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馬說》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馬說》讀后感1
《馬說》里有這樣幾句話:“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刻畫出一匹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千里馬”,對于不識人才,埋沒、摧殘人才的行為發出了強烈的譴責。
在現實生活中,特別是在當今年代,人才需要學會表現自己。我們需要伯樂,但我們更要學會自己去找伯樂。只要有本事就應該展現出來,姜太公釣魚式的等待已不適應社會需求了。
“是金子在哪里都會發光。”這是一句管理者的口頭禪。可是,如果如果金子被埋在地下,那么它所發出的光又有誰知道呢?那么這塊金子有還有意義嗎?
千里馬的才能被食馬者埋沒,令人婉惜,無知的食馬者應承擔大部分責任,這是外界因素。但千里馬沒有主動表現自己的才能也是一個因素,這就是千里馬內界本身的因素了。
社會給了人才一個施展本能的舞臺,創造了一個公平、公正、自由的人才競爭社會,讓每一個人靠真才實學贏得社會地位。最重要的就是靠自己,如果你是千里馬,如果你確實有才,那么你就應該展示自己的風采,讓伯樂發現你。這幾年最紅的電視節目“超級女聲”、“夢想中國”等等,都為大家鋪展了平臺,有多少懷著音樂夢想,懷著明星夢的'人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了目標。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自信和勇氣。
在當今競爭如此激烈的年代,有才不露還不如毛遂自薦,如果你沒有勇氣和自信去像大家推薦你自己,那么你就已經間接的被社會淘汰了。
談到選拔人才,大家必然會聯想到教育的培養,這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
中國自古就有一個傳統美德——謙虛。在這里,我并不是認為謙虛是錯的,只是如果大家都過分謙虛,有才不露,那么我們這個國家,這個社會就沒有什么前程可言,社會也就不會再進步了。
因此,我覺得要想成功的培養出一代代人才,最重要的就是要培養他們的自信和勇氣,讓他們敢于地向社會推銷自己,讓自己這匹“千里馬”被伯樂所發現,并找到屬于自己的真正用武之地。
如果你是千里馬,如果你是一塊被深埋在地下的金子,如果你想要成功,那么就請你自己去尋找伯樂和“識金者”吧!不要再做無謂的等待。我們的青春是短暫的,讓我們去為自己創造美好的未來!
《馬說》讀后感2
讀完了這本記錄了馬云先生在各種場合的39場演講的原稿,內心很受鼓舞,可以說從一開始讀就備受鼓舞。感動于馬云先生做的一些看似瘋狂的事情,感慨于時代造就的這位偉大的人物。看書的過程中也發生了一件有人拉自己創業的事情,我想自己反應應該有一部分是受書影響的。全書雖然有39篇,但是無論在任何場合,馬云先生的演講都給人以力量,雖然他個不高,長得也不霸氣,但是言語中的表現出的`明睿、勇氣讓人嘆服。
馬云先生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同時又是一個實干家。他是理想主義者,因為39篇演講稿幾乎每一篇都在告訴我們,人需要理想,無論在艱難的時候,還是在別人看起來成功的時候。理想的大小引導一個人到達不同的高度,05年以后的每一篇演講都可以看到馬云先生要把阿里巴巴建設成世界一流企業的理想。時至今日,短短15年,阿里巴巴已經是中國互聯網企業3巨頭之一。很欽佩馬云先生,因為他的理想中有種心系天下的情懷,讓我突然又想到柳傳志說他們那個年代的人理想是縱橫天下,改造國家,心里又有一絲向往。當然,我想我們所處的時代比他們更殘酷,但是也更好,我們有我們的方式去改造這個國家。馬云先生同時也是一個實干家,從第一次在杭州讓一群記者看到什么叫互聯網;到通過一次次游說,直到被搬上網絡;再到他一直談理想,但是說及公司戰略,他從未自夸自己有多么雄才大略,很明確的說只能制定一到兩年的計劃,盡量不要犯大錯。他對待成敗的態度是,要多得去研究失敗,而不是成功。對待利益,客戶利益第一,員工利益第二,股東利益第三。凡此種種,體現了他是一個睿智的人,也是這份睿智成就了今天的阿里巴巴。
當然對于我自己而言,獲益最深的是從創業者身上在此體現出的勇氣。從一個事業正盛的老師,在幾乎全部人反對的情況下,開始創業;然后被人稱為騙子;再到被人稱為瘋子。每一次壓力重重,每一次放棄了別人看來成功的東西,毅然決然的放開身上的枷鎖,去為自己心中渴望的東西奮斗,這樣的勇氣幾乎在所有的創業者上體現出來。我總是在不斷反思自己的生活狀態和自己所處的環境。以前只是思的多學的少,或者叫眼界比較太窄,因此只是關注的自己周圍的一畝三分地。遇事首先想到的是各種風險和可能的失去,猶豫不決,或者恐懼。畢業的一年,看的稍微多了一些,做的也多了一些,稍有勇氣,但是依然沒有一種舍我其誰的勇氣和霸氣。最近,經歷了一些算是比較重大的決定,受到了一些非議,也得到了一些贊賞,讓自己看到了不同狀況下自己本能的一些反映。恐懼和不自信依然存在于第一反應,但是勇氣和擔當也日漸提升,因此,相信在經過一些時間的洗禮,自己會成為一個勇者。
當寫這篇,第一次感到寫得很無力和蒼白,因為一本書中傳遞出的內容太豐富了,串接在一起難度有點大,從今天起需要恢復晚上看書,寫東西的作息了,更仔細的記錄生活,記錄工作,記錄心理變化。讓已經感到勇氣在胸中積攢起來,相信有一天當機會真正來臨時,這股無畏的勇氣會指引自己去追求心中渴望的戰場。
《馬說》讀后感3
人們常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里人們所說的“千里馬”通常是指那種德才兼備、有才識或有特殊技能的人。然而,由于世間的伯樂不常有,就這樣,即使是千里馬,最終也只能被埋沒。
在《馬說》里可得知,“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因此“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這便是導致“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的根本原因。
現實生活中,“懷才不遇”的情況是常有的事。比如一個滿腹才學的研究生和一個普通的大學生同時受聘于一家公司,不善交際的研究生只懂埋頭在事業工作中,而不懂與上司套近乎,善于觀顏察色的大學生卻很會對上司溜須拍馬,阿諛奉承。就這樣,上司便很看好那位大學生,而忽略了那個滿腹才學的研究生,沒能提供更好的舞臺來讓研究生發揮他的聰明才智,由此而埋沒了很好的人才。同樣的`條件,不同的個性和人生觀決定了各人不同的命運。
都說“世有伯樂,而后有千里馬”。問題是出在千里馬總是不能出現于伯樂的視線范圍內,而導致“懷才不遇”的情況很無奈地重復出現,并由此衍生很多人間悲劇,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礙了很多事的健康發展。歷數古今中外,多少賢人志士,由于無幸遇到伯樂,由此只能在默默中,痛苦地度過原本可能輝煌的一生。
因為統治者的不識人才,才會引發人們的疑問:“其真無馬耶?”其實,()這不過是他們不知道罷了。作者通過這篇文章來表述千里馬的不幸遭遇,值得同情。
讀了課文后,我希望天下的統治者能夠學會善于識別人才,不要讓千里馬懷才不遇伯樂的慘劇屢屢重現。我相信在未來的世界,一定是千里馬常有,伯樂也一樣常有!
