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讀后感>讀《李清照傳》有感
讀《李清照傳》有感
更新時間:2024-07-27 15:44:06
  • 相關推薦
讀《李清照傳》有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李清照傳》有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李清照傳》有感1

  詞苑千載,群芳競秀,盛開一枝女兒花!}記

  她出身書香門第,靈秀聰慧,少有才名,尤擅詩詞,一支生花妙筆,寫盡人生的美麗與哀愁;她愛花,愛酒,敢飲敢醉,敢愛敢恨,既有巾幗之淑賢,又兼男兒之豪氣,她就是千古女詞人——李清照。

  李清照是一位宋朝詞人,更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她降生于齊州(今山東濟南)章丘明水鎮的李氏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是進士出身,又是大文豪蘇軾的弟子,母親王氏是狀元王拱辰的孫女,二人都很有文學修養,從小家中便藏書甚富,文學藝術氣息很濃。在北宋盛世時期的封建制度下,李清照在父母的疼愛和家風的熏陶下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在京都溪亭游玩時的她可以肆意歡笑,蕩舟湖心,于是才有了“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中靈動活潑、自得其樂的少女形象。她可以在家中蕩秋千時聽見一群人往院子里走來的聲音,急急忙忙地找地方躲起來,一不小心襪子劃破了,頭上的金釵也掉了。心想家里最近正在商量她的婚事,不知道父親為她選了什么樣的人家呢?想著想著,李清照的臉不知不覺地紅了,可又按捺不住心里的好奇,又悄悄地回過身,躲在一株青梅樹下,偷偷地望著已經走過的少年。于是她便寫下了《點絳蜃.蹴罷秋千》,這首詞極其率真地寫出了李清照小時候的那份美好和無憂無慮。

  后來李格非做了京官,她便也隨父母遷居東京汴梁(今河南開封)。在那里,她可以跟著家人到東京街頭,觀賞奇巧的花燈和繁華的`街景,這一切,不僅陶冶了她的性情,更進一步豐富了她的精神生活。在她十八歲時,與吏部侍郎趙挺之的兒子趙明誠情投意合,夫妻二人結婚后在文學藝術愛好上相互砥礪,經常結伴在市場上去尋訪藏品,每次都是傾囊收購,滿載而歸,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李清照喜好作詩,在一年重陽時分,在家把酒賞菊后作了《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寄給遠游在外的丈夫,其中提到“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备潜磉_了她對趙明誠相思蝕骨的急迫心情。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边@首人盡皆知的小詞也是李清照婚后不久所寫。她在風雨交加的雨夜里盡性地飲酒后,酣睡了一晚上,第二天醒來擔心園里的海棠花是否凋謝,于是問身邊的侍女“庭院的海棠怎么樣了”?哪知侍女卻回答“海棠依舊”。于是,李清照淡然地自言自語:粗心的丫頭,你知道不知道,園中的海棠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稀少呦。從這首詞里,不難發現李清照青年時代的生活依舊頗有才情、情趣。

  然而好景不長,她的父親因政治問題被罷免官職,趕出京城。不久,北宋滅亡。第二年,趙明誠被任命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亂,趙明誠棄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對其心灰意冷,并于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烏江時寫下有名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边@首絕句很辛辣地諷喻了偏安的南宋朝廷里包括丈夫趙明誠在內的膽怯官員,趙明誠聽后自感羞愧,心情郁郁,不久后于建康病逝。李清照對趙明誠的意外辭世,很是悲怮,深情地為丈夫寫下“白日正中,嘆龐翁之機捷;堅城自墮,憐杞婦之悲深”等飽含泣血字句的祭文,并親自安葬了趙明誠。其后李清照輾轉江南各地,平生所收集的詩書畫作也在顛沛流離中幾乎喪失殆盡。

  在李清照茫然失措之時,一個時任杭州奉承右郎的中年男人張汝舟為騙取李清照錢財,趁虛而入,對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當時無依無靠,便心一軟嫁給了張汝舟;楹,二人發現自己都受到了欺騙,張汝舟發現李清照并沒有自己預想中的家財萬貫,而李清照也發現了張汝舟的虛情假意,導致后來李清照被惡語相向、拳打腳踢。一次偶然間,李清照發現張汝舟惡劣的賄官行為,便去狀告了張汝舟(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妻子告發丈夫,即使印證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獄之苦)。但幸運的是,李清照入獄后,由于親友的搭救,入獄九天便被釋放,并順利與張汝舟離婚。

  目睹了國破家亡的李清照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晚年,殫精竭慮,彷徨無措,繼續收集編撰完成趙明誠未完成的書籍《金石錄》。另一方面,李清照一改過去淡雅的詞風,創作出一批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的詞作,成為南宋婉約詞派的集大成者。

  李清照的人生就像是過山車,一會沖到低谷,一會又奔向頂峰,也正是因為如此,她豐富的閱歷,才賦予了作品以靈魂。從“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到“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從“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到 “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從“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到“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她的一生,既有真心的歡愉,惹人愛慕,惹人駐足,惹人回望;亦有徹骨的悲涼,惹人慨嘆,惹人憐惜,惹人心疼。千年的風吹雨打不但沒有消減李清照的魅力,反而讓她的絕妙佳作隨著歲月的流逝大放光彩。世間曾有李易安,時光流轉,她的詞,她的人,就如同一壇佳釀,愈陳愈香。

  并非歲月深情,是她的才華驚艷了歲月。

讀《李清照傳》有感2

  當年,你的每一次落筆,寫下的是心情。如今,我們的每一次品味,讀到的是人生。——題記

  你從歷史長河的那頭泛舟而來,曳地的長裙上繡滿了華麗的辭章。優雅而倔強的裙擺,在青史時而悠揚時而深沉的舞曲中,不斷變換著舞姿。你,涉過近千百的光陰,來到我的眼前。我深情凝望,細心思量,不由慨嘆,良辰美景奈何天!

