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華美德故事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華美德故事讀后感1
今天,我讀完了《中華美德德故事》這本書,覺得其中《孔子好學不倦》的故事對我啟發特別深。
這個故事介紹了孔子的學習精神。孔子60歲了,還要拜師學琴,他學琴魚別人不同,別人總是迫不及待地要求學新曲子,往往一首曲子只學兩三天。可是孔子學一首曲子埋頭一練就是十天,明明已經彈熟了還是不肯換新曲子。這是為什么呢?原來孔子不但把曲子練熟了,而且還要通過曲子的旋律老揣摩出曲子的'精髓和做曲子的人品、個性、精神甚至外貌。孔子的好學精神,深深地感動了他的老師。
看到這里,回頭想想自己,我感到非常慚愧。有一次,我碰到一個難題,怎么也想不出來該怎么做。這時,我突然想起參考書上有這題的答案,就不懂裝懂地把答案抄了下來,并交給了老師。第二天,作業發下來,我得了優秀,老師還表揚了我,夸我聰明。可是,現在翻開本子一看,優秀上好像多了一個黑點,這個黑點仿佛在問我:“你弄懂我了嗎?”我越想越覺得難受。今天讀了孔子的故事,讓我又想起了這件事,它提醒我,作為一個學生干部,在班里要做好帶頭作用,對待學習不能不懂裝懂,碰到困難要虛心向同學或老師請教。
讀了這個故事使我明白一個道理:學習,是進步的階梯,成功的基石,只有勤學、好學,不弄虛作假才能取得成功。我們現在正是讀書的大好時光,就更應該努力學習,長大后為祖國做出貢獻。
中華美德故事讀后感2
一本好書,可以影響人的一生。在千千萬萬本好書中,唯獨這本《美德故事》讓我感受最深。
《美德故事》是媽媽的朋友送給我的生日禮物。這本書讓我知道了品德可以塑造人的心靈。這本書里既有童話,又有真實事例。其中童話總共有43篇,真實故事則有15篇。我感受最深的故事是《充滿希望的歌聲》。這篇故事講的是在1820年10月的某一天夜里,海上發生了一個船只相撞事件,一家保險公司的總經理馬利奧也在這艘船上,他被拋了出來。他無助地游著,要快沒力氣的.時候,美妙的歌聲從遠處傳來,馬利奧拼盡力氣游了過去,發現12個人抱住一根木頭,其中一個年輕的女人唱著美妙的歌,這首歌就像是在演唱會上唱的一樣,竟沒有一絲絲跑調,這也讓馬利奧有了力氣,也讓救援船找到了他們。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時時刻刻為他人著想。比起他,我就沒有像那位年輕女人一樣為人著想。有一次,我買了一盒巧克力,弟弟想吃,可我不給他。想一想,我做的真的不對,我們應該為他人著想。
這本書里有很多品德故事,同學們也來讀一讀吧!讓我們一起努力成為六雅少年吧!