《馬說》讀后感4
韓愈不愧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寥寥數百字寫出自己的郁郁不得志,但,這對于馬兒,是否有些公平?
人類做到的最高貴的征服,便是征服了這豪邁剽悍的動物——馬。它和人分擔著疆場的辛苦,同享戰斗的光榮;它和主人一樣,有無畏的精神;它的馴良不亞于它的勇敢,它不逞自己的烈性,它知道克制自己的動作;它為滿足主人而豪無保留地貢獻自己,盡自己的.一切力量為人類服務。
上面所說的,是一匹有才能的馬,是天然品質被人工改進后的馬,是從小就被人養育,后來又經過訓練,專為供人驅使而培養出來的馬。然而這樣的好馬,它的教育從喪失自由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這種動物被馴養得太普遍、太悠久了,即使解除了羈絆,它也不會因此而變得活潑。
天然的卻比人工的美麗得多。看看那些生活在南美各地的馬匹,它們行走著,奔馳著,跳躍著,不受拘束,沒有節制,不因受到羈勒而自豪。它們不屑于受人類照顧,它們能夠自己尋找適當的食料。它們沒有固定的住所,除了晴朗的天空外沒有任何庇蔭。它們呼吸新鮮的空氣,這種空氣,比我們用來禁閉它們所提供的空氣,要新鮮得多。所以那些野馬比家馬來得強壯又輕捷。因為,它們有大自然給予的美質,有充分的精力和高貴的精神。而人類擁有的家馬,僅是技巧和妍媚。
其實,從一匹馬的角度來看,自由才是最寶貴的。不管它是否日行千里或者能否遇上伯樂,也不管它在干什么工作。一匹具有高貴品質的馬,恰恰是馬性喪失得徹底的馬。馬的悲劇,不是因為他們沒遇到識馬的人,而是因為它們本不該遇到人。它們一切的馬性開始扭曲,而這樣的變化不是因為自己,是因為人。
韓愈一生在政治上的無所作為是由他的性格所造成的,《馬說》告訴我們,韓愈的本性是自由、豪邁的,他受不得約束,他本該屬于一片自由的天空。
《馬說》讀后感5
一匹普通的馬一頓吃一斗糧食就足夠,如果我是普通馬,我連一斗糧食也吃不到。
我不甘心做普通的馬,因為普通的馬只有拉車的份;如果每個人都相似地看成是馬,那么誰都不愿意當普通的馬。但是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想當千里馬,千里馬是有很遠大的志向的,它們應該是戰場上跑在最前面的馬。千里馬在活著的時候時時都明白自己的使命。現在的人,真是很難做到。而少有的有抱負的人也不被發現。
在學校,學生在老師眼里都是分檔次的。優秀的學生就是老師心目中的千里馬,老師無論如何,也要滿足這些學生在學習上的意愿,而且盡可能包容他們的過失。再有的就是普通的學生,他們就是普通的馬,每天過著極為平凡的生活,有些常常在學習上遇到很多的困難,也有些學習馬馬虎虎,這些還算可以,起碼不受偏見。還有一幫學生就屬于劣馬級別的人,如果老師不能用棍子或者其他硬家伙抽打著他們,他們是不會生活的,——他們根本沒有在學校生活的能力。他們的學習水平,讓很多老師都懶得在乎他們。他們當中倘若有悔改的,也很難改變老師對他的看法。
衡量這幫學生的標準,先看學習的好壞,再憑主觀印象來評價學生。一個學習一般的學生,無論他有多么正直、或者有心地多么善良,只要有做過得罪老師的事,就永遠不要指望自己能變成“好學生”。他將永遠得不到千里馬的待遇。除非那個老師遠離他的世界。不過要我說,這樣看待一個學生,總歸是不好的,就好比只看毛色就區分馬的能力一樣。
把老師心中的千里馬擱在一邊。就只談那些想要悔改的學生,他們其實都有機會變成千里馬的,但是在這樣的世界,想要成為所謂的千里馬,都是靠運氣和機遇的。如果這個普通的馬或是劣馬想要在未來馳騁沙場,封閉得死死的馬棚就是他永遠無法度過的難關,他們不可能看到外面的世界,更不會有空間讓自己飛騰起來。他們需要的“糧食”將會更多,可是未必可以得到。
在一個班級里面,學生和學生都是有差距的,學生也都是分檔次的。可是這個檔次未必是全校學生的檔次的體現。在我的學校,一個級部班級與班級之間的差距都應該有的,要么一點點,要么就相差一條巨大的深溝,就像站在海南島去遙望夏威夷一樣。學校的領導永遠是最偏心的人,也是很多人心中最可惡的人。有些學生就是因為他們太偏心,總是找他們的茬,所以非常恨他們。有些學生就是因為這幫可惡的家伙不給他們出路,才有不一般的憎恨。
憎恨在以后有可能就是仇恨了。這幫校領導會在每個級部選出兩個班來,叫“重點班”。把一幫子“精挑細選”的學生放到這些班里面。這幫學生有些是靠關系進的重點班,然而他們都未必是學習優秀的。他們看似都是很幸運的,就像是奴隸主的子女也一定是貴種。我就沒能進去。學校那幫領導給這兩個班專門的老師,而且是最好的老師,這些老師應當都是很資深的,而且都應該教學非常厲害;他們還應該有最好的學習環境,重點班都被單獨安排到另一座教學樓里面。一個級部除去這兩個班,還有六個班,叫“普通班”,普通班的學生都聚在最大的那座教學樓里面學習。
這六個班,都沒有太資深、或者教得特別厲害的老師,而且生活在垃圾場里面。且不說教室里面有沒有垃圾。這座教學樓,四周都是地下的垃圾站,不時會有亂七八糟的惡心的垃圾的味道傳到我的教室里面。那些重點班就比我們好得多了,烏煙瘴氣的南教學樓,隨時都有要倒塌的危險,但是比我們這里安靜得多。
無論是學習環境,還是老師,重點班的永遠比普通班好得多,而且重點班的學生總是受到優待的。就這樣,重點班的風氣都很好,學生的學習成績普遍都在級部上游。而且級部前十里面,有至少八個在重點班,我還是擠進去的。而別的班,也就是普通班,風氣都越來越差,就像學校的風氣越來越差一樣,普通班的成績不值得提。
這些所謂的普通班,也不是沒有優秀的學生的,但是校領導看來,這些學生也都不算什么。因為他們覺得,重點班培養的那些所謂人才就足夠了,至于普通班能不能出人才,他們覺得無所謂,把最好的環境和老師給那些重點班的學生就足夠了,他們總是這樣想:“人才能有多少?還不如百里挑一。”他們不在乎我們這樣的學生。唉,他們也知道人才少,也不看看那些應有的人才是誰埋沒的.。他們真是一幫可憎的人!