  少女不識愁滋味:

  金桂飄香的時節,迎來了一個新生命。一聲響亮的啼哭是你送給大千世界的第一個音節。春花秋月,幼小的你漸漸長大,讀著經史子集,吟著詩詞歌賦,一步一步踏進文學殿堂。天資聰穎的你,在父母的悉心調教下,在經史典籍和詩詞的熏陶下,如同一塊漸漸成形的美玉,終有一日,必將艷奪天下!白蛞褂晔栾L驟,濃睡不消殘酒……”二八花季,即興而作的一首《如夢令》,清麗脫俗,艷驚四座,京城名家無不交口稱贊。

  一生一代一雙人:

  燈下人如玉,公子世無雙。你與明誠初遇的`一剎那,一個不經意的回眸,一個無意中的抬眼,仿佛命運的牽引般,在這電光火石的對視下,一段姻緣就此拉開了序幕。甜蜜溫馨的初婚時代,你們一起研究金石,寫詩作畫,游山玩水,好不快樂!“怕郎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鬢斜簪,徒要叫郎比并看!鼻嘻惖哪悖匀槐然▼;楹螅髡\負笈遠游,你飽嘗相思之苦,寫下了著名的《醉花陰》寄予丈夫,“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鼻镩|寂寞,躍然紙上。

  物是人非事事休:

  生活永遠充滿了意外,當你以為下一步是踏上階梯的時候,也許命運會讓你掉頭。汴京城被金兵攻破,風云再起,明誠竟和逃兵們作戰了。那段時期,煙火四起,沒有安寧。在去湖州的途中,明誠染上風寒,最終病逝。趙明誠的離去與虛偽的張汝舟的到來,對你都是沉重的一擊。“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蹦愕谝淮握媲械馗惺艿绞裁词翘旎璧匕担裁词峭磸匦撵!拔锸侨朔鞘率滦,欲語淚先流!比送鑫镌,睹物思人,舉目四顧,不堪回首。

  寂寞空庭晚來春:

  死別明誠,再嫁而離異。此時的你,正被失望與孤獨籠罩著!芭f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一曲《南歌子》,真實反映了你的心境。“春殘何事苦思鄉,病里梳頭恨發長!蓖泶簳r分,看著滿院的薔薇和將盡的晚霞,不由念及枯萎的落花、殘留的歲月,又一次喚起了你難以言喻的愁緒。蒼老只在一瞬間,生命的沙漏已經快要漏完了。你就這么靜靜地等待著那一天的到來,因為你知道,很快就可以再次見到明誠了……

  清麗其詞,端莊其品,千古第一才女。情深意篤,至死不渝,人間一段佳話。你的人生本該是一場絢爛的花事,但天妒奇才,造化弄人,你的前半生錦衣玉食,伉儷情深,后半生卻孤苦伶仃,顛沛流離。

  我猜中了這開頭,卻猜不中這結局。不禁唏噓,良辰美景奈何天!

讀《李清照傳》有感3

  皎皎兮如繁花,飄飄兮似浮萍,瑟瑟兮如秋風

  ——題記

  中國有著燦爛的詩詞文化,相比可言志的詩,我更喜歡句子長短不一,卻更善于抒發情感的詞。一說到詞,那我便不得不談到一個女子。

  雖是女子,卻“巾幗國不讓須眉”,。在眾多男性詞人中斬頭露角,在詞壇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她是“古代第一才女”,也是亂世之住人。她就是南宋女詞人-“易安居士”李清照。

  我輕輕打開《李清照傳》走進這個不凡的女子。清照的故居在大明湖畔的趵突泉邊,垂楊處的一戶書香門第。小清照還在襁褓之中時,母親便之故,而此時父親李格非又恰好被調為京官,無奈之際,只好將她留在了明水老宅。好在,那里還有她的家人,在家人的關愛和書香的熏陶下:她工詩善詞,才情過人。

  猶記得 我學過她的第一首詞:《如夢令》;那年,她劣齡十五,應行“及笄之禮”,意味著到了出嫁的年齡,可那時的清照內心仍是個少女。于是那天,她喝了酒。少女不勝酒力,“沉醉不知歸路”卻“誤入藕花深處”暈紅了的臉;夾雜著微醺的酒氣:醉染了一池藕花那一方靜水,以及那一天的晚霞。驚起了一灘鷺鷺,披著沉沉暮色,翩翩起舞。那時的她:天真爛漫,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贝珠|中的清照是青澀的。她

