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睂τ谖覀兘處煻裕獙W的東西實在太多,而我們知道的東西又是有限的。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教師應該有一桶。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如不添加,也有用盡的時候。所以,作為老師更應該多讀書。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卻讓我受益匪淺,也深深地感動于他對教師,對教育的深刻剖析。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他寫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共談了一百條建議,讀著此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充滿信心。
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有益于教師開闊眼界,提高專業水平。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條“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一看著題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們經常聽到同事這樣談論“我忙,沒有時間啊!逼綍r我也經常這樣地抱怨。那么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里來呢?帶著這個問題與煩惱我仔細閱讀了這一章節。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
在科學知識的海洋里,我所教給學生的書里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明白了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拋到了一邊。他的功之就是用他的'終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古人云:“開卷有益”。常讀書和常思考,會使我們勇于和善于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做出嚴格的內省,既不憚于正視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于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鑒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讀《給教師的建議》,學會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時間,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思考,與書籍接下深厚的友誼,與孩子結緣,讓自己的思想更加成熟,讓時間控制在自己手中,讓備課成為一種樂趣。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2
當拿到《吳正憲給小學數學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時,心里非常高興。吳老師作為數學界的專家,她的書中會提到哪些教學上的建議呢?而我,作為一名新教師,又做到了幾點呢?帶著疑惑,我走進了書中。
本書中,我看到最多的詞語就是寬容、理解、尊重和愛。不論是優等生還是后進生,都需要得到老師的關愛,尤其是后進生,本來由于成績不好就容易引來同學們另類的眼光,此時的他們如果再被老師遺忘,那該是多么失落的一件事情啊。所以我們應該把更多的耐心,更多的尊重給予他們,給予他們希望,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愛。
吳老師說每個孩子都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孩子的內心就像花瓣上的露珠那般剔透脆弱,需要我們用心呵護,在學生面前,如果你只知道權威,幸福就會遠離你!有時候,一個簡單的動作,一句簡單的表揚、鼓勵,都會在孩子心中產生很大的影響。
在平時的教學中,由于自己經驗不足,很多時候把課堂中的“空白”給了思維反應快的孩子,或者用自己的思維代替了學生的思維,沒有顧及到那些還沒來得及思考或者遇到困難的學生。吳老師給我們的啟示是:教師要善于在表達方面留白,針對某些問題,教師先不說自己的觀點,讓學生去想、去說,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意見的機會。教師要善于在思考方面留白,給學生一個鍛煉和實踐的機會,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教師要善于在思考方面的留白,給學生分析思考的機會,讓學生獨立地思考和判斷,這樣學生的分析能力會逐漸提高。教師要善于在批評方面留白,批評之后,為學生留有思考、反思的時間,這樣學生就不會有被“窮追不舍之感,反抗心理也會減弱。
整本書中透露著吳老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數學教學的.執著,對課堂教學的思考與感悟,很感謝吳老師把她的教育理念、思想、方法以文字的形式展現給我們,里面不僅僅是理論知識,還有很多吳老師自己親身經歷的、還有聆聽其他老師的一些經典教學片斷,上課的精彩環節,教育教學案例和故事,這充分說明吳老師是一個有心的教育者。我被她那顆愛生之心,智慧地教育教學方法深深折服。向她致敬!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3
在閱讀教育類書籍時,經?吹揭粋響亮的名字——蘇霍姆林斯基,看到文中引用他的經典名句。可從未真正靜下心來閱讀過他的任何作品。近期剛好遇得一本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一百條推薦》,它真是一本好書!