我們這些學生只能自己給自己尋求出路了,才不會指望學校。學校是不會給我機會的,他們覺得好的學生在他們心中就是應該受到千里馬的待遇,其余的一律當做普通馬和劣馬看待,不管這些他們心中所謂的“普通馬”有沒有施展才能的機會。如果那幫“千里馬”,被學校保護著送到了“戰場”,他們會把握方向么?!他們未必適應那些比較差勁的社會環境。
我終于能為自己感到幸運了,就像一只迷失的幼稚的馬,終于在糞便堆積的馬棚里面嘗到了世界的恐怖一樣。我能在這樣的環境下保持清醒,而且能認識自我,我應該感到幸運才對。雖然我在清醒后便要開始我的苦苦奮斗的日子,但是正是因為這樣,我以后才會真正有施展才能的機會,不然我永遠不會進步。
所以我不但能把知識學好,還能夠把自己的能力提升到最高。我還能知道,自己在為自己艱苦地尋找道路。我會想盡一切的辦法、拼盡全力,脫離束縛我的“馬棚”,改變不到一斗的“糧食”,真正成為千里馬。好笑!學校那幫領導給他們覺得好的學生好的待遇,那幫學生何嘗體驗過在簡陋狹小的“馬棚子”里面的生活?!
至于我什么時候開始為自己尋求出路,還要說到去年那次。我上初一,每個學校可以推薦一些學生去競選區級的三好學生和優秀干部。那幫校領導找來所有的班主任開會,說是每個班推薦上區優干和區三好個一個,學校再選出幾個最好的來,把這些報到區里面。每個班主任都會發到兩張破紙,正是填信息、榮譽和簡歷的表格。雖然那幫校領導給每個班主任都發兩張破爛,其實他們只是想發給那些重點班的班主任。好像他們對所有班一視同仁似的。
我們班所有的學生都沒有意見,要把我推薦上去,還有一個是我們班副班長。我們兩個拿著那兩張表,心里對自己充滿信心。我們回去填寫完畢,來日一早,我們把自己的簡歷和榮譽證書交給那個主任。那個主任當時正在看一些已經交上來的。他看到我們的簡歷,臉上露出了奇怪的、令人厭惡的表情。
“沒跟你們說?!上面填寫的榮譽都是初中的。你們竟然把小學的榮譽寫上。”
“我們……不知道。”在我邊上的那個說道。
“什么?!”那個主任像是很生氣,“給你們重新發一張表,你們回家重做,明天交上!”
我們便拿著新發的表走出了政教處。我當時還對自己很有希望。
“唉,我想那幫主任根本不可能評咱們,你沒看見?普通班那些他連看都沒看就撕掉了。”
我這才想起當時剛剛進政教處的時候,看到那個主任在撕什么東西,走近看看才發現是在撕掉有些學生的簡歷。我猛然間突然一驚。我還反駁我邊上那個已經夢想破滅的家伙。但是我早就受他的影響了。雖然我還對自己報一點兒希望,但是……
我回家整理了一番,來日,我把這份簡歷交上。
“時間過了,你走吧!”
那個可惡的主任終于是沒有要我的簡歷。他根本就不想要我的簡歷,還不如將它賣廢紙那樣值錢。我的夢想也破滅了。但是,我比從前清醒得多。我知道自己不能把自己當做多么了不起的人,因為那幫校領導本就不把我當什么好學生看待。在他們眼中,好的學生永遠是好的,沒有出錯的時候,其他的那些,他們都會將大拇指朝著地上指,來表示他們對這幫學生的看法。
夢想是要靠自己的能力實現的,所以我不叫夢想破滅。我是清醒的。
我是清醒的!我應該為自己感到幸運。一個沐浴在陽光和安靜的世界的人永遠不知道成才是什么樣的道路;一匹生活在自由的自然世界的馬,永遠不知道真正的千里馬是怎樣煉成的。所以,我寧愿做一只在馬棚里面的“普通馬”,也不愿做一只受寵的“千里馬”。
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
說學校是害人的地方,一點兒不假。
誰可曾想過,一個學習成績在班級倒數、調皮搗蛋、老師極度厭惡的學生用心做事和干活會是什么樣子。只有親眼去見識,才能知道,一個這樣的學生是怎樣走上成才之路的。王文浩就是這樣一個學生,但是他的結局是極為悲慘的。他和我是同班同學,個子不高,比較貪玩兒,他不愛學習,學習成績真的很不好。
他本來是有機會躋身到“未來人才”的群體當中,但是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才落得一個讓人極為痛惜的結局。現在的王文浩,就是一個整天想著網吧的學生,他從未想過要學習,上課他還算老實,安詳地睡大覺。
去年夏天,一個嚴酷的季節,對于我們班來說,更為嚴酷。不僅天氣熱得要死,而且當時我們班有個摔斷了胳膊的同學,叫林狀。林狀不是普通的學生,他雖然學習一般,但是總是進步的;況且他是我們班室外衛生區的衛生委員。他在一次體育課活動中,摔斷了右胳膊,一連在醫院待了一個多月。我們班當時有一段時間沒有室外衛生委員了,值日生雖然都能按時到崗工作,但是指揮的任務都要交給我。后來,班主任怕我累著,就指定了一個衛生委員,這個衛生委員就是王文浩。
