬,而他堅決稱病不出。大敵當前,國軍國命無效;他遨自己的同僚,他飛揚跋扈,喜歡炫耀,所以引起別人的不滿,最后被逼得自刎。
白起給我的教訓是謙虛的人才會永久輝煌,《傅雷家書》中有許多名言警句,他啟示著我。
《傅雷家書》優秀的讀書心得5
《傅雷家書》由傅家的185封家書匯編而成,這些書信是對中華優良道德的詮釋。大部分內容是傅雷及其夫人寫給身在大洋彼岸的兒子傅聰的信件。傅雷以自己的方式培養了兩位杰出人才,一位是著名的鋼琴家,另一位則是知名的英語教師。
每個人都擁有生身父母,大多感受過父母的慈愛與教誨。而傅雷夫婦的這種關愛,體現在字里行間之中。
父親傅雷是一位睿智、博學且正直的學者,年輕時甚至有些暴躁,極具個性。他在給兒子的信中,大多在教導兒子如何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強調先學會做人,然后才能在社會上立足。這體現了他作為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
在閱讀傅雷與傅聰的家書時,我得到了許多啟發。許多家長忽略了與孩子的友誼關系,盡管撫養了孩子十幾年,卻未能真正體驗到為人父母的樂趣。他們因急切地希望孩子成才,心態變得扭曲,采取了種種拔苗助長的方法。一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所謂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做法,但他們是否具備傅雷那種以身作則、言行一致的品質呢?僅僅學傅雷的一個“打”字,就能取得好的效果嗎?于是,孩子們嘗到了辱罵和拳頭的滋味,體會到了在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楚,金色的童年也因此蒙上了陰影。傅雷最終領悟了這一點,盡管晚年的他飽受折磨,但在與孩子成為知心朋友這一點上,他是幸福的。
現在,很多家長也爭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這就成了親子教育的典范。
《傅雷家書》優秀的讀書心得6
第一,我們都知道,傅雷先生是一位著名的中國翻譯家、作家、教育家、美術評論家,同時也是中國民主增進會(民進)的重要締造者之一。從老先生的照片上看就可以感遭到他的不茍言笑與嚴謹,“家書”這一溫馨繾綣的名詞好像與他格格不入,但正是“家書”,讓我們看見了傅老先生鮮為人知的一面。
書一開篇,便是字字泣血的深濃歉意,第一次看到這里,我手中的紙頁連我自己都沒有發覺地頓了一下。明顯,這跟我們印象中的傅雷天壤地別,家書中那個人不再是嚴肅的多頭銜人物,而僅僅只是作為一位含蓄的深情的父親。家書的字里行間都浸透了濃濃的親情與歉意。有自覺虧待的內疚,有骨肉分離的不舍,有密友之間的切切傾訴……在這里,我們面對的僅僅是一位慈母,一位嚴父,還有謹聽教誨的兒子。
是吧,這就是父愛,它無跡可尋,卻無處不在。父親在我們的印象中總是高大、嚴肅,但就如《傅雷家書》中所表現出的一樣,那些在我們幼兒時期嚴格的話語、在我們青春期刺耳煩人的教誨、在我們出錯后使我們懼怕、后悔的教訓,都包含了父親無形之間注入的愛。書中的父親對自己的孩子表達了深深地后悔,對孩子兒時過于嚴格的教育作出的說明,都已經于無形之間將父愛解透剖析‘赤裸裸地展現在了我們眼前。這份嚴格,雖然在當時顯得那樣不近人情,在多年后,那些話卻成為了孩子在學會做人這條路上最結實的鋪路磚。
除此之外,傅雷老先生作為一位教育家、美術評論家、作家、翻譯家,他對藝術這方面同樣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光是我在書中所觀摩到的文化、專業水平就已經令我瞠目結舌。我想,傅聰先生在成才這條路上,除了他自身的努力,跟他的父親在背后的默默奉獻想必也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的。