中華美德故事讀后感3
我們中國有著優良的傳統美德,尊老愛幼、熱愛祖國、節省節儉、道德修養……無不讓我敬重。為了我們更深入地了解美德,于是學校發放了《中華美德小故事》這本書。當我翻開第一篇故事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被古人的精神所吸引了。
在這眾多故事當中,我最喜歡的就要數《張良拾鞋》、《胸懷大志》了。這兩個故事分別讓我懂得了兩個很重要的道理。《張良拾鞋》講述的是兒時的張良在橋上散步時,一個老人走了過來,把鞋子往下一扔又叫張良幫他去撿,還要給老人穿上。當這之后,老人又讓他五天后天剛亮時來這里,并傳授給他《太公兵法》。從此,張良刻苦鉆研,成為了一位非常著名的謀士。而《胸懷大志》講述的,則是韓信青年時所受的胯下之辱。一個流氓讓韓信把他的頭砍下來,要不就從他的跨下爬過去。韓信選擇了第二者。原因是,他胸懷大志,不屑與那個沒有教養的年輕人爭斗,殺了他也沒有任何意義。從這兩個故事中分別可以看出謙虛和修養的存在。張良可以選擇不幫老人撿,并轉身離去,但他并沒有這樣,他認為尊重老人是做人的基本,為老人撿一下鞋子也是應該的。而韓信則是有著遠大志向的人,那些小人是不明白的。
放下手中的書,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書中,無論是古還是今,每一時代的少年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每個人的身上都有一種美德,他們是我們的驕傲。關于他們的故事有很多很多,我還依稀記得曾經學過的一句三字經,“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這講的是孝順和謙讓的美德。現在社會同樣存在這樣的人。如雷鋒樂于助人,任長霞舍己為人。他們每個人都是我們的榜樣,在這些美德的熏陶下,我們逐漸變的優秀,社會逐漸變得和諧,生活逐漸變得美好。
雖然有許多榜樣在為我們指路,但仍有一些人忽略他們。昨天中午,我騎車去圖書館,在一個十字路口處停下了下來,當時沒有警察,旁邊的`一位二十多歲的青年人左瞧瞧,右看看,發現沒有多少車后,便打算闖紅燈,當他快要到達另一邊時,撞倒了一位從斑馬線上走過的老爺爺,他摔倒在地,手中的東西撒落在地,雞蛋也被撞碎了。這位青年人扶起自行車,看了看老爺爺,竟騎車離開了。這時,綠燈亮了,我正要騎車過去扶起老爺爺,從岔道上跑來一位中年男子他迅速將老爺爺扶起,問:“大爺,您有沒有受傷?要不要去醫院呀?”老爺爺揮揮手說:“不用了,謝謝你,年輕人。這時,可能是良心發現,那位騎車走了的青年人停了下來,回頭看了看老爺爺,看已經有人扶起老爺爺,便有騎車走了。我們通過紅綠燈,看到人們向中年人投去贊許的目光。我發現他身上有著助人為樂的美德。像青年人一樣不負責任,不講道德的人仍有許多,相信他們也都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但當自己闖禍,犯了錯誤時,心中狡幸卻將和這些都拋到腦后,以至于臨陣逃脫不承擔后果,而那么中年人卻有些善良的心,不難看出,這兩種人的差別,而正是因為“青年”較多,“中年”較少,才使得社會不至于混亂。
好人為人傳頌,壞人惡名遠揚。中華美德改變則我們每代人的心,讓我向孔融學習,向雷鋒學習,向那位中年男子學習,去幫助和感化身邊的人,讓世界都知道我們中華美德,讓中華美德發揚光大。
中華美德故事讀后感4
俗話說得好:''閱讀 ,是我們終身學習的基礎,是基礎教育的靈魂,是人生成功的道路."
兒童時期是一個人品德形成的重要時期,對于以后的道德觀念的 樹立,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從小 就要給他們正確的引導,使之逐漸形成正確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行為、道德意志。【中華美德故事】便是從數不勝數的美德故事中摘取的'具有代表的事例,從孝敬父母、文明禮貌、誠實守信、正直無私、熱愛祖國、立志奮發、友善互助。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得是孝敬父母類的一篇,叫【漢文帝為母嘗藥】,主要講了漢文帝,也就是劉恒,當上皇帝之后,不但政績突出,而且非常孝敬長輩們。可好景不長,劉恒的母親生了一場大病,從此臥床不起,劉恒每天殷勤看護侍候。白天他忙于國政,夜間侍候母親。每次煮藥都是他親手煮,有時因太忙抽不住時間,只好請太醫代勞,不過太醫每次煎完藥劉恒總要先嘗一嘗,嘗嘗湯藥苦不苦,燙不燙,自己覺得合適了,才拿給母親喝。我認為漢文帝可稱得上是一位仁孝之君,我有一首詩要送給他,歌頌他“仁孝聞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載病,湯藥必先嘗。象這樣的孝敬父母的事例還有很多,比如:“花木蘭替父從軍、緹縈上書救父、伯愈敬母泣杖 .......
