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但是心得體會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傅雷家書讀書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1
我沒有讀完這本書,因為真的很難理解傅雷對兒子的愛,也許是因為心態不夠冷靜!感覺他們的愛就像502粘膠,讓我覺得有點無法接受!我明白,作為一個父親,我看不到他的孩子在外面努力學習的沮喪,但我不能接受父親管理的一切,想要統治孩子世界的父親的愛太猖獗了!也許我仍然認為,作為一個父親,只要他能在關鍵時刻引導他的孩子,讓他們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方向。
鑒于此,我認為一個模范父親應該是這樣的:
1.了解孩子的方式不是完整地深入了解孩子的生活,而是留出很大的空間讓孩子自由發揮;相反,在適當的時候平靜地說出你的觀點,但不要太在意!
2.努力為孩子創造自己想要的條件,特別是關注自己的興趣愛好,充分釋放自己的興趣愛好。
3.簡單來說,在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情,不要什么都做,但是在該出現的時候一定要出現!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2
傅雷是一個內心孤獨的人。“有空多寫些信來,我們太孤獨了,需要孩子的溫暖!”他化孤獨為思念,化思念為“家書”,一筆一畫,用時間記錄下自己對孩子的諄諄教誨。
對他的孩子,他談教育,談藝術,談工作,談婚姻……其中讓我最受益匪淺的,是學習方面。正如傅雷自己所說:“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
如何學習?我個人十分贊同傅雷先生“化”的態度。個人對待新事物的文化藝術采取“化”的態度,以達到融會貫通,彼為我用的境界。而新文化便是受也罷,與也罷,從“化”字出發,簡單來講,就是我消化人家的,讓人家消化我的,但不至于生搬硬套,削足適靴。“化”不是沒有斗爭,不過并非表面化的短時期的猛烈的斗爭,而是潛在的長期的比較緩和的斗爭。那么這時,我不由隨著作者更加深入的思考,“化”其實也包括批判的接受,這是肯定的。一個民族的文化,假如取的滲透的方式,它的'力量就大而持久。
在書信中,傅雷對于學習還特別重視批評和自我批評,“只要存著一絲一毫懦怯的心理,批評與自我批評便永遠不能做得徹底。”一個人唯有敢于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終不至于被回憶侵蝕。
當孩子傅聰失意又或在低谷時,他是這么說的:“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是呀!得失成敗,盡量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于心,如此甚好。煩惱是永久免不了的,我們也要“挖了根”,至少消滅眼前的煩惱,不挖根,老是有些思想意識、感情的渣滓積在心中,久而久之,成為一個沉重的大包袱。
對于孩子成功時,他又是這樣提醒的:“遇到極盛的事,必定要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格外鄭重、危懼、戒備的感覺。”你瞧這父親好不奇怪,盛時反而說如此“晦氣”之話,但事實并不。他是讓孩子不讓自滿的驕傲情緒抬頭,偶爾忘形,拉回來。讓我深深感受到了一位真切、自然的父親形象。
在這本書里,充滿著傅雷夫婦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也向我們展示出了書信最自然和誠實的文字。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3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該書是是教育子女的經典名書,是充滿著父愛的教子名著。他們嘔心瀝血的培養兩個孩子,教育他們先成人、后成家,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因此我認為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范及榜樣。
傅雷把教育子女當成了對社會,對祖國的一項光榮的義務和責任。不是每個家長都能把教育提升到這種境界,但對子女的關心愛護,卻是永恒的,不變的。
因為《傅雷家書》是給他與兒子之間的書信,充分體現了作為爸爸對兒子的心意。寫在紙上的都是些家常話,心里怎么想的,筆下就怎么寫,用不著擔心讀者。正因為這樣,感情才那樣的純真摯樸,沒有半點虛偽《傅雷家書》的意義,遠遠超過了傅雷家庭的范圍。書中無處不體現了濃濃的父愛,或許每個父親對子女都疼愛有加,但在疼愛的同時,不忘對其進行全方面教育的`,在人口眾多的中國,能夠達到此種地步的,能有幾人,因為這需要充足的條件,父親要博學多才,兒子要知書達理,而父子之間更要有充分的默契。
