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最苦與最樂》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最苦與最樂》讀后感1
《最苦與最樂》的作者是梁啟超。他是戊戌變法的領袖之一,也是近代中國著名的大學者。《最苦與最樂》是他的一篇演講詞,所談論的中心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那就是“責任”。所謂最苦與最樂,無不和“責任”二字聯系在一起。這種別開生面的苦樂觀,在作者的筆下,不僅闡發得今人令人由衷的信服,而且令人肅然起敬。
這篇文章從最苦與最樂的角度來探討人生的價值,言近而旨遠,既傳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又賦予其嶄新的'現代意識。特別是“盡得大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責任就得小快樂”、“快樂之權,操之在己。”這些認識超越了古人“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與民同樂”之類的苦樂觀,將承擔社會責任,完成社會責任作為一件最大的樂事來談,反映了作者積極進取的人生觀。
梁啟超之所以要把人們的“苦樂觀”與責任聯系起來,就是要強調我們所肩負的責任,要我們把這種責任放到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上。這樣,我們才能念念不忘我們的責任,才能真正盡到我們的責任,這種積極進取,以天下為己任的人生觀即使在今天仍有其現實的教育意義。
在我們青年學生的心目中,家長有撫養自己的責任,老師有教育自己的責任,他們都應該盡心盡責地關愛自己,唯獨自己卻無須對長輩,對集體,對社會承擔責任。這種責任意思的淡薄,在在青少年中可以說是相當普遍的。所以,青少年感受不到未盡責任的痛苦、盡了責任的快樂。因為他們認為自己肩上沒有任何責任。所以,青少年學生結合自己的體驗樹立責任意識,學習這篇課文就有十分必要。
《最苦與最樂》讀后感2
今天,我讀了著名作家梁啟超寫的《最苦與最樂》一文后,心情感到十分的不好,因為我沒有盡到自己該盡到的責任,所以我的心情總是不好,開始我也不知道我的心情為什么不好,后來讀了這遍文章后,才深受啟發。
文中有幾句話這樣寫的:一日應盡的責任沒有盡到夜里頭便是過的苦痛日子,一生應盡的責任沒有盡,便死也帶著苦痛往墳墓里去。處處盡責任,便處處快樂,時時盡責任,便時時快樂。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的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的快樂,這幾句話看起來樸素,卻蘊含著意味深長的哲理,無論做什么事,只要盡到責任,不要辜負就行,不管做得好不好還是不好,只要不辜負它就可以了,這樣你就是盡得最大的責任了。
讀到這里,我不由想到了偉大的發明家居里夫人,她把她要驗究制做的東西,都是當做在為國家盡責任,在為自己盡責任,也在為時間盡責任,不辜負她的責任,不辜負她應盡的責任,居里夫人曾說這樣一句話,她說“人要有毅力,否則將一事無成。”還有偉大發明家達爾文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他說:“無論做什么事都要用全部精力和集中的注意力。”還有愛迪生、愛因斯坦等等……這難到不是科學家們在盡責任嗎?科學家們的這種精神難道不是盡責任認準的目標嗎?這表現了他們對責任都是無微不致的精神。
從古至今,哪一位科學家名人不是靠盡責任那種可貴的`精神獲取成功的?張海迪下肢癱瘓后,沒有自暴自棄,而克服種種困難,最終獲取成功;愛迪生只上過三個月學,一生卻發明了一千多種東西。
以后,我一定要做一個有毅力的人和集中注意力的人,我覺不會推掉責任,我應該時時盡責,時時快樂。一日應盡一責任沒有盡,到夜里頭便是過的苦痛日子,一生應盡的責任沒有盡,便死也帶著痛往墳墓里去,所以要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做一個愛盡責任的青少年。
《最苦與最樂》讀后感3
什么是最苦的,什么又是最樂的呢?
梁啟超在《最苦與最樂》里表示:負責任最苦,盡責任最樂。
是啊,當你沒有盡到應盡的責任時,既愧對他人又愧對自己,豈不是最苦的?當你盡了責任,如釋重負,這不就是最樂的嗎?