聽說王文浩是自己主動要求干的,班主任也沒有推辭,就放手交給王文浩去干。本來,我們這幫班委都不太能信得過王文浩。可是后來幾天,王文浩令人眼前一亮。每天上學,就會看見他一邊拿著最破舊的笤帚和簸箕,一邊辛勤地掃著晚春時候零落的、已經很久沒有人掃過的花瓣,一邊指揮著值日生干活。但是沒有人干得比他認真。
他一連干了好幾天,都是非常辛苦的。凡是有過一點人際交往的人,都不難看出,人才的世界缺的就是王文浩這樣的人。況且,王文浩已經開始不斷地改掉自身的毛病了,他在不斷完善他自己;他也開始學習了。他險些被埋沒。我深深替他感到幸運。他還一邊做著指揮,而且非常和善,一點兒也不大叫。
人的苦難往往是在人奮斗的時候遭遇的。因為學校對王文浩的種種偏見,使得王文浩漸漸迷失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偏見,因為王文浩以前本就不是個好學生;起碼在校領導眼里,他就是以前整天在大廳、走廊里面瘋瘋癲癲的猴子。學校有領導在操場巡視的時候,總是對王文浩指指點點,總是挑他的毛病。那幫校領導就不知道王文浩已經開始努力了么?他們沒發現王文浩已經不在樓道里瘋跑了么?那幫可惡的家伙當然知道,但是這都改變不了偏見。那些值日生也都受影響,有點不聽王文浩的指揮;況且過了一陣,林狀又吊著胳膊回到了學校,卻不能干活,可是在另一邊,聽王文浩指揮的就更少了。
后來一次,那時候林狀還吊著胳膊,王文浩還是每天當衛生委員。那天課間操,我們班有一大批沒有下去做操的,都是在教室里面裝病,有二十個吧。王文浩就在課間操進行一半后,上樓叫人,這是班主任要他做的。
有一些害怕的就趕快下去了,站到了隊伍的最后頭。課間操快要結束了,班主任又讓王文浩去叫人,又下去了幾個。最后,因為我們班課間操出勤的人數太少了,那個可惡的主任把隊伍留在了操場上,意思是要整頓。王文浩第三次去叫人,上樓的時候,他應該早就沒有力氣了。
我們班所有的學生都下去了,主任一一問情況,但是只是放過了兩個傷員。那些裝病的都應該是“活該”的。王文浩因為是去叫人,所以站在那幫不出勤的人群當中。主任問道他的時候,王文浩解釋說:
“俺班主任讓我上樓叫人。”
主任的嘴角略微上翹了一下,但是只是翹了一邊嘴角。那個可惡的主任說:
“你去叫人就不去做操了!”
我們全體聽了都一驚,心說這哪是人說的話。那個主任之前的表情分明是在想方設法陷害王文浩,真是一個連白癡都算不上的動物。那個可惡的主任是為什么呢?他怎么會不通人性?他是故意的!
那個可惡的主任是故意的!王文浩此后,生活的信心就完全失去了。在黯淡無光的星球,那顆剛剛開始閃耀的新星突然失去了發光的能量了。他不應該因為這點挫折而失去信心的,他應該用行動證明自己!——他做不到了,因為他這是第一次建立的信心,是從前沒有過的,為什么不能得到保護?!難道這就是世界?——這就是學校。
都說蘇南出狀元,我也是親身感受才知道的。我早就了解,蘇南那邊的學習抓得非常嚴,升學率也是很高的。我上了初二,終于有幸和蘇南那邊的一個學生在一起生活了。他叫鄭鈞,原來是在無錫那里上學,去年剛剛搬到青島。他在無錫上了七年學,也不是很容易適應青島的學習的。他根本不可能適應!
去年秋天,他來到我的學校上學。剛剛轉來,他本來應該比較靦腆才對。我一直有這么個特點,只要自己的班有新轉來的,我就會和他交朋友。可是我見到他第一天,就開始對他感到嫌惡。他來第一天,就隨著我們班的敗壞風氣變得像個瘋子一樣。他好像不把自己當做新來的,拿著掃帚和同學追著打,還碰掉了講桌上的粉筆盒,粉筆滿地都是,他卻一點兒也不知道。
鄭鈞顯然像個沒讀過書的家伙,還是什么蘇南那邊的學生,說不好聽的,他太沒家教了。他非常愛出風頭,而且常常上課搗亂。后來,他跟著一幫社會青年開始學習了抽煙喝酒,整天跟著那幫家伙鬼混。有些同學跟我說,鄭鈞學習很好,我卻一點兒也不信。
初二最快樂的五天就是學工那五天,每天早晨下午都乘著汽車去學工基地、乘著汽車回學校。每次坐車,我都是最后一個上車,最前面的位子當然就留給我。還有兩個暈車的,也和我一起坐在前頭。當中有一個就是鄭鈞。我剛開始很不愛和他坐在一塊兒。
“班長,你喜歡看書么?”
我詫異他跟我提出這個疑問。
“我喜歡讀書。”我說。
“你喜歡歷史么?”他又問道。
“還行吧,”我在說著,感覺他怪怪的,心說他怎么能跟我談到讀書,“你喜歡歷史?”