當傅聰在國際比賽中榮獲第三名時,老先生并沒有由于自己是來信人的父親就無底線地稱贊有加,而是站在客觀的角度上對傅聰七個月來的努力做出了恰到好處的評判。在鼓勵、夸獎的條件下又給兒子敲響了警鐘——“即便如此,也不應當自滿,而是要連續勤加練習,才能更進一步。”
同樣的,當傅雷得知傅聰想要進軍其他領域時,也沒有一味地表示支持,而是給出了最中肯的看法——“多個領域同時進行,你肯定你能每個都兼顧到嗎?要知道,你這次獲獎,絕對已經是你所能到達的目前的最高水平——由于杰老師的付出,你自身的努力。”就這樣,在接下來的通訊中,每當傅雷給出建議,都會站在最中肯的立場上去給傅聰指明方向,同時留給對方自己挑選的空間。
最令我印象深入的,還是傅雷其中一封家書中所提的,他沒有明確地告知對方——“你應當這么做”,而是排列出了一串問題讓對方自己捫心自問、總結、檢討。這一套行云流水畫風清奇的教育方式我想應當是驚掉過無數人的下巴了。這份家書好像已經與它的內容背道相馳,這明明已經成了良師益友之間的對話。
話說回正題,在看完這本書之后,我著實深深體會到了父親那種難以道之于口的愛,以及父母在家對遠行兒女的牽腸掛肚,書中的教育方式也值得所有人尋思。我想,這也是為何《傅雷家書》被稱作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修養讀物,是素養教育的經典范本,是充滿著父愛的教子名篇的原因了。
《傅雷家書》優秀的讀書心得7
傅雷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是一個博學,睿智,正直的學者,極富個性。不得不說,《傅雷家書》無疑是一部極親切、極寫實的作品,無論是作為一名讀者,還是對當時的傅雷一家來說,很享受其中的溫馨。
品讀完家書,無論對誰來說,傅先生是一位十分負責,有自省能力的父親。在《傅雷家書》中,我看到了一位父親對孩子的諄諄教誨,字里行間,流露出傅雷對兒子強烈的父愛。這種愛使人震撼,使我對傅雷愛子教子的精神所深深打動。信中細膩入微、誠心誠意的文筆,無不充滿著對孩子的愛。從開始的致歉,到后來的噓寒問暖,他隨著孩子的長大,自己也不斷的改變著,這是十分難得的'。傅雷用另一種方式詮釋對兒子的愛。
人自愛其子,生命有限,但傅雷通過自己的子女延續了自己的生命,讓他們學會對社會、對祖國、對世界承擔責任。傅雷文字中的高度責任感顯而易見。傅聰在異國漂泊的日子里,從父親的信件中獲得了無窮的精神滋養,仿佛父母依然陪伴左右,給予他力量,沖破重重阻礙,走上一條完美的成長之路。
在這位父親的信中,有這樣一句令人難忘的話:“人是情感動物,展現了父親感性的一面。”人之所以特別,并非因為別的,而是因為我們擁有更豐富的情感。無論是痛苦還是快樂,這些都是我們珍貴的經歷。為何總是那么理性呢?享受這些獨特的感情,讓生活更加多姿多彩,才不枉此生!
讀《傅雷家書》,感受的是一顆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父子之間的感情因為藝術的崇高而得以升華,成為一份取之不盡的人類精神的養料。
《傅雷家書》優秀的讀書心得8
這是我讀完《傅雷家書》后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感情”是這世界上最奇妙的一件事,或許外嚴,或許內慈,卻都是內心真情的流露。
這本書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個字就是“愛”。在這180多封家書中,字里行間都充滿了深厚的父愛。這是父親用心良苦、傾盡心血的教子篇章。有父親對兒子的思念——點滴回憶如同日夜交替,循環往復;有父親對兒子的鼓勵——肯定的話語給予了兒子信心;更有父親的叮囑——對遠在他鄉的兒子千叮萬囑……這些父子間的情感在“抵萬金”的家書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唯有深似海的親情才能讓一封家書長達7000多字!
翻閱著一封封家書,仿佛在讀家中長輩寄來的信件,字里行間無不透露著深深的關懷,以至于我在閱讀時仿佛自己是主角,產生了強烈的'共鳴。人與人之間最真摯、最美好的情感或許就是這樣吧!在日益信息化的社會里,還有多少人依舊保持著這種維系感情的方式呢?