傅雷的教育方法同時也讓我回想我自己所受的教育。在兩種不一樣的家庭教育下產生了兩種不同的結果,就是傅雷的家庭整天和和睦睦,相親相愛。但是在我們家就沒有這種氣氛,原因在哪里呢?我們很多家長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系,養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為人父母的樂趣,他們因為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們想過沒有,他們有傅雷那種身教重于言傳的品質嗎?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于是孩子嘗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嘗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雖然由于_的原因飽受折磨,但在這一點上他是幸福的,因為他和兒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我們家正是缺少這種溝通,我的父親是一個十分傳統的人,正是這樣,他說的話我不能反駁。導致了我們的感情變得陌生,從這里可以想到,溝通是一個家庭的教育必不可少的工具。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4
傅雷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傅聰也是世界著名鋼琴演奏家,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傅雷的教育。
傅雷對于傅聰是父親,是老師,朋友,知己,他不但關心兒子的生活瑣事,還不斷的`激勵他,讓他成為有有一個高尚藝術的人,傅雷說,“先為人次為藝術家…終為鋼琴家”從這里可以看出傅雷不但關心兒子是否成為藝術家,更關心兒子的人品,在每次寫信的過程中,也會關心國家的事,不讓兒子忘了祖國,要時刻心系祖國,要報效祖國作為己任。
在我心中,傅雷不但是他的榜樣,更是我們的榜樣,他也應到了大多數父親和他一樣對孩子的心,我們處在青春期,更應該反省自身,不跟父母吵架。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5
傅雷不愧為一個好父親,能以這樣的心態和耐心教育孩子。傅雷是怎么擁有這種力量的?這種偉大的父愛可以說影響了傅聰的一生,為傅聰走向未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傅雷寫的這些信非常重要他給傅聰上了一堂人生課,讓他知道如何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這真的是教育孩子的好書,也應該是孩子了解父母的好書。孩子可以通過這本書認識父母,父母可以通過這本書認識孩子。傅雷在信中寫的每一句話都成了經典和不朽的經典。
作為父親,傅雷對孩子有著豐富的感情。他從不對孩子苛刻。他非常重視傅聰的音樂事業。傅聰非常關心自己的事業,這讓傅聰非常感動。
其實我們身邊的父親和傅雷一樣平凡偉大。我們的父親也經常為我們謀生,為了我們的學習,為了我們可以上一所好學校,為了我們可以有一個好的結果,讓他們的頭發是白色的,努力工作,這是真正的偉大,這是真正的父親!傅雷可以說是成千上萬父親中的杰出代表。他對孩子的愛使他的`孩子健康成長。
傅聰的母親在信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還給孩子們寫了幾封信。這封信充滿了對孩子們的關心和愛。同樣,她也非常關心傅聰的音樂事業,這也讓傅聰非常感動,他也明白母親的愛對他有多重要。
這本《傅雷家書》真的讓我知道了很多道理,也讓我知道父母在想什么,讓我更好的和父母溝通。
我非常感謝這本書,真正的父母愛書!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6
傅雷在給傅聰的信里這樣說:“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說長道短,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布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于字里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
