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傅雷家書讀書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1
255封信,19萬字橫跨20年,足以讓人感受父愛的厚重和偉大。
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只有事實才能表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動才能表示你的心跡,母性的偉大。不在于理智,而是那種直覺的感情。讀傅雷家書:他告訴我們,要有一顆純潔正直高尚的心,雖然有時候會遭受到,別人的質疑,意想不到的磨難,有時可能讓人逼到絕境但是,苦盡甘來的成果總會到來,得到它應得的尊重和關愛。
家書:親人們之間往來的書信,是維系親情的紐帶之一。從傅雷家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傅雷對他的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身處事的準則。他給我們打開了一扇了解歷史的窗戶,是傳承中華美德的一本好書。傅雷家,書中字里行間的,流露著父親對孩子的關愛。
雖然網絡上流傳著許多關于傅雷不好的事情,但是傅雷家書是一本值得我們讀的書。品味他的語言,他的情感,讓我聯想到了我的父母,他們雖然不像傅雷一樣是個名人,但是他們打心底里是為我們好,我們偶爾會叛逆,關閉著我們自己心里的那串窗戶,不愿意與父母溝通,父母也懶得與你溝通,等考試成績一下來想畢業會大吵一頓,親子間的隔閡越來越深,溝通也越來越少,感情也越來越淡。我的母親很關心我的'學習,我們雖然偶爾也會因為意見不合而吵起來,但當我們冷靜下來,彼此之間表達了自己的意見,慢慢的變好了,想著自己的錯誤,彼此道歉,又是一對好母女,好姐妹。
家長們有時候不夠理解我們,我們有時候也不夠理解他們。這時不要想著通過爭吵來解決問題,這樣反而越搞越糟,我們應該靜下心來聊聊天,家長們不要一味的指責,我們也不要一味的頂嘴。沒有絕對的誰對誰,錯,只要彼此的見諒。
為人父母不需要考試,但是每位父母都應該成為自己的主考官。為人子女不需要考核,但是我們應該成為自己的指揮官。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2
“一個人沒有靈性,光談理論,豈不成為現代學究、當世腐儒、八股專家也鮮矣!為學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養氣節、胸襟、目光!蓖ā辈拍艹蔀椤贝蟆保淮蟛徊阌凶^天的危險”這一段家書,算得上精辟深刻!傅雷對兒子的期許便如自己一樣,把自己做學問的感觸與孩子分享,用心可謂良苦,學習、干事最怕一知半解、浮躁淺薄,個人覺得認真專注于一件工作或者事物的方方面面、多個角度、多個維次,才能通透,從學習上來講是善于學習、能真正學懂,從工作上來講是到位、妥帖。這一點無論是哪一代人的哪個方面,都值得深思!也與一個人的空性、悟性有關。這當然不是一知半解的沾沾自喜、坐井觀天,更不是浮于形式的'夸夸其談、走馬觀花!一代大家傅雷在此為我們所有人做出了好的榜樣。
“練琴的時間必須正;,不能少,也不能多;多了整個的人疲倦之極,只會有壞結果。要練琴時間正常,必須日常生活科學化,計劃化,紀律化!自己彈的曲子,不宜盡彈,而常常要停下來想想,想曲子的意境、境界,追問自己究竟要求的是怎樣一個境界,讀書筆記.這是使你明白你所要的是什么,而且先在腦子里推敲曲于的結構、章法、起伏、高潮、低潮等等。盡彈而不想,近乎即興表演,彈到哪里算哪里,往往一個曲子練了二三個星期,自己還說不出哪一種彈法最滿意,或者是有過一次最滿意的彈法,而以后再也找不回來。假如照我的辦法作,一定可能幫助自己的感情更明確而且穩定!”
