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把工作做到位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把工作做到位讀后感1
這個月我讀了《把工作做到位》這本書,深受啟發,書中的內容對我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有很大的幫助。
本書通過對眾多具體工作現象和典型事例的分析,得出“到到位不到位、相差一百倍”的結論,并總結出“工作到位的三大要點”,確保工作到位的“五大心態”,“四大思維”、“五大行為準則”。讓我們從身邊做起,從最普通的事情做起,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將工作抓實、抓細。如果能按書中的方法去做,那么無論是個人還是單位的發展,都會有一個質的飛躍。我是個剛走上工作崗位的試用期醫生,對“工作重在到位”深有感觸。
書中提到兩個有關醫療事故的例子,一個是由于醫生工作不認真,只從表象去診斷疾病,結果差點要了一條人命。另一個是由于醫生工作高度負責,不怕麻煩,結果不僅推翻了原來錯誤的診斷,還免去了產婦手術的痛苦、經濟上的損失,而且也保住了一條小生命。兩種截然不同的工作態度導致兩種結果相差如此之大,不得不引起我們對醫生工作到位的重視!我們做醫生一定要有強烈的責任感,一定得細心,不能光從表象去診斷疾病,否則不僅對病人的健康和生命造成損害,而且還會惹來官司纏身,遭到打擊報復。
近年來醫患糾紛層出不窮,醫生的壓力倍增。主要原因就是醫生工作不到位。一方面是由于醫生的技術水平低下,另一方面也是主要的原因就是醫患溝通工作做得不夠到位。
目前醫患溝通工作做得不夠到位有以下幾點原因:
1、醫生覺得醫學知識專業性很強,和患者及家屬溝通他們也不懂,而且還擔心多說多錯,所以,就只做不說。
2、醫生缺乏溝通技巧,只會照本宣科,只是把書本上的醫學知識復述給病人,不能做到深入淺出,病人聽后還是一頭霧水,不知所云。
3、有些年輕醫生過度依賴上級醫生,自己管的病人,也希望上級醫生去溝通病情,怕自己言多必失,承擔責任,上級醫生又不能做到面面俱到。
4、醫生在實際工作中,絕大多數時間都用在書寫醫療文書上,沒有時間和病人及家屬溝通病情。
5、醫院對醫患溝通工作監督不夠,目前,要求醫生在病歷中必須書寫的醫患溝通記錄有時是走形式,存在患者入院的時候,就把空白的醫患溝通記錄三張都簽完字,然后醫生再胡亂編寫溝通記錄內容的現象。
對患者履行告知是義務人員應盡的義務之一,同時也是對病人的“知情同意權”的一種尊重。那么如何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告知的每一個細節,更好地履行告知義務?本書中引用的一篇文章給出了答案。
作者提出了幾點:
1、時機方面:一般來說,病人入院24小時內,應先將入院后的初步診斷告知病人,適當給病人以安撫。在高風險的治療以前,必須做到充分告知。在治療過程中,也應階段性地將用藥情況、治療效果作出適當的通報、說明和解釋。
2、順序方面:一般情況下,先向家屬告知,然后再向患者告知。這樣做的好處在于:了解病人的思想狀況和精神狀況,掌握告知尺度,預計與病人談話的效果,一旦病人有思想顧慮,家屬可協助做思想工作,充分配合醫療方案的實施。
3、技巧方面:醫務人員應當明了,告知需要技巧,與病人談話是需要技巧的。術前談話要將手術的必要性、迫切性、危險性以及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充分告知,同時必須將手術可能成功的因素以及醫務人員為降低風險所作的努力和準備采取的`預防措施全部告知,以求得病人和家屬的信任和理解。
4、態度方面:要求醫務人員要有高度的同情心,視病人如親人,熱情、認真、細致地傾聽病人的咨詢,不要粗暴地阻止病人的講話,不要不著邊際地隨意與病人說笑。語言的不當,可增加病人的疑惑,加重病感,甚至產生“醫源性疾病”。
如果能按照書中提到的這幾點去做,就能讓醫患溝通更順暢,醫療糾紛就會大大地減少。
對于我們剛走上工作崗位的醫生來說,怎樣才能把工作做到位呢?我認為還要注意的幾點是:
1、詢問病史一定要詳細,體格檢查一定要認真,以免誤診漏診,不能過分依賴輔助檢查。
2、隨身攜帶筆記本,“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上級醫生說的一些臨床用藥經驗或從書上看到的重要臨床知識點記下,或有疑問的地方記下,以便過后查找相關資料。
3、遇到不懂解釋的病情,要敢于向上級醫生請教或及時查閱相關書籍。
4、與病人交流時要尊重病人,要注意聽病人的述說,要有耐心,要肯定他對的,澄清他說得不對的,要善于引導,最后要明確的總結。談話時盡量使用溫和的語言,如“可能吧”、“我想可能是這樣”、“我希望如此”。
5、要勤快,多動手,多寫病歷、病程;多動腦,遇到不懂的多想幾個為什么;多問,不懂的要多向上級醫生請教。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醫生肩負著救死扶傷,維護人類健康的職責,責任重大。所以每個醫生都要把工作做到位,對患者負責,也是對自己的良心負責!