傅雷和朱梅馥無疑是幸運的,他們擁有兩個如此優秀的孩子,其實我們的父親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盡管他從未給我寫過一封信,也許他不善于表達愛意。他不會幫我挑選漂亮的衣服;他也不會對我說“生日快樂”;更甚者,在我考試失利時,他還會嚴厲地批評我。但這并不意味著他不愛我,他在責備我之后,會悄悄走進我的房間查看我;每到星期五回家,他會準備一桌豐盛的飯菜,讓我大快朵頤;在我生病時,他更是忙前忙后,細心照料我。父親,他只是習慣將愛深藏于內心的深處罷了。
感謝傅雷,是您,讓我領悟了父愛。父愛如同一封家書,無需多問,不必多言,只需用心體會,縱使讀上千年也永不厭倦。
《傅雷家書》優秀的讀書心得9
這絕非尋常的家信,它是一本卓越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飽含父愛的嘔心瀝血教子篇。
人的自愛其子,也是一種自然規律。人的生命總是有限的,而人的事業卻永無止境。通過親生的兒女,延續自己的生命,也延續和發展一個人為社會、為國家、為人類所能貢獻的力量。因此,養育兒女也是對社會、對國家、對人類應盡的一項神圣職責。從傅雷如何培養他的孩子可以看出這一點,他在給兒子傅聰的信中寫道:“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談,不是無意義的,而是有多種作用的。”
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傳布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不論在做人方面還是其他各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誼,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聰在異國漂泊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獲得了豐富的精神滋養。書信時常給予他指導、鼓勵與鞭策,使他擁有勇氣與力量,去克服各種困難,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傅聰對祖國的熱愛與信任,與遠在數萬里的傅雷對他深切的教誨,是密不可分的。
再看看這些書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樣的政治處境中寫出來的。有多少人在那場“黑暗的災禍”中受到傷害,傅雷缺在其中顯出了他不變的本色。
優秀的父親,出色的兒子,不平凡的家書。
《傅雷家書》優秀的讀書心得10
“學然后知不足”,只有不學無術或是淺嘗即止的人才會自大自滿。
——題記
打開《傅雷家書》,好像就走進一位父親用他的一生教誨孩子如何成為一個與祖國息息相通,淡泊名利,渾厚無華的君子。
在傅聰留學國外的進程中,傅雷寫了近百封給自己的兒子,盡管遠隔千里,傅雷依然忍受著腰酸背痛的.折磨,堅持寫信。他從不曾有過老派人依靠兒女的動機,正是相反,他走的是另一極端:只知道撫養兒女,教育兒女,將兒女作為摯友進行交換,盡量滿足兒女的期望當作他的責任與寬慰。
傅雷在書信中善于剖析自己,在子女眼前承認毛病,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體會和教訓。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本來是強調技能、而后反復要他能真正領會作品本身。他不僅談藝術學習,還談生活、戀愛,談做人,談修養,乃至還幫助兒子糾正錯別字,這使我們清楚地感遭到傅雷細致入微,認真,嚴謹的態度與作風。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樣;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擺脫。多么深入的一句話啊,人生本就是一曲跌宕起伏的音樂,這些高潮和低潮才構造了杰出的人生。
《傅雷家書》優秀的讀書心得11
《傅雷家書》是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間寫給子女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此書不僅是一本優秀的青年勵志讀物,更是一本充滿了父母對子女的摯愛和期望的書。讀后既得益于傅雷夫婦的至理名言,又感動著他們的至深親情。
