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和喜歡的一切在一起》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和喜歡的一切在一起》讀后感1
經常看一些文章,一般女孩子的說法都是,希望做一個知性的女子。那么知性的女子到底是怎么樣的呢?這個恐怕又沒幾個人說的清楚。當然一般的人說不清楚不等于沒有人說不清楚,寧遠就是少數能夠說的清楚的人。究其原因,可以以她的新書《和喜歡的一切在一起》為證。
寧遠是何許人呢?她曾做過大學老師,擔任過電視臺記者、編導、主播、制片人,獲得過中國主持人最高獎“金話筒”獎,寫過幾本書,后來辭職,養著兩個孩子,開著一家叫“遠遠陽光房”的手工作坊淘寶店。一個女性能經歷過這么多成功,又能轉型的這么成功,生活的這么成功,其所寫的書也肯定是值得一看的。
這種可看性是在書中有充分展示的。一是她的經歷的豐富性。她出生于一個美麗的小山村,但是靠著自己的`努力和奮斗,成為一名炙手可熱的主持人。但是更加讓人感到可貴的是,她在取得這么成功的同時,并沒有忘記初心,她始終是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她在《縣城姑娘》中寫道,我曾經是個勇敢地成為初春時節第一個換上裙子的不懼怕別人眼光的縣城姑娘,是個有人愿意為我在鐵路上打一架的縣城姑娘,是個跟著男生聽光輝歲月聽到哭的縣城姑娘,是個整體無所事事卻渴望有一天和誰私奔的縣城姑娘。
有這種性格的鋪墊,那么接下來的一切就更加順其自然了。如她在《當我寫專欄時我寫些什么》里說,每周一是專欄截稿日,我通常會比平時起得早些,洗漱完畢,喝一杯檸檬水,吃一個蘋果一個煮雞蛋,再來一杯豆漿,我的專欄就開始了。當然,為什么作者的專欄會這么的受人歡迎,也與作者的讀書生活是分不開的。她在《要是能有時間抽出一本,那一天就是美好的一天》里說,每天走進書房,哪怕是站在書架前一分鐘,遠距離地看著,閉上眼睛聞聞,感覺也是好的,不比喝一杯咖啡所起到的提神效果差……
這樣閃光的地方在本書中比比皆是,我想,作為一個知性的女子,寧遠是達到了一種極致的。
《和喜歡的一切在一起》讀后感2
對于寧遠的文字,其實并不陌生,曾經讀過她寫的《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一書,聽她娓娓道來喜歡的事情——讀書,做手工,種花,給家人做一頓可口的飯菜——會讓人心生出一種只有在家才有的溫馨寧和之感。這本新作《和喜歡的一切在一起》,更是繼承她一如既往的平和、沖淡的文風,為讀者講述了日常的、世俗的人情故事,卻展現著作者內心的堅定和從容。
寧遠現在是一名手藝人,她很滿足于這一自我定位,也深感自豪。在《手工》一文中,她寫道,“我的生活就和手工有了親密的關系,到現在,似乎越忙還越有做點手工的需要,就像渴了要喝水,餓了要吃飯”。我們生活在一個散亂又匆忙的世界,但在做手工時,我們的內心會自然而然的沉靜下來,變得心平氣順,全身心的放松,投入到手工活的愉悅之中,養心養性。在暫離匆匆的繁蕪工作之余,享受慢生活的愜意。推而廣之,寧遠還告訴我們一個悅納生活的秘訣,“沉下心來讓身體投入到一項簡單勞動中,精神就會得到放松”。這一語對張惶急躁的都市人,不啻一劑良藥,放慢生活的腳步,拾起喜歡的愛好,投入其中,收獲一份寧靜致遠。
除此之外,寧遠還是一名叫小練小朋友的媽媽,她和女兒的共同成長之路,也帶給我們不一樣的'育兒理念。孩子的誕生是每一個人生命中極重要的一頁,從此我們不再是自己,我們是孩子的父母,是孩子成長途中的感情羈絆。但有時礙于繁忙的工作,卻忽略了孩子成長的種種瞬間,以致于會像寧遠一樣感慨,“總是覺得孩子長得太快,不認真和她相處就又錯過什么,那些錯過的,永遠不會再發生了”。生命中總有得和失,不能完滿,唯有時時珍惜和孩子共處的時光,分享各自人生中的喜悅,參與到彼此的生命發展之中,交織情感的紐帶,這樣才能盡力不留遺憾。
寧遠自稱“是個農村的孩子”,從鄉村定居到城市,她慶幸自己生長在農村,也慶幸有機會進入城市,體味到另一個世界的美好、憂愁、掙扎和不可思議。她的那些樸實的文字,有著鄉野之風的味道,自然、真誠、樸實、溫和。鄉野生活造就寧遠純樸的生活方式和文字風格,讓她學會了和自然相處,悠然地度過一個完整的人生。
【《和喜歡的一切在一起》讀后感】相關文章:
和媽媽在一起作文03-27
夢見和小孩在一起10-01
和母親在一起作文03-31
我和爸爸在一起作文03-07
喜歡和你在一起的說說01-05
和朋友在一起開心的說說11-21
和“丟丟”在一起的日子_作文04-05
和母親在一起作文7篇06-13