其中一篇文章《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中提到,教師獲得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讀書就應成為教師的精神需要。
看了《教師的時刻從哪里來》后,我真的觸動很大。我也常抱怨沒有時刻,忙啊。每一天早早到校,很晚才離開學校,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處理學生之間的問題,已有點應接不暇,還要忙著生活中瑣碎的事情。正當我看不清方向時,蘇霍姆林斯基告訴了我答案——教師的時刻從讀書中來!爸挥忻恳惶觳婚g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笨芍^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明白了,為什么那么多優秀教師,課堂上總是那么得心應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管學生出現什么突發事件,他們都能巧妙引導,讓課堂因生成煥發精彩。想想自己的課堂,也做了精心準備,教學環節環環相扣,但課堂上卻總感到語言貧乏,缺乏感染力,教得費力。這才恍然大悟,優秀教師是平時的點點積累,在日常工作中提練,借鑒其他教師的先進經驗,用一輩子來備課,而我只用課前的幾個小時來備課,“書到用時方恨少”,效果當然不一樣。環保廣告語
一位優秀的高級教師曾說過:“只讀兩本書(教材、教參)的教師無論如何是不能成為優秀教師的”。讀書能夠提升自己的教育的愛心和社會的良心。這是做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坝腥苏f‘沒時刻讀書’,關鍵還是他不想讀書……”這樣的讀書箴言,我完全贊成,并深有同感。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那就是喜愛讀書的精神。”
讀書吧,讀蘇霍姆林斯基,你會感到教育能夠一生追求。老師們,你是人類禮貌的傳承者,你不讀書,怎能讓你的學生與書為友?讀書吧!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4
朋友送了我一本蘇霍姆林斯基的《給老師的建議》,閑暇之余,捧讀幾頁,一學期下來,讀完了整本書,覺得受益頗多。
蘇霍姆林斯基可以說是蘇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重視個性和諧發展。他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靈去塑造心靈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寶庫中的瑰寶。他的教育思想鼓舞著千百萬教師,使廣大教師心中追隨的偶像。讀完此書大有相見恨晚之感。書中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動腦和動手習慣,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等諸多問題給我們廣大教師提出了科學而合理的指導性意見,其中有一點我感觸很深。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只有能夠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在想我們的學生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始終被各種各樣嚴格的校規校紀禁錮和約束著。家長、老師輪番上陣,把孩子束縛成籠中鳥。一旦他走出校門,一下子被擺脫了各種校規和限制的自由的空氣陶醉的不知所措,那么我們的學生是否會進行正確的自我教育?“戰勝自己是最不容易的勝利”,教會學生學會自我教育遠比教給他知識更重要。因此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育中,不僅要給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一個人安排自己的事并在必要的時候能夠“強制自己”。
小學生階段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重要時期。如果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自我教育能力,那么整個班級將會出現“一鍋粥”的混亂局面。因此,從開學初就著手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自我教育能力。學校制度、課堂紀律、作息制度等各個方面,在學習五天內能夠遵守好,那么周六和周日呢?能否一如既往的遵守?我要求學生每個周如實做好記錄,并在周一的班會上讓每個學生對這兩天的情況作總結。我發現學生的這些行為活動規律是周期性的`。開始的幾周內被新鮮感驅使大都堅持的很好。后來情況就會出現波動。數周之后學生的總體情況就會趨于平穩,也就是說,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后,大多數學生都能在校外很好的約束自己的行為了。人們習慣把少年時期和青年時期稱為“困難的年齡期”。在這個時期內,學生的身體、智力、道德方面都在迅猛發展,因此學生只有把教育和自我教育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順利地克服這些困難。由蘇霍姆利斯基的理論作指導我相信,我們的工作都將有利的進行。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5
讀蘇霍姆林斯基,我讀得并不快,也并不急,但每次捧起蘇霍姆林斯基,總會得到許很多多新的啟迪,總會忍不住玩味再三,當然,用蘇霍姆林斯基來看今天教育中的種種弊端,也會感覺很多很多的遺憾與無奈;用蘇霍姆林斯基來看自身昨天的教育,也會感覺更多的不安與后悔!我自是沒有能力來整體地評價蘇霍姆林斯基,但我努力地思索:蘇霍姆林斯基何以能對教師、對教育產生巨大的影響力?真理總是簡單的。那就是:實在。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一切是為了孩子。就是那實實在在的思想。在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我們清晰地感覺到才華的涌動,但我們看不到才華的賣弄;我們清晰地體會到理性的精辟,但我們看不到晦澀的“學問”;我們清晰地看到了生活的豐富,但我們并不感覺紛雜而煩人!短K霍姆林斯基選集》第一部,有《給教師的建議》。