傅聰遠在海外求學,傅雷夫婦不顧工作上的辛苦,身體上的疲憊,依然堅持給孩子寫信。諄諄教誨,可見其望子成龍之心;深深關懷,可知其眷眷愛子之意。他們嘔心瀝血的付出,終于得到成功的喜悅。傅聰成為著名的鋼琴大師,傅敏也做了英語特級教師。傅雷夫婦因此成為中國父母的典范,他們的家書更是成為教育子女的經典之作。
信中,嚴謹認真、一絲不茍的傅雷用自己的學識、經驗和教訓教育子女(主要是兒子)如何做人、做事、對待生活及藝術等問題,包含著一個父親對子女無私的愛。在為人坦蕩、稟性剛毅的父親的教育下,傅聰在成長的道路上少走了很多彎路,并最終成為鋼琴大師。
從中,我首先感受到的是深厚的親情。傅雷夫婦平實的語言道出的是一片濃濃親情,讀后讓人感動不已。“你的信我們看得多寶貴,我們雖然分離了,可是心永遠在一起,這是你給我們的唯一的安慰。”可憐天下父母心,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勝過一切。“只有你的一切真能使我們的心開放,想到你我就覺得幸福了,沒什么抱怨的了。”兒女是那么容易讓父母滿足和幸福。“我們做父母的人,為了兒女,不怕艱難,不辭辛苦,只要為你們好,能夠有助于你們的,我們總盡量的給;希望你也能多告訴我們,你的憂,你的樂,就是我們的,讓我們永遠聯接在一起。”更讓我折服的是,傅雷夫婦對子女的愛不是固執己見的,而是互相尊重的。“我高興的是我又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的!”他們與兒子以朋友的身份相處,并沒有要求兒子必須如何去做,而是以朋友的口吻向兒子提起,讓兒子容易接受。“年紀大的人總是往更遠的前途看,許多事你們一時覺得我看的不對,日子久了,現實卻給你證明我并沒大錯。”他們的地位是平等的,學習也是互相的。傅聰學習父親的為人處事,傅雷在與兒子相處的過程中“學到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升華。”
父親寫在紙上的家常話如同涓涓溪流,純真質樸,令人動容。母親的愛猶如她圣潔而慈愛的眼淚,清澈無私。
其次,信中親情背后的教子之道讓我受益匪淺,深得啟發。傅雷在信中告訴兒子,一個年輕人在做人和對待生活問題上要尤為重視。他以自己的生活經歷為例子,教育兒子注意自己的穿衣著裝、姿態舉動和禮儀態度,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教育兒子待人要謙虛,“才氣越高,越要提放”;做事要嚴謹,“大小事要對人家有個交代”;遇困境不氣不餒,獲大獎不驕不傲,“你別把‘比賽’太放在心上,得失成敗盡量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于心”;要熱愛國家和人民,牢記國家的榮辱和人民的安危,“在大大小小的地方不能有對不起國家、對不起同胞的事發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持續不斷地檢查自己”,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生活上,注意勞逸結合,還要正確理財。這些,對今天的.莘莘學子也是受益無窮的。
再次,傅雷夫婦直言不諱地提出對于年輕人戀愛、婚姻與做學問的關系的看法,讓我深思不已。他說:“就是我一生任何時期,鬧戀愛最熱烈的時候,也沒有忘卻對學問的忠誠。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愛情第二,這是我至此為止沒有變過的原則。”青年時期,正是情竇初開,對愛情充滿無限向往的時候。但傅雷以他個人自身經驗告訴兒子,還有比愛情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那就是學問。“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學問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盡量控制你的感情,把它移到藝術中去。”這些傅雷當初在心中說過的話,相信傅聰學有所成之后一定深有感觸。
傅雷夫婦的愛子之情是深沉的,是長遠的,是偉大的。
天下愛自己兒女的父母處處都是,愛子之情更是人之常情,為什么說傅雷夫婦的愛是深沉的呢?因為傅雷的愛已不是普通的父愛了,他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位,把舐犢之情放在第二位。這份愛是深沉的,在傅雷心中,兒子先是一個好的藝術家,其次才是一個好兒子。
傅雷夫婦的愛子之情也是長遠的,“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傅雷對兒女的教育是一輩子都用不完的,“無論如何要克制,以前途為重,以健康為重”。大多父母都能做到為孩子的未來考慮,但真正能合乎孩子的口味并且走向成功的是少之又少。或者,一味的追求孩子的美好未來而忽略了孩子對親情的渴望。傅雷夫婦用正確的教育思想、淵博的學識和親身經歷,既幫助了兒女的成人成才,又讓子女感受到深切的父母之愛。可謂是用心良苦。