我認為‘孝’下面是個‘子’女的‘子’,去掉‘子’。再加上‘匕’,就是老人的‘老’,子女孝敬自己的長輩,乃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可現在的大人整天只想著怎么樣賺錢養活家人,往往忽略了家人的感受,總是以為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時萬萬不能的。從而忽略了家人需要的不只是物質上的,還有精神上的。
我希望小孩能夠尊敬長輩,年輕人能夠給予長輩關心,關愛,與實際幫助。
中華美德故事讀后感5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是我最喜歡的讀物之一。因為里面告訴了我許多美德,所以,我學到了許多東西,如:要尊老愛幼,要刻苦學習,要謙虛禮貌……但,令我深有感觸的是尊老愛幼這篇故事。
這篇故事講了一個叫子路的孩子,他家里很窮,平時靠吃粗糧野菜度日。有一次,子路年老的父母想吃飯,可家里沒一點兒米,子路便翻山越嶺,走了幾十里路去親戚家背回一袋米,看到父母吃上香噴噴的飯時,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都子路是個懂事孝順的好孩子。
閱讀了這篇故事,我感到非常愧疚。因為有一次,媽媽買了一條新連衣裙,我見自己卻沒有,便很不開心,媽媽的裙也是幾年前的了,而我自己有幾條新裙呢!讀了這篇故事后,我非常后悔,媽媽每天都起早貪黑,自己卻一點也沒為她自己想。更不要說什么孝順了與故事中的子路比,我還差得遠呢。我應該向子路學習。
從今以后,我要孝順父母,尊敬老人,做爸爸媽媽的小棉襖,做爺爺奶奶的小拐杖。不讓家人操心。
當我看到有人在撿垃圾,擦墻磚時,我多么想對那個人說:“謝謝您,您為我們美化了家園,您是愛環境的.使者。我們讓人人都因向您那樣保護環境,愛護家園。”
當看到窮孩子背富孩子笑時,一位男子挺身而出,保護那個窮孩子,自己卻遭嘲笑,還被人打得遍體鱗傷,我多想對他說:“謝謝您,保護弱小的窮孩子,自己不怕疼痛,您值得我們學習。要是大家都向您那樣,生活會變得如此美好。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介紹了,我們生活中有許多美德,我們只是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一顆信任別人的心。
同學們,我們用行動來踐行民族的傳統美德吧!
中華美德故事讀后感6
在《中華傳統美德》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句格言的意思是:誰說小草的心意,能報答得了春天的陽光呢?這一句話來自“游子吟”這首詩里。我們的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們撫養成人,父母的愛既溫暖,又偉大。父母往往是那么令人敬佩。無論發生什么事,父母總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父母的愛是那春天的陽光,不讓我們受到刺骨的寒風給我們帶來的寒冷;父母的愛是一把傘,這把傘不讓傾盆大雨淋濕我們;爸爸是船,媽媽是帆,他們讓我們游遍大江南北。我們在爸爸媽媽無微不至的照顧下,逐漸生長。父愛是一棵大樹,讓我們在舒適的環境下長大,母愛是一滴清水,滋潤著我們的身心,讓我們不受一點污染。
長大后,我們應該好好地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但是,有些人不懂得潔身自愛,經常因一點小事而想不開,想放棄自己的生命,想放棄自己的前途。就在這個時候,你又沒有想到你的父母。常言道: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如果沒有父母,世界上就不會有這么多個你、我、他。這使我想起了一首歌。“世上只有爸媽好,有爸媽的孩子像快寶,投進爸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是啊,有父母多好!只是我們身在福中不知福啊!父母對孩子總是心軟的,對孩子的乞求總是有求必應的。即使一開始鐵定了心,但過不了多久,還是會答應孩子的。在現實生活中的我們是那樣的.任性、放肆。但是,我們的父母從來沒有想過要放棄我們,而是加倍努力地教導我們。
但我們的父母生病時,還堅持去上班,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我們的父母并沒有想那么多,只是想到:我要讓我的孩子幸福。爸爸媽媽,您們辛苦了,謝謝您們對我的養育之恩。我永遠不會忘記那深沉的父愛與母愛。我們要以最好成績的成績,來報答父母。
愿天下的父母幸幸福福,開開心心!