書中提到一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確實,做教師的都知道,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搞科研。帶著這個問題,我閱讀到書中所寫:怎樣進行呢?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是!我們應當在自身所教的那門學科里,使學校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讀了這些,我茅塞頓開,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很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在蘇霍姆林斯基面前,很多的忙碌而無為的教師低首沉思,我們教了十年、二十年、幾十年的書,我們對教育產生了厭倦,我們對孩子產生了厭倦,我請你去馬上去打開蘇霍姆林斯基!回到蘇霍姆林斯基的文字里,你還感覺到教育的幸福!你會感受到教師在創造教育過程中,自身的精神世界不斷地得到豐富;你會感受到一個精神世界豐富的教者是那樣的幸福與強大!因此讀了這本書,我想給自身,也給我的同行朋友們說一句:朋友,讓我們讀書吧!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6
本書以“建議”的形式匯編,從對話的視角出發,關注的是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書中各篇文章的作者以幼兒園一線教師為主,書中的建議是他們對日常工作的經驗提升,全面涉及了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各個方面。這本書不是在簡單說教,而是倡導和詮釋了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核心要素:關愛、對話、反思、合作。
這本書中特別是講到要關注每個孩子。《綱要》總則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重視幼兒的個別差異,為每一個幼兒提供發揮潛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進一步發展的機會和條件。”
在幼兒園里,孩子的個別差異是非常顯著的,有聰明、靈巧的孩子,有調皮、膽大的孩子,有膽怯、退縮的孩子,作為幼兒園教師,既要關注好的孩子,也要關注差的孩子。更要關注不聲不響的孩子。要嘗試多種方法,全面關注幼兒。
在以前的班級中,我們班的小哲屬于那種默默無聞的孩子,每次的活動中很難看到她的身影,偶爾老師點到她的名字請她回答問題的時候,她也總是顯得很不自信,為了這件事情我們也曾經跟她父母聊過,從父母口中我們得知,家中的小哲不是這樣的,在家里,小哲非常開朗,平時還經常到鄰居家表演節目呢!
對此,我們也覺得很困惑,為什么小哲在幼兒園跟在家是兩個樣子的呢?然而在一次舞蹈活動中我無意中發現她在舞蹈方面的天賦,找到這一閃光點,我通過談話、鼓勵、表揚的方式引導幼兒意識到自己的優勢,并利用集體的力量讓她意識到自己的強項,并建立她的自信心,慢慢地我們發現小哲的進步,并且在其他領域也有了或多或少的改變。
這件事情給我的感觸非常大,孩子的改變讓我想了很多,我覺得,不論是什么孩子,他們是需要成人的'肯定的,而我們,則要細細觀察自己班級中的每一個孩子,及時地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從而來放大,以此來促進孩子取得更多的進步,得到更多的發展,變得更加開朗、自信。作為幼兒園教師,我清楚地意識到關注每個孩子的重要性,只有我們關注每一個孩子的個性特點,才能促使每個孩子各方面能力的發展,才能讓每個孩子不斷地進步,更上新臺階。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7
我覺得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就是這樣的一本好書。它猶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鏡子,時刻映照著自己;它又好像是我慈祥師長,不斷地給初入教師崗位的處于茫然中的我以指引。
美國心理學家威譜·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的加以賞識”。詹姆斯還發現:一個沒有激勵的人僅能發揮其能力的`20%-30%,而當他受過激勵后,其能力是激勵前的3至4倍,因而在學習過程中,激勵的存在,至關重要,任何學生都需要不斷的賞識。被賞識就是被信任、被希望,就會產生一種被鼓舞、被期待的積極心理效應,就會更加向善向美?梢,賞識教育在學生的學習中是至關重要的。
如今,我也試著用賞識的眼光來看待我的學生,不用分數的高低來作為衡量一個學生的唯一的標準。我試著從課堂的點滴中來發現學生點滴的進步,并為他的進步欣喜。當然,我會將我的欣喜化為語言、化為動作來讓他知道,使他明白:“別人能行,我也能行。”我試著讓我的學生始終能看到自己的進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學生花費了力氣而看不到成果”。我要讓每一位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并讓快樂能夠延續。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告誡教師們的那樣:“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
不過,我們在賞識教育過程中不應該忽視孩子的缺點和退步,該指出的問題應當及時指出,該批評的問題應當及時批評,該制止的問題應當及時制止,這是不能含糊的。否則,會導致孩子在自我意識的建立過程中產生偏差;稍遇不順就可能一蹶不振;同時,也會導致他們過于自私、驕橫,在集體中很難與別人相處,進而產生一系列問題,這會違背我們“賞識教育”的初衷。
“知識就是力量”,確實,讀《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教育好學生的信心和力量,我也會讓我的學生們從知識的海洋中獲得力量,幫助他們揚起未來理想風帆。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8
有句名言說得好:“書籍是人類的朋友,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不錯,的確是這樣。本學期我主要閱讀的書籍是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推薦》。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為了解決中小學的教育實際問題,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他專為中小學教師寫了一本《給教師的推薦》一書。
書中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推薦,每一條推薦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有益于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是一本十分好的教育名著。閱讀完《給教師的推薦》之后,感觸頗深,啟發非淺。
讀完此書發現,雖然此刻教育形勢發生了很大改變,但蘇霍姆林斯基那光輝的教育思想對此刻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蘇霍姆林斯基不愧為偉大的教育理論大師,針對教師的困惑和不解,好象與教師應對面地交流一樣,讀完后,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以下就幾條給我印象最深的推薦發表一下我的觀點。