傅雷夫婦的愛更是偉大的,“我對你的希望和前途是樂觀的,就是有這么一點母子之情割舍不得”。但為了兒子的希望和前途,他們情愿割舍這份情意。傅雷不止是他們的兒子,還是祖國人民的兒子。“你得抓住時間,提高警惕,非苦修苦練,不足以報效國家,對得起同胞”。他們希望兒子能夠為了祖國人民更加努力,而不僅是為了他們。正所謂大愛無疆,傅雷夫婦的愛子之情已上升到愛祖國愛人民的層次,這是一般父母所不及的。
《傅雷家書》一書自問世以來,對人們的思想、道德、情操、文化修養的啟迪作用既深且遠。不僅對青年人,廣大的父母親更是受益良多,從中學到了很多教子之道。我想,這正是這本書得以長期流傳的原因吧。作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惡名,他始終沒有背棄他的祖國,不受祖國敵對者多方的威脅利誘,沒有說過或做過有損祖國尊嚴的言行,這就是一個父親對一個兒子的熏陶,這與父親在數萬里外,給兒子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時間,距離都不是問題,有心的父母,你那顆不眠的愛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書,人生的加油站。這種關愛不是意識一個階段,而是伴父愛而來。這位嚴肅的父親,從來就沒有推卸自己的責任,即使在上海被日本包圍成孤島時,他就把孩子關在家中,而且很早發現在他幼小的身心中,有培養成為音樂工作者的素質,正如他對自己對人對工作對生活各方面都要求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精神一樣,對待幼小的孩子一樣,他親自編制教材,給孩子制定日課,一一以作則,親自督促,嚴格執行,他規定孩子怎樣說話,怎樣行動,做什么,吃什么,不能有所逾越。他做到了,也一同要求兒子做到了。真乃真父子。我為人間的這一遭父子情驚嘆,對,是朋友,是同志。
除了感慨傅雷在創作上甚豐的翻譯作品,驕人的成績,還為他是這樣一個集藝術與生命都美妙地融入自己生命中的一個近乎完美的人。他的生活有規律,人生就是優美的弧線,那留給我們的點點滴滴那樣溫暖每個少年、青年、父母的心。對待兒子,他說:“我高興的是我有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長的。”而且,他謙虛誠懇地說:“我與兒子的相處中,學得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升華。教會我們如何和孩子相處,以怎樣的一種姿態交往。”孩子經受痛苦時,他說:“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銳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他不為孩子包辦,而為孩子這種蛻變的過程而高興,并且鼓勵他藝術要有更誠摯的心。
《傅雷家書》優秀的讀書心得12
暑假里,我讀了傅雷先生的《傅雷家書》,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傅雷對兒子濃濃的愛。
書中有傅雷夫婦給兒子傅聰寫的近百封家書,純真、質樸洋溢在字里行間,令人感動。從書中,我知道了,傅雷是非常細心的一個人,他對兒子的關懷無微不至,大到人生哲理,小到為人處世,傅雷愛兒子,但卻不溺愛兒子,他對兒子悉心培養,希望他成為一個時刻愛國、淡泊名利的人,這樣的父親怎能不令人敬佩呢?。信中,傅雷對兒子寫到:“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奇妙的說長道短,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
在演奏姿態方面。”多么真摯感人的話語,傅雷把對兒子各個方面的關懷、培養都寄托在了這一封封書信里,他希望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希望他成為“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濃濃的親情洋溢在字里行間,仿佛父母和子女是不只是親人,更是無話不談的朋友。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令我記憶猶新:“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解脫。”