說到盡責任,我想到了去年的暑假……
記得那一天,天氣十分炎熱,空中沒有一片云,樹木都熱得沒精打采,有氣無力地站在路邊。知了熱得在樹上沒完沒了地叫著。然而,這份沉悶被一陣不合群的笑聲給打破了。“哈哈哈,把球踢過來”“接住啦,我要踢嘍”“……”聲音來自我和一群踢球的小伙伴們。“快傳球給小胖”不知誰喊了一聲,我聽見后迅速把球踢向小胖,結果小胖不但沒接住,還摔了一跤,大家哈哈笑了起來。“啪!”一聲巨響打斷了我們的笑聲,一看,是球撞碎了一扇窗戶。大家先是一愣,隨即都害怕了,心照不宣地跑開了。我也像大伙一樣,一口氣跑回了家。
回到家后我忐忑不安,吃了支冰棍兒都沒讓自己冷靜下來。整個下午我都心不在焉的,媽媽叫我跑腿買東西,叫了好多次我才聽見;爸爸讓我幫忙拿資料,我去拿了資料旁的幾張白紙;就連吃飯也覺得淡而無味。媽媽瞧我不對勁,就詢問我,我把事情一五一十告訴了她,她告訴我:“要想不再這樣混混噩噩,就主動去道歉。”我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吃完晚飯后,我去了那個被我踢碎窗戶的人家門口,敲了敲門,開門的是一個眉毛皺成“川”字的.叔叔。他就這么看著我,也不說話,我也低頭沉默著,場面十分尷尬。我捏緊拳頭,眼一閉,心一橫,牙一咬:“叔叔,對不起,我弄壞了你家的窗戶……”我原本以為會換來一陣罵聲,可我一抬頭,就對上了他那滿含笑意的眼,我意識到他是原諒我了,也沖他笑了笑。叔叔溫和地說:“沒關系。”
回家的路上,星星快活地閃啊閃,星空十分的美……
做個負責的人,是多么快樂!
《最苦與最樂》讀后感4
苦,是什么呢?是挫折?是磨難?還是死亡?然而這些都不是,梁啟超認為人生最苦的事是身上背著一種未來的責任。是的,這的確很苦,因為你并不知道這未來的責任是苦還是樂。
但凡在世一天,即便有一天該負的責任,若沒有盡完便要受良心的責備。作業沒做完,辜負了老師、父母的一片苦心,便覺得良心不安,腦子里都是他們對自己的教育和期望等,所以說負責任是世上最苦的事情了。
負責任是最苦的事,那么盡責任就是最快樂的事。“如釋重負”的感覺是最舒心、愉快的了,因為肩頭上千斤重的重擔終于放下了,那種快樂是不可以用言語來形容的。“快樂之權,操之在己。”作為一名學生,想要從學習中體會到快樂,那就必須先盡到自己的責任。從小責任做起,心里要時時刻刻想一想:最近自己表現如何?學習有沒有進步?在不在狀態之類的',這些雖然是小責任,但只要做到了仍然可以享受那份快樂。大責任呢?就是努力做好自己,不給社會添麻煩,熱愛祖國,這些做到了,也就得大快樂。也就是梁啟超說的:“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責任就得小快樂。”
苦和樂天天都陪伴在我們身邊,自然責任也就推卸不了了,只有兩三歲的小孩才不負責任,但人都是會長大的,不可能停在小時候,自然就會有責任壓在肩上,如何能躲?責任是解除了才沒有,并不是卸了就沒有。正如梁啟超說的:“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遠不能解除了。”所以人生當勇于承擔責任,而不是逃避責任。
總之,最苦與最樂都歸于“責任”這兩個字。身上背著未來的責任是苦的,而當這些責任責任都盡完的時候,快樂便來臨了。這種苦樂循環何嘗不是一種滋味呢?就讓我們從最苦與最樂中品嘗生活的各種美好吧!
《最苦與最樂》讀后感5
今天,我學習了《最苦與最樂》這篇課文,真是讓我受益匪淺納吶!
《最苦與最樂》的作者是梁啟超先生。在他眼中,未盡責任是最大的痛苦,而盡責任是最大的快樂,還讓我知道了人生應當勇于有負責任,而不能逃避責任。
在我認為,被約束是最痛苦的。當你想要做的事無法去做,當你想要說的話無法說出,當你對別人許下了承諾卻被人阻攔,縱然心中會感到不甘。為什么呢?因為自己一直被約束著,失去了自由,失去了自我的權利,失去了對別人的誠信。約束,如小鳥被困在狹小的籠子里,無法展翅高飛;約束,如魚兒脫離了大海,無法自由自在的游動。約束,使人無法展現才華;約束,使人無法激發潛能;約束,使人失去自我。在我眼中,沒有比被約束更加痛苦的了。
反過來看,什么是最快樂的的呢?自由并不居首位,而是讀書代替了它。俗話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書猶糧也,善讀之心中不慌。”“書香盈懷品自高,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提高我們的修養,塑造我們的高尚品格。在古代,許多古人對書愛不釋手,留下了許多典故:“屈原洞中苦讀”“蘇舜欽以書下酒”……現在的人也是如此,比如說我們最熟悉的“曹禺真讀書假洗澡”的故事。我們在讀書中能獲取知識,學到做人的道理,豐富我們的'業余生活……何樂還不為呢?
