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情境教育的詩篇》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情境教育的詩篇》有感1
最近拜讀了《情境教育的詩篇》,我深深地被李吉林老師的研究精神與敬業精神所感動,同時也被情境教育理論深深的吸引。
在情境教育理論中,提倡教育要擴展到大自然中,擴展到社會中,讓生活的大情境活生生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還是把模擬的生活情境在課堂上展現;無論是借助音樂的旋律,繪畫的線條色彩,藝術地將情境再現在學生面前,還是通過讓學生扮演各種角色,戲劇化地將自己融進情境中;也無論是通過教師繪聲繪色的語言描摹,讓美的形象活躍在學生的腦海中……總之,富有美感的情境教學讓兒童的語文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可感、可親。孩子們"情動而辭發",境現而思揚,課堂"活"起來,學生"活"起來,教師和學生的心情美起來。情境教育理論主張在真實的情境中啟發學生、吸引學生、開發學生的思維。情境教育飽含了教師對孩子的摯愛與奉獻。在一片熾熱的愛心下,老師用科學的理論武裝自己、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使學生愛上寫作、愛上表達、愛上語文。情境教育理論同樣適用于數學教育。如何創造數學課堂教學情境,首先要先了解什么是數學課堂教學情境,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任何知識都有其賴以生存、生長和發展的背景,要想準確理解、掌握并靈活應用某一知識,就應當把握該知識的意義所在和適用范圍,而僅從知識的外在表現和抽象形式很難真正理解知識的內涵,這就需要理解知識賴以產生意義的背景,也就是要在一定的情境下進行學習、理解知識。課堂教學中,為了讓學習真正理解、掌握并靈活應用某一知識,就應該根據所學知識的特點創設相應的學習情境,即創設課堂教學情境。數學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問題情境,游戲情境,懸念情境,操作活動情境。
在這里我個人比較喜歡懸念情境,懸念在心理學上是指人們急切期待的心理狀態,或者說指興趣不斷地向前延伸和急于知曉下文的迫切心理,懸念可以喚起學生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通常的'懸念情境主要由疑問構成的,所謂"學源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激發學生認知上的沖突,點燃思維的火花。
總之,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因而,教師就一定要發揚教學民主,創設問題情境,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營造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善于實踐、積極思考、勇于探索、交流合作,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自主學習。
讀《情境教育的詩篇》有感2
假期里,閱讀了李吉林老師的《情境教育的詩篇》一書,李老師以大家的手筆向我們展示了情境教育的探索歷程,闡明了情境教育的內涵,講述了自己的成長經歷,體現了李老師對教育的執著、對學生的喜愛和對教育的熱情。
“我讀的是師范,我的職業是教師”是對李老師的真實寫照。李老師放棄了搞文藝、練跳傘、考大學等很多機會,走進了小學校園,走上了三尺講臺,走近了孩子,至今已經快50年了。雖然也曾遇到過挫折、遇到過困難,但“當好一名教師”的心沒有變。
學生、兒童占據了李老師大半個心靈。情境教學的一切理念都是從孩子出發的,都是為了兒童更愉快的學習。為了一年級學生喜歡小學,誕生了“幼小銜接的過渡課程”。為了滿足兒童的'審美需求提出了“讓藝術走進語文教學”,……李老師提出教育理念中追求的三個境界:“教學不僅為了學生學習,還為了學生主動地學習。”“教學不僅為了學生知識的習得,還為了學生精神世界的豐富”“教學不僅為了學生的未來做準備,還為了今天獲得最初的幸福人生”,對學生的愛由此可見一斑。
從書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在開發野外情境課程中,為了優選一個場景,李老師起早貪黑,騎著自行車走過了多少路。如果不是那份熱情,學生就得不到拔蘿卜的無限喜悅,看不到中秋優美的月景,感受不到桂花姑娘的神奇與善良。
李老師在書中為我們提供了活生生的案例,深入淺出的論述了相關理論,形象再現了詩意的課堂,使我感覺到教學本來就是這樣富有詩情畫意。李老師與學生共同陶醉在美麗鮮活的天然課堂,與學生共同沉醉在情感濃郁的夢幻課堂,與學生共同成長在情境優化的詩意課堂,與學生共同享受著詩意的人生。
李吉林老師在小學教育園地里耕耘幾十年,以扎實而智慧的實踐走出了“情境教育”的寬闊道路,被譽為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回顧李老師的教育教學探索之路,我們可以發現這是一座教育的巨大寶庫,從中我們可以汲取諸多的教益。為我們投身新課程改革提供一個支點,成為我們教師專業發展的階梯。