本書一開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師深思的問題:“為什么在一年級就開始出現落伍的,考試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了二、三年級甚至有落伍得無可救藥的學生呢?”是這些學生太笨,是他們上課不專心聽講,還是從教師自身尋找原因?
作為教育者,我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個學生?個性是弱勢群體。學生再幼稚,也有他個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獨特的.思維和心靈。他們不是我們恩賜或施展個人魅力的對象,更不是等待我們塑造的蒼白魂靈。我們就應多一份關愛,多灑一些陽光給那些“落伍”得“無藥可救”的后勁生。
蘇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對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走到他們跟前,看看他們有什么困難,提出專門為他們準備的習題。學習差的學生腦力勞動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們光聽別的學生流利的回答,記黑板上的資料,而要設法使他們獨立思考,因為思考的過程已經包含對知識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們在每一節課上,在腦力勞動中哪怕獲得一點點進步也好。
蘇霍姆林斯基在《教師的教育素養》中提到,提高教師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是讀書,讀書,再讀書,讀書是教師的精神需要。所以今后,我要象要求學生那樣要求自我: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9
內容簡介:
本書有一百條給老師的建議,內容充實,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書中的一百條建議,每條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論分析。文字深入淺出,通順流暢,極便閱讀。是本教育經典書。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為了解決中小學的實際問題,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他專為中小學教師寫了一本《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
讀書心得: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書中每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教育教學中的實例,用平實生動的語言,娓娓道來。它不晦澀,通俗易懂,在樸實的語言和真實的故事中滲透進教育大師們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雖然現在教育形勢發生了很大改變,但蘇霍姆林斯基那光輝的教育思想對現在的教育工作者來說,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蘇霍姆林斯基不愧為偉大的教育理論大師,他用30多年的時間向我們闡述了教育的真諦,他閃爍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如同一場及時雨,滋潤著教育工作者干渴的心靈!書中的許多經驗都值得我學習和反思。
文章中有談如何教書育人的,有談如何關心后進生的.,有談如何提升自身素質的。其中第八十七條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給我的啟發最為深刻。 教育素養首先是指教師對自己所教的學科有深刻的認識。我所從事的工作是語文教育教學工作,那么我必須能夠分辨清楚語文這門學科的最復雜的問題,能夠分辨清楚那些處于學科思想的前沿問題。如:我應對語文教育理論的發展有所了解,熟悉目前語文教育領域的動態。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的能手、藝術家和詩人。的確是這樣,只有當我的知識視野無比寬廣時,在語文教育教學時,才能高瞻遠矚、才能改革創新、才能成為語文教育教學的真正能手。
文中還多次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是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饑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下心來,深入地思考。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那就是喜歡讀書的精神。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0
所謂人格,就是一個人在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逐漸形成的精神狀態,是一個人品質、意志、個性、氣質和行為方式的集中體現。而教師的人格則是教師本人在長期的教育事業中逐漸形成的獨特的、鮮明的人格,是其思想、道德、舉止、氣質及能力等眾多因素的綜合。它賦予教師個體生命以鮮明的本我色彩,是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保證。
教師,這個光榮而艱險的職業,它承載著“傳道、授業、解惑”的重任。教師的一言一行影響著學生的成長、成人、成材!墩撜Z.子路》中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闡明了教師人格的重要性。但如何修煉自身的人格魅力呢?本人從《魅力教師的修煉》一書的‘教師的人格魅力修煉’這一章中稍有領會,特將幾點摘錄其下:
1.為人師表的道德魅力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在教育中一切都應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因為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庇纱丝梢,教師的人格對學生有著最具體、最直接、最深刻的影響。所以,身為教師不僅要有著良好的職業道德,更要熱愛自己的教育事業,才能將自己內心的情感化為自身人格的魅力,影響和感染學生,使其產生向善的動力。
2.舉止優雅的人格魅力
言教輔以身教,身教重于言教,教師高雅文明的言談舉止會成為學生的`鏡子,對學生的思想品起到修正的作用。試想“如沐春風的無痕鼓勵與破口大罵的指責糾正”而言,哪個能更容易的走進學生的心靈呢?