傅雷和傅聰的家書給了我許多啟示。我們很多家長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系,養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為人父母的樂趣,他們因為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們想過沒有,他們有傅雷那種身教重于言傳的品質嗎?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于是孩子嘗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嘗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雖然由于政治的原因飽受折磨,但在這一點上他是幸福的,因為他和兒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現在,很多家長也爭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這就成了親子教育的典范。
父母是我們身邊最貼近的人們,他們時刻關懷著我們,在身邊教導著我們。同樣是父母,傅雷通過書信的方式溝通。正是這一封封的書信,感動著我們,打動著我們。
傅雷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是一個博學,睿智,正直的學者,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溫厚善良,又端莊賢淑的東方女性。
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對象又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于成長為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
讀了《傅雷家書》之后,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巨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7
和父母一起生活了很久,和家人書信往來,感受不到距離帶來的淡淡的哀愁和甜蜜。我很向往這種感覺,所以看了這本書《傅雷家書》。
我對書中這樣一段話深有感觸:“說到不完整……你說的完美,其實完美根本不存在。整個生命,整個世界,整個宇宙,都談不上完美。我們一生的追求,歷史上很多代人的追求,無非是盡善盡美,卻永遠無法追求,因為人的理想和幻想是無窮無盡的,……”這讓我想到了一個故事。以前有一面破鏡子,碎成很多塊,其中一個想找剩下的來重建原來的鏡子。一路上,它因為棱角而慢慢翻滾,從而享受著一路上的美食。當它煞費苦心地找到所有的碎片,“第二次繞”的時候,它變成了一個完整的圓圈,飛快地滾動,一路上的風景瞬間就過去了。其實我們都在追求完美,只是我們目前的不完整,把我們帶到了追求完美的境界,促成了其他方面的相對完整。而當有一天,所謂的完美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可能會失去很多。
傅雷的`教子以嚴格著稱。我以為他們父子關系不是很好,但是看了這本書之后,他的想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當傅聰出國留學時,他與父親的聯系只能依靠信件,所以父子之間的感情是在一系列信件中透露出來的。他們通過書信一起討論藝術,研究音樂的內涵,交換對事物的看法。雖然母子交流時不需要噓寒問暖,但是他們之間的默契是不可替代的。
翻看完之后再回頭看這本書,最大的感觸就是傅雷在藝術上的造詣之深,傅雷對于理解藝術,尤其是音樂,有自己的見解。這讓我覺得在文學上有很大成就的人,在藝術領域的研究也更高,也許是因為文學和藝術是一樣的。不同的優秀文學作品讀完會有不同的心理效應;各種不同風格的音樂都會帶來類似的結果。優美的散文,在欣賞了歡快的詠嘆調后,帶來愉悅;沉重的小說像哀婉的交響樂一樣給人以震撼。幽默的小品文會帶來歌劇般的優雅場面和之后無盡的思考。仔細看完這個《傅雷家書》,感覺像是一部劇,給人很好的氛圍和回味的空間。
《傅雷家書》整本書都是一個很有說服力,讀起來很友好的父親。對兒子充滿了深厚的感情,對父親特有的不可抗拒的威嚴。有時候我會想,如果我能和父親交流幾封家書,會是什么樣子?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8
拿起這本也許并不太重的書,卻覺得沉沉的。
了解過傅雷,為他的含冤自殺而感到同情,傅雷在學術上是一位學者,在家里是一位嚴厲、盡責的父親。這些家書,有三層資料,第一層是傅雷作為一位普通父親對遠在異國他鄉的兒子表達四年、關懷之情;第二層是傅雷與兒子如同益友,知己般傾心地交談,討論藝術;第三層就是傅雷作為一名品德高尚、學識豐富的知識分子,認真引導他自己的兒子要具備高尚人格和藝德,啟發他自己兒子的愛國情、民族情。
《傅雷家書》能夠使我們更好的提升自身修養的一本好書,在風云暗涌的年代里,傅雷透過書信親子愛子,傳達出一種高尚的品質。
愛子之情本是人間常情,而傅雷卻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把親情放在第二。讀了《傅雷家書》,能夠看到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深愛,也更突出了傅雷在藝術造詣高深,在生活對朋友愛惜尊重,政治上關心國家發展,又如益友、知己般與兒子平等探討藝術的多個方面的'個性特征,并且還能從傅雷對他自己的孩子的教育中獲得做人的道理,讓孩子體會父母之愛。可能如傅雷那樣,對我們有著一顆期盼之心,期望我們成人成才,有一份濃濃的、毫無保留的愛。明白了父母的愛心,我們就會發奮學習、成人成才。