多么深刻的一句話啊,當我們面對成功時,要謙虛坦然,面對失敗時,要積極進取,人生本就是一曲跌宕起伏的音樂,這些高潮和低潮構成了精彩的人生,坦然面對,才能真正幸福。這句話給了我深深的啟迪,我一定會永久銘記。
《傅雷家書》優秀的讀書心得13
感謝讀書會這次活動,讓我讀到了這本書。袁枚說“書非借不能讀也!”對我來說,借來的書很多時候放到期限到或者過期還沒去翻,這次有任務了就逼著自己一點一點看,結果竟然看完了。我借到的版本是由付敏所編,由三聯書店出版的。說實話,看了一遍,我還想再看一遍,正如傅雷的朋友樓適夷說的: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它涉及到的不僅僅是音樂、美術、學習,感情,還有做人、做事乃至甚至于兒子寫錯字,父親也會“鄭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糾正。
傅聰剛離開國家,傅雷就很細心地跟他講: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是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布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鍛煉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方面。他想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要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讀他們的書信,我們仿佛看到這樣一幅畫面:兒子遠在他鄉數萬里,正籌備一場重要的演出,而父親則像關心身邊的備考孩子一樣,密切關注著他的一舉一動,設身處地地想象他在前行路上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景,并為他規劃應對之策。老實說,每每合上書本,我常會自我反思:我對孩子是否擁有這份耐心,是否如此周全地考慮過他所面臨的各種事情。
《傅雷家書》優秀的讀書心得14
花了將近一周零散的時間,讀完了傅雷家書,感觸很多,第一想說,很榮幸自己可以在這個年紀,剛上大學的這個階段讀完這本書,我有著和剛出國時的傅聰類似的年紀,又是和那時的他一樣,剛剛離開父母。看到傅雷在書中對傅聰說的話,仿若是自己的父母對自己說的一樣。
在這本書里,我讀到了兩個字——愛與孝。
不得不說,傅雷寫給傅聰的每一封信中,都包含了他對傅聰的愛。其實從小,傅聰就被傅雷嚴格地管教著,父母都是期望子女成才的,或許傅聰沒有一個被父母寵著的童年,但傅雷對他嚴格的愛,是他日后成才必不可少的。
在傅聰剛剛出國學習的那段日子里,相信他是很不適應的,畢竟第一次離父母這樣遠。但是傅雷給他寫信,他以這種方式告知傅聰,父母還是在你身邊的',這會給傅聰那孤獨的心莫大的安慰,會讓傅聰有一種與父母天際若比鄰之感吧。
在傅聰小有成績之際,傅雷如良師益友一樣,告知傅雷不能自豪,好讓傅聰明白要連續學習新的內容,提高自己,為他日后更大的成功做了很好的指引。雖然傅聰常常不回信,但是傅雷仍舊孜孜不倦的給傅聰寫信,在其中我們不難感遭到父母對子女那深切而又默默的愛,只求為子女付出多一點,而不求有什么回報的愛。
在國內反右的時期,傅雷深受困擾,但是他為了不讓傅聰擔憂,為了能讓此時小有成績的傅聰更加專心于自己的學習,寧愿自己在心中默默地承當這份痛楚。
傅聰成家之初,傅雷還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為他的新婚生活指導,要知道,此時的傅雷,是遭到國內反右斗爭的龐大困擾的。一面要承當改造自己的龐大壓力,一面要用心教誨孩子,相信如果心中沒有對傅雷滿滿的愛,是做不到的。
說到這里,不得不想到當前我們的教育方式,現在有很多父母,覺得自己的家庭環境好了以后,子女就可以坐享其成,不需要再吃很多苦了,也不需要被歷練。從小父母便讓他們過著優越安逸的生活,在此種環境下長大的小孩,想必早已被這種生活方式消磨了意志,早已失去了向上攀登的勇氣,還常常有一種自我優越感,也難怪當下如此多的“富二代”了。反觀傅雷的教育方式,雖然有優越的家庭條件,但是他從小還是嚴格對待自己的孩子,不論是傅聰還是傅敏,從小都遭到了正確的教育,養成了良好的習慣,也不難說明,為何傅聰可以成為鋼琴家,而傅敏可以在教育界小有成績了。
同樣是對子女的愛,現在有些家長挑選了用物質來表達,而傅雷挑選了用他自己的精神來表達,而真正對子女有用,可以有益于子女日后發展,而不是僅僅是他們一時受用的,正是這承載在嚴格教育中的愛了。這真正是一個讓我們尋思的問題,為何社會在進步,而有些人的教育方式,卻在退步呢?