3.追求完美的思想魅力
教師也是凡夫俗人,也有著常人該有的嗔癡欲念。但為人師者,就代表著你必須舍棄一些常人具有的浮躁不安情緒,而必須樹立一種崇高而純凈人生目標,以嚴格的要求約束自己,時刻銘記著:我們是一個人類靈魂的塑造師,是社會精神文明的建設者和傳播者。時刻牢記:當我們走上三尺講臺的那一刻,我們的言行將不僅僅是一種個人的行為,而是一種公開的規則。我們要做的僅僅是以我們人性化的權威形象,使學生親聞其身,親見其形,主動的接近我們、模仿我們,才能完成培養人、塑造人的教學目的。
“路漫漫兮其修遠,吾將上下求索”!衷心地希望,同在一個天空下的同仁們,能共同撐起教育的藍天。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1
早就聽說了《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是一本很好的書,終于在幼兒園的閱覽室里找到了那本書。今天靜下心來,細細地讀了這本書,感覺很有感觸。沒有一本書那么接近我們的實際,但是又不是那么古板,既講的是我們的工作,又是那么親切自然,好像一位睿智的的長者,坐在你的面前與你聊天,他的豐厚修養,他的理論,他的實踐,他的思想,他的智慧都慢慢滲透著你,提升著你。
在這本書里,我們可以看到作者自己豐富的讀書閱歷,她只有看那么多的書,才能有那么豐厚的思想。我們經常說自己寫不出博客,說實在,這幾天也正在為博客寫什么煩惱呢,但是讀讀別人的文章,看看《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我覺得我又有了寫作的思路了,好像茅塞頓開了。
書中說,不要把搞“科研”想像得那么可怕,不要把寫文章想得那么難。其實,寫文章就是你自己怎么想的,就怎么寫。他說:“有人抱怨自己不會寫,其實思想人人有,只不過你沒有找到屬于自己的表達方式。一旦你找到了自己的方式,你的文思就會如泉涌,取之不盡呢!”這不就是我們想要的效果嗎?試一下,表達思想就像平時說話一樣,表達使你暢快,而且表達了,你才確切地知道自己活著,工作著,快樂著!
除了表達,其實傾聽也是很重要的。我們也許會說,我們不是天天在聽嗎,不是在聽別人說話嗎?但是“聽”和“傾聽“是不同的!皟A聽”是需要用心去聽的。傾聽不僅是一種交往的技術,傾聽還是一種美德,善于傾聽的人身上有一種善良的天性和善解人意的.特質,這種力量超乎你對別人的道德說教而非常自然地贏得人們對你的尊敬和愛戴。
傾聽還是一種你個人能力綜合表現,是對你個人的注意力、記憶力、理解力、想象力、思考力等等這類智力因素的挑戰和訓練。
讓我們學會傾聽吧,我想通過傾聽也能更好地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通過傾聽,也會讓我們人與人之間有更多的理解,理解萬歲么!