他說他喜歡,便要和我閑聊一些關于歷史的東西。我并不是多么愿意和他聊,再說,我不怎么喜歡歷史。我們先說的話題是北宋和南宋,就是關于北宋和南宋的人才。我是一點兒也不懂,懂也就是一點兒點兒。他好像對這些都懂似的。
我起初覺得這就是江蘇那邊課本的知識,而青島這邊學歷史就學一點瑣碎的。我正是覺得,他在向我出風頭。我不是這樣的人。我又跟他談軍事武器。他說他最喜歡的軍事武器是武裝直升機,并且他能把武裝直升機的部件和武器裝備一一說個詳細。我本以為自己讀幾本航天雜志,就能很懂飛機似的,但是我沒有做到鄭鈞那樣。
我們終于可以談到我感興趣的話題了,那就是關于文學的。我最喜歡看的書就是一些作家的作品。我覺得這一回,能用自己的對這個家伙賣弄賣弄了。我們談論自己的文學偶像,我說是歌德,他說是雨果。我們偶然間談到了這么個話題,就是:好像沒有幾個人崇拜俄國的作家。我們都一致肯定,沙皇俄國的社會太黑暗,所以俄國的作家思想矛盾。鄭鈞就跟我說了一部作品,叫《誰動了我的奶酪》,把故事的經過完完整整地說了一遍,好像他精讀過這部作品,還跟我說,里面的那只貓就是沙俄的地主,三只老鼠都代表了不同的下層的人物。
我突然沒有可說的話了,只能說幾個自己熟悉的有名的作品,像《巴黎圣母院》、《復活》這些,但是都沒有讀過。他好像什么都懂,跟我談到了文藝復興,他說文藝復興有三杰,他只記得米開朗琪羅和達·芬奇,想問我那個畫圣母的畫家叫什么,我當然不知道。
我再不覺得自己有多么有學問,因為在我身邊存在一個讀過很多書的學生,他的那些可惡的行為好像就是大人物那種應有的瘋瘋癲癲似的。學工期間,每次坐車我都和他在一塊兒,我們從天文說道地理,再從動物說到植物,除了古生物和動物之外,其余的鄭鈞都比我懂得多。多很多。
學工結束,他在教室里面的座位又到了我前面,我們就常常探討數學,因為我們都是以數學為長項。他好像也比我厲害得多,基本功更是比我扎實,我學習了那么多年,竟然有些公式沒有琢磨透,但是到了鄭鈞的頭腦里面,便成為了很多難題的答案。
我再不覺得他有什么不好的了。我漸漸發現到一點了,凡是在公共場合,在別人都大喊大叫的時候,只有鄭鈞一聲不出。我想起我們在學工的那幾天的閑聊,他時常提醒我“小點兒聲”。我真應該向他學習才對。
可憐的人!:
鄭鈞的那各種各樣瘋玩兒的姿勢都讓人看了很不痛快,除了那幫和他一起玩兒的同學。有些看著不痛快,是因為他是新來的,竟然敢在教室里面胡作非為。我不痛快,是因為他這樣的人才被埋沒在這個冰冷的世界。他后來不和那幫社會青年鬼混了,但也是沒能擺脫班級的骯臟的風氣。他無論之前讀過多少書,學過多少知識,在這個學校是沒有大用的了。因為他早就開始不清醒了。
我想起當時開學第一天,也就是鄭鈞到這個學校的第一天。當天第二節課上物理,物理老師就是當年讓我“夢想破滅”的那個主任。鄭鈞因為個子矮,坐在第一排。那個可惡的物理老師看到他在的桌上沒有課本,指著他說:
“你是新來的吧!你再沒有書你滾蛋!”
這句話中,“滾蛋”二字說得尤為強勁。那意思就是瞧不起那個新來的唄。一個從南方來到北方學習的學生,還未必看北方的教學順眼呢!鄭鈞一定很難受,因為他說無錫那邊才不是這樣的。他說青島這邊的學校一點兒也不會教學,衛生還要學生打掃,該抓的嚴的地方不抓嚴,不該嚴的地方就非常嚴。他說這邊的校領導好像對什么重要的都不重視,不該重視的瞎重視。
他說得對,我贊同。但是他已經深深被害慘了。不知道為什么所有的老師都歧視他,是因為他長得又矮又瘦?還是面貌不太好看?還是他……我再也想不出來了。他是被學校害的。學校還好意思瞧不起他?!可惡的學校。
王文浩的成長世界消失了,鄭鈞本有的才能也被扼殺在這個學校里面。學校究竟是干什么的?害人的?對的。那幫校領導根本就不重視每一個學生的出路了;準確地說,他們根本不希望一大幫學生有出路。但是正是因為這樣,才會使得我這樣的普通班的學習還算好的學生能自己給自己創造未來——本就應該這樣……可惡的校領導,別等到我成才那一天,你們再炫耀這是你們的豐功偉績!
就這樣,我開始努力為自己的學業用功了。我漸漸的有了志向,就像一只出生在荒漠里面的雄鷹,是注定要飛起來的。我要時時腳踏實地,把自己當做一匹普通的馬,但是時時要有成為千里馬的目標。我終于明白,學習是那樣的重要,學業是那樣的重要,因為只要我完成學業,都是我自己付出的心血換來的成績。我應該時時有這樣的志向,那就是:人類需要我,世界需要我,不然,我活完一世,還能給世界帶來什么呢?!人總是在為使命而奮斗的。
有些人覺得,使命就是為自己謀生;那些虛度年華的人總是想,人的使命就是盡力享受,不然活著沒有意思。我不可能有這樣的想法。
這就是我讀完《馬說》的全部感受。但是,這個世界上沒有伯樂,只有一群愚弱無知的食馬者。這幫食馬者的成就就是埋沒無數的人才,讓這幫人才變得不幸。人才只有可能是有遠大的志向,并且在逆境中十分堅強并磨練自己的人。至于那些擁有才干在學校卻總是受寵的學生,不見得他們的未來會有多么光明,他們走過這個階段,很難說會不會碰上“食馬者”,他們是絕對不懂什么是逆境的。他們不見得幸運。
這只是我的想法罷了,我正是在表示自己的態度。
我一直在說我的幸運。
我天天穿著學校的制服,天天走著去學校的路,我全當自己是在成長。我心中時時有著意愿和真正意義的夢想。至于我未來會是怎樣,隨著時間的流逝,我自然會證明。
《馬說》讀后感6
最近幾天,我背了《馬說》一文。
《馬說》是韓愈寫的。大家肯定知道韓愈很育才。可是,在那時,韓愈懷才不遇,曾三次上書宰相以求得提拔,卻一直未被采納。
韓愈的坎坷遭遇正式寫這篇《馬說》的思想基礎,這篇文章另一用意是惋惜的表白心跡,并與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
這篇文章巧妙的運用了比喻手法。將韓愈本人比做千里馬;將中用韓愈的人比作伯樂。
我覺得,最能體現韓愈懷才不遇,也最帶有諷刺意義的句子是: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意思是: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飽,力氣不足,才能和特長也就顯現不出來,想要跟普通的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它的內含意義是:我韓愈,雖然有許多才華,許多智慧,但不給我一個機會,不給我一個展現才華的舞臺,我有再多的智慧也展現不出來。想要和平常的人一樣還辦不到,怎么可以要求我能夠為你解除憂愁呢!