  的那首《如夢令》引起了文壇的轟動,她也因此遇到了丈夫趙明誠。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她說“此花不與群花比”,又說“自是花中第一流”我仿佛能從字句中看到她的快樂與自信?伤淖孕胖袇s又不缺含蓄與內斂!盎ㄗ燥h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她像是一個美好的清晨,又是一個幸福的可能。她這一時期的`詞,給我的是一份單純、一份溫柔。

  可世間終沒有一帆風順的路,她的人生也在靖康之變中走入低谷,北宋滅亡,破國之恨已讓她痛苦不堪。倉皇南渡,又驚聞丈夫染病猝死建康,喪夫之痛更是讓她傷心欲絕,可這個羸弱而歷盡滄桑的女子卻愈發地堅強!奥淙杖劢,暮云合璧,人在何處?染六年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是她對故國不絕思念;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蘇。”是她對南宋偏安一隅的可恥行徑的憤怒斥責。

  而我最欣賞的,也就是她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大氣。

  作為一個婉約派女詞人,她的詞并沒有局限于兒女情長,她的晚期作

  品大多都牽掛到家與國。她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緊密聯合起來。用自己的詞作劍。暗含尖刻的批評與諷刺,直擊南宋統治者的要害。

  李清照終是孤獨的,在程朱理學對女子緊密的束縛之下,清麗灑

  脫的她仿佛是一個“異類”?烧沁@個“異類”讓我們看清了一個時代的悲劇。她不僅僅是一代詞宗,她更代表了一段歷史。二十多年青燈照孤壁的孑然獨處,李清照在苦苦地跋涉,頑強地抗爭?赐噶藴嫔W兓玫乃,在晚來風急之時,勤修《金石錄》。在梧桐冷雨之夜考撰《漱玉詞》。她在黑暗中點亮了一盞孤燈,蹣跚冊地走過。

  一開一合,一本《李清照傳》已不足以說盡李清照。她的風華絕代,她的才氣出人,她的優雅與悲傷是道不清也說不明的。品李清照的詞,一品學句之婉已轉,二品意境之凄美,三品命途之多舛,四品家國之興哀。她只是一個女子,卻將自己的生命演繹成了一段傳奇。從她的身上,我看到了柔美與剛強,這個不屈的女子應是歷代女性的榜樣。

  讀《李清照傳》。我用心品著她的一生,感悟著她的感悟,我似乎看到她在滄海水天一線中,仰望那即將到來的黎明,而那魚肚白的天空,也泛起點點微笑。

讀《李清照傳》有感4

  讀完《李清照詞傳》,我才知道李清照的一生是那么的艱苦,困難。再回想我們現在的安逸生活,我們又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呢?

  李清照,青州人,字易安,號易安居士。少女時期的她,寫出來的作品都帶有靈性,就像《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一般。這些詞被一個叫趙明誠的男人看見了,很是驚訝。從此,他的心中就住下了她。

  很快,趙明誠便娶了她,但安逸的日子保持不了多久。皇帝駕崩,新帝繼位,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在朝廷做官,屬于新黨派的`,而李清照的父親確是舊黨的。新帝更寵愛新黨,打壓舊黨。還禁止聯姻,于是李清照被迫無奈,離開京城,回到了京城,也回到了無邊的相思。

  但不久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因為宰相的迫害,罷官回家,不日去世。趙明誠便也回到青州,兩人相見,一起賭書潑茶,其樂融融。不久,朝廷又用起趙明誠,去萊州當太守。便再也沒回來,李清照又去萊州找他,得到的卻是無盡的寂寞。

  趙明誠51歲時因去朝廷上任而感染風寒,不日病死。聽到消息的李清照,悲憤交加,又正值戰亂時期,李清照一路逃亡,后又再嫁張汝舟。卻遭家暴。李清照又是休夫又是上告朝廷,將張汝舟告進監獄。

  后來,戰亂平定,舉朝歡慶。唯有李清照悶悶不樂,因為趙明誠死了,誰與她歡慶。

  李清照,一個女子都有膽識,我們男人又豈能輸給女生。

讀《李清照傳》有感5

  吟誦著隨緣散人的《李清照傳》,驀然間想起了那個與風花雪月有關的年代。楊柳岸,斷橋邊,春花秋月,斜陽芳草,處處有著太多的悲喜交織。

  那個女子她就在那里,在詩詞的世界里,素手執筆,寫風雨飄渺,寫流水落花,寫人間悲歡。

  陌上芳草萋萋,庭前夕陽依依,她深邃的眼眸望向這良辰美景,折射出的卻是記憶中美好的點點滴滴。

  憶當年,她還是個明媚的少女,溪亭日暮,把酒盈樽,乘舟誤入藕花深處,難以言說的`興致盎然。

  憶當年,她和他于茫茫人海中欣然相遇。她窈窕端莊,他溫文爾雅,他們對彼此的愛慕投影在各自的心波上,他們盼望著花前月下的相聚,他們堅信著長相廝守的諾言,艱澀的兩處相思后,有情人終成眷屬。