本想作出刪減,細細讀來一個長者和父親的殷殷期盼,實不忍辜負,姑且消耗大家的耐心!傳道、授業、解惑,授之以漁,我想異國他鄉的傅雷在讀到此處,一定感慨父親的苦心孤詣,而所有的讀友亦能感到一個父親用心的深遠、細膩,父母是兒女最好的老師!對于求學上進的傅聰而言,這是茫茫學海中的一盞明燈,既有方法論又有可供實操的提升方法,既厚重又樸實!現實中的例子和教育,在此不予置評,正如佛渡有緣人,個中意味可體悟不可言談。
這算得從此書讀出的父愛的厚度!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3
大多數的父愛,都以父親的寡言少語,顯得沉重如山。當傅雷用家書的方式與遠在國外的兒子交流,將心底深深的父愛得以表達。讓人感受到如山的父愛,竟是如此的真切、細膩,也不乏辛酸。
我覺得文字的交流要比語言的交流更加深刻、細致,也避開了面對面會有的難為情。在那個時代(1954年-1966年),網絡不發達,電話、微信、QQ、視頻都不流行。因此,書信是相隔遠方的親人和朋友往來最多和最流行的聯系方式。并且家書在那個時代也有著某種特別的意義,它承載著親情和家風教誨。
通過傅雷給兒子的信,看到一個父親傾其所有的教誨,教導兒子。這就是一個做父親的根深蒂固的責任,恨不得將自己的人生感受和經驗的教導,如血液一樣注入到兒子身體里。
對于現在的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正確的說教是有必要的,但要掌握好方式方法,讓子女接受并能聽得進,是關鍵。當今時代渲染和倡導個性,獨立,自立的環境下,父母如何把握分寸,與孩子做好溝通和交流,起到引導和教育的作用,是父母需要思考的。
傅雷在給兒子的信中,有時并沒有直接表達對兒子在藝術道路上應追求什么樣的品質,給以義正言辭的要求。而是借用對他人的評價,表達自己的看法,從而向兒子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委婉的教導和影響兒子。
傅雷在提醒兒子,取得大的成績,不要忘乎所以,得意忘形時。表明自己的處事性格以告誡兒子。如“但我始終是中國儒家的門徒,在遇到極盛的事,必定要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格外鄭重、危懼、戒備的感覺!边@也是國之家風的傳承。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切身和推心置腹的,不流于形式和表面。父母都是以自己切身的感受,像鉆進孩子的身體里一樣去疼愛自己的孩子。比如傅雷在兒子參賽前期的信中,并不是讓兒子加緊練琴,努力備戰之類的言語。而是從身體、心理方面去關愛自己的孩子。傅雷通過自己的切身感受,傳授兒子在大賽前應從身體、心理的細節上調整自己。透過現象看本質,由內而外的關愛。像有一句流行語:當別人關心你飛得高不高時,只有父母關心你飛得累不累。
讀傅雷家書,傅雷父子的關系是接地氣的。在1955.4.3信中,當從馬先生來信得知兒子要從波蘭轉到蘇聯學琴時,兒子在之前并未和他這個父親有過半字的透露,更談不上征詢意見,這讓傅雷感到大大的挫敗感。但傅雷在對此做了一番分析后,仍自我嘲解。“臉皮厚”的詳盡的給兒子出主意,最后以“聽不聽在你,說不說由我”的口吻拋給兒子。在現實的家庭中,這是普遍常見的情形,父母總以自己的經驗自居,諄諄教導孩子,而孩子卻覺得自己的父母嘮叨、愚朽、落后,而聽不進,更有些事不跟父母交流。但做為父母,總覺一種根深蒂固的責任感,固執的必須得說出來。當看到,這么牛的父子之間,也有同樣的境遇時,非常理解一位父親的心里感受,不免同情起傅雷來。
讀傅雷在寫給兒子的1957.3.18信,傅雷對中國當時的狀況、問題(自我改造、教條主義、官僚主義)的分析,對毛主席的肯定評價,完全是處于個人的真切感受而談,是從人的特性出發去分析,讓人覺得客觀、切中要害,能正確的看待中國的動蕩與發展。
傅雷身上體現了中國傳統家庭的家長制作風,在子女的事情上都要發表自己的主張和意見,一脈相承的觀念。比如對于傅聰的戀愛、結婚、生子,都給以意見。但好在傅雷并無專制跋扈,而是用老知識分子的自嘲與委婉,識大體顧大局,教導和影響兒子。
對大多數的'家庭來說,子女都抵觸家長的意見。但在我看來,聰明的子女應對父母的意見多些耐心,不能全盤抗拒,要加以借鑒采納,會使自己的人生少走彎路。俗話說,“不吃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倍议L也要想開一些,學會放手,讓子女多些主見,多實踐,多感悟。俗話也說“不撞南墻不回頭!币约啊皟簩O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
傅雷認為他對自己兒子的教育是失敗的。在傅雷看來,兒子并沒有成為他期望的樣子。而就傅聰而言,他之所以能有如此巨大的造詣與成就,是不是因為有傅雷這樣父親呢?