這是一本“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藝術學術修養讀物”,更是平凡又典型的“不聰明”的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深刻寫照,我們能夠像傅雷一樣從中體會做人、學習的道理。
認真品味這本好書,你會發現不一樣的親情世界,明白不懂得的人情世態。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9
《傅雷家書》是傅雷先生及其夫人寫給兒子的書信編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摘編了傅雷先生1954年到1966年的186封家書,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
這是父親寫給兒子的家書,雖是寫在紙上的家常,但這些話語卻如山間潺潺的清泉,承載著一位父親細膩、真摯的令人動容的感情。
誠如書中所寫”親愛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每天清晨六七點就醒,翻來覆去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么。”字里行間之中顯而易見傅雷先生的愛子情深。對于長大的孩子,希望他茁壯成長,有所作為,但又不忍孩子遠離身邊。對于孩子的每一件事都親力親為,怕別人做不好,但又怕孩子難以獨立。似乎每位父母的心中所想與傅雷先生都是如出一轍的。
在父母的眼中我們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怕我們懵懂不知這世界的.深淺,又希望我們永遠純真,沒有煩惱纏身。世間每一對父母都是如此矛盾,在近與遠中舍取徘徊,尋找一個合適的尺度,與我們相處。我們是風箏,父母希望我們只在他們目光所及之處飛翔,但又害怕那根緊握在他們手里的線會令我們厭煩,禁錮我們翱翔的高度。
傅雷先生是一個好父親,他與孩子的相處把握好尺度,嚴師、慈父、益友,他在他的孩子的生活中扮演好每一個角色,且都做到了極致。但是我的父母也許不能做到像傅雷先生那樣完美。他們不懂得如何正確地教導孩子,他們很少讀書。但他們愛我,那些令我厭煩的管束嘮叨都代表他們愛我。他們會在每一次斥責后落淚,在每一次憤怒后原諒,在每一次失望后包容。這是我的父母,天地間獨一無二無可取代的父母,你的父母也是。如果你愛他們,請盡早向他們表達你的愛,不要羞怯,你們是生生相息的整體,你們是血濃于水的親人。告訴他們你愛他們,別讓他們等太久。
讀懂父母的愛,是我們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10
我在暑假看完了《傅雷家書》,有許多感悟。
《傅雷家書》是我國翻譯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間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該書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修養讀物,是素質教育的經典范本,是充滿著父愛的教子名篇。他對兒子提出的意見,對青年人都有幫助。
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在藝術上有很深的造詣,他總是在信中和兒子討論藝術和技巧,讓兒子養成一些藝術修養,十分關心兒子在藝術道路上的成長,無論是去波蘭學習,還是參加比賽,他總是在不斷指點他、幫助他。
在信中,傅雷對兒子有批評,有夸獎,還有對他提出的一些意見。這些信對兒子有許多作用:1、可以討論藝術、音樂。2、可以激發他的一些想法。3、還可以鍛煉他的文筆和思想。4、傅雷可以做兒子的一面“忠誠的鏡子”,無論在做人方面、在藝術修養、在生活細節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隨時提出問題和建議,來幫助他。
這些信對我也有著一些影響:1、可以學習一些傅雷希望兒子養成好習慣。2、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3、提高語文的能力。
《傅雷家書》是本好書,我要認真讀這本書,反復閱讀,斟酌它的優點,使其被我完全吸收。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11