中華美德故事讀后感7
“一個有修養的人,他可以克制貪心,因為他知道節儉可以使人向上。”這是《中華美德故事·儉樸篇》中春秋時魯國宰相季文子的人生信條。
在此篇中,我們看到了季文子雖身居高位,卻以儉為榮。他住的是陋室,坐的是瘦馬破車,穿的是久洗的舊衣。他還經常叮囑家人說:“不要講排場,搞浮華,有粗茶淡飯吃喝,衣服不臟不破就好了。’而在他三十多年的宰相生涯中,一直保持著節儉的作風,將自己的生活限定在一般百姓的水平上,這是難能可貴的。要知道,節儉難,而始終如一地節儉更難,更何況是堂堂的一國宰相!而同是宰相的.司馬光也非常節儉,在著名的《訓儉示康》中,他就提出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以儉立名,以奢自敗”的主張。驍勇善戰的抗日將軍左權,更以一段“將軍補鞋”的故事被傳為佳話。以上所說的三位都有一共同點,即身居顯赫之位而以儉為本,以儉自約,讀后不由令我們肅然起敬。
我們—校園里的萃萃學子,備受家長的呵護,好像是溫室中的花朵,要吃有吃,要喝有喝,零花錢更是不斷。對我們中的有些人而言,儉樸似己成為一種過時的觀念,而高消費卻成為一種時尚。不信,你可以看到如下幾組鏡頭:
鏡頭三:用品攀比。班級是同學們學習、競爭的地方。可是這兒,卻隱藏著另一類“競爭”。如你的西裝是“皮爾·卡丹”,我的襯衫就買“金利來”“雅戈爾”;他的運動衫是“李寧”,她就去買“耐克”……總之,要穿出流行的趨勢,要最“modern”的。甚至連一塊橡皮也要攀比,東西稍微有點磨損便讓其“下崗”,與之永別。有些同學終日沉醉在高消費里,用衣著打扮自己,還洋洋自得。殊不知,中學生純真樸素的美正離他們越來越遠!
當我們了解了我們的先人季文子、司馬光、左權等的事跡的時候,我們還有什么顏面說我們是跨世紀的一代,是祖國未來的接班人呢?
所以,我們中學生應該明了:富裕時忘了節儉,這是一種狂妄;而貧困時仍念念不忘追求奢侈,這更是一種悲哀。節儉,是美德,而不是過時的觀念。我們更不能一邊喊著弘揚美德、勤儉節約,一邊鋪張浪費、盲目攀比,而要讓勤儉樸素成為自己的道德標準,伴隨我們邁向輝煌的新世紀!
中華美德故事讀后感8
有一種境界,不計得失;有一種態度,化千戈為玉帛;有一種胸懷,能包容天地,那就是寬容。它是傳統的美德;它是做人之根本;它是一種高尚的民族精神。
曾有一個這樣的故事:一對夫婦帶著兒子在意大利旅游,兒子竟在一次意外事故中無辜被害,夫婦倆痛失愛子。但他們最后做了個震撼的舉動:他們在這兒把兒子身上健全的器官分別捐給了五位意大利人,也許我們不知道他們那種海納百川的胸懷和以德報怨的人生境界所震撼。
法國作家雨果曾說過: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這世上唯寬容感人,唯厚德載物。君子者,非量小無立也,凡成大事,就偉業之人,皆不缺度量,“宰相肚里能撐船”嘛!