讀傅雷家書。我覺得,父母永遠不能放棄對子女的關愛和諄諄教誨,但要因材施教,摸索方法,適時適當,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在此書中,我們先不論傅雷的家書對他兒子起到的作用如何。但對于我們讀者,作為旁觀者而言,我們從中去體味傅雷的思想、經驗、考慮問題的方法、對問題如何分析、對事物的觀點、人生觀念,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比如傅雷從東西方文化差異的根源、西方宗教、中國的歷史文化等方面,分析東西方人性的差別,對我們了解他人與自己都有所啟發。傅雷在信中也對為人處世、音樂、藝術、文學寫作、愛情、婚姻等方面都發表了切實的見解,值得我們思考與借鑒。
傅雷承接了中國從舊時代向新時代的轉變,成為在新中國下的老一派知識分子。在他身上蘊含著中華民族優秀底蘊的光芒。在如今錯綜復雜,繽紛多彩,物欲橫流,追求互聯互通的大時代,大背景下,我們很容易迷茫、迷失,人云亦云,不知所措。
當我們耐心傾讀傅雷家書。了解傅雷,感受父親對兒子雖有些嘮叨,但推心置腹,沒有套路與形式的教誨。會讓我們在這個躁動的世界上,多一份豁然與淡定。避免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4
那是五十多年前的中國,一場離別在在這個家庭上演。
“車一開動,大家都成了淚人兒……”年輕的兒子將去北京準備出國參加國際鋼琴大賽并留學波蘭,這場別離是他人生的重要關口,明天等待他的將是一片未知卻廣闊的天空。而他的家人在轉身時又將進入平常的生活和學習,只是思念已經在心頭化不開的濃。
他的老父又將在今后的歲月里繼續他熱愛的事業——譯著。而今又將為遠方的兒子提筆,通過家書的形式繼續對兒子的教育指導。離別,讓他意識到了自己愛的深切,也使他對昔日自己對孩子犯下的錯誤感到極度的悔恨。離別帶來難以割舍的情緒和全家人精神的震顫,卻使得親人分隔兩地的家庭在思想上仍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從此家書不斷,在那段歲月里成為暖人的小影……
如今五十多年過去,這些家書大都已經合編成書,以更完整豐滿的姿態呈現在世人面前,這便是《傅雷家書》。
書中篇幅最多的是父親傅雷寫給兒子傅聰的書信。從中可以窺到當時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時代背景,各項事業都在蓬勃地發展。那時的傅聰正作為音樂界的新星邁向前沿,即將走向世界。作為父親,傅雷憑著自己在音樂藝術上的造詣,耐心地在傅聰音樂藝術的成長道路上予以指點,并且不斷的鼓勵,“我相信藝術家沒有矛盾不會進步,不會演變,不會深入,有矛盾正是生機蓬勃的明證。……”每個人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會遇到矛盾,或因為理想,或因為事業,亦或自己思想帶來的苦悶。那么把每一次矛盾都看成是自己在追求的道路上生命力的體現,當做是一次次小小地對意志力的歷練,用自己的`智慧來解決,并且不要忘了“明哲的教訓”。唯有如此,“自我的小我苦悶才能轉化為一種活潑潑的力量”,才能“保持健康的心情繼續在人生中奮斗”,也才能使自己往前邁一步。
一篇篇家書中,隨處可見傅雷先生理性的思考痕跡和具邏輯性的語言,以及從中傳達出的嚴謹謙虛、積極向上的治學、人生態度。傅雷和傅聰這對知己一般的父子,在信中聊人生、聊藝術和學問、聊生活。在藝術和學問中,不僅音樂,還有文學、哲學、繪畫、雕塑、宗教等等,足見其學問之淵博。對于人生和藝術,傅雷時時提醒兒子,要把目光放長遠些,胸懷放廣闊些,并要“多想想人生問題,宇宙問題,把個人看的渺小一些,那么自然會減少患得患失之心”。對于音樂,傅雷向傅聰提出“對于新感受的東西不要讓它伏在感覺的表面,而要仔細分析……”,提醒傅聰“單靠音樂來培養音樂是有很大避害的”,一再勸告傅聰抽出時間到大自然里去,到藝術館里去,在放松的同時增加自己藝術的包容性。并提醒他“日常生活科學化、計劃化、紀律化”……足見其用心之良苦。
翻開《傅雷家書》,悲歡離合,歷歷在目,極具生活性和人間情味。我看到了傅雷對兒子深沉的愛和殷切的希望,對學問和藝術的謙卑,對音樂和事業的真誠,還有那強烈的愛國之心。每每從《家書》中抬起頭,我時常感到一股新的力量在心中升起,理智而熱烈,讓我更加堅信父母之愛,并帶來不斷提高自己的奮斗的勇氣。