每個人都體會過父母的慈子和教誨。當我讀著這本家書,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誨,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父母之子,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這也許是這十年對她子慕不減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書,就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像一個乖孩子在感受著,聆聽著,用心銘記著。
傅雷不愧是好父親能以如此的心態和耐心來教育孩子。傅雷究竟是如何有這種力量呢這種偉大的父愛可以說影響了傅聰的一生為傅聰走向未來做出了鋪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傅雷所寫的這些書信也就是非常重要的給傅聰上了一堂人生課讓他知道如何在這個世界上生活。
這真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書同時也應該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書。子女可以通過這本書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過這本書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寫的每字每句已經成為經典永垂不朽的經典。
傅雷作為父親對子女的情感是十分豐富的他對子女從不苛刻。而且他對傅聰的音樂事業十分的重視。傅聰事業的點點滴滴都非常的在乎這讓傅聰十分的感動。
其實我們身邊的父親也跟傅雷一樣的平凡與偉大。我們的父親也是經常為我們的生計為了我們的學習為了我們能上一個好的學校為了我們能擁有好的成績使得自己的頭發都白了費盡了心血這是真正的偉大這才是真正的父親!傅雷可以說是千千萬萬個父親中的一個杰出的`代表他的對子女的充滿愛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長。
傅聰的母親在信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也給她的兒女寫了好幾封信。信中充滿了對子女的關心和憐愛。同樣她對于傅聰的音樂事業也非常的在乎這也同樣讓傅聰十分的感動他也明白了母親的愛對他有多重要。
這本《傅雷家書》真的讓我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也讓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著什么這讓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溝通。
我太感謝這本書了真正的父母的愛之書!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12
《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與其長子傅聰間精神接觸和思想交流的實錄,由傅雷次子、傅雷胞弟傅敏選編。
書信中思想的與精神的互動,營造了傅氏兄弟成長的家庭背景。傅雷曾自信地告知傅聰“你別忘了,你從小到現在的家庭背景,不但在中國獨一無二的,便是在世界上也很少很少。”
傅敏先生了解自己的父母和兄長,熟悉自己的家庭氛圍,也是除傅聰外唯一遍覽全部家書的當事人。因而,他所選編的《傅雷家書》更能體現自己的家庭背景,還原其真實,非他人能替代。
書中的每封書信都體現了父母對在外游子的思念和關心,句句觸心。我們不僅看到了這些,即那為人父母者對國外游子的無盡思念,無限懸掛,還有承載著中國知識分子千百年來的民族大義,蓄滿特殊一代共同記憶的時代反思。我們看到的,更是對文化的傳承,對藝術的追求。藝術在最高層次上,是超越民族、不分畛域的,而吾人對生命的禮贊,對生命終極意義的探索與追求,也是永無止境、亙古常新的。正因為如此,《家書》中所體現的,不僅是人間的`摯愛與關懷,也是超越生命的氣魄與胸襟。
《傅雷家書》把誕生于百年前的翻譯家那一生的人品譯德,錚錚風骨,披露在我們目前。假如當年沒有文字的記載,就沒有記印,沒有傳承,而傅雷與傅聰、傅敏父子之間的交流與共鳴,就如截截斷線的殘跡,難以留存。
愿這部家書永世長存!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13
《傅雷家書》是一本非常特別的書。這是傅雷思想的折射,甚至是傅雷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因為《傅雷家書》是他和兒子之間的一封信,反映了他作為父親對兒子的艱苦成就。《傅雷家書》100%體現了傅雷的思想。寫在紙上的都是家常話。他無拘無束,心里怎么想,筆下怎么寫,不用擔心“審查”,也不用擔心“批評”。
正因為如此,《傅雷家書》就像山間潺潺的.清溪,碧空中的白云,海上自由翱翔的海鷗,無瑕的白璧,透明的結晶。感情是那么的純真,那么的單純。沒有虛偽,也沒有必要裝腔作勢。