我想每一位讀者讀完之后,收獲的不僅是如何在根據情境教育的理論來指導教育教學的實踐,對如何確立一個小學教師的自我價值、如何在教學實踐中開展研究、如何在教學研究中不斷成長,等等,都深有感悟。
反思自己的工作,才發現自己原來只是一個平庸的教書匠,只是不經意的在自己的軌道上靠著慣性滑行,沒有自己的思想,有的只是思想上的懶惰、盲從與無奈。年近不惑之年的李老師能夠珍惜劫后余生的時間,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的改革中去,大膽革除語文教學中的弊端,在八十年代就已提出了情境教育之說,并持之以恒的研究下去,完成了對情境教育的構建,以及情境課程的開發。想到自己曾經的井蛙之見與淺嘗輒止真是無地自容。
從李老師的書中,我得到了許多許多。但最為重要的是,教育,其實是一首長詩。它需要我們用愛心去吟誦,需要我們用智慧去譜寫,需要我們用激情去點燃,需要我們每一個教育者用我們的一生去做其中的每一個標點。
讀《情境教育的詩篇》有感3
讀師范的時候,就從教教育心理學的老師那里知道了“李吉林”,也對她略知一二。知道當年18歲的她以全優的成績畢業于50年前的江蘇南通師范學校;知道她也如所有新畢業的學生一樣,在最初工作的日子里,因為缺乏經驗,班級管理糟透了。但幸運的是老校長聽了她的課后,認為她是棵好苗子,要好好培養。而她也極為聰明好學,僅僅兩年后就被市教育局派到省教育廳教材編寫室編寫教學參考書。從此,她又憑著自己的努力,不斷參加各種研討培訓,認識了許多知名的教育教學專家,她成長得更快了;知道是她憑著毅力頂著壓力在困境中實驗,創造出語文情境教學模式,以促進兒童智能及心理品質和諧發展……
這一次研讀了李老師的教育專著《情境教育的詩篇》之后,感觸頗深。雖說這是一本有關教育教學的理論專著,但是李老師用詩一般的語言娓娓道來,字里行間流露出她太多的真情實感,所以讀起來并不讓人感到枯燥乏味。《情境教育的詩篇》濃縮了李吉林老師二十多年在教育征途上艱苦求索的心血歷程,這部充滿詩意的原創性、敘事風、紀實體的作品,從情境教學、情境教育、情境課程三個曾面生動地再現了李老師直面挑戰、搏擊人生、實現教育人生三次飛躍的生命旅程。李吉林老師創造出的情境教學具有創新的意義,是因為:
一、李吉林老師的情境教學強化生活感受。
強調學生到實際生活中去觀察,到具體情境中去感受,這就把語文教學與實際生活緊密地聯系了起來。在情境教學中,學生身處具體場境中,可以眼看、耳聽、鼻聞、手觸,通過各種感官吸收信息,從而獲得了生動的形象,豐富了具體的知識,激發了真的情思,學到了活的語言。
二、李吉林老師的情境教學,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她在情境教學中所創設的情境,特別是以圖畫、音樂、演示和語言描繪來設置的'情境,大都有意識地粗略一些,簡易一些,為學生留有廣闊的想象天地,使學生在“求異”想象中不斷迸發創造性。
三、李吉林老師的情境教學十分強調開發情感效能。
綜觀她的教學實錄也好,教案設計也好,我發現她總是以充滿情感的教學,促使學生以純真的情感參與學習活動,以保證教學任務的高質量完成。這實在讓我佩服不已!
“生活是語言的源泉,情境是小學語文的靈魂。”這一句名言不知是出自那一位名人,但用在我們低年級教學中實在是很恰當。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偏小,對事物的理解都是比較直觀的,所以在教學時應該把握教材及兒童認識事物的特點,通過直觀手段與語言描繪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感受課文描寫的生動形象,如臨其境,才能激起熱烈的情緒,體驗字里行間蘊涵的情感。而生活是那樣的絢麗多彩,有形、有情、有境,所以語文教學應與生活相通,讓學生在生活的情景中把語言學活,掌握、獲得的更多。
呂叔湘曾說過:“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把課教活了。”把課教活了,課堂氣氛就不會沉悶凝重,而代之以熱烈活躍;把課教活了,教師的教就不會枯燥乏味,而代之以生動有趣,這樣的課學生自然更想上,更愿意上,當然學得更好。
李林吉老師的《情境教育的詩篇》這本書很實用,因為這部著作中闡述的教學理論簡明易懂,而且結集中選有部分情境教學的成功范例,可直接供我們老師參閱或效仿。于是我常常在自己的語文教學實踐中自覺或不自覺地通過激情的語言,或通過恰當的圖片,或通過合適的音樂,為學生創設一些情境,盡可能地把他們帶入到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中,以便學生更準確地把握課文的內容、思想及情感等。我也喜歡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充分想象。當然,我做的這一切都非常淺表,在以后的教學中還需多學習,多積累,多研究,多運用。
【讀《情境教育的詩篇》有感】相關文章:
讀愛的教育有感09-20
讀《愛的教育》有感【精選】01-14
讀《愛的教育》有感01-02
讀《慢教育》有感07-06
讀愛的教育有感10-07
讀《愛的教育》有感12-11
讀《生命與教育》有感02-03
讀《愛教育》有感04-30
讀《愛心與教育》有感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