這本書中還有很多很多這樣好的建議,我準備更慢慢地閱讀,更細細地品味,品味讀書帶給我們的更多的快樂!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2
看了第一條我就特別的喜歡,同時感受到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家的高度,也從此決定好好把這本書讀完。
“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告訴我們一個很淺顯但是我們會經常忽略的道理:每個學生都是有差異的,我們應將學生看做具體的人來進行教育,應該做到因材施教。
“學習上的成就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一種相對的東西”:對一個學生來說,‘五分’是成就的標志,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說,‘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師要善于確定:每一個學生此刻能夠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边@句話告訴我們,學生是一個具體的人,每個學生都是不一樣的,所以要具體分析每個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最近發展區。維果斯基認為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的現有水平,指獨立活動時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展水平,也就是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教學應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帶有難度的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其潛能,超越其最近發展區而達到下一發展階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下一個發展區的發展。因此我們應該進行分層教學,記得上周我們理科教研會上提到了分層教學,只要用心相信我們應該可以取到很好的效果。
但,除了分層教學,在教學上我們還需要做些什么?當學生上課做小動作、玩玩具、說閑話……的時候(這里只是說輕度班的學生),我們經常抱怨:就算我們的課堂調控能力再好,我們也不可能讓學生在每節課或者每一秒鐘都能認真聽課,因為學生的障礙決定著他們注意持久度不會長久。我們是否再深入地想一下:或許還有其它更主要的原因嗎?蘇霍姆林斯基說:“親愛的同事們,能夠認真地思考一番,怎樣設法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在進行腦力勞動,那么上述的情況是絕不會發生的!”是呀,如果我們在課堂上讓每個學生都有事情做,讓他們投入到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中去,他們壓根就沒有多余的心思用在其它地方。
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把每個學生看作具體的人,根據每個學生的情況設計不同的具體的教學方法,為他們設計不同的作業,使他們能夠得到最快最好的發展,加油吧!我們還年輕,我們需要在教育事業上探索進步。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3
讀蘇霍姆林斯基,我讀得并不快,也并不急,但每次捧起蘇霍姆林斯基,總會得到許許多多新的啟迪,總會忍不住玩味再三,當然,用蘇霍姆林斯基來看今天教育中的種種弊端,也會感覺很多很多的遺憾與無奈;用蘇霍姆林斯基來看自己昨天的教育,也會感覺更多的不安與后悔!我自是沒有能力來整體地評價蘇霍姆林斯基,但我努力地思索:蘇霍姆林斯基何以能對教師、對教育產生巨大的影響力?真理總是簡單的。那就是:實在。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一切是為了孩子。就是那么實實在在的思想。在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我們清晰地感覺到才華的涌動,但我們看不到才華的賣弄;我們清晰地體會到理性的精辟,但我們看不到晦澀的“學問”;我們清晰地看到了生活的豐富,但我們并不感覺紛雜而煩人。《蘇霍姆林斯基選集》第一部,有《給教師的建議》。
書中提到一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_實,做教師的`都知道,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搞科研。帶著這個問題,我閱讀到書中所寫:怎樣進行呢?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是。∥覀儜斣谧约核痰哪情T學科里,使學校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讀了這些,我茅塞頓開,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在蘇霍姆林斯基面前,很多的忙碌而無為的教師低首沉思,我們教了十年、二十年、幾十年的書,我們對教育產生了厭倦,我們對孩子產生了厭倦,我請你去馬上去打開蘇霍姆林斯基!回到蘇霍姆林斯基的文字里,你還感覺到教育的幸福!你會感受到教師在創造教育過程中,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斷地得到豐富;你會感受到一個精神世界豐富的教者是那樣的幸福與強大!所以讀了這本書,我想給自己,也給我的同行朋友們說一句:朋友,讓我們讀書吧!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4
剛剛參加工作,即得到學校青年教師工作坊老師推薦的蘇霍姆林斯基這本代表性作品《給教師的建議》,這是開啟我教育生涯之門的一個最好的禮物。讀完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四個關鍵詞是思考、閱讀、勞動和創造性思維,同時,這幾個詞留給了我更多對教育事業的思考和啟迪。