戰國時藺相如官位顯赫,引起武將廉頗的不滿與排擠,面對廉頗的非難,藺相如總是一笑避之,不理會他人的嘲笑,于是引出了“負荊請罪”的千年佳話。而東吳大將周瑜剛好相反,好生嫉妒,面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雖自知不如由不甘落敗,最后,還是吐血身亡,還給人留下“三氣周瑜”的笑柄,這是度量小所致。凡事讓人三分,于人于己皆有利無害。“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步,風平浪靜”。
學會寬容吧,寬容是冬日里的一縷陽光,化解了兩顆彼此仇恨的心中的冰點;學會寬容吧,寬容是黑夜中的一盞明燈,照亮了曾經跌跌撞撞的日子;學會寬容吧,寬容是一座橋梁,跨越了感情的溝壑與懸崖。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河海澤細流,故能就其深。我們要有一顆寬容的心,厚德載物,雅量容人,寬容處事,要積極弘揚傳統的美德,讓寬容的心充滿人間。
中華美德故事讀后感9
我讀了《中華美德故事》這本書,讀完后,使我大有感觸,讓我懂得了百善孝為先。知道了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占所以美德的第一位。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親嘗湯藥》這個小故事,它講了漢文帝劉恒悉心照顧生病母親的`感人事跡,感觸很深。漢文帝即為古代著名的孝子之一,他以仁孝之名聞名天下,雖為皇帝,但在母親生病時仍日夜服侍,親手為母親煎藥并試藥。就這樣堅持了3年這么長的時間,十分不容易。
這個故事也讓我聯系到我的爸爸媽媽現在無微不至的照顧著我感受到爸爸媽媽照顧我的辛苦,給我吃好、穿好、生活好、每天如一日的送我上學、接我放學,非常辛苦。為了讓我學習知識、開闊眼界,時常帶我出去旅游,欣賞各地美景,盡力的給我創造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等我長大了,爸爸媽媽慢慢變老,身體狀況慢慢變差,我一定要關心、愛護他們,就如同現在他們陪伴著我一樣陪伴在他們左右,我要做一個孝順的兒子。生活中我一定要向劉恒皇帝學習,學習他從行動上,從細節上孝敬長輩的行為,不要將孝順只是掛在嘴邊。
中華美德故事讀后感10
《中華美德故事》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本書,它伴隨我成長好幾年了。書中一個個故事教會我如何做人,怎樣做事。它教會我在生活中分清是非、美丑、善惡,讓我在迷茫的生活中保持清醒。
《孔融讓梨》教會我謙讓,《黃香溫席》教會我孝敬父母,《曾子殺豬》教會我誠實守信,《鐵杵磨針》教會我刻苦學習······每個故事都讓我感受到了美德的力量。
中華美德代代傳揚,許多我們崇敬的前輩都是美德典范。偉大領袖毛澤東尊敬老師。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勤儉節約。陳毅元帥孝順母親。雷鋒叔叔樂于助人。好人郭明義十幾年如一日資助貧困兒童上學,多次無償獻血。現在,我們睢寧這座小城也涌現許多好人,他們忠于職守,他們熱心公益,他們都是我們的榜樣。
然而,在我們身邊總還有一些不和諧的人和事。公共場所大聲喧嘩,亂抽煙,隨地吐痰的屢見不鮮。不贍養老人,為雞毛蒜皮的小事鄰里之間吵鬧以至大打出手的時常發生。浪費水電,破壞公共設施更比比皆是。在這些人身上,美德早已消失了。看到這些事我意識到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是一件多么迫切的事。
弘揚中華美德要從我們每個人做起。作為小學生的我們,在家里要孝順父母,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學校要尊敬老師,幫助同學。在公共場所,我們要遵守公共道德。我們每個學生都要立志做美德少年,每人都要做有道德的好公民。
中華美德故事讀后感11
在寒假中,我讀完了一本關于我們中華美德故事的書籍——《中華美德故事——近代篇》。這本里有六個版塊,分別是救國為民、英勇斗爭、艱苦奮斗、公而忘私、科教圖強、國際道義。
作為“中華美德故事”的近代篇,本書收集了1840年——1949年之間的115個美德故事,分為六部分,這些美德故事彰顯了救亡圖存、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時代主題和中國人民熱愛祖國、英勇奮斗、百折不撓的精神風貌。
我最喜歡的故事是《最年輕的烈士宋振中》。他是著名小說《紅巖》里面小蘿卜頭的原型。他出生8個月,就和父母過著非人的監獄生活。9歲就被殺害了!令人惋惜!