然而,一九六六年,戛然而止的書頁后,留下無盡空白,傅雷再也無法在家書中寫下他的心語了。十年的浩劫中,他與這個他所熱愛的世界過早地告別了,最恐怖的政治迫害降臨在他的身上。可是世人不會忘了他,歷史也會擺正他不可磨滅的位置。而今天的我也不會忘了在家書中寫下的“寧天下人負我,毋我負天下人”的心愿,我相信他會永遠帶著赤子之心,帶著精神永生。
時間不會忘記了。十年家書,十年心語。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5
我感恩有你——《傅雷家書》。在你那無聲的悄然訴說里,我茁壯成長。
封封家書,傳達的不只是技巧與禮節,更是深沉的父愛。“但若你缺少勇氣的時候,盡管來信告訴我,我可以替你打氣。倘若你心緒不好,也老老實實和我談談,我可以安慰安慰你,代你解決一些或大或小的煩惱!蔽胰f分感動于傅雷先生對子女的關愛。讀著《傅雷家書》,我想到了你——我的父親。
窗外,如濃墨般黑漆;窗內,如白晝般明亮。我正為數學題而煩惱,筆尖在紙上渲染著墨跡,然后再草草劃掉,反復幾次依舊如此。我懊惱地搖了搖頭。“吱呀—”門悄然而開,父親來到我的身旁,默默坐下靜觀,然后對我說:“要靜下心來,細心、耐心!”此時我想起傅雷先生曾對傅聰說:“你在考慮這許多細節的時候,必須心平氣和,精神上很鎮靜,切勿煩躁,也切勿焦急!蔽依潇o,再冷靜,執起筆開始再一次地驗算,終于,柳暗花明!我欣喜地望向父親,帶著些許自豪。父親的嘴角微微上翹:“凡事都要細心、靜心、耐心,就一定能成功的!”白熾燈靜立于桌上,散發著溫暖柔和的光。
舞臺上,所有燈光匯聚一處,臺下是密密麻麻的人群,嘈雜喧嚷。我緊握竹笛的手愈發冰涼,緊張地不停顫抖。驀然,一只溫熱的手掌輕撫我背,雄厚的男音在耳邊響起:“不必緊張!練習了那么多次了,就當再來一遍吧!你是在享受它,并不是演奏它!碧ь^,我對上父親深沉的目光。“看譜的時候不妨多哼,彈的時候盡量少哼,尤其在后來,一個曲子相當熟的時候只宜于‘默唱’,暗中在腦筋里哼!备道讓磳⑸吓_演奏的`傅聰也是這么說的。我想,聽傅雷先生的,聽父親的,我肯定可以的!心中的緊張如冰融化。走上臺,舉起竹笛,深呼吸,我開始用不一樣的方式,訴說著故事。人群里安靜無擾,唯有音符在大廳上方環繞飛旋,深沉而美妙。
《傅雷家書》,感恩有你,謝謝你教會我待人處事的道理,更明白父愛竟如此深沉溫暖!父親啊,感恩有你,讓我在人生的旅途中,勇敢踏出每一步,因為那每一步中,都填滿著你深沉溫暖的愛!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6
其實,當我一開始看《傅雷家書》時,我甚至不敢相信這是一個大男人的文筆,特別是第一篇中傅聰的離別時的情景,看上去竟像是生離死別。但在這其中,我也發現,傅雷是一個讓我震驚的父親:他愛孩子,但不慣;他疼孩子,但不過。
他曾在書信中批評兒子太沖動,做出要去蘇聯進修鋼琴的決定。他忍著腰痛,寫下長信,理性而清晰地寫下了波蘭和蘇聯老師的比較,他說:“一個人要做一件事,事前必須考慮周詳。尤其是想改弦易轍,丟開老路,換走新路的時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智做一個天平,把老路和新路放在兩個盤里很精密地稱過!奔毤氉x來,讓人感覺,這好像是一位長者在細心而仔細地教導后輩為人處世的經驗,告訴他如何從錯誤中吸取教訓。
在這其中我又看到了一個謙虛而恭敬的父親,他為兒子進行教導后,并沒有直接命令兒子:你必須聽我的!而是幽默地說:“假如你還不以為我頑固落伍,而愿意把我的意見加以考慮的話,那對我真是莫大的‘榮幸’了!眹烂C而不失幽默,理性而不失溫情。
也正是如此,我想起了我的父親。也許是世間總是巧合不斷,我與傅聰一樣,常年與父親相隔兩地的。但每當相見時,他總會用他那雙飽含深情的.眼睛看向我,那雙滿是老繭的大手僅緊緊地握著我的手,用他的大拇指輕輕摩挲著……我似乎在他心里永遠是那個長不大的孩子。
我父親有一個惱人的“毛病”:老是給我打電話,沒事也打,有事也打。常常是周五時,還沒有到家,電話已經“叮鈴鈴”地響了好幾次了。有時電話鈴一響,奶奶看到那串137開頭的熟悉號碼,就會條件反射的叫我接電話。我老會想:是不是每個父親都會像我父親一樣,在看到子女時,即使上一秒有再大的火氣,下一秒也會立即調整好情緒,眼神溫柔的看著孩子,親切地說:“怎么了?”