  然而甜蜜的愛情卻抵不過時代的巨浪。

  山河破碎,風雨飄搖,金兵南下,倉皇北顧,深愛之人也不幸分離,兩個人的相互陪伴,變成了一個人在風雨中踽踽獨行。

  昨日那個少女,今日已老了;山河依舊好,只是人憔悴。后來的李清照更多的是處于一種孤寂與凄涼的生活中。尋尋覓覓,凄凄慘慘,她尋不到歸處。獨行遠方,快意恩仇,不過是在風雨中打撈自己。《金石》未完,文物失竊,甚至愛情也凋零破碎。張愛玲說過,亂世的人得過且過,沒有真正的家。

  朔北揮戈南下,南宋固守半壁,流離失所的她竭力追隨皇帝的步伐,到頭來卻像飄飛的蓬草,哀哀打旋。世界早已不是以前的模樣,落紅滿地,荒涼人世,無枝可依,把酒消愁,愁卻更愁……然而她選擇了堅強的活著。她的性情中除了傷感,亦有倔強。她能吃苦,生離死別,悲痛傷寒,所有痛苦她以一個弱柳扶風的女子之身挺住。

  紹興二十五年的那個秋天,李清照離開了人世。帶著些許凄涼,些許不舍,她驀然轉身,走得無痕無跡。

  人生本就是未知的旅行,山一程,水一程,風雨無定,歲月凄迷。有人沉緬舊事,彷徨無措;有人拋下從前,步履從容地走向遠方和未來。我想李清照一定毅然選擇了后者,難怪梁衡評價她為“亂世中的美神”。

  縱觀李清照的一生,悲蓋過樂,哭淹沒笑,又何妨呢?在文字的世界里,她一直堅守,浮華煮酒與時光對飲!那個女子穿越了時空,在我眼前堅定的說:不要害怕,生活中的風霜雨雪,皆是祝!

讀《李清照傳》有感6

  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如夏夜空中的滿天繁星,神秘豐富,讓人移不開眼。而宋詞就是這滿天繁星之一,也是這星辰大海中一抹不一樣的光彩,它是如此與眾不同,奪人眼球。

  在我小的時候,只知道唐詩,并且從小就開始接觸唐詩,背誦唐詩,讀起來也朗朗上口,押韻。后來知道了宋詞后,發現它的句式雜亂,長短不一,和唐詩大相徑庭,可能因為從小接觸唐詩的原因,自然對唐詩更喜歡一點。但在不久前,我讀了《李清照詞傳》這本書,改變了我對宋詞的看法。我細細品味它們兩者的不同和各自的優點,發現宋詞不像唐詩那樣整齊,但正是那長短不一的句式才使宋詞更加別具一格。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即是當行本色也!敝腥A文壇幾千年,但能找出來的女詞人卻寥寥無幾,至于原因,我想可能是因為古代對女子的偏見吧,古代總是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而她們一生的工作,似乎就是相夫教子,順從丈夫的本意。而李清照卻與他人截然不同,她不僅有才有貌,更有著別人所沒有的人格魅力。這正是我喜歡她的原因之一。

  她出身書香門第,靈秀聰慧,少有才名,并工書畫,尤擅詩詞,手持神筆,寫盡世間情感。她愛花,愛酒,敢飲敢醉,敢愛敢恨,既有巾幗之淑賢,更有男兒之豪氣,說起“女中豪杰”,人們總是不由自主的'想起她。她有過如詩的愛情、賭書潑茶的情趣,也經歷了親人離世,山河破碎,顛沛流離,發常人之感慨,心懷國家天下。北宋末年,金兵大肆入侵北宋。在戰爭年代,她凜然執筆,諷喻今古。

  李清照是婉約派詞人,年僅16歲的她就寫下了“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少女的純真、靈動、俏皮,使人物形象躍然紙上,鮮活于人前。在《一剪梅》中,她初次與丈夫別離,孤獨時時侵心,在萬般思緒中,她寫下了這首詞。她望著大雁歸來,多希望其中有趙明誠給她的書信,“花自飄零水自流”,原來一切只是她的幻想罷了,眼前分明是花兒凋落,水自東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相思之苦,剛從緊皺的眉頭上下去,轉眼又漫上了心頭。這首詞生動地寫出了她對丈夫的濃濃思念。“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她認為敗就失敗了,男子漢大丈夫要敢于面對失敗,勇于承擔責任,項羽之所以可以成為英雄,是因為他雖有退路,卻甘愿自刎烏江,寧死不屈。如今國家正是用兵之際,但一些官員卻貪生怕死。無奈自己只是一個弱女子,只會寫文章,無法上陣殺敵,只能以筆為戎,表達自己的憤慨。

  清照,這如名字一樣,它品質清潔,照亮了中國文化的詞壇,為后人留下了文化瑰寶。她的人格和她的作品一樣受人崇敬,她不僅有才華,有學識,還有遠大的理想,豪情壯志,愛國情懷。李清照,一位剛毅堅強的女詞人。

讀《李清照傳》有感7

  回首中華千年的古代文學史,仿若一部男性作家專史,女性作家屈指可數,大多只以一篇或幾篇作品一露崢嶸,題材也僅限于閨閣之中,難成大家。而李清照的出現,無疑為女性文學史上失衡的天平增添了一個分量極重的砝碼。

  沐浴著齊魯文化的光華,感受著家族書香氣息的熏陶,李清照早年生活在風姿綽約的女郎山和包孕靈秀的百脈泉,跟隨著父親與當世第一流的文學大家吟詠詩文,談古論今,自小就能寫出庸常文人難以望其項背的文章,且受到了父輩們的青睞。

  京都是無數天子腳下的'一方寶地,懷揣著對汴京的無限向往,清照與母親隨后奔赴汴京與父親一同生活。待清照成年時,她與當時的太學生趙明誠結為連理。夫婦兩人情投意合,志趣相投,情感甚篤,也一同搜求金石字畫,撰寫古書,琴瑟諧美,其樂融融!