真希望他可以一直9歲,到20xx年他也是9歲,明年他才會長大,一歲一歲的慢慢長,而且他與我還是最最要好的朋友,我們倆形影不離的,快快樂樂的一起健康成長。可惜了,這也只是做做百日夢了。我多么希望他把他那時候受到的苦難講給我聽聽,讓我好好學習,不辜負老師,自己,家長,親戚朋友們對我的期望啊。
我也要學習前輩們的不怕苦、不怕累、堅持不懈的革命精神。
中華美德故事讀后感12
記得肖復興說過“讀書,可以尋找一塊潔凈地的宿營地,能安置我們的靈魂,可以尋找一方明亮清澈的夜空,讓我們的夢能毫無顧忌的盡情的飛翔。”這段時間以來,我閱讀了大量的書籍,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美德書》。
這本書讓我逐漸的走向了光明美好的道德世界,也讓我從一個個有趣的故事中認識到了道德的所在和它的價值。本中書通過了很多的神話故事以及詩篇,還有寓言、童話等引人入勝的豐富內容,讓我充滿好奇心,睜開了秩嫩的雙眼,展望人生中的道德觀。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它擁有許多傳統美德是中國人民最寶貴的財富。看了《中華美德故事·儉樸篇》里有一個春秋時魯國宰相季文子的故事。我覺的季文子雖身居高位,卻以儉為榮,他穿的是久洗的舊衣;吃的是普通飯菜;住的是簡陋的屋子;坐的是瘦馬破車。他還經常叮囑家人說:“不要講排場,搞浮華,有粗茶淡飯吃喝,衣服不臟不破就好了。”在他三十多年的宰相生涯中,保持著一貫的節儉作風。要知道,節儉難,而三十年如一日地節儉更難,更何況是堂堂一國之宰相呢!
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往今來,無數歷史名人以他們的光輝榜樣賦予“節儉”更豐富、深刻的意義。唐朝的魏征是歷史上有名的諍臣,曾先后二百多次上書指謫唐太宗的過失,他提出欲“求國之安”必“戒奢以儉”的觀點。__身為將軍,經手的款項數以百萬計,但他的財產卻只有幾件汗衫和破襪子;驍勇善戰的抗日將軍左權,更以一段“將軍補鞋”的故事被傳為佳話。
這樣的例子還可以舉出許多,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即身居顯赫之位而以儉為本,以儉自約,讀后不由令我們肅然起敬。正是這無數事實,證明了“節儉”是人們不可或缺的美德。“戒奢以儉”是“修身齊家”必不可少的一個要訣,更是“治國平天下”必不可少的“法寶”。一個人一個企業乃至一個國家,如果想有所為,就決不能只顧裝點自己的生活,把奢侈享樂作為目的,而必須以勤儉樸素作為自己的道德準則,并且身體力行。
還記得看過這樣一篇文章說是我國有個考察團訪問日本,參觀了日本屈指可數的大財團“豐田”公司。細心的參觀者發現衛生間里每個抽水馬桶的水箱中都放有幾塊磚,十分驚奇。公關人員見到客人面帶異色,笑著解釋說:放磚是為了緩解水流速度,節約用水量。節儉,是豐田公司事業成功的一大因素。在水箱中放磚頭,按中國人說法算是十足的“小家子氣”,而日本豐田公司正是靠這“小家子氣”發“家”致富,走向成功,成為國際知名大企業的。
“勤儉自強”是我國公民基本道德規范之一。所以我們做教師的不能只喊著要學生們弘揚美德、勤儉節約;要讓勤儉節約成為他們的生活習慣,影響他們的一生。
中華美德故事讀后感13
我是家里的獨生子女,爸爸媽媽對我百依百順,一家人總是圍著我轉,漸漸的,我的身上有了驕嬌二氣,只知道一味地索取,只考慮對自己好不好,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從不管別人的感受。讀了《中華傳統美德故事》這本書之后,我才真正明白了這就是自私!