我突然由韓愈想到了一位同樣是懷才不遇的另類奇才——東方朔。他是漢武帝身邊的一位弄臣,十分搞笑,他曾說過“我為什么不哭呢?躺著的是尸體,立著的是墳墓,我來到一片墓地里,怎么能不不哭呢?”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東方朔是一位“相聲演員”。但真實的.東方朔卻不是這樣的。真實的東方朔是一位才華橫溢的人。他寫的文章都很有水平,他在文章里也曾寫道“我懷才不遇,我那樣做是為了親近漢武帝。”
由韓愈的這個文章,我突然覺得引申到現在正合適。現在這篇文章的意思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每人都有各自的特長,要根據他人的特長來使用。就像《馬說》中所說的“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一樣。
哎,伯樂不常有啊!即使有,也是那么一點點,很難碰上啊!悲哀!悲哀!地球人的悲哀!
《馬說》讀后感7
現實生活中,各中學校園中,所謂雄壯的“千里馬”數不勝數,現代的青少年真的都很強,才華朝四面八方溢。我是中學生所以比較了解中學生,就不說什么成年人甚至古代人的事例了。但是,我們中的絕大多數并未能夠被社會——甚至被班級師生認可,有些極有才氣的學生在班中還被認為是“差生”,在這方面的學生們的優劣都是由考試分數來劃分的。考試當然不公平,于是各大才子才女們便大罵考試制度的愚昧;更有甚者責怪老師“有眼不識英雄”。同時,大部分人開始抱著一點點希望,癡心地等待著能夠賞識自己的人。青少年們盼望渴求知已,于是他們中的一些人便坐等伯樂。
然而,伯樂一點也不好等來。真正能識別人才的伯樂本來就少見,分到各個領域就更少了。實際上,正由于人人之間的不同,這個世界上根本就不可能有完全理解、賞識自己的人。如果這是伯樂的定義,那么伯樂根本就不存在,大家還傻等什么?
別以為你是金子你就早晚有一天會發光。如果一塊金子被埋在泥土里,它自己卻根本不想辦法“鉆出來”,還抱著堅定的信念認為哪個沒事兒閑著挖開泥土的伯樂能夠發現它,那么只能說這是一塊愚蠢的金子。
要想出人頭地——至少想露出自己的才能,就必須得靠自己。古代的毛遂很不幸地沒有碰上伯樂。但他沒有坐等賞識自己的伯樂,而是干脆地“自薦”。如果他不靠自己做出這一舉動,那么他將會永遠地被埋沒在茫茫人海之中。他如此自信,大膽的作法,終于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
而韓愈卻氣憤地寫出了《馬說》這篇文章——他沒有被當時的“伯樂”賞識。難道,自薦的毛遂的命運就是在某一天會被賞識,而偉大的文學家韓愈卻是命中注定要被埋沒?
真希望韓愈本人不是這樣想的。可如果不的話,他為什么不嘗試著向毛遂那樣向統治者推薦自己呢?他難道因為怕失敗——或是已經失敗就認為自己沒有希望——就不再試試改變自己的命運嗎?
命運存在,而早已命中注定的命運并不存在。只有自己才能真正改變自己的命運。韓愈沒有試圖使自己脫穎而出,他的作品《馬說》卻通篇悲觀、氣憤地透露著自己極度盼望賞識自己的伯樂來改變自己悲慘命運的心情!
我突然難過起來。唐宋八大家之一不該如此脆弱。或許我理解錯了——但愿吧!
坐等伯樂就像守株待兔,兩者都不會有任何成果,我們最好也能意識到這一點。我們只能靠自己,我們等不來伯樂。
《馬說》讀后感8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你不一定是一個完美的人,但一定要有自己擅長的領域。用韓愈的《馬說》中的詞來說,你一定是某一領域的千里馬,但我覺得,沒有伯樂,千里馬依然是千里馬,因為你自己所擅長的那一個領域不會因為沒有人賞識而失去了自己本來就有的才能,以及可以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的能力,這種才能就是你成為千里馬所具備的'條體。
那些欣賞才能的人就是伯樂,即使他們沒有善于發現的眼睛,我們也要做好自己該做的。來下的留給時間,歷經了時間考驗,就會得到肯定。
所以說,沒有伯樂,千里馬還是千里馬,我們要學會做自己的千里馬,有才能的人不會因為沒有賞識他的人,而失去才能不做千里馬。
《馬說》讀后感9
千里馬和伯樂,有了伯樂,才有千里馬。
為什么這么說呢?千里馬不是經常有的嗎?其實如果沒有伯樂,千里馬就不能被認出來,只當作普通馬勇,也就不是千里馬了,這就是埋沒人才。作者借這篇文章感嘆自己懷才不遇。
至于自己是金子發光的人,要不想被別人當成玻璃渣反光,只有兩條路走:一是等待“伯樂”的出現,讓他認識自己,可這“伯樂”不常有;而是自己努力,大放光芒,讓別人認識自己。在困難面前,有人遇到機會,有人抓住機會,有人創造機會。有真材實料的本領是必須的,最基本的,但是,如果沒有機會被人們認清你的`才干,也不會成功。
如果你有了才干,并抓住了機會,就能成功,并成為一個“伯樂”,去發掘更多的“千里馬”,讓“千里馬”在成為新“伯樂”,又去發掘“千里馬”,這樣才能讓更多的人才為社會服務,形成良心循環。
說到底,需要一個帶頭的“千里馬”可是這“千里馬”并不好當。
《馬說》讀后感10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古往今來有多少一智之士,雖有滿腹經綸,但是懷才不遇,淹沒了自己的才華。沒有遇到賞識他們的伯樂。
《馬說》里的千里馬就是個悲劇。雖有千里之能,卻不能得到千里馬的稱號,辱沒在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養馬之人不知道它有千里之能,因此和普通的馬一同飼養,讓它們做于自己本身不相符的事情當然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能。它們吃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現,當然也無法日行千里。養馬的人不用正當的方法來驅使千里馬,養著它不能夠施展才能,馬叫飼馬著不能夠懂得其中的意思,因此拿著馬鞭到馬近前,感嘆天下無馬。天下真的無馬?其實他們不懂得什么是好馬。千里馬就這樣在這些庸俗之人手中度過了自己的一生,無法發揮自己的才干,遺憾地死去。