把工作做到位讀后感2
這個月我讀了《把工作做到位》這本書,深受啟發,書中的內容對我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有很大的幫助。
本書通過對眾多具體工作現象和典型事例的分析,得出“到到位不到位、相差一百倍”的結論,并總結出“工作到位的三大要點”,確保工作到位的“五大心態”,“四大思維”、“五大行為準則”。讓我們從身邊做起,從最普通的事情做起,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將工作抓實、抓細。如果能按書中的方法去做,那么無論是個人還是單位的發展,都會有一個質的飛躍。我是個剛走上工作崗位的試用期醫生,對“工作重在到位”深有感觸。
書中提到兩個有關醫療事故的例子,一個是由于醫生工作不認真,只從表象去診斷疾病,結果差點要了一條人命。另一個是由于醫生工作高度負責,不怕麻煩,結果不僅推翻了原來錯誤的診斷,還免去了產婦手術的'痛苦、經濟上的損失,而且也保住了一條小生命。兩種截然不同的工作態度導致兩種結果相差如此之大,不得不引起我們對醫生工作到位的重視!我們做醫生一定要有強烈的責任感,一定得細心,不能光從表象去診斷疾病,否則不僅對病人的健康和生命造成損害,而且還會惹來官司纏身,遭到打擊報復。
近年來醫患糾紛層出不窮,醫生的壓力倍增。主要原因就是醫生工作不到位。一方面是由于醫生的技術水平低下,另一方面也是主要的原因就是醫患溝通工作做得不夠到位。
目前醫患溝通工作做得不夠到位有以下幾點原因:
1、醫生覺得醫學知識專業性很強,和患者及家屬溝通他們也不懂,而且還擔心多說多錯,所以,就只做不說。
2、醫生缺乏溝通技巧,只會照本宣科,只是把書本上的醫學知識復述給病人,不能做
到深入淺出,病人聽后還是一頭霧水,不知所云。
3、有些年輕醫生過度依賴上級醫生,自己管的病人,也希望上級醫生去溝通病情,怕自己言多必失,承擔責任,上級醫生又不能做到面面俱到。
4、醫生在實際工作中,絕大多數時間都用在書寫醫療文書上,沒有時間和病人及家屬溝通病情。
5、醫院對醫患溝通工作監督不夠,目前,要求醫生在病歷中必須書寫的醫患溝通記錄有時是走形式,存在患者入院的時候,就把空白的醫患溝通記錄三張都簽完字,然后醫生再胡亂編寫溝通記錄內容的現象。
對患者履行告知是義務人員應盡的義務之一,同時也是對病人的“知情同意權”的一種尊重。那么如何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告知的每一個細節,更好地履行告知義務?本書中引用的一篇文章給出了答案。作者提出了幾點:
1、時機方面:一般來說,病人入院24小時內,應先將入院后的初步診斷告知病人,適當給病人以安撫。在高風險的治療以前,必須做到充分告知。在治療過程中,也應階段性地將用藥情況、治療效果作出適當的通報、說明和解釋。
2、順序方面:一般情況下,先向家屬告知,然后再向患者告知。這樣做的好處在于:了解病人的思想狀況和精神狀況,掌握告知尺度,預計與病人談話的效果,一旦病人有思想顧慮,家屬可協助做思想工作,充分配合醫療方案的實施。
3、技巧方面:醫務人員應當明了,告知需要技巧,與病人談話是需要技巧的。術前談話要將手術的必要性、迫切性、危險性以及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充分告知,同時必須將手術可能成功的因素以及醫務人員為降低風險所作的努力和準備采取的預防措施全部告知,以求得病人和家屬的信任和理解。
4、態度方面:要求醫務人員要有高度的同情心,視病人如親人,熱情、認真、細致地傾聽病人的咨詢,不要粗暴地阻止病人的講話,不要不著邊際地隨意與病人說笑。語言的不當,可增加病人的疑惑,加重病感,甚至產生“醫源性疾病”。
如果能按照書中提到的這幾點去做,就能讓醫患溝通更順暢,醫療糾紛就會大大地減少。
對于我們剛走上工作崗位的醫生來說,怎樣才能把工作做到位呢?我認為還要注意的幾點是:
1、詢問病史一定要詳細,體格檢查一定要認真,以免誤診漏診,不能過分依賴輔助檢查。
2、隨身攜帶筆記本,“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上級醫生說的一些臨床用藥經驗或從書上看到的重要臨床知識點記下,或有疑問的地方記下,以便過后查找相關資料。
3、遇到不懂解釋的病情,要敢于向上級醫生請教或及時查閱相關書籍。
4、與病人交流時要尊重病人,要注意聽病人的述說,要有耐心,要肯定他對的,澄清他說得不對的,要善于引導,最后要明確的總結。談話時盡量使用溫和的語言,如“可能吧”、“我想可能是這樣”、“我希望如此”。
5、要勤快,多動手,多寫病歷、病程;多動腦,遇到不懂的多想幾個為什么;多問,不懂的要多向上級醫生請教。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醫生肩負著救死扶傷,維護人類健康的職責,責任重大。所以每個醫生都要把工作做到位,對患者負責,也是對自己的良心負責!
【把工作做到位讀后感】相關文章:
工作重在到位讀后感11-02
《工作重在做到位》讀后感12-10
做義工作文10-14
做義工作文【合集】11-24
做銷售工作總結03-22
做衣服導購工作總結09-14
做木工作文(精選18篇)06-28
做流星還是做樹根作文02-23
做家務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