只有努力把自己變得更好,才能掙脫約束自己的囚籠,使其變的快樂。而多讀書對我們有非常大的幫助——能幫助我們早些掙脫,同時還能治好我們的“愚”病,可以說是“一計雙得”了。讓我們在這最好的年華努力拼一把吧!
《最苦與最樂》讀后感6
看到這篇文章的標題,吳也陷入了沉思。一開始我也很迷茫,是啊,人生最難的是什么?你窮嗎?你沮喪嗎?老的?死?如果不是,那是什么?看了之后總算是明白了,不過又想了想。 . . . . .
人生最苦的,確實是一種對未來的責任在身上。人的一生,責任無處不在。也許一個人住也是一種責任。你承載的是親人的期待,是朋友的期待。一種依賴,所以當你活得好的時候,也是對你的家人、朋友,甚至是你自己負責,但是當你活得不好的時候,那不也是一種痛苦嗎?自己生活的辛酸,親人的嘆息,朋友的無奈,就像“千斤石”一樣的重量,壓在你的身上,這苦嗎?苦的!也是不承擔責任的痛苦。
但換個角度想,人不一定是為責任而活。當你對自己負責的時候,你就活得快樂,親人快樂,朋友快樂。這不也是一種幸福嗎?這種發自內心的快樂,也是現實中人間真正的快樂。路上雖然充滿坎坷,但不等于真正的苦中作樂。生活會讓你痛苦一陣子,但當你克服它時,它會讓你快樂一生。回想一路走來的酸甜苦辣,那不是一種美,是一種快樂。那時,恭喜!成功地體驗了苦難的真正快樂。
當然,責任不能推卸,只能推卸。比如在生活中,你不為別人而活,別人也不為你而活,你也不為別人而活。這是同樣的道理。你應該做的,一定是活出你自己的。一些顏色。對于我自己,我是一名學生。我要做的就是努力學習。將來我會有很大的`成就,活出屬于自己的精彩。只有對自己盡本分,才能體驗苦難,享受苦難。真正有趣的機會!
這篇文章讓我深受觸動,收獲頗豐。也給我的生活增添了一盞明燈,啟迪了我,讓我明白了責任會給一個人帶來的痛苦,以及“卸下”責任的后果。一種苦中作樂的真諦,與努力活著的自己不也是一樣的道理嗎?
《最苦與最樂》讀后感7
今天,媽媽給我介紹了一篇梁啟超的文章《最苦和最樂》,讀完這篇文章,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梁啟超文章寫的真是呱呱叫,我記得去年我背誦過他寫的《少年中國說》,那一篇文章寫的太精彩了,有些句子優美極了,比如: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這些四字詞真是太美了。
好了,現在就來談一下我讀《最苦和最樂》這篇文章的感想吧。
既然,文章題目是《最苦和最樂》,那么首先要清楚什么事情“最苦”,什么事情“最樂”。
在文章中梁啟超說,“最苦”就是“欠了別人的東西沒有還”,這里“欠了別人的東西”不是指借了別人的具體某種東西,而是指別人幫助了你,你卻沒有表示感謝,沒有給予報答,或者說人家讓你去完成某種任務你卻沒有完成……等等等等。
而“最樂”呢,當然就是你還了欠的別人的東西,心里的包袱就放下了。這里的“還了別人的東西”也不是僅僅指把從別人那里借來的具體東西還了回去,而是指你完成了別人交給你的任務之類的.事情。
讀完這篇文章,我也深有同感。比如說,在我需要幫助的時候老師和同學給了我幫助,我卻沒有感謝人家;爸爸媽媽讓我做一件事情,我卻沒有完成;答應朋友的事情,因為種種原因忘記了……想一想,類似的事情在我的生活里真是無處不在。
這篇文章告訴我,要經常靜下心來想一想,是不是自己有“欠了別人的東西不還”的情況,不要讓自己背上“最苦”的包袱。只有學會感恩,學會幫助別人,學會遵守諾言,才能做到“最樂”。
《最苦與最樂》讀后感8
當我看著這篇文章的題目,無也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中了。開始,我也很迷茫,對呀,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貧窮嗎?失意嗎?老嗎?死嗎?那都不是的話,到底是什么呢?到我看完后,最終便也明白了,但又有了一番沉思……