《馬說》的作者韓愈就是通過寫千里馬懷才不遇的悲慘遭遇來說明自己雖有報國之至,但是遇到的卻是一個昏庸無道之君,使自己的才能無法得以善哉的悲哀。自古以來伯樂和千里馬就是難以分開的。只有千里馬而無發現千里之能的伯樂也是不行的。必須先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才可以。有了發現千里馬的伯樂才不至于好馬被埋沒。大將保明主,俊鳥登高枝,從古之今不知道有多少人才無用武之地,白白的埋沒了自己滿腹的才華。但是也有很多幸運之人遇到了賞識自己的伯樂,因此干出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遇到明智之君因此就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華和君主一起創出一番大的事業,因此這些被明主發現的人也因遇到懂得賞識自己的伯樂而高興,而感激這個發現自己的人,因此就鞠躬盡瘁,踏踏實實的為自己的伯樂賣命。因而名傳千古。
西周丞相姜子牙是一個很有作為的人,他為周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他之所以忠心耿耿為周朝是因為感激周文王的慧眼識人。姜子牙是個德才兼備的人,可奮斗了大半生也依然是個普通人,自己的才能無法展現。快八十歲的時候依然沒有遇到駕馭自己的伯樂。他經常在江邊釣魚,別人釣魚都是彎鉤而他釣魚則是直鉤,人們都覺得他笨,很不理解他為什么直鉤釣魚。西周的文王千歲不滿紂王的昏庸無道一心想推翻這個無道的朝廷,因此需要輔佐自己的人,就開始四處招賢,廣納人才,他后來遇到了姜子牙覺得他不平凡,于是就和姜子牙進行深談,通過談話看出姜子牙的志向,認為他絕非等閑之輩,因此把他請入西周。周文王對姜子牙十分敬重,到西周后給以重任,直接就封為丞相和他一起共商滅商大計。后來周文王死去他的兒子武王即位,繼續任命姜子牙為丞相輔佐新君繼續滅商。姜子牙在滅商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才能,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很快就殲滅了商朝,輔佐武王成就了西周大業。如果不是周文王的獨具慧眼,識出姜子牙絕非等閑之輩,他就無法施展才能,發揮自己的作為。所以姜子牙能夠成功除了自己的才干外就歸功于賞識他的伯樂,周天子。由此可見千里馬要想施展才能必須得遇到好的伯樂。
千里馬和伯樂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只有伯樂無千里馬也不能,只有千里馬無賞識自己的伯樂縱使在有本事也是白白的被埋沒,無用武之地。如果千里馬和伯樂湊到一起就必定能夠干出一番大的事業。有的人雖然很有能力但是一直碰不到賞識自己的伯樂,無法施展,只能默默的生活。有的人卻很幸運,既有才華又能夠遇到開發自己的伯樂,就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實現自己的夢想。
有一年的《加油好男兒》依然是紅紅火火,選手比去年的更加優秀,都才貌雙全。其中有一個選手是沈陽賽區的冠軍叫做井柏然。他那時才十九歲,如果不是好男兒這個平臺,他依然是個平凡的小男生。但是他很幸運,遇到了自己的.伯樂。他并沒打算參加好男兒這個比賽,但是他在沈陽的一家烤雞店里吃烤雞居然巧遇好男兒的導演。導演看到這個小男孩就覺得他身上有一種特殊的氣質,覺得他是個人才。然后就給他名片告訴他讓他參加好男兒海選。結果井柏然果然去參加海選,他出眾的表現征服了評委,很容易就晉級了。然后在好男的舞臺上充分實在自己的才能。一路過關斬將走到全國總決賽。他的才華和長相吸引了很多觀眾,很多觀眾都成了他的后援團,成了他的鐵桿粉絲,都拼命的支持他。導演看到井柏然在舞臺上的表現十分欣慰,覺得自己沒看錯人。井柏然確實是很有才,是后起之秀,相信他會在好男的舞臺上走得更遠。他的成功除了靠自己的努力就他最應該感謝的人是發現他的導演。如果不是導演的慧眼識人他也許還是個默默無聞的鄰家小男生,正坐在學校里拼命的讀書,在思考著何時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有的能夠成功,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而有的卻是默默無聞,那就是因為成功者遇到了自己的伯樂,默默無聞著縱使自己才華橫溢也無法施展,是因為沒有人發現他的才能,沒有一個發展自己特長的平臺。所以“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句話是永恒不變的真理。無論何時也會有被埋沒的千里馬,但是也有幸運的千里馬,他們遇到了駕馭自己的伯樂。
《馬說》讀后感11
為什么馬云一直孜孜不倦地堅持“專心做一件事”呢?我從馬云的以前的語錄中找到了答案。
一個公司在兩種情況下最容易犯錯誤,第一是有太多錢的時候,第二是面對太多機會的時候。一個CEO看到的不應該是機會,因為機會無處不在,一個CEO更應該看到災難,并把災難扼殺在搖籃里。
我想告訴大家,創業、做企業,其實很簡單,一個強烈的欲望就是說,我想做什么事情,我想改變什么事情,你想清楚之后,你永遠堅持這一點。馬云認為創業者既然選擇了創業,就必須一直堅持下去。暫時的失敗并不能代表永遠的失利;一時的成功并不能代表將來的成功,只有樹立遠大的理想,并在理想的道路上堅持下去,才能獲得最大的成功。
從創業的第一天起,你每天要面對的`是困難和失敗,而不是成功。我最困難的時候還沒有到來,但有一天一定會到來。困難不能躲避,不能讓別人替你去扛。9年創業的經驗告訴我,任何困難都必須你自己去面對。創業者就是要面對困難。
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但絕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所以每個人(都)不要放棄今天。我認為所有模仿的東西都不會超出自己的期望,讀到這里,我已經明白,原來馬云的成功并非運氣,而是實力,努力以及毅力共同作用的結果。
在我們正在大學階段,大學的發展對我們以后的道路有著巨大的影響。所以,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盡力將自己的專業課學好,雖然以后從事的職業或許并不一定與我們的專業相關,但至少將來會有一門技能,不管創業與否,首先必須得能獨立的生活。而且,要是大學里連專業都學不好的話,以后怎么能把工作做好?怎么能創業?創業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簡單的,首先的必須創業的品質。
所以我們從現在就開始行動,一點一點的改變自己,改掉自己懶惰,拖沓等壞毛病,努力學習,為將來的創業打下鑒定的基礎!