  如清照初婚后的習作《減字木蘭花》中“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鬢斜簪,徒叫郎比并看!眿舌林邪殉趸榕拥男氖潞捅P托出,可見郎君如意,兩情相悅,樂在其中矣!而趙因官職在身,不免常要小別美妻,此時從清照的習作中不難看出新婚女子對夫君的深深思戀之情。如《怨王孫》里“樓上遠信誰傳?恨綿綿!笨梢娗逭盏耐蛐那!

  怎奈好景不長,父親李格非在官場屢遭迫害,不久便撒手人間。母親更是于這個多事時節病逝。明誠感疾,駕鶴西去,相見直要待來生!此時的清照就像被遺棄的孤雁,前路漫漫,等候著她的是顛沛流離與世間險惡。

  傷之切,悲之痛,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諸如“吹蕭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边@類的悼詞,任誰目觸都不禁催下數行淚。景同人非,物在人亡,焉得不悲?

  因此,古代文學史上,清照絕可占據一個席位。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須眉,或許仍不足以闡述清照在文學史上的功不可沒。

讀《李清照傳》有感8

  印象中的文人墨客,大多都是男性,浪漫主義“詩仙”李白,與他同時代的“詩圣”杜甫,還有能夠兼美詩與美景于一體的蘇軾。這種在我兒時就產生的印象致使我先前一直認為所有的詩人詞人都是男性,直到我讀到李清照的作品。

  從隨園散人的《半生煙雨,半世花落:李清照傳》中讀到的李清照絕對沒有她“千古第一才女”這個稱號那樣飛黃騰達,而更像是一個被上天恩賜,卻又被歲月捉弄的人,但是李清照的形象,一直都是正義凜然,栩栩如生的。

  一開始接觸到李清照的作品時,我的思想還停留在“所有詩人都是男性”這個階段,所以我也理所當然地認為李清照是個男的了,“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這首《夏日絕句》寫得是多么的豪情壯志啊!這怎是一個古代女子可以寫出來的?當時我讀到的是她寫得幾首《如夢令》,詞句如畫,通俗易懂,我仿佛身臨其境。當我翻到背面的注釋時,有一些驚訝,甚至懷疑這一頁是不是編輯錯了,那上面寫的是:李清照,宋代女詞人。咦?李清照居然是個女詞人,寫詩填詞的不是只有男的嗎?帶著將信將疑,我打開電腦查了查,李清照果然是個女詞人啊!真是才華橫溢,是個文人墨客中的巾幗啊!

  李清照所處的那個時代,追求的是“女子無才便是德”,但她從小就學富五車,平日里也很有自己的見解。當然她的父母也是非常開明,不計較別人的看法。如果李清照沒有這樣支持的父母,也不會有如今這種成就。李清照自己也是一個很執著的人,沒有因旁人的紛紛議論而在文學道路上就此罷休?删驮谀菢拥臅r代背景下,竟有許多明眼人欣賞她,贊美她,喜歡她的'詩詞作品,也喜歡她的性格。

  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趙明誠感情非常深厚。趙明誠病故后李清照把幾乎所有精力都花在了幫趙明誠完成原先的事業上,沉浸在趙明誠離世的痛苦之中。應該很多人都認為李清照這樣做很對得起自己丈夫,是一種對丈夫的思念之舉,可能連作者自己都有這樣的想法。但是我個人覺得李清照在風華正茂之時深陷在傷痛之中會很頹廢,會讓心胸狹隘之人有機可乘,但這也是她自己的選擇。

  當時的宋朝就好像隨著李清照的衰老而衰落。奸臣秦檜害死英雄岳飛,在其他女子對這件事置若罔聞的時候,李清照卻能因自己年老體弱又是個女子不能為此做點什么而嘆息不已。也就是她的這種與眾不同,才造就了她傳奇的一生。

  李清照的一生,飽嘗了人世間的喜怒哀樂。她只是一個柔弱女子,對世間萬象觸景生情;她是一個風流詞客,將自己的萬千思緒網羅于詩詞之中;她更是一個傳奇,值得敬仰,值得傳誦。

讀《李清照傳》有感9

  沈謙曾感嘆“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币淮~宗李清照在那個封建時代用她的才情征服了無數人,千百年之后,她的詞亦沒有被埋沒,正如這句話“她的詞,她的人,就如同一壇佳釀,愈陳愈香。”

  讀完這本書后,我認為李清照是靈動俏皮的.。一首《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清新脫俗,不拘一格,讓人感覺心情愉悅,一個貪玩的小姑娘躍然于紙上,充滿了靈氣。然而,作者李易安此時才16歲。