在傅雷的書信中,我看見了我父親的身影,想起那一記記的“溫柔殺”那種父愛的偉大就油然而生了。
也許,父親就是如此,總在孩子不注意時流露出那種偉大而深沉的愛。不知你是否注意到了那雙在背后默默注視著你的溫柔眼睛。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7
《傅雷家書》,翻譯家傅雷與兒子傅聰的信。在這里,傅雷和夫人毫無保留地表達了自己對傅聰的關心和愛。傅雷父子像朋友般親密一起討論音樂和藝術,發表自己的看法、意見。在傅聰陷入低谷時,傅雷和夫人給了他無限鼓勵。
傅雷在與兒子寫信時毫不吝嗇自己的語言,把想說的都說出來,非常詳細。傅雷在給傅聰的信中說到,自己把他當成討論音樂、藝術的好對象。所以他們之間才會無話不說吧。還有一封信中寫道:“和你的話是說不完的!边@樣的關系多么令人羨慕。
大概在每封信里,傅雷都會表達自己對兒子的.想念吧不用管其他,只和兒子想到什么就說什么,也不用遮遮掩掩的。在這本書里能看到濃濃的父母愛。能培養出大鋼琴家,跟傅雷家優越的條件想必有很大的關系。當然,跟家教也有關系。在那個年代下,他們家的條件和教育都是屬于頂尖了吧。不過,正是因為這樣的家庭,才使得傅聰童年生活枯燥無味,只能一直練琴而不能像其他小孩那樣快樂地玩耍嬉鬧。雖然童年的不幸造就了未來的成就。傅雷家的教育雖嚴,但不死板。比如,在彈鋼琴上,傅雷很支持傅聰盡情發揮,還和他一起討論。這說明傅雷是尊重孩子的,而不是讓孩子只許規規矩矩聽他的話。傅雷的教育方式值得每一個家庭學習、借鑒。
這本書能讓人融入其中,感受到傅雷家的氣氛。傅雷與兒子常常寫信,這樣遠在他鄉的傅聰能時刻感受到父母的愛,能輕松一些?梢钥闯,傅雷與傅聰都對音樂有著強烈的愛好,因為他們信中關于音樂的事占了很大一部分。這更使得他們間有話題可聊,有說不完的話,感情更深。又有多少人,跟父母沒有話題聊,與父母日漸疏遠,直到父母離開才追悔。
《傅雷家書》肯定不會是普通人家所能及的。翻譯家傅雷與夫人都是有知識的人。朱梅馥活到老學到老,堅持努力學英語。這個家真是充滿了文藝氣息呢。
看了《傅雷家書》,更希望能在這樣的家中生活了。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8
有這樣一個家庭,沒有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父母因子女判逆而傷神,父母只會有胡亂責罵的喧囂,他們是一對十分和諧的家庭,他們有共同的.愛好。所以他們無所不談,談文學,談戲劇,談音樂,以紙墨形式將心情寄托,相互分享快樂,分擔憂愁。他們就是傅雷一家子。
《傅雷家書》主要講述的是傅雷先生以書信形式對兒子的生活進行引導,對日常生活如何勞逸結合,正確理財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感情問題,像良師益友一樣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拳拳赤子心,無以言表,其中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封信中的部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這些念頭整整一天沒離開過我的頭腦,只是不敢向媽媽說。人生做錯了一件事,人心就不得安寧!真的,巴爾扎克說得好: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
在這一部分,講的是傅雷向兒子道歉。他們不會像當今的人一樣,因為放不下面子而堅持自我的意見,即使錯了也不承認。放不下那所謂的尊嚴而傅雷作為父親,對于自己的錯誤十分有擔當。這又使我想起一個人,在分班前,一直都在二班的我和同學們經常犯一些小錯誤以至于扣班級分。雖說班主任不是父母但勝似父母,他不比父母的望子成龍的心要小,但是看到我們屢教不改,什么方法都用了可成效不大。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9
父親,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無論他是個受人愛戴的偉人還是個辛苦勞作的農民,在每個父親眼里,孩子永遠是他的希望。
傅雷,我所了解的他只是一位博學且具有豐富情感的父親,在每一封家書中都充滿了他對兒子傅聰的諄諄教誨.細心引導和健康成長的期待。
傅雷支持兒子的藝術道路,就如他追求自己的理想,給予兒子的幫助,輔助他順利成長,成為了兒子人生之路的堅強后盾。在如今,大多數父親對自己已成年的兒女會放手,任其自由闖蕩,獨立克服困難,或許只有親身的經歷才會使自己更成熟,熟悉這個世界。