《馬說》讀后感12
“之千里馬者,日行千里也”這句話我想大家都聽說過,后來多指有才之人。
而千里馬者,雖有日行千里之能,卻需日食石粟而充其力,若與常馬飼之,則無千里之能也,而只有伯樂卻能相之,但世間又有幾個伯樂呢?故有“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之說。而這一說法成了那些懷才不遇的人的口頭禪。
這里說說我的想法,之千里馬者,雖有日行千里之能,卻始終是一種動物,一種頭腦簡單而四肢發達的動物,不能告訴人們“我是千里馬”這不能是馬的錯,而人之千里者,既然多指有才的人,自然是頭腦發達的人了,是可以與人們交流的,可以告訴人們“我是千里馬”的,若如馬之千里一般只知道在空山曠野之中狂奔,或有其能而不用,卻獨等所謂的'伯樂來相之,那機會如買中獎般渺茫。
有才之人應該自量其才行可為之事應該學會推銷自己,讓自己的才能盡顯于世人面前,才能有更好的發揮其才能。而不該怨天尤人,或以“伯樂不常有”為借口。因為那只能說明你根本就不是千里馬!
請記住:這個社會上才是伯樂,千千萬萬的人才是伯樂!只有得到他們的認可,你才能算做是真正意義上的千里馬!所以我說世上“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你是千里馬嗎?魯濱孫漂流記讀后感300字雷鋒讀后感300字老人與海讀后感300字
《馬說》讀后感13
《馬說》中有這樣幾句話: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篇文言文刻畫了一匹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千里馬形象,對不識人才、埋沒、摧殘人才的行為發出強烈的譴責。
在現代社會,我們也常有這樣的經歷:自己的價值不被人認可,自己的才干不受人賞識,自己的存在受他人無視,就像千里馬難遇伯樂一樣,只能滿口嗟吁,滿腹牢騷。其實,我們需要學會正視自己,才能遇到伯樂。
面對馬廄槽櫪,強大自己。機遇不等人,我們不能總埋怨別人不給我們機會,有時候應該檢省一下我們自己,就像曾參一樣吾日三省吾身,有時候缺乏機遇就是因為我們自己還不足夠強大。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一旦你能一覽眾山小時,你就不會再慨嘆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就不會再埋怨欲濟無舟楫,就不會再牢騷折戟沉沙鐵未銷。
面對馬廄槽櫪,靜待花開。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凡事都要有個過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的'學識、素養、德行,都需要不斷累積。是金子總會發光,等我們積聚夠力量,才可以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飛則已,一飛沖天。反之,如果急于求成,就會像趙括那樣自身還不太成熟就擔當大任,最終會落個兵敗的下場。
面對馬廄槽櫪,毛遂自薦。有人說太公釣魚似的等待已經不適合現在的時代了,我要毛遂自薦。每個人都有閃光點,但如果金子被埋在地下,還不發光,怎么會讓人看見光輝呢?所以我們應該時時處處展示自己。我秀故我在。青少年要有自信,有擔當,積極參與社會生活和班級活動,在實踐中鍛煉自己,才有機會獲得他人的肯定。千里馬的才能被食馬者埋沒,除去食馬者這個外內,千里馬自己沒有表現自己才能的積極性這一內因也造成它被埋沒,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的悲慘結局。如果你想做一個平庸的人,即使有一萬雙手托舉你,你也照樣會碌碌無為。有才不露可不是謙虛的表現,因為如果人人畏懼退縮,恪守中庸之道,社會就不會發展和進步了。所以,千里馬要勇于表現自己,爭取被伯樂發現并找到自己真正的用武之地。
讀《馬說》我明白了人只有付出自己的努力并抓住機會表現自己,才能得到伯樂的
賞識并一展抱負!
《馬說》讀后感14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馬說》
今天,語文課上一篇文言文有些震撼到了我,它便是《馬說》。
什么是伯樂呢?也許有人會說:“當然是個人了。”可我并不是這樣認為的,或許伯樂還可以指一類人,例如劉備,他三顧茅廬,屢遭拒絕,但他卻不放棄,正是因此,諸葛亮才被感動,盡心盡力的.幫助劉備打了很多勝仗。
如若劉備中途放棄了呢?或許結局就不同了。但我認為,諸葛亮也不會閑著,或許他會被其他的君主所賞識。
《馬說》讀后感15
看完了《馬說》,突然發現,我與作者韓愈有著不同的觀點。
作者的觀點為“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而我的觀點則是“世上伯樂與千里馬同在。”讀完《馬說》,我不禁有許多疑問。
為什么韓愈會懷才不遇而寫文章呢?而為什么他在被拒絕的同時只選擇寫文章呢?他為什么不再努力試試呢?就算統治者們不識人才,他不可以做出點什么事而讓他們刮目相看呢?
許多許多的疑問在我的腦海中產生,《馬說》抒發了作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之情。可是他這樣光抱怨又有什么用呢?我想,當時如果是我,或許我會一次次的毛遂自薦,不放棄,總有一天,他們會發現我的才華的,也或許我會在被拒絕之后,再次奮發努力,做出點成績出來,讓他們知道當時他們的決定是個錯誤,再讓他們請我做官,那樣,不是比寫文章來訴說更實際么?但是韓愈兩樣都沒有做。
我認為“伯樂”與“千里馬”并沒有先后之分,有的只是身份上的差別,“伯樂”是發現千里馬的,而千里馬則是被發現的`,當千里馬沒有被伯樂識用時,應該先反省自己,然后加強自己各方面的不足的地方,更加完善自己,再努力學習,讓自己的名氣大增,在沒有那些統治者的幫助下,自己應該做些自己能做的事,就算不被他們所發現,所任用,也可以做出一番事業的,到頭來,你的所做與所為就會被人民所廣為傳頌,那樣,你的名氣不就大了么?名氣大了就自然會傳到統治者的耳里,那到時,統治者就會自己來找你的,到那時候,你還愁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華?
在我們現代社會中,伯樂與千里馬都常有。“千里馬”太多,而怎樣才能讓你脫穎而出呢?那最根本的就是好好學習,做出一番小成績,再讓“伯樂”來發現你,那時,就不愁該怎樣施展才華了。
【《馬說》讀后感】相關文章:
《馬說》說課稿01-12
《馬說》讀后感02-27
馬說讀后感01-02
《馬說》初中讀后感03-09
《馬說》讀書心得03-13
《馬說》讀后感7篇04-03
《馬說》讀后感11篇03-19
馬說讀后感【共14篇】09-08
夢見馬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