傅雷家書的意義遠遠超出了傅雷家庭的范圍。書中到處都反映了強烈的父愛,也許每個父親都愛他的孩子,但在愛的同時,不要忘記音樂、藝術、哲學、歷史、文學甚至健康等綜合教育,即使在這么大的中國,可以達到這一點,未知有多少人,因為這真的需要足夠的條件,父親學習中西,兒子也想知道,父子之間要在相互尊重和愛護的基礎上達成充分的默契。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14
家書本就是親人間互通信息的書信,《傅雷家書》卻成了社會的財富,那一封封家信在真誠、平等的感情基調上升華,以它濃濃的人情味,深深的愛國情,演繹了一部無處不在閃動著慈父之愛、友誼之情的交響樂,這是一部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傅雷先生從做人、對待藝術、日常生活三個方面對兩個兒子進行悉心指導。孩子的成長往往離不開父母的精心指導和教育,所以我感謝生活,感謝父母無私的愛。當與父母間有一段短短的距離,跨過,便是心與心的交流;當有一扇心門的阻礙,敲開,便是情與情的交融。
在又熱烈又恬靜,又深刻又樸素,又溫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真的傅雷文字中,我窺見了一個朋友式的父親形象。他寫在紙上的這些家常話語,如山間涓涓流水,緩緩流過我心間。
于生活而言,傅雷先生說過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生命如洪水奔騰,只有沉得下才會浮得起,不知在哪個海洋深處遇見暗礁,面對挫折越是迷茫無所適從,越會消極低沉,陷入所謂的排擠和深淵中去了。風云變幻,沉浮不定。有坎坷的起伏跌宕,也有晦暗的`沼澤,但心靈要選擇陽光。那么在通往成功與幸福的道路上,我們已經遠離了黑暗和沉淪。在那時的時代主流中如何自處,在困惑時如何堅守,既像一句溫柔的撫慰,也飽含著綿延不絕的,巨大的能量,行云流水的日子卻能沉淀下傅雷先生許多陌生的痕跡,像是悖著世俗的渾不在意,像是將超然不羈化作柴米油鹽的煙火氣。這種不慌不忙溫暖的力量才是人心所向。
于藝術而言,我實在是感慨傅雷先生是否就天生該做這一行的。在藝術各個領域造詣極深。一切一切,他的慨嘆又是如何能夠豐富細膩到這個程度?我沒有高深的知識去研究傅雷與他的孩子對藝術有多專業,只有用一顆虔誠的心去摸咂品味。詞句中好像帶著巨大的信息量,同時又無比簡潔。可又有幾個人是傅雷呢,這樣一個可以將自己所求與藝術結合起來的人,這樣一個一直與藝術靠的這么近的人。
再多的言辭不及切身體會,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歲月的篩子一一濾過,但不變的是這種永恒的愛,寫下的每一筆每一畫,都是父親對孩子的希冀!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15
書信,是一種特殊的文體;而家書,更是這種文體中最為特殊的一種。翻開《傅雷家書》,我深深感受到了傅雷對于兒子傅聰那份深深的、藏在嚴厲背后的父愛。
我長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無法體會到那種互通家書時因距離而產生的淡淡的憂愁和絲絲的甜蜜。我很向往這種感覺,所以愛讀了這本《傅雷家書》,來體驗這種遠隔重洋萬里的父子之情。
傅雷教子是以嚴厲著稱的,我以為他們父子之間的關系固然不會像我們如今的父子之間那么親密,然而,讀了此書后,我的想法有了極大的改變。傅聰至海外留學,與父親的聯系只能依靠書信,于是父子之情、之親便在一封封家書中表露無疑。他們通過書信,一起討論藝術、一起研究樂曲的內涵、一起交流對事物的看法、雖然沒有母子通信時那種噓寒問暖,但他們之間的默契確實其他無論什么關系都無可替代的。
掩卷回想起來,最大的感觸就是傅雷對于藝術甚深的造詣。傅雷對于藝術尤其是樂曲的領會能力很高,頗有自己的一番見解。這使我不禁想到,但凡在文學上有所建樹的人,在藝術領域大多也有著較高成就。也許便是因為文學與藝術其實是相通的'吧。不同的優秀的文學作品,讓人讀完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而風格迥異的各類樂曲,也會帶來同樣的效果。細讀完這本《傅雷家書》,感覺像是樂曲那樣給人以不俗的氛圍和回味的余地。
有時候,我想,要是我也能與父親通上幾封這樣的家書,那會是什么感覺呢?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01-18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06-13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07-08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04-21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12-13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01-01
傅雷家書作文02-02
傅雷家書好句09-26
傅雷家書的好句01-04
傅雷家書佳句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