我不得不說,傅聰的確是個了不起的鋼琴家。但除了他的天賦與努力外,一定也少不了他的父親對他的良苦用心。所有名人,并不是能在一時就可以出名的,而是要花好幾十年的本領與經驗。但傅聰他是幸運的,他的父親在他最重要的人生道路上不斷引導他通向明智的方向,才使他有巨大成果。
我不得不佩服,傅雷作為一個父親,即使鬧關節炎,寫字很困難,也仍然寫下千言家書。信中除了濃濃親情外,還有說不盡的對祖國的赤膽忠心。
我的'爸爸是我的朋友,他不但很隨和也很幽默。隨著我慢慢長大,我們的關系更融洽。既然是朋友,當然要懂得學習他人的優點。他的熱心腸總能感染到我,他幫助別人的次數似乎比幫助我的次數還多。但我并沒有感到失落,正因為他的以身作則,使我也被帶動起來,感到一種特別的快樂;蛟S,他是用行動來教育我。親身經歷比什么都好。
每一位父親,所要教育孩子的方式各不相同,有說的,有寫的,有做的。但這之中都隱藏著他們對孩子的濃濃的愛。因此不一樣的父親,卻有相同的父愛。愛不一定要說出來,就像傅雷用信來寫下自己心中對兒子的希望。
以前,我總認為,孩子與父親之間有條河,我在這邊,他在那邊。
現在,我才認識到,對岸的不是他,他是為我擺渡的那個人。同時,他會遞上一支槳給我,讓我與他一起來掌握方向。
最后,我上了岸。父親對我說:“孩子,以后的路只能你自己去走了,好好把握啊!”接著,我讓他放心吧,便含著淚與他揮手道別。并帶著他對我的希望繼續踏上人生的道路。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10
一封封家書,透露著濃濃的深情。母愛似海,父愛如山,在這一封封家書里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待人要謙遜,做事要嚴謹,遇事不逃避,戒驕戒躁。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藝術家,再其次才是做音樂家,最后是做鋼琴家!斑@是傅雷對傅聰的諄諄教誨。他教育傅聰先成人,后成才。一個人只有履行做人之道,才能取得成功。
傅雷其實是一個為人果斷,做事嚴厲的一個人。可在他給兒子傅聰寫的一封封家書中,我們能讀到含情脈脈的話語。也許這就是為人父母對孩子遠在他鄉的思念,這種思念甚至于可以改變人的性格。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11
有個父母都無比牽掛自己的孩子,無論孩子身處何方,他們身上都會牽系著父母的心,傅雷一封封家書把自己的“心”寫在紙上,把自己的愛,一封封寄向遠方的兒子傅聰,兩人雖然相隔甚遠,但是絲毫不影響他們之間的感情。
傅聰去波蘭留學后,父親傅雷就一直源源不斷地寫信給傅聰,寫信時那種離別、不舍的情感,勾起了兒子童年時的回憶,想起了以前對兒子過于嚴厲,無不體現出來父親深深的懊悔,即使是愛的`深沉,但總會有一天這份深沉的感情也會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來。嚴厲的父親或許是為了自己的面子,總是裝出一副嚴厲的樣子。可是,當兒子要走時,他再也裝不出那副嚴厲的模樣,悔恨和傷感的淚水交融在了一起。
信中講了許多事,有瑣碎的,有重大的,從這兒就能體現出父親無微不至的愛,在一些學術上遇到的問題,傅聰也會及時向父親請教,父親也在信中仔仔細細一一講解,父親在信中也會談幾句瑣碎的家常,讓兒子緊張之余能得到一絲放松,可以看出父親正在努力和兒子做朋友,在傅雷的信中還可以發覺,兒子非常信任父親,在波蘭的生活或多或少有些不適,身邊的人和事都不一樣,父親的家書可能就成了他唯一的精神寄托,來來往往的家書,成了世界上最誠摯的感情。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12
每個人都有著自己偉大的父親,無論這個父親是知識淵博的或只是一個只會下地耕作的農民,他們一樣的偉大。在讀傅雷家書的時候,字里行間都洋溢著濃濃的親情,讀著讀著就讓人對這么一份父子情欽佩。他們雖身隔萬里,但父親卻透過兒子的信,深入地了解兒子,寫下感人的信。信中有對兒子學業的指導,更多的是對兒子人生的指引。信中的話充滿著父愛,蘊涵著真理。
此刻很多人都學會了隱藏自己,與其在陽光下赤裸裸地奔跑還不如在陰暗的隧道里奔跑,你從不曾明白我,我也從不需要去解釋,還有多少人能夠像傅雷家書里面把自己的情感細細地表達出來?每個人都怕別人把自己看穿、都怕別人知道自己的每點每滴,正因我們很需要自己的私人空間,擁有一個誰也闖不進來的地方。回想著自己從識字開始,到跌跌撞撞地步入大學,知識更是增長不少,即使自己的文筆多好,卻吝嗇得從不給父親寫一封信,小時候經常見面,大了就只靠這電話來溝通,幾乎都不用寫信,就連朋友都只是發發E-mail,很少抓筆寫字。此刻即使情感是多么地泛濫,最多就是在自己的日志了通通宣泄完了之后就把那篇剛剛寫好的日志刪除,在生活里很多時候都在隱藏著自己的情感,從不敢輕易地讓別人把自己的所有都看透。是現代的世態炎涼比以前嚴重了嗎?還是人的意識發展得太快,社會跟不上步伐?