其次,我想說的是一個孝字。
讀完全本書,覺得有一個會令我特別感嘆的地方,傅聰給父母的回信,可能實在是太少了。特別是他剛剛出國的那段時間,從傅雷的信可以看出,傅聰常常是幾個月都不回一次信的。在那個通訊不發達的年代,又與父母分隔如此之遠,幾個月不回信,換做是我,絕對是做不到的,父母對自己是如此關心,而傅聰卻讓父母擔憂,這是在我看來傅聰做得不好的地方。相信哪怕一封信中只是簡簡單單的幾句話,也能夠給父母莫大的安慰吧。
傅雷與他的妻子走得是如此的突然,沒有再給傅聰盡孝的機會,在我看來,日后傅聰自己想起這段年輕時的往事,也會后悔不已吧。我們現在也處于這樣一個年齡段,我們正處在人生最美好的時光,父母卻正在一天天地老去,而我們與父母的距離,也越來越大了。父母仍舊是關心我們的,或許只是我們感覺不到罷了。我覺得我們再沒有時間,也應當不時抽出點時間給父母打個電話,哪怕是一兩句噓寒問暖的話,也會使父母感到欣慰吧。不要等父母不在了,才想到去盡孝,才想去關心父母。不要像傅聰一樣,留下這種遺憾。
不得不說,一本好書永久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褪去它的色彩,在我看來,傅雷家書對我們當代的人也是如此重要,要是人人都看得懂傅雷家書,要是人人都能體會其中的感情,當下也不會有如此多的空巢老人了,也不會有如此多的不孝子女了,社會也不會如此地缺少愛和暖和了。
很慶幸自己可以在這個年紀讀到這本書,可以讓我從傅雷的角度看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可以讓我知道更多自己該做的事。
《傅雷家書》優秀的讀書心得15
眾所周知,《傅雷家書》是一本充滿了父愛的教育范本。所以在假期里,我認真的拜讀了這本書,真的被這186篇感人肺腑的書信所打動!
有很多人說傅雷是一個很嚴格的父親,確實,在他和傅聰兩年間的書信來往中,不難看出這一點。他對兒子有著不容置喙的愛,但在書信來往中,他始終把對傅聰的道德和藝術的指導放在了第一位,而把舔犢之情放在了第二位!
傅雷說,他給兒子寫的信具有多重目的:一、探討藝術;二、啟發年輕人的思想;三、鍛煉傅聰的文筆和思維能力;四、作為一面忠實的“鏡子”。實際上,他們的書信內容除了日常生活瑣事外,更多地涉及藝術與人生的討論,灌輸藝術家應具備的高尚情操,使兒子明白“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成為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親愛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也不知道為什么。”這句話就出自于《傅雷家書》,從這句話可以清楚地看出,傅雷和天下所有的父母親一樣,深愛著自己的孩子,當孩子遠在海外,心都被牽絆著。
“就演奏而言,我覺得整體非常好,一氣呵成,精神飽滿,細節處理得十分細膩,音色變化也很豐富。我們聽后都感到非常高興和感動。好孩子,我真該好好夸獎你幾句。”這樣的一段話,體現了傅雷對兒子傅聰的教育方式,他不會只是一味批評,而是適時給予鼓勵,讓孩子充滿自信,并明確努力的方向!
在公共團體中,趕任務而影響正常學習是在所難免的',這一點我早就預料到了。這一切都只能靠你自己用堅定的意志和立場,委婉但有力地向領導爭取。否則,出國的準備又能完成多少呢?尤其是樂理方面,我一直很不放心。從今往后,事事都要依靠你個人的毅力、信念與意志——實際的意志力。這些話充分體現了傅雷對兒子嚴厲的一面,他希望他能成長起來,學會面對和處理問題,這也是他教育方式中很有特色的一部分!
《傅雷家書》記錄著傅家父子兩人兩年間的交流。仔細閱讀這本書,你會發現不一樣的親情世界,理解不懂得的人情世態!
【《傅雷家書》優秀的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優秀09-11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優秀]05-15
《傅雷家書》優秀讀書筆記01-21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06-13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04-21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07-08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01-01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12-13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01-18
傅雷家書好句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