  李清照不只是一介女流,玩弄兒女情長,她更有男兒的血性。她目光遠大,不拘于閨中之事,她憂國憂民,一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展現了她的錚錚鐵骨。人人都知李清照是“婉約派”的開創者之一,卻不知她骨子里流露著的是大義。只可惜那個年代“重男輕女”,無法實現她遠大的志向,卻絲毫不減弱她的滿腔熱血。

  李易安身上有一種愁緒,無時無刻不感染著我!皩ひ捯,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僅十四字訴盡了詞人無數愁怨。丈夫離世,山河破碎,李清照的生活從此顛沛流離,沒有人理解她的痛,當初不諳世事的少女,經歷了歲月的洗禮,變得成熟,這究竟是好是壞?最后一句“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才是高潮,令我忍不住催然淚下。李清照一代才女,要的不過是一世安定,但這于她而言是奢侈的,只恨天妒驕子。

  這本書讓我認識并愛上了李清照,她的詞無論風格是清麗、豪邁,還是哀愁,無一不吸引著我。

  李清照,一代女詞宗,獨一無二!

讀《李清照傳》有感10

  一桿紅傘,幾支梅花,我一眼就被這簡潔而又詩意的封面所吸引,但讀完本書后我卻被著名女詞人的晚年愁思給勾住了心神。

  李清照與趙明誠這對神仙眷侶常常為世人所稱道,但世人卻不知他們恩愛背后的一筆筆劃痕。不過這些事情都可以暫且不提。因為在裂痕越來越大之前,趙明誠已死在進都述職的路上。而我認為,在此之后,李清照徹底地步入了人生的另一個階段。

  首先是那些好不容易從戰亂中挽回的,自己早年與丈夫辛辛苦苦尋來的金石惹的禍。那些珍藏的佳品被鄰里鄉親們從墻壁中砸出,被低價售賣給別人,唯留幾本破書,幾張殘卷。“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和睦場景早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則是戰火連綿、一昧忍讓的戰亂環境。

  再者便是那難消的國仇家恨了。作為提倡報仇雪恨的“主戰派”,李清照一向是瞧不起那些懦弱無能的“主和派”的!笆ゾ笮琶髦,長亂何須在屢盟”,這便是在直白地怨刺朝廷了。但縱使李清照有千般才思、萬般壯志,卻也抵不過一具女兒身。

  其實她也有想過去放棄那些深沉的愁怨,去嫁給一個愛她的人,繼續去過那種安寧的生活。于是她便這么做了,但她這次卻看走了眼,嫁給了一個貪圖她錢財、名利的`人。待那人發現她收藏的金石早已隨著之前的東奔西跑而流落殆盡后,便越發對她不好起來,甚至動輒打罵。而我們的大才女李清照是決不會像那些大字不識的婦女一樣忍下這一頓又一頓的毒打的,于是她選擇了告官。

  據史料記載,宋朝女子告發她的丈夫的同時是要坐兩年牢的。李清照帶著枷鎖上庭,真的被下了大獄,后來經人周旋求情九天之后出獄,此間李清照受的磨難便可想而知了。李清照在寫給綦崇禮的答謝信中說到“我用盡一生去追求完美與智慧,卻落得難逃萬世譏笑的結局”,字字肺腑,可見其內心的傷感和不被人理解的痛苦。

  最后,我想用李清照詩中的兩句話作為結尾: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李清照就如那梅花,傲然挺立在雪中。但卻因為那宋朝的動亂,始終不能窺得其全貌。

讀《李清照傳》有感11

  在漫長的暑假中,在炎熱的夏天里,我在寧靜的書香中認識了才貌雙全的奇女子。

  李清照出身書香門第,靈秀聰慧,尤擅詩詞,一支生花妙筆,寫盡人生的美麗與哀愁。她愛花、愛酒,敢飲敢醉,敢愛敢恨,既有巾幗之淑賢,更兼男兒之豪氣。她有過如詩的愛情,也經歷了愛人離世的悲苦。她的一生既有真心的歡愉,也有徹骨的悲涼。她用沾滿詩香的'筆墨,描繪出一個春暖花開的人間。

  年芳十六的李清照,初試筆墨,就寫下了句句清麗,富有自然之美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首小令將李清照當日盡興游玩的美好時光完整地雕刻下來,初秋的風,仲夏的夜……每種事物都成就了少女情懷,清透至純,簡單美好。人一生最美好、最值得懷念的時光,就是此刻了。

  十七歲,美好的雨季,一生僅有一次,這樣絢麗美好的時節,少女多了一份敏感、細致的心思。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此時的李清照,俏麗芳華,正等待癡心的男子恩愛白頭。她不知,遠山之外,一位豐神俊秀的少年早已私心暗許,盼見芳顏。

  可世事難料,李清照的一生可謂是多磨難,在遭遇了"國破、家亡、夫死"一連串的打擊之后,讓天真浪漫的她墜入了無限的愁苦之中。

  合上書,我似乎經歷了她一生的風風雨雨,她對愛情的渴望與思念,對祖國的熱愛與悲嘆,對美好事物的向往與追求。

  李清照雖命運多舛,經歷了花開花謝,但她淵博的學識,她對命運毫不屈服的態度,對周圍人事的理解,成為人類歷史中永不磨滅的明珠。并非歲月深情,而是她的才華驚艷了歲月。

讀《李清照傳》有感12

  有句話說"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易安便是她,一個飽經離亂坎坷卻依舊堅強的女子,一個至今鮮妍在歷史長河中的女子。