傅雷先生在信上不僅僅談藝術學習,還談生活、戀愛,談做人,談修養,甚至于兒子寫錯字,父親也會“鄭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糾正。我們又何曾如此跟家里的長輩提及過這些問題?在學校的生活,父母不知道,也不想讓父母知道,更別說戀愛。不否認,我們以前都是乖乖孩子,也曾認認真真地聽著母親的話,按照著父親的指導去做事去學習,但是越長大越需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有時候總覺得父輩們都是老一代的思想,不能明白我們的`想法,說了也白說或著遭到批評,或許也是我們太任性。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按著自己的意思與情緒去做事,盡管每次都會撞得一鼻子灰甚至是遍體鱗傷,但是不論我們是多么的任性,不論我們以前是多么地傷害了父親,他總是一如既往地關心著我們,從不因我們的一時不懂事而丟棄我們,這種感情也叫父愛。無論我們走得多遠,總有那么一根線,牽著我們,一頭系在家的門前,另一頭系在我們的心上,無論我們在外面生活得多累、多疲倦,總有那么一個港灣,讓我們的發動機有著驅動的能量,這是家的力量,也是正因家里的那一根頂梁柱——父親!家書,顧名思義,是指家人、親人之間往來的書信,每一封家書都是文化遺產。雖然我們沒有家書,沒有像傅雷那樣知識淵博,是著名文藝評論家又是文學翻譯家。我們的父親很普通,但是我們擁有的父愛卻是不能用這些社會上的名銜來衡量,每一個父親都是他們孩子的力量支撐。我們沒有家書,但是我們有的是對父親的惦念,對家的依戀,那是我們精神的最終去處,也是一樣的永恒!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13
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边@是傅雷的墓志銘。
“赤子之心”指內心純潔,心無雜念,執著于藝術的追求之心。傅雷正是一位懷有赤子之心的偉大父親。
傅雷在一封封家書中教導兒子做人的道理,同時也告訴了我們許多道理。正是這樣的一位父親,教出了兩位國家棟梁,教出了兩位將做“人”道理熟記于心的人。
傅雷執著于“禮”!霸陲堊郎,兩手不拿刀叉時,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擱在腿上或膝蓋上!边@是傅雷教育兒子在飯桌上的“禮”。這也教導我們,作為一名“教養的青年”,哪怕是一些小事也要用心對待。
傅雷十分關心兒子的音樂之路,他與兒子之間甚至有過藝術間的激烈爭論。他告誡兒子過多的音樂會麻痹人的感覺,長此以往,有成為鋼琴匠、奏琴機器的風險。傅雷雖并不專攻音樂,但能根據經驗作出推斷,并與兒子平等地交流,恰恰印實了傅雷對兒子的關心。同時,這種主動了解各行各業且略知一二的精神值得人們學習。
傅雷總能用寥寥數語,道出蘊含深刻人生哲理的語句。這不僅源于他個人豐富的人生閱歷與感悟理解,更源于一位父親為兒子竭盡全力的愛護之心。而這種信念貫徹了全書,雖然一些敘述看似是在與兒子平平淡淡地談著過去的事,但這些事卻能讓人從中學到些許道理。傅雷對兒子的關心,細微到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可見其關心之細,與此同時,一個偉岸的父親形象便屹立在我的眼前。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地體悟到了父母對遠在他鄉的孩子的愛,這愛是濃烈且深切的,讓人不禁感嘆:“我能有這樣一個父親就好了。”但羨慕并不能解決問題,我們要嘗試著去交流、去改變,向傅雷學習,讓愛被理解。這也告訴我們,不要隨意抱怨,要行動起來,去改變不完美的過去,去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傅雷家書》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傅雷也是一位好父親。從這本書中,我學會了許多,也明白了許多。在生活中我也要做一位懂得禮儀、孝敬父母的兒子,在將來也更要做一位像傅雷一樣的好父親。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14
不知為何,每當我打開這本書時,我總是倍感親切。是因為傅雷叔叔,一個作為“父親”對兒子的深情所感染嗎?他循循善誘,教導兒子處世為人,在字字句句中我也領會到了許多做人思想。
重在平時