這本書告訴我父母給了我們生命,無私地關愛與照顧我們,使我們健康成長,對此,我們要感恩;朋友帶給我們真摯的友情,給了我們無私的幫助與鼓勵,使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與快樂,對此,我們要感恩;挫折磨練了我們的毅志,使我們更加堅強地迎接生活的挑戰,對此,我們要感恩……
讀了這本書,我也想到了我的老師。她總在我迷惘時,指引我方向,她的一個笑容,一次夸獎,總是給我前進的動力。在我生病時,她總細心地照顧我,并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家長。在我犯錯時,她總是既嚴厲而又耐心地教導我,使我及時改正缺點,做一個優秀的學生。我曾經讀過一個故事:一個學生高考前,他在英語課上看武俠小說,老師很生氣,便對他說:“你真是沒出息,不僅糟蹋爹娘的錢,還耗費自己的青春。如果你能考上大學,全世界就沒有文盲了。”他簡直要氣炸了,“噌”的跳起來,指著老師說:“你不要瞧不起人,我一定會考上大學的'!”那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被名校錄取。四年后,他回到自己的母校,得知那位老師患了骨癌。他懷著復雜的心情去看老師。老師對他說:“有的學生,一般的鼓勵是沒有用的,關鍵是用鋒利的刀子去做他們心靈的手術。很多時候,別人的歧視能使我們激發出心底最堅強的力量。”他這才真正明白了老師的良苦用心,淚流滿面。兩個月后,老師離開了人世。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生命因愛而美麗,愛因感恩而升華。”我以后要努力學習,報答他們的愛,報答給予我愛的所有人。
中華美德故事讀后感14
看了一我本書,書名叫〈〈中華美德故事〉〉。書里內容很多,比如:尊敬師長、愛國愛民、謙虛禮貌、刻苦學習、尊老愛幼等等。但讓我深受感動的是這樣一個故事: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里很窮,長期靠吃粗糧野菜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里一點米也沒有,怎么辦呢?子路想,要是翻過幾座山到親戚家里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山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見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老。鄰居們都夸子路是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讀了這個故事,我感到非常慚愧。因為有一次,我正穿著一條裙子在看電視,媽媽在外面看書。突然,我感覺很口渴,便大聲叫:“媽媽,幫我洗一點葡萄再拿過來。”過了一會兒,媽媽果然送葡萄來了。現在想想我和子路比起來是多么的渺小,更不要說孝順了。
我想對那些樂于助人說:謝謝你們,因為你們,讓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加和諧而美麗。
我還想對那些保護花草樹木的人說:謝謝你們,因為有了你們,我們的生活環境才會如些美好,你們是美的使者。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會記住這句話,我會努力學習,爭取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中華美德故事讀后感15
今天,我讀完了《中華美德故事》這本書,覺得其中《孔子好學不倦》的故事,對我啟發和教育特別深。讓我明白很多很多從未明白的深刻道理!
這個故事介紹了孔子的好學不倦的精神。孔子60歲了,還要拜師學琴。他學琴與眾不同,別人總是囫圇吞棗馬馬虎虎渾水摸魚練完一首新曲子,便迫不及待的要學另一首新曲,總是做不到有始有終,往往一首曲子兩三天。可孔子學一首曲子埋頭一臉就是十來天,明明已經練得滾瓜爛熟,還不肯換新曲。這又是為什么呢?原來孔子不但要把曲子練熟,而且還要通過曲子的旋律來細細的揣摩出曲子耐人詢問的感覺,在大腦中想象出主人公的人品,個性。孔子的好學精神,深深的.感動了他的老師,在老師的心中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記,同時也深深的觸動了我的心!
想想自己,感到非常的慚愧。記得有一次,我碰到了一道難題,不管怎樣反復的讀題,做題,都做不出來。這是一個壞念頭在我的腦海中浮現,我的參考書上有這道題的完全解答,想著想著手情不自禁的拿起參考書,不懂裝懂的把正確答案抄了上去,并且交給了老師。第二天,作業翻開來,我得了優,老師表揚我夸我聰明,但是我一點也開心不起來,反而心中忐忑不安,如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現在,翻開書仔細一看好像優的旁邊多了一個小黑點,仿佛在質問我:“你真的懂了嗎?”我越想越難受。雖然這件事已經過去很久了,但他在我心中永遠留下了烙印!
讀了這個故事是我是我深有感觸:學習是進步的階梯,成功的基石,但是只有勤學,好學,不弄虛作假才能取得成功,現在我們正在讀書,就更應該好好學習,努力學習!
【中華美德故事讀后感】相關文章:
中華美德作文09-11
中華美德的句子02-02
《中華美德故事》讀后感03-31
中華美德故事讀后感04-10
中華美德故事的讀后感02-17
中華傳統美德的作文08-25
傳承中華美德作文03-06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讀后感03-31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讀后感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