  "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起初,她也是個活潑明媚的少女。她會"沉醉不知歸路,誤入藕花深處",顛覆名門淑女端裝矜持的形象,天真率性;她會與侍女調笑"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掙脫閨秀不茍言笑的嚴肅枷鎖,隨和自然;她也會"見有人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見到心上人時露出女兒家的嬌態,真實可愛。她的整個少女時期,在叔父與父親的庇護與教導下過的格外快樂而無憂無慮。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與宰相之子趙明誠成婚后,因志趣相投,夫妻一起收集金石文物,吟詩填詞,賭書潑茶,極為恩愛。美中不足的是,趙明誠幾次出仕于外,而致夫妻分離,許多相思便寄予詩詞。她說"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她的愁"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闕闕詞,寫盡相思。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生活不會憐憫詩意,苦難也不會因才華繞道。靖康之難,他被迫南渡,趙明誠卻在途中病逝,國破家亡的痛苦如濃云密布般襲來。她遇人不淑,第二任丈夫張汝舟假意逢迎,只為那些名貴的'文物,得知目的無法實現,便對她拳腳相加。她做了那個時代的壯舉,狀告張汝舟,不管流言蜚語,她終于又回到了冰清玉潔的自己。時代的憂傷,個人的際遇,讓她吟出了她唯一的豪放詞《漁家傲》,她說:"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豪放曠達,意境瑰麗,卻難掩其中悲苦。這是她幻想中的精神歸宿,是她對這個山河破碎的時代喊出的悲音。她隕落在命運的顛簸中。

  她說:"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她欽佩項羽,便也想和項羽一樣生為人杰,死為鬼雄,不知道她自己如何評價自己,但在我看來,她敢于打破封建禮教的枷鎖,敢于掌控自己的命運,是為人杰;她帶著她率真的個性,真摯的情感,成熟精美的藝術手法徜徉在詩歌長河,近千年不朽,是為鬼雄。

  她,不管是年輕活潑,還是白發蒼蒼,都只遵照自己的意愿而活,不去看那些勢利嘴臉,不去聽那些風言風語,終活成了世間一瞬風采,在詞壇留下深刻而悠長的印跡。她,李清照,她的率真與誠摯,她的魅力與才華,她的堅強與無畏,正適合她那句吟詠桂花的詞——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她就是那朵開在詞壇中獨一無二的永不凋謝的桂花。

讀《李清照傳》有感13

  李清照,這位歷史罕見的才女,她隨著時光逐漸變幻的模樣,經歷了甘之如飴的愛情過后,獨自的地老天荒,如畫卷一般展現在我眼前。

  想來對這本書并無太多印象,這是因為從前思想太淺,只知詞美、人美、意美,不知詞或詩的背后,是年少天真活潑的歡樂,抑或是后來世事慘淡的悲涼。這本書里描繪了她的一生,她所保留下來的每一首詞作,幾乎都在這故事中漸漸道出。她是一位宋朝詞人,生于書香門第,父親還是蘇軾的弟子。在那樣一個女子并不受重視的時代,她還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可以隨心所欲地填自己的詞,盡管朝廷之事擾人,依舊擾不亂她那顆淡然的心。她的一生,以北宋滅亡為明顯的`分界線,詞作從此轉變了風格,前半生的歲月靜好,后半生雖是人走茶涼,但她還保留著自己那股子才情。戰火、朝廷的偏安,世事的難料,讓她看透悲歡離合,然而,歲月雖凄涼,她卻從不絕望。

  她被譽為婉約派的代表人物,但其實,她內心深處的浩然正氣也時時刻刻影響著她,不然又怎會有“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這樣的千古名句呢?她是個溫婉的女子,曾經乘舟采蓮,細嗅青梅;后來與趙明誠結為夫妻,煮酒論詩,醉心于金石書畫……世事不問,毫不掛心,歲月里是那樣的悠然自得。詩詞中無不透出的是活潑靈動。到了后來,卻讓她遇見了生活的真相,遭受了國家的風雨飄搖,讓她何去何從。

  雖然命運多桀,經歷了那么多起起落落,李清照的生活才顯得更加圓滿。然而,在這歷史長河中,她真正沒有被忘卻的是什么?是才華。作為一位女詞人,在重男輕女的社會,她的才氣縱橫才讓所有人記住了她。如果她僅僅是一個平庸的女子,或許已被許多教條管住了腳步,再也邁不開來。她的才華,是她所擁有的驕傲。

  “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話是那樣貼切,她的學識,她對人生絲毫不屈服的態度,對周圍人事的理解,都是她的才華。她成為了一顆歷史中永不磨滅的明珠。

  并非歲月深情,而是她的才華驚艷了歲月。

讀《李清照傳》有感14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也是知識世界的橋梁,更是我們“缺一不可”的良師益友。同時,也正是一本書幫我打開了沉甸甸的寶箱。而這本書的名字就是《詞傳》。

  書中以作者細膩的筆觸和優美婉轉的文字將全書大致分成李清照一生的四個時期——“少女時期”、“別君時期”、“流離時期”和“晚年時期”,并收錄了她在各時期的經典詩詞。通過不同的作詞背景,探索她內心的世界,并生動地寫清楚了李清照的一生。

  初讀時,我的心中總藏著很多的疑問。李清照溫婉多情,才華橫溢,語出了“綠肥紅瘦”的千古佳句,道出了“生當作人杰”的豪情壯志,“尋尋覓覓”的悲哀凄涼,“席卷西風”的悠閑舒適,又寫出了“凄凄慘慘戚戚”的離別愁緒……但,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李清照?