在兒子傅聰,參加音樂會的前幾天。傅聰一如既往,每天“瘋狂”練習幾小時。而父親卻語重心長督促兒子:“孩子,你真有這個勁兒,大家說還是像我,我聽了好不flattered[得意]!不過身體還得保重,別為了多爭半小時一小時,而弄得筋疲力盡從現在起,你尤其要保養得好,不能太累,休息要充分,常常保持fresh[飽滿]的精神。好比參加世運的選手,離上場的日期愈近,身心愈要調養得健康,精神飽滿比什么都重要!比缛粝胍粋飽滿的精神, 我們定要平時努力,不然臨時抱佛腳,弄得手忙腳亂,適得其反。記得學校舉行一些競賽,例如體育節,平時空曠的操場上才頓時變得擁擠,人人摩肩接踵。到處都是狂跑狂跳的同學們的身影;各科競賽,一顆塵埃都不沾染的 新課本,才變得有一絲陳舊,空白整潔的練習本才有了斑斑字跡。哎!早知今日如此辛勞,何必當初如此逍遙!我們就乖乖的' 平時多多練習幾分鐘。
積累
在兒子的藝術道路上,父親傅雷總是不時給予指點。即使兒子已有了卓越的成就——在國際上獲獎,父親依然堅持讓兒子在更多的藝術種類中,汲取更多的“營養”。這就告訴我們要不斷地積累,才是成功的基礎!
積累在我的生活中,從小媽媽嚴厲的教導下我更早的成熟。而在遇到許許多多困難逐一去克服的同時去積累,積累教訓。再次遇到此類事情時,我總是比別人更加冷靜,沉著,更加清楚自己的行動將會帶來怎樣的后果。積累在我的學習中,我們總是羨慕別人文字寫的比自己好,與其干瞪眼還不如抓緊時間去好好積累一些好詞佳句,讀讀唐詩宋詞,堅持下去遲早有一天你能超越別人的!
雖然這本是由許許多多封普普通通的信組成,卻是無心插柳柳成蔭,成為一本影響廣泛的中國名著!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15
據說傅聰小時候,傅雷親自編制教材給孩子訂日課,一一以身作則,親自督促嚴格執行,他規定孩子應該怎樣說話,怎樣行動,做什么,吃什么,不能有所逾越。比方每天同桌進餐,他就注意孩子坐的是否端正,手肘靠在桌邊的姿勢是否妨礙了同席的人,飯菜咀嚼,是否發出喪失禮貌的咀嚼聲,甚至因傅聰不愛吃青菜,專揀肉食,又不聽父親的警告,就罰他只吃白飯,不許吃菜。在酷暑的時候,傅聰因為練琴,經常衣褲全濕。這些事情,在書信里也可見一斑,傅雷在其中的一封信里這樣教導兒子:你素來有兩個習慣:一是到別人家里,進了屋子,脫了大衣,卻留著絲圍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褲袋里。這兩件都不和西洋的禮貌。后面還詳細地講解在飯桌上應該怎么做,出臺行禮或謝幕應該怎么做。
光這一嚴一細,可以見父親對孩子那殷殷切切的愛意和期望。
我們作為學生的話,他這里也有許多可以借鑒的;他說一切學問沒有速成的,尤其是語言。在語言的'學習上,他有四五次提到,學習俄文別太快,太快了記不牢,將來又要重新來過,犯不上。擔心到國外,因為語言障礙,樂理跟不上,在國內要多學樂理。這都是在四五封信里提到的。其中樂器的技巧也是如此,幾次三番,一點都不膩煩。對傅聰的感情,他叮囑前途為重,健康為重;對友情,他說:待朋友不能馬虎,大小事都要對人家有交代。身體,要有空去休息,真是一切零星小事都幫孩子想得周到,一些事情都要做的妥帖。
書中處處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時時給人深刻的開導。其中貫穿始終,我以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關于做人、修養以及學問的關系實為一體的思想。這就是重視和強調“一般修養”的重要。在其他信中,這種思想都有出現,比如關于去博物館、去森林等建議,便是希望通過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養,而不是一味練琴、搞音樂。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01-01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01-18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12-13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07-08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04-21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06-13
傅雷家書的好句01-04
傅雷家書作文02-02
傅雷家書佳句02-21
傅雷家書好句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