人生最苦的事,的確是身上背負的一種未來的責任,人的一生當中,責任無處不在,或許自己活著,也是一種責任,你背負的是親人對你的期望,朋友對你的一種依賴,所以,當你活得好,也算是對家人和朋友,甚至自己負了責任,但當你活得不好,那不也是一種痛苦嗎?自己活的苦,親人的嘆息,朋友的無奈,也與那“千斤石”是一樣的重量,壓在你身上,這苦嗎?苦!也是沒有負到責任的`苦。
但換種角度思考,人活著也未必是為責任而活的,你對自己負責任了,活的也快樂了,親人也欣慰了,朋友也開心了,這,不也是一種樂嗎?這種打心底里的樂,也是現實中的人間真樂,雖然這一路上走走停停、坎坎坷坷,但不也同是苦中真樂。生活會讓你苦上一陣子,但當你克服過來了,它會讓你樂上一輩子。回想起自己一路走來的風風雨雨時,又何嘗不是一種美好,一種樂,那個時候,恭喜你!成功體驗到了苦中真樂。
當然,責任的確推卸不了,只能解除,如生活,你不是為了別人而活,也不是別人替你活著,更不是不活著,這是同一個道理,你該做的必須是自己活出自己的一番色彩。對于我自己來說,我是一名學生,務必要做的便是好好學習,將來有了一番大成就,活出自己的絢麗,才是對我自己盡了責任,才能有體驗、享受苦中真樂的機會!
這篇文章我感觸頗深,收獲滿滿,又為我人生路上添了一盞明燈,啟迪著我,讓我明白了責任對一個人來說會制造出的痛苦和把責任“解除”后的一種苦中真樂,與努力活著的自己,何嘗又不是同一種道理呢?
《最苦與最樂》讀后感9
讀了這篇課文,讓我受益匪淺。
痛苦與快樂,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論述。這篇課文從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樂來談論人生的責任,本文思想深刻嚴密、格調高雅、語言凝重,談到了除兩三歲的孩子外,人人都有責任。論證了一個讓我受益匪淺的道理:為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本課的作者是梁啟超,他的著作有《飲冰室合集》。作者在課文里寫道:“人生最苦的事,莫過于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的確是這樣。誰也無法預測你的未來會是怎樣,是苦還是樂,是喜還是憂?只能如作者梁啟超所說:“自然是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一個人在世間活一天、便有一天須做的事,一天須盡的責任。如果有一天須做的事沒有做完,一日應盡的責任沒有盡,那么到夜深人靜時便是你應付的苦痛日子。其實,我認為在人的一生中并沒有苦日子。貧、老、病、死,乃人生難免的事,但這些絕對算不上“最苦”。人生中最苦的是就是應盡的責任沒有盡,那是,你會受到良心的譴責,會體會到人們常說的“苦”。實際上,這所謂的“苦”是你自己找來的。正如作者所說的:“處處盡責任,便處處快樂;時時盡責任,便時時快樂。”其實,快樂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做了應該做的事,盡了應盡的責任,你就會擁有屬于你的快樂。著快樂也是對你辛苦勞作的最好的回報。
每日,我們為學習、為工作、為生活不斷奔波,成千上萬的`事情想我們涌來,讓我們應接不暇。雖然如此的艱辛,但是我們任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完成眼前的任務。因為有一個沉重的鎖鏈無情的套在我們的身上——責任。
責任是誠信的表現。盡管它有苦有甜,但是,該承擔的我們都必須承擔。讓我們承擔起肩上的責任,做一個堅強的勇者。
【《最苦與最樂》讀后感】相關文章:
最苦與最樂作文01-04
(經典)最苦與最樂作文01-13
最苦與最樂作文(精)01-13
最苦與最樂作文【經典10篇】01-13
(精選)最苦與最樂作文15篇01-12
最苦與最樂作文優秀(10篇)01-12
最苦與最樂作文[集合15篇]01-05
最苦與最樂作文優選(15篇)01-13
(集合)最苦與最樂作文15篇01-13
最苦與最樂作文(通用33篇)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