  李清照的一生經歷了太多太多:踏著輕快的腳步走進了生命中無比浪漫的春,閨中少女,如花如夢;帶著火熱的愛,來到了無比焦灼的夏,離人相別,心不離;在失去愛人的'痛苦中,又來到了無比肅殺的秋,國破家亡,黍離之悲;最后,拖著疲憊的腳步,走進了人生的最后一站---生命中無比凄冷的冬,凄慘晚年,物是人非。隨著時間的流逝,火熱的心變得冰冷,烏黑的發變得雪白。沒錯,她老了。也許“一代詞宗”,是后人對她的懷念與些許補償。但歷史與人性,本就是錯位的,歷史給李清照榮耀,也許并不是她所的,而她苦苦追求的,卻偏偏給不了……

  讀到這,我想到了《紅樓夢》。曾經賈府的興盛繁榮,不是和李清照的少女時期一樣嗎?可到了后來,黛玉命歸黃泉,賈母、王熙鳳駕鶴西去,一個個悲哀的讓人垂憐。讀完兩本書,也許給人最直接的就是我們要珍惜大好春光。沒錯,人的青春是可貴的,一去不復返,而正在時期的我們,要更加珍惜青春,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長大后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

  來來去去皆優雅,分分合合亦淡定。人間經歷風吹雨,錦瑟年華與誰度?人生恰似花一場,花開時節滿芬芳。

讀《李清照傳》有感15

  有句話說"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易安便是她,一個飽經離亂坎坷卻依舊堅強的女子,一個至今鮮妍在歷史長河中的女子。

  "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起初,她也是個活潑明媚的少女。她會"沉醉不知歸路,誤入藕花深處",顛覆名門淑女端裝矜持的形象,天真率性;她會與侍女調笑"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掙脫閨秀不茍言笑的嚴肅枷鎖,隨和自然;她也會"見有人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見到心上人時露出女兒家的嬌態,真實可愛。她的整個少女時期,在叔父與父親的庇護與教導下過的格外快樂而無憂無慮。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與宰相之子趙明誠成婚后,因志趣相投,夫妻一起收集金石文物,吟詩填詞,賭書潑茶,極為恩愛。美中不足的.是,趙明誠幾次出仕于外,而致夫妻分離,許多相思便寄予詩詞。她說"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她的愁"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闕闕詞,寫盡相思。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生活不會憐憫詩意,苦難也不會因才華繞道。靖康之難,他被迫南渡,趙明誠卻在途中病逝,國破家亡的痛苦如濃云密布般襲來。她遇人不淑,第二任丈夫張汝舟假意逢迎,只為那些名貴的文物,得知目的無法實現,便對她拳腳相加。她做了那個時代的壯舉,狀告張汝舟,不管流言蜚語,她終于又回到了冰清玉潔的自己。時代的憂傷,個人的際遇,讓她吟出了她唯一的豪放詞《漁家傲》,她說:"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豪放曠達,意境瑰麗,卻難掩其中悲苦。這是她幻想中的精神歸宿,是她對這個山河破碎的時代喊出的悲音。她隕落在命運的顛簸中。

  她說:"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她欽佩項羽,便也想和項羽一樣生為人杰,死為鬼雄,不知道她自己如何評價自己,但在我看來,她敢于打破封建禮教的枷鎖,敢于掌控自己的命運,是為人杰;她帶著她率真的個性,真摯的情感,成熟精美的藝術手法徜徉在詩歌長河,近千年不朽,是為鬼雄。

  她,不管是年輕活潑,還是白發蒼蒼,都只遵照自己的意愿而活,不去看那些勢利嘴臉,不去聽那些風言風語,終活成了世間一瞬風采,在詞壇留下深刻而悠長的印跡。她,李清照,她的率真與誠摯,她的魅力與才華,她的堅強與無畏,正適合她那句吟詠桂花的詞——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她就是那朵開在詞壇中獨一無二的永不凋謝的桂花。

【讀《李清照傳》有感】相關文章:

《李清照傳》讀后感02-18

讀《名人傳:貝多芬傳》有感12-19

讀《名人傳·貝多芬傳》有感01-28

李清照詩詞08-19

李清照詩詞12-07

李清照作文02-13

李清照的詩詞11-22

《李清照》詩詞04-24

讀《名人傳:貝多芬傳》有感(優秀)02-20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日韩AⅤ精品国内在线 | 亚洲第一福利天堂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 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动漫 | 亚洲AV本道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日本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ⅴa制服丝袜一区二区 亚洲午夜片手机在线播放 无碼国产精品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