思考越積極,學習越輕松。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做到勤于思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一味的學習而不去思考,會因為不能深刻理解書本意義而陷入迷茫,而一味空想,不去實實在在學習和鉆研,終究是沙上建塔,也會一無所得。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知識,否則就會收獲甚微。對教師而言,思考同樣是我們工作的重心所在。研讀教材,了解學生,反思課堂,這其中無不滲透著思考的印記,也只有做到將思考貫穿于我們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才能使我們自身專業素養有顯著的提高。
學習困難越多,越需要閱讀。課堂當中,我們教給學生的基礎知識,只是知識海洋中的滄海一粟。之前我們常說要給學生一碗水,老師得有一桶水,可是如今知識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學生可以通過各種網絡媒介獲得知識和信息,且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水平越來越高,隨之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也逐漸增大,我們也當捫心自問自己的一桶水是否能夠滿足學生的需求?在當今日新月異變化的社會,孩子們需要的已不止是一桶水,也不是陳舊腐臭的死水,而是源源不斷的活水。因此,我們應當樹立起終身學習的理念,廣泛去涉獵書本外更豐富的知識,發展智力,理清思路,開拓視野。
思維越發達,記憶越發達。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提到興趣不在于認識一眼就能看見的東西,而在于認識深藏的奧秘,教師在培養學生興趣的過程中,應注重對他們創造性思維的開發及動手能力的提高。勞動能喚起人們的創造力,腦力勞動的'開發依賴于手腦結合,鼓勵和組織學生積極參加活動,參與勞動,讓他們融入集體智慧和精神中,通過實踐活動觸動他們的思想,打動他們的心,讓他們在活動中主動的去學習,探求,獲取和掌握知識,體驗到知識智力生活是他們的一種道德尊嚴。
讀書是學習,是反思,是進步和成長,而讀一本好書,更是能夠讓人豁然開朗,如沐春風!督o教師的建議》中,每一條建議,包括其中的每一句話,都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逐字斟酌,它很好的詮釋了教師的角色,也為教師的成長指明了方向。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5
這個月零零碎碎的重讀《給教師的建議》,相比大學時期又有了很多感悟,這可能就是好書的特點,常讀常新,常新常有不一樣的體悟。
蘇聯著名的學者蘇霍姆林斯基根據自己一生的教學經驗和教學實踐,編寫了一部又一部的教育名著,在研究生時期有幸研究過蘇霍姆林斯基的《愛情教育》,不堵不塞,引導疏通,不要視之為洪水猛獸,在處理班級早戀問題時給了我很多啟示和幫助。另一部更有傳誦度的著作就是《給教師的建議》,作者在書中提出大量問題,通過展示自身的教學實踐活動解決問題,總結教學經驗理論。在我上大學時讀它,充滿著疑惑,這些建議真的可行嗎?到底該怎么做?那時候是理論在和理論匹配。而經過一學年的教學工作,再讀這本書,便是理論和實際的結合。班里有學生上課搞小動作、嘻嘻哈哈、講話、睡覺,甚至頂撞老師,總之就是上課的時候啥都干,就是不學習?粗@些孩子的成績一滑再滑,我很著急,每次都和他們進行交流,問原因,講后果,和家長及時溝通。這些措施有用嗎?答案是有用,但是這有用的時效僅僅是幾天,這讓我很困惑很傷心。這個困擾我的問題在書中找到了最終答案,要讓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快樂,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這才是讓學生真正愛上學習的`不二法則。
當然這是站在很高的層次上給出的指導建議,具體怎么做還需要結合語文科目特有的特點進行激發和推動。我思考了一下,對班級里的孩子根據水平和問題進行了劃分。有一部分學生基礎最差,沒有能力把字寫對寫好,但是態度是端正的。對這部分學生我決定采取幫扶活動,找認真負責的優秀學生一對一進行幫助。還有一部分學生,基礎差態度也不端正,極其討厭學習。對這部分學生,我認為要求要放低,日常作業要減輕,多鼓勵多表揚,字詞句篇,一步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興趣的源泉還在于把知識加以運用,使學生體驗到一種理智高于事實和現象的權力感,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樹立他們的信心。最終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認識到體會到這種高級的快樂。
讀書和教師這一輩子是綁在一起的,離不開的。不管是讀專業知識還是教育學知識或者心理知識甚至文學經濟物理地理五花八門,只要是讀了總歸是有點收獲的,多才多藝的老師才能“俘獲”學生的心。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相關文章:
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4-29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2-27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9-09
給教師建議讀后感04-04
《給教師建議》的讀后感01-31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9-17
《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3-21
《給教師建議》讀后感03-15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1-07
給